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人教版)
关于新年的英语作文-公共英语成绩查询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a,a0,
|a|
0,a0,
a,a0.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
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b
表示在数轴上,数
a
和数
b
之间的距离.
1.填空:
(1)若
x5<
br>,则x=_________;若
x4
,则x=_________.
(
2)如果
ab5
,且
a1
,则b=________;若
1
c2
,则c=________.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ab
,则
ab
(B)若
ab
,
则
ab
(C)若
ab
,则
ab
(D)若
ab
,则
ab
2.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b)(ab)ab
; (2)完全平方公式
(ab)a2ab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ab)(aabb)ab
;
(2)立方差公式
(ab)(aabb)a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abc)abc2(abbc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ab)a3ab3ab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ab)a3ab3ab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
(x1)(x1)(xx1)(xx1)
.
(2)
(a2)(a2)(a4a16)
222
例2 已知
abc4
,
abbcac4
,求
abc
的值.
例3计算:(1)
(4m)(164mm)
1.填空:
2
22
33223
33223
2222
2233
2233
22222
42
(2)
(m
1
5
1111
n)(m
2
mnn
2
)
225104
1
2
1
2
11
22
;
(2)
(4m
)16m4m(
)
;
ab(ba)
(
)
9423
2222
(3)
(a2bc)a4bc(
)
.
(1)
2.选择题:
11
2
1
2
1
2
2
(A)
m
(B)
m
(C)
m
(D)
m
mx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等于( )
41623
22
(2)不论
a
,
b
为何实数,
ab
2a4b8
的值( )
(1)若
x
2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可以是零 (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3.二次根式
一般地,形如
a(a0)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
1
2
如
3aab2b
,
ab
等是无
理式,而
2x
222
2
x1
,
x
2
2xyy
2
,
a
2
等是有理式.
2
1.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
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
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
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
如
2
与
2
,
3a
与
a
,
36
与
36
,
2332
与
2332
,等等. 一般地,
ax
与
x<
br>,
axby
与
axby
,
axb
与
a
xb
互为有理化因式.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
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
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
br>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ab
ab(a0,b0)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
运算;二
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a,a0,
2
2
2.二次根式
a
的意义
a
a
a,a0.
例1
例2 计算:
3(33)
.
.
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1211
和
1110
; (2)
例4 化简:
(32)
2004
6
2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
12b
;
(2)
ab(a0)
; (3)
4xy(x0)
.
2
和
22-6
.
64
(32)
2005
.
例 5
化简:(1)
945
; (2)
x
例6 化简下列各式:
(1)
例 7
已知
x
.
2
1
2(0x1)
.
2
x
(32)
2
(31)
2
(2)
(1x)
2
(2x)
2
(x1)
3232
22
,y
,求
3x5xy3y
的值 .
3232
2
1.填空:(1)
13
2
=__ ___;(2)
若
(5x)(x3)(x3)5x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13
x1x1x1x1
5
_
__.,则
2
x1x1x1x1
4246543962150
____;(3)(4)若
x
4.分式
1.分式的意义
形如<
br>AAA
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
B0
,则称为分式.当M≠0时,分式具
有下列性质:
BBB
AAMAAM
; .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BBMBBM
例1
若
5x4AB
,求常数
A,B
的值.
x(x2)xx2
111
111
(其中n是正整数);(2)计算:;
n(n1)nn1
1223
910
1111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有
.
2334n(n1)2
例2
(1)试证:
例3 设
e
c
,且e>1,2c
2
-5ac+2a
2
=0,求e的值.
a
1
11
);
(
n(n
2)
nn2
2xy2
x
546
2.选择题:若
,则= ( ) (A)1 (B) (C) (D)
xy3
y
455
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5、 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
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
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
因式分
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
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等.
十字相乘法(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
br>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项式能
否
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1.
x(pq)xpq
型的因式分
解。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其特点是:
(1) 二次项系数是1;(2)
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3) 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3
2
p>
x
2
(pq)xpqx
2
pxqxpq
x(xp)q(xp)(xp)(xq)
因此,
x(pq)xpq(xp)(xq)
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例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7x6
2
2
(2)
x13x36
2
【例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5x24
2
(2)
x2x15
2
【例3】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xy6y
22
(2)
(xx)8(xx)12
222
2.一般二次三项式
axbxc
型的因式分解
【例4】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
例5 分解因式:
(1)
x93x3x
;
(2)
2xxyy4x5y6
.
1.选择题:多项式
2xxy15y
的一个因式为( )
(A)
2x5y
(B)
x3y
(C)
x3y
(D)
x5y
2.分解因式:
(1)x
2
+6x+8; (2)
x4xy4y
(3)(1)5x
2
-3x-2;
(4)
4(xy1)y(y2x)
.
(5)x
2
+4x-12; (6)
x(ab)xyaby
;
4
22
22
22
2
(1)
12x5x2
2
(2)
5x6xy8y
22
32
22
(7)
xy1xy
.
(8)8a
3
-b
3
;
(9)
3x
2
5x8
6、 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判别式
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
2
b
2
b
2
4ac
)
(x
. ①
2a4a
2
因为a≠0,所以,4a
2
>0.于是
2bb
2
4ac
(1)当b-4ac>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
,
2
=;
2a
b(2)当b
2
-4ac=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
1
=x
2
=-;
2a
b
2
(3)当b
2
-4ac<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
(x)
一定
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
2a
程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
-4ac来判定,我们把b2
-4ac叫做一元二
次方程ax
2
+bx+c=0(a≠0)的根的判
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
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0),有
bb
2
4ac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
,
2
=;
2a
b
(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
=x
2
=-;
2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1
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
22
(1)x-3x+3=0; (2)x-ax-1=0;
(3) x
2
-ax+(a-1)=0;
(4)x
2
-2x+a=0.
7、一元二次方程----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若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两个实数根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2
如果ax
2
+bx
+c=0(a≠0)的两根分别是x
1
,x
2
,那么x
1
+
x
2
=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px+q=0,若x
1
,x
2
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
1
+x
2
=-p,x
1
·x
2
=q,
即 p=-(x
1
+x
2
),q=x
1
·x2
,
例:若x
1
和x
2
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
+5x-3=0的两根.
(1)求x
1
x
2
, x
1
+
x
2
,
的值;
(2)求
x
1
x
2
,
|
x
1
-x
2
| 的值; (3)求
22
b
c
,x
1
·x
2
=.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
aa
11
的值
x
1
2
x
2<
br>2
bb
2
4ac
设x
1
和x
2
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则,
x
2
,
2a
2
5
b
2
4acbb
2
4acbb
2
4ac2b
2
4a
c
∴| x
1
-x
2
|=
.
|a|a||
2a2a2a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
若x
1
和x
2
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0),则
| x
1
-x
2
|=
(其中Δ=b
2
-
4ac).
|a|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
例2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x+a-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选择题:
(1)已知关于x的方程x
2
+kx-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A)-3 (B)3 (C)-2
(D)2
(2)下列四个说法:
①方程x
2
+2x-7=0的两根之和
为-2,两根之积为-7;②方程x
2
-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③方程3
x
2
-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
7
;④方程3
x
2
+2x=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
3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1个(B)2个
(C)3个(D)4个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
-5x+a
2<
br>+a=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 )
(A)0 (B)1
(C)-1 (D)0,或-1
2.填空:
(1)方程kx
2
+4x-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 <
br>(2)方程2x
2
-x-4=0的两根为α,β,则α
2
+β
2
= .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
2
-ax-3a=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4)方程2x
2
+2x-1=0的两根为x
1
和x
2
,则| x
1
-x
2
|= .
3
.试判定当m取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
2
x
2
-(2m+1)
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
数根?没有实数根?
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
-7x-1=0各根的相反数.
y
2
y=x
2
y=2x
8、二次函数y=ax
2
+bx+c的图像和性质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二次函数y=ax
2
(a≠0)
的图象可以由y=x
2
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得
到.在二次函数y=ax
2
(a≠0)中,二次项系数a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
系中的开口的大
小.
问题2
函数y=a(x+h)
2
+k与y=ax
2
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
br>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
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
数y=2(x+1)
2
+1与y=2x
2
的图象(如图2-2
所示)
,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2x
2
的图象向左平移一
个单位,再向
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2(x+1)
2
+1的图象.这
两个函数图象之
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
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3x
2
,
y=-3(x-1)
2
+1的图象,研究
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二次函数y=a(x+h)
2
+
k(a≠0)中,a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
-1
方向;h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
右平移,而且“h正左移,h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正上移,k负下移
”.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ax
2
+bx+c(a≠0)的
图象
6
O
y=2(x+1)
2
+1
y=2(x+1)
2
y=2x
2
y
x
O
x
的方法:
所以,y=ax
2
+bx+c(a≠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ax
2
的图象作左右平
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
数y=ax
2
+bx+c(a≠0)具有下列性质
:
b
2
b
2
bb
2
由于y=ax+bx+c=a
(x+
x
)+c=a(x+
x
+
2
)+c-
4a
4a
aa
b
2
b
2
4ac
a(x
,
)
2a4a
22
b4acb
2
b
(1)当a>0时,函数y=ax+bx+c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
(
;
,)
,对称轴为直线x=-
2a4a
2a
bbb
当x<
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函数取最小值y
2a2a2a
4acb
2
=. <
br>4a
b4acb
2
b
2
,)
,对称轴为直线x=-
(2)当a<0时,函数y=ax+bx+c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
(
;
2a4
a
2a
bbb
当x<
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函数取最大值y
2a2a2a<
br>4acb
2
=.
4a
2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
通过图2.2-3和图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
时,可以借助于函数
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1 求二次函数y=
-
3x
2
-6x+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取何
值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例3 把二次函数y=x
2
+bx+c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
位,得到函数y=x
2
的图像,求b,
c的值.
1.选择题:
(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
(A)y=2x
2
(B)y=2x
2
-4x+2(C)y=2x
2
-1
(D)y=2x
2
-4x
(2)函数y=2(x-1)
2
+2是将函数y=2x
2
( )
(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C)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D)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2.填空题
(1)二次函数y=2x
2
-mx+n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则m=
,n= .
(2)已知二次函数y=x
2
+(m-2)x-2m,当m=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y轴上;当m= 时,函数图象
的顶点在x轴上;当m=
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3)函数y=-3(x+2)
2
+5的图象的开口向
,对称轴为 ,顶点坐标为 ;当x=
时,函数取最 值y= ;当x
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3.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随x的变化情况,并画出其图象.
(1)y=x
2
-2x-3; (2)y=1+6
x-x
2
.
4.已知函数y=-x
2
-2x+3,当自变量x在下
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
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1)x≤-2;(2)x≤2;(3)-2≤x≤1;(4)0≤x≤3.
7
9、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
1.一般式:y=ax
2
+bx+c(a≠0);
2.顶点式:y=a(x+h)
2
+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
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它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为了研究另一种表示方式,我们先来研究二次
函数y
=ax
2
+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
当抛物线y=ax
2
+bx+c(a≠0)与x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
ax
2
+bx+c=0. ①
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a
x
2
+bx+c(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
br>=ax
2
+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
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
2
-4ac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ax
2
+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
2
-4ac存在下列关系:
(1)当Δ>0时,抛物线y=ax
2
+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反过
来,若抛物线y=ax
2
+bx+c(a≠0)与x轴
有两个交点,则Δ>0也成立.
(2)当Δ=0时,抛物线y=ax
2
+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抛物
线的顶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
2
+
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
则Δ=0也成立.
(3)当Δ<0时,抛物线y=ax
2
+bx+c(a≠0)与x
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
2
+bx+c(a≠0)与x轴没
有交点,则
Δ<0也成立.
于是,若抛物线y=ax
2
+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
A(x
1
,0),B(x
2
,0),则x
1
,x
2
是方程ax
2
+bx+c=0的两
根,所以
x
1
+x
2
=
= a[
x
2
-(x
1
+x
2
)x+x
1
x
2
] =a(x-x
1
) (x-x
2
).
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
若抛物线y=ax
2
+bx+c
(a≠0)与x轴交于A(x
1
,0),B(x
2
,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
式可以表示为
y=a(x-x
1
) (x-x
2
) (a≠0).
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
3.交点式:y=a(x-x
1
) (x-x
2
)
(a≠0),其中x
1
,x
2
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bc
b
c
,x
1
x
2
=,即
=-(x
1
+x
2
), =x
1
x
2
.
a
aaa
所以,y=ax
2
+bx+c=a(
x
2
bc
x
)
aa
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
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
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
例1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x+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
),求二次函数
的解析式.
例2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1.选择题:
(1)函数y=-x
2
+x-1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
)(A)0个(B)1个 (C)2个 (D)无法确定
8
1
(2)函数y=- (x+1)
2
+2的顶点坐标是(
)(A)(1,2) (B)(1,-2) (C)(-1,2)(D)(-1,-2)
2
2.填空: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与x轴交于点(-1,0)
和(2,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设为y=a
(a≠0) .
(2)二次函数y=-x
2
+23x+1的函数图象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
3.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图象经过点(1,-2),(0,-3),(-1,-6);
(2)当x=3时,函数有最小值5,且经过点(1,11);
(3)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1-2,0)和(1+2,0),并与y轴交于(0,-2).
10、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一、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与对称变换
1.平移变换
问题1
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怎样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
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具有这样的特点——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
br>因此,在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问题时,只需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式研究其顶点的位置即可.
例1
求把二次函数y=x
2
-4x+3的图象经过下列平移变换后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1)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
(2)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
2.对称变换
问题2 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进行
对称变换时,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怎样
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
我们不难
发现: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进行对称变换时,具有这样的特点——只改变函
数图
象的位置或开口方向、不改变其形状,因此,在研究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变换问题时,关键是要抓住二次函数的顶点位置和开口方向来解决问题.
例2
求把二次函数y=2x
2
-4x+1的图象关于下列直线对称后所
y
x=-1
得到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1)直线x=-1;
(2)直线y=1.
x
我们将这个结论一般化,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A(1,-1)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
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例4的结论也称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叙述为角平分线分对边成比
例(等于该角的
两边之比).
1.如图3.1-6,
l
1
l
2
l
3
,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11 相似形
O
9
A.
ADCEADBCCEADAFBE
B. C. D.
====
DFBCBEAFDFBCDFCE
图3.1-6
2.如图3.1
-7,
DEBC,EFAB,AD=5cm,DB=3cm,FC=2cm,
求
BF<
br>.
3.如图,在
VABC
中,AD是角BAC的平分线
,AB=5cm,AC=4cm,BC=7cm,
求BD的长.
4.如图,在
VABC
中,
ÐBAC
的外角平分线
AD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D
,求
证:
ABBD
.
=
ACDC
5.如图,在
VABC
的边AB、AC上分别
取D、E两点,使BD=CE,DE延长
线交BC的延长线于F.求证:
3.1.2.相似形
我们学过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方法,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
似?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例6 如图3.1-1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BAC
为直角,
A
DBC
于D.
求证:(1)
AB=BD BC
,
AC=CD
CB
;(2)
AD=BD CD
我们把这个例题的结论称为射影定理,该定理对直角三角形的运算很有用.
1.如图3.1
-15,D是
VABC
的边AB上的一点,过D点作DEBC交AC于E.已知AD:DB=2
:3,则
S
VADE
等于( )A.
2:3
B.
4:9
C.
4:5
D.
4:21
2.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br>3:2
,则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是__________.
3.已知:
VA
BC
的三边长分别是3,4,5,与其相似的
VA'B'C'
的最大边长是15,求<
br>222
DFAC
.
=
EFAB
:S
四边形BCDE
A'B'C'
的面积
S
VA'B'C'
.
12、三角形的“四心”
10
外心 过不共线的三点A、B、C有且只有一个圆,该圆是三角形ABC的外接圆
,圆心O为三角形的外心.三
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是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内心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内部,它到三角形的三
边的距离相等.
垂心 三角
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该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角形的垂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直角
三角形的垂心为他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3.2-8)
重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三角
形的重心在三角形
的内部,恰好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
13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三线(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合一.因而在等腰三角形
ABC中,三角形的内心I、重心G、垂心H必然在一条直线上.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ÐA
为直角,垂心为直角顶点A, 外心O为斜边
BC的中点,内心I在三角形的内部,且内切圆的半径为
b+c-a
2
(其中
a,b,c
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BC,CA,AB的长),为什么?
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
AC+AB=BC
.
正三角形三条
边长相等,三个角相等,且四心(内心、重心、垂心、外心)合一,
该点称为正三角形的中心.
22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