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

巡山小妖精
623次浏览
2020年10月21日 05: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葫芦岛一高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2020年10月21日发(作者:江万平)


. . .. .
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
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是三角学中很重要的一组公式。 下面我们就它们的推导证明方
法进行探讨。
由角 , 的三角函数值表示 的正弦或余弦值 , 这正是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
式的功能。 换言之 , 要推导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 , 就是希望能得到一个等式或方程 ,
将 或 与 , 的三角函数联系起来。
根据诱导公式 , 由角 的三角函数可以得到 的三角函数。 因此 , 由和角公式
容易得到对应的差角公式 , 也可以由差角公式得到对应的和角公式。 又因为
, 即原角的余弦等于其余角的正弦 , 据此 , 可以实现正弦公式和余弦
公式的相互推导。 因此 , 只要解决这组公式中的一个 , 其余的公式将很容易得到。
(一) 在单位圆的框架下推导和差角余弦公式
注意到单位圆比较容易表示 , 和 , 而且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可
与 , 的三以用三角函数值表示 , 因此 , 我们可以用单位圆来构造联系
角函数值的等式。
1. 和角余弦公式

(方法 1) 如图所示, 在直角坐标系
角 的始边为 , 交
中作单位圆 , 并作角 , 和 , 使
于点 A, 终边交 于点 B;角 始边为 , 终边交
c. . . ..


. . .. .
于点 C;角
,
始边为
,
, 终边交 于点。从而点 A, B, C和 D的坐标分别为
,。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注意到 , 因此。
注记:这是教材上给出的经典证法。它借助单位圆的框架 , 利用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
式表达两条相等线段, 从而得到我们所要的等式。注意, 公式中的 和 为任意角。
2. 差角余弦公式
仍然在单位圆的框架下 , 用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余弦定理表达同一线段, 也可以
得到我们希望的三角等式。这就是

(方法2) 如图所示, 在坐标系
的始边均为 , 交 于点 C, 角
,
中作单位圆
终边交
, 并作角
于点 A,角

和 , 使角 和
于点。终边交
从而点 A, B的坐标为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c. . . ..


. . .. .

由余弦定理得

从而有。
注记:方法 2 中用到了余弦定理 , 它依赖于
要补充讨论角 和 的终边共线, 以及 大于
是三角形的内角。 因此, 还需
的情形。容易验证 , 公式在以上
情形中依然成立。
在上边的证明中 , 用余弦定理计算

也可以用向量法来证明。

的过程也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进行。

c. . . ..


. . .. .
(二) 在三角形的框架下推导和差角正弦公式
除了在单位圆的框架下推导和差角的余弦公式 , 还可以在三角形中构造和角或差角
来证明和差角的正弦公式。
1. 和角正弦公式 (一)

(方法3) 如图所示,
, ,
为 的 边上的高 , 为 边上的高。设
, 则。从而有
, ,
,

因此 ,

注意到 ,
从而有: ,
整理可得 :。
注记:在方法 3 中 , 用
c. . . ..
和与底角 , 相关的三角函数, 从两个角度来表示


. . .. .
边上高 , 从而得到所希望的等式关系。 这一证明所用的图形是基于钝角三角形
的 , 对基于直角或锐角三角形的情形 , 证明过程类似。
利用方法 3 中的图形 , 我们用类似于恒等变形的方式 , 可以得到下面的

(方法 4) 如图所示,
, , 则
为 的 边上的高 ,

为 边上的高。 设
注意到 , 则有,即。
从而有

利用正弦定理和射影定理 , 将得到下面这个非常简洁的证法。 注意证明利用的图形
框架与方法 3,4 所用的图形框架是相同的。


(方法 5) 如图所示 , 为 的 边上的高。 设 ,
c. . . ..

冶金资讯-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


广东亚视演艺学院-托福考试报名时间


山西招考网-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


爱情散文精选-缅怀先烈手抄报图片


开工大吉-礼仪教案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设计总监


关于植树的作文-什么是伪娘


东华理工大学论坛-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