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

萌到你眼炸
606次浏览
2020年10月22日 14: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4江苏高考作文-我也追星作文

2020年10月22日发(作者:邹仪新)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地球上的许多自然 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
密切相关。地球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条件,因此,它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 唯一家
园。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下问题。
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
 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
 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 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 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 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晴朗的夜 晚,当我们在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星空。如果用肉眼或借
助望远镜连续数日观察,我 们可以发现在辽阔的星空背景下,除了有闪烁的恒星,圆缺变化
的月球外,还有不断移动的行星和它们的 卫星,以及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
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恒星。如
a、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b、 行星是在椭圆形轨道上 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
发射可见光,以表面放射太阳光而发亮。
c、 流星体式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
流星体 ,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 ,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
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 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
雨。
d、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果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 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和星云.除了
这些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 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
所有这些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 br>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
天体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
置。
地球与月 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 平均距离为38.4万千里。
地月系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 流星体和行星
际物质构成太阳系。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里。 < br>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
在银河系中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
光年。
在 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
星系。银河系和现阶 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
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 观测到的部分。


活动
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填写下面的构图。


图1.3 天体系统的层次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 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地球是 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活动
1.我们通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 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
试根据图1.4和表1.1回答下列问题。
表1.1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

轨道倾

偏心率
水星

0.206
金星
3.4°
0.007
地球

0.017
火星
1.9°
0.093
木星
1.3°
0.048
土星
2.5°
0.055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0.8°
0.051
1.8°
0.006
17.1°
0.256
(1) 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
(2) 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平面上?
(3) 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4) 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2、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 常将九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
行星三类。图1.5是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 比,请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
题。
(1)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为什么 地球上会
出现生命?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地球与 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如果地球距
离太阳太近,地表温度太 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
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相反 ,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远,地表温度太低,生命物质
也无法形成。
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
球的大气层。原始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不适合生命
生存的需要。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 氧为主的、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原来地球上没有水。由于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热量,地球内部
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这些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 结形
成降水,汇聚到表面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的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初的单细
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由上述可知,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生物 的出现和进
化就不足为奇了。
阅读
探索地外文明


为了探 索地位文明的存在,人类采取了一系列办法,试图与地外智慧生物取得联系。例
如,半个多世纪以来,人 类通过广播、电视、雷达等发射了大量无线电波,并不断地加强对
地外智慧生物可能发来的电波的接收工 作;人类还在送往太空的一些空间探测器上携带了不
少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人类的图像,太阳系的组成, 二进制的一些基本常数,展示地球文明
和风景的幻灯片,记录在镀金铜板上的各种语言、音乐等。人类期 待着地外智慧生物的回音。

图1.6早期用于与地外智慧生物联系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示意

活动
现在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 适合,就
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需要思考的问题:
(1)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
(2)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
(3)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
颗行星?
(4)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5)


我的思考:
(1)
(2)
(3)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太阳源源
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
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达到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
量来源。

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阅读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 个氢原子
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


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变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
在过去50亿年的漫长时间里,太阳因核聚变损耗的质量是它本身质量的0.03%。目前太阳
正处于稳定的旺盛时期。
活动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对照图1.8和图1.9。回
答下列问题。
该图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 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
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
(2)
(3)
(4)
(5)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
推测和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
自然景观是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推测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胎压昂的大气层。它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三
层。 < br>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
百万分之一 ,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色球位于光球上,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 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
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光球是用肉眼可 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
都是有光球发射出来的。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
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叫做太 阳黑子。一般认为它是光球上的漩涡。由于黑子的
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根据 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
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 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耀斑,又叫做色球爆发。它
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一个大 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出相当于10亿颗氢弹
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 射线射出,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
子。



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 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上方也是耀斑出现频
率最多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 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 地球电离
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楼盘指针剧
烈颤动, 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
冲进两级地区的高空大 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十几年
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 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 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
我国观测记录太阳黑子变化的历史久远,古代史书就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 载。面对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我国有关部门也加强观测和预报,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降到
最低程度。

1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 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
以每小时300万千里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 ,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
喻为“太阳打喷嚏”。
太阳风暴的电磁波进入地球 电离层,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通信设施受
损。据报道,2003年10月23日到11 月5日,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欧洲、
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 。例如,日本一颗通信卫星信号中断,
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


活动
根据图1.13,回答下列问题:

1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
会以每小时300 万千里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
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 < br>太阳风暴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通信设
施受损。据报道 ,2003年10月23日到11月5日,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
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 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例如,日本一颗通信卫星
信号中断,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 使用。



(1) 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 从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 如果将两种曲线叠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图1.14)。
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 位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
点不同,一日是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如果以距离地 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
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 ,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
24小时,叫做太阳日(图1.15)
?读图思考
如果从北 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
情况又是怎样呢?请你画出 示意图。



当地球位于E
1
时,太阳(S)、某恒星(★) 、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
2
时,地球已自转3600
,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
1
到E
2

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
3
时,地球已自转360
0
59,P又位于太阳(S)与地心的连线上。自E
1

E
3
为一个 太阳日。

地球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图1.16)根据地球自转周期,可 以算出地

球自转的角速度接近15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 。地球
自转的线速度,则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读图思考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
少?
阅读
地球自转的证明
1543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 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此后,大量的观测和实验都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1 851年,法国
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傅科摆实验。他用一根长67米的 钢
丝将一个重28千克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察记录它的摆动轨迹。由于房
顶 随地球自转缓缓移动,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傅科的演示说明地
球是在围绕地轴 旋转。北京天文馆的大厅里也有一个巨大的傅科摆(图1.17),它时时刻刻
告诉人们地球在自西向东 自转着。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 西向东。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
年,其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 br>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上(图1. 18)。每年的一月初,这个位置叫近日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位
置叫远日点。随着地 球的公转,日地距离太阳不断地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随之
发生变化。





活动
1、 自选学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填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
运动形

自转
公转
旋转中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3、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1) 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约10多个小时),就可
以得到 一幅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的照片(图1.19)。为什么照片上的恒星会呈现
出这样的运动轨迹?
(2)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
到次年 的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自转与时差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
面的一半。向着 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图1.20)。昼半球和夜半球的
分界线(圈),叫做晨昏 线(圈)。晨昏线(圈)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昼夜交替
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
先看到日 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和迟之分。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总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
点的时间要早一些。同 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
0
,地方时
相差1小时;经 度每隔1
0
,地方时相差4分钟。
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 度会议上,让你们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
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 区跨经度15
0
。各时区都
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图1.21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读图思考
1、 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2、 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3、 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4、 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5、 从北京出发分别到伦敦、开罗、莫斯科、东京、纽约旅行的游客,在到达目的地时,
怎么 拨动手表时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实际上,在分区计时的基础 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特别的就是
方法。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越经度广的实际, 不同的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图1.22);有的国家为了国内各地联系方便,统一采 用首都所在地的时区(图1.23);还有
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将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 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
间标准。

美国本土部分由东到西包括西5区、西6区 、西7区、西8区四个时区。这四个时区分
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常说的东部时间、中 部时间、山岳时间和太平洋时
间。

中国领土共跨越5个时区,为了便于各地区之间 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
的东8区的区时(即东经120
0
的地方时), 这就是“北京时间”。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原则上 以180
0
经线作为地球
上“今天”和“明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 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
日界线”。地球上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活动
1、 读图1.21,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图1.21中找出国际日界线。
(2) 想一想地球上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早,哪一个时区的时刻最迟,为什么?
(3) 分析自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或自西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是
怎么变更的?
2、 与同学谈谈从哪些方面还可以感受到时区和区时的存在。

地球公转与季节
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运动时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和
公转的关 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
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 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

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 是23
0
26。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 时期内可以看作是
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 直射
,,
点)是有变化的(图1.24)。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达到北纬23
026,最南达到南纬23
0
26。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在北纬23
0
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

秋分日(9月 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
0
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再
次直射北纬23
0
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 运动。
活动
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1) 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和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 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 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轨迹。
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此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
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
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 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图1.25)。
从昼夜长短的变化来看,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
时间最长的季节。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 越短。自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读图思考
1. 在图1.2 5a中,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有什
么分布规律?极昼和极夜分别 出现在那些地区?
2. 在图1.25b中,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正午太阳 高度有什
么分布规律?极昼和极夜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
3. 在 1.25c中,太阳直射 哪个纬度?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
分布规律?还有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区吗 ?
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
高, 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则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获得日照时
间相等,都是12 小时。
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太阳辐射 最弱。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以其以南各纬
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春 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南北
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相当。
综上所述,除 赤道以外,全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
化,太阳辐射也随季节变化呈现 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
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也是获 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
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 春节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
节,获得太阳辐射居中。
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 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3、4、
5三个月划分为春节,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 ,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
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
阅读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二十四节气可能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黄河中游地区,是指导该地区传统农事活动的主
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可分为四类:(1)表示季节变化的,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春分 、秋分、夏至、冬至;(2)表示气温变化的,如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3)
表示降水和水 汽凝结现象的,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白露、寒露、霜降;(4)表示物
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如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人们编了这
样一首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夏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至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 气反映了地面寒暑四季的变化规律。中国传统上就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
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 、冬的。
表1.2 二十四节气
春节 节气名 立春
节气日
期(公
历)
夏季
节气日
期(公
历)
秋季
节气日
期(公
历)
冬季
节气日
2月4
或5
雨水
2月19
或20
小满
5月21
或22
处暑
8月23
或24
小雪
11月
惊蛰
3月5
或6
芒种
6月5
或6
白露
9月7
或8
大雪
12月7
春分
3月20
或21
夏至
6月21
或22
秋分
9月23
或24
冬至
12月
清明
4月4
或5
小暑
7月7
或8
寒露
10月8
或9
小雪
1月5
谷雨
4月20
或21
大暑
7月23
或24
霜降
10月
23或
24
大寒
1月20
节气名 立夏
5月5
或6
节气名 立秋
8月7
或8
节气名 立冬
11月7


期(公
历)


或8 22或
23
或8 21或
22
或6 或21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 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
波的研究。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转
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 播速度较
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 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
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 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里
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 个不连续面
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里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整消失 ,
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 和地核三个圈层(图
1.27)。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
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里。

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上部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 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3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
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两层。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活动
1、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
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2、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 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图1.28),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形成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氮和氧。它是地
球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面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 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
物水等。水圈的水出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
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活动


地理学家认为,认为生活的 地区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界面。
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一个开放的系 统,与系统外的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
物质和能量联系;第二,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 显的地域分异;第三,它在不断地
变化着。请根据这段话回答下列问题。
(1) 你是如何理解上述观点的?试选择其中的一点加以解释。
(2) 你认为要真正认识人类生活的地区表层,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把他们列
出来,提交给地理教师。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 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向太空扩展生存空间的首选地。
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曾用航天器对月球进 行多次探测。随后,美国的6艘“阿波罗”
号飞船又先后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不过,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文明礼仪诗歌


湖北教育考试院官网-学生会述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小学科学教师工作总结


瓯江教务部-三本线


圣诞贺卡祝福语-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节能降耗标语-工作业绩怎么写


四大名著歇后语-河南质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周冬雨高考分数-沟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