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最值问题解法一教师版
快速缓解痛经的小妙招-德国留学语言
几何最值问题解法一
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
几何量(如线段的长
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
最值问
题。
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有:(1)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
用三角
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2)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3)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
(4)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5)应用其它知识求最值。下面通过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
探
讨其解法。
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
典型例题:
例1. (2012山东济南3分)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
,ON
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
2,
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 】
A.
21
B.
5
C.
【答案】A。
【考点】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DE、OD,
∵OD≤OE+DE,
∴当O、D、E三点共线时,点D到点O的距离最大,
此时,∵AB=2,BC=1,∴OE
=AE=
DE=
145
5
5 D.
5
2
1
AB=1。
2
AD
2
AE2
1
2
1
2
2
,
∴OD的最大值为:
21
。故选A。
例2.(2012湖
北鄂州3分)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
42
,∠ABC=45°,BD平分∠ABC,<
br>M、N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则CM+MN的最小值是 ▲ 。
【答案】4。
【考点】最短路线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垂直线段
的性质,锐
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如图,在BA上截取BE=BN,连接EM。
∵∠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EBM=∠NBM。
在△AME与△AMN中,∵BE=BN ,∠EBM=∠NBM,BM=BM,
∴△BME≌△BMN(SAS)。∴ME=MN。∴CM+MN=CM+ME≥CE。
又∵CM+MN有最小值,∴当CE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时,CE取最小值。
∵BC=<
br>42
,∠ABC=45°,∴CE的最小值为
42
sin45=4。
∴CM+MN的最小值是4。
例3.(2011四川凉山5分)如图,圆柱底面半径为
2cm
,高为
9
cm
,点A、B分别是圆
柱两底面圆周
上的点,且A、B在同一母线上,用一棉线从A顺着圆柱侧面绕3圈到B,求
棉线最短为 ▲
cm
。
0
【答案】
15
。
【考点】圆柱的展开,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如图,圆柱展开后可见,棉线
最短是三条斜线,第一条斜线与底面
圆周长、高组成直角三角形。由周长公式,底面圆周
长为
4
cm
,高为
3
cm
,根据勾<
br>股定理,得斜线长为
5
cm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棉线最短为<
br>15
cm
。
例4. (2012四川眉山3分)在△ABC中,A
B=5,AC=3,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
取值范围是
▲ .
【答案】1<AD<4。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
分析】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根据SAS证明△ABD≌△ECD,得CE=AB,
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
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
∵BD=CD,∠ADB=∠EDC,AD=DE,∴△ABD≌△ECD(SAS)。
∴CE=AB。
在△ACE中,CE-AC<AE<CE+AC,即2<2AD<8。
∴1<AD<4。
练习题:
1. (2011湖北荆门3分)如图,长方体的底面
边长分别为2
cm
和4
cm
,高为5
cm
.若一
只
蚂蚁从P点开
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
1
3
1
3
A.13cm
B.12cm C.10cm D.8cm
2.(2011四川
广安3分)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cm,AC是底面圆的直径,高BC=6cm,
点P是母线BC上
一点,且PC=
最短距离是【 】
2
BC.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的
3
A、
(4
6
)
㎝ B、5cm
C、
35
㎝ D、7cm
3.(2011广西贵港2分)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
的正三角形ABC中,E、F、G分别为AB、
AC、BC的中点,点P为线段EF上一个动点,连接B
P、GP,则△BPG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_
▲ .
二、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典型例题:例1. (2012山东莱芜4分)在△ABC
中,AB=AC=5,BC=6.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的最小值是 ▲ .
【答案】
24
。
5
【考点】动点问题,垂直线段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根据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当BP′⊥AC时,BP取得最小值。
设AP′=x,则由AB=AC=5得CP′=5-x,
又∵BC=6,∴在Rt△AB P′和Rt△CBP′中应用勾股定理,得
B
P
2
AB
2
AP
2
,BP
2
BC
2
CP
2
。
∴
AB
2
AP
2
BC
2
CP
2
,即
5
2
x
2
6
2
6x
,解得
x=
。
2
7
5
57624
24
7<
br>
∴
BP5
=
。
=
,即BP的
最小值是
255
5
5
2
2
例2.(2
012浙江台州4分)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
段B
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 】
A. 1 B.
3
【答案】B。
C. 2
D.
3
+1
【考点】菱形的性质,线段中垂线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垂直线段的
性质,矩形的判定
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分两步分析:
(1)若点P,Q固定,此时点K的位置:如图,作点P关于BD的对
称点P<
br>1
,连接P
1
Q,交BD于点K
1
。
由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性质,得
P
1
K
1
= P
K
1
,P
1
K=PK。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得P
1
K+QK>P
1
Q=
P
1
K
1
+Q K
1
= P K
1
+Q
K
1
。
∴此时的K
1
就是使PK+QK最小的位置。
(2)点P,Q变动,
根据菱形的性质,点P关于BD的对称点P
1
在AB上,即不论点
P在BC上任一点,
点P
1
总在AB上。
因此,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
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当P
1
Q⊥AB
时P
1
Q最短。
过点A作AQ
1
⊥DC于点Q
1
。
∵∠A=120°,∴∠DA Q
1
=30°。
又∵AD=AB
=2,∴P
1
Q=AQ
1
=AD·cos300=
2
3<
br>3
。
3
综上所述,PK+QK的最小值为
3
。故选B。
例3.(2012江苏连云港12分
)已知梯形ABCD,AD∥BC,AB⊥BC,AD=1,AB
=2,BC=3,
问题1:如图1,P为AB边上的一点,以PD,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D,请问对角线PQ,
DC的长能否相等,为什么?
问题2:如图2,若P为AB边上一点,以PD,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
PCQD,请问对角线PQ
的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问题3:若P为AB边上任意一点,延长PD到E,使DE=PD,再以PE,PC为边
作平行四边
形PCQE,请探究对角线PQ的长是否也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如果不存
在,
请说明理由.
问题4:如图3,若P为D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PA到E,使AE=nP
A(n为常数),以PE、P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BQE,请探究对角线PQ的长是否也存在最小值?
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
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问题1:对角线PQ与DC不可能相等。理由如下:
∵四边形PCQD是平行四边形,若对角线PQ、DC相等,则四边形PCQD是矩形,
∴∠DPC=90°。
∵AD=1,AB=2,BC=3,∴DC=2
2
。
设PB=x,则AP=2-x,
在Rt△DPC中,PD+PC=DC,即x+3+(2-x
)+1=8,化简得x-2x+3
=0,
∵△=(-2)2-4×1×3=-8<0,∴方程无解。
∴不存在PB=x,使∠DPC=90°。∴对角线PQ与DC不可能相等。
问题2:存在。理由如下:
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PCQD中,设对角线PQ与DC相交于点G,
则G是DC的中点。
过点Q作QH⊥BC,交BC的延长线于H。
∵AD∥BC,∴∠ADC=∠DCH,即∠ADP+∠PDG=∠DCQ+∠QCH。
∵PD∥CQ,∴∠PDC=∠DCQ。∴∠ADP=∠QCH。
又∵PD=CQ,∴Rt△ADP≌Rt△HCQ(AAS)。∴AD=HC。
∵AD=1,BC=3,∴BH=4,
∴当PQ⊥AB时,PQ的长最小,即为4。
问题3:存在。理由如下:
如图3,设PQ与DC相交于点G,
∵PE∥CQ,PD=DE,∴
∴G是DC上一定点。
作QH⊥BC,交BC的延长线于H,
22222222
DGPD1
=
。
GCCQ2
<
br>同理可证∠ADP=∠QCH,∴Rt△ADP∽Rt△HCQ。∴
∵AD=1,∴CH=2。∴
BH=BG+CH=3+2=5。
∴当PQ⊥AB时,PQ的长最小,即为5。
问题4:如图3,设PQ与AB相交于点G,
∵PE∥BQ,AE=nPA,∴
∴G是DC上一定点。
ADPD1
=
。
CHCQ2
PAAG1
。
=
BQBGn+1
作QH∥PE,交CB的延长线于H,过点C作CK⊥CD,交QH的
延长线于K。
∵AD∥BC,AB⊥BC,
∴∠D=∠QHC,∠DAP+∠PAG=∠QBH+∠QBG=90°
∠PAG=∠QBG,
∴∠QBH=∠PAD。∴△ADP∽△BHQ,∴
ADPA1
,
=BHBQn+1
∵AD=1,∴BH=n+1。∴CH=BH+BC=3+n+1=n+4。
过点D作DM⊥BC于M,则四边形ABND是矩形。
∴BM=AD=1,DM=AB=2。∴CM=BC-BM=3-1=2=DM。
∴∠DCM=45°。∴∠KCH=45°。
∴CK=CH•cos45°=
2
(n+4),
2
2
(n+4)。
2
∴当PQ⊥CD时,PQ的长最小,最小值为
【考点】反证法,相似
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和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矩
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问题1:四边形PCQD是平行四边形,若
对角线PQ、DC相等,则四边形PCQD是矩
形,然后利用矩形的性质,设PB=x,可得方程x+3
+(2-x)+1=8,由判别式△<0,
可知此方程无实数根,即对角线PQ,DC的长不可能相等。
问题2:在平行四边形PCQD中,设对角线PQ与DC相交于点G,可得G是DC的中点,
过点Q作QH⊥BC,交BC的延长线于H,易证得Rt△ADP≌Rt△HCQ,即可求得BH=4,则可得当PQ⊥AB时,PQ的长最小,即为4。
问题3:设PQ与DC相交于点G,PE∥CQ,P
D=DE,可得
Rt△ADP∽Rt△HCQ,继而求得BH的长,即可求得答案。
222<
br>DGPD1
=
,易证得
GCCQ2
问题4:作QH∥
PE,交CB的延长线于H,过点C作CK⊥CD,交QH的延长线于K,易
证得
ADPA1<
br>与△ADP∽△BHQ,又由∠DCB=45°,可得△CK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BHBQn+1
继而可求得CK的值,即可求得答案。
例4.(2012四川广元3分)
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
yx
上运动,当
线段AB最短
时,点B的坐标为【 】
A.(0,0)
B.(
2
222
11
,
)
C.(,
) D.(
,
)
222
2
22
例5.(2012四川乐山3分)如图,在△ABC中,∠C=90°,AC=
BC=4,D是AB的中点,点E、
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
E=CF,连接DE、DF、EF.在
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
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①连接CD(如图1)。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B=∠A=45°,CD=AD=DB。
∵AE=CF,∴△ADE≌△CDF(SAS)。
∴ED=DF,∠CDF=∠EDA。
∵∠ADE+∠EDC=90°,∴∠EDC+∠CDF=∠EDF=90°。
∴△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此结论正确。
②当E、F分别为AC、BC中点
时,∵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DE平行且等于
∴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又∵E、F分别为AC、BC中点,AC=BC,∴四边形CEDF是菱形。
又∵∠C=90°,∴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故此结论错误。
③如图2,分别过点D,作DM⊥AC,DN⊥BC,于点M,N,
由②,知四边形CMDN是正方形,∴DM=DN。
由①,知△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DF。
∴Rt△ADE≌Rt△CDF(HL)。
∴由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ED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MDN面积。
∴四边形CEDF的面积不随点E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故此结论错误。
④由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
2
EF。
1
BC。
2
当DF与BC垂直,即DF最小时,
EF取最小值2
2
。此时点C到线段EF的最
大距离为
2
。
故此结论正确。
故正确的有2个:①④。故选B。
例6.(2012四川成都4分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8cm,AD=6cm,按下列步骤进
行裁剪和拼图:
第一步:如图①,在线段AD上任意取一点E,沿EB,EC剪下一个三角形纸片E
BC(余下
部分不再使用);
第二步:如图②,沿三角形EBC的中位线GH将纸片
剪成两部分,并在线段GH上任意取
一点M,线段BC上任意取一点N,沿MN将梯形纸片GBCH剪成
两部分;
第三步:如图③,将MN左侧纸片绕G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使线段GB与
GE重
合,将MN右侧纸片绕H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使线段HC与HE重合,拼成一个与三<
br>角形纸片EBC面积相等的四边形纸片.
(注:裁剪和拼图过程均无缝且不重叠)
则拼成的这个四边形纸片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cm,最大值为 ▲
cm.
【答案】20;12+
413
。
【考点】图形的剪拼,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画出第三步剪
拼之后的四边形M
1
N
1
N
2
M
2
的示意
图,如答图1所示。
图中,N
1
N
2
=EN<
br>1
+EN
2
=NB+NC=BC,
M
1
M
2
=M
1
G+GM+MH+M
2
H=2(GM+MH)=2GH=B
C(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又∵M
1
M
2
∥N
1
N
2
,∴四边形M
1
N
1
N
2
M
2
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其周长为2N
1
N
2
+2M
1
N
1
=2BC+2MN。
∵BC=6为定值,∴四边形的周长取决于MN的大小。
如答图2所示,是剪拼之前的完整示意图。
过G、H点作BC边的平行线,分
别交AB、CD于P点、Q点,则四边形PBCQ是一个
矩形,这个矩形是矩形ABCD的一半。
∵M是线段PQ上的任意一点,N是线段BC上的任意一点,
∴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到MN的最小值为PQ与BC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即MN最小值
为4;
而MN的最大值等于矩形对角线的长度,即
PB
2
BC
2
4
2
6
2
213
。
∵四边形M
1
N
1
N
2
M
2
的周长=2BC+2MN=12+2MN,
∴四边形M
1
N
1
N
2
M
2
周长
的最小值为12+2×4=20;最大值为12+2×
213
=12+
413
。
例7. (2012四川乐山3分)如图,在△ABC中,∠C=90°,AC=BC=4,D是A
B的中点,点
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
E、DF、EF.在
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
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①连接CD(如图1)。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B=∠A=45°,CD=AD=DB。
∵AE=CF,∴△ADE≌△CDF(SAS)。
∴ED=DF,∠CDF=∠EDA。
∵∠ADE+∠EDC=90°,∴∠EDC+∠CDF=∠EDF=90°。
∴△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此结论正确。
②当E、F分别为
AC、BC中点时,∵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DE平行且等于
∴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又∵E、F分别为AC、BC中点,AC=BC,∴四边形CEDF是菱形。
又∵∠C=90°,∴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故此结论错误。
③如图2,分别过点D,作DM⊥AC,DN⊥BC,于点M,N,
由②,知四边形CMDN是正方形,∴DM=DN。
由①,知△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DF。
∴Rt△ADE≌Rt△CDF(HL)。
∴由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ED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MDN面积。
∴四边形CEDF的面积不随点E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故此结论错误。
④由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
2
EF。
当DF与BC垂直,即DF最小时,
EF取最小值2
2
。此时点C到线段EF的最
大距离为
2
。
故此结论正确。
故正确的有2个:①④。故选B。
例8. (2012浙江宁波3
分)如图,△ABC中,∠BAC=60°,∠ABC=45°,AB=2
2
,D是
线
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为直径画⊙O分别交AB,AC于E,F,连接EF,则线段EF长
度的最
小值为 ▲ .
1
BC。
2
【答案】
3
。
【考点】垂线段的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
理,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
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由垂线段的性质可知
,当AD为△ABC的边BC上的高时,直径AD最短,此时线段
EF=2EH=20E•sin∠EO
H=20E•sin60°,当半径OE最短时,EF最短。如图,连接OE,OF,过
O点作OH⊥E
F,垂足为H。
∵在Rt△ADB中,∠ABC=45°,AB=2
2
,
∴AD=BD=2,即此时圆的直径为2。
1
∠EOF=∠BAC=60°,
2
33
∴在Rt△EOH中,EH=OE•sin∠EOH=1×。
=22
由圆周角定理可知∠EOH=
由垂径定理可知EF=2EH=
3
。
例9. (2012四川自贡12分)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
△AEF为
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
(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
(2)当点E、F在BC
.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
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
【答案】解:(1)证明:如图,连接AC
∵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120°,
∠BAE+∠EAC=60°,∠FAC+∠EAC=60°,
∴∠BAE=∠FAC。
∵∠BAD=120°,∴∠ABF=60°。
∴△ABC和△ACD为等边三角形。
∴∠ACF=60°,AC=AB。∴∠ABE=∠AFC。
∴在△ABE和△ACF中,∵∠BAE=∠FAC,AB=AC,∠ABE=∠AFC,
∴△ABE≌△ACF(ASA)。∴BE=CF。
(2)四边形AECF的面积不变,△CEF的面积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由(1)得△ABE≌△ACF,则S
△ABE
=S
△ACF
。 <
br>∴S
四边形AECF
=S
△AEC
+S
△ACF
=S
△AEC
+S
△ABE
=S
△ABC
,是定值。
作AH⊥BC于H点,则BH=2,
11
S
四边形
AECF
S
ABC
BCAHBCAB
2
BH
2
43
。
22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正三角形AEF的边AE与BC垂直时,边AE最短.
故△AEF的面积会随着AE的变化而变化,且当AE最短时,正三角形AEF的
面积会最小,
又S
△CEF
=S
四边形AECF
﹣S
△AEF
,
则此时△CEF的面积就会最大.
1
∴S
△CEF
=S
四边形AE
CF
﹣S
△AEF
4323
2
∴△CEF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3
。
23
3
22
3
。
【考点】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
性质,勾股定理,垂
直线段的性质。
【分析】(1)先求证AB=AC,进而求证△ABC、△ACD为等边三角形,得∠ACF
=60°,AC=AB,
从而求证△ABE≌△ACF,即可求得BE=CF。
(2)由△A
BE≌△ACF可得S
△ABE
=S
△ACF
,故根据S
四边形AE
C
F=S
△AEC
+S
△ACF
=S
△AEC
+S
△AB
E=S
△ABC
即可得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定值。当正三角形AE
F的边AE与BC垂直时,边AE最短.△AEF
的面积会随着AE的变化而变化,且当AE最短时,正
三角形AEF的面积会最小,根据S
△CEF
=S
四边形AECF
-S
△AEF
,则△CEF的面积就会最大。
例10.(2012浙江义乌10分)在锐角△A
BC中,AB=4,BC=5,∠ACB=45°,将△ABC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1
BC
1
.
(1)如图1,当点C
1
在线段CA的延
长线上时,求∠CC
1
A
1
的度数;
(2)如图2,连接AA1
,CC
1
.若△ABA
1
的面积为4,求△CBC
1
的面积;
(3)如图3,点E为线段AB中点,点P是线段AC上的动点,在△ABC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过程中,点P的对应点是点P
1
,求线段EP
1
长
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答案】解:(1)∵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1
C
1
B=∠ACB=45°,BC=BC
1
,
∴∠CC
1
B=∠C
1
CB=45°。
∴∠CC
1
A
1
=∠CC
1
B+∠A
1
C
1
B=4
5°+45°=90°。
(2)∵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BC≌△A
1
BC
1
,
∴BA=BA
1
,BC=BC
1
,∠ABC=∠A
1
BC<
br>1
。
∴
BA
BA
1
,∠ABC+∠ABC
1
=∠A
1
BC
1
+∠ABC
1
。∴∠ABA1
=∠CBC
1
。
BCBC
1
∴△ABA
1
∽△CBC
1
。∴
S
ABA
1
SCBC
1
AB
4
16
。
25
CB
5
22
∵S
△ABA1
=4,∴S
△CBC1<
br>=
25
。
4
(3)过点B作BD⊥AC,D为垂足,
∵△ABC为锐角三角形,∴点D在线段AC上。
在Rt△BCD中,BD=BC×sin45°=
5
2
。
2
①如图1,当P在AC上运动至垂足点D,△ABC绕点B旋
转,使点P的对应点P
1
在线段AB上时,EP
1
最小。
最小值为:EP
1
=BP
1
﹣BE=BD﹣BE=
5
2
﹣2。
2
②如图2,当P
在AC上运动至点C,△ABC绕点B旋转,使
点P的对应点P
1
在线段AB的延长线
上时,EP
1
最大。
最大值为:EP
1
=BC+BE=5+2=7。
【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腰
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
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
】(1)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
1
C
1
B=∠ACB=45°,BC=BC
1
,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即可求得∠CC
1
A
1
的度数。
(2)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BC≌△A
1
BC
1
,
易证得△ABA
1
∽△CBC
1
,利用相似三角形
的面积比等于相似
比的平方,即可求得△CBC
1
的面积。
(3)由①当P在AC上运动至垂足点D,
△ABC绕点B旋转,使点P的对应点P
1
在线
段AB上时,EP
1
最小;②当P在AC上运动至点C,△ABC绕点B旋转,使点P的对应点P
1
在线段AB的延
长线上时,EP
1
最大,即可求得线段EP
1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11. (2012福建南平14分)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连接A
D、
DE,且∠1=∠B=∠C.
(1)由题设条件,请写出三个正确结论:(要求不再添加
其他字母和辅助线,找结论过程中
添加的字母和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必证明)
答: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
(2)若∠B=45°,BC=2,当点D在BC上运动时(点D不与B、C重合),
①求CE的最大值;
②若△ADE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BD的长.
(注意:在第(2)的求解过程中,若有运用(1)中得出的结论,须加以证明)
【答案】解:(1)AB=AC;∠AED=∠ADC;△ADE∽△ACD。
(2)①∵∠B=∠C,∠B=45°,∴△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AC
22
BC22
。
22
∵∠1=∠C,∠DAE=∠CAD,∴△ADE∽△ACD。
AD
2
AD
2
2
∴AD:AC=AE:AD,∴
AE
AD
2
。
AC
2
2
当AD最小时,AE最小,此时AD⊥BC,AD=
∴AE的最小值为
1
BC=1。
2
2
2
222
。∴CE的最大值=
2
。
1
2222
②当AD=AE时,∴∠
1=∠AED=45°,∴∠DAE=90°。
∴点D与B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当EA=ED时,如图1,∴∠EAD=∠1=45°。
∴AD平分∠BAC,∴AD垂直平分BC。∴BD=1。
当DA=DE时,如图2,
∵△ADE∽△ACD,∴DA:AC=DE:DC。
∴DC=CA=
2
。∴BD=BC-DC=2-
2
。
综上所述,当△ADE是等腰三角形时,BD的长的长为1或
2-
2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
(1)由∠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由∠1=∠C,∠AED=∠EDC+∠C
得到∠AED=∠ADC;又由∠DAE=∠C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到△ADE∽△ACD。 <
br>(2)①由∠B=∠C,∠B=45°可得△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
AC
22<
br>BC22
,由∠1=∠C,∠DAE=∠C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
22
AD
2
AD
2
2
△ADE∽△ACD,则有AD
:AC=AE:AD,即
AE
AD
2
,当AD⊥BC,AD最
A
C
2
2
小,此时AE最小,从而由CE=AC-AE得到CE的最大值。
②分当AD=AE,,EA=ED,DA=DE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练习题:
1.
(2011浙江衢州3分)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
动点
,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4
2.(2011四川南充8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A
B=CD=2,∠C=60°,M是
BC的中点.
(1)求证:△MDC是等边三角形; <
/p>
(2)将△MDC绕点M旋转,当MD(即MD′)与AB交于一点E,MC(即MC′)
同时与AD交
于一点F时,点E,F和点A构成△AEF.试探究△AEF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
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如果存在,请计算出△AEF周长的最小值.
3.(201
1浙江台州4分)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
PQ切⊙O于点Q,则PQ的最小值为【 】
A.
13
B.
5
C.3 D.2
4.(2011河
南省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4,连接BD,BD⊥CD,∠ADB=∠C.若
P是BC边上一动点,则DP长的最小值为 ▲ .
5.(2011云南昆明
12分)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
从点A
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
点A运动,速度
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
br>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
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是否相似,
请说明理由;
2
(
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
周长,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三、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典型例题:例1. (2012山东
青岛3分)如图,圆柱
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
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
到达蜂蜜
的最
短距离为 ▲ cm.
【答案】15。
【考点】圆柱的展开,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分析】如
图,圆柱形玻璃杯展开(沿点A竖直剖开)后侧面是一个长
18宽12的矩形,作点A关于杯上沿MN的
对称点B,连接BC交MN于点P,
连接BM,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剖开线MA于点D。
由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知AP+PC为蚂蚁到达蜂蜜
的最短距离,且AP=BP。
由已知和矩形的性质,得DC=9,BD=12。
在Rt
△BCD中,由勾股定理得
BCDC
2
BD
2
9
2<
br>12
2
15
。
∴AP+PC=BP+PC=BC=15,即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15cm。
例2. (201
2甘肃兰州4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
BC、CD
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 】
A.130° B.120° C.110°
D.100°
【答案】B。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要使△AMN的周长最小,即利用点的对称,让三角形的三边在同一直线上,作
出A关于B
C和ED的对称点A′,A″,即可得出∠AA′M+∠A″=∠HAA′=60°,进而得
出∠AMN
+∠ANM=2(∠AA′M+∠A″)即可得出答案:
如图,作A关于BC和ED的对称点A′,A
″,连接A′A″,交BC于M,交CD于N,
则A′A″即为△AMN的周长最小值。作DA延长线A
H。
∵∠BAD=120°,∴∠HAA′=60°。
∴∠AA′M+∠A″=∠HAA′=60°。
∵∠MA′A=∠MAA′,∠NAD=∠A″,
且∠MA′A+∠MAA′=∠AMN,
∠NAD+∠A″=∠ANM,
∴∠AMN+∠ANM=∠MA′A+∠MAA′+∠NAD
+∠A″=2(∠AA′M+∠A″)=2×60°
=120°。
故选B。
例3.
(2012福建莆田4分)点A、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
建立平面直角
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是x轴上使得
PAPB
的值最大的点,Q是y轴上使得QA十
QB的
值最小的点,
则
OPOQ
= ▲ .
【答案】5。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待定系数法,直线
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连接AB并延长交
x轴于点P,作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交y轴于点
Q,求出点Q与y轴的交点坐标即可得
出结论:
连接AB并延长交x轴于点P,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点P即为x轴上使得|PA-PB|的值最大的点。
∵点B是正方形ADPC的中点,
∴P(3,0)即OP=3。
作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交y轴于点Q,则A′B即为QA+QB的最小
值。
∵A′(-1,2),B(2,1),
设过A′B的直线为:y=kx+b,
1
k
2kb
55
3
则
,解得
。∴Q(0,
),即OQ=。
33
12kb
b
5
3
∴OP•OQ=3×
5
=5。
3
例4. (
2012四川攀枝花4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E是BC的中点,点P是对角
线AC上
一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 ▲ .
【答案】
25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连接DE,交BD于点P,连接BD。
∵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DE的长即为PE+PB的最小值。
∵AB=4,E是BC的中点,∴CE=2。
在Rt△CDE中,
DE=CD
2
+CE
2
4
2
+2
2
25
。
例5.
(2012广西贵港2分)如图,MN为⊙O的直径,A、B是O上的两点,过A作AC⊥MN
于点C,
过B作BD⊥MN于点D,P为DC上的任意一点,若MN=20,AC=8,BD=6,则PA+PB
的最
小值是
▲ 。
【答案】142。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分析】∵MN=20,∴⊙O的半径=10。
连接OA、OB,
在Rt△OBD中,OB=10,BD=6,
∴OD=OB-BD=10-6=8。
同理,在Rt△AOC中,OA=10,AC=8,
∴OC=OA-AC=10-8=6。
∴CD=8+6=14。
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AB′,则AB′即为PA+P
B的最小值,B′D=
BD=6,过点B′
作AC的垂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在Rt△AB′E中,∵AE=AC+CE=8+6=14,B′E=CD=14,
∴AB′=AE+B′E=14+14=142。
例6.
(2012湖北十堰6分)阅读材料:
2222
2222
2222
例:说明代数式
x2
1(x3)
2
+4
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
解:
x
2
1(x3)
2
4 (x0)
2
1
2
(x3)
2
2
2
,如图,建立平
面直角坐标系,
点P(x,0)是x轴上一点,则
(x0)
2
1
2
可以看成点P与点A(0,1)的距离,
(x3)
2
2
2可以看成点P与点B(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与PB长度之和,
它的
最小值就是PA+PB的最小值.
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
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
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的
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
度.为此,构造直角三角形A′CB,因为A′C=3,CB=3,所以A′B
=3
2
,即原式的最小值
为3
2
。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代数式
(x1)
2
1(x2)
2
9
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
A
(1,1)、点B 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的坐标)
(2)代数式
x
2
49x
2
12x37
的最小值为
.
【答案】解:(1)(2,3)。
(2)10。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1)∵原式化为
(
x1)
2
1
2
(x2)
2
3
2
的形式,
∴代数式
(x1)
2
1(x2)
2
9
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
0)与点A
(1,1)、点B(2,3)的距离之和。
(2)∵原式化为
(x0)
2
7
2
(x6)
2
1
2
的形式,
∴所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0,7)、
点B(
6,1)
的距离之和。
如图所示: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
∴求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
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
∴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
∵A(0,7),B(6,1),∴A′(0,-7),A′C=6,BC=8。
∴
AB AC
2
BC
2
6
2
8
2
=10
。
例7.
(2012四川凉山8分)在学习轴对称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思考课本中的探究题。
如图
(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
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
的输气管线最短?
你可以在l上找几个点试一试,能发现什么规律?你可以在
l
上找
几个点试一试,
能发现什么规律?
聪明的小华通过独立思考,很快得出了解决这个
问题的正确办法.他把管道l看成一条直线
(图(2)),问题就转化为,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A
P与BP的和最小.他的做法是这
样的:
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
②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则点P为所求.
请你参考小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在△
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BC=6,
BC边上的高为4,请你在BC边上确定一
点P,使△PDE得周长最小.
(1)在图中作出点P(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请直接写出△PDE周长的最小值:
.
【答案】解:(1)作D点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D′E,与BC交于点P,P点即为所求。
(2)8.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
】(1)根据提供材料DE不变,只要求出DP+PE的最小值即可,作D点关于BC的对称
点D′,连
接D′E,与BC交于点P,P点即为所求。
(2)利用中位线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D′E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DE为△ABC中位线。
∵BC=6,BC边上的高为4,∴DE=3,DD′=4。
∴
DEDE
2
DD
2
3
2
4
2
5
。
∴△PDE周长的最小值为:DE+D′E=3+5=8。
练习题:
1. (20
11黑龙江大庆3分)如图,已知点A(1,1)、B(3,2),且P为x轴上一动点,则
△ABP的
周长的
最小值为 ▲ .
2. (2011辽宁营
口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1,2),B(3,3)两点,现另
取一点C(a,1),
当a= ▲ 时,AC+BC的值最小.
3.(2011山东济宁8分)去冬今春
,济宁市遭遇了200年不遇的大旱,某乡镇为了解决抗
旱问题,要在某河道建一座水泵站,分别向河的
同一侧张村A和李村B送水。经实地勘查后,
工程人员设计图纸时,以河道上的大桥O为坐标原点,以河
道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
标系(如图)。两村的坐标分别为A(2,3),B(
12,7)。
(1) 若从节约经费考虑,水泵站建在距离大桥O多远的地方可使所用输水管道最短?
(2) 水泵站建在距离大桥O多远的地方,可使它到张村、李村的距离相等?
4
.(2011辽宁本溪3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
点
P、Q分别是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 】
A、2 B、4 C、
22
D、
42
5.(2011辽宁阜新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E是BC中点,点F
是
边CD上的
任意一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则DF的长为【 】
A.1 B.2 C.3 D.4
6.(2011贵州六盘水3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
,对角线AC=6,BD=8,点E、F分别是边
AB、BC的
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 】
A.3 B.4 C.5
D.6
7.(2011甘肃天水4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AD=90°,A
B=6,对角线AC
平分∠BAD,点E在AB上,且AE=2(AE<AD),点P是AC上的动点,
则PE+PB的最小值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