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工厂安全管理制度-大班育儿知识
课 题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生日(认识条形统计图)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所在的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
示和分
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学习目标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促学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
是夏季?哪几个月
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4)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
课前调整
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5)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
个季节生日?
三、实践应用
我的女儿生日快到,你们说说送给她什么礼物好?(出
示书、布娃娃、果冻、鲜花)
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
呢?
1.调查、记录
2.汇报、交流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栽蒜苗(一)(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经历将实验数
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
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在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时。
体会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谈话
二、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1、出示数据, 小组蒜苗第14天后生长情况
2、观察数据,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找到
了吗?由小组长
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好吗?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X k B 1 .
3、汇报 现在大家都完成了,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
你们小组统计的情况呢?通过观察他们小组的统
计表,你
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
最矮吗?
指名说一
说。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
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
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们小组
的蒜苗种植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
三、引出统计图,并根据实验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1、观察空白统计图,并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寻找解决策略
课前调整
既然大家都遇到了这个难题,那我们就在小组里先商
量一下,遇到的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决?
小组讨论,商量对策。让学生汇报一下他们小组商量
的方法,教师简单评价。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
刚才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
解决
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表示几个
单位,还要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
那么
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也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也
小。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利用统计表和方格图,
制作统计图。
说说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小组活动,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同学们的问题和
困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4、介绍小组绘制的统计图
重点请学生说说是怎么解决格子不够这个问题的。
5小结,说一说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直观,
形象)
四、练习读图,获取有用信息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栽蒜苗(一)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制折线统计图。
栽蒜苗(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
学习目标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的蒜苗。(板书栽蒜苗)
(出示表格)笑笑栽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第几天
蒜苗高度厘米
2
1
4
3
6
7
8
10
10
14
12
15
课前调整
你能帮助笑笑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学
生在111
页上面的格子图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折
线统计图)
二、进行新课
1、认一认,说一说,下面这幅图是怎样得到的?
大家认真比较一下
这个统计图与前面的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
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是都有标题,横
线上
的数都表示时间,竖线上的数都表示蒜苗高度;不同点是条形统计
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
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学生可能回
答用线表示,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点——数量”)
2、观察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几天蒜苗的整体生长情况是怎
样的。
仔细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可能回答:这条线是
逐渐上升的。教
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坡度变化并说明这条线代表
着蒜苗的生长趋势,蒜苗从第6天到第12天生长速度
很快,过了
12天长得慢了。并板书“线——趋势”)
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预
测,分析它的生长情况:
估计这株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预测这株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画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
呢?下面来观
察一下老师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讲解画图方法)
能不能把你的
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呢?打开数学书
111页,在下边的格子图中画出来。
根据你画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好不好?(先向同桌
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X|k | B | 1 . c|O |m
课本89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栽的蒜苗在不断长高,我们的知识也在逐渐积累。
这节课
,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呢?(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会画折线
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
“线——趋势”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平均数(认识平均数)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2.能结合简
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1.据说大家记忆力非常好,咱们来测试一下好吗?
每3秒呈现10个数字,看你们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
二、动手操作,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1.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淘气小朋友也想和大家比一
比。
2.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及统计表。 淘气记住了几个数
字?
3.
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种答案?每
次记住的个数都不同。
4.
总结:把多的给少的一些,让他们均匀一下,就一
样多了。
我们把这一样多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
平均数)
三、应用知识,内化提升
1. 用“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数”
我们是怎么才能得
到平均数呢?
课件演示移的过程,并总结:
课前调整
这个方法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并不陌生,叫“移多补少”
2.
用计算的方法得到“平均数”。
你能用什么方法能得到5、4、7、5、9这几个数的平
均数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计算(5+4+7+5+9)÷5=6得到。
平均数是实际存在的数吗?
“6个”是5次“匀”出
来的,它是这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平均数就是把这5次记住的总个数平均分成5份。
3、完成教材“试一试”第一题:
(1)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说一说大
致的
范围。为什么这样估计?大约在多少范围内?
(3)在640—1300之间。
自主列式算出
4、完成教材“试一试”第二题:
先交流,再汇报, 列式计算
5、独立完成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数的?
板
书
设
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平均数(一样多的数)
计算——(5+4+7+5+9)÷5=6
(700+640+910+990+1300)÷5=908(张)≈900张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获取信息。
练习六
1.鼓励学生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从统计图中
学习目标
2.运用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综合运用所学的关于收集、表示、分析数据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运用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运用所学的关于收集、表示、分析数据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导入
二、指导练习
1、第一题,
(1)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一说根据数据和所给方格
数,1个方格代表多少人。
(2)让学生自己尝试,来发现自己所定的标准是否合
适。
(3)涂一涂,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4)为电视台提出建议。
2、第二题,
(1)理解平均分,与同学交流想法。
(2)填写统计表。
(3)排名次,与同学交流你的方法。
3、第三题,
(1)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特征。
(2)根据平均数在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排除前三
个分数。
课前调整
(3)学生独立完成。
4、第四题,
(1)让学生回顾完整统计过程的基本环节: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2)说说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统计活动。
5、第五题,
(1)绘制统计图,分析图上信息。
(2)同学进行交流。
6、第六题,
(1)读出折线统计图蕴含的信息。
(2)通过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护士每隔几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
2
4月8日12:00病人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
3
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在哪段时间○
里比较稳定?
4
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
5
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有什么变化?
○
三、布置作业:
四、课堂总结:
练习六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