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萌到你眼炸
885次浏览
2020年10月22日 00: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很重要-身边的感动作文

2020年10月22日发(作者:罗从周)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订做校服课本P2例1 时间

第2 周第 2课时

2月 日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 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
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同时能够进 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 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
有下面4种颜色, 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
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 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
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 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
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简单的统计表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2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讲故事大赛 课本P3例2 时间

第2 周第 2课时

2月 日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 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 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 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课件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二、互动新授
1. 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 收集数据。
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2) 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2. 教学例2。
(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
比赛,他们也是用投 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的第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简单的统计表
数据收集整理(二)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3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课本P4~6 时间

第2 周第 3课时

2月 日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 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 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
又是什么吗?
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 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
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 呢?
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
法, 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 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
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让学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
于第(3)小题 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
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汇 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
《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 (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生:自由发言。

练习一










数学课堂作业本
















机动课第5、6课时
总课时第 7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平均分的认识(一)

时间

第2 周第 2课时

2月 日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 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2)让学生用10 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
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 ,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 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
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2.练习二的第2题。
3.练习二的第3题。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
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总课时第 8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平均分的认识(二) 时间 第3 周第 课时 2月 日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 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
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 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
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
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
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 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
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 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
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 卜圈在一
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 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
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 :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
不同,所以每一份 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
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总课时第9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练习二 时间 第3 周第 课时 2月 日
多媒体 课型 练习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请学生说说平均分的概念。
2.?把6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
二、练习巩固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小组合作平均分,在填写,写得数。
订正。
3,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应用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读题,小组合作摆积木。
学生填写,说说填写的理由。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8题。
学生读懂情境图,再填空。
4,拓展练习,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9题。
学生画图,同桌合作,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练习二
























总课时第10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除法 时间 第3 周第 课时 2月 日
课件 课型 新授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
想。
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板书课题
4、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 用一种方法
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三、新课讲授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5、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



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 直,两点要
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平均分成几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7、 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七、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练习二





















总课时第1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 时间 第4 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件 课型 新授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6÷2=3? ? 16÷4=4
二、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2、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4、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
考、比较、讨论。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2)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①明确要求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③交流汇报。
六、堂上练习
1、练习三第4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5题:先 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
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 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
除法的各部分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总课时第12、13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练习三 时间 第4 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件 课型 练习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 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 我们学过的
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 学生举例。
3、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知识运用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6、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8,9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应用



7、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1)、说出题目的要求。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8、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 ?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的各部分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总课时第14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一)?
课件
时间 第4 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型 练习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
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
教学
目标
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
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新课讲授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学生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同桌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 学生交流想法。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1)出示例1的第(2)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交流想商的过程。
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9、 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10、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 ?? ?? ?? ?? ?? ? 12÷3=4? ??
? ?? ?? ?? ???想:3×(??)=12



















总课时第15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二)?
课件
时间 第4 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型 新授
?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学生动手摆小圆,把12个小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并说出除法算式。
2、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在指名汇报。
二、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三、新课讲授
3、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每个蒸笼装4个包子,有6个蒸笼,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妈怎样列式?
用那句乘法口诀解决?
(2)、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目。
(3)、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书本第19页做一做2
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8、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9、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5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 ?? ?? ?? ?? ?? ? 4×6=24(个)
24 ÷4=6(个)
? ?? ?? ?? ?? ?? ???24 ÷6=4(个)?



















总课时第16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用2-6乘法口诀求商练习
课?
课件
时间 第4 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型 练习
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培养学生综合、 沟通知识的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口算
1×4=4? ?? ?? ?6×6=36
4÷4=(??)? ? 36÷6=(? ?)
4÷1=(? ?)
为什么第二组只有1道乘法算式和1道除法算式?
二、知识运用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6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试一试,算一算,你能得到几个玩具?
学生计算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三、巩固提高
6、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7、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1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五、全课总结
练习四




















总课时第17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式
题?
课件
时间 第4 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型 练习
1、 让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2、 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
综合能力。
学会分析文字叙述得 题意。
?能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45-40=5??5×8=40
35-28=7??7×2=14?
87-24=63? ?4×6=24
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 教学例4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2)、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边讲解,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例题4
指名汇报:90-36=54(个)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



54÷9=6(个)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
(4)、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90-36)÷9
=54÷9
=6(个)
让学生读两遍。
三、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我们做完题目后,要学会检查。
四、针对例题对应练习,完成教材P54的“做一做“。
五、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1,完成教材P55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P55的第2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
六、学生谈收获,全节课总结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式题




54÷9=6(个)
90-36=54(个)
(90-36)÷9
=54÷9
=6(个)

















总课时第18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练习五 时间 第5 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件 课型 练习
1、 巩固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 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与质疑
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 一、谈话引入
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
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
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
(1)、出示情境图,看图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解答。
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5题。
出示计算题,说说每一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计算。
三、拓展应用
8、完成练习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9、完成练习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10、完成练习第8题。
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五























总课时第19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整理和复习? ? 时间 第5 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件 课型 复习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目标
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巩固对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
纳总结与反思。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
整理和复习。
2、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3、 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4、 单元复习。
(1)、混合运算。
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
你会算吗?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 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
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教材P57第2题。
观察情境图,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互相交流思考过程,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三、 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让学生观察图画,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根据错的答案寻找出原来的数,再求出正确的得数。
四、课堂总结。
? ?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和复习?




加减
从左往右
乘除
带括号的? ? ?















总课时第20、21课时机动
总课时第22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轴对称图形 时间 第6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件 剪纸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 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
受对称图形的美。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
称”,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
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 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 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
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 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
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码?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 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
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 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
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 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
方向,横着、竖着 、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 3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数学课堂作业本











教学
内容
平移和旋转
时间 第6周第 课时 3月 日

总课时第23课时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件 剪纸 课型 新授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
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 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
如何运动的 (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
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 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
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 br>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
旋转飞机 、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像缆车是向前
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
就是平 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 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
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 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
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 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
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2)画一画。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
教学
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时间 第6周第 课时

3月 日
剪一剪
内容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 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
汇报。)
教具 课件 剪纸 课型 实践活动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 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
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 吗(学生活动,互动
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5题。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 发生方向
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数学课堂作业本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总课时第24 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 :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
的声誉。今天,老师 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 什么吗(手拉手的四个小人。)追问:
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 个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
(2)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 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尝试剪。明确:如果在
开口这边剪,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教学
时间 第6周第 课时 3月 日
练习七
(1)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组织学生分组剪,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内容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1、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2、组织学生分组 剪一圈小人。3、组织学生展示
作品。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四、课堂小结




剪纸人:(1)对折
(2)画半个人
剪一剪





数学课堂作业本

(3)剪一剪







总课时第 25 课时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件 课型 练习
1、通过练习,进一 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 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 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
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 ,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
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 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
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 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
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 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 ,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
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 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
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4题。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1、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的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的第10题。)
出示第121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
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11题。)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
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





数学课堂作业本













机动26、27课时
总课时第 28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

课件
时间 第7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
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
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3、顶球,完成后反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八。第1~4题。
四、总结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29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练习八
课件
时间 第7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型 练习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 15÷5=
二、新课
(一)教学例2

(二)完成第39页做一做:
1、2、3、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八5~9题
第5题:完成后反馈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 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说说可以怎样
想列式计算。
第8、9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30 课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课件
时间 第7周第 课时 4月 日
课型 练习
使学生理解求一 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
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 21÷7= 18÷6= 42÷6=
4×6= 4×7= 49÷7= 5×5= 6×6= 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 3




1、 分析题意

2、 列式计算
3、 做例3后面的“想一想”。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43页第2、3、4题,分析题意,理解题型特点,列式计算。
第2题;也就是求40里面有几个8
第3题;也就是求28里面有几个7
第4题:(1)也就是求6个5是多少
(2)也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
四、总结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31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练习九
课件 投影仪
时间 第8周第 课时 3月 日
课型 练习
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巩固练习:
1、走迷宫:

2、第44页第7题



3、第44页第8题
4、第44页第6题

也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5、
6、思考题:


四、总结





练习九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32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整理与复习
课件 投影仪
时间 第8周第 课时 4月 日
课型 复习
复习有关 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
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应用:
(1)让学生看练习十第3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 < br>第2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
的顺序排 列。
第1题:计算,反馈
第4题:





42÷6=7
三、总结。






整理与复习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33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练习十
课件 投影仪
时间 第8周第 课时 4月 日
课型 练 习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 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背口诀1~9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二、 基本练习:
1、
2、
16 □ 5 □
8 ÷4=□ 30 ÷5=□
24 □ 15 □
20 □ 25 □
3、看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七九六十三
四八三十二
五九四十五
4、 填一填:
45÷□=5 27÷□=9 2×2× □=32
□× 5=35 □÷ 9=7 64÷8÷ □=2
18÷□=9 □× 7=21 □÷1× 5=40
5、 列式计算:
(1) 被除数是40,除数是5,商是几
(2) 将56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几
(3) 求72里面有几个8
6、每组有3个小朋友,8组共有几个小朋友
24个小朋友,每3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4个小朋友,平均分成了8组,每组有几个小朋友
7、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8、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三、拓展练习;
思考题:小猴分桃乐呵呵,每只7个剩2个,每只8个差5个,最少有几只小猴最少有多
少个桃





练习十



数学课堂作业本













机动第 34、35 课时
总课时第 36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同级运算
课件 投影仪
时间 第9周第 课时 4月 日
课型 新授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
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出示例题。
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
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
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做一做。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 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2题哪错了
3. 第3题哪错了
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同级运算




乘 除





加 减
从左往右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37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课件 投影仪
时间 第9周第 课时 4月 日
课型 新授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 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
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 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4×3+7

=12+7 7+(4×3)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追问 =19 =7+12

1:这道题我们先=19

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见下页。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追问2 :为什么
问题:1. 有的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
7+12÷3
=7+4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再算
=11
教学
时间 第9周第 课时 4月 日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
内容
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2. 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3.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总结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数学课堂作业本

先乘除 后加减










总课时第38 课时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件 投影仪 课型 新授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
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 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10-5+3= 10-(5+3)= (2) 7+(7-6)= 7+7-6=
问题:1. 每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运算顺
序不一样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
里,如果一个算 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这样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 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
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 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有什么想法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的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39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时间 第9周第 课时 4月 日
课件 投影仪 课型 新授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
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10-5+3= 10-(5+3)= (2) 7+(7-6)= 7+7-6=
问题:1. 每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运算顺
序不一样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
里,如果一个算 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这样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 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
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 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有什么想法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的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40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解决问题
时间 第10周第 课时 4月 日
课件 投影仪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
问题。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
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90-36)÷9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54÷9
问题:
= 6(次)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
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 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
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 ,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
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四、课堂总结







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41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具
整理与复习
时间 第10周第 课时 4月 日
课件 投影仪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
+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 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 4×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一)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3. 解答正确吗 4. 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5.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二)、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 解答正确吗
(三)第3题。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
路吗
3. 说一说你的想法。 4. 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作业本







总课时第 42、43 课时

上饶银行-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数学小报图片


描写春雨的作文-阅兵观后感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城管年度工作总结


北京联合大学专科-申论试题


孔子的歇后语-佛学经典语录


邵雨涵-感恩手抄报图片


护照办理时间-会计基础知识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