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师用书
甜言蜜语的情话-学校评语
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了《祖先的
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
时候》《羿射九日》3篇课文。既有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
也
有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童话般生活的故事,还有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
课文语言富
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本册第二单元已安排“读
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想
象
画面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
升,引导学生
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3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
奇幻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
了条件。《祖先的摇篮》课后练习要求学
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当世界年纪
还小的时候》,要求体会文中奇妙的想象,并发挥想象讲故事;《羿射九日》,要
求和同学交流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
素,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课
文
祖先的摇篮
当世界年纪还2--3
小的时候
羿九射日
3
内容 课时
2
教学要点
1.认识本单元33个生字,会写27个字。会写
46个词语。
2.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
《祖先的
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
里做些什么。能感受《当世界年纪还小
的时候》
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据提示说出自己想象的内
容。
4.默读课文,能根据表
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
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口语推荐一部动画1
交际 片
1.能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2.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1.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
语文识字加油站
园地
八
字词句运用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3--4
l0个生字。
2.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
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3.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
表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
的意思。
4.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5.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
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合计
11-13
23祖先的摇篮
教材解析 „„„„„„„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
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
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第二、三小节具
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
真实的生活。第四小节,
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 “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
出
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
摇篮,与开头
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
鹊蛋?” “那时候,孩子们
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
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
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
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
形
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
、内容丰富的插图。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
郁葱葱。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
、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
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
机盎然,
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 教学目标 „„„„„„„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
原始”等1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认的7个字中,都是形声字,可以让学生依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想
生字读
音,然后在
交流分享中相机正音。要注意“祖”是平舌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平
翘舌音的辨析,如“祖--主”。
根据生字特点,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分步指导。
(1)集中识字。
①换偏旁识记。在熟字加偏旁的基础上,可以与学过的形
近字比较区别,加
强记忆的效果。如,“掏”字可以换偏旁和“萄”比较识记,“蔷”可以和“墙”比较识记。
②偏旁归类识记。将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有助记忆字形,理解意思。“蔷、
薇”都是草字头,“逗、逮”都是走之。
③借助插图或图片识记。“蔷、薇”可借助插图来识记。
(2)随文识记。
“掏、逗、逮”可在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时顺势识记。这3个字都是生活
中常用动词,引导学生发现这
3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掏”可以动作示范
“掏耳朵”。
(3)巩固识记。
学文后,可编儿歌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大森林,像摇
篮,绿树荫
,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蜒,逮蝈蝈,那
回忆,多遥远。,’
2.写字。
本课要书写的9个生字中,“祖、啊、浓、摘、掏、忆”是左右结
构,要引
导学生整体观察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结构特点。
“祖”
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宽。“祖、忆”是左高右低,“祖”字要
写对示字旁;“浓’’是左低
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边不
能写成“商”字;“啊”要注意左中右三部分的占位
。
“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个部分的
占位关
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祖
“且”的上端低于左边。最后一横的位置要高于第三笔的收笔,并穿插到“本”
最后一点的下面。
啊 注意左中右三部分的位置分布。
“口”和“可”的上端齐平,中间的“阝”
略高。左中部分的总宽和“可”的宽度大致相等。
浓 顶部“氵”低,底部“农”低。第六笔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第九笔捺要写
得舒展。
望
注意“亡”和“月”的穿插关系。第三笔是竖提,不能写成竖折。“王”居
中写在下半格。
蓝
中间部分要窄于上下部分。第四笔竖要短于第五笔竖。最后一笔横要宽于
“一”的横。
摘
左右部分的上端基本齐平。第八笔与第二笔下端齐平,但第九笔横折钩的收
笔要略低于第二笔。
掏 左右部分的上端基本齐平。“缶”要写得紧凑。
赛 三个横画中,第三横要写得长,
第二横稍短。第九笔撇的起笔和第十笔捺的
起笔不能相交,分别挨近上面两竖。“贝”最后一笔是点。
忆 “乙”的起笔与“忄”的右点起笔齐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
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祖先、浓绿、
一望无边、蓝天、赛跑、回忆。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这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天真有趣。作者
将情感附于想象中,情景交融,
营造了优美而充游隋趣的意境。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情境,通过想
象理解
内容,读出自己的感受。
(1)读好问句。第二、三小节的朗
读,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
味。这两节诗要重点指导读好问句,指导朗读应与理解内容相结
合。“我想——”,
“想”字语音应稍稍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这一句,要结合理解“可曾”让学生体会这里的
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
和猜测(详见“理解运用”),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读出疑问
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教
师应发挥范读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
练读中不断提升朗读能力。其余3个问句,可采取多种形式来读。比
如分句指名
读、分组读、师引生读。
(2)读好感叹句。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都有感
叹句,注意结合具体内容的理
解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小节可想象一个天真的孩子在听爷爷讲故事的情景
。“真
有意思”是儿童的口吻,要读出有趣的味道。“这是多大的摇篮啊!”用了语气词
和感叹
号,朗读中应带着惊奇、赞叹的感觉,也可指导学生加人自己觉得合适的
表情。最后一句可以想象大森林
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语速可稽陧,突出强调
“浓绿、遮、一望无边”等词语。
第
四小节中的“沙沙,沙沙”,要调动学生生活积累,边读边想象风儿轻轻
吹动树叶的情景,朗读要轻柔缓
慢。“又那么遥远„„”声音逐渐低柔,“遥远”
应适当拖长,读出回味无穷的感觉。最后两句诗要读出
心中的赞叹之情。“啊!”
语音可延长些。“苍苍茫茫”一词,第一个“苍”字可读得稍长一些,以表现
森
林的广阔无边。“我们祖先的”后面适当停顿,以突出“摇篮”,语调稍高昂。最
后两句诗感
情真挚强烈,但朗读声调不宜太高,学生容易高喊式地读,教师应注
意示范,让学生练读体会。
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是基本要求。本诗中“啊”出现了两次,要注意“啊”
的音变,
在“这是多大的摇篮啊!”这句中读“na”,要注意读正确。
2.理解运用。
本课学习可以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
句,展开想象,让诗句内容变
为鲜活生动的画面,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
情感。在此基础上,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
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从课题人手,首先理解“摇篮”。“摇篮”,形状像篮子,用藤或竹
子制成,
婴儿睡在里面,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摇篮,
可以借
助图片辅助讲解。接着可紧扣“真有意思”展开学习,“为什么说祖先的
摇篮真有意思呢?„‘从哪里可
以看出森林很大?”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的“一望无
边、遮住了蓝天”来理解内容,从而感
受原始森林的宽广和繁茂。可以让学生想
象画面,一望无边的大森林就像绿色的。最后引导学生理解:摇
篮本来是婴儿睡
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进一步体会“真有意思”,并指导
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第二、三小节是对祖先在森林中生活情景的想象、猜测。应将这两节诗
整体
理解,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
整体感知内
容。
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品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并与想象相结合,体会祖先在原
始森
林简单、自由的生活。“掏”字的学习,可以先将“掏鹊蛋”换成“拿鹊蛋”,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揣摩。
然后出示“掏”的字义和树上的鸟窝图片辅助理解,感
受用词的准确性。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拓展运用,
用“掏”进行扩词,如掏钱、
掏耳朵、掏口袋。
这两小节诗以疑问句的形式呈现,第
二小节中的“可曾”学生不易读懂,是
本节诗的教学难点。“可”在这里是副词,用来加强疑问的语气,
教学中要结合
语境在朗读和感悟中揣摩体会:“曾”是“曾经”的意思。这是对祖先生活情景
的
一种不确定的猜测,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用“可曾”说
几个这样的问句,加深学生
的体会,如,“你可曾见过在草原上欢快奔跑的小马?”
再引导学生带着好奇、猜想的感觉朗读。
在学习第二小节的基础上,第三小节相对容易理解。可以让学生圈画出表示
动作的“逗
、采、捉、逮”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并进行扩词运用,如“逗
小猫、采蘑菇、捉小鱼、逮蚊子”
。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在森林中自
由嬉戏的情景,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孩子,读出自由欢
快的心情,并注意读
好疑问旬的语气。这样,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领悟。
课文最后发出感叹,再次强调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这节诗的学
习要引导学
生回扣全文,可提问: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让学
生结合前文理解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
、成长的地方,并顺势体会最后一句蕴含的
丰富情感:它饱含着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希望大森林永远青
翠苍茫的美好祝
愿。其中的“苍苍茫茫”可联系第一小节中的“一望无边”理解。最后联系全文
创设语境,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课文描绘了远古时代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但也要注意
不能让学生的认识产
生偏差,产生向往原始生活的想法。另外,如果有学生提出掏鹊蛋是破坏环境行
p>
为,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过着最原始的简单生活,生存
条件
非常艰苦,只能通过采野果和掏鹊蛋等方式来维持生存,而现在我们不需要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生活资源,
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
3.课后练习。
第一题,指导朗读第二至三小节的4个问句,应该整合于理解过程中完成,
详见“朗
读指导”。
第二题是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训练,可以融人课文的理解中进行,也可以
在
学文后进行。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学生结合第三题提供的词语展开想象,再
仿照第二或第
三小节的句式说一说。
第三题旨在感受表示动作的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并进行积累。前两组都是文
中的词
语,要在教
学过程中结合语境体会,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详见“理解运用”)。
最后一组是拓展的词语,也可进
行迁移运用。
„„„„„„„ 教学设计举例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摘、掏
、望、蓝、赛”5个字;
会写“一望无边、蓝天、赛跑、野果、野兔”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儿歌,学生认读: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
果,掏鹊蛋,
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二、导学第二小节
1.品析“掏”的妙用。
(1)换词比较: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
出示“掏”在字典中的意思。掏: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
(2)联系“一窝喜鹊蛋”图片,理解手伸进了鸟窝中,所以用“掏”。
(3)迁移运用: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伊么呢?(掏钱掏耳朵掏口袋)
(4)小结:“掏”不仅
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
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5)根据诗句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出示:( )野兔( )蘑菇
引语:你也能根据诗中的“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填上一个合适的
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师生交流:(追)野兔(赏)蘑菇
(6)读板书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掏鹊蛋摘野果 (追)野兔 (赏)蘑菇
2.品读问句。
(1)出示:“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引语:我们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性,也想象了画面,能不能读好诗句呢?
【此处设计.既让学生体会用
词的准确性并迁移运用,又借助这一形式让学生
理解第二节诗最后一句的内容。】
(2)引导理解“可曾”。(指导方法详见“理解运用”)
(3)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
猜想的感觉。
三、自主理解第三小节
1.自读第三小节,将表示动作的词语,画上着重号。
2.结合插图识记“蔷薇”。
3.师范读句子,生想象画面。
4.交流画面和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读好问旬。
四、仿说训练
1.引语: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做了什么?
2.根据想象,仿照“掏鹊蛋、逗松鼠”说一说这样的词语,相机板书。
3.仿照第二或第三小节说句子。
【先仿说词语,是积累运用和构建画面的过程.为仿说句子降低了难
度。仿说句
子,迁移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提升教学实效:】
五、学习第四小节
1.理解“苍苍茫茫”。引导学生联系第一小节中的“一望无边”理解。
2.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感受原始森林的辽阔、茂密、 美丽。
3.回扣全文理解诗题。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理解
原始森林
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详见“朗读指导”)
六、朗读全诗
七、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摘、掏、蓝、赛、望”,按结构归类。
2.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赛、蓝、望”。
(1)观察各部分的占位,强调要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3.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摘、掏”。
(1)引导观察两字的结构特点,提示要点:都是左窄右宽
,左右等高,强调“摘”
字右边的下框里面是“古”。 。
(2)教师范写“摘”。
(3)学生练写“摘、掏”,评价反馈。
(4)对学生的字进行评价,学生再次书写。
4.抄写词语:一望无边、蓝天、赛跑、野果、野兔。
(何晓华湖北省嘉任县宴验小学)
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教材解析
„„„„„„„
课文用轻松活泼、通俗浅白的语言,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和谐的生
活。
全文
共9个自然段,讲述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一切事物都像幼稚的孩子一样,
要学会想要做的事情,最终形成
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因此变得和谐而美好。第
一自然段以“当„„的时候,,这种句式将我们引入到年
纪还小的世界。第二至
五自然段通过具体讲太阳、月亮、水是怎么学习的,体现出世界还小的时候,生<
br>活十分简单,每样东西只要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故事还在继续,第六
至七自然段写万物
自由生长,世界慢慢变化,意思上也有层递:只要万物都做自
己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
有秩序了。第八、九自然段思路突转,从故事中跳出
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没有结尾,却有很多开头,引
发读者无限的想象。
课文构思新奇,充满儿童情趣,表达上很有特点。一是想象丰富。在作者
笔
下,世界万物都有了生命。太阳、月亮、水这些事物,经过作者的奇思妙想,变
成了一个个单
纯天真、可爱鲜活的孩童形象,经过学习,太阳会发光,月亮会变
化,水往低处流,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
象变得奇特有趣。二是留白巧妙。文中多
处使用省略号,如第七自然段,当讲到“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时突然打住;
第九自然段,一个新的故事似乎刚刚要开始,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
象空间。
课文配图色彩明丽,将月亮、太阳拟人化,丰富生动的表情中流露出孩童般
的快乐与自由,能激发学生读文兴趣,让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图画中的树木、
石头、星星等事物也为学
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提供了思路。
„„„„„„„ 教学目标 „„„„„„„
1.认识“纪、必’’等l4个生字,会写“世、界”等9个字,会写“世界、
学习”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奇妙的想象,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续编故事。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方面,l4个生字中,“粗糙”的“糙”声调易读错,应读
第一声。“秩
序”的“秩”声母易读错,注意正音并加强读音示范。“睁”既是翘舌音又是后
鼻
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熟字加偏旁识记。“纪、须、功、糙、敏、简、睁、秩、哦”可以采用这
个方法来识记。
(2)形近字对比识记。如“纪一记”“睁一筝”。通过辨字组词,不但能识记
字形,还能区分字义。
(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睁、哦”学生能自己找出其形旁和声旁;“简”
可
在教师讲解其字的本义后,让学生再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
(4)在语境中加强巩固。“譬”
字形较复杂,先借助词语整体识记,然后在课
文学习中结合语境理解。学习“睁”,可联
系文中“人睁开眼睛”理解记忆。
(5)积累词语,巩固识字。教师联系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
,引导学生将生字
组成一些常用词,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须:必须、胡须
功:成功、功课、功劳、立功
序:秩序、排序、序号 式:样式、方式
敏:敏感、灵敏、过敏 由:自由、由于
2.写字。
本课要写9个
生字,“世、由”是独体字,要注意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反、式”是半包围结构,本课要重点加以
指导;“功”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
右的宽窄、高低和长短;“界、复、简、弄”是上下结构,要注意观
察上下部分
的宽窄关系:“弄、界”上窄下宽;“复”上窄下宽,中间的“日”字最窄;“简”
上下等宽。
关注容易写错的关键笔画。需作强调的是:“功、式”两字中的“工”第三
笔都变为提;“界”上面是田字,不要把第四笔和第六笔写成一笔。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世 第一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上,这一竖的起笔比第三笔
竖略低,比第
五笔竖折的起笔略高。 {
界
“田”稍扁。第八笔与第九笔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起笔不能相交。
功 左部靠上,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力”字横折钩的起笔在工字旁两横的中间。
撇要写得舒展有力,收笔向左但不要超出第一笔的起笔。
反 第二笔撇要写得伸展,与横撇和捺的下端基本齐平。横撇和捺的起笔都在
横中线上。
复
中间的“日”字最窄,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下部的“久”要比上面两部分
宽。第九笔捺要写得舒展。
式 第五笔是主笔,在竖中线上起笔,然后向右下斜出,要写得有力,注意不要
多加一撇。
简 “门”居中,横折钩起笔于竖中线左侧。“间”字要写得稍扁。
弄
“王”居中,竖要沿竖中线运笔。第五笔横要写长。撇和最后一笔竖与竖中
线距离相等。
由
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伸出。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
巩固,如世界、反反复
复、方式、简单、自由;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如必要、立
功、反正、样
式、复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语言轻松活泼,朗读时应像讲述童话故事一样,读出儿童内心的天真和自由,读出趣味。应注意读好以下几个地方:
(1)读好长句子。
“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
可进行分步指导。先提问:每样东西只要弄明
白什么就行了?交流中相机在“自
己做什么最容易”下画线,接着连读“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多读几遍
,读流利。
再将这个短语放到句子中,教师示范读。朗读指导应让学生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
础上
,多听多读,在体会和模仿中读好停顿。
“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
这一句,如果学生朗读时停顿不当,指导方法同上。
(2)读好重点词句。
第三自然段“学发光吗”一句,先引导学生明白这是月亮自己问自己,自我
思考。读的时候声音低一些,
带有思考的感觉;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
月亮犹豫不定的心态;再将问句放回文中读,“学发光
吗”与后一句之间的停顿
要稍长些,表现月亮的思考和不知学什么才好的心理。
第四
自然段中连着3个“往低处流”,表示水流动状态一直延续,强调水学
习流动很容易,要根据语境,引导
体会。第一个“往低处流”承接前文,这是说
水流动的方式,应读出讲述的语气,读得自然平实。第二个
读时声音稍高,强调
流向“低处”。第三个后面有个省略号,表示水会一直这样流,朗读时可将“低”<
br>读得更轻一些、慢一些,让学生明白,强调读不一定都得读得很响,有时候,读
轻柔一些也可以表
达一种强调和突出;“流”拖长一点儿,表现水流的延续,生
活的简单。
第八自然段
,“哦”十分口语化,表现了讲述者从精彩故事的讲述中跳出来,
又要从头开始讲起的情态,所以要读得
短而干脆。“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
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可以这样引导:“这个故事没有结局
,却有很多开头”
这句话意思已经说完整了,为什么后面还要再用两个“很多”呢?可出示两个句
子让学生对比读,体会后面的两个“很多”进一步强调故事开头多,世界很美好,
想象
很奇妙。读时两个“很多”稍作停顿,第二个“很多”提高语调。这样,理
解和朗读相辅相成。
课文的结尾,表达要讲新故事之意,朗读时语速减慢,语调渐轻,读出意犹
未尽的感觉。
2.理解运用。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这篇课文充满神奇<
br>的想象,并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学习本文,要结合关键词句的品读,让学
生在读懂课文的基
础上,从中感受想象的奇妙,并利用课文的留白,引发学生的
想象。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第一、二自然段中的“必须、譬如”可以采取换词的方法来理解
。“必须”
可换成“一定”,“譬如”可换成“比如、例如”。将替换的词语放到句子中去,
试
着读一读,在读中体会比较。“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世界吓坏了”一
句,理解“粗糙”可结合“
吓坏了”想想,怎样的声音会把人吓坏,从而理解这
里的“粗糙”指声音很大,很粗鲁,不好听。“敏感
”一词学生不易读懂,要结
合“世界年纪还小”来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世界还小的时候像婴儿一样很娇嫩
、
感觉很敏锐。
(2)紧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以“反反复复
”贯穿第三自然段的学习。通过提问“月亮学会了什么,是怎
么学会的”,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白天它觉
得这主意不好,晚上又觉得这主意不
错”,联系下文“一阵子这样,一阵子那样”,体会作者把月亮想象
成一个拿不定
主意的天真小孩。结合上下文,不仅能准确理解词语,还能够以此领会文章的内
容
,从而指导朗读。
抓住3个“往低处流”学习第四自然段。以读促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水流动起来就非常快乐,所以一直往前流。
第五自然段是对上文的总结,可紧扣“容
易”设问:太阳、月亮、水弄明白
了自己做什么事最容易了吗?从而引导学生梳理前面的内容,同时也为
理解下文
的“秩序”作好铺垫。
“秩序”一词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应引
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
“秩序”,并以此来带动第六自然段的学习。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生排队放学
、
工人分工合作等),明白大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然后联系课文内容引导:雨
从云里滴下来,落进泥土里。雨做着它最容易的事,滋润着大地。想想太阳、月
亮、水它们做着什么,
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世界就很有秩序
了”意思是:万物各自做好自己的事,世界就会
很和谐美好。
(3)前后关联,引导想象。
在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内容,读出自己
的感受后,提出问题:“太阳这个可爱
的孩子可能还想学什么本领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展
开想象,比如
学跳舞、学画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表达,为后面的想象说话作铺垫。
紧扣“秩序”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后,应顺势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接着“这
世界还相当有秩序„„”往下
说说还有哪些事物也做着自己容易做的事。可利用
插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星星,高山,巨石,树木,
小鸟„„世界万物,你想
讲讲谁?”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展开想象。
第八、九自
然段紧密联系,可统整教学,引导学生前后关联展开想象。教师
可先提问“为什么最好再从头开始呢”,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对神秘的世界之初充
满想象,进而提问: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世界
究竟是怎么开
始的呢?
——高山一开始就喜欢这么安静地待着的吗?会不会是跑累了的巨人?
——太阳、月亮是哪里来的呢?是从一个巨大的蛋里孵出来的吗?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讲一讲自己想象中的故事。
二年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有限,不
排除有学生会误以为文中所讲的是事实或
追问其中的科学原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
太阳发光、月亮
圆缺、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这里面藏着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科学原理不必
深究,可鼓励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3.课后练习。
这两个练习都可与课堂教学有机相融。
第一题,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想象的奇妙,并指导读好
自己喜欢的部分。在
品读课文中,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沉醉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读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孩子的天真与自由。
第二题,是让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第一个提示是沿着
课文“万
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所以世界“很有秩序”这个思路往下讲,如,“很久很
久以前
,小树学习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第二个提示,则是就世界之初是怎样
的这个话题.重新建立想象。教
学中,要抓住契机,激发想象的欲望,同时要想
方设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鼓励学生畅所
欲言。
第六、七自然段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秩序”,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紧扣“秩序”,读懂课文
1.联系生活,明白本义。
教师提示:生活
中经常用到这个词,比如做操、放学要有秩序。这里“秩序”
是什么意思?(按顺序来,不混乱。)
2.联系上文,了解含义。
(1)出示句子。
世界在慢
慢变化,万物在自由生长。雨从云里滴下来,滴进泥土里;人睁开
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
(2)提问:雨滴进泥土里,大地会发生什么变化?假如雨不从云里滴下来呢?
世界会
怎样?(让学生明白雨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能滋润大地。)
(3)回顾:那太阳、月亮、水,做什么最容易,又给世界带来什么呢?
(4)总结引导:万物各自学
习,各自做好自己的事,这个世界就会很和谐,
很美好。所以“秩序”在这里带有和谐、美好的意思。
【由“雨滴”联系前文的“太阳”“月亮”“水”,并通过假设,让学生明白
“秩序”在这里不
仅指有条理,不混乱,还带有和谐、美好的意思。这样不仅理
解了“秩序”,也为后面的根据提示进行续
编打开了思路。】
二、拓展想象
1.出示:“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指导朗读,理解并强调“相当”。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畅所欲言,接着往下讲。预设:
小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星星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和我们捉迷藏;
小鸟在树上安家,为树歌唱„„
25 羿射九日
„„„„„„„
教材解析 „„„„„„„
这是一个古老的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古时候天上的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深
重的苦
难,羿为了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历尽艰辛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
象。
全文7个自然段,脉络清晰,故事性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讲十个太阳怎样出现
在天空,炙烤大地,人类生活十分艰难。第二部分
讲羿克服重重困难,射下了九个太阳。第三部分讲大地
重现勃勃生机。课文描述
羿射Et前后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羿的伟大功绩。
课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描写人间苦难的情景,通过“晒枯、烤焦、蒸干、
熔化”等词语的运用,形象
表现了人间的惨状。文中“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
大河”等词语,集中体现了羿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不怕
艰难险阻的精神。羿射目的
一连串动词运用得十分生动传神,“翻、蹬、登、搭、拉”等动词,写出了羿
射
九日的过程,表现了羿勇敢神武的英雄形象。“嗖”“噗噗”等拟声词的运用,令
故事显得更
生动。
课文充满了丰富神奇的想象力。如,太阳坐上两轮车:十个太阳轮流值El,
情节离奇。又如,“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膛过九十九条大河”“羿一口气射下了
九个太阳”等句子突显
了羿的神力,使故事更加具有神奇色彩。选编本文,意在
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感受
神话的神奇,同时让他们初步懂
得神话中的人和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
课文
配有一幅插图,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体会羿的英雄形象。画面以火红色
为基调,岩石被烤得通红,海水也
被映得通红,表现了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的灾
难之深。熊熊烈火中,羿弯弓射日,几个太阳纷纷中箭坠落
,突出了羿刚毅有力、
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 教学目标
„„„„„„„
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9d'-字,会写“东边、
光明”等18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
教学建议 „„„„„„„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认l2个生字,可引导学生在自读时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br>自主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拼读词语,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值、滋”读音相近,
一个是平舌音,一个是翘舌音,可将这两个字放在一
起对比辨读。“射、庄”是翘舌音,“窜”是平舌音
。“稼”读第四声,在“庄稼”
中读轻声。
字形和字义方面,可以通过归类识记,进行重点指导。
(1)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本课形声
字比较多,如“稼、窜、值、滋、熔、
裂、箭”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都有一定关联,要引导学生
发现识字规律,
自主识记,从而复习巩固形声字构字规律。
(2)形近字比较识记。
“值、熔、庄、裂、射、箭”可与之前学过的字在词语
中对比认读,在不同的语境中区分形近字。
植树--值日 容易--熔化 烈火--裂开
感谢--射击 煎蛋
--射箭 弄脏--村庄
(3)编口诀识记。“炎”可结合字形和字义编口诀“火上加火很
炎热”识记,既
通过扩词帮助识记,又可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4)随
文识字,分散识记。“滋、腾”等字的学习,可以结合文中“土地渐渐
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
,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一句,理解含有生字的“滋润、奔腾”等词语,在语境中
识记。
2.写字。
本课要写的9个生字,应根据字形特点,归类指导书写,引导学生把握同一
类字的书写规律。
“值、艰、此、新”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各部分的高低、宽窄,“值、
艰”左窄右宽,“此、新”
左右等宽;“觉、类、炎、害”是上下结构。“觉”上
下等宽,上短下长,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部写得扁一
些,“害”下部稍窄,“类、炎”
上小下大,两字结构特点相似度高,要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弓”是独
体字,要
注意写好竖折折钩。
“觉、值、类、炎”等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指导时要
关注重点笔画。“觉”
字第二笔是点不能写成竖;“值”右边的“直”里面是三横,不能少写一横;“类
、
炎”上部的“米”和“火”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觉
第二笔的收笔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撇的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九笔竖弯钩起
笔在竖中线上。
值 第四笔是短撇,不要写成竖。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直”里面的三横要
与第五笔的
竖相连,与第六笔横折的折段不相连。
类
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是长点,不能写成短捺。第七笔横要写长
一些,托住上半部分。
艰 “艮”的前三笔都在横中线上方,竖提沿竖中线运笔,下端比又字旁要低,
捺的收笔位
置要高于竖提下端。
弓 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注意第一、二笔不能连一笔。
炎
第三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
害 点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三横长短不一,下
面的横最长,中间横写在横中线上。
直贯三横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口”要写得稍扁。
此
第三笔竖起笔位置和第二笔横齐平。第四笔为“/”。第六笔竖弯钩起笔比
第一笔起笔稍高,竖段在竖中
线右侧。
新 “亲”要写得瘦窄,第五笔横比第二笔横稍长,第九笔点要写得短小些;
“
斤”的第二笔撇穿插到第九笔点的下方,与第七笔竖钩下端齐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抄写
“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觉得、值日、
人类、艰难、炎热、从此、害怕、重新。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基调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起因
、经过、结果3部分要读
出不同语调和情感。教学中,应将朗读指导与领会课文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讲好
这个故事作铺垫。
(1)故事起因部分。
故事的开头,可以用平静讲述的
口吻,语调平稳,语速不急不缓,表现大地一
派祥和,也可以试着读出神话的神奇。
第二自然段中“可是”表示故事情节的转折,要读得短促。“这十个太阳觉
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要结
合体会十个太阳无所谓、任性的心理来读,“太”
语调应上扬。“一齐”写出了造成灾难的根本原因,要
读得强调一些。最后一句
中,“十个、炙烤”等词语应读得重、急一些,以显示情况的危急。
第三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较长,语速不宜快,但整体上要读出越来越急的情
态以表现形势的急迫。“晒枯
、烤焦、蒸干、熔化”等词语可想象情境,要带着
焦急的感觉朗读,以显示人类遭受的苦
难和生活的艰难。
(2)故事经过部分。
第四自然段要读得坚定而有力,语速稍快
,以表现羿的决心和神勇。注意描写
羿射日的一连串动作的词语,“醐、膛、登、搭、拉”等词语要读得
稍重而有力
度,教师应适时示范,要结合体会羿的英勇无畏来朗读,切忌停留在技巧的指导
上。
“嗖”应读得短促而有力,将神箭的速度之快与力量之猛呈现出来。第五自
然段的末句表现了最后一个太
阳害怕的心理和慌张的样子,要突出“害怕、慌慌
张张”两个词语。第六自然段讲述羿的心理活动,语调
可平缓,像说话一样平实。
(3)故事结尾部分。
课文最后讲述大地重现勃勃生机
,与开头形成呼应,朗读的基调是轻松欣喜的,
语调稍上扬。“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要读得喜悦而轻柔,
“江河奔腾欢唱”要读得
欢快,文末的“现出了”后面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勃勃生机”,“勃勃生机”
要
读得稍慢而有力。另外,还可以回扣第三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揣摩语气、语调、
语速的不同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羿射九日前后世界不同的景象,体会羿给人
们作出的贡献。
2.理解运用。
默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注意强调默读的要求,做到不出
声,不
指读。应结合内容理解提出默读要求,让学生在默读中提取信息,使默读真实有
效。
故事的起因部分,可用“羿为什么射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课文的相关
语段进行默
读,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第一自然段抓住“光明和温暖”,
让学生体会到万物自由生长,人们
安居乐业即可。第一、二自然段要引导学生从
具体语句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可紧扣
“艰难”一词展开。
通过问题“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的原因是什么”带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圈画关键词“晒枯、烤焦、蒸干、熔化”,边读边想象此时的情景。然后结
合文中插图或出示禾
苗干枯、河床龟裂等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再让学生想象大
地还有哪些苦难的景象,通过想象来感受人们
所遭受的苦难,并体会如果这种情
况延续下去,人类将无法生存。最后小结,揭示这部分内容写出了羿射
九日的原
因,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部分用“羿是怎么射日的”引出。可让
学生先默读,边读边想,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体会两个“九十九”表现了羿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再让学生
圈画出羿射日动作的词语,并想想从这些词语中读懂了什么,从而体会羿英勇无
畏、本领高强的英雄形象,还可结合课文插图感知人物形象,辅助朗读。以上读
悟的过程,在理解内容的
同时,为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讲好这个故事打下基础。
第五自然段主要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话中
两个分句问的逻辑关系。最后一个太
阳“害怕极了”的心理,是通过“谎慌张张”的神态表现出的,学生
理解后通过
朗读在语境中揣摩体会,为语文园地八“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的迁移训练作好
铺垫
。
让学生带着“为什么留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一问题自主读懂第六自然段,体
会留下
一个太阳是为了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最后揭示“羿是怎么射日的”这
部分内容,就是这个神话故事的
经过。
故事的结局可以通过问题“羿射九日后,结果怎样;大地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引出,让学生联系上文体会“勃勃生机”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滋润、繁茂、奔
腾欢唱”具体描绘了大地
重现生机的景象,学生自读勾颐这些关键词语后,边读
边想象画面,在脑海中显现世界的美好景象。然后
调动生活积累进一步发挥想象:
“勃勃生机”的大地还会有哪些景象?在想象说话中加深对“勃勃生机”
一词的
理解,也可出示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另外,可与第三自然段人们遭受苦难的情形
进行对比
。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揭示的这部分就是羿射
九日这个神话故事的结果。
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借助表格的提示,按顺序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这
是为中年级
开始练习复述作好铺垫。鼓励学生借助文中的词语,融入自己对课文
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样可
在运用中加强对词句的理解。教师可以选择
其中一部分进行示范,学生再仿照教师的示范分组练习。
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把故事内容与科学知识关联,提出各种疑问,教师应顺
势引导:祖
先对于科学知识认识水平很低,于是用丰富的想象来解释自己疑惑的
自然现象,所以古代神话故事才有这
么神奇的魅力。
3.课后练习。
第一题要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在理
解课文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边默读
边思考问题,强调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
生说说自
己与同桌的默读情况,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
第二题中的表格通过
提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内容,呈现故事的主要内
容,旨在给学生讲故事提供辅助,要让学生在把握
故事的顺序、理解故事内容、
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顺序把故
事讲清楚。
第三题旨在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时
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如,“太阳坐上两轮车”“十个太阳轮流值日”,想象
丰富神奇。又如,“
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膛过九十九条大河”“羿一口气射下九
个太阳”,表现出了羿充满神奇的力量。教
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看法,让学生
在交流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
口语交际
推荐一部动画片
„„„„„„„ 教材解析 „„„„„„„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四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
从自己看过的动画片中选取一部
印象最深的推荐给同学。教材插图呈现了部分中国经典动画片,有《大闹
天宫》
《黑猫警长》《葫芦娃》《哪吒闹海》等,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借以激发学
生的交
流兴趣。教材从说和听两方面对学生口语交际提出要求:说的方面,要求
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
;听的方面,要求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
这是在一年级培养学生“大胆说、认真听”基础上的发展
,也是在二年级上册及
本册前几次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说清楚、听明白”的具体化及能力上的提升。
“说清楚”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说什么”,需要学生挑选一部自己印象最深
的动画片,
说说留给自己的印象,岿可谈谈这部动画片里的人物或者故事片段。
教师可在交际前对学生进行调查,进
行初步了解。其次,要明确“怎么说”:本
次口语交际强调在交际时要注意语速,说得不快也不慢,才能
让别人听清楚。“听
明白”对学生在二上“记住主要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了解别人讲的内容”,指的是听的学生能了解对方推荐动画片时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最感
兴趣的是什么。以上
要求不仅需在本次交际活动中落实,还要引导在日常语文学
习及生活交际中多加注意,以逐步培养学生良
好的交际习惯。
„„„„„„„ 教学目标 „„„„„„„
1.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
2.能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3.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
一、就“喜欢的动画片”这一主题了解学生现状
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你看过哪些动画片?(可多写几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喜欢片中的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动导入,引出推荐话题
(一)动画片竞猜,引出交际话题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
,唤醒对动画片的回忆。引导学生看动画人物、听动画主题
曲或读经典台词等,猜猜动画片,以调动学生
的交流兴趣。这里可以将教材插图
中呈现的动画片作为活动素材,增进孩子对中国经典动画的了解。
(二)交流动画片,理解“推荐”
建议教师在谈话中引导学生思考“推荐动画片”与
“聊聊动画片”有什么区别,
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推荐”的含义,就是把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
中最
吸引人的地方介绍给他人,让他人也想去看。
三、样例示范,学习推荐方法
(一)准备样例,提供交际素材
提前准备好推荐样例稿,呈现学生间交际的真实状态,可以选择录制视频或
录音,也可以呈现文字稿。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或阅读推荐的样例,能够了解推荐的是哪一部动画片,是
从哪几个方
面推荐动画片。比如学生会说,《葫芦娃》这部动画片很好看;还可
能会说,这部动画片里有7个葫芦娃
,个个都本领高强。教师相机总结提取学生
回答的关键信息,帮助梳理推荐要点:说印象,说人物。教师
要及时肯定认真倾
听的学生,强调别人向你推荐时要“听清楚”。
(二)同伴交流,初步学会推荐
教师在罗列交际要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小伙伴进
行动画片推
荐。学生自主交流,在推荐时,教师要留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部分学生是否
已经
会用最吸引人的故事片段进行推荐,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展示。
(三)个别展示,总结推荐方法
交流后进行个别展示。这一过程中要关注评价,可建议听的学
生举“心动卡”
肯定对方的推荐,并说一说理由。如,他推荐的这部动画片太好玩了,我
也想去
看看!他推荐的动画片里的葫芦娃可真聪明,我也很喜欢呢!引导学生从说印象、
说人物
等方面谈自己听后的感受,教师以此来肯定评价的学生听得很清楚,推荐
的学生说得很清楚。此外,教师
要引导会用说故事片段这个方法进行推荐的学生
大胆展示,引导其他人思考这是怎么推荐的,从而提取推
荐的另一个要点:说故
事片段。
(四)关注语速,让交际更有效
在个别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推荐时注意说话的速度,让
别人听清楚。如,当学生推荐
时语速过快,要及时引导听的学生提出建议:说话
时语速要放慢一点儿,让别人听清楚;当学生推荐时,
语速均匀,大家都听得很
清楚时,要及时肯定他语速合适。教师提出推荐要点:注意语速。
四、小组合作,运用推荐方法
(一)创设情境,分工合作
教师根据课前动
画片调查问卷的反馈,将喜欢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分在同一
组,创设动画片推荐大会的情境,引导小组从
推荐的要点说印象、说人物、说故
事片段等方面进行分工。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推荐形式,比如唱一唱
动画片主
题蓝,说一说动画人物的经典台词,做一做动画人物的典型动作。
(二)明确要求,推进交际
引导各小组主动上台展示。小组推荐时,语言表达要有序,可以用
一定的句
式辅助,比如:我们小组推荐的动画片是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是
_______________,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最吸引我的是________
______,
大家都去看看这部动画片吧!教师还要提醒听的学生,可以举“心动卡”来表示
该小组推荐特别吸引人。
(三)小组展示,提升能力
鼓励小组大胆上台,自主推荐
,教师要适当给予补充和帮助,让小组能顺利地
推荐。同时,要引导听的同学及时评价,举“心动卡”,
并简单说说自己心动的
理由,以此肯定小组的有效推荐以及学生的有效倾听。
在推荐时,学生若有创新的推荐形式,及时给予肯定。
(四)组间交流,真实交际
课堂展示时间有限,为了让人人能够参与到真实的交际中,有效推荐一部动
画片,建议进行小组间的互相
推荐和互相评价,让交际真实地发生,让每个人都
有说话的机会。
五、课外延伸
回家后,向家人推荐课上最感兴趣的动画片。
(李琳张烨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语文园地八
„„„„„„„ 教材解析 „„„„„„„
语文园地八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通过偏旁归类的方式,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年级上册第2
课“金木水
火土”5个字作为基本字,将构成的l0个生字及词语分成5组,引
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了解字
义、识记字形。
“字词句运用”第一题安排了6组近义词,第一行3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短<
br>或表达迅速之意的,第二行3组词语都表示时间长或表达缓慢之意。该题旨在丰
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并能试着运用。第二题旨在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通过写外在
表现来表现心情的方法,并仿照例句学习运
用。
“我的发现”编排了偏旁相近的两组汉字,每组的两个偏旁都是学生在使用
中容
易混淆的,提示学生利用偏旁表义的功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
思,进一步感受表义偏旁的作
用。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舟夜书所见》,配有插图,便于学生理解、积
累。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故事《李时珍》,讲的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
物学家李时
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引导学生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
《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
识字加油站
【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钩子、铲子、柿子”
中“子”读轻声。
2.让学生横排读生字,引导发现每组生字偏旁相同的特点。
3.借助词语及对应的“金、木
、水、火、土”,引导回顾金字旁、木字旁、
三点水、火字旁、提土旁所代表的意义。学生利用形声字构
字规律自主识记生字,
了解字义。
4.指导识记“源、涨”两个相对
陌生的字。“源”本指水流开始的地方,如
源头、水源;也指事物来源,如根源、起源。“涨”本指水位
升高,如涨潮、水
涨船高,也指价格提高,如涨价。可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读记扩展的词语,丰富
词语积累。
5.出示生词,采用抽读或者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巩固。
6.有兴趣的学生,可对照生字表,找一找带有这5个偏旁的生字,归类巩
固识记。如,金:锋、钱、针
;木:柳、桃、板、根;水:注、满、温、波;火:
烤、炒、烧、灯;土:城、场、坡、墙。
字词句运用
【1.积累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2.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第一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读词语,
读准字音,从中引导学生发现
词语排列的规律:第一行是表示快的词语,第二行是表示慢的词语。引导学
生由
熟知的“忽然、突然” “立刻、马上”是两组近义词,推测出另外几组词意思
相近,再让
学生借助熟悉的词来理解生疏的词。如,结合“慢慢”理解“徐徐”。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选择一两个词语说话。如,“一瞬间,飞机就飞上
了天空。”也可鼓励学生在一句话中同时用上表示快
和慢的词,如,“上课铃响了,
小花立刻跑进教室,小明还是慢吞吞地走着。”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规
范。
第二题可通过以下几步来展开教学。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外在表现的词“慌慌张张”来体会太阳害怕的心情。
2.学生朗读例句,强调“害怕极了”“慌慌张张”,边读边想象画面。
3.指导仿写,出示:
李明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进了教室。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画面。想一想:着急的李明杰,会怎
样跑进教室?(急急忙忙、
风风火火、急匆匆)
(2)完整地说句子:李明杰很着急,风风火火地跑进了教室。
4.自由仿写。
(1)想一想:如果一个同学很高兴或者很难过,会怎样跑进教室?
(2)学生试着照样子写一写。写完后读给同桌听一听,互助修改,将句子写
顺畅。
我的发现
【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思,能区分这些偏
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此板块的教学可以紧接“识字加油站”展开。
1.从形上区分“礻--衤” “冫
--氵”。出示4组字,引导发现每组的偏旁相
同,复习4个偏旁的名称及每组偏旁写法上的区别。
2.从义上区分“礻--衤” “冫--氵”。让学生上下对比两组字,根据提示
框,
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引导认识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两点水韵字与冰、
冷有关。重点指导:“衤”是
“衣”的变体,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礻”
是“示”的变体,讲解“示”的本义,让学生了解示
字旁的字大多与祭祀、礼仪
有关。
3.拓展:带有“礻”和“衤”的还有哪些字?(
带有“礻”的字:视、祝。
带有“衤”的字:袄、裙。)
4.提示学生根据偏旁所
代表的不同意思,正确认记偏旁易混淆的字。如“祝”
与礼节有关,就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日积月累
【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船
上过夜时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运用动静结合
的描写,巧妙展示了河上夜景。
古诗大意是:漆黑的夜晚,孤零零的一盏渔灯像萤火虫一样闪现在河面;
一阵微
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倒映在水中的一点渔灯随着波浪散开了,变成无
数颗星星
,在河面闪烁。
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通过教师范读或同桌互读进行正音。重点<
br>关注:“查”是多音字,作为姓氏时读
“zhā”“见”读xiàn,意同“现”;“散”读“
sàn”;注意读准“灯、萤、星”
等字的后鼻音。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借助插图,让学生边读
边想象诗句
所描绘的景色,把学生带人古诗的情境中。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我爱阅读
【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
容。
请学生先借助拼音自主阅读,可以根据上下文猜猜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然后交流读懂了什么,相机引导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问题“李时珍为什么决
定要重新编一部完善
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怎么编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
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导读。简单介绍李时珍及其成就,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文,认读
生字。可以试着根据上下文猜一猜不认识的
词语的意思,只要不影响阅读,就可以读下去。实在不懂的,
再查字典或者请教
老师。
3.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李时珍为什么决定要重新编一部完善的药物
书?李时珍在编写的过程中克
服了哪些困难?
5.师生交流,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 教学资源 „„„„„„„
李时珍
李时珍(151
8—1593),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明朝著名的
医药学家,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
的科学家之一。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
读过近千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多个省考察访问、
采集药物标本,行程
达一万余里,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在将近三十年间,三易其稿,倾毕生精力和心血,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本
草纲目》吸收了历
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纠正以前的错误,补充不足,并有
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l6世纪为止中
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
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且对世界
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草纲
目》
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