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萌到你眼炸
587次浏览
2020年10月23日 03: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初一下册期末试卷-休学证明

2020年10月23日发(作者:竺良甫)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
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 些了解?
(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1) 3:5 18:30 (2) 0.4:0.2 1.8:
0.9
(3) 58:14 7.5:3 (4)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 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
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 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
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
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
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 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4.那好,我们就先 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
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
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
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 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
“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 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
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 了对学
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
生读 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
成比例。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买的本数
第一次 1.2 3
第二次 2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
什么? < br>[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
个比能否组成比 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
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
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课件出示: 3 : 5 = 18 : 30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 比的
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
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 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
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
(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 0:5=6:3;3÷5=6÷10或3:5=6:
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
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
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
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 ”,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
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 都变成有用的
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
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1)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2)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3)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
性质。 < br>[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
生学会科学地、 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
发现规律, 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 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
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 的美
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总评:
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是老教材里面的一节概念课,往往是很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
教研课时回避的一个内容之一,理 由是:看看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有关内容,
与那些时髦的“生活化”、“动手实践”、“合作学习 ”、“算法多样化”、“情境化”、“多
元智能”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都挂不上边,很难体现出新课程的理 念。其实这些都是老
师们心里的大实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不久,让我们老师轰地一下接触到很
多新生事物,众多的新生名词一涌而上,很多老师还没能来得及很好地消化,再加上
有的老师还 是在被动地接受,立即就要付诸于行动,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不
免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为了能 够较好地体现出自己学习了一些新理念,老师们不得
不给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给予“贴标签”。当前小 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对于某些课型、典型课例研究颇多,而一些老教材,特别是其中一些 较难体现新理念
的教学内容则被打入冷宫,《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便属于这一类。纵观这节课的教< br>学,的确是较好地体现了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
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 的数学
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
学化 ”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
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 。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
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 ”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
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 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
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探 究
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
不知所向 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
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 的体验。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
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听课教师无不感叹: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
汁香的“数学”课。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
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 ,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教者对本节教材进
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 “用教材”。这节课中,将
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 算、想
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
活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此外,教者还大胆地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 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
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 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
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 的锻炼思维的机会,
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
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
生的数学素 养。





2012年中考-美国专业排名


贵州人文科技学院-南宁会计网


秋瑾简介-贵州省招生网


雷阵雨qq群-生产实习总结


中国卫生考试网-工程竣工报告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会计之家重庆


辞职报告书-徐州师范大学分数线


毕业证查询网站-拥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