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答案)
清明的习俗-党员自我评价
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
期末测试题(附答题卡、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省亲(xǐng) 啜泣(cuò) 贮藏(zhù)
鳞次栉比(zhÌ)
B.提防(dī) 创伤(chuāng) 褴褛(lán)
相形见绌(chù)
C.嫉妒(jÌ) 豢养(huàn) 哂笑(shěn)
孜孜不倦(zhī)
D.荣膺(yīng) 恪守(gè) 狡黠(xiá)
歇斯底里(xiē)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漠不关心 左右逢源 走头无路 肆无忌惮
B.头晕目炫
诚惶诚恐 鬼鬼祟祟 谈笑风声
C.袖手旁观 销声匿迹 苦心孤诣
断壁残垣
D.妄费心机 轻歌慢舞 再接再厉 穷困潦倒
3.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画上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我们坚信教育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慢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再是急功近利追求结果的事情。 <
br>C.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
为人知的故事。
D.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姑娘,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贵州一乡镇教师公寓发生重大火灾,为了
防止此类事故不在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应
对措施。
B.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贵州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D.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5.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数据显示,贵州目前已建成公
路桥梁约2.1万座,几乎______当今世界全部桥型,因而贵州有
“桥梁博物馆”的美誉。___
___如此,在世界前100名离地最高,跨度最大的桥中,就有40多座在
贵州。______,贵州
桥梁的地位______。
A.囊括 尽管 但是 不言而喻 B.包含 即使
那么 当之无愧
C.囊括 不仅 所以 显而易见 D.包含 不但
而且 理所当然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惠水的好花红真美啊!”他说,“有机会一定再来看看。”
B.我们是十四、五岁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1
C.我按照
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
呀,化学呀,生物
呀等几本书。
D.“创卫工作”让黔南州各县城悄然蜕变: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
流动摊贩
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绿油油的柏树像战士一样站在那里,为人们守门。
C.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在欢嚷。
D.林中偶尔有蝉、如蝇、如蚊的声音,测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
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
事。
B.《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C.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了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段----
父亲的背影,
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D.《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
术进行悉心指导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9.下列与推荐阅读名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孙漂流记
》记叙了鲁滨孙遇险后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
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
上升时期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B.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所作的《名人传》,记叙了贝多芬、米开
朗琪罗、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
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
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
是理性的载
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D.《水浒》中头脑简单、粗野率直的鲁提辖听说柴进
被藏在枯井中不知生死,便脱得赤条条,手
拿两把板斧下井救人。
10.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光荣。
②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
③学会爱自己。
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高和珍重。
⑤可以让
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
主人。
A. ①④③②⑤ B.③①④②⑤
C.①②⑤④③
D.③④①⑤②
(二)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1)大雪三日,
。(张岱《湖心亭看雪》)
(2)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用典表达了诗
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句子
是:
, 。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
是:
, 。
(6)《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
, 。
二、阅读与理解(44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第12题。(共7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联追述身世经历,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世事难测、人生易老的深深感叹。
B、颔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听着幽幽的笛声而勾起对旧友的怀念。
C、颈联写诗人对待世事变迁、仕宦沉浮的达观态度。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赠诗的题意。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3)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是被人们称道的名句,
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和认识。(3分)
。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13~16题。(共13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
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
醉也。
2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2分)
①负者歌于途 负:
②杂然前陈者 陈:
③觥筹交错 觥:
④山肴野蔌 蔌: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14.
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春夏秋冬的句子是(4分):
春景:
夏景:
秋景:
冬景:
15.
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
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
哪些人生启示。(2分)
16.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
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
意义。
(3分)
相同点:
积极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1
阅读《故乡》,完成17~22题。(共13分)
①老屋离
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
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
,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
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
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
到这地步了,但我
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然而我
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
活,
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③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
拜偶像A,什
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B么?只是他的愿望切
近,我的愿望茫远罢
了。
④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
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
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
人多了,也便成
了路。
17.第③段中说“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害怕什么?(2分)
18.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分)
19.第④段中,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结尾处为什么又重写这些美好的景物?(2分)
20.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2分)
21. 第③段中加横线的“偶像”一词有什么特殊含义?请分别解释。(3分)
“偶像”A:
“偶像”B:
22. 为什么说闰土的希望“迫近”,“我”的希望“茫远”?(3分)
。
(四)现代文阅读2
阅读《学会转身》,完成问题23~27。(11分)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
上
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
的.孩
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
着声
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
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
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
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
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
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
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
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
br>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
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
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
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
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
事无成.遇到看
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
3
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
.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
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
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
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
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
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
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
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
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
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
、简单而又便捷的方
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
最简单的,才是最高
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
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
改变一下固有的思
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
个角度看问题,从而
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23.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2分)
26.选文第1段和第8段分别有什么什么作用?(3分)
27、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2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28、【青春接力棒】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上“老”下“
子”,彰显着中华民族孝亲敬
长的优良传统。请仿照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2分)
孝
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双亲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双亲
长辈的恩泽,
;就是全力实现双亲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
成海洋的宽广。
29、【青春同路人】
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我们应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与其同行
青春路?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
做出你的回答。(2分)
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
去之,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
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
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
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尝放下自己的工作,
帮他写作有关部分。《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
信给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
著作。
探究结果:示例:
30、学校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李明为此熬夜准备,
结果在参加活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的说:“李明,你已
经沉醉
在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早说?(2分)
。
四.
作文(60分)
31.(一)半命题作文
有一种美丽叫
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使诗句具有普遍意义。
13. (1) ① 背
②:摆放 ③酒杯 ④蔬菜
(2)
①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②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
14.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15.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16.相同点:两篇
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
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
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
br>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7.“我”害怕希望不能实现。
18. 反问和比喻。
19表现了“我”对“希望”的美好憧憬。
20.
希望的有无如同地上的路,努力去实践就有希望,不去实践就没有希望。
21.
A:指的是闰土所崇拜的神佛 B:指的是“我”手制的希望
22. 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
br>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四)
23. (
A
)
(二)
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家乡的面貌
日新月异,青春的我们渴望蜕变,创新的时代需要变通……
只有经历变的阵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请
以“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上列两题,请任选其一,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期末测试题答案
1、
( B )2.(
C
) 3.(
A
) 4.( D )
5.( C)
6.( B ) 7.( D ) 8.(
A
)
9.( D ) 10.( B )
11、(1)湖中人鸟声俱绝。(2)欲为圣明除弊事,(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1)(
B
) (2)对老友的怀念;对岁月人事变迁的感慨。
(3) 这两句诗用“沉舟”和
“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过”和“万木春”比喻
诗人被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
们。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
4
24.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25.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
26.第1段: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第8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
27、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
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三、
28、就像花儿美丽绽放回报雨露的滋养;
29、
探究结果:示例:我们应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3
0、示例:王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熬夜准备,没有休息好,所以睡着了。下次我一定注
意劳逸结合
,不再影响活动。请原谅我好吗?
四.
作文(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