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方程》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730次浏览
2020年10月23日 01: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有关中秋节的祝福语-检讨书500字

2020年10月23日发(作者:卜凤刚)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方程》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
一、说教材
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
单元的第三课时,方程是量认识的一个飞跃,是学生今后学习运用方程解决整数、
小数、分数和百分数 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发展到列出方程解,
从未知数只是所求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这 又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飞跃。
为了使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 习方程
的欲望,教材设置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
发现等量 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然后尝试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表示各个相等关系。教材非常重视 对相等关系的挖掘和描述,为后面列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我制定了如
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
2、使学生经历用方程表示简单情 境中等量关系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
学化的经验,感受建模的数学思想和符号化数学思想,培养学生 的观察、描述、
分类、抽象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 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用算术方法解题,列算式时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隔裂,已知
条件作为一方,要求 的问题为另一方,通过已知数量的运算得到未知数量。而列
方程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来,共 同参与运算。学生从列算式求答案
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必然会有困难。
基于 以上思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准确从生活情境中建立方程的
数学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 式表示,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方
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
1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要通过组织者 、合作者、引导
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
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引导法”等教学方法,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
的实现。
3、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
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 识。
为了使学生获取 “方程的意义” 这部分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课堂
教学中,我 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
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
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 理解和掌握方程最
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
六部分。
(一)问题激趣,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好比一出戏的序幕,一篇新闻的导语,一部乐章的前 奏,它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好的开头,能让学生产生渴求新知的心理状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起到“一石
激起千层浪,一语唤起万 人呼”的作用,所谓“善始者,事半成”,也是这个道
理。课始,开门见山,直接揭题,鼓励学生说说“ 关于方程,你想知道些什么?”,
那么到底什么是方程呢?把问题“抛”给学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 欲,自然
引入新课。
(二)启发引导,感知方程。
活动1:引导学生用等式表示天平的平衡状态。
2


借助 天平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的含义,符
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式是方程的 生长点,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是从等
式到方程的有效链接。
活动2: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情境中的相等关系。
该活动分为3个环节:
(1)借助天平的直观演示,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找出“糖果的质量+50
克砝码的质量=200 克砝码的质量”的等量关系,并讨论如何用式子表示。
(2)脱离天平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每 袋饼干的价格×4=26元”的
等量关系,尝试用式子4Y=26表示。
(3)学生自主找出 “2枝钢笔的总价+16元=50元”的等量关系,并用式子
2Z+16=50表示。这三个环节各有侧 重点,层层递进,其等量关系逐渐复杂,得
到的方程难度逐步加大。这样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有利于 知识的顺利迁移。
总得来说,活动2是从直观到抽象、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旨在体现教师的
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总结归纳,揭示方程。
本环节分为两步:
1、观察分析,合作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 生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
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构建信息的意义,这 种构建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在学
生分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合作分类,自主建立关于方程的数学 模型,
揭示方程的意义,主动获取新知。
2、即时练习,加深理解。
及时练习环节 分为判断和变式练习,在此主要谈一谈“变式练习”的设置。
在判断方程的基础上,设计“淘气、笑笑写 方程”这个环节,即:x−()= 7和
6+ () =10。让学生利用所学新知进行辨析,在认知冲突中,强化方程概念,
更深层次地感受方程的意义。
(四)史料链接,拓展视野。
专业知识与历史知识总是互补的。著名数学家外尔认为:“如果 不知道远溯
古希腊各代前辈所建立和发展的概念、方法和结果,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近50年
3


来数学的目标”。实践证明,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或者历史上数学进 展
中的曲折历程,以及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历史上真实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那 么,阅读方程相关资料,旨在使学生了解方程历史,增长见识,感
受数学的文化魅力。
(五)双向练习,巩固提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 操作技能和
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
的问 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
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 等。
我所设置的双向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逆向训练两部分。巩固练习即根据情境
写方程,通过 巩固练习,加强对方程意义的理解;而逆向训练是指根据方程找生
活情境,此项训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整个练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六)谈话交流,课堂小结。 < br>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由此可见,每件事结尾工作的重要性,讲课亦
是如此,课堂小结是教 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成功的一节课,小结起到
了重要作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
进行一次梳理,通过总结概括再次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新知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要学生在愉快的观察中发现数学、在积极地思考中学习数学、
在快乐的生活中找到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

几米经典语录-小学教师师德演讲稿


师徒总结-大学毕业自我鉴定


北京十四中学-军训的体会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留学预科班


广州大学华软学院-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社会实践经历


赵芊羽-教师成长计划


一本院校排名-幼儿园老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