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何最值问题解法的探讨

温柔似野鬼°
843次浏览
2020年10月20日 04: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辽宁省国税局

2020年10月20日发(作者:安特生)


几何最值问题解法探讨
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 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
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 为最值问题。
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有:(1)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 形的三边关系)
求最值;(2)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3)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4) 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5)应用其它知识求最值。下面通过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探讨其解法。
一、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
典型例题:例1. ( 2012山东济南3分)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
上, 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
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 】

A.
21
B.
5
C.
【答案】A。
【考点】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DE、OD,
∵OD≤OE+DE,
∴当O、D、E三点共线时,点D到点O的距离最大,
此时,∵AB=2,BC=1,∴OE=AE=
5
145
5 D.
2
5
1
AB=1。
2
DE=
AD
2< br>AE
2
1
2
1
2
2

∴OD的最大值为:
21
。故选A。
例2.(2012湖北鄂州3分)在 锐角三角形ABC中,BC=
42
,∠ABC=45°,BD平分∠ABC,M、N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则CM+MN的最小值是 ▲ 。



【答案】4。
【考点】最短路线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垂直线段 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
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如图,在BA上截取BE=BN,连接EM。
∵∠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EBM=∠NBM。
在△AME与△AMN中,∵BE=BN ,∠EBM=∠NBM,BM=BM,
∴△BME≌△BMN(SAS)。∴ME=MN。∴CM+MN=CM+ME≥CE。
又∵CM+MN有最小值,∴当CE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时,CE取最小值。
∵BC=< br>42
,∠ABC=45°,∴CE的最小值为
42
sin45=4。
∴CM+MN的最小值是4。
例4. (2012四川眉山3分)在△ABC中,AB=5,AC=3,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1<AD<4。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延长AD至E,使DE=AD ,连接CE.根据SAS证明△ABD≌△ECD,得CE=AB,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
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
∵BD=CD,∠ADB=∠EDC,AD=DE,∴△ABD≌△ECD(SAS)。
∴CE=AB。
在△ACE中,CE-AC<AE<CE+AC,即2<2AD<8。
∴1<AD<4。
二、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
典型例题:例1. (20 12山东莱芜4分)在△ABC中,AB=AC=5,BC=6.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
BP的最小 值是 ▲ .
0



【答案】
24

5
【考点】动点问题,垂直线段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根据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当BP′⊥AC时,BP取得最小值。
设AP′=x,则由AB=AC=5得CP′=5-x,
又∵BC=6,∴在Rt△AB P′和Rt△CBP′中应用勾股定理,得

B P
2
AB
2
AP
2
,BP
2
 BC
2
CP
2


AB
2
AP
2
BC
2
CP
2
,即
5
2
x
2
6
2


6x

,解得
x=

2
7
5
57624
24

7< br>
=
,即BP的最小值是∴
BP5

=

255
5

5

2
2
例11. (201 2福建南平14分)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连接AD、DE,且∠1=∠B=∠ C.
(1)由题设条件,请写出三个正确结论:(要求不再添加其他字母和辅助线,找结论过程中添加 的字母和
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必证明)
答: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
(2)若∠B=45°,BC=2,当点D在BC上运动时(点D不与B、C重合),
①求CE的最大值;
②若△ADE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BD的长.
(注意:在第(2)的求解过程中,若有运用(1)中得出的结论,须加以证明)

【答案】解:(1)AB=AC;∠AED=∠ADC;△ADE∽△ACD。
(2)①∵∠B=∠C,∠B=45°,∴△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
22
BC22

22


∵∠1=∠C,∠DAE=∠CAD,∴△ADE∽△ACD。
2
AD
2
AD
2
AD
2


∴AD:AC=AE:AD,∴
AE
2
AC
2
当AD最小时,AE最小,此时AD⊥BC,AD=
∴AE的最小值为
1
BC=1。
2
2
2
222
1
。∴CE的最大值=
2

2222
②当AD=AE时,∴∠1=∠AED=45°,∴∠DAE=90°。
∴点D与B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当EA=ED时,如图1,∴∠EAD=∠1=45°。
∴AD平分∠BAC,∴AD垂直平分BC。∴BD=1。
当DA=DE时,如图2,
∵△ADE∽△ACD,∴DA:AC=DE:DC。
∴DC=CA=
2
。∴BD=BC-DC=2-
2

综上所述,当△ADE是等腰三角形时,BD的长的长为1或
2-
2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 (1)由∠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由∠1=∠C,∠AED=∠EDC+∠C得到∠ AED=∠ADC;
又由∠DAE=∠C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到△ADE∽△ACD。 < br>(2)①由∠B=∠C,∠B=45°可得△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
AC
22< br>BC22
,由
22
∠1=∠C,∠DAE=∠C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 判定可得△ADE∽△ACD,则有AD:AC=AE:AD,即
2
AD
2
A D
2
AD
2
,当AD⊥BC,AD最小,此时AE最小,从而由CE=AC -AE得到CE的最大值。
AE

2
AC
2
②分当AD=AE,,EA=ED,DA=DE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练习题:
1. (2011浙江衢州3分)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 个动点,若PA=2,
则PQ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4
2.(2011四川南充8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 ,AD∥BC,AD=AB=CD=2,∠C=60°,M是BC的中点.
(1)求证:△MDC是等边三角形;
(2)将△MDC绕点M旋转,当MD(即MD′)与 AB交于一点E,MC(即MC′)同时与AD交于一点F时,
点E,F和点A构成△AEF.试探究△ AEF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果存在,
请计算出△AEF周长的最小值.

3.(2011浙江台州4分)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 线l上的一个动点,
PQ切⊙O于点Q,则PQ的最小值为【 】

A.
13
B.
5
C.3 D.2
4.(2011河南省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4,连接BD ,BD⊥CD,∠ADB=∠C.若P
是BC边上一动点,则DP长的最小值为 ▲ .

5.(2011云南昆明12分)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 C=4:3,点P从点A出发沿
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 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


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 止运动.
(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 为y(cm),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 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2

三、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
典型例题:例1. (2012山东青岛3分)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 ,在杯内
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 点A处,则蚂
蚁到达蜂蜜的最
短距离为 ▲ cm.

【答案】15。
【考点】圆柱的展开,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分析】如 图,圆柱形玻璃杯展开(沿点A竖直剖开)后侧面是一个长
18宽12的矩形,作点A关于杯上沿MN的 对称点B,连接BC交MN于点P,
连接BM,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剖开线MA于点D。
由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知AP+PC为蚂蚁到达蜂蜜
的最短距离,且AP=BP。
由已知和矩形的性质,得DC=9,BD=12。


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
BCDC
2
BD
2
9
2
12
2
15

∴AP+PC=BP+PC=BC=15,即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15cm。
例2. (201 2甘肃兰州4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 br>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 】

A.130° B.120° C.110° D.100°
【答案】B。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要使△AMN的周长最小,即利用点的对称,让三角形的三边在同一直线上,作出A关于BC和ED的对称点A′,A″,即可得出∠AA′M+∠A″=∠HAA′=60°,进而得出∠AMN+∠AN M=2(∠AA′M
+∠A″)即可得出答案:
如图,作A关于BC和ED的对称点A′,A ″,连接A′A″,交BC于M,交CD于N,则A′A″即
为△AMN的周长最小值。作DA延长线A H。
∵∠BAD=120°,∴∠HAA′=60°。
∴∠AA′M+∠A″=∠HAA′=60°。
∵∠MA′A=∠MAA′,∠NAD=∠A″,
且∠MA′A+∠MAA′=∠AMN,
∠NAD+∠A″=∠ANM,
∴∠AMN+∠ANM=∠MA′A+∠MAA′+∠NAD +∠A″=2(∠AA′M+∠A″)=2×60°=120°。
故选B。
例4. (20 12四川攀枝花4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E是BC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 ▲ .


【答案】
25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连接DE,交BD于点P,连接BD。
∵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DE的长即为PE+PB的最小值。
∵AB=4,E是BC的中点,∴CE=2。
在Rt△CDE中,
DE=CD
2
+CE
2
4
2
+2
2
25

练习题:
1. (2011黑龙江大庆3分)如图,已知点A(1,1)、B(3,2),且 P为x轴上一动点,则△ABP的周长的
最小值为 ▲ .

2. (2011辽宁营口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1,2),B(3,3)两点,现另取一点C(a ,1),
当a= ▲ 时,AC+BC的值最小.

3.(2011山东济 宁8分)去冬今春,济宁市遭遇了200年不遇的大旱,某乡镇为了解决抗旱问题,要在某
河道建一座水 泵站,分别向河的同一侧张村A和李村B送水。经实地勘查后,工程人员设计图纸时,以河
道上的大桥O 为坐标原点,以河道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两村的坐标分别为A(2,3 ),
B(12,7)。
(1) 若从节约经费考虑,水泵站建在距离大桥O多远的地方可使所用输水管道最短?
(2) 水泵站建在距离大桥O多远的地方,可使它到张村、李村的距离相等?



4. (2011辽宁本溪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 是
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 】

A、2 B、4 C、
22
D、
42

5.(20 11辽宁阜新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E是BC中点,点F是边CD上的
任意一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则DF的长为【 】

A.1 B.2 C.3 D.4
6.(2011贵州六盘水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 8,点E、F分别是边AB、BC的
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 】

A.3 B.4 C.5 D.6
7.(2011甘肃天水4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AD=90°,A B=6,对角线AC平分∠BAD,点


E在AB上,且AE=2(AE<AD),点P是 AC上的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 ▲ .

四、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典型例题:
例1. (2012四川自贡4分)正方形ABCD的 边长为1cm,M、N分别是BC.CD上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MN,
当BM= ▲ cm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 cm.
2

【答案】
15
,。
28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设BM=xcm,则MC=1﹣xcm,
∵∠AMN=90°,∠AMB+∠NMC =90°,∠NMC+∠MNC=90°,∴∠AMB=90°﹣∠NMC=∠MNC。
ABBM1x
,即,解得CN=x(1﹣x)。

MCCN1xCN< br>111111
2
5

S
四边形
ABCN
 1[1x(1x)]x
2
x(x)

222222 8
115
2


<0,∴当x=cm时,S
四边形ABCN
最大,最大值是cm。
228
∴△ABM∽△MCN,∴
例2.(2012 江苏扬州3分)如图,线段AB的长为2,C为AB上一个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
同侧 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和△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 ▲ .

【答案】1。
【考点】动点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角定义,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设AC=x,则BC=2-x,
∵△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CA=45°,∠ECB=45°,DC=
∴∠DCE=90°。 ∴DE=DC+CE=(
2
222
22
x
,CE=
(2 -x)

22
22
x

2
+[
(2- x)
]
2
=x
2
-2x+2=(x-1)
2
+1。
22
∴当x=1时,DE取得最小值,DE也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
例3.(2 012宁夏区10分)在矩形ABCD中,AB=2,AD=3,P是BC上的任意一点(P与B、C不重合), 过点
P作AP⊥PE,垂足为P,PE交CD于点E.
(1)连接AE,当△APE与△ADE全等时,求BP的长;
(2)若设BP为x,CE为 y,试确定y与x的函数关系式。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PE∥BD,试求出此时BP的长.

【答案】解:(1)∵△APE≌△ADE,∴AP=AD=3。
在Rt△ABP中,AB= 2,∴BP=
AP
2
AB
2
3
2
2
2
5

(2)∵AP⊥PE,∴Rt△ABP∽Rt△PCE。
13
2x
ABBP

。∴
yx
2
x。 ,即

3xy
22
PCCE
1
2
3 139
xx(x)
2


22228
9
3
∴当
x
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
8
2
1
2
3
(2)设BP=x, 由(2)得
CExx

22

y
∵PE∥BD,,∴△CPE∽△CBD。
13
x
2
x
3x
CPCE
2


2
∴, 即

32
CBCD
化简得
3 x
2
13x120

解得
x
1

4

x
2
3
(不合题意,舍去)。
3


∴当BP=
4
时, PE∥BD。
3
【考点】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平行
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1)由△APE≌△ADE可得AP=AD=3,在Rt△AB P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P的长。
(2)由AP⊥PE,得Rt△ABP∽Rt△PCE,根据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列式得y与x的函数
关系式。化为顶点式即可求得当
x
9
3
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
8
2
(3)由PE∥BD,得△ CPE∽△CB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列式可求得BP的长。
例6.(2012江苏苏 州8分)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与直线l相切于点A,点P是直径AB左侧半圆上
的动点,过点P 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C,PC与⊙O交于点D,连接PA、PB,设PC的长为
x

2
.
⑴当
x=
时,求弦PA、PB的长度;
⑵当x为何值时,
PDPC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5
2
B
P
O
D
C
A
l

【答案】解:(1)∵⊙O与直线l相切于点A,AB为⊙O的直径,∴AB⊥l。
又∵PC⊥l,∴AB∥PC. ∴∠CPA=∠PAB。
∵AB为⊙O的直径,∴∠APB=90°。
∴∠PCA=∠APB.∴△PCA∽△APB。

PCPA
2
,即PA=PC·PD。

APAB
∵PC=
x=
,AB=4,∴
PA
5
2
5
4 10

2
∴在Rt△APB中,由勾股定理得:
PB16106

(2)过O作OE⊥PD,垂足为E。
∵PD是⊙O的弦,OF⊥PD,∴PF=FD。


在矩形OECA中,CE=OA=2,∴PE=ED=x-2。
∴CD=PC-PD= x-2(x-2)=4-x 。

PDPC=2

x2


4x

=2x
2
+12x16
= 2

x3

+2


2
∴当
x=3
时,
PDPC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2。
【考 点】切线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矩形的判定
和性 质,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由直线l与圆相切于点A,且AB为圆的直径,根据切线的性质 得到AB垂直于直线l,又PC
垂直于直线l,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得到AB与PC平 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
到一对内错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 形相似可得出△PCA与△PAB相似,
由相似得比例,将PC及直径AB的长代入求出PA的长,在R t△APB中,由AB及PA的长,利用勾股定理
即可求出PB的长。
(2)过O作OE垂直 于PD,与PD交于点E,由垂径定理得到E为PD的中点,再由三个角为直角
的四边形为矩形得到OA CE为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出EC=OA=2,用PC- EC的长表示出PE,根
据PD=2PE表示出PD,再由PC-PD表示出CD,代入所求的式子中, 整理后得到关于x的二次函数,配方后
根据自变量x的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最 大值及此时x的取值。
例9. (2012湖南株洲8分)如图,在△ABC中,∠C=90°,BC =5米,AC=12米.M点在线段CA上,从C
向A运动,速度为1米秒;同时N点在线段AB上,从 A向B运动,速度为2米秒.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AMN=∠ANM?
(2)当t为何值时,△A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2

【答 案】解:(1)∵从C向A运动,速度为1米秒;同时N点在线段AB上,从A向B运动,速度为2米
秒 ,运动时间为t秒,
∴AM=12﹣t,AN=2t。
∵∠AMN=∠ANM,∴AM=AN,即12﹣t=2t,解得:t=4 秒。
∴当t为4时,∠AMN=∠ANM。
(2)如图作NH⊥AC于H,


∴∠NHA=∠C=90°。∴NH∥BC。
∴△ANH∽△ABC。
ANNH2tNH
10
,即

。∴NH=
t
。 < br>
ABBC135
13
1105605
2
180
∴< br>S
ABC


12t

t=t
2
+t=

t6

+

21313131313
180
∴当t=6时,△AMN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13

【考点】动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用t表示出AM和AN的值,根据AM=AN,得到关于t的方程求得t值即可。
(2)作NH⊥AC于H,证得△ANH∽△ABC,从而得到比例式,然后用t表示出NH,从而计 算其面
积得到有关t的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可。
例11.(2012贵州六盘水16分)如图1 ,已知△ABC中,AB=10cm,AC=8cm,BC=6cm.如果点P由B出发
沿BA方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2cms.连接PQ,
设运动 的时间为t(单位:s)(0≤t≤4).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Q∥BC.
(2)设△AQP面积为S(单位:cm),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是否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2,把△AQP沿AP翻折,得到四边形AQPQ′.那么是否存在某时刻 t,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
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AB=10cm,AC=8cm,BC=6cm,
∴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BC为直角三角形,∠C为直角。
(1)BP=2t,则AP=10﹣2t.
若PQ∥BC,则
∴当
t2
102t2t
APAQ20
,即。

,解得
t 
108
ABAC9
20
s时,PQ∥BC。
9
(2)如图1所示,过P点作PD⊥AC于点D。


则PD∥BC,∴△APD∽△ABC。
APPD6
102tPD
,即,解得
PD6t

 
ABBC5
106
11
6
∴S=×AQ×PD=×2t×(
6t

22
5

66

5

15
t
2
+6t

t

+

55

2

2
∴当t=
2
515
2
s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cm。
22
(3)不存在。理由如下:
假设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
11
S
△AB C
,而S
△ABC
=AC•BC=24,∴此时S
△AQP
=12。
22
66
2
由(2)可知,S
△AQP
=
t2
+6t
,∴
t
2
+6t
=12,化简得:t﹣5t +10=0。
55
则有S
△AQP
=
∵△=(﹣5)﹣4×1×1 0=﹣15<0,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
(4)存在。
假设存在时刻t,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
则有AQ=PQ=BP=2t。
如图2所示,过P点作PD⊥AC于点D,则有PD∥BC,
∴△APD∽△ABC。
2
APPDAD102tPDAD
,即。 
ABBCAC1068
8
6
解得:PD=
6t
,AD=
8t

5
5
818
∴QD=AD﹣AQ=
8t2t=8t

55

在Rt△PQD中,由勾股定理得:QD+PD=PQ,即(
8化简得:13t﹣90t+125=0,解得:t
1
=5,t
2
=
2
222
186
222
t
)+(
6t
)=(2 t),
55
25

13
25

13
∵t=5s时,AQ=10cm>AC,不符合题意,舍去,∴t=
由(2)可知,S
△AQP
=
t
2
+6t

∴S
菱形AQPQ′
= 2S
△AQP
=2×(
t
2
+6t
)=2×[﹣
6
5
6
5
6
25
2
252400
×()+ 6×]=。
5
1313169


∴存在时刻t=
252400
2
,使四边形AQPQ′为菱形,此时菱形的面积为cm。
13169
【考 点】动点问题,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平行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
二次 方程根的判别式,二次函数的最值,菱形的性质。
【分析】(1)由PQ∥BC时的比例线段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2)如图1所示, 过P点作PD⊥AC于点D,得△APD∽△ABC,由比例线段,求得PD,从而可以
得到S的表达式 ,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极值求得S的最大值。
(3)利用(2)中求得的△AQP的面积表达式,再由 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列出一元
二次方程;由于此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小于0,则可以 得出结论:不存在这样的某时刻t,使线段PQ恰
好把△ABC的面积平分。
(4)根据菱形 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比例线段关系,求得PQ、QD和PD的长度;然后在Rt△PQD中,
求得时间t 的值;最后求菱形的面积,值得注意的是菱形的面积等于△AQP面积的2倍,从而可以利用(2)
中△ AQP面积的表达式,这样可以化简计算。
例12.(2012山东日照9分)如图,矩形ABCD的 两边长AB=18cm,AD=4cm,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
P在边AB上沿AB方向以每 秒2cm的速度匀速运动,Q在边BC上沿BC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设
运动时间为x秒, △PBQ的面积为y(cm).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求△PBQ的面积的最大值.
2

【答案】解:(1)∵
S
PBQ
PBBQ
, PB=AB-AP=18-2x,BQ=x,
∴y=
1
2
1
2(18-2x)x,即y=-x+9x(02
2
2
9
81

(2)由(1)知:y=-x+9x=


x 

+

2

4

∵当09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而02
∴当x=4时,
y
最大值
20

∴△PBQ的最大面积是20cm。
【考点】矩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X|k | B| 1 . c|O |m
2


【分析】(1)分别表示出PB、BQ的长,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2)把函数关系式整理成顶点式解析式,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
例13.(2 012四川宜宾12分)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5,BC=6,且△ABC≌△DEF,将△D EF与△ABC
重合在一起,△ABC不动,△ABC不动,△DEF运动,并满足:点E在边BC上沿 B到C的方向运动,且DE、
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M点.
(1)求证:△ABE∽△ECM;
(2)探究:在△DEF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能否构成 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
理由;
(3)当线段AM最短时,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答案】(1)证明:∵AB=AC,∴∠B=∠C。
∵△ABC≌△DEF,∴∠AEF=∠B。
又∵∠AEF+∠CEM=∠AEC=∠B+∠BAE, ∴∠CEM=∠BAE。∴△ABE∽△ECM。
(2)解:能。
∵∠AEF=∠B=∠C,且∠AME>∠C,∴∠AME>∠AEF。∴AE≠AM。
当AE=EM时,则△ABE≌△ECM(SAS)。∴CE=AB=5。
∴BE=BC﹣EC=6﹣5=1。
当AM=EM时,则∠MAE=∠MEA。
∴∠MAE+∠BAE=∠MEA+∠CEM,即∠CAB=∠CEA。
AC
225
CEAC

又∵∠C=∠C,∴△CAE∽△CBA,∴,∴
CE


CB6
ACCB
2511
∴BE= BC﹣EC =6﹣
=

66
11
综上所述,当BE=1或时,重叠部分能构成等腰三角形。
6
(3)解:设BE=x,则CE=6-x
∵△ABE∽△ECM,∴
16
CMCECM6x
,即:,∴
CMx
2
+x

55
BEABx5


6116

x3

2
+


555
16
∴当x=3时,AM最短为。
5
1
又∵当BE=x=3=BC时,点E为BC的中点,∴AE⊥BC。
2

AM5CMx
2
x+5=

AE=AB
2
BE
2
5
2
3
2
4

1
5

16

12
此时,EF⊥AC,∴
EM= AEAM4



5

5

2 22
2
1161296


25525
96
∴当线段AM最短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25

S
AEM
=AMEM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
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
【分析】(1)由AB=AC,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又由△ABC≌△DEF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易证
得∠CEM=∠BAE,则可证得:△ABE∽△ECM。
(2)由∠AEF=∠B= ∠C,且∠AME>∠C,可得AE≠AM,然后分别从AE=EM与AM=EM去分析,应用全
等三角 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3)设BE=x,由△ABE∽△ECM,根据相似三角 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得
CMx
2
+x
,从而求
得AM的值,利 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线段AM的最小值,从而求得重叠部分的面积。
例14.(2012四川 南充8分)在Rt△POQ中,OP=OQ=4,M是PQ中点,把一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处,
以 M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POQ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B,
(1)求证:MA=MB
(2)连接AB,探究: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AOB的周长是 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1
2
1
5
6
5

【答案】解:(1)证明:连接OM 。


∵ Rt△POQ中,OP=OQ=4,M是PQ的中点,
∴PQ=4
2
,OM=PM =
1
0
PQ=2
2
,∠POM=∠BOM=∠P=45 。
2
∵∠PMA+∠AMO=∠OMB+∠AMO,∴∠PMA=∠OMB。
∴△PMA≌△OMB(ASA)。∴ MA=MB。
(2) △AOB的周长存在最小值。理由如下:
∵△PMA≌△OMB ,∴ PA=OB。 ∴OA+OB=OA+PA=OP=4。
令OA=x, AB=y,则y=x+(4-x)=2x-8x+16=2(x-2)+8≥8。
∴当x=2时y有最小值8,从而 y的最小值为2
2

∴△AOB的周长存在最小值,其最小值是4+2
2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连接OM,证△PMA和△OMB全等即可。
(2) 先计算出∴OP=OA+OB=OA+PA=4,再令OA=x,AB=y,则在Rt⊿AOB中,利用勾股定理
得y=x+(4-x)=2x-8x+16=2(x-2)+8求出最值即可。
练习题:
1. (2011宁夏自治区10分)在等腰△ABC中,AB=AC=5,BC=6.动点M、N分别 在两腰AB、AC上(M不与
A、B重合,N不与A、C重合),且MN∥BC.将△AMN沿MN所在 的直线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为P.
(1)当MN为何值时,点P恰好落在BC上?
(2) 当MN=x,△MNP与等腰△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当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2222
2
22222

五、应用其它知识求最值:
典型例题:例1.(2011山东滨州3分)如图.在△ABC中 ,∠B=90°,∠A=30°,AC=4cm,将△ABC
绕顶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至△A'B'C的 位置,且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所经过的最短路线
的长为【 】



A、
43cm
B、
8cm
8cm C、
16

cm

3
D、

cm

8
3
【答案】D。
【考点】旋转的性质,弧长的计算。
【分析】点A所经过的最短路线是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的一段弧线,运用弧长公式计算求解:
∵∠B=90°,∠A=30°,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A′=120°。 又∵AC=4,∴
L
AA
'

120

4 8



cm

。故选D。
1803
例 2.(2012广西来宾3分)如图,已知线段OA交⊙O于点B,且OB=AB,点P是⊙O上的一个动点,那 么
∠OAP的最大值是【 】

A.30° B.45° C.60° D.90°
【答案】A。
【考点】动点问题,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如图,当点P运动到点P′,即AP′与⊙O相切时,∠OAP最大。
连接O P′,则A P′⊥O P′,即△AO P′是直角三角形。
∵OB=AB,OB= O P′,∴OA=2 O P′。

sinOAP
O P1
00

。∴∠OAP′=30,即∠OAP的最大值是=30。故选A。 OA2
例3.(2011贵州贵阳3分)如图,△ABC中,∠C=90°,AC=3,∠B=30 °,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
长不可能是【 】



A、3.5 B、4.2 C、5.8 D、7
【答案】D。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垂线段的性质。
【分析】利用垂线段最短分析AP 最小不能小于3;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6,可知AP
最大不能大于6。故选D 。
例12.(黑龙江大庆3分)已知⊙O的半径为1,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2,过l上的点A作⊙ O的切线,
切点为B,则线段AB的长度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2
【答案】C。
【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先连接OB,易知△AOB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
ABAO
2
OB
2
2
2
1
2
3
。故选C。
例14.(2011江西南昌7分)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2,弦BC的长为2
3
,点A为
弦BC所对优弧上任意一点(B,C两点除外).
(1)求∠BAC的度数;
(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参考数据:
sin60
3
33

cos30

tan30
.)
3
22
【答案】解:(1)连接BO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CD。
∵BD是直径,∴BD=4,
DCB90
0

在Rt△DBC中,
sinBDC
BC233


BD42

BDC60
,∴
BACBDC60
0

(2) 因为△ABC的边BC的长不变,所以当BC边上的高最大时,△ABC的面积最大,此时点A
落在优弧BC的中点处。
过O作OE⊥BC于E,延长EO交⊙O于点A,则A为优弧BC的中点.连接AB,AC,
1
则AB=AC,
BAEBAC30
0

2
在Rt△ABE中,∵
BE3, BAE30
0


AE
BE

tan30
1
3
。 ∴S
△ABC
=
23333

2
3
3
3
答:△ABC面积的最大值是
33

【考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连接BO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CD。由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的性质,,在Rt△DBC 中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求出
BDC
的度数,再由圆周角 定理即可求解。
(2))因为△ABC的边BC的长不变,所以当BC边上的高最大时,△AB C的面积最大,此时点A应
落在优弧BC的中点处,过OE⊥BC与点E,延长EO交⊙O于点A,则A 为优弧BC的中点,连接AB,AC,
则AB=AC,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出∠BAE的度数,在Rt△A B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
函数值可求出AE的长,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答 。

个人介绍-18个虚词


风的味道-山东石油大学分数线


答谢词范文-仓储合同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酒店实习总结


江大学-辽宁省会计网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分数线


水牛城大学-掩耳盗铃读后感


汪清四中-会计实习日记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