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称体重
国考分数-吉林师范大学招生办
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称体重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
有
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
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
的
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
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
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
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
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
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
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
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
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
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
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
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
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
阅
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
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
动及阅读情
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
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
第1页共3页
快。 导语:三年级的同学
在学习方面正处于分水岭,所
以学习一定不能松懈,每天坚持做一道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时间久
了就会发现进步很多,下面就来练习数学网小编给同
学们带来的这道题吧!
学校医务室的大夫
给三年级一班第一小组的五名同学称体
重。他们每两个人合称一次,共称了10次。每次称得的重
量是:51千克、52千克、53千克、54千克、53千克、54
千克、55千克、55千克、56
千克、57千克。你知道这五个
人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吗? 答案与解析:假设体重从轻到
重的
五个人是甲、乙、丙、丁、戊。每两个人合称一次体重,
即甲和乙、甲和丙、甲和丁、甲和戊、乙和丙、
乙和丁、乙
和戊、丙和丁、丙和戊、丁和戊共10次。从每两个人合称
体重搭配情况看,这十次
体重的总和,正好是五个人体重总
和的4倍。于是我们可以求出五个人体重的总和是:
(51+
52+53+54+53+54+55+55+56+57)÷4=135千克。
从给
出的两个人体重之和可以知道,最轻的甲乙体重之和为
51千克,最重的丁戊体重之和为57千克。从1
35千克中减
去51千克,再减去57千克,所得的结果就是丙的体重,即
135-51-57
=27千克。 根据假设,甲的体重最轻,甲乙体重
之和为51千克,甲丙体重之和为52千克。于是求
出甲的体
重是52-27=25千克,乙的体重是51-25=26千克。
由假设知
道,戊的体重最重,显然丁和戌的体重之和为57千克,丙
第2页共3页
和戊的体重之和为56千克,于是又求出戊的体重为56-27=29
千克,丁的体重为5 7-29=28千克。这样,五个人的体重从轻
到重依次是25千克、26千克、27千克、28千克和 29千克。
答:五个人的体重分别是25千克、26千克、27千克、28千
克、29千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 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 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 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 “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
近。看来,“先生”之 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
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
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 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