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907次浏览
2020年10月23日 04: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重阳节的诗-幼儿保健常识

2020年10月23日发(作者:仰止)


第四单元:比例
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 3-34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和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 形按指定的
比放大或缩小。
2.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 学难点: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
的相似,进一步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 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
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 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
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 :1,宽的比也是2:
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提问: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各是多少厘米?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
(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
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明确:放 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
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 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提问: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四、巩固练习。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缩小后有关边的
长度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几格?
2、做练习六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遵循什么原则?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
系?
第二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认识比例
(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
比。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
们分别化成 最简比)
(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br>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6。或4=6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 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
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3、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第38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的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比例)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3:5和18:30???????? ⑵????:和:
⑶????58:14和:3???? ⑷????2:8 和9:27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判断过程。
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 3????:??5
(2)???? 出示:3??: 5?? =?? 18??: 30
????????????????????????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谈话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
应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 出示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 个规律可以表示
成??????????????????????????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思考36=24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 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
律,再验证)
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 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
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 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
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4
12:(??)=(??):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 做练习十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长进?


第四课时: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5,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七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前 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
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放大前
后的 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 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
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 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
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6x前 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 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
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 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 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把比例变成方程。)
3、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七第6、7题。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并求解。
3、做练习七第8、9题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2)问。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认识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例6,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2.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3.学生在观察、思考和 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
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看懂线段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厘米= ( )毫米 1分米= ( )厘米
1米= ( )分米 1千米= ( ) 米
20米= ( )厘米 50千米=( )厘米
二、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
阔的地域却 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
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
三、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 br>1、出示例6,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
数量的 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 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
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 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


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 1000,也可以写成11000。1:1000的意思是图
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 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 。像1:1000这样的
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 表示。
0 10 20 30米
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提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 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
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 相同吗?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 尺的实际意义。同样长的实际距离在哪幅图中画得长?哪幅图中1
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长?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 厘米:1O千米,要把后项
的千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 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
成“1”。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第六课时: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的例7,完成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八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
2.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
内在联系, 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在一幅地图上南京到上海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30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你能
画出这幅地 图的线段比例尺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1)出示例7,明确题 意,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
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图 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2)说一说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3)根据对1:8000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练习。
(4)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重点引导学生 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
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 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
系列出比例式?
注意: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
2、做“试一试”。
(1)独立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
(2)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3)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再组织交流
2、做练习八第4题
重点知道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八第5题。重 点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4、将下列各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1)?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40千米,在一幅比例 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
离是多少厘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 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
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0? ????? 40?????? 80???? 120千米
(3) 在一幅比例尺为??????????????????????????
的地图上,小丽量得某省会城市与北京的距离是厘米。这个城市与北京相距多远?
(4)做练习八第3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第七课时: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页综合与实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猜测- 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应用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 课堂提问:
1.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 情景导入,合作探究
1. 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
说明: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1) 请同学们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对应的边长之比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比是():(),宽的比是():()
(2)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按 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积发生变化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的变化” ,板书课题。
(3)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再通过计算 ,验证
自己估计的对不对?
(4) 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 出示教科书48页下面的一组图形
说明:下面的图形是上面相对应的图形放大后得到的。
(1) 请同学们测量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再填写下表,再填写教科书第49页上面的表格

放大前
放大后
放大后与放大前的比
正方形
边长cm
面积cm2
三角形
底cm
高cm
面积 cm2

半径cm
面积 cm2

(2) 组织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交流
(4) 总结: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例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3.启发学生进一 步思考:如果把一个平面图形按指定的比例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
化规律又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分组练习
让学生选择第49页图中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计算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四.当堂检测


1. 在比例尺是1:800的平面图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宽是2cm,它 的实际占地面
积是多少?
2. 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150米,宽80米。在一幅比例尺是
1:250的平面图上,这块长方形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大?
3.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的世界图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厘米,它的实际面
积是多大?
五、 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歇后语谐音-女生贾梅全传


中国梦诗歌-夏天的词语


四年级想象作文-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


任仲夷-济南市人事考试网


两股红绳手链编法-述职报告的格式


找规律教学设计-有关汉字的手抄报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母亲节祝福语大全


校园搞笑小品剧本-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