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
苏格拉底的苹果-年度工作计划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思想。它对中
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
世界
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
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主张,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
文化发展的源头。汉
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隋唐时期
佛教盛行,
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
学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
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
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学习建议】
●采用密切结合
社会生活实际的探究学习方式,将所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的常见的事
例结合起来,探讨
中国传统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结合所学过的本阶段政治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商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
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
能进入校门。这种官学合一的文
化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
民间”,这就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
各
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
面被打破,出现了
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为宗旨的学者和
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
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
法家学派的商鞅
、韩非子,等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
彼此吸收、融合,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
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历史纵横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当时学派很多,主要有十个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
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合为“十家”。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不能称
其
为一个学派,其他的九家被称为“九流”。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较为深远
。
◎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
br>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他希
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
礼的要求。
孔子首创私人讲
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因不满统治者所为他周游列国,晚年
回国潜心办学和著述。他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
世尊称为“万世
师表”。他先后传授弟子三千人,学业优秀者七十二人,时称“七十二
贤”。孔子整理《诗》《书》《礼
》《易》《乐》和《春秋》后称为“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孔
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资料回放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为政》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
发展了孔子“仁”
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
敬、是非之心,人
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刚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
量巨大。荀子
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
善。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
分,使儒学
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
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br>书立说。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著作《荀子》系统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
学思之窗
孔子说:“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孟子·告子上》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道家和法家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
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
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
化的。
战国时期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
、
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家学派
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汇集了早期法家的学说,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
权术驾驭大臣,
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
合了建立大一统专
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老子名聃,生平不详,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他曾做过
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
曾向他问礼。老子退隐后著有《老子》,又叫《道德经》。
资料回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道德经》
历史纵横
墨家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
人。他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
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造
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
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
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1课,必修2第1课。
本课要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
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学习延伸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请谈谈你对这些言论的理解。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的鲁壁。据说它是秦始皇时孔子
的第
九代孙孔鲋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墙壁。秦灭六国后,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
秦始皇烧毁所有《诗》
《书》等诸子百家书,又坑杀了一大批儒生,儒家学派受到沉
重打击。孔
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文献古籍,就把儒家经典藏起来。这批藏书,直到汉代才被发现。
◎从“无为”到“有为”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
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
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
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历史纵横
萧
何是汉初一位很有作为的相国,他死后,曹参为相。曹参整日饮酒,无所事事。他对萧何定的规
章制度一
律照搬,不做任何改变。这引起惠帝的不满。曹参对惠帝说:陛下的才能比高帝如何?惠帝说:
不如。曹
参又说,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萧何。那么他们制定的规章制度我们为什么要变更呢?惠帝表示赞
同。这就是
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的故事。曹参的做法,就是继续实行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但是
,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
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
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
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
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多次在全国各地亲自选拔品行好又有才能的人入朝为官。董仲舒曾
三次参加对策,
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
要;要维护政治的统
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董仲舒,西汉时期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
策
》,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资料回放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
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
是
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
世的道德
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董仲舒的思想
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学思之窗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然而,汉武
帝在实行统治的过程中,并不是纯粹都
用儒家思想,也采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例如法家主张的重
农抑商,以严峻刑法统治人民等思想,也
被汉武帝纳入统治思想而实行。
思考: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他规定,
地方政府
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甚至还摧
升平民、儒士为相。这样,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
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
得以大兴。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
《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
断。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
由儒家五经
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
为官的陈
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
了儒学的地位:西
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三万余人。
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
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
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
地位
。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
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2、3课。
本课要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近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二、学习延伸
材料
一: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
子而养之。
”
——《春秋繁露·茶义》
材料二:夫仁谊①礼知②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
祜,而享鬼神之灵,
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第3课 宋明理学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
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
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
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
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曾三次
舍身入寺院,并“与众为奴”
,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教合一
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
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
影响,主
张“贵儒”又“尊道”。
历史纵横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
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大力崇儒
兴教,如羯族建立的后赵和鲜卑族
建立的北魏。北魏孝文帝时期大兴儒学。史书称当时儒学之盛况,“比
隆周汉”。这样,经过民族大迁徙
和民族大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_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
文化主流思想。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
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
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程朱理学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
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
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其
中,北宋时
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
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被称为“二程”,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
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
物。这是
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
程颢,称名道先生,程颐,
称伊川先生。
系起来,认为“人 ,天理也”,“父子君臣,
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洛阳讲学,故其学
天下之定理”。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派称为“洛派”。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
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
,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
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
的“理”。他们把知识、道德和
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
到对普遍天理的 。朱熹更认
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
二字,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学思之窗
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就是说,格就是
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关于“格物致知”的
,就是“今日
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
贯通处”。朱熹认为,要
贯通,必须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 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
br>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
思考: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
什么启发?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
居于统治地位的
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是用纲常名教
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 。朱熹编著的《四
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
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
本、朝鲜乃至欧洲
;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
子学”学派。
《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
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
后人因而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
四书。
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学
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
学或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陆王心学
南宋时
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
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他
的学说被称为“心学”。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
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资料回放
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学术辩论,史被称“鹅湖之会”。
陆九渊记述: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
渊及兄陆九
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
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
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
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
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一学派也
被称为“陆王心学”。
历史纵横
王阳明早年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深信不疑。他曾面对翠竹,穷格七天七夜也没有得到其理,反
而因思虑过度而致疾。从此,他开始质疑朱
熹理学。后来,王阳明从禅学研究中受到启发,始知“圣人
之遣,吾性自足”。并用“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来否定“格物致知”说。在镇压农民起义时,他进一步悟出“破
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
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
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
合一”的学说。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
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
良
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
为实践。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
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4课。
本课要旨
○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延伸
进行一次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
它有什么可取的地
方?又有哪些内容不科学和不正确?可以各抒己见。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意思是说贫困饿死是小事,失去节操的事情就大了。这句话是北宋理学家
程颐在回答别人关
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的。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又重提,这句话得到进一步流传。到了
明朝
,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逐渐成了专门束缚女子的教条。然而就在这个时期,
社会上出现了对宋明理学的抨击声,批判它的不近情理,乃至摧残人性。
◎李贽的离经叛道
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同时,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
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那时候,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道学家
是指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北宋以后,
道学家把儒家经典鼓吹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一些貌
似圣贤而实际品行恶劣的人以此为幌子,为
自己涂脂抹粉。)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
”的神圣。正直清廉的思想家李贽,为官
二十多年,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
,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他自称为
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br>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
为标准。
李贽大胆地向
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
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
就是
“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李贽
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学思之窗
有一次,李贽寄住在朋友家,朋
友的弟弟耿定向是位大官,
李贽给他写过一封长达万字的信。信中尖刻地讥讽说:学问不论官的大小,不
会因为官做得大,学问就
一定高,要不然古代的孔孟就不敢开口了。还说耿定向与普通人一样,买田置地
,读书考功名,做官求
职,谋福于子孙。种种日常生活,都是为自己打算,没有一丝一毫是为别人考虑的
。然而自己却口口声
声说是为了大家,忽而怜悯东家没饭吃,忽而想到西家没衣穿,等等。李贽揭露他言
行不一,掩盖自己
的真实想法,还不如市镇田野的普通人。
思考:李贽给耿定向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在明亡后,投入抗清
斗争;抗清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黄
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
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
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
的“一家之法”,
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
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资料回放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
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
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
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古
之君主,受到人民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
视之如寇,名之为独夫”。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也生活在明末清初。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
朝政混乱。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
顾炎武放弃科举,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
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
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他到过许多州县.进行实地考察,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
书记述了
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历史纵横
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他说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
族
的沦亡。他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就是说,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
接
着又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就是说,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则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
情。
后人在传习和引用时,把后一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与黄宗羲、顾炎武同时代的王夫之,也是一位进步思想家。他继
承了
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
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
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
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历史纵横
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
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
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
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这个故事
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夫之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他说
: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
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提出了与王阳明针锋相对的观点。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
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4课;必修2第2、3课。
本课要旨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
生的,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
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
影响。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二、学习延伸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
梁启超,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
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梁启超为什么会有同样的感受?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
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
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
面目,了解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
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
其他地方。人们以各种方式宣
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
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
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学习建议】
●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学过的相关内容,认识政治经济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梳理人文
主义发展线索。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这是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来的命题。而在此前,希腊人和
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
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动听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
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
,也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泰勒斯的命题是错误的,
但是,他用自然界的水来解释世上万
物,表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
◎“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
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
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
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
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
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
类,反思人类自己。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
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社会
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
表人
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
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
衡量一切的尺
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
义的本质。
历史纵横
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和能言善辩,
于是,出现了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
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这些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
”,形成了智者学派。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
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
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
相
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学思之窗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思考: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美德即知识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
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
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
颓中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
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
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
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
即知识”的思想。
他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
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
于无知。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
己灵魂
之内已有的美德。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
哲
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资料回放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不像智者们那样靠传授知识收
取学费。他喜欢在大街上市场里或朋友家的客厅里.以提问
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喜欢针砭时弊
,批判雅典政治领袖。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雅典
陪审法庭的审判被判有罪处以死
刑。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
人类
社会,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
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其职,有正义感
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
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
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
误,但他鼓
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
础。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
士多德在很多学术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
整个
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也是
智慧
各
司
家,武
产。柏
励人
了基
领域
人。他
自然
历史纵横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彻底失望,觉得由于个人利益的存在,人们
没有办法正确
认识真理。因此,他认为人本身和周围世界都是不真实的,世间万物之外存在着的“理念”
世界才是真实
的,理念是万物的本原。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中,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
发现理念。
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柏拉图,但他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他在强调理性的同时,也
承认感觉是
认识的起源,没有感觉、人们不可能理解任何东西。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
严密的逻
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5课。
本课要旨
○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学习延伸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阅读以上材料,想一想,孟子的思想与古代希腊哪位思想家有何相似之处?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这幅图是16世纪初意大利的一幅著名画
作—
典学园》。画面表现了学者们在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
学术问题的情景,其中不仅有古希腊时
期的亚里士
许多古代雅典先贤,也有一些当时人物,他们同先
起自由地讨论。这幅画清楚地表明
:经过近千年中
—《雅
园探讨
多德等
贤们一
世纪的
黑暗时期
,人们终于在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
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
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
br>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在这些工商业城
市中,手工工
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
产阶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
信
,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
现世的享乐;他们重视通
过改进生产
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胜过
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救。但是,当时统
治
文化思想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
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这样,
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这里出
现了。
◎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
利人能够接触
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
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
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于<
br>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
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中找到了共鸣。
他们通过欣赏、闸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因为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实际上,文艺复兴时
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艺复兴的核心
是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
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
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
行,抨击救会的腐败,提
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
追求知识。
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薄伽丘是佛罗伦萨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
是用意
大利方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部书里的很多教士和贵族显现了荒淫伪善的面目,而
商人和手
工业者却都表现得机智勇敢。通
过故事的讲述,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
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
类平等,主张发展
人的个性。
历史纵横
《十日谈》第一个故事
讲的是:外号
叫齐亚帕雷托的切帕雷洛是一名做尽了坏
事的无赖。临终忏悔时,他胡吹一通,把
为他祷告的神父骗得晕头转向,竟相信他
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位神父很有声望,
他告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齐亚帕雷托是如何圣洁。这样,无赖居然变成圣徒,称圣齐亚帕雷托。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还有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
“文学三杰”。
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
歌集》,他最
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文艺复
兴时期的艺术领域更是群星灿烂,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
的呆板拘谨的宗
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学思之窗
拉斐尔、米开明琪罗和达·芬奇被誉为
“美术三杰”。拉
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虽然是
材,但画中的圣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
文艺复兴
宗教题
子的天
真,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特征,通过
宗教
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
思考: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
果累
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莎士比亚
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
借助作品中的人物
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
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
思想。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
强烈。
16世纪
时,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
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
富,德意志
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
,出售赎罪券。教会
宣称“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
罪人的灵魂
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这种骗人的谎言激起了德意
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极大反感,他
在当地教堂门
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
从此拉开了宗教
改革的序幕。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
买赎罪券。
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
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宗教改革运动在欧
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
基督教派,这些教
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新教纷纷简化
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
高于教会。
资料回放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
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
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
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
堂,而必须
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 “九十五条论纲”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探究活动课。
本课要旨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
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
○16世纪,在文艺复兴
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
教会的统治。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二、学习延伸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
表现在
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
神恩所
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
的神通过
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马丁·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
为义人,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
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第7课 启蒙运动
这幅图画反映
了18世纪上半叶法国等西
一个历史画面,成堆的书报传播知识和信息,
各自的见解,相互争论
。当时,在法国等西欧
优秀的知识分子不顾政府和教会的禁令,以报
戏剧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宣传
“科学”“自由”和“平
欧国家的
人们发表
国家,一些
纸、书籍、
等
”的思
想,在咖啡馆、酒馆和沙龙,在街头巷尾,人们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教会
的说
教,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理性时代的到来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
多说教
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
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
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
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历
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
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
叶,在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法国,日益崛起的新兴
资产阶级对封建
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展开了激烈斗
争,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
思想家,
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
人本身的解
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
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
“
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
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理性”是启
蒙
运动的核心。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
暗,努力构建
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
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
会的
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学思之窗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
会、国
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
弃存在的
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
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思考:想一想,启蒙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的?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
这个邪恶势力。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
的。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
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他还认为国
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
理性,奠
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历史纵横
《波斯人信札》是孟德斯鸠的一部著名文学作品。作者通过一位在法
国旅
游的波斯贵族同朋友的通信,评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问题。他认为
如果国王不能给
人民带来幸福、人们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还说君主最感兴
趣的就是永远使人民愚昧无知,而修道士则是
懒汉和寄生虫。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
缚自由的镣铐。他认为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
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
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的扩展
启蒙运动很快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国家,涌现出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启蒙
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
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康德
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
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
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
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资料回放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
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
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
动的口号。
——康德
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
治。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
了
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课要旨
○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
得人的彻底
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康德总结了启蒙思想,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简述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学习延伸
材料一 社会秩序乃是为
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
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自
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
不能存在。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
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
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
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
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
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十
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
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1.请你阅读材料一,概述其中反映的主要思想,这些思想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重要影响?
2.阅读材料二后,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的看法。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
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
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
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
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
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
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
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
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
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
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
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学习建议】
●学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的价值,以及这些成就对推动世
界文明发
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史实,关注古代科技成果产生的历史背景,体会古代科学家的勤劳与智
慧。
●适当安排有关科技或文学艺术方面的探究实验活动。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文字发明以后,人们尝试过多种书写材料。例如,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
主要是龟甲和牛骨,其次是
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和玉石器上。春秋时竹木简牍盛行并开始使用丝帛书写。
墨子曾说:“书之竹帛,传
遗后世子孙。”直到汉朝,竹木简牍和丝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
西
汉刘向校定皇家图书时,都是先写在竹简上,以便于改动,
整理完毕的定本才誉写在丝帛上。湖南长沙马
王堆西汉墓出土
的十万多字的珍贵文献,文字都写在帛上,称为“帛书”。但简牍
太笨重,丝帛
价值昂贵,远不能适应汉代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
为满足社会对书写材料的需求,汉朝人发明了纸。
◎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
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西汉
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
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
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
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历史纵横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进步明显。纸张白度增
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纸的产量大增,纸逐
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
,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唐宋时期,造纸产地迅速增多,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751年,唐朝与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造
纸工匠被大食俘虏,造纸术因而传入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
洲和北非。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
彩色套印技术,
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
既经济,又便
捷,是
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
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
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
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
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四大
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
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
材料
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
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
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
耀武扬成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
航行,迎
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
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
动和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资料回放
中国人…
…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
的作坊。……
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
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
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九章算术》和珠算
中国古代
很重视数学研究及其应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
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
集了许多算术命题。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
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
法,是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
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历史纵横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一是逢千进一,
二是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又有
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如5,在个位
就是它自身绝对值5,而在百位则是它自
身绝对值的百
倍——500。马克思说它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
数法的国
家。商代甲骨文、金文中已经有了系统的个位、十位、百位乃至万位的自然数数字。春秋战国
时期,中国
出现算筹记数法。这种记数法除数码写法形式之外,完全具有今天通行的十进位值制的功能。
后来,这种
记数法为国际通用,延续至今。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
算
筹。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
①
。中国的
穿珠算盘,制作简单,价廉物美。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
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
随着商业
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
展。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
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
题。明朝时,珠算
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
其他地区。
◎石氏星表和浑仪
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先为了采集
、狞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
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
古代的天文学。
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
门的天
象观测机构。
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
统的。中国不仅留下厂世界上最早的
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
的星表。战国时期的
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申的原书虽然失传,但在
唐朝
的天文学著作中对其内容有所保留,后人据此辑成《石氏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大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了更好地观察
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浑仪是望远镜
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讲的天文观测工具。至迟汉武帝时期。小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浑仪
确定天体坐标。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①中国算盘起源于何时,至今
尚无定论。据考证,汉朝史籍中已提到“珠算”,北周时有人注释:
“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
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元
末明初已出现了现代样式的算盘。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我国自古农业发达,与农业
密切相关的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历来备
受重视,成果丰硕。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
改进为“殷
历”。秦汉以后,我国历法越来越精确。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集前代
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定回归
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与今天世
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1281年《授日十历
》颁布推行,这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对指导农
业生
产大有帮助。
历史纵横
殷历采用的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
沿用至今,历时最长的纪日方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共60组,用来表示年
月日的次序。殷历把月亮的一次圆缺作为一个月,一年12个
月,闰年13个月。月有大
小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春秋时,我国历法开始采用19年插入7个
闰月的置闰方法,这比希
腊人早一百多年;战国时,历法有了“月令”,己确定一年的节气有立春、春
分、立夏、夏至、立秋、秋
分、立冬、冬至等。
郭守敬认为 历之本
在于测验,而测
验之器莫先
仪表。为了编制精确的历法
郭守敬领导改进并创修了
筒仪等一批天文观测仪
器
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纬
度测量。现代天文学成果表
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相当精确。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
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
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一书共92篇,主要记录了东
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
广泛,涉及林
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贾思勰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
br>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他提倡精耕细作,防早保墒,
主张轮作
,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我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
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
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
①
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
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
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张仲景祠
张仲景祠,又称医圣祠,位于河南南阳市
是人们纪念张仲景的地方。张仲景
不仅治学态
度严谨 而且医德高尚,长期以来深受后人尊
敬.被称为“医圣”。张仲景做了长沙
太守后。
坚持为百姓治病。按当时规定,当官的不能随
意接近百姓。他想出一个办法:三月初一
、十
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为了纪念
张仲景,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
为“坐堂先生”。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
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
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本草纲目》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
一万多个,
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
为“东
方药物巨典”。
北宋叫铸针灸铜人,供学习考核用。铜人中空。可注水。在铜人外遍身涂腊
,然后
套上衣服,供医生练习针刺刺准穴位会出水刺偏穴位针扎不进去。清代复制的针灸铜人。
历史纵横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其特点是不吃药,只在人体一定<
br>部位用针刺或火灼。前者称“针法”,后者称“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
中医认为,人体有
许多穴位,每个穴位都位于经络循行的线路上,不同的穴
位有不同的作用。人生病使气血沿脉络的循环失
常。根据病情,用针灸刺激
一定的穴位,可以使气血沿脉络的循环逐渐恢复正常。可见,针灸疗法的理<
br>论基础是经络学说。早在8世纪初,中国的针灸学即已传到朝鲜半岛、日本。
宋元以后,我国与非
洲和欧洲交往不断加强,针灸学逐渐被介绍到世界很多
地方。
①中国古
代一般把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杂病两类,但东汉以前,一直没有人对这
两类疾病进行系统的理论概括,
并提山适合各科疾病治疗的指导性原则。外感病,是指
外界邪气侵入体内导致的急性病症,多表现为发热
症状,其病因以“伤寒”为主,
故又称“伤寒”。杂病,指外感病之外的其他内伤病症,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等多种疾
病。
本课要旨
●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
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
●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中国古代医
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中医中药至今
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
重要地位。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山过哪些贡献?
二、学习延伸
古代科技对现代还有影响,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的事例吗?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①
。
这是我国远古流传下来的歌谣《弹歌》。断竹
、就是砍伐产子;续竹、制造弹弓的意思;
飞土,射出弹丸;逐肉,是说射鸟兽。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劳
动生活的欢快。最早的歌谣
就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后来,从这类原始歌谣中逐渐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
。
◎从《诗经》到唐诗
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
周至春秋中期的三
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
丰
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
础,
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资料回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楚
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
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
之多艰”,表
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贵族。他曾在楚国做官。建议楚怀王革新政
治, 遭到守旧贵族的谗言诽
谤,被免官流放汉水之北。楚怀王死后.屈
原又被流放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郢都,屈原
悲惯绝望,投
汨罗江而死。传说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就在这一天划龙舟吃棕子,
以纪念
屈原。
路曼曼艾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①肉,古代写作 。
——屈原
历史纵横
《诗经》的诗,均可配乐而歌,流行于今陕西中部和山
西、河南、山东,是北方民族
的歌;楚辞的发生地约在今湖北、湖南,是诵读的韵文,是南方民族的歌。
文学史上,人
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
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由此可见,《诗经》、楚辞对后世文学创造影响之
深远。
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西汉司马相如《子
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
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
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
首诗歌。初唐的
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盛唐时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
腓,孤
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
概;孟浩然、王维的
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
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
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
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
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
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涛。
李白,字太白,性格豪放,是
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
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猛
烈地
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
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宁羞白发照清水,
逢时壮飞思经纶。”他曾游历许多地方.写下了大量歌颂祖国河
山的佳作。
杜甫,字子美,自幼好学,知识
渊博。与李白相遇后,结为知交。杜
甫具有
忧国忧民之心,不满朝廷的腐
败,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亲历唐
朝
由盛转衰的剧变。他用诗歌深刻地反映这个急剧变化时期的社
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的炽
热之情,诗风王深沉,语言凝重精练,代表作有“三吏”“三
别”等。
◎宋词和元曲
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到了宋代。
随着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
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至今的宋词仍有两万多首。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的“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子堆雪”,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中后期登上<
br>词坛。他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开创者,对
后世影响很大。他把怀古感旧记游,说
理等题材,
都纳入词的抒写范围。他以
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
景物,给词注入强劲的生命力
。
辛弃疾是南宋卓越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为主,
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和壮志未
酬的悲愤感情,他的婉约词
也很出色。
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
。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
俗,抒情叙事兼具,更为生动活泼。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
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
小说传奇。宋
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
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股新的气
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
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
勃发展的阶段。
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
br>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在众多作品中,
《三园演
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它们是中国文学
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
宝库中的珍品。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
林外吏》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历史纵横
《红楼梦》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
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
贾宝玉和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
这部小说第一回
点明全书写的是一块石头的经历,所以原名为《石
头记》。《红搂梦》问世至今
,已有二百多年,不
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众多的读者。1842
年,就有了英译本。
对《红楼梦》的研究,已成
为一门专门学问,即“红学”。
本课要旨
●《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
●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学习延伸
醉里挑
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查阅辛弃疾生平事迹,谈谈这首词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状况。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右图
是一块刻有文字的龟甲,上面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同样古老的文字还有两河流域苏
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但它们早
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唯独甲骨文演变为现代汉字。仍然保持着旺盛的
生命力。而且,以文意
为内容,以某种字体为形式的汉字书写,早巳成为
一门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汉字与书法艺术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
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
形成
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
大
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学思之窗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
多,方言复杂。汉字跨越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沟通不同方言
区域,连接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为
人们所使用,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
思考?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艺术的
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
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
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
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自觉地创
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楷书笔画详备,结
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魏晋楷书有定鼎
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
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
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
临摹的范式。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魏晋以来,草书盛
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
王羲之、唐朝颜真卿
、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
爱。
唐代
大书法家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时,
与其堂兄颜杲卿同举义旗,抗击叛军。杲卿
父子英勇就义。颜
真卿用行书起草祭文时感
情激昂悲愤,“气粗而字险””“气郁而字敛,
墨妙通神。情采动人,
将作者的心声表露无
遗.后人评价《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
书”。
◎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
其
中的杰作。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
线条流畅,色彩
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
以后的历
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
不同类型的
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历史纵横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
、
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湖南长沙马
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线条挺拔流畅,色彩
绚丽典
雅,与战国帛画的传承关系明显。河南洛阳东汉墓
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画家抓住
劝酒情景,细
腻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十分
传神,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魏晋时期,上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沦,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厂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潜心研究绘画理论,
提出
“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
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
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
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足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强
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
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
《墨梅
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
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京剧的出现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
优伶。元杂剧把中
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
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
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
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
人进京
,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
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
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
是后来的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
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
三绝”的著名艺人。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
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
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
梅戏等。
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这幅画展现了
同光十
二绝的剧装画像。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
打有机地结合起
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本课要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
●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
●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一、本课测评
列举中国古代书法、绘画和戏剧艺术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学习延伸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郑板桥赞美巩黄慎的绘画说: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阅读上面两首题画诗,谈谈文人画的精髓所在。
探究活动课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历史小论文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
诗。今天的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又充满
了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批判。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灿烂辉煌的书
法和绘画、精美绝伦的乐舞、风格多样的戏剧、卓越的中医中药、源
远流长的茶、瓷文化
等。共同构筑成一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你了解它们辉煌的历史和现在的地位吗?请
预测、
探讨一下它们的未来吧!
[活动任务]
以“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研究,撰写历史小论文。
[活动目的]
1.通过研究传统文化的现状,了解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了解传
统文
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变革,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传统文化未来的探讨与预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撰写历史小沦文,了解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特点,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
论述力法。
[研究成果]
历史小论文
[活动过程]
1.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联系密切的代表项目选题。如:
历史的回音
——唐装之我见
汉字·书法·电脑输入法
——传统文化的再发展
分化与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分析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论中医药的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中国文化的未来
2.在选题
的基础上,搜集有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关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可从图
书馆、书店、互联网上查找。
3.汇总、处理资料,研究所选“项目”古今发展的联系与变革、继承与批判,预测
其发展方向
,确定论点与论据。
4.撰写历史小论文。
5.成立:论文评选委员会,制定论文评比标准,设计若干奖项。
论文评比标准参考如下:
评分标准
选 题
优 秀 良 好 一 般
选题一般,吸引力不大。
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
够吏分,未能连贯发展
和严密论证。
没有提出太好的观点或
做法,也没有个人独特
的见解。
不合乎习惯用法,错误
较多导致一些段落或全
文不通顺
选题新颖,有深入探讨的价值,选题较恰当,有探讨的
有发挥创见的余地。 价值
论
点明确、论据充分真实,论证
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结论
正确。论述过程充分体现论从史<
br>出,史论结合。
通过辩证分析综合归纳、转换观
念,产生出新创意。
清新、准确、流畅,合乎习惯用
法。表达富于感染力,没有或极
少用字错误
论点比较明确,论据真
实,论证过程基本做到
了史出,史论结合
能提出独特的观点或做
法,但说明或举证不够
周详。
基本准确、流畅。出现
少量错别字。
论 点
组 织
创 意
6.评委认真评审,公布评比结果,颁发奖项。
[活动指导]
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方法:
选择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具有深人探讨的价值,即现实意义;
(2)选择熟悉或有兴趣的课题;
(3)选题内容新颖,有发挥创见的余地。
历史科论文的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论点的表述,要精确、清晰、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历史事实或作者自己的立论来说明论点。
论证是用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选取典型事例或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
点。
结呛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
一篇好论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论点明确新颖,富有创意;
(2)论据充分真实又恰到好处;
(3)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4)结论正确,能够给人以深刻启示,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5)语言风格要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
[活动延伸]
召开题
为:“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论文宣讲会,可借助多媒体技术
将论文制作成演示文稿在现场演
示。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以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
学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近代时期,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
行研究.取得了
巨大成就。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多
划时代的成果,出现了一大批科
学巨匠。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
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中期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
末跨入“
信息时代”。
学习建议
●把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与历史知识联系起来。
●在了解科学家取得的成果的
同时,关注科学技术进步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是如
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7世纪初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从塔
顶抛出了质量不一的两个球,结果这两个球同时落地。这一实验证明了物体的下落速度与
物体的质量无
关,它否定了从古希腊以来人们关于物体大小决定了下降速度快慢的认识,
为近代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经典力学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6世
纪末17
世纪初,伽利略等人已经认识到,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伽利略通
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实验,他
发现了自由落
体定律等物
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
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
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
了以
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
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
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纵横
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
/p>
的第一人。他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发现了许多用肉眼看不见的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提出的<
br>“日心说”的正确性。1632年,伽利略因在一本书中宣传“日心说”,遭到罗马教会的迫害。他
被教会判处终身监禁,这本书也遭到教会的查禁。
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
确认了
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
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
体运动三大定律
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
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
,形成了一个以实验
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
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
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
有决定的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
现了海王星等
资料回放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的,不过我只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
子,有幸
拾到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
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牛顿
学思之窗
1781年,人们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大行星——天王星,但它
的理论位置与实际观测不
符。科学家们设想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对它产生了影响。后来,经过科学家的计算
,1846
年,人们终于发现了海王星。
思 考
海王星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相对论的创立
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存在绝对的静止和绝
对的时间。这与人们的一般看法一致。20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
解
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
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
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
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
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
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历史纵横
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
不一致,但它在物理学上却十分
合理,
并为实验所证实。爱因斯坦为了说明时
间的相对性,曾经举出这样的例子:把
两
个完全一样的钟,分别放在地球的北
极和赤道上。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赤
道上的钟会比北极的
钟走得慢一些。他
的计算表明:当速度增大时,时间将会变慢;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也就停止。 <
br>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
地揭示了时间
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
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打开了
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
深入到了原子内部。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
理论来说明。
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卜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他认
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
诞生。
普朗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物体在发射辐射与吸收辐射
时能量的交换或变
化.是以不连续的方式进行的,是以一定数量值
的整数倍跳跃式要化的,在辐射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能
量不是无
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小的份额单元。这个最小的能量单元普朗
克称之为“能量子”
或“量子”。他因提出量子假说,获得1918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量子论与物理学界几百年
来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发
生冲突,遭到许多物理学家的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支持。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
子理论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上起来。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
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
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和量
子论弥补
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丁物理学自身
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本课要旨
●牛顿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改变了自
古代中世纪
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
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
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学习延伸】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
⒉
,这一理论为核能的开发
提供了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核能研究得到迅速
发展。请查找资料,了解20
世纪核能研究发展的基本情况,谈一谈这一研究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厂哪
些影响。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顶,有一组描绘
《圣经》中“创世记”场面的壁画,其中的《创造
亚当》描绘了上帝在第六日创造
人类始祖亚当
时的情景。图中的
亚当靠在岩石上,满脸悲愁,求
援似地注视着上帝,期待着造物
主给
他力量和智慧。画中的上帝
以创造世界的气魄,如同父亲一
般把手伸向亚当。那么,上帝造人说
是否正确?生命又是如何起源的呢?
◎教会的禁锢
人从哪里来?在知识贫乏的古
代,人们相信
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在欧洲封建社会,
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基
督教宣扬,
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在创造完
这一切后,上帝又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了人。当时,教会提出的这些神学教义被视为天经地义。
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有些不同意教会说教的人被烧
死
在火刑柱上。生物学家只能在不触犯教会禁令和神学教义的前提下,对动植物的形态、生
理和
分类进行具体的研究,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历史纵横
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
特为了进行血液循环的研究,违反了教会不许解剖人体的
禁令,被教会以异端罪判处死刑。第一次行刑时
教会没抓到人,只烧了一个象征性的稻草
人;第二次他被宗教裁判所逮住,在脖子上套上了浸有硫磺的花
环,被送上火刑架。塞尔
维特在接受审讯时说,他相信自己的言行是公正的,他不怕死,他知道他将为自
己的学说、
为真理而死,但这并不会减少自己的勇气。
◎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的冲击。面向现实世界、重
视实践、崇尚理性的
追求蔚然成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人们的视野不
断拓宽,
思想更加开放。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许多被分割开的小室,他称之为细胞。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
说发展起
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历史纵横
1838年,德意志植物
学家施莱登总结?细胞研究的成果,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
的基本单位,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就是活
细胞的形成过程。第二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把
这一学说扩展到动物研究领域。他认为,包括动物在内的
一切有机体实际上都由细胞构成,
生命的共性是细胞。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德马克等人把细胞学
说和胚胎学结合起来
进行研究,证明了卵子和精子原来都是简单的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本身可以复
制。
这个复制过程称为细胞分裂,胚胎发育的过程也就是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学说得到进一
步完善。
在此期间,有批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生物界中不
同物种之间不仅存在联 系,而且物种是可变的。19
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
察,提出了生物 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他旨
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
—“用 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经常使用的器
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新特性会可
能遗传下去。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达尔文与进化论
1859年,英国科学家 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认
为,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 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
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他提出,生物现存的物种 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
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必须适应或对 付周边环境的挑
战,还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间还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
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机会,
而 那些发生了有害变异的个体则将遭到淘汰。那些被自然选择了的微小的有利变,通过世
世代代的传递,逐 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
生物进化学说。这一原理,被后人 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资料回放
达尔文推翻了那 种把动植物物神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
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 承续性,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列宁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
看法,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
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学思之窗
<
br>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说:达尔文简直不让我们相信神的意志的干预是
存在的,我们
能够背叛正统的宗教吗?……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
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
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
灵魂:每只虾、每个土豆……甚至一条低级的
蚯蚓都有不朽的灵魂。如果是这么回事,我
想,今天晚上我们回家以后,就谁也别打算能吃下一份烤牛肉
了!
进化论的主持者赫胥黎说:我认为,人类的高贵身份并不会由于人猿同祖而降低。因
为,
只有人才具有创造可理解的和合理的语言的天才,就凭这种语言。在他生存的时期逐
渐积累经验和组织经
验;而这些经验对其他动物来说,当个体生命结束时就完全丧失了。
因此,人类现在好像站在大山顶上一
样,远远高出于他的卑贱的伙伴的水平,改变了他粗
野的本性,发射出真理和智慧的光芒!
思考
◎围绕着达尔文的进化论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那么,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是什
么?
◎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本课要旨
●早期进化论思想的出现,对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习延伸】
翻一翻以前学过的生物教科书,查一下其中的哪些内容与本课有关,以进一步加
深对
本课的理解。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8世纪初的西欧,煤矿业
发展迅速。为了
解决矿井的排水问题,1705年,英国的纽可
门制成了可以应用于矿井 排
水的蒸汽机。几
年后,英国的矿场基本上都用上了这种蒸汽
机。又过了半个世纪
,工业生产对于动力机械的需要空前增长,但是,纽可门蒸汽机只能
用于矿山抽水。不能在各种生产部门
广泛使用。
◎蒸汽时代的到来
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
经济
发展扫清厂障碍。18世纪,随着丁场手工业的发展,应
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呵能。这一时
期,科学技术为生产的
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装
有冷凝器的单
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80年代,他又
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
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
转变为旋转运动。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
汽机速
率的装置。他研制的蒸汽机除了用作提水外,还可
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此
后,
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
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1
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
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
变为机器大工业丁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亡的
社会化人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
程十,形成了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
业国家。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
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
为一个整体。
<
br>1807美国人富尔顿用蒸汽机驱动轮船,试航成功,很快成为水上运输的交通工具。
1819年
,“萨凡纳”号轮船从美国出发成功横渡大西洋,抵达英国。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
机车。这是1830年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牵
引着客车行驶在利物浦到伦敦的铁路上的情景。火车出
现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英国
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资料回放
蒸汽机的历史意丈,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
机械供给
推动力的一种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电气革命的出现
在蒸
汽机发挥巨大作用时,科学家对电的研
究也在进行。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
电磁
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
开
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
新能源。
历史纵横
18世纪时,科学家们已经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利用尖端放电原
理,造出了避雷
针。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了电池,不过这种电池很笨重,电
量也小,无法作为动力使用。
人们为了纪念伏打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电压的计量单位。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
,并在1844年架设了一条电报线,这可能是发电
机出现之前最重要的电气发明。
发电机不断完善的同时,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也日趋成熟,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输电
可以很方便地使用
发电厂传输来的电。这样,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人、更方便的动而
且使机器的使用更
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生产力
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
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
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
成。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
面貌和人
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
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
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
机、电熨斗等
的使用大大减轻厂人们
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
人们的业余生活。
学思之窗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
在前一个世
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思 考
◎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
息技术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
美国担心苏联的人造卫星破坏其军
事通信
系统,加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
br>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
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
信息网。
历史纵横
1992年,美国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并于第
二年正式制定了发展计划,计划用20
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光缆把美国全国的电脑、网络和通信连接起来
。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
将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1996年,信息产业提供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的大约三分之
一。同时,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也
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
便
利。
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
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
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
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
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
统
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
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巾场。在互
联网时代,
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
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
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
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
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但是,网络也给人
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
面影响。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2第7、8课
本课要旨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发电机和其他电力
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了
电气时代。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
信息时代。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举例说明科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延伸】
根据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比如新闻、娱乐和购物等,组成兴趣小组,分别追
踪这
共信息对社会各类人群造成的影响,写出调查报告。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
不问
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
爱国官员,
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
萌发了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
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
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
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
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
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学习建议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形势对中国思想界的
影响
;还要联系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了解政治经济变化对思想的影
响。
●注意分析每个历
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中
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
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
被革职,发往新疆“赎罪”。途经镇江时,他会见魏源。故友相逢,
同宿一室。林则徐将一些有关外国情
况的资料交给魏源,希望他为救国御侮,筹谋划策。
第二年,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50卷。在这部书
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
思想。
◎“开眼看世界”
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时候,清朝君臣只是习惯地称他们
为“岛夷”,对岛夷
的情况却一无所知。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
地翻译”,
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历史纵横
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做法,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直隶总督琦善讽刺林则徐
购求 “官员向不过
问”的“夷书”,有失“天朝大吏”的尊严,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
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
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
被扼杀的危险。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
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
阐述了“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思 想。
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艇、火器、
养兵练兵之法。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
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
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
放有重要启迪
作用。此后,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也接连出版。
资料回放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
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
封建纲常伦
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
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帅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
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学思之窗
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
首先是对内
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
思 考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维新变法思想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
子
,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在文化上主张兴办
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
论。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等。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
者奉为
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
法的理论基础。他还
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
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
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
合理性。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
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他
的这一思想
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
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
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
p>
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他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br>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1
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
快就失败了,但资
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
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
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历史纵横
光绪二十四年
①
正月初三,
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人,奉光绪帝的命令,在总理衙
门接见康有为,询问有关变法事项。顽固派重臣
荣禄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
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
的。今天祖宗之地都保不住了,祖
宗之法还有什么用?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之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
几年要跟洋人打交
道,才新设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荣禄被驳得哑口无言。
①即1898年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10、12课。
本课要旨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习延伸】
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
运动?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5年8月,袁世凯
授意拼凑起所谓的“公民请愿团”,要求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
此后,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面
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
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
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
道”,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诞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
进一步传播。
第一次世界人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
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
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他废
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
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忙
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新文化运
动应运而生。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在创刊号上发
表《敬告青年》一文,提
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
卷起,改
名《新青年》。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
br>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一批具有
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同时《新青年》编辑部
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
、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资料回放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
①
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①民主,当时也称“人权”。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
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
并重,拿出
“利刃断铁”的气魄,“战胜恶社会”。
历史纵横
与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相
配合,鬼神迷信思
想也甚嚣尘上。那时候,有人在上海成力灵学会,设立
圣德坛,把中国传统鬼
神信仰与西方的灵学相结合,大搞迷信活动。祭天、请神、祀
鬼、扶乩,盛行一时。名目
繁多的迷信团体纷纷出笼。当时,政客黎元洪、废帝傅仪
的英籍老师庄士敦,甚至连受过系统西方科学教
育的严复,都出来为迷信活动进行辩
护和鼓吹。那时候,披上西方科学外衣的鬼神迷信思想更具有欺骗性
。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陈独秀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
治服
务的本质,—针见血地指出:“主
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
复辟”,“孔教与共和…
…存其一必废
其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
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也是—场文学革命,
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
年,胡适在《新
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
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
文言文。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
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随后,陈独
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
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
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山《狂
人口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出“将来
容不得吃人
的人活在世上”。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
得
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
有利条件。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
章,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是20
世纪中世界革命之
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他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非把知
识阶
级问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他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
革
命力量。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年,李大钊为《新青年》
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
国革命的文章。其中,李大钊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
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陈独秀、毛泽东、
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
马
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
向
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
工人欢迎。19
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学思之窗
工人的运动,
就是比黄河水还利
①
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
②
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俄国已经是
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
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①②原文如此
思 考
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14课
本课要旨
●《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
造了条
件。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20业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学习延伸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
泼掉。
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第六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
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
重大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
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
来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
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学习建议)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历史比较的学习方法,把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理论内涵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结合起来,以加深对
这些思想的理解。
●读一些人物传记,如《孙中山传》《毛泽东传》《邓小平传》,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也可有选择地观看相关电视专题文献片,增强感性认识。
●对周围社会生活进行调查、访问,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
“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
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孙中山认识到,清政府
已腐朽不堪,用和平手段,不可能挽救统治危机。孙中山放弃对清
政府的幻想,毅然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
◎三民主义的提出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
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
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
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
碰壁。19世纪末,当中国
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纵横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
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痛陈中华民族所
面临的危机局面:“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
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
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
豆剖,实堪虑于目
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
切扶大厦之将倾。”喊出“振兴
中华”的口号,在
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革命大旗。
1895年,孙
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
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
br>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
思想。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
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
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
纲领“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
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
以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
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
学思之窗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
是为中国
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
,故要社会革命”。
思 考
◎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
用
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
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
命,推
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
地价归
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
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
受到美国林肯的“民
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
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
后,提出的民主
革命纲领。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表达
了资产阶级在政
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
的重要理论指导。
◎三民主义的实践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
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1912年,
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
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在政治上一律
平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
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
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逐渐认
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
力量。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处
于苦闷与彷徨中
的孙中山看到希
望。他热烈欢迎十月革命,共产
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也向他伸出援
助之手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
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
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
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
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
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
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
展为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指出,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
放;二为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
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
其田”的政策
。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反对封建
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
烈烈的国民革
命在全国展开。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13、14课;必修2第10、14课。
本课要旨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学习延伸】
材料一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近世
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
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
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
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
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
级斗争的手段,
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
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
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
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阅读上面材料,请思考: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
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
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五四运动时期,青年毛泽东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他
在长沙创办了新型社团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把“改造中国与世界”
作为宗旨。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学会
要为挽救国家、改造社会而
奋斗,我们个人也就不应该是为自己的名利享乐而奋斗。”怀着救
国
救民的抱负,毛泽东逐渐成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 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来到北平,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阅读当时所能见到的
共
产主义书籍。他回到湖南后,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
义者。1921年
,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
一。
从中
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
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
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他撰
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
南农民运动考察
报告》等文章,提
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
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
张
。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鉴于
以城市为
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
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等理论,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历史纵横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曾想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
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毛泽东率领湘赣
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
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
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
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
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他指出,中国
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
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
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
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到
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
1945年召开的中共
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①
学思之窗
当党内一些同志提出要宣传毛泽东思想
时,毛
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
思想(马列)……不宜当作体系去
鼓吹,因为我的体
系还没有成熟。”
两年后,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报告中,毛泽东
又
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帐上,所以我要
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
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在其他
②
场合,他也多次表明,“如果同志们要为
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为代表,我可以接受,
但是必须说明,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
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
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思 考
◎你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人的思想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为这个思想体系的形成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①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
②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为全党提出了新的目标。1949年,在中国
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
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
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同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
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
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
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此外,毛泽东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
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资料回放
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
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
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中
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
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14、15、16、17、20、21课,必修2第11课。
本课要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
利。
◎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全党智慧的结晶。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习延伸
在毛泽东的床头,有一
本必备的书,这就是《孙子兵法))。毛泽东把古代兵书的精华
与现代战争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创造了游
击战、运动战等战略战术,在长征时期“用兵如
神”,在解放战争时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读一两本相关书籍,探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20业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传唱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提
到的老人
就是邓小平。1992年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开始了在南方的武昌、深圳、
珠海、上海等地的视
察。他的一系列谈话,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表明了中国深化改
革的决心,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了神州大地。
◎伟大的转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
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
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
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
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历史纵横
1977年2月,国内一些主要报刊发表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
都坚
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所谓的“两个凡是”。这种对毛泽东生前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的观点,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1978年5月,《光明
日报》
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1978年底,中国
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
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
,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
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后来
被称为邓小平理论。
①
学思之窗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
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
人认为,中国很快就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
处于初级阶
段。
思 考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为什么?
1992年,邓小
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他
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
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
同年,
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
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邓小平理论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
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
伟大
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
主题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①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
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
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
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旗帜。
资料回放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
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
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
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江泽民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三
个代表”
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历史纵横
198
9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成为中国共
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
的讲话中,
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
涵,指出,只要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就能永
远立于不
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
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2002年,在
中共十六大上,“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
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
题,
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21、22、24课,必修2第12、13、14、15、16课。
本课要旨
◎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
党的重
要指导思想。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
学习延伸
改革开放迈不
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
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
”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三个有利于”标
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
么重要意义?
第七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
国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广
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
育工作者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贡献给国家科技文化事业,新中国各项
事业蓬勃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文革
”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新中国诞生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改革开
放后,随
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
奠定了人才
基础。
(学习建议)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
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同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学习这
方面内容,应注意紧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
景及其与政治、经济史的相互影响。
●中国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
理解这些内容,还应注
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
56年,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
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
列为发展重点。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
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
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经过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的
努力,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
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
展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问技术的垄断
。1964年,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十分重
视和平利用核
能,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
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学思之窗
1984年,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开
工建设,1991年和1994年先后建成并投入商
业运行。这两座核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我国军转民、
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截止到2005年底,两座<
br>核电站各累计发电260亿和1 500亿千瓦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思
考
◎你知道利用核能发电有哪些优点吗?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
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
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
开始进入航
天时代。
①
历史纵横
20世纪80年代中
期,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联名给中央写
信,提出中国应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
建议。不久,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制定出来并全面
展开。因当时科学家提出建议以及得到邓小平批示的时
间都在1986年3月,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863
计划”与后来的“星火计划
”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目前,在原子能、航天、高能物理、生物、计算机技术等
方面,中国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
进水平。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
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
划。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
程。从1999年起,“神舟”
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
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
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
国家。
②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为了提高粮
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袁隆平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①1957年,苏联送给中国两枚P一2近程地对地导弹,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
学习样板,中
国的导弹研制就此展开。
②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64年,袁
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
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
大启发。经过多年努力,在历经
成百上千
次试验的失败后,1973年,他选育出杂
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这种水稻单<
br>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2001年,
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
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
水稻不
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
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
国家培训技术专
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历史纵横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
1976~1998年,中国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按每吨1
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
500
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千克计算,能解决500多万人一年的吃饭问题。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
子计
算机。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
机研制工作。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
台每秒
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
“银河一I号”。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银河
系列计算机在十几
年间先后问世,表明中国
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
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
展。
在生物技术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结
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
世界上
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
等方面达到了
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20、2l、24课,必修2第1 1、14、15、16课。
本课要旨
●“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
献。
●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学习延伸】 <
br>搜集历次我国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资料和图片,看看从1970年到现在,我国的航天技
术有哪些
发展。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
龄童的留影。那时,中国进入社会
主义建设时期,在科学文化工作中,
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得到贯彻,科学和文学艺
术
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
◎“双百”方针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
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
出在科学
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
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
历史纵横
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讨论的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
①
学派和李森科
②
学派之争。在苏联,这两个学派的争论,由于斯大林的干预,一度被
认为是唯心主义与唯
物主义之争。受苏联影响,中国接受摩尔根学派的生物学家,也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
、反
动的,受到批判,有关摩尔根学派遗传学的课程与科研项目被迫停止。贯彻“双百”方针以
后,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座谈会,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的生
物学家都畅所欲
言,各抒己见,平心静气地讨论,不给对方扣政治帽子。
①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现代遗传
学奠基人之一,提出遗传学三条
基本定律中的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确立了基因作为遗传单位的基本概念。
②李森科(Trofim o)苏联生物学家、农学家,1940~1965年任苏联科学院遗传
研究所所长。他否认基因的存在,否认染色体的特有功能,主张含糊的“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原理。他
的学说对苏联及中国等国生物学发展产生过很大消极影响。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
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繁荣景象。
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学艺术
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扩大生活视野,
开拓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多样化的体裁
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
会主义建设时
期的新风貌,取得了累累硕
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
《蔡文姬》,杨沫的长篇
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那时的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仅1956
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
物质量也有提高,扩大版面。这都大大丰富了社会
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历史纵横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
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
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其
中故事
片有17部,如《五
朵金花》《女篮五号》《青
春之歌》《红日》《北国江
南》等。这
些影片具有鲜
明的民族风格,人物形象
新颖,思想深刻,艺术精
湛,受到全国各族人民
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新中国
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
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曲折的年代
但是,“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
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
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
斗争问题。不同的学术观
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
《组织部
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
到了伤害,
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学思之窗
“文化
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等污蔑建国17年来文艺战线上是修正主义“文艺黑
线”专政,他们将改编
后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
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和交响音乐《龙江颂》《杜鹃山》作为“样板戏”,推广到
全国。一时间,全国各地京剧团只能演出样
板戏,地方戏剧也移植样板戏,电影也以样板
戏拍摄成的戏曲艺术片为内容,各单位还组织学唱样板戏,
全国上下成了样板戏“一统天下”。
思 考
◎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
◎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合适吗?为什么?
◎文艺的春天
“文革
”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总结社
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
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
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他还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
发展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
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
发展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信念,加强纪律,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等,
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
来。
在这种形势下,文艺领域再次
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
“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
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
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等。科学和文艺工作者迎
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进入
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
①
化发展,中国
文化正走向世界。
①“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
环境美。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20、21课;必修2第11、12、13课。
本课要旨
●“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文化大革命”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文革”结束,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结合史实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学习延伸】
你读过或看过哪些“双百”方针提出后出现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选择其中一部谈谈体
会。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
声,新中国教育的奠基工程拉开了序幕。人民政府先是接
管各级各类学校,复课开学,进行初步改革;同
时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教
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为加强中小学教
材和教育图书编写出版工作,1950年,国家成立了专门负责编辑出版
中小学教材的出版社——人民教
育出版社,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社名,著名教育家叶圣
陶出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
◎人民教育的奠基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
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
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
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
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
封建教育,
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
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确定了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青年们强烈的求学欲望,在发展全日制学
校教
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全日制学习或半工半读。
学思之窗
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比旧中国
1965年学校数
最多时增长
1947年
高等学校 434所
的1.1倍
1949年
中等学校 80 993所
的14.1倍
1949年
小学
1 681
000所
的4.9倍
11 626.9万人
的3.9倍
1
432万人
的6.9倍
1946年
67.4万人
的3.3倍
1946年
在校生数 最多时增长
1947年
1965年 比旧中国
思 考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
◎为什么得到较快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
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
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
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
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
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动乱中的教育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
学一度停课,教育战
线一片混乱。
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只要群
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
化
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教育的复兴
“文革”结束后,邓小
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他充分肯定新中国前17年的教育
工作,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
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
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历史纵横
1977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断十年
的高考制度恢
复。
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
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迄今为止,
这是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经过这一次以及1978年夏季的招生考试,全国有40多
万人走进大学校门。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
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
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
针,把发展
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
发展战略。
资料回放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
的素质,取决于知
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
何
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
方针,教育
改革的步伐加快。大力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从法律
上规定了政府、学校
、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
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对中等教育,实
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高等教育也有
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
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
配
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20世纪90年
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
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①,一
批重点
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
渠道筹措经
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
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到20世纪
末,我国已基本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历史纵横
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推出
了“希望工程”,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帮助因家庭贫困
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完成小学学业,促进贫
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希望工程”得到
了广泛响应,很多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涌现了孩子捐出压
岁钱、老人捐出退休金的感人
事例。到2006年5月,“希望工程”共接受社会捐款超
过30亿元,捐建希望小学12559所,
救助农村失学儿童289万名。
①“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在西部大
开发的形势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
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200
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国家还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
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模块链接
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1第20、21课;必修2第11、12、13课。
本课要旨
●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文革”给中国教育事
业带来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
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
续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我们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学习延伸】
分组调查收集你所在学校资料,举办一次班会,介绍你校发展的历史。
第八章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
类社会的进步。
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
败的政治,使启蒙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
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
实主义开始风行。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变化,
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20世纪,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曾经繁荣一时。亚非拉国家也产生了一些
具有民族特色的伟大作品。特别在20时期后半期,亚非拉的文学艺术家奉献出具有世
界影响的作品。
20世纪出现的影视艺术发展迅速。它们不但为本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卓越
的贡献,更在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借鉴、交融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学习建议)
●联系语文、音乐和美术课的相关内容,学会欣赏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关注时代特征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理解它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这些诗句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
雪莱的《西风颂》,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象丰富,表
达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表现出浪漫主义文学
的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
和
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
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
义
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
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
“理
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
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
浪漫
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
刻意突出人的理
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
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
的人物形象。在
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
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这一时期,西欧的浪漫主义
文学硕果累累。在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
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它以情节的离奇和对
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
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在英国,雪莱的《解放
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
自由和理想而斗争。在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
童话》里,对自己国家
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
情怀。
资料回放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雨果
◎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
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
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
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
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
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
尔》等,通
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
况。
1
9世纪,处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下的俄国,也涌
现出一批现实主义文学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
甫
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
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这一时期,北欧现实主义文学也发展起来。丹麦安徒
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
贵;挪威易卜生的“社
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
虚伪。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
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历史纵横
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伟大的戏剧家。他最有名的作品是1879年发表剧
本《玩偶之家》,
它尖锐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思想深刻,艺术精
湛。
但由于剧本内容触犯了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观,遭到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非难和围攻,被禁
止上演。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大量优秀作
品,如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
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席
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
义成为文学主
流。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美国作家海明威在继续进行现实主
义创
作的同时,也奉献了大量现代主义作品,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
待戈多》是现
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学思之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
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
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
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
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思 考
◎这段名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20世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
和爱国
主义精神。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
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
历史纵横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6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书中充满离奇怪
诞的情节和人物,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因
此,他
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新流派,称为“魔幻现实主义”。马尔科斯因这部作品荣获1982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本课要旨
●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
学产生了。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
在创作风格上,刻意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中的罪恶现象。
●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苦。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的主要
特征是什么?请各举一个作家
及其代表作。
【学习延伸】
一切种类的文学
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
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
产物。
——毛泽东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了解的历史事实,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
主义
文学和苏联文学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1793年,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雅各宾派掌权后,坚决彻底地铲
除
法国的封建制度。反动派恨之入骨,派出一名妇女,以请愿为名,
潜入雅各宾派领导人马拉的住宅,把正
在洗浴的马拉刺死在浴缸中。
法国画家大卫是马拉的战友。他怀着追念英雄、歌颂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深情,创作了这幅《马拉之死》,刻画了刚刚发生的悲剧场景。
◎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
剧烈动荡中。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
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了。它强调理性,
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
事件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法国画家大卫是杰出的新古典主义美术画家。他的画坚持严谨的造型,强调素描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并且多以英雄人物为刻画的对象,代表作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等。它
们表现了法
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法国重
要的历史画面。法国画家
安格尔的作品《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满结合。
历史纵横
安格尔也
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他是大卫的学生,创作了很多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作
品,如《路易十三的誓愿》
。但是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注重线的简洁和形的
准确。他的作品《泉》十分著名。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