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巡山小妖精
844次浏览
2020年10月19日 23: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安徽招生考试成绩查询-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10月19日发(作者:汤子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
















磐石教育设计中心
0



目 录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4
1 白鹭···································5
2 落花生···································9
3 桂花雨···································11
4*珍珠鸟··································16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23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24
语文园地一···································26
单元重点词语汇总···································29
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30
5 塔石···································31
6 将相和···································33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38
8 冀中的地道战···································42
习作:“漫画”老师···································46
语文园地二···································48
单元重点词语汇总···································54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54
9 猎人海力布···································55
10牛郎织女(一)···································57
11*牛郎织女(二)···································6 2
1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67
习作:缩写故事···································72
语文园地三···································73
单元重点词语汇总···································79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79
12古诗三首···································80 13少年中国说(节选)···································93
14圆明园的毁灭···································95
15*黄继光···································100 < br>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10 7
语文园地 四···································108
单元重点词语汇总···································109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110
16太阳···································110
17松鼠···································116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117
语文园地 五········································120
单元重点词语汇总···································121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121
18慈母情深···································121
19父爱之舟···································125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29
2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133
习作:我想对你说···································137
语文园地六···································140
单元重点词语汇总···································145
第七单元
单元说明···································145
21古诗词三首···································145
22四季之美···································158
23鸟的天堂···································167
24*月 迹···································171
习作: 即景···································175
语文园地七···································178
单元重点词语汇总···································183
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183
25古人谈读书·········································· ··········183
26忆读书··························· ······························193
27*我的“长生果”·· ················································19 5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97
习作:推荐一本书····························· ·····················202
语文园地八················ ······························204
单元重点词语汇总···································209


3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语文
园地一 》。其中《白鹭》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
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 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
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 流畅而传
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
纯净的溪水 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在教学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主要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鹭
绝美的外形。学生借鉴文本语言来对白鹭进行描述的过程,是让学生对文本
语言进行模仿,将文本语言 通过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进
一出,便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落花生》本文通过介绍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
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 让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
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 四点:1、学会本课生
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
咐”、“分辨”等词语。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
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
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的重点句。4、初
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
法 ,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桂花雨》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
4



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 br>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
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 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
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 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珍珠鸟》是一篇散 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
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
好的境界。”本课教学,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进行概括课文大意的训练。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
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 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
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班级公约》俗 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
认可的规则。班级公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 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级体。
《习作》人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是< br>你最爱的玩具熊,还是你亲手制作的那个套罐?是养了三年的绿毛乌龟,还
是你捡到的一只贝壳? 怎样想就怎样写。
1白鹭
作者郭沫若的资料介绍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
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 动家。
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
出版第一 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

5



《屈原》、《蔡文姬》等。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
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
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 涉水捕鱼虾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
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
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 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
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
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6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 是“s”;“嗜”是翘舌音,
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7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 小”“一
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
结构”以及“铁色 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
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 增一点儿则嫌
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
感受白鹭颜色 、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 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
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 br>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
用。
B、“这只白 鹭真的在遐想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
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
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 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
身就是一 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
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 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8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
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2 落花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 、“便宜”、“爱慕”、
“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懂得做人应该做
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
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9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
2.教学课件。
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 ,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
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 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 òng,“吩咐”
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
己的学法。)
4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 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
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
10



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
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
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 有好处的人。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
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
读出一家人收获花 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
11



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埋在地里 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
矮矮地长 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
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
么?
④再次读,看 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
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
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 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
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
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 br>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
三、召开小辩论会
在当今的社会 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
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
12



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 干,默默奉献,成为著
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
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
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 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
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 ,为中华而贡献。”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
六、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
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2.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 桂花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13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 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
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
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
种享受 ,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
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 一样。
14



(2)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
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
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
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 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
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 这棵桂花树,
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
是没有 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
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
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
15



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 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
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
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
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了解“我”是怎样得
到 珍珠鸟的信赖的,“信赖”又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从而进一步
理解作者为什么笔尖写下这样的感受。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
流自己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体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
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
的生活环 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
16



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朗读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
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
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
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 、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
17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 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
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
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
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 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
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
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
的生活环 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
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 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18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
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 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
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写下了一时的感
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这句话说的是 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
作者冯骥才)
(二)学习课文:
1、上节课, 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
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 怎样描写小珍珠鸟
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
从哪些 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
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 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
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 ,这
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 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
(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 上——窗框
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
巧妙描写的?( 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
19



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
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 ,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
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
大文豪的名字呀?
师 :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
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 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
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
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 )
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
感受,它真是一只( )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
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 )的小鸟。
指名 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 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
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
被 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
20



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
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
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 ?(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
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 ,我们该怎么
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回读第1—6自然段: < br>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
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 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
越来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 珍珠鸟
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 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
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
朗读所画语句。
(1)“ 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
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
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 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 “我”产生了信赖,但这
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
护它 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
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 —不管——不伤害——
21



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
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 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
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 < br>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
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 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
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 了
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
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 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
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 ,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写一句有关
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 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
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
的 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
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
板书设计:
珍珠鸟
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22



啄笔尖 肩头睡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
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
规章制度。
3.制定班级公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
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主动 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
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同学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1.闯红灯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随意跳来跳去等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我们要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规则)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其实,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每
个地方都有规则。
生讨论,并发言。
三、制定班级公约
师:我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为我们班制定一下班
23



级规则——制定班级公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公约:
1.从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制定。
2.从你发现的我们班里不文明的现象方面进行制定。
3.制定的公约要合理、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
分组制定班级公约。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针对班级情
况,制定2条你认为最重要的班 级公约,并写在纸上。
1.小组讨论、制定。
2.反馈。(交流时,针对一条公约让学生提意见、修改,遵
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小结:看来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合理、
科学,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老师建议下 节品德课继续来讨论、
修改这份班级公约,最后打印成文,使它成为我们班人人都必须遵守
的规 则。相信有了这份公约的约束,我们班的同学会越来越有教养,
而我们的集体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团结!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
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24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
它呈现给大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 br>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 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
的样子。它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 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 都有自己明显的
特点,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
就一定要抓 住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 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
你赖床的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
以后,你就再也不赖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
种感情写进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25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 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
它已经伴随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 去关照它一
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
绿、 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
典”。这本字典长13厘米;宽约9厘米 ;厚3厘米。字典的价钱约12
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 的写法,我就用
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
部首查字法 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
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 识。啊,别看字典这
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
老师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 就像甘甜的清泉,
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
典能永远陪伴我!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
事物来表情达意的。
26



2. 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朗读,积累语言,灵活运用字、词、句、段。
3. 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直接抒情、叙事抒情、对比抒情等方法来融情入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思路
生活中,是否会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样东西在不经意间打开我们的
心扉,进驻我们的心田,给我们滋养,让 我们透悟呢?郭沫若有过,
许地山有过,琦君有过,冯骥才也有过。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一
起来回顾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1. 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
己的体会和收获。
(1)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你对本单元的哪篇课文感受最深?为什么?
2. 小组交流。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或细节进行交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得到
的启发和收获。
3. 集体交流。
三、词句段运用
1. 出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7



(2)小组交流,说说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
之处。
(3)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个句子都是通过对比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事物的喜爱
与赞美。)
师:对比 描写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表明作者的偏好、观点、立
场等,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这样运用。
2. 出示句子。
(1)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和“姿态”的解
释。
开辟:①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面等)。②开发。
姿态:①姿势;样儿。②态度;气度。
(2)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意思进行比较)
(3)教师评议并总结。 (第一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荒地,故而选择释义②,有开发、
开垦、垦种的意思;第二句写的是人 工智能出现的局面,所以选择释
义①,有开创、建设的意思。第二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梅树,所以指的是姿势、样子;第二句写的是人们的状态,所以选释义②,指精
神面貌。)
(4)师 :关于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础
上再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的本意进行比较,才能用 得对,用得准确。
(5)补充练习:根据下列词语不同的意思,用每个词语写两句
话。
骄傲 新鲜 自然 大方
四、日积月累
1. 介绍作者。
28



2. 出示《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停顿。
4.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理解诗意。
饮:饮用 ,喝。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
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 鸣声。籍:jiè,
凭借。
诗意: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 br>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
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师:这首诗有什么含义?(诗人以“蝉”喻指清高尊贵的人,比
喻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 能声名远播。)
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 指导背诵,并默写。
【教学反思】
本次课我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积
极地回 顾、探求,加深了对课文写作技法的理解,明确了对比手法在
表达中的突出作用。在词句段的运用中,学 生通过朗读交流,揣摩重
点词语的用法。在古诗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感悟诗意,
似 乎又翻出了新意,值得提倡。
第一单元重点字词
一 会写生字
配合 适宜 白鹤 安稳 悠然 镜匣 望哨 黄昏 恩惠 播种
浇水 色素 吩咐 茅亭 爱慕 糕饼 孤独 体面 忘却 桂花
二 形近字
宜 鹤 嫌 哨 眶 播 浇 扮 幕 检 萝 番
谊 鹅 谦 俏 框 博 烧 吩 慕 捡 罗 播
29



三 多音字
biàn(方便) gèng(更加) nán(难过) chàn(颤动)
便 更 难 颤
pián便宜) gēng(更改) nàn(灾难) zhàn(颤栗)
四 近义词
精巧 精美 适宜 适合 寻常 普通 孤独 寂寞
忘记 忘却 嗜好 爱好 寻找 寻觅 茂盛 茂密
五 反义词
雪白 乌黑 寻常 特殊 安稳 动荡 清澈 浑浊
完整 残缺 盛开 凋谢 喜欢 讨厌 仔细 马虎
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搭石》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 对摆
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
谦让的品质。 < br>《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
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 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选取了“完璧归
赵”“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写出了将相 之间由不和到
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
勇于改过 的精神。从而告诉人们“ 和”的重要性。
总之,故事虽短,但教之意义深远。深究此文,语言训练有 味,文化
建构有道。将相不和,赵国危矣!《史记》不读,镜之何有?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 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
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 情颂扬了人民群
30



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这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一部分说明冀中的地道战出现的 原因
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地道战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
绍地道的样式及特 点。
课文中间的重点部分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顺序,先介绍冀
中地道的总体结构 ,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
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它设计 周密、易守能攻、灵活
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5搭石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解句子“一排排搭石,
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 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
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 为他人着
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体会作者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
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 点: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作者通
过平凡事物反映美的表达方法,并试着练笔 。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懒惰 俗语 平衡 联结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风景

31



2、指名读,齐读
3、看第二组最后一 个词语“风景”,你觉得前面的几个词描绘的是风
景吗?一提到风景,你会想到什么?
4、导 入: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指名说 )
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好像谈不上什么美不美,那作者为
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 道风景?在这样的风景中,流淌着的又是怎
样的美呢?这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欣赏,更多的是用我 们的心
灵去感受。
二:细读课文,感受美
让我们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看看你 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
感受到它是一道风景,就把这几句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一)、摆放“搭石”,感悟行为美
出示句子(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 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
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 br>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自由读句子,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
吗?
找关联词,用“无论……只要……一定……”写句子
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是上班时间,妈妈一定--------------------
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儿的
“踏”,是怎样地“踏”?
(小心翼翼 专心致志 是全神贯注 是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
是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这风景美在哪里?(乐于助人)板书:整 助人
32



(二)通过“搭石”,感受协调美、心灵美
1、出示句子(2)——
每当上工、下 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
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 快的音乐;清波漾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脑子里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读。)
读后交流——
(1)理解“协调有序”。什么叫“协调有序”?
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
面的紧跟上去。)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
就 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
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 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你的脑子里浮现了怎 样的画面?(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有节奏的“踏踏声”,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好一
幅美丽的的图画。)
师: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通过搭石的情景。(板书:有序通过)你 能
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6 将相和
教学目的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
间的联系。
3.理 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
智勇敢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的优 秀品质。了解“完璧归
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理解课文,
33



通过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 如勇敢机智、不畏强
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 的故事、
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
中国古代的“四大 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
《西游记》)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 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
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在我国汉代有一位伟 大的
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著有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 一读“资料袋”。(学生自由地读)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东汉末年,刘备、张飞 和关羽三位豪杰相见恨晚,把酒畅饮后,
在张飞田庄后面的桃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异性兄弟。准备同心协 力,
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他们一同对苍天发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报效国家,保护
百姓。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死。若背义忘恩,则天地不容。”
后人将刘关张桃园三结 义称为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孙刘联合欲火攻曹军,在黄盖的“苦肉计”和庞 统的“连环计”
相继奏效后。因无风,周瑜着急而病,诸葛亮用纸笔写下十六个字:
34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预计三天后有
东南风,而且越刮越大,便说设坛祭天,自己可以借东风。三天后果
如孔明所说, 东风很大,他们火烧曹军,曹操大败。诸葛亮得胜的重
要原因是巧用了天时,故有“孔明借东风——巧用 天时”之说。
2破题、解题。
(1)题目中“将”指谁?
(2)“相”又是指谁?
(3)“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
板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
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 ;第11~14自然
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
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
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
35



国家是否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
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
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 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
的才智的确有超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
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
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b.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 城,秦
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c.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蔺相如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 ,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
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
a.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
b.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 实、
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畏无惧)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 成对比,说明
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
个回合的胜利 。“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
36



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4)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
多谋……)
(5)朗读课文第1 ~10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现在我们继
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学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 br>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
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赵国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 ,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
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
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
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 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
37



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3)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4)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
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
“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廉颇和蔺相如在保卫赵国中的作

4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将相和》 是一篇历史故事,改写自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廉
颇蔺相如列传》。文章以赵秦两国的矛盾为背景, 记叙了三个小故事,
“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写出了将相(廉颇与蔺相如)
之 间由“和”变成“不和”,最后又“和好”的过程。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
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
38



快。
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
更快。
难点: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它每
小时的速度是多少?(生纷纷举手回 答,师: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
达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学生哗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快多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
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
用横线画出来。
2、检 查反馈,指名生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冠、喷;整体认读
音节:赤、置;“枚”字右边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39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
了人、鸵鸟、猎豹、游隼。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
了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 、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
是光。
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文列举了哪些事物的运动速度?
二、细读文本,研读速度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猎豹和鸵鸟跑的速度比人快得多。
重点读出“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 有了”的语气。
2.师出示问题:找出2—8自然段中所讲的事物,以及它们的速度,
用横线 在课本里划出来,并进行比较。
3.四人一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4.汇报交流。
A、师用课件分别出示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
火箭 、流星体、光的图片,指名生答出速度:人:二十四千米每小时;
鸵鸟:七十二千米每小时;猎豹:一百 一十千米每小时;游隼:三百
二十千米每小时;声音:一千零五十千米每小时;喷气式飞机:声速
的数倍;火箭:四万千米每小时;流星体: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光:
三十万千米每秒。
40



(师指出:为了把各种事物的速度说具体,课文中采用列数字的
说明方法。)
B、2 —8每个自然段中是怎样讲出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快的,
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错 的及时纠正。
C、把以上几种事物按运动速度的快慢排序,标上数字。(1、光;
2、流星体 ;3、火箭;4、喷气式飞机;5、声音;6、游隼;7、猎豹;
8、鸵鸟;9、人)
5.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师指出读时要把数字重读,读得
流利,读得明白。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抓住“难以置信”和“轻易”两个词
进行理解,突出光的速度快。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1、师: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列 数字、作比较。使用列数字的好处是:准确具体,有说服力;
使用作比较的好处是:鲜明、突出论点)
2、这篇科普文章让我们懂得在宇宙中,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写法的句子。
2、课后找一找相关的科普书籍读一读。
板书设计: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速度按从快到慢排列:
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声音—游隼—猎豹—鸵鸟—

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各种事物变成栩栩如生的立体
41



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
参与,直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
体验也更深刻。
其次,教 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
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 我习得的过程。
8 冀中的地道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
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
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
料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
辩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42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三)疑点
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解决办法
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
五、教学步骤
(一)交流已知,揭示课题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
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十八
课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后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
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 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独立完成。
(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43



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敌后游击战争。
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
了敌后游击战争。
(l)此句通过让学生回忆电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理解堡垒。
(2)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交流理解敌后游击战争。从而
使学生明白,这句话将地道形象地喻为堡垒,突出强调了地道在对敌斗争中所显示的威力。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
(学生默读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加以批 注,以便全班同学交
流讨论。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道战产生的背景、
作用 ;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的地位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
的奇迹。)
2.说地道战 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
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 点内容。)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
点?通过这些 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
(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
然后再引 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
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 造齐全:住人、拴
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
奇?
44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 面
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
死道地雷。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
又奇在哪里?
(小组讨论 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
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 讯联络方面的结
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小结: (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
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 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
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 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 道示意图吗?
试着画一画。
3.放电影《地道战》片断(光盘,介绍地道的结构及人们怎样
通讯联络一段)。
(四)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 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
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 毒气攻;最后讲地道
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
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45



习作“漫画”老师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
绕“漫画”老师去写习作。
教学重点
能突出老师的特点,能用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突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
的写法,围绕“漫画”老师去写习作。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导入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接触过 很多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
怎样才能把老师的特点写出来呢?我们这次的习作就是:“漫 画”老
师。(板书:“漫画”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识。】
新课教学
二、审题指导。
1.读题目。
思考: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板书:老师 漫画)
2.这次习作,你应该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突出老师的特点 具体事件)
3.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突出老师的特点呢?
(板书: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方面突出老师的特点。)
46


课件。



4.你怎样理解“漫画”呢?
师:要突出特点 ,普通的地方可以忽略,要把体现特点的地方浓
墨重彩地描绘、刻画,这样会使老师的特点更加突出,使 人印象深刻,
也符合了“漫画”这个主题。)
三、组织材料。
1.要求:
(1)确定你要描写的对象,也就是先确定要写的老师。
(2)想一想:这个老师的特点是什么?
(3)想一想: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情?
2.汇报自己所选材料。
(1)请写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根据自己
的理解做出评价。
( 2)请中等和写作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汇报,同学们和老师及
时做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加以指导。
四、突破难点。
师:刚才,我们确定了写作的材料和方向。那么,怎样才能使“老
师 ”这个形象丰满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结:我们除了要 描写老师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等方面
的内容外,还要通过典型的、具体的事件来突出这位老师的特征 。这
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才会更丰满。
五、动笔练习。
根据刚才组织的材料进行 写作练习。注意要把人物外貌的特点凸
现出来,要突出事件的主要内容,力求生动,能吸引人。 【设计意
图:通过审题,了解写作意图,指明写作方向。】
47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写作前先组织材料,让学生学习有目的性,
同 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使学生写
出来的作品更加生动。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学习他人好
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小结:
这节习作,我们给老师“画”了一幅“漫画” 。在画漫画的同时,
我们要抓住特点,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习作中。
(板书:融入情感)
板书设计
老师 漫画
“漫画”老师 突出老师的特点——具体事件
突出特点--- 外貌、衣着、性格、喜好
融入感情
教学反思
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抓住题目,让学生在深入理解题
目的基础上,明确写作方向,并顺着写作方 向去组织材料。
2.在写作方法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特点去描写这个
老师,同时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我还让学
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我只是让小部分学生汇报了
自己的交流成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 被动听课,参与性不高。在今
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让所有学生都成
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语文园地 二
教学目标
48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
方法。
2.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
方法。
2.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导入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 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
就 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二)
新课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板书:速读)
同学们,这 一单元,我们有个训练的主题,那就是:速读。(给
出一篇附问题的短文,请同学速读。)对于速读,你 有什么收获?请
大家交流一下。
生总结、交流。
生1: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
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课件。
49



生2:阅读的时候,不能一字一句地读,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
也不能回读。
生3:带着问题可以读得更快。
生4:边读边想,这样不仅能读得快,还能收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生5:多练习。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练习速读,久而久
之就能读得又快又好。
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到位,希望我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
多多练习,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2.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句子,快速把握句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每句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c学会概括语句的意思,提高阅读速度。
生总结,交流
第一句表达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第二句主要体现出光的速度快。
第三句主要体现地道多。
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善于
及时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在今后
的阅读中,希望我们能用到 这个方法。
(板书:理解句子主要意思)
(2)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板书: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
师: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想,在头脑中重现文 中
描写的内容。现在,我们就进行这样的练习。对于一些重点词语,比
如成语,我们要边读边把 成语的内容具体化,这样更容易理解。
50



a小组活动。读文中给出的例句,看看是怎样体现“左右为难、
奋不顾身”的,再照样子,描述“喋喋 不休”“悠然自得”。在描述之
前,我们首先应该把成语的意思理解清楚,然后再去描述。
b每个小组把成果展现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生探讨、交流
左右为难:句子中的“不能上当”和“怕他派兵来进攻”表现出
他的左右为难。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句中杨靖宇不顾伤势,
打击敌人,体现出了奋不顾身。
喋喋不休:
生1:现在的人是怎么了?刚才在公交车上,上来一个老太太,
有一个中 年人给她让座,可是她嫌座位在车尾而没有坐,非要坐到前
面去。可是前面又没人给她让座。这个老太太 就开始念叨起来:“我
说,你们这一车人什么素质,看到我这样的老人家也不说让座,就是
让座 也这么靠后。你们家的大人们没有教过你们要尊老爱幼
吗?……”
生2:体育课上,大家比 赛跳远。小红怕跳不远丢人,就躲在后
面。直到体育老师叫她,她也还是不想上。后来没办法,她闭着眼 睛
一跳——没及格。之后她就一直念叨:“我说我不跳,你们非让我跳,
这下丢人了。”放学到 家了,她还在说着这一番话。
悠然自得:
生1:秋高气爽,墙外的菊花开了。各种颜 色的菊花傲然挺立。
我哼着歌,把菊花采下来,拿在手里。抬头望向远处,一座青山矗立
在那里 ,和近处的菊花相映成趣,好一幅优美的图画。
51



生2:夏天的夜晚,爷爷把躺椅摆在浓密的葡萄架下后,躺
在了躺椅上,旁边是冒着热 气的茶。这时候,爷爷一边听着戏,一边
摇着蒲扇,一边喝着热茶,真是快乐无比呀!
师总结 :同学们描述得真好。这说明大家都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
义。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一 边读,一边想,重现
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也能加快阅读速度。
3.日积月累。
(板书:珍惜时间)
(1)朗读这几句名言,体会名言的意思。
(2)思考,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示?
(3)你还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总结、交流
生1:这些 都是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非常宝贵,我们每个
人都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生2:从古代到现代,人们都懂得时间的宝贵,都知道珍惜时间
的重要性。
生3:我也要学习这些名人,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生4:我不会再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完成了,真正做到珍惜
时间。
生5:我还知 道珍惜时间的名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
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总结: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要把握住现在,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 br>【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的 合作意识。】
52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 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速读的过程中,及
时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提高阅读的速度,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快速理解词语的意思,提
高阅读速度。】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明
白了 怎样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知道了怎样用具体的情
景描述成语,还知道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 言。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
中,运用到这些知识与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板书设计
速读------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语文园地二 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
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1.在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题目的特点,降低学习难度,
设计较为容易理解的题,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如 ,在用具体情景描述
成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把成语的意思弄明白,然后再用具体情景
展现成 语的意思。这样的操作会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名 句的朗读上,
这样,学生们在这节课就能背过。
美中不足的是,在“日积月累”这个环节,我 只注重朗读、背诵,
而把句子的具体含义一带而过,这样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具体句子的理
解有些 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改掉这个毛病,尽量做到细致。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53



陶渊明:(352或365—427)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
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
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 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
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有《陶渊明集》。
岳飞(1103.3.24-1142.1.27),字鹏举 ,宋相州汤阴县(今河
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
诗 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 又字仲晦,号晦庵,
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出生 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 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
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一位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的非孔
子亲传弟子。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
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 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
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第二单元重点字词复习
词语积累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难以置信 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不计其数
喋喋不休 负荆请罪 理所当然 奋不顾身 无穷无尽 理直气壮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牛郎织女》在了解课文脉络后,我想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
主学习。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

54



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
在理清了故事情 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
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
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
还给 学生。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牛
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 解人意的牛 ;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
人。
9 猎人海力布
教学目标 :
1.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
救人的高贵品质。
4. 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 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
望。《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 有神话色
彩。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海力布
变的,大家称这块 石头为“海力布”。
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请大家自己读这个
故事,看 有多少同学能自己读懂。
二、自学课文
1.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
话概括出来。
55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经过;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2.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读给大家听。
三、小组合作研讨
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言 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从中感受到
海力布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当海力布从 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
这个消息时,“他急忙跑回来”告诉大家。这说明海力 布是个心中有
他人的人。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谁也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
掉下眼泪”, 可见海力布为乡亲们的安危十分担忧。时间就是生命,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怎样让乡 亲们安全转移呢?
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
了乡亲们 ,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吗?不。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 命,早已做好了牺牲的
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已为人的精神啊!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海
力布 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后,龙王要酬谢他,面对珍宝,海力布不
贪心,只是接受了对自己打猎有所帮助的 一颗宝石。从这儿又可以看
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四、总结全文
l.思考: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听课文朗读录音,深化学生情感。
过渡: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五、讲故事
1.师指导讲故事
56



(1)叙事要清楚,交待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
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同桌互讲互评。
3.指名讲故事。
4.分角色讲故事。
(可以把文中叙述的话改为对话。)
(1)小组内准备
(2)抽签指定小组到台前表演。
六、延伸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伙伴们听。
七、布置作业
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是一个动 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
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这篇教学设计示 例设计
了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能
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 故事复述出来。
探究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伙伴们听。
10牛郎织女(一)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
追求。
57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
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
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
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过节 吗?”答:“喜欢”问:“为什么啊?”答:“因
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老师:“对了!那同学们 又清不清楚每个
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
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
58



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 们观察,
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 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 厚的生
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六、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 案。答案
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 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
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
无靠。
(2)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
放牛。这个年 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
子太狠心了。
(3)我认为牛郎的 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
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 儿睡。说明
哥嫂待他不好。
(4)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
59



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
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
停地干活,说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
更重、更累了。
(2 )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
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
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牛郎的 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
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
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
中写道“姑娘听他说, 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
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 遇,是牛
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
织女的心,对他产生 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
活,织 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
到了一起。
七、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
60



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 大家讲讲牛郎和
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边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听完之
后,同学 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师生交流:
学习第六段:指 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语言文字
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 劳动、生儿育
女……)然后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七段: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 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
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老牛死了,牛
郎 和织女心情怎样?
三、小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
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部分。
四、评论游戏: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
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 ,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五、写感受: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 从
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
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 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最想说
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七、回应上节课的导入 :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
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知道以后七月 初
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对了!就是“拜月乞针线”。
八、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
61



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
得语。”
这是《 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
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 间女子离别相思之
情。
教学板书:
牛郎织女
勤劳善良
追求自由幸福
奋起抗争
向往美好生活
11十牛郎织女(二)
[课文说明]
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
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
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这段故事以织女活动为主线进行叙述。先写婚后自由、幸福的生活,
再写王母娘娘无情 地把织女抓走,并将两人隔开。最后写由于织女极
力抗争,才得到允许每年七月七日与牛郎相会。
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
如行云流水。叙述时 注意前后照应,在写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之后,
交待了老牛的死去和临终嘱托,为下文牛郎披牛皮飞上 天空埋下了伏
笔。与上段故事一样采取了插叙的方法,插叙了王母娘娘酒醒之后发
怒等情节。
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两段故事却
各有侧重。上一课以 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为主
62



展开情节,织女在天宫的生活情况作为插叙。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
后生活——被王母抓走—— 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
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 后两
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4.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不懈努力的精
神。
[教学建议]
1.导入。
古诗词既能简练地回顾故事,又能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强烈好奇, 可
用来自然过渡。也可直接从上节课的故事结尾过渡。
2.在指导学生讲述故事时, 可以将前后两课的内容情节连在一起,
讲完整的故事。还可采用编课本剧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 活
动中来。不管是复述的形式,还是编、演剧本的形式,都要注意面向
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或同桌合作练习,互相提示补充,
互相检查督促。再到班上进行汇报,可以每小组演、讲一部 分,几个
小组共同演、讲完这个故事。
3.引导学生感受织女的勇敢,还可联系前一 部分中打伏笔的地方。
要从故事留白处引导学生了解到人间苦痛也多,从而深入了解人物内
心, 真正感受到织女的追求。
4.也可让学生自由谈体会和感悟,不加任何限制。可以从内容情节
方面谈,可以从思想感情方面谈,可以评论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评议
文章中的情节,也可以谈在 写法上受到的启发,甚至可以谈对故事的
63



再创造。总之,畅所欲言。
5.拓展活动。
①推荐相关古诗词阅读,如《古诗十九首》之一《迢迢牵牛星》。
②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 说,可引导学生利用本地资源,搜集本
地传说故事,进一步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③搜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参考资料]
1.相关古诗: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中华民俗:
七夕节,七月初七拜月、乞巧;端午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元宵节,正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
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64



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牛郎织女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家乡的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
又如何呢?请看续篇。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走——呼牛郎相救——七夕相会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探究感悟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
65



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句子来理解。
2.织女被抓回去后,“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具体情况,书中没写。
但王母娘娘如此专横,我们能想象 得到织女所受的惩罚一定是常人所
不能忍受的,一定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可是< br>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准备的。)可她为什么还要下凡到人
间?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人间自由幸福。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表
面,应进一 步帮助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的人间幸福、所追求的人间
自由的真谛。
人间幸福?在 天上做神仙,住的是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还能
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不可能再得到了,连住 的都不过是间草
房。
天上辛苦?“晚上得空”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十分辛苦。
明知会有祸患,织女到底为什么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
再读再悟。第二次交流。
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织女追求理想的爱情,珍惜亲< br>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女为爱而劳作,是自
愿的,是自由的。
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
3.你喜欢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 )的织女
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
五、讲述故事,合作表演
牛郎织女的勤劳、勇敢,特别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
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前后 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
66



地讲述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
①小组练习。
②全班汇报。
③略作讲评。
六、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搜集家乡的传说。
3.民俗知多少。(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巧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板书:
牛郎 织女
勤劳 追求爱情
关心他人 追求自由
…… 勇于抗争
口语交际 讲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
1.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
2.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
象。
3.讲故事的时候,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丰富故事细节。
67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理解,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演。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
2.教师导言:前几天 老师曾经收集过民间故事,老师整理之后,
给每个民间故事都配了一张封面,还做成了精美的影集。现在 我们一
起来欣赏一下老师精心选择的几副照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面有
哪些民间故事,你听 到过或看到过?(课件出示多幅照片)学生观察,
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 小结,导入话题:大家阅读过或听
过的民间故事,真多啊!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讲民间< br>事故”的分享会,说一说你们的喜欢的民间故事。(课件出示)讲民
间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对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培养了学生倾
听别人的发言、收集有关的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口 语交际的能力。】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41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 哪些要求?(选
择41页文字中的要求,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讲清楚故事情节,并可
以配上动作 和表情。)
2.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
(这次口语交际 要求我们开一个民间故事会。内容是民间故事。大家
可以将你所听到或读到过的中国民间故事内容说给老 师和同学们听
一听。)
68



3. 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1.可以丰富故
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 描绘人物形象,把细节说清楚。
2.讲故事时可以模仿,配上人物相应的动作表情。)
三、互动交流,汇报交际。
1练习寻方法。
(1)课件出示图片(一)。
先出示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图片,分别请2名学生看图片
讲故事。其他同学评哪些地方 讲得生动、有吸引力?
①学生自由准备,请2位学生看图将故事。
②听后,就怎么样讲故事 才讲得生动、又吸引力,进行交流。(引
导学生与他人互动时,要在注意他人感受的情况下,既表达自己 的观
点,又让对方听着舒服;让学生结合实例明白:讲的人丰富了故事的
细节,像织女和牛郎第 一次见面时说了什么,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
的等细节都讲清楚了等)
(2)课件出示图片(二)。
出示王母带走织女时的图片,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讲
后其它同学评议怎样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并推选一位学生进行交流。
①小组交际,代表作汇报发言。
②学生评议讲得好的地方。
③教师小结讲好民间故事的方法:
2.讲清楚故事的细节,如添加人物对话,描绘人物形象; 2.讲故事
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3.选定故事
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印象深的民
间故事。
4.交际分享。
69



交流要求: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
讲清楚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1)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民间故事。
(2)小组交流,相互间提出意见或建议。
(3)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
①汇报要求:发言的同学要发挥自己的最高 水平;其他同学要认
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
发言; 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
②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讲民间故事(教师适当指导点拨,重点 从
细节是否讲清楚,有没有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等进行指导)。
5.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
细节是否清楚,是否配上相应的动作 和表情。
(2)从说得有趣,活动开展的过程精彩,收获丰富、感受深刻、
说得好的学生中评 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
选结果。
(3)教师小结。
【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交流,当堂展示的方法,使小组同学在交
际中享受了无穷的乐趣。在交流中本组成员 进行补充,培养了小组同
学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欣赏范例。
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
牛郎听到姑娘找衣服,急忙红着脸双手托着纱衣从树林里走了出
来,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呢。”织女急忙接过衣服手
忙脚乱地穿在身上。
织女穿好衣服,坐在湖边对着清清的湖水梳理她长长的黑头发,
70



牛郎静静地看着织女,心想,这就是老牛说的仙女了。于是整了整衣
服和发髻,走到织女身边坐下来,说:“你好,仙女!我叫牛郎。”织
女抬起头奇怪地看着牛郎问:“你 怎么知道我是仙女?”牛郎镇定地
说:“是我家老牛告诉我的。”织女更加奇怪了,“你家老牛告诉你的 ?
怎么可能。牛怎么告诉你的?”牛郎低着头小声说:“我很小爹妈就
死了,哥嫂把我赶出家门 ,我一直和牛相依为命。昨天晚上,它突然
开口说话,告诉我说,让我今天黄昏到这儿来,有很多仙女在 洗澡,
从草地上拿走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我要衣服的仙女就是
我的妻子……”织女 一边听着一边打量着牛郎,眼前这个年轻人脸色
黑红,身体强壮,虽然身上的衣服很破旧,但是却很整洁 ,脚上的草
鞋编制的很结实,看来是个受苦的人。牛郎说着话,也被织女的美貌
惊呆了:高高的 发髻,一对弯弯的柳叶眉,小巧的鼻子,樱桃小口,
再配上那如蝉翼般粉红色的纱衣,多么漂亮呀,难道 这就是我的妻子
吗?织女看牛郎打量自己羞红了脸,牛郎看到织女这样也低下了头,
说:“我很 奇怪,你是仙女怎么到人间来了?”织女说:“我是天上王
母娘娘的外孙女,我叫织女,我会织彩锦,每 天早晚天边的云霞就是
我织的彩锦装饰的,因为每天都要装饰,需要的彩锦很多,王母娘娘
让我 成天成夜地织,一会都不许休息,我就像呆在监狱里,很累还没
有自由,大家都说天上好,其实天上一点 都不好,还是人间好。今天
我们几个趁王母娘娘喝点酒打瞌睡到人间玩,看到湖水清得可爱就下
去洗澡,真痛快呀!”牛郎看着织女说:“既然天上没有自由,你就做
我的妻子,我们一块在人间过自由 的日子吧。”织女看着满脸诚实的
牛郎,抬头看看远处等待自己的仙女,下定决心站了起来,对牛郎说:
“好的!你等一会儿,我去给她们说一声,让她们返回天上吧。”说
完织女袅袅娜娜去向远处的 仙女告别。
五、总结收获,课外作业。
71



1.这节课我们开了一个民间故事会,进一步感受了民间故事的魅
力 。学会了怎样把民间故事讲清楚、讲生动的方法。
2.课外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民间故事,多 和同学、家人
分享这些经久不衰的中华民间故事。
习作 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的方法,能够缩写文章。
2.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概括等方法进行缩写。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提高分析、综合、理解、概括等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以往都是尽量把习作写具体。今天我们从反方向学习习作,就是
把具 体的内容尽量概括地写,也就是缩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我们阅读课本第42页《猎人海力布》的缩写,说说你在阅读中发现
了什么。
生读文章。
预设:在读文章的时候,我发现文章的篇幅大大减小,一些心理描写、
语 言描写都删去了,一些情节也删去了。但是,文章的原意没有改变。
2.方法总结。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缩写有哪些方法。
生答,师总结。
缩写的方法有:自然段意相联法 重点段落要点相联法
3.概括习作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答,师总结
72



A.不要打破原文内容的顺序
B.不要修改段落
C.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
D.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E.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当堂练习。
请同学们缩写第9课《牛郎织女(一)》,看谁写得好。
四、精彩呈现。
学生呈现缩写习作,教师选择优秀的作品展示在“作品展示墙”上,
供大家品评。
五、作业布置。
这次的习作作业是缩写《牛郎织女(二)》。
六、板书设计:
自然段意相联法
缩写的方法 重点段落要点相联法
A.不要打破原文内容的顺序
缩写故事 B.不要修改段落
具体写法 C.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
D.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E.明确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 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掌握
怎样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
2.能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
73



不同。
3.提供学习范例,学习如何扩写故事情节。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乞巧》,
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
5. 激发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
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
有新鲜感。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读了之后你知道了哪些讲好故事的方法?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
的方法:①换人称讲故事;②对故事 的情节“添油加醋”,为故事增
加合理的情节;③大胆地想象续编故事;④可以改变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
2. 练一练,学运用。
(续编故事)海力布变成石头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
师生互相评议:情节是否合理,有无“添油加醋”,有无大胆的想象。
74



3.我拓展,我积累。
1)平时讲述熟悉的民间故事, 你有哪些好方法?(几个人演一演,
通过模仿人物的表情、手势、语言等,效果也非常好。)
(2)小组交流,分享精彩故事,学习讲好大家熟悉故事的方法。
(3)代表展示,全班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明确要求,让学生明确将大家熟悉的故事讲得 有新
意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讲故事,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思考:左右两组词语在
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指名交流。
(3)教师小结:左边都是短语,是一种具体现象的描述;右边是成
语,是左边短语意思的高度概括。左边的短语通俗易懂口语化,右边
的用语书面化。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1)家长听课会上,老师叫小明用“真是”造句,小明说“爸爸真
是个大坏蛋”, 在旁的小明爸爸听后差点 。
(2)小明 地跑来对我说:“那道题我做了两小时还做不来,
简直气死我了”。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1)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 ,束手
束脚。
(2)有句谚语说: 的人终究是干不了大事的。
75



一个巴掌拍不响 孤掌难鸣
(1)老师对打架的两个男生说:“你们两个都有问题, ,
都不要把责任推得那么远……”
(2)今天我去为你助威了,可是同去的伙伴太少,我也是 ,
这边的氛围不热烈,真是遗憾.。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1)俗语说: !可俗话又说:逢人且说三分话,未
可全抛一片心!
(2)莫泊桑不少短篇都是母亲为他提供 的题材,即便在他成名以后,
母亲仍是他的忠实的读者和 的批评者。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1)今日一切皆是恩师所赐,弟子 ,怎敢不感恩图报?
(2)从小爷爷对我说, 。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
产党,
哪有新中国。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协力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隔岸观火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丘之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填空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左右两组词语的
不同。】
(二)扩写故事。
1.读一读,找规律。
(1)学生阅读文中范例。思考:如何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是扩写故事,也就是通过丰富故事里
76



细节,把狼和小羊对话、神态、动作等写了出来,形象生动,很吸引
人。
(3)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参考前面《口语交际》里“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
2.练一练,学运用。
根据这段话把海力布救乡亲们之后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并把补充的部
分写出来。
海力布说罢,变成了一块石头。乡亲们后悔极了,遵照他的意思赶快
迁走了。
3.我拓展,我积累。
寻找本组课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四人小组进行练习。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古诗,师范读,学生跟读。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自由朗读,互相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
(3)简介古诗: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 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
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 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
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 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
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 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
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 七。
77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4)理解重点词语。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5)理解诗意。
①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 结: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
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 br>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2.练一练,学运用。 (1)赏析:诗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唤起人们
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后两 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
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2)《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首诗中的诗句?
3.我拓展,我积累。
(1)延伸阅读。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设计 意图: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
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 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
78



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2)学生朗读理解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四、快乐读书吧
1.办一期班级民间故事分享会。(可以以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开展)
2.每位学生出一张“民间故事”小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展示学
生阅读收获。)
3.四人小组分享小报内容,推选一位学生进行介绍自己的小报。
4.选出大家认可的小报,布置在教室里,进行展出。
板书设计:
① 换人称讲故事;
交流平台:讲好民间故事
② 添油加醋
③ 大胆地想象续编故事。
④ ④可以改变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
表达效果不同:左边口语化,右边书面化。
第三单元重点字词
乌云密布 狂风怒号 倾盆大雨 震天动地 眉开眼笑 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相依为命 饮水思源 添油加醋 畏首畏尾 孤掌难鸣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示儿》是南 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短的几句
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
受到一位爱国 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
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79



《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本文写于作者流亡日本初期 的1900年。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
当权的清王 朝封建贵族官僚都是保守守旧、愚顽苟且的“老朽”,号
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 个繁荣富强的“少年
中国”而努力奋斗。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 篇讲读课文。这
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
的过程,作 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
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 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
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80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题
课前活动:现在还没有上课,我们先来做做小游 戏,放松放松!
第一关,看图猜古诗。会背的一起来背背。你们真厉害,张口就来。
我们走进第 二关,妙语生花用古诗。哇,你们不仅会背,还能活学活
用呢。最后一关,只言片语猜古诗。请你猜猜下 面的文字说的是哪位
诗人?是白居易呢,还是龚自珍呢?哇,这都能猜对,看来你们课外读
了不 少诗呢。好了,咱们放松的差不多了,准备好上课了吗?好,上
课!
1、今天我们就要来 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仔细看
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己字可千万不要出头。杂字的最 后两笔
是点,而不是撇和捺。(板书:己亥杂诗)
2、谁来读读课题。
3、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 第六位,亥在地
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
一路将所 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
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 题)《己亥杂诗》。
②1839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
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 经强盛的大清帝国
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
败,百姓 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81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方法:四声读
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 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
句,“九”是第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第一声?读的 时候就
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
第一句。第二行,你 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万
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 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学以致用,请你们自己练习。谁愿意来第一个来试,
第一个吃 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
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4、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诗 ,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
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 读懂了哪里?哪怕一个词也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
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注释)嗯,借助注释是 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
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 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
82


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
你真厉害,课处的知识真丰富 。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
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①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格”呢?也许第二行会告诉你答
案。
②这一行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③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行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②“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们组合起来
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拆开来解释。这
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五、悟诗情
(一)、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
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
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
庭花》 读——,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
了。读——
(2)这是达官 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
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图贪图宴乐于西湖。读—— 清朝的官员又何
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读——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 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
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庭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 几无可
83



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啊!这要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
再不,就来不及了。读——
(4)百姓流离失所, 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
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 个母亲,
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
为娘今日趁一粥 ”,掩怀拭泪不敢哭”而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却是“朱
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 改革,读——
②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
这万千情 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
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行诗。
③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
这九州的生气啊!
④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
的词语说说。(国泰民 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
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应该怎样“变革呢”?
他劝谁?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谁来劝劝?(读古诗)
小结:1、一个人的劝告是不够的,第一组来人同学来劝。!
2、再多点人吧?请第二组的同学加进来劝!
3、我们都加入这劝告的行列吧。读——
师:他就是这样一遍遍的劝,因为——,因为只有改革才能让。
所以让我们再大声地劝劝天公,劝劝皇帝 ,劝劝达官贵人吧,读
5、全班读全诗
84



6、诗已经在同学们的嘴里,心里,让我们把背出来吧。
六、诵全诗,明情感
1、诗已经在你们的心里了,那么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
的愿 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所以,想改变万
马齐喑的社会政治,让九州充满生气,就 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
用人才。
2、拓展延伸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还有很多首,下面我们来看看第5首。
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作业:龚自珍还写了很多这样的诗,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
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示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感。
85



教学重难点:
弄懂陆游临终最牵挂的事体会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强的特
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 思?(“示”把事物摆出
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
代 ,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 ,保存
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
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 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
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86



“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
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 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
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六、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
的体会。
87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
教学板书:
示儿
交代心事,深切嘱托
热切盼望,九泉等待
题临安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
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
听?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一天他盼到了吗? (没有) 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
88



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 ,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 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
意生字的音、形、义; 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情况。
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 考考你们。(课件出示
“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
①学生齐读。
②个别汇报。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讲解字结构、意思、组
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
③全班齐读。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接下来,我要看
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 (课件出示古诗) (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
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请看大屏幕(课件 出示学习要求: a、借助资
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b、结合注释,
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89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
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
2、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名完整地说诗意。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通过大家的努力, 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意。可是要想读出感情,这
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我们 先来看看
它的作者。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一)了解作者林升。
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教师相机补充。(你介
绍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学生介绍。(预习真充分,给我们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
料;看得真深远。)
2、(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观察,说你
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 br>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小结。北宋到南宋国土面积减
少了一半,但南宋的统治者还 在寻欢作乐。
(三)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 (愤怒、 责问)让我们带着这种
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
90



1、学生齐读古诗。
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 生灵涂炭,那些王
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
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
2、自主学习思考。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 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天天如此,永
远也醒不过来。)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 的画
(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生:我仿
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 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
师相机
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 金迷的“醉”,这是醉生
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
倒 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
②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 (课件出示 《清明
. 上河图》,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
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
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 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
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大家看一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 br>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
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 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
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 尽。
91



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 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
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 br>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
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一指名
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 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
一起再问问他们一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又
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一指名朗读 “西
湖歌舞几休?”
五、拓展,升华诗情。
①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一学生齐读 《题临安邸》。在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
“直把杭州作汴”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正
因为他内心无比愤慨,所以他将心中的愤慨融入到这首诗内,题写在
旅店的墙壁上,所以这首诗题目为题临安邸。
②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们说,
该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
怎么过吧!
③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
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
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
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
人。(课件播放《满江红》)
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92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
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
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
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
们就是 祖国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2、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
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
3、学生汇报朗读。
93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会哪句说哪句,不懂的提出来
全班解决。
2、学生分组汇报。
四、走进历史,悟情诵读
1、播放历史视频《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片段、百日维新、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己上书变法又失败了,流
亡国外,有家难回呀!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谁身上了?引读(故今日
之责任……雄与地球。)
4、这一小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我生灵遭涂炭,他痛心那 !他希望
我们的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的呢?(引读红日初
升……来日方长。)
6、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从修辞上说。
7、结构整齐,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比喻把红日比作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
鹰隼试翼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
用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少年……. < br>8、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
进步、生于欧洲、雄与地球的中 国,是一个突然崛起,生活幸福美好,
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想到这里作者不由的说,引读(美哉,我少 年
中国……与国无疆)
这样的一个中国,危机四伏,风雨如磐要靠谁来扭转,在这样的
94



历史时期他为什么要把责任全压在少年肩上呢?
9、我们少年就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引读全篇,能背的就试背。
五、今昔对比激发情感
1 、那么梁启超期待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呢?让我们看看今天的
中国吧!播放视频《香港回归 》、《奥运盛况》等
2、你有什么感受?
3、看看今天的中国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广最多 的人气和景气,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期盼的心声,我们的
伟大的祖国 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深邃和娴静阔步在新
世纪的黎明,走向新的辉煌。
4、配乐试背全文。
5、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你打算怎么做,看视频想做法。 6、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回顾历史。从清
末被蹂躏到现在的繁荣盛世,多少少 年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
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就要造就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弘扬民族之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树爱国之心,立
报国之志,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武装自己,时刻准
备着为祖国明天贡献力量,相信在你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更
美好!
14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生 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
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 亭
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
95



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
反映祖国 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 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
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 思想的关
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 上,
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
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
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 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
切的。(板书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
96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
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
号。
3.朗读 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
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
“统”。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
解决。
4.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 ,现
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
97



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
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 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
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
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
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 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
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 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
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 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
98



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 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
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 筑艺
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 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
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 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 br>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
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 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
说 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
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 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
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
99

初一语文复习资料-影视编导


古代文学排名-乡镇团委工作总结


寸金学院-下周工作计划


我所在的集体-学生自我评价


2012陕西高考数学-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


大学生求职简历-加拿大留学生论坛


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爱的感悟


写保护环境的作文-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