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电子课本-八下历史课本电子版

别妄想泡我
742次浏览
2020年10月23日 00: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川文化产业学院-后进生转化

2020年10月23日发(作者:寿柏年)


八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可复制
WORD版

第一课
开国大典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
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 曲》为国歌,北平为
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
立人民英雄 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登上 天安门城楼,
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
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
亲自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这
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
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欢庆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读了中央
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 br>一合法政府。接着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
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
1


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
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 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
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的领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
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多< br>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
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 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
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
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种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西
藏和平解放后,同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 遣支队进驻拉萨,受到
西藏地方政府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1 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国
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
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
国第七舰 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
略活动严重并威胁中国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请求中国政府
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
司令的抗美援 朝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
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 动五次大
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
2


物,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 雄。这个战役历时四十多
天,敌人先后投入六万多兵力,向不足四平方公里的我军阵地上
倾泻了 两百万颗炸弹和炮弹,把上甘岭化为一片焦土,山头被削
低两米,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 神,顽强坚持战
斗,再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
友夺回阵地,自 己壮烈牺牲。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与上甘岭战役同时,志愿军某团准备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 为缩
短攻击距离,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
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 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第二天晚上
大部队的进攻。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
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中 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
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
爱的 人。”
由于他们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
战协议上签字。中朝 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
军分批凯旋回国。

第3课 土地改革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
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 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
3


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 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
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
地。他们 终年辛苦劳动,受尽剥削,生活得不到温饱。这种封建
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
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 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
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
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
全国分批尽心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 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到 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
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 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
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
的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
度,地主 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
主人。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农业
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课 工业化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
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的战争破
4


坏,在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通知去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新中
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 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
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
国。我国的 工业化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
多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
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的基 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
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
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第一个五年
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
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年 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
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
的 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
厂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 制造机床的工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
了长江南 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修到“世界屋脊”,
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 文化的交流。
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
施工的工业项 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
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 北、西北
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5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
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 br>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
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
属 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
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 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
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 问题,难以抵御自然
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
就影响生产 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
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个体分 散的农民组
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
社会主义道路。 < br>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
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 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大多数农
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6


农业合作社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百
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
发展企 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
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在改造的过程中,国家 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
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也存在 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1956年中国共
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
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
盾;是人民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7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 间的矛盾。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
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 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
好开端。
八大以后 ,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
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并于1958年,提出了 “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
大群众迫切要求 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
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 的发展
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
了客观经济规律,紧接着 ,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 br>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 设社会主义道路中
的一次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出现前所未
有的严重经济 困难。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
得了显著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 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
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
展起来。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 先进人物,像大庆石油工
8


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 。他们为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第7课 文化大革命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党和国家面临着 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通过发动“文
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那时候,林彪、江青、 康生一
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这就导致了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
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 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
令部进行了错误斗争。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利用“文革
小组”的名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那时候,全
国出现了学生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
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1967年1月 ,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上海造反派头目王洪文
等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 各级领导
权的“一月风暴”,很快形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在民主
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 时刻,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
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
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受到迫害,被诬为“叛徒、
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 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是“文
9


革”中的最大一起冤案。
19 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
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 为“二月逆流”,受
到压制和打击。林彪、江青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相互勾结,形成
了两个反革 命集团。1970年至1971年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
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 、周恩来机智地粉
碎了这次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
在蒙古温 都尔汗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在
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随后,邓小 平也出来工作,
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的工作,扭转了经济的下滑,形势有
了明显好转。以 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却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
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虽遭到毛泽东多次批评,仍不 罢休,
全国再度陷入混乱。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后,江
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976
年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这场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 帮”
的强大抗议运动虽然被压下去,但它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
众基础。10月,华国锋、 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了果断
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人民拍手称快,举国
欢腾。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
10


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去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然而,当时 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
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 是
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
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 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
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 br>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这次
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 行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
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党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
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 期。
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 br>开。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
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使党的历史上的最大冤案得到
平反。
11


经过“文化大革命” ,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
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 民共
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6年,又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 br>法律。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 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
面有法可依的局面。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
设 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法治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
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 道路迈进。

第九课 改革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改革先
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安徽凤阳小岗 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 ,农业获
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
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 在中央领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
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
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 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
12


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他们以国 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
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的 几年内,建成
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
口”。
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
割沿海开放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随后又开放
了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后来,
开放区向内地发展,在边疆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 城市。我国逐
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这样一个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国有企业的改革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 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
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 br>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
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
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
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
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迈进;对
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13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
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 化问题,
又提出“在中国实行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82年,在中国共 产党第十二次全国大表大会上,邓小平又明
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 思
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大会
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
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 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
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第二步,
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 实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4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
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 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
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关键时
刻, 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他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
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 不得。特区姓“社”
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
人一样。要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
道理。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对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 想逐步形成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一系列 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高度评价
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
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 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加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国共产党第1 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 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
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作为自己
15


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 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中国是由 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 存、不可分离
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
格局。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 治的建议。这个建议,
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全国已建立
五个省级 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
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成
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少数民 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
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 万农奴翻身当家做
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再
如内蒙古自治 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借改革开放的东
风,农业大发展,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
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如今,少数民族地
16


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些地区经
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 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
高。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
部 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
问题实现祖 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
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
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一国两
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
香港和澳 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
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随后,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 1984年底,正式签署联合
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
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
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 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7 < /p>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
式。在交接仪式 上,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
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 br>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
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形式主权 ,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新 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
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决台湾;20世 纪50年代中期,又确
立了争取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
人。三十 六计,和为上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
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 国两制”的科
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并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缓和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开放台湾赴大
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海峡两岸同胞近 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
历史性的变化。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
会,次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个民间团体 18


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就“海
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第二年,海协会会长汪
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 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
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
流达成 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 提出现阶段发展两
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包括:“坚持一个
中国的一则,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
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 不承诺放
弃使用武力”;“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 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
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
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
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
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 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同胞在
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
一大业 而努力。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经过
海峡两岸同胞、港澳 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
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 促
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19




第14课 钢铁长城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
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只有陈旧舰艇 百余艘。为了保卫祖国海疆的
安全,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艇,充实到海军。1971年,我国
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
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 潜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
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
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 br>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
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着抗美援
朝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士不畏强敌,敢打敢拼,
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三百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
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 走上国产化
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
各种型号的歼击机 、轰炸机和强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
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 跃,
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
20

< br>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我国导弹部队在几十年中不断发展
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 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
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在
新中国成 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
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
关系。”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便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
的外部环境。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
度,实行外 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1953年底在我国政府与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 藏地区的关系问题
进行谈判时,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年,周恩 来访问印
度和缅甸,分别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
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 国
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
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21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
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
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 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
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
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
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 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
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
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后来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
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 神,成为“万隆
精神”。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宣 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
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双方敌
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
变化。20世纪70年代 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 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
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 br>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
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 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
22


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正当中美谋求改善关系之 际,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
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 案,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席位。从此,五星红 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中国在联合
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
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
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色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
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 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世纪的第一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
非正式 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 br>合作,促进共同繁荣”。10月2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迎候前来 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
江泽民首先发表讲话,接着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
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 ,通过了《上海共识》。
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
亚太经 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
23


外交活动。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 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巨大的
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
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 意义。我国政府郑重宣布,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
国家 使用核武器。
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我国也在进行导弹的研制工作。1964年6
月,我国设 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
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 导弹点火发射,
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
弹。
早在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 来。1970年我国用长
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成为 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此后,我国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还成功地用
24


一枚运载火箭将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又多次发射返
回式卫星,将卫星收回地面。我国还用 自己的运载火箭为外国发
射卫星。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 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亲
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颁发给水稻专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
出贡献。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 培育,经多次杂交试
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
的杂交水 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 了水稻杂交新理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
父”。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863计划
1986年3月,四位老 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信中恳切地指出,
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
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 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
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
25


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邓小平看到这封信后,非常重视,立刻作了批示: “这个建议十
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统治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
策,此事宜速做决 断,不可拖延”因为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
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 被称为
“863计划”。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
反复论证,形成了《8 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 领域
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
的第八个领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
征的 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到20 04年,全球上网用
户已达8.1亿,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也非常迅速,上网人数从1997
年的 62万急速上升到2005年的1.11亿人,并且还以每年翻一
番的速度增长,其中80%以上是青少 年。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
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
成了 现实。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
进入浩瀚的知识海洋,迅速的电子邮件可以 在几秒钟之内传到千
里之外,并能在屏幕上作长时间的通话,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购物、上课 、看病等等。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
26


域,越来越多的人 感受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
化。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党
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 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并鼓励
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出现了一些设备先进的中小学校。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 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明 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
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 教育,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195 6年中国
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
现了崭新的局面。许多 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
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
优秀的长篇 小说有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
接黎明的《红岩》,反映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 春之歌》。
27


此外,童话作品有《宝葫芦的秘密》等等。一些民主革命时 期的
作家,在新时代也再展雄风。如老舍的话剧《茶馆》,以旧北京
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 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
者所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个剧本上演之后轰动了国内外,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剧作。
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 又一个创作的
春天,先是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
放内容的作品,还 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
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 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
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和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
的海 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 服装争奇斗艳,时
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
更是人们显示 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
农村 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
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 饱”,还要“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
入人心。
28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
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
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由于 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
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
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这种精被称为“万隆精神”) 2、“求同存异”:“同”指亚
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 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
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社会国家意识形态不同)。 第
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
的发展:由对抗(1949-1970)到开始走向正常化(1970-1979)
2、背景(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乒乓外交”或“小球推动大球”
机会 中美正常化的三步走 (1)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2)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在公报中称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29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
题:台湾问题。 5、对中美关系 的认识:1979年后中美关系经
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友好
有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
强和亚非国家的支持 ②时间:1971年10月25日, ③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 席位。 ④意义----进一步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和影响。
2、 中日关系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
交。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新时期外
交成就 1、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或2001年上海APEC会
议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国于1991年加入APEC组织)
特点: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
多边外交活动。 2、新时期我国外交成就 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
组织(APEC)会议、②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 的成立、③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六单元 科学、教育与文化 第
17、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 一、“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 ;两弹元勋——邓稼
先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 ①
30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
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②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
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 2、【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
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 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
近程导弹点火发射,在预定的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
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的发射 1970年,
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东方红1号。(继苏联、美
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br>国家)又陆续掌握一箭三星技术。 4、载人航天的发展1999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
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神六、神七”第三个掌
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5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
别能奉献。 6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二、籼型杂交水稻 1、“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2、1973年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
被国际农学界誉
31


为“杂交水稻之父”。 三、863计划——我国发展高新技术战
略 1、诞生: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王淦 昌、王
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
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提出,3月5日,由邓小平同志亲
自批示。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组织下,100多位科学家研究制
定了《863计划纲要》。 2、研究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 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及等七个
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以后增加了第八< br>个领域“海洋高技术”) 3、当今世界其它发达国家或地区发
展科技的计划: 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
划;②日本:“科技立国”;③西欧:“尤里卡”计划。④ 4、
认识:中国应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的战略;进
行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教兴国的新
途径;加大科技投入等。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网络
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其利弊,知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的实现 2、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
断,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
发展: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邓小平
于1983年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20世纪90
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 育摆
32


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
工程。 成果: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
学校成为科技重要方面军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
陈出新 文化艺术事业: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 (1)小说:20世纪50—60 年代著名作品:《青
春之歌》、《茶馆》、《红岩》《宝葫芦的秘密》 (2)文学
奖: 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体育运动事业:(4)新中国
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
出 “健康第一”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
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的课程。20世纪 90年代,国家把体育
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竞技体育
的成就 (1)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59年在第2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2) 第23 届奥运会:实现
零的突破(许海峰——男子自选手枪射击金牌) 1981-1985年
中国女排实现“五年冠” “体操王子”——李宁 (3)1990
年我国首次举办北京亚运会; 2010广州亚运会(4)2001年7
月13 日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
★这些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说明了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
提高的体现。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课 人们生活
方式的变化 ★★衣食住行变迁的根本原因: 是实行了改革开
放,知道衣食住行变化的表现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
路是: 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 就业制度:改革
33


开放后, “铁饭碗”“包分配”被打破,我国实行“劳动者自
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人 们可以通过
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进行
就业。 ★ 社会保 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我
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 生活
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等。(社会救济) 通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何感
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
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知道“各种票据”是当时物
资匮乏时,国家实行的一种凭证。

34

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庆七一标语


关于责任的名言-禁毒工作总结


团结就是力量作文-河南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


菏泽公务员考试-私立大学


甘肃省地税局-老师祝福语大全


环保英文-陕西省中考成绩查询


个性心情-生物教学反思


江苏人事考试中心网-贵州财经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