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基础知识

别妄想泡我
854次浏览
2020年10月22日 15: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酒店爱岗敬业演讲稿-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2020年10月22日发(作者:关秀媚)


第十六章 分式
分式: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 式子
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分式的意义:当A和B都表示有理数且B不等于0时,则式子
A
叫做分式。其中
B
A
表示一个分数。由于字母
B
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所以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由于分式中的分母表示除数,而除数不
能为0,所以 分式中的分母不能为9 ,即当B≠0时,分式
A
才有意义。
B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
AA
g
CAAC


(C≠0),其中A,B,C是整式。

BB
g
CBB C
分式的约分与最简分式:与分数的约分类似,我们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
子和分母的公 因式x,不改变分式的值,使
的约分。经过约分后的分式
x
的分
x
2
2x
x1
化为,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
2
x2xx2
1
,其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像这样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
x2
式的分式,叫做最 简分式。分式的约分,一般要约去分子和分母所有的公因式,使所得结果
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分式的通分与最简公分母:与分数的通分类似,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
当的整式, 不改变分式的值,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为通
分要先确定各分式的公分 母,一般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它叫做最
简公分母。
分式的运算:
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aca
g
cacacada
g
d



g

bdb
g
dbdbdbcbg
c
在分式的计算中,运算结果应化为最简分式,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先分解因式便于 约分。
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的法则,可得:
a
n
a
n分式的乘方:一般地,当n是正整数时,
()
n
即分式的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
bb
方。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
ababacadbcadbc




cccbdbdbdbd
式与数有相同的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负数整数幂的意义;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
a

a
的倒数。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n
n

1
(a0)
,这就是说,
a
n
(a0)
n
a
n
a
m
ga
n
amn
(m,n是整数)

(a
m
)
n
a
mn
(m,n是整数)

(ab)
n
a
n
b(n是整数)

a
n
a
n
0
aaa(a0,m,n是整数)1a0)

(n是整数)

()
n

a(
bb
m nmn
小数的科学记数法:有了负整数指数幂后,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0
n
的形式,其中
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正数,n是正整数。这种形 式不仅便于记数,而且便
于比较熟的大小。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思路: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 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
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 的一般思路和做法。
注意:一般的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 0,因此
应如下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解与分式方程有关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理解题意;(2)设未知数;(3)找 出相等关系,列方程;(4)解这个分
式方程;
(5)检验,看方程的解是否满足方程和符合题意;(6)写出答案.
审;设;列;解;答.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
y

k
为常数,
ko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y
k
xk
x


还可以写成
ykx
1

反比例 函数解析式的特征:⑴等号左边是函数
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
常数
k
(也叫做比例系数
k
),分母中含有自变量
x
,且指数为 1;比例系数
k0
;自变

x
的取值为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函数
y
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图像的画法:描点法:
① 列表(应以O为中心,沿O的两边分别取三对或以上互为相反的数)
② 描点(有小到大的顺序)
③ 连线(从左到右光滑的曲线)
图像特征: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
yk

k
为常数,
k0
)中自变量
x0
,函
x
数值
y0
,所以双曲线是不经过原点,断开的两个分支,延伸部分逐渐靠 近坐标轴,但是
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即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也是轴 对
称图形(对称轴是
yx

yx
)。
k的几何意义 :反比例函数
y
kk

k0
)中比例系数
k
的 几何意义是:过双曲线
y

xx

k0
)上任意引x

y
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
k

反比例函数性质如下表:
k
的取值
ko

图像所在象限
一、三象限
二、四象限
函数的增减性
在每个象限内,
y
值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在每个象限内,
y
值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ko


k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利用待定系数法(只需一对对应值或图像 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
反比例函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理解题目中关键信息。
2、分析题目中量的关系并用式子表示,构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3、通过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b=c.证明方法:
赵爽弦图。
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常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
常用的勾股定理模型: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满足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br>形.
命题与原命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恰好与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相反,我们把
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逆定理: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
理互为逆定理 。
勾股数:像3、4、5这样,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性质:1.(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 (角)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线)对角线互相平分.
4.(对称性)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对角线交点.
判定: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 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2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 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
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 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因此正方形既是一个
特殊的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 形,又是一个特殊的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2)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 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条边都相等且平行;正方形的两条对角 线相等,并且互相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
线平分一组对角.它有4条条对称轴.
(3)正方形的判定: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梯形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的判定: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8)平移一腰,即从梯形的 一个顶点___________________,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
角形(图(1 )所示);
(9)从同一底的两端__________,把梯形分成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图 (2)所示);
(10)平移对角线,即过底的一端__________,可以借助新得的平行四边 形或三角形来研究梯形(图
(3)所示);
(11延长梯形的两腰__________,得 到两个三角形,如果梯形是等腰梯形,则得到两个等腰三角
形(图(4)所示);

(12)以梯形一腰的中点为__________,作某图形的中心对称图形(图(5)~(6)所示);
(13)以梯形一腰为__________作梯形的轴对称图形(图(7)所示).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统计基础知识: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数=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 (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
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 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
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4.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5.方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
告 6.交流
6. 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受极
端值的影响。









纳兰性德名句-军人入党申请书


个人自我介绍-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国际残疾日-我真的很棒作文


青春励志语录-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年终总结会议主持词


2018年立春-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查询


写动物的作文300字-给老师写一封信


论文致谢语-初中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