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年级全册电子教案(Word版)

别妄想泡我
657次浏览
2020年10月23日 11: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优秀教师事迹简介

2020年10月23日发(作者:魏雍)


四年级 第一课 寻找快乐密码
【主题说明】
情绪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 过程,我们一般将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
或良好情绪,而将愤怒、哀伤、恐惧等情绪称 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高兴、喜悦、愉快
等情绪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恐惧、悲伤等情 绪会危害其身心健康。
四年级是培养学生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学生经 常产生
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
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和集体活动中。
对于小学儿童来说,快乐应成为主导心境。本活 动设计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快
乐情绪,感受好心情;初步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并把自己的快乐传 递给别人。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快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理解快乐情绪的积极作用。
2. 情感目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
3. 行为目标:初步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并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
难点:学习更多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调节情绪。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两队,强调规则意识。
学生准备:一段快乐经历。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操 作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观察岛中三个场
景图片:小鸟在快乐的唱歌;小蜜蜂在花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
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丛中快乐地采蜜;小羊在高兴地晾晒衣
服。
2. 思考:小动物的心情是怎样的?
3. 教师小结:这些小动物们快乐的情绪也感
染了我们,我 们多么希望自己每天也这么
快乐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寻找快乐的
1.此处教师可
酌 情调整活动
方式。
2.本环节用时
约5分钟。

建 议


密码》。
活动一:微笑对对碰
1. 老师讲解活动规则及流程:
规则:全班同学分站成两排,相隔一定的
距离,两两相对站好 。每次各队派出一位同
学,先各自站在原地向对方相互鞠躬,身体要
弯腰成90度,并高喊对方同学的名字问好。 然
后相对前行,走到面对面时,再相互鞠躬并高
喊一次名字,然后归队(鞠躬者与其余成员均
不可 笑,笑出声的同学就被对方俘虏,排至对
体验快乐情绪,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受好心情。交流寻
找快乐的方法,并
能把自己的快乐
传递给别人。

方的队尾)。按排队顺序更换代表人选,直至
本队全部同学都参与一次。哪一队俘虏 的人多
就胜利。
2. 全班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分享快乐密码
1.学生游戏时
遵守游戏规则。
2.学生交流时
教师要给予反
馈。让每个同学
都有表达的机
3. 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传起快乐球,音乐一停,会。
球在谁的手上就请谁给大家说说自己觉得快
乐的事情,让别人也分享他的快乐。
4. 在音乐声中传球,音乐一停,球在谁的手
上就请谁给大家说说自己克服不快乐的方法,
分享寻找 快乐的策略。
5. 心理引导:快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快
乐情绪具有积极作用,能使我们 以更高的热情
投入到学习活动和集体活动中,体验好心情,
所以我们要学会寻找快乐的策略,让 自己感受
更多的快乐。
1. 活动结束后,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你会用
什么方法保持快乐的情绪呢?
2. 全班交流。 < br>1.总结归纳一
定要在学生回
答的基础上进
3.本环节用时
约20分钟 。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寻找快乐
的方法。
3. 教师总结,并展现教材中提出的几种方法: 行。
(1)每天晚上想一想当天令自己快乐的事。 2.教材中的方
(2)接触能让自己开心的事物,如笑话、相
声、小品、漫画、滑稽剧等等。
法可让学生通
过默读、齐读等
(3)向朋友和家人倾吐心中的忧愁和烦闷。 方式,在头脑中
(4)积极地自我暗示,提醒自己要保持快乐。 留下印象。


(5)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
(6)转移注意力,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
快乐可以创造,让我们天天享受好心情!
3.本环节用时
约10分钟。
1.教师要引导
学生再次感悟
1. 听故事《伞和草帽》
拓展园
(拓展延伸)

运用寻找快乐的
方法,学会调节情
绪。
2. 交流:老奶奶为什么后来变得快乐了?从
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 学完这堂课,你觉得 用哪些方法可以调整
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快乐呢?快把你的快
乐密码写下来吧!
调节情绪的重
要性。
2、每个学生可
以结合不同的
成长经历运用
不同的方法。
2.本环节用时
约5分钟。

【练习题】
1.生活中让我感到最快乐的事情是 。
2.当我不快乐时,我总是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我的办法是 。

【活动反馈】
1. 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 学生是否体验到快乐的情绪。
3. 学生是否会运用方法调节情绪。

【教学参考素材】
1.名人名言:
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 ——格拉索
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布雷顿
2.关于快乐的一个小故事 :
不快乐的王子要去找快乐。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快乐的樵夫。
王子问:“为什么你什么都没有,还会这么快乐?”
樵夫说:“谁说我什么都没有。我吃的饭和 你一样多;我睡的床和你一样大;我做的
梦和你一样美;你不能自由自在地到处游玩,我可以;你不能随 随便便地躺在地上看云,
我可以;为什么我会不快乐?”

【心理学背景知识】


积极心理学——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 潮。它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以此获得良好
的生活。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非常关 注的中心之一。某些积极情绪,包括高
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 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
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 情绪。
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有很多,比如,主观幸福感、乐观等。其中,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
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幸福者常常:具有更乐观的策略
和性格,倾向 于用积极的方式建构生活情境;预期未来适宜的生活环境;感觉能够控制自己
的收入;对自己的能力与技 能拥有自信。另外,能够化消极为积极,思考自我以及与自我有
关的问题。
Seligman 认为一个人选择乐观还是悲观,取决于其解释问题与挫折的方式是采取乐观
的归因方式,还是悲观的归因 方式。乐观产生健康、促进康复、提升精神,而悲观却导致相
反的结果。乐观可以使免疫系统更强,可以 维持良好的健康方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乐观还能预测一个人60岁 后的健康状况,悲观的人比乐观的人
更早开始生病和健康退化,乐观者比悲观者更长寿。

参考文献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03)
[2] 周嵚,石国兴. 积极心理学介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2).
[3] 曹新美,刘翔平. 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心理科学进展,2008(04)
[4] 苗元江,余嘉元.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四年级 第二课 计划引领学习
【主题说明】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日渐丰富,学习要求也不断提 高。在面对复杂的学习
任务要求时,学生由依赖于父母和老师逐渐转变为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任务,但小 学四年级
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时,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让计划引领自己的学习。
本节课从心理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 面,引导学生认识制订学习计划的积极意
义,练习制订任务明确、操作性强的学习计划,养成计划学习的 习惯,分享学习计划成功执
行的好处,体验计划给学习活动带来的效率感。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制定学习计划的意义和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2. 情感目标:体验计划给学习活动带来的便利性和成就感;
3. 行为目标:练习制定任 务明确、安排合理、操作性强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养成计划


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难点:培养计划学习的习惯。

【课前准备】
1. 调查小学生计划学习情况。
2.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观察岛中 的2个场景
图,并对两个场景图进行对比。第一幅场景图中,
男生在写作业,书桌上乱糟糟的, 看着一堆书本
发呆,不知道该干什么;第二幅场景图中,女生
在学校里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项 项地记录了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
内容,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下来,回到家后拿出本子做好计划,然后认真地
开始写作业,写完一项作业就打一个勾。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更喜欢图中的哪位小
朋友?为什么?
3. 请同学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4. 教师总结:当我们面临比较多的任务时,提
前进行 周密的计划,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合理制定适合自己的学
习计划, 导入本课课题。
引导学生认
识养成计划学习
活动营
(体验分享)

的习惯,分享学
习计划成功执行
的好处,体验计
划给学习活动带< br>来的效率感。鼓
励学生分享制定
活动一:计划大PK
1.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
2. 让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鼓励学生交流、分
享自己曾经制订的学习计划。
3. 每组选派代表 呈现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此
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制订最佳学习
计划的关键因素: 任务明确,安排有序,操作性
强。
1.学生在分享
时,教师要巡
视。
2.学生交流时教
师要给予反馈。
3.本环节用时控
制在20分钟以
内。
1.此处教师可酌
情调整活动方
式。
2.本环节用时约
5分钟。

建 议


学习计划的方
法。
4. 参照制订学习 计划的关键因素,每组投票推
选出2名最佳计划制订者,参加班级终极PK赛,
由老师和同学一 起评出第一、第二、第三名。
5.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的功课和要完成的任务
都比较多,为 自己制订一份任务明确、安排有序、
操作性强的学习计划,会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同学们可以 在开学前为自己制订一份学期总计
划,并分解为月计划、周计划,也可以为每天的
学习做一份具 体的小计划。
活动二:给计划把关
6. 教师呈现案例,让学生小组讨论:蕾蕾的学
习计划表是否合适?为什么?
7. 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心理引导: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有效的学习计划,
除了任务明确、安排 有序、操作性强之外,还应
让计划引领学习,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
中,而不是纸上谈兵 。在落实计划时,应选择合
适的、安静的环境,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
地调整计划。
1.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制订学习计划
的方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2. 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制订学习计划的小策
1.总 结归纳一定
要在学生回答
的基础上进行。
2.教师的补充应
有事例佐证,便
于学生理解。
3.本环节用时至
少1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合理制订
学习计划的方
法。
略。
(1)把要做的事情分类,然后从自己觉得重要
的、紧急的事情开始做。
(2)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由多少,并正确
地使用时间。
(3)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4)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练习制订任务明
拓展园 确、安排合理、
1.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提示,给自己分别 制订
当天的学习计划和一周的学习计划。
2.请同学分享自己的计划。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
加以应用,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师要引导学
生写自己的小
计划,如学生不
明白,可以举例
说明。
(拓展延伸) 操作性强的适合

自己的学习计
划,养成计划引


领学习的良好习
惯。
2.本环节用时控
制在5分钟以
内。

【练习题】
1. 华华认为学习计划可有可无,你同意华华的想法吗?为什么?
2. 你是否每天一定按照学习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学习?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真正认识了学习计划对于安排多种学习内容时的积极意义。
3.学生是否会制定学习计划。

【心理学背景知识】
1.计划策略 < br>计划策略即制定学习计划、设置学习目标和如何完成已制定的目标,具体包括学什么、
何时学、在 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等内容。当然,这些都要在对学习材料、学习时间、
学习环境和自己学习的特 点进行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而不能盲目地制定计划,对
未按计划完成的任务要分析原因。
2. 计划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对学生活动自我负责的态度。常用的方法是: 在学习情境中,启发
学生体会,受迫性学习指令和自主性学习指令给自己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进而树立 自我负
责的学习态度。
其次,引导学生体验计划学习的目标序列。能以书面形式逐条写出学习 任务、具体要求
和完成顺序;能以口头形式逐条说出学习任务、具体要求和完成顺序;能在头脑中清晰呈 现
学习任务、具体要求和完成顺序。
第三,提供机会,让学生不断体会计划性学习的益处,从 而形成计划性学习的习惯。引
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周期,比如一天、一周、一月或更长,制定自己的学 习计划,体验其
对提高学习效能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 学习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四年级 第三课 心胸可以比海宽


【主题说明】
宽容是一种爱、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仅 可以发现更多世界的
美好,还能在人际交往中化解矛盾、增进感情。对小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的同伴 交往中,
宽容必不可少。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宽恕的重要性,培养宽广的心胸。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时应有宽容的态度,不斤斤计较,欣赏别人的优点,
包容别人 的缺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宽容是一种爱;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宽容之心,以包容的态度应对矛盾冲突;
3、行为目标:能够在日常交往时,做到不斤斤计较,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宽容的内涵与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以宽容的心化解各种困难和矛盾,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第一,收集有关宽容的事例。
第二,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关于宽容的小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程
1、教师讲解观察岛中的 图片:一位同
学由于匆忙撞到了别人,两个人因此起
了争执,互不相让。
2、请学生思考评价两位同学的行为,
举手发言。
3、教师总结:在日常交往中,有 时难
引出本课的免发生矛盾冲突,这时需要注意当事人
的行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当一本 环节用时约5分
个人不小心做错事,不弄清情况很容易
产生愤怒的情绪进而激化矛盾。

钟。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主要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活动一:结绳结
1、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打结,另一人
结绳结,全班各小组比赛快慢。
通过活动让< br>学生感知体
验解开心结
2、交流分享解开绳结后的感受,举手
发言。
活动二:真心话大冒险
3、在邻桌两人合作完成比赛后,一起
继续进行一次小游戏, 向邻桌讲述一次
宽恕对方而他不知道的事情。
4、听完对方的讲述,你有什么感受?
与同学交流分享。
5、心理引导:结开绳结的 开心愉悦类
似解开心结后的感受,我们在与他人交
往时,也会遇上矛盾不愉快,也要努力
解开心结,这对于双方都有益,就像大
家在真心话中的感受一样,宽恕与被宽
恕都会给自己带 来快乐。
1、引导学生总结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
对比讲解宽要作用。
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会拥
有一颗宽容的心的快乐感受。
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拥
有宽容的心。

1、组织学生思考回答 教材上的问题,
1.引导学生再次感
悟宽容的重要性,
提醒每个学生在平
时运 用宽容的方法
处理问题。
2.本环节用时约5
分钟。
1.总结归纳一定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
分钟。

1.学生比赛时发扬
合作精神。
2.学生分享感受时
教师要给予反馈。
鼓励每位同学都表
达自己的感受。
3.本环节用时约20
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
享)

带来的快乐,
并且在真心
话的表白中
理解宽容的
内涵,提升学
生的爱心。

分享屋
(总结提
升)

容的内涵,深
刻理解宽容
的理念并学
会运用。

拓展园
(拓展延
伸)

巩固所学知
识,并在实际
情境中运用。

引导学生用宽容的态度应对实际情境
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2、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 到的知识加
以应用,在日常交往中遇到与同学的矛
盾与小摩擦时,以宽容的行为应对。

【活动反馈】
1.学生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2.学生是否能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人,并从这个过程中产生快乐的体验。



【练习题】
1.完成句子:学会以宽容的心对待别人以后,我感到 。
2.记录一件自己最近做过的宽容别人或者被别人宽容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参考素材】
老师可根据班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补充讲清宽容不是怕人 、不是
懦弱等内 容。例如:起外号嘲弄人,一方不回应不是怕人,是宽容,如果回应了双方容易吵
起来;东西被损坏要别 人高价赔偿,之后虚情假意,口是心非不是宽容;不遵守纪律的人影
响自己的学习,心理烦又不愿管,当 别人发生矛盾时不制止、不管事不是宽容是纵容等事例。
学会宽容的方法。
培养爱心,要用 爱的目光、阳光的心态看人、看待一切事物;以美好的心欣赏周边的事
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 负责的心做好份内的事,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
愉悦的心分享他人的快乐,以真诚的心帮助需要 帮助的人,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
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一切, 以无私的心传承成功的经验,
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面对最难以割舍的事。
宽容是人的信任、是人的善良、热情、理解、也是人心灵的福、心灵的泉、心灵的美。
宽容是心理健康的心电图,是通向世界的地图。
宽容是一种谦让,宽容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
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们这个世界就很美好。

【心理学背景知识】
1、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是指人们为了保护自我价值,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都有一种防止自
我价值遭到否定的倾向。通常人们只接纳那些喜欢自己、支撑自己的人,否定自己的倾向 于
排斥。
自我价值保护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 倾
向,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确立的,个
人 对他人的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
定与支持;而对 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
值保护动机。
相关 链接:
http:k?url=DLqHDyt8KhDJ6A0WGV6J3gb0TnrrApK- uWVHvgCnNtsMVgu
ztAWEPF0CmeViJjO9LVvH7Cp83wfaRc d4mODwcq
2、自利性偏差


人们在对某个事件进行时,会按照一种 对他自己有利的方面来寻找问题事件的原因,他
们往往对成功的事件进行内归因,而对于失败的事情进行 外归因,以避免自我价值受到威胁。
比如:我学习好是因为我比别人更努力,这件事情做的很好是因为我 在这方面能力很强;我
这次考的不好是因为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我把这件事情做砸了都是因为小明他不 好好和我
配合等等。

参考文献
[1] 格里格,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491-492.
[2] 何红霞. 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J]. 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5期.
四年级 第四课 在网络的天地里
【主题说明】
网络对小学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据调查现在小学生上网已经 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网
络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辨别能力 还比较弱,
如不正确引导,很容易产生网瘾或误入歧途,所以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br>培养学生合理上网的意识和能力,合理、适度地利用网络,不沉迷于网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了解网络的利与弊;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体验网络带来的便利与愉悦;
3、行为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行为的能力,学会合理、适度地使用网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上网的意识,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
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安排上网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调查小学生上网基本情况;
2、 准备上课用的PPT课件;
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程 建 议


1、教师讲解观察岛中的图片(或用多
媒体呈现):学 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
络的各种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图片你有
什么感 受。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上网经
历谈感想,与全班同学分享交流。
引出本课的3、教师总结: 上网对我们每个同学来
说都不陌生,那么我们在享受网络的时
候怎么做才是合理的呢?导入本课 课
题。
活动一:我的网络天地
1、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上的表格填写
完整 ,让学生在填写的同时思考自己在
网络的天地里都做了些什么?
2、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结果,
选几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分 享给予反馈,引导
通过活动,鼓
励学生分享
学生认识到在网络的世界里,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
活动二:小小辩论会
4、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展开辩论 ,
辩论的主题是“你认为上网好吗?”,
请正方和反方各站到教室的一边,看那
边的人 数多,正方和反方必须尽可能多
地说出支持的理由。
5、教师总结反馈:通过这个活动,我< br>们可以了解到上网不仅有很多好处,也
有很多的弊端。(教师可以把学生说的
归纳总结, 呈现在黑板上或者多媒体
上。)那么我们在网络的天地里应该怎
么做呢?
6、心理引导:结合学生自身的上网经
历,理解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
1.活动一, 学生交
流时教师要给予反
馈。最后引导学生
知道上网时什么事
可以做,什么事 不
可以做。
2. 活动二,在同学
们辩论的时候,老
师要接纳,理解并在最后有个总结,
让学生明白网络的
利与弊。
3.本环节用时约22
分钟。

本环节用时约5分
钟。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主要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活动营
(体验分
享)

和交流自己
上网时主要
做的事情,引
导学生发现
网络的利和
弊。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应该如何
合理使用网络,引导学生总结罗列出注
引导学生归
纳出健康上
网的注意事

意事项。
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对照阅读课
本上列出的条目。
3、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
1.总结归纳一定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进行。教师的补
充应有事例佐证,
便于学生理解。
分享屋
(总结提
升)

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2.本环节用时约8< br>知识内化,并且努力做到合理使用网
络。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小峰的故事,请同学思考并讨论应该如何帮助他,教
分钟。

强化学生对
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结
果。
2、组织学生填写教材上的“健康网络
宣言”表格。请几名学生阅读自己的宣
言。 < br>3、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
以应用,在使用网络时明确目的,合理
安排上网时 间。
1. 教师要引导学
生写自己的经历,
如学生不明白,可
以举例说明。
2.本环节用时约5
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
伸)

合理使用网
络的知识,对
之前学习的
领悟运用。


【活动反馈】
1. 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 学生积极参与度怎么样。
3. 学生是否学会合理使用网络,并自觉遵守健康上网的注意事项。

【练习题】
1.多选题:我一般上网是为了,
A.搜索信息 B.玩游戏 C.与别人聊天 D.其他
2.记录一周内自己上网的情况,包 括每次的上网时间和目的等,对照检查是否做到了合理使
用网络。

【教学参考素材】
深圳:40%小学生上网主要玩游戏 12%学生有网瘾
日期:2009年10月12日 作者:cnbeta 责任编辑:luojunming
http:


深圳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率达96.15%,11.9%的受访者网络成瘾,一系列调查 显示“网民逐渐
低龄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从昨晚起至15日,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 、市残联、市文明办、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宁医
院)等在市科学馆联合举办“心理卫生周”活动,专家围 绕“网络成瘾”为题开设5场讲座。
11.9%的学生上网成瘾
“信息时代中国青 少年生活方式调查”报告及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小学生互联
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都显示,在过 去一年时间里,我国10岁以下网民从0.4%增长到0.9%,
总数大约在300万人左右。约八成小 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
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不仅如此,网络已经成 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第二选择,仅次于
电视。在被问及上网目的时,49.8%的被访小学生选择“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作为其
上网的主要目的,“学习”的选择率达到40.6%,“玩网络游戏 ”也被40%的小学生列为主要
目的。上网的小学生中,只有9.5%的人表示“不玩游戏”。同时,小 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初现,
有7.1%的小学生是网瘾用户,有约5%的小学生有网瘾倾向。
市康宁医院预防保健科杨曦医生告诉记者,去年西南大学对4000名深圳中学生进行网
络调查,结果发 现,深圳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率达到 96.15%,其中成瘾的学生占11.9%。该项调
查与2006 年深圳市疾控中心相关调查数据相吻合,市疾控中心对397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为9.4%,其中男生(12.7%)高于女生(6.7%)。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有调
查显示,我 市小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为82%,八成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5小时左右,四成
的学生表现出了对网 络游戏网站的偏爱,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居多。
网民逐渐低龄化值得关注
记者了解 到,深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从6岁开始接触电脑、
网络,在我市是非常正 常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文斌表示,如果说在互联网非常普
及的时代,一个青少年不上网,这 同样是值得非常关心的问题。但专家也指出,在互联网使用
方面,中国青少年大量的问题都集中在娱乐或 者具体到游戏有关的网络使用上,甚至很多人
理解为,日常所说的互联网使用就是上网打游戏;而国外的 情况则是,互联网游戏是造成网络
使用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排不到第一位。
全国性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极端性个案比较多,或者说,有些个案的极端
程度比较大,曾发生过 人身方面的损伤。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余常红曾接诊过网络成
瘾的青少年学生,余常红说,网络成 瘾的孩子仅有极少数被送到医院治疗,而送院的孩子基本
上已出现了严重的行为问题。
不要粗暴禁止要正确引导
在谈到如何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时,在昨天开始的“心理卫生周 ”上专家表示,
早期上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引导,让青少年在最初接触互联网的时候就能充分了解互联 网
的各种功能以及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只有引导青少年把电脑网络主要当做一个学习、
工 作和研究的工具来使用,那才叫做健康上网。


有着“戒网瘾第一人”称号的陶宏开 教授也认为,很多家长最初见孩子会上网很高兴,
但当孩子迷上游戏时又大惊失色,他们以为对孩子进行 训诫、打骂就会起到效果;结果恰恰相
反,家长如果着急焦躁、简单粗暴地反对孩子上网,会导致零至5 岁的孩子产生反感情绪,最
终无法沟通。为此,陶教授建议,孩子第一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父母要学会 引导孩子,当孩子
很小的时候就要教育他把电脑当做工具来使用,而不是游戏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 ,使网
络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及获取信息的工具。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马云驰告诉记者,首 先应该肯定青少年喜欢和使用网络是好现象。
所谓的沉迷,其实包含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迷恋,因为在 他们那个年龄,网络就意味着自由。
在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层层僵化的管制之下,在家长们不断要求学 这学那的强迫下,他们突
然在网络中找到并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所以他们为网络而欣喜并愿意付出 时间和精力。
沉迷网络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心理和精神的需要,是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需要,但一般
家长对此不够了解,以为孩子就是贪玩而沉迷网络。而在得不到理解的情况下,孩子上网的欲
望 只会加剧,有时会造成一些极端的行为和后果。她认为,面对喜欢和无限向往网络的孩子,
家长所该做的 是与孩子一起投身到网络的世界中,一起分享上网的乐趣,在同乐的过程中引
导孩子正确适度地利用网络 资源,并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因为,诸多案
例其实已经给出了禁止不仅没有收效反 而会适得其反的明证。

网络成瘾对小学生的危害
2010-11-21 10:38 星期日
http:gerpost_?BlogID=3325442&PostID=28130466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11月22日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
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
向。从 年龄来看,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17.1%;从总体趋势看,随着
年龄的增长 ,上网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30~35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低,为12%;
初中生、职高生网 瘾的比例均超过20%。另据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近期对上海8所高
校近4000名大学生的调查 ,上海大学生网瘾发生率达到12.9%。青少年网瘾,影响了自身
正常的学习、生活,也给家庭和社会 造成不稳定因素。当前应采取切实措施,帮助青少年预
防和戒除网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调查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成瘾和色情成瘾是青少年网瘾的主要形式,其中男
孩子以网络游戏成 瘾和色情成瘾为主,女孩子以网上聊天成瘾为主。我国2600万网络游戏
用户中,青少年占到80%, 其中游戏成瘾者260万。据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去年对广州800
多名中学生的调查,有约40%的学 生曾经一次上网时间超过6个小时,一次上网时间超过9
个小时的学生占31.8%。其中,在最长上网 时间超过6小时的学生中,上网聊天的占34.8%,
玩游戏的占21.3%;在最长上网时间超过9小 时的学生中,上网聊天的占35.9%,玩游戏的
占21.8%。青少年网瘾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是损害身心健康。研究发现,长时间上网的青少年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注意力 不集
中、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睡眠障碍等现象,严重的可能
导致猝死或自杀。去年5月,天津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13岁男孩跳楼自杀;今年2月,北
京顺义一名少 年在网吧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后猝死。
2、是影响人格培养。网上交友带有虚幻性甚至是欺骗性, 一些网络聊天内容弥漫着颓
废情绪,语言粗俗。这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容易产生错误引导和不良影响,导 致其道德价值
观念淡漠,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去年7月,辽宁鞍山一名少女被上网结识的网友
胁迫到外地,先后被逼卖淫20余次,直至得到警方解救。
3、是导致学业荒废。一些 青少年学生因沉溺网络而无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最
后不得不降级、休学或退学。2004年年底 ,上海大学81名学生因沉迷网络,学业无法继续,
被集体退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近期对全国13 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的大学
生都是由于上网成瘾。合肥工业大学去年的调查也显示,该校 退学的学生中有90%是因为沉
溺网络而没有修满学分,还有百余名学生因为网瘾出现成绩下降,其中一 些学生被降级试读。
中小学生因为上网而逃学,辍学,离家出走的更是数不胜数.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 ,又不善
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这个问题不可忽视
4、诱发青少年犯罪问题。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网站网页
的不健康内容,使 已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恶,缺乏判断是
非的能力,从而导致青少年误入 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一初中生因为上网没钱而偷奶奶的
钱被发觉后,居然用凳子砸死奶奶这样的例子 真是太多了.
5、网上交友的问题.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通过问卷分析, 青少
年与网友见面的占11.5%,从不见面的占56.3%,偶尔联系的32.2%。网上交友都是在 “背
靠背”的情况下进行,易使青少年产生说谎、虚拟的心理反映,与网友见面潜在着极大的危
险性,我市就发生过五名高校大学生与网友见面遭强奸的事件。前不久三峡晚报上不就刊登
了几个互不相 识的初中生在网上认识后合谋在宜昌抢劫被抓的消息吗,因此,网上交友不慎
易使青少年的自身利益受到 侵害.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网络成瘾及其理论
网络成瘾,也称为 网络过度使用或者病理性网络使用。它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
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和心理功能损害。 网络成瘾的原因有很多,现在的研究普遍都支持“失补
偿理论”。失补偿理论认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受 到干预因素阻碍后,会需求其他的心理补
偿,从而满足发展需求。因此,上网行为即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补偿行为的一种体现。
如果正确控制上网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 他们缓解现实
生活中的问题和缺失,但如果过度的使用,会引起儿童出现发展偏差或中断。
二、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


1. 上网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网 络成瘾的环境地点最多的是网吧和家里。
而网吧上网的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要显著高于其他地点。 由于网吧以营利为目的,缺
少家长和老师的监控,中小学生只要付费就可以进行各种网络行为,如网络游 戏、网络聊天、
甚至是浏览黄色网页。而中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对外界信息充满好奇心并且缺少思考分辨 的
能力,于是容易长时间沉溺在各种网络活动中。
2. 网络内容:绝大多数网络成瘾的中小 学生主要在网络上玩游戏和进行聊天等休闲社
交活动。这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关。中小学生处在社 会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他们渴望
与人交往,融入社交网络中。因此,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体验到孤独感 的中小学生试图在
网络中得到社交归属感的补偿。而网络游戏,缓解了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并且满足了 那些
在学业上受挫的学生的成就感和自尊感。
三、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家庭、学校影响: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和学校是影响他们网络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1. 家庭:亲子关系是影 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分纵容孩子和过分限制孩子都容易
使得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受挫而沉溺于网络时 间。另外,家庭亲密度、家庭矛盾性对于小学生
的网络成瘾影响尤为显著。家庭成员之间的吵闹、相互攻 击等消极的行为会使得孩子逃避现
实生活,更易于网络成瘾。
2. 学校:儿童正处于“自我 同一性”形成时期,他们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急于从
老师、同伴那里得到认同。但是由于教育的模式 ,大多的学校里采取以学业成绩来评定学生
的好坏,并且也缺少对于自我肯定与认同的教育,导致他们从 网络中寻求这方面的补偿,导
致网络成瘾。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 王建平, 付丹丹, 等. 网络使用特点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J]. 中国临
床心理学杂志, 2009 (004): 476-478.
[2] 贺玉川, 郭加宏, 周红卫. 小学生网络成瘾时间管理能力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
卫生, 2009 (12): 1513-1514.
四年级 第五课 自信的我最美丽
【主题说明】
自信心 ,是个体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从而对自己产生的一种信心,它是自我意识
的重要内容。自信心是人的 成长与成材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学生如果自卑,看
不到自己的力量,总是认为自己不行,搞 不好学习,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定势,
给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年级是小学生从 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在
对自我评价上,他们开始不再完全依赖 他人的评价,开始独立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并且开始偏
重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 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


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 张,对自己评价偏高,有时甚至“目空一
切”,容易导致自负心理。相反,有的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或某方 面的不足得不到班级同学的
重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懂得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自信,认识到成功的关键是自信;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感受;
3、行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几种相信自己、建立自信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成功的关键是自信。
难点:使学生掌握建立自信的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自信心的小故事。
学生准备:收集自信的照片、关于自信心的名人名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教师讲 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
一幅图中的小朋友昂首挺胸,自信十足
引出本课的
主要内容 ,激
发学生的学
地在演说;另外一个小朋友低着头,很
不自信地在演说。
2、学生思考:你认为谁能竞选上班干
部?为什么?与同学交流看法。
3、教师总结 :相信自己我能行,是自
信的表现,也是别人信任你的基础,是
成功的关键。导入本节课题。
1.此处教师可酌情
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超
过5分钟。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习兴趣。


活动一:竞选擂台
1、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竞选目标,1. 学生在填写竞
并用三分钟准备竞选宣言。
通过活动,鼓
励学生体验
2、请同学上台竞选,并组织其他学生
投票。
3、统计票数,请竞选胜出的同学谈感
受。
活动二:小鸟会飞了
4、听故事《我学会飞了》
5、交流: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
与同学分享你的感想。
6、心理引导:教师对 学生的分享给予
反馈,引导学生认识到相信自己,敢于
尝试就是自信的表现,自信才能成功。
1、自信能给人带来力量,使人把事情
做得更好,还能让人心情愉悦,神采奕
强化学生 对奕。学生思考:你觉得怎样才是自信的
表现?
2、组织学生发言,教师结合课本上的
例子总结。
3、心理引导:自信带给我们很多 好处,
学会自信地学习生活,是通往成功的必
经之路。以后学着灵活运用不同的增强
自 信的方法,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1、听《小驴的故事》,交流:这个故事
给你什么启发?
运用学到的
2、自信加油站:贴上自己自信的照片,
写上几句自信的名人名言或祝福语 ,送
给自己。
3、心理引导:人们可能由于自卑而不
敢去尝试以前失败的事。可我们 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条件都发生了改变时,只要
我们勇敢去尝试就有可能成功。要建立
自 信,积极迎接挑战。
1. 教师引导学生
发言时可结合自身
实际情况谈谈。
2.本环节用时约5
分钟。
1. 教师总结的方
法可与平时学生的
表现结合起来。
2.本环节用时约10
分钟。

选项目和竞选词
时,教师要巡视,
给予指导鼓励。
2.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上台竞选者的
表情神态动作,感
受自信。学生交流
时教师要给予反
馈 。
3.本环节用时约20
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
享)

自信表达的
感受,懂得人
在任何时候
都要对自己
充满信心。
分享屋
(总结提
升)

自信心的理
解,掌握几种
相信自己、建
立自信的方
法。

拓展园
(拓展延
伸)

建立自信方
法,突破自
己,更加自信
地学习生活。


【活动反馈】
1. 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 学生是否体验到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3. 学生是否能掌握几种建立自信的方法。

【练习题】
1.选择题:当遇见一道很难的算术题时,我会
A.思考一下,发现太难放弃
B.多试几次,相信自己能够解答
C.直接请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帮忙算
D.实在做不出来,请教老师或其他人,并认真学习他们的算法
2.记录一件自己做的自信的事情,讲给别人听。

【教学参考素材】
名人名言:
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起地球。 ——阿基米德
2、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
4、天生我材必用。 ——李白
5、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7、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
小故事《红马家族》
红马家族祖祖辈辈居住在东域草原。东域草原气候干旱, 水草稀缺,它们生活得十分艰
苦。有的动物告诉红马家族,西域草原水草丰盛,美景如画。红马家族有一 个梦想,就是到
西域草原过崭新的生活。可是,去西域草原的路途遥远,需要通过许多关隘,可谓困难重 重,
险象环生。所以,没有一只红马能够成功地到达西域草原。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他决定帮 助它们实现理想。一天,山神找到一只健壮的年轻红马。
山神说:“我帮你到达西域草原如何?”年轻红 马当然十分高兴,它问:“难道你随同我一
块儿去西域草原?”山神说:“我给你一个锦囊,当你遇到困 难的时候就打开它,我就会立
刻’出现在你身边。”年轻红马听了十分高兴。于是,它带着山神的锦囊, 高高兴兴地上路
了。
第一个难关是一座大山。年轻红马一看,山实在是太高了,一眼望不到顶 ,它从未攀
登过这样高的山。它心里有些害怕,但是,一想到有山神的锦囊在手,心中就充满了信心。< br>于是,它顽强地向山上攀登。几天过去了,年轻红马累得筋疲力尽。此时,它向山上望了望,


仍然望不到顶,好像连一半还没有爬完,它有些失望。当它准备打开山神的锦囊时,忽然有
一 股凉丝丝的风刮来,令年轻红马感到十分舒服。它想,原来山越高,天气越凉爽。既然这
样,就索性向上 攀登好了。它越爬越高,山上渐渐变冷了,它有些吃不消了。卧在一块巨石
上,它想,如果再向上爬,会 不会被冻死呢?它决定打开山神的锦囊。这时,一只小鸟从它
的头顶飞过。它的目光跟随着小鸟眺望远处 。忽然,它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绵延起伏的山
峦低下了头,远处是一片茫茫无际的绿色风景。天哪,自 己已经到达了山顶。
年轻红马兴奋极了。下一步,它将下山,进入第二关:闯森林。经过一番努力,它 下
了山并顺利地进入了一片森林。它早就听说森林中有很多猛兽,所以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它
刚 进入森林,就遇到了一只黑熊。黑熊张牙舞爪地向它冲了过来。它本想拿出锦囊看一看,
可是,已经来不 及了。它只得撒开四蹄,狂奔起来。当它停下来的时候,已不见黑熊的踪影。
此后,它又遇到了灰狼、狮 子、巨蟒等,它都轻而易举地逃脱了。这时它才明白,自己的奔
跑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他动物很难追得上 。这样,它很快就走出了森林。’
此后,它又穿越了大河、沼泽地等,都化险为夷。
这一天 ,它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西域草原。这里青草无边,河水清澈,鸟语花香,如同
进入天堂一般。此时,它忽 然想起了山神的锦囊。它想打开它,看一看山神是否能够出现。
可是,当它打开锦囊之后,等了半天也没 有见到山神的影子,它很纳闷。为了弄清事情的真
相,它返回了东域草原,找到了山神。它质问山神为什 么不讲信用。
山神说:“你们完全有能力到达西域草原,可是,你们缺乏的是自信,并不需要我的保护。那个锦囊就是我给你的自信,所以,你成功了。”
年轻红马听了这番话之后,豁然开朗。
此后不久,红马家族成员都顺利地迁移到了西域草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心理学背景知识】
自信与自我效能感
自信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 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
能力、价值等作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自信是个体在成功后亲身体
验到的一种良性情感,是一种经验型概念。通俗地说,自信不是在个体得到 之后才相信自己
能得到,而是在还没有得到之前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的一种信念。一个自信的人应该具 备
正确自我评价、完全自我接纳和良好社会适应三个特征。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指 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评
价和信念。自我效能感不是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 实能力,而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
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拥有技能与能够整合这些技能从而表现 出胜任行为,两者是有很
大差距的。即使个体拥有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能并知道如何去做,如果对自己的 能力不自信,
产生怀疑,也不可能表现出胜任行为。自我效能感是只针对特定任务领域而言的,并不是一
个一般的个性特质。班杜拉认为,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的差异性,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也


千差万别。一个人在不同的领域中,其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 富有自信心,能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
则缺乏自信,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 会灰心丧气,产生无助感。可以说自信是自我效能高
的一种表现。比如自信的人不一定是在每一件事情上 都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但是自信
一定是此人在很多事情上高自我效能感的累积总和。因此,要想培 养自信,可以从提高个体
的自我效能感入手。

参考文献
[1] 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1).
[2] 田甜.从自我效能感理论出发谈自信心的培养[J].南方论刊,2012(12).
[3] 车丽萍.大学生自信与内外控倾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06).
四年级 第六课 问号伴随学习
【主题说明】
小学四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探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探究欲望又是从问题开始,
但部分学生存在“怕提问”的心理障碍,缺乏积极 主动发现和捕捉问题的能力,更缺乏提问
的勇气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品质是小学生 学习辅导的重要内容;敢问、
善问的品质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部分。本节课力图从心理感知、理解 、巩固和应用四
个方面,帮助学生认知提问的重要性,培养其敢问、善问的精神和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提问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提问的多种方式方法;
2、情感目标:消除学生“怕提问”的障碍,激发敢于提问的动机;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学生能明白提问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成长,消除学生“怕提问”的障碍;
难点:通过活动,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2、学生课上提问情况调查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教材观察 岛中的场景图:
爱迪生学习母鸡的模样趴在鸡蛋上孵小鸡,边
孵蛋边脑海里浮现母鸡在自己的鸡 舍孵出小鸡
的场景,心中也充满着期待和兴奋。(有条件可
以用多媒体呈现)
建 议
1.此处教师可
酌情调整活
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
不超过5分
钟。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
要内容,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
什么?
3、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4、教师总结:凡事要有探究精神,即便失败了,
也能从中获得经验,要勇于思考,尝试。正是
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才让爱迪生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也需要
有这种敢于质疑,勇于思考的品质呢?今天让
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导入本课课题)
活动一:敢于提问
1、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图画中的内容(有
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有疑问的
小男孩,会怎么做?为什么?
4、教 师引导学生明白,敢于提问,勇于质疑是
1、学生交流
时教师要
给予反
馈。
2、引导学生
克服盲从
或从众的
心理,敢
于提问,
勇于质< br>疑。
3、教师也可
消除学生“怕提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问”的障碍,激
发敢于提问的
动机;培养敢于
提问,善于提问
的心理 品质。
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的理念,了解盲
从或从众而不敢提问并不利于学习。
活动二:提问促成长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在学习中因为
自己敢于提问而取得重要收获的经历。
6、各小组选派学生在全班进行成功经验分享。 根据实际自
7、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从理性上 认识因为敢于
提问而取得重要收获的效能,让学生明白提问
促进我们的成长。
活动三:提问能手
8、以小组为单位,对“保护水资源”这一主题
进行提问竞赛。
9、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围绕主题进行提问,力
行调整提问
的主题。
4、学 生在分
享时,教师要
巡视。让学生
充分进行分
享,以求获取

< br>争提问的数量多且质量高。
10、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
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
11、师生一起综合提问的数量和质量,共同评
选“提问能手”小组。
12、教师给予“提问能手”小组一定的鼓励,
让他们获取成就感。
13、心理引导 :培养敢于提问的学习动机,引
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敢于提问,勇于探究是自
己学习的真实需求 。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分享屋中的文字内容。引
导出本环节。
2、教师提出问题 :读完了这段文字,结合我们
归纳出善于提
问应注意的方
法。
这节课前面所学的内容,你了解到了哪些问题
吗?
3、学生反馈
4、教师给予归纳和补充,最后板书出教材中有
关善于提问应注意的几点注意事项。
5、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解
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强化学生对敢
于提问、善于提
拓展园
(拓展延伸)

问促成长的理
念以及善于提
问的方法,是对
之前学习的领
悟运用。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真正消除了“怕提问的”障碍;
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多种方式提问。

【练习题】
1、教师布置课外拓展作业:学习完这堂课,请
坚持在每天的 学习之余,尝试向自己或同学、
老师、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并力争解决这个问
题。看看经过一段 时间后,自己思考问题的方
式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提问促成长
的效能感。
5、本环节用
时约20分钟。
1.总结归纳一
定要在学生
回答的基础
上进行。
2.教师的补充
应有事例佐
证,便于学生
理解。
3.本环节用时
约10分钟。
1.教师要引导
学生写自己
的小计划 ,如
学生不明白,
可以举例说
分享屋
(总结提升)
2、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明。
帮助学生形成会提问的能力和培养其良好敢于
提问善于、提问行为习惯的。
2.本环节用时
约5分钟。


1、课下我提出了的一个问题是 。
2、尝试多提问,并力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 。

【教学参考素材】

(一)课前小调查
1、课堂上回答问题会跟随其他先回答的同学说。
是( )不是( )
2、有不懂的地方,看见别人没举手,自己也就不举手了。
是( )不是( )
3、遇到问题,我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
是( )不是( )
4、经常向老师或他人请教不懂的问题。
5、在观察或思考时,重视自己的看法。而且在遇到问题时,对自己的看法很有信心。
是( )不是( )
6、为更好地理解老师讲的课程,我会对笔记等内容归纳成问或不问。
是( )不是( )
7、我经常在课上大胆提出我的问题,说出我的看法。
是( )不是( )
8、在课上总是再问为什么,我不怕同学笑话。
是( )不是( )
9、老师在课上提出的一个问题,我总是会进行多种思考。
是( )不是( )
10、在课上我经常问的与众不同。
是( )不是( )
(二)观察岛中备选资料的备选材料
动画片《小头儿子大头爸爸》

【心理学背景知识】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心理学家发现,不同的人在思维能力的差别是很大的,这种差别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
中形成的。每个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习惯不同导致的。所以,要
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培养“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这是因为疑问 是积极思考的前提。问题的产生与
解决会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就很提倡质疑 ,他认为,有疑问的
学习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他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质疑的谨慎,反 对那种


没有疑问的学习,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少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注重培 养学生质疑
的习惯。
要有一问多思的习惯这里的多思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思维要有广度。很 多问题,往
往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所以,训练学生不应只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是要尝试多种方法,然< br>后进行对比,找到一种一种更合理的办法。其二是思维要有深度,解决问题不能浅尝则止,
对于每 个问题都要有勇气探究其内部蕴含的知识点,以求领悟其精髓。
要培养善于求异思维的习惯。求异思维 就是要与众不同,与习惯不同,即要求思维具
有独创性。很难想象,一个人连一点与众不同的意见也不能 发表,将来还会有什么创造性。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是一种朝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寻求多种解决问 题的的方法的思维。
它要求学生能摆脱别人的影响,不拘泥于传统与惯例,即思维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 与独创
性。例如,在语文学习中找出同一个词的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
体裁、不同风格去写;扩写、改写、续写文章;在解决数学题目时运用多种方法。

“为什么”训练法
经常在头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人要 上学读书”“人
为什么叫人而不叫别的”等。“为什么”是儿童时期最愿问的问题,实际上只问自己“为 什
么”,我们的大脑才开始真正运转。
一物多用训练法
寻找一件物品的多种用途。 一般看来,一件物品只具有一种功用,如钢笔就是用来写字
的,但实际上每件物品都隐含着多种用途,如 港币可以用来压纸,笔尖可以用来扎孔,笔帽
可以用来画圆等。进行一物多用的两个好处:一是在要用的 物品不在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其
他物品代替,而不至于手足无措;二是有助于发明一物多用的物品,如多 用笔,多用书包等。
一题多解训练法
即寻求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 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都不止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一个解决方法后应尽量去考虑问题的 其他解决方法。
多想出一个方法,学生的思维就多前进一步。

问题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
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策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或创造性 的解决自己所面
临的新问题,问题解决是最高形式的学习活动,创造力则是问题解决的最高级表现。培养 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时代对教育对人才的
迫 切要求。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
1、“问题”的本质
所谓“问题”,就是“疑难” 或“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
疑难的情境。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
克服的情境,问题一 般包括四个成分:(1)问题的起始状态,即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
描述;(2)问题预期的答案或 目标状态,即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问题解决就是将问题
起始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或预期状态;(3 )障碍,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影响
问题顺利解决的因素;(4)方法,指用来解决问题的 程序和策略。
2、“问题”的类型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 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将问题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界定清晰
的问题是指给定的信息和要 求,以及达到的目标状态都很明确的问题,如给一篇课文概括中
心思想,提供了一篇课文,目标是概括中 心思想,给定的问题很清晰,由问题的初始到问题
的目标,不会产生歧途而影响直接到达问题的目标,其 途径是唯一的。而界定含糊的问题是
指给定的条件或目标没有清楚说明或对二者都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 如一篇课文的鉴赏角度,
其对问题目标的界定是模糊的不是清晰的唯一的,留下了许多选择的余地。一般 而言,界定
清晰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界定含糊的问题较难解决,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对< br>问题的解决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2)根据问题的内容可以分为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具体问 题是指针对特定具体情境
的问题。如某个词语在可定的语境中的意思。抽象问题是关于非特定的一般情境 的问题,是
较难回答、概括性比较高的问题。如“人生的境界是什么” “如何写一篇作文的问题”等问题。
(3)根据问题的层次和水平可以分为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和创造性问题。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 W.盖泽尔把“问题” 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
创造 型。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体
现着教师和教材编 写者的思考。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而且往往追求标
准答案,因而一定程度上压抑求 异、质疑的精神。相比之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更具
有创造价值。相比之下,这两类问题的共 同特点是:1、从问题产生过程来看,是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思考探索的结果,是“愤” “悱” 的结果 ,具有一定的自主性。2、从问题解决的过程
看,由于具有强烈的内驱力,学生一般会孜孜以求,探究解 决,表现出执著的追求性。3、
从问题的本身特点看,它不是在老师统一要求下的产物,会更具有个性, 是个性思维的表现。
4、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创造型问题是人们从 未提出
过的问题,没有先例的;而发现型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已知的,发现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情
境的再创,从人类认识的角度看,未提供新见解,但从学生认知个性来说,却是独立的发现,
是探索, 这种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和思维发展下去,就是真正的创造和发现。就学生目
前而言,最有使用价值 的是发现型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
心理学界一般倾向于不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 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
设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问题解 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只有在被发现的时候,才能引起人们
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问题本身是客观 存在的,关键在于能否发现,我的问题明显易发现,
有的问题隐蔽不易发现,同时有的人善于发现问题, 有的人则对问题熟视无睹。爱因斯坦说
过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思维是否敏捷的表现, 后者只不过是方法和实验
的运用。实验证明,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问题能否发现取决于三个因素:
(1)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活动越积极,接触面就越广,就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
问题。
(2)主体的求知欲望。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不会满足对事物的一知半觉,终会刨根问
底,常会 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问题,即在无疑处有疑。
(3)主体的知识经验。知识越丰富,视野就越开阔,也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就是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要求与条件及其他们之间的联系,把握问
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
3.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
段 ,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如学生提出的解题设想、教师撰写的教与学方案、医生治疗
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一定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三、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影响因素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一 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
识、技能和策略。
(二)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1.习惯定势: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 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
具体实践中常常用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不同情境下的新问题。
2 .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
个熟悉了一种物体 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三)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 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
中,一些简单而熟悉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呈现 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干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四)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 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来去做
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 相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五)原型启发
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 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
的事物叫原型。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形与 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


同点或相似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间找到解决 问题的新方法。
(六)情绪和动机状态
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 正比。情绪的性质也影响到问题
解决,情绪过于高亢或低落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 丁薇.思考的力量[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四年级 第七课 沟通小达人
【主题说明】
沟通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阶段和每个方面。婴幼儿会用哭闹、微笑来进行沟 通,
儿童成人在游戏、学习、工作上也有他们特定的沟通技巧和方式。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人
际沟通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提高等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并了解自己的沟通状况;
2、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过程;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沟通的技能、技巧,并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沟通的技能、技巧。
难点:学会把沟通的技能技巧运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与本课相关的事例。
2、做好课件。
学生准备:思考自己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及解决的效果。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建 议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岛中的场
景图:小男孩在校外遇到熟悉的老
师,却不敢主动打招呼 。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
己存在的沟通方面
的问题。
2、分析学生害怕沟通的心理现象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的
沟通问题,回 答问题:在校外遇见
熟悉的老师,你愿意主动打招呼
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会怎
么想?
本环节用时约5
分钟


活动一:测一测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活动一中的小
测验并进行测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沟通中应该注
意的问题。
活动二:学会倾听
3、教 师组织学生围成一个圈,并要
求学生听到老师喊到包含5或5的
倍数的数字时,集体跳一下。
4、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活动。
5、讨论问题:为什么会有同学没有
跳起来?通过这个 游戏,你想到了
让学生通过活动体
验自己与他人的沟
通过程。
什么?
活动三:如何沟通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活动三中的情
景。
7、将学生分组,每组选两名代表用
不同的态度表演事后丽丽和蕾蕾的
沟通过程。 < br>8、请各组代表分享:当他人粗暴地
与你交流时,你有什么感受?当他
人平静地与你交流 时,你有什么感
受?
9、心理引导:引导学生了解沟通的
重要性,明白沟通过程中需 要注意
的问题,倾听是沟通中重要的品质,
训练正确的沟通方式是有效的沟通
所必需的 。
本环节用时约
2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1、让学生掌握人际
分享屋
1、引导学生归纳听、说、问、看在
本环节用时
约 10分钟
沟通的技能、技巧。 沟通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析在与人沟通中存在
的问题。
(总结提升) 2、学会运用沟通的
技能技巧解决实际


问题。 3、心理引导:掌握沟通的核心 技巧,
了解沟通中存在的误区,是培养与
训练沟通技能的重要环节。
1、教师布置课外拓展作业:你在与
通过活动让学生掌
拓展园 握沟通的技能、技
他人交流中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打
算如何改变?
2、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
本环节用时约5
分钟 (拓展延伸) 巧,并能够运用于实
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投入应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
题,培养与训练沟通技能技巧。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认识到自己在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技能与他人进行交流。

【练习题】
1、你所学习到的沟通技巧是什么?
2、举一个你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技巧的例子。

【教学参考素材】
一、心理学有关人际沟通的内容
人际沟通是指信息、 思想、情感等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行不
仅需要有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 收者,还要有反馈、障碍、背景这三种要素才能人际
沟通这一过程顺利进行。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是沟通 的双方,它们互为沟通的主体和客体;
信息是指信息源索要传递的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通道 则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的
载体,比如视听信息、身体语言信息等;反馈则是指信息接收者对信息源及其所 发出的信息
所作出的反应,这一过程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障碍是指沟通过程中阻碍信息理< br>解和准确解释信息的因素;背景则是指沟通过程所发生的环境。
人际沟通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和非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是指人际交流过程
中为传达信息所使用的身体动作、姿势、表情、等 。它包括无声的非语言沟通(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静态姿势、人际距离)和有声的非语言沟通(语速、 语调、哭笑、呻吟等)。
人际沟通的策略主要包括印象整饰、倾听及非言语行为的掌握、自我揭露、表 达等四个
方面。印象整饰是指通过符合社会公认标准的衣着打扮、赞扬服从别人等方式而给人留下好印象的认知策略;倾听是指一个人全身心的去感受对方在说话过程中所表达的所有言语和非
言语信息 ,从而达到能够理解对方的一门艺术(下面有具体介绍);非言语行为的掌握是指


通过使 用恰当的身体语言、语音语调、目光、表情等来达到有效沟通的策略;自我揭露指向
接收者传递沟通者自 己的信息,这一过程不仅能让信息接收者更了解自己,也传递了对信息
接收者的信任的态度;表达指用清 晰恰当的语言向接收者传递自己的思想、观点、态度等。
二、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
1、尽量避免争论;不要轻易的批评、指责、抱怨别人;
2、每个人做一件事都有他的理由 ,阿拉伯人带头巾,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不了
解别人做事的理由和想法就事而争论只会使双方 受伤害;
3、友善的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遇到问题时,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好处上,让想法觉得是< br>他自己的,把选择权给他,把决定权留给自己;
4、要主动帮助人;当你遇到困难时是找你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还是没有帮助过你的人;
5、主动与人打招乎,才有别人对你热情,让人感到真实、温暖;
6、评价别人要由低向高;让人感到舒服。
(http:
http:k?url =p_nlE9CHsBaJBdsOEfMB22YpjR47aSb7cgKfPqIfoAFwdOLma 5Fn
4uoi1iLiA9b1
http:k?url=CTIl3N6O4N97Km 5cWMnV5_9xHh7KhxbxLkSd6IobPm3DpzEVf
kj0Fiu6Jiur UkfBpIKbQ6tw8q_gmXBE8AIF4Axao8ktEpJppY1I6OXlcxC
http:k?url=QJS8gb7wzYcTk_W0Fa-Bbwv_TKW26qaD0he tFVCx9JB_sSQvoj
P1EyyygANaclq3i7g12VMd6QhLff4Ak vMlSK
http:re254229)
三、补充内容
通过暗示、提醒等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正确倾听的方法和技巧,再出示课件后请学生填写。
倾听的方法和技巧:
1、认真倾听
2、鼓励对方先开口
3、鼓励别人多说
4、切勿多话
5、表示兴趣,保持视线接触
6、使用肢体语言,注重暗示,你在仔细听暗中回归、梳理重点,适当的情形下给对方反馈。
(http:?fr=aladdin)

参考文献
[1] 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 308-343.
[2]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2011(158-165).
[3] 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137-150.


四年级 第八课 我的时间我作主
【主题说明】
小学中段,学生 的时间观念初步形成,但是时间管理意识还很薄弱,尚未掌握科学的时
间管理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是高效 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管理自己时
间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 生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掌握合理
利用时间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
关系;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观念与意识;
3、行为目标: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掌握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时间重要性的案例或者名言。
2、让学生准备纸和笔。
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
可以用多媒体呈现),重点让学 生思考小男孩
头上出现的一系列问号: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建 议
1.此处教师可
酌情调整活
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
约5分钟。
引出本课的主要
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长又是最短的,是最快又是最 慢的,是最不受
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
做不成,它看不见、摸不着,不长 脚,却跑得
快,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来。
让学生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可以适当给予指导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想法,每人只限一次机


会,猜对的得到掌声。
2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猜的很对,没错,答
案就是“时间”。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相
等的, 但是在相等的时间里能够完成的事情却
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其中的原因 ,并且学习一下如何做时间的小主
人,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既合理又有效,导入
本课课题。 < br>3、心理学引导:从感知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的时间安排是合理的:制定计划?还是想
到什么做什么?
活动一:东东的烦恼
1、教师组织阅读活动一中的故事,请同学们
思考:东东的烦恼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烦恼呢?
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与
全班交流。
3、教师给予反馈:东东的 烦恼在于不知道该
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要高效利用时间就要学会
鼓励学生感悟合
活动营
(体验分享)
1、学生在填
写时,教师要
巡视。
2、活动一,< br>学生在交流
时,如果跑题
了,教师要及
时引导,让讨
论围绕主题有计划 地安排事情的顺序。
理利用时间的重
要性,学会安排事
情的顺序
4、心理引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进行。
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定计划
活动二:时间大战
5、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
材上排序的要求。
6、教师在每组选一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小
组讨论的结果并说明原因。
3、活动二 ,
在同学们全
班交流的时
候,老师要接
纳,理解并在
最后有个总7、教师反馈: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注意排序,结,自然过渡
先做最重要的或者最紧急的事情,其次 再做不
太重要的或者不太紧急的事情。
8、心理引导:从理解的角度培养学生合理安
排时间的观念,培养制定时间计划的习惯。
到下一个环
节。
3、本环节用
时约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利用时间的小贴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
分享屋
(总结提升)
1、总结归纳
一定要在学
生回答的基
础上进行。
2、教师的补
充应有事例
佐证,便于学
生理解。
3、本环节用
时约10分钟。
1.教师要引导
学生写自己
归纳出合理利用
时间的小诀窍
间你有什么小窍门吗?
3、 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介绍教材上的方法
和诀窍
4、 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
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
化。
1、 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上的表格来设计周末
强化对合理利用
拓展园
(拓展延伸)
的经历,自己
的小计划,如
学生不明白,
可以举例说
明。
计划安排表。
时间的学习效果,2、 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安排表。
是对之前学习的
领悟运用。
3、 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4、 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应
用,帮助学生提高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 2.本环节用时
控制在10分
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度怎么样;
3、学生是否掌握高效地利用时间的方法。

【练习题】
1、这周末你的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2、经过时间安排,你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教学参考素材】
一、时间重要性的名人名言
1、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富兰克林
2、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
杀。——鲁迅


3、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4、时难得而易失也。——贾谊
5、丢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时间却无法找回。——乔叟
二、是谁从我们身边悄悄地偷走了时间?
1、忽然被老师或班干部分派工作、有亲戚来访、同 学间的闲谈、发手机短信、电话聊天、
在决定先做哪科作业时用了好几分钟…… (事情的紧急和重要性)
2、“习惯拖延”是最大的时间偷窃者,李同学的那个星期天就是典型的“时 间拖延”个案。许
多同学都因无法克服小李那样的拖延恶习而感到苦恼,特别是在考试前,每天摆出苦读 架式,
甚至中午不休晚上熬夜,而收效甚微。
三、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1、强化儿童的时间价值意识
要让学生从小认识到时间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事业当中的重要 作用,一方面有意识地传授
有关时间管理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检验他们的时间 管理策略的有
效性,并给予及时反馈。
2、帮助儿童设定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 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实践证明,“不知道该干什么”极大地影响了儿
童对时间的计划和分配。帮 助儿童在设立明确的目标时需要将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
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引导。
3、培养儿童良好的自理能力
良好的自理能力是使儿童意识到自己对时间的控制能力的最好途 径。它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
的效率,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有效控制、效能反馈能使儿童提升自我控制的自 信心,从而强
化对时间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4、教会儿童集中精力做正确的事
积极 的时间管理中“帕瑞托原则”认为,20%的目标具有80%的价值,而剩余的80%的目标
只有20% 的价值。因此为了有效地管理时间,就应该根据价值来判断投入的时间,也就是说
要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较大意义的目标中。因此教会孩子学会区分
事情的重要性、学会集中精力做正确 的事情并且坚持完成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儿童时间管理能
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5、纠正儿童的拖延行为
专家们发现拖延是时间管理之大忌。思考和计划固然重要,但行动更 重要。拖延是许多学生
时间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帮助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心理学背景知识】
时间管理
时间是极其重要的学习资源,有效的时间管 理可以促进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无效的


时间管理则会削弱信心,降低学习效率。时间 管理是自我调节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
1、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根据总体目标对时间作出总体安排;
(2)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用这些时间处理琐碎事情;
(4)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正确把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5)使用固定的学习区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制定有层次的计划,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
(7)学会对分心的事物说“不”,集中注意力于当前的活动;
(8)自我奖励学习上的成功,学会延缓满足。
2、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 四象限”是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重要性和紧急性
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分为四个象限,如下图所示:

来源:http:
处理的先后顺序:先是紧急且 重要的,其次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
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
具体来说:
(1)第一象限是重要又紧迫的事
这个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紧急而 重要的事情,这一类事情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影响的重大
性,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首先处理优先解 决。
(2)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
这一象限不同于第一象限,这一象限的事 件不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但是它具有重大的
影响,生活工作中好多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在事件出现之前 做好准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未
雨绸缪”。
(3)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第三象限包含的事件是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因此这一象限的事件具有很大的迷惑
性 。这些不重要的事件往往因为它紧急,就会占据人们很多宝贵时间。


(4)第四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第四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些琐碎的事情, 没有时间紧迫性,也没有任何重要性,做这些事
情往往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跟精力。
在教学 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析,根据生活中各项活动内容所占时间比
例的大小和多少,将这些 活动进行归类,帮助他们明确事情的轻重缓急,有重点、有条理地
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 范翠英,孙晓军.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陈琦,刘儒得. 教育心理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四年级 第九课 在挫折中成长
【主题说明】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个人行动目标不能达 到,需
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小学生挫折情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自我实现受挫、同
伴交往受挫、教师评价受挫、家庭变故受挫、生理缺陷受挫等。
挫折反应是指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 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它包括理智反应和非理智反
应。理智的反应表现为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能采取积极 进取的态度和妥善处理的方法,通过
调整目标等来对付挫折。对待挫折的非理智反应表现为强烈的恶劣情 绪,对生活、学习等产
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自卑情绪、怨恨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情绪、逃避情绪。
本活动围绕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整,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
强的心理 承受能力,体验到自我肯定的情感激励作用,进而学会用完善自己,最终促进学生
自我意识的积极健康发 展。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到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要正确面对挫折。
2、 情感目标:分享直面挫折的成长经历,体验挫折带来的积极作用。
3、 行为目标:初步学会用正确的想法和行动去战胜挫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要正确面对挫折。
难点:体验挫折带来的积极作用。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名人挫折故事、面对挫折的方法
2、 学生准备:一次挫折经历、关于挫折的名人名言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电磁炉 上有三个锅,水在沸腾,其中一个锅里煮着土
引出本课的主
要内容,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1.此处教师
建 议
豆,一个锅里煮着鸡蛋,一个锅里煮着奶粉。 可酌情调整
2.交流:想一想土豆、鸡蛋和奶粉在水煮的前 活动方式。
后会发生变化吗? 2.本环节用
观察岛
(热身暖心)
3.教师小结:假如把沸水当成挫折,可以看到 时不超过5分
面对挫折,每个对象的反应会不同。
4.导出学习内容《在挫折中成长》 。
活动一:抓手指游戏
1.宣布游戏规则:请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每个
人将自己的右手 食指伸直放到站在自己右边同
学的掌心。口令停止时,每个人的左手设法抓
住自己左侧同学的食 指,右手应设法逃掉,抓
住次数多者获胜。
2.以8至10人为一组,分小组做游戏。
3.交流: ①谁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每一次都是胜
利者?②你的心情如何?③如果将整个游戏的
看成我们成长的过程,你会想到什么?
4.教师小结:人人都会遇到挫折,我们要直面
1.游戏规则
要讲清楚。
2.每个人都
参与游戏,学
生交流时教
师要给予反
馈。
3.本环节用
时控制在20
分钟以内。
钟。
认识到人人都
会遇到挫折,要
活动营
(体验分享)
正确面对挫折。
挫折。
体验挫折带来
活动二:
的积极感受,了
1.名人挫折档案听爱迪生、林肯、屈原等名人的
解挫折的来源。
挫折故事。
2.交流:这些名人是怎么面对挫折的,谁面对
挫折的态度你最欣赏?这 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
发?
3.教师小结: 挫折能带给我们积极的作用,促
进人的成长。
活动三:透视镜
1.观察图,你会发现透视镜展现出哪两种挫折
的来源?
2.指名交流。


3.小结:夸大结果和期望过高是挫折的主要两
种来源。
4.还能不能想到其他的挫折来源呢?
1.总结归纳
教师: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不要害怕; 每次
挫折都会过去,不要逃避 ;每个挫折都是一笔
财富,不要颓废;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
彩虹。
分享屋
(总结提升)
掌握几种面对
挫折的方法。
1.你面对挫折的妙招是什么呢?
2.全班交流。
3.教师相机总结。
☆冷静对待:在失败中看到转机。
☆自我疏导:合理发泄,关爱自己。
☆请求帮助:向父母、老师、同学求助。
☆激励自己:相信暴雨消逝,晴空必现。
一定要在学
生回答的基
础上进行。
2.教师总结
的方法可与
学生的实际
表现结合起
来。
3.本环节用
时至少10分
钟。
活动一:直面挫折
直面挫折的成
拓展园
(拓展延伸)
长经历,初步学
会用正确的想
法和行动去战
胜挫折。
1.写一写: 我经历过最大的挫折,我当时的感
受和反应,我现在是如何看待这次挫折的,我
认为我可以这样 解决。
活动二:我喜爱的挫折名言
2.教师出示一组名人面对挫折的名言。
1.教师引导
学生发言时
可结合自身
实际情况谈
谈。
2.本环节用
3.写上几句自信的名人名言或祝福语,送给自
时控制在10
己。
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是否体验到挫折的积极意义。
3、学生是否能掌握几种面对挫折的方法。

【练习题】
1、以前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可能会放弃,现在我会 。
2、列举三条挫折的积极作用。

【教学参考素材】


威曼顿将军 19世纪初期,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草
堆里避风雨, 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出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
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 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
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 手拿破仑。
爱迪生 在失败五千多次后,发明出钨丝灯泡!
居里夫人 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提炼出了一克镭。
张海迪 身残志坚,成为世人学习楷模。
贝多芬 双耳失聪,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越王勾践 面对惨痛失败卧薪尝胆,吸取教训,积蓄力量,最后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名人名言: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心理学背景知识】
提高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理论依据及措施
个体的行为反应都是与 一定的刺激相对应的,在刺激与反应之间通常要经过一个心理过
程。挫折亦是如此,引起挫折的刺激物可 以说无处不在,但面对相同的挫折源有的人有挫折
体验,有的人却没有,主要原因就是对挫折源进行了不 同的心理加工。参与心理加工的心理
过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因素:认知结构、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杨帆 ,彭彦琴,2004)模式
构建如下:


挫折源


1. 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一个人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或是一个人在某一知识领
域的全 部观念和组织。从内容上讲,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组织特点
上讲,主要指知识经 验程度的层次性。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决定于他头脑中已有的
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中重要的构 成:图示、归因、信念,不仅都影响着个体如何加工解释
环境刺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它们同时还具有 人格功能,即它们具有影响个体行为方式,
赋予个体行为特色的功能,如非理性信念。所谓信念是个体对 某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
大多都是个体的人生经历的产物,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对 周围事物的信念,
这些信念将影响个体对事物的评价、情绪和行为(钱铭怡,1994),在众多的信念 中有合理
的信念也有不合理的信念。对个体的挫折承受力有影响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对事物的不正确认知。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常有一种过分概括化的错误思维,即
为个体感 知
认知结构
情绪状态
意志品质
挫折反应
挫折承受力


以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
2. 情绪状态。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应。一般
来说,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 绪色彩,而且以不同的心情、动机和紧张状态表现出来。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 定时间里表现出的一定的情绪。最典型的情
绪状态有心境,心境是一种深入地、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 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它不是
关于某一事物的态度的特定体验,而是在一定情景唤起后在一定时间里影响 主体对事物的态
度的体验,处在某种心境中的人,往往倾向于以相同的态度看待一切事物(叶奕乾,何存 道,
梁宁建,1997)。从狭义上讲挫折是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李海州,边和平,1995),当个体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下时,更容易将这种情绪扩大到日常生
活的 各个方面,使一些本来微不足道的事情成为体验挫折的挫折源。可见相对稳定的情绪状
态是面对挫折情境 不可缺少的条件。
3. 意志水平。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 行动,
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特
性。挫折从目的性来讲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
或自以为无 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
极的情绪反应。因此,为 了避免挫折,个体在进行目标性行为时应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
到行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使自己的 行动服从于完成目标的需要(自觉性),并能在行动
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坚韧性)。当实施目标行 为遇到障碍时,个体不但要具有自觉性
和坚韧性的意志品质,还要具有果断性,即能够对面临的情况做出 正确的判断,明辨是非,
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在需要做出决定时能当机立断,在需要根据 情况的变化
改变自己的行动时能够改变已执行的决定,不因固守已有的计划,最终致使目标不能实现,< br>体验消极情绪。意志行为本身就与克服困难、挫折相联系,个体的意志坚强水平往往与挫折
的性质 和克服挫折的努力程度成正比,个体的意志水平越高,越能够战胜挫折,就越善于控
制自己的情绪,使自 己的情绪稳定(自制力)(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1997),越较少地
体验到挫折的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李海州,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省教育出版社,1995.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6- 237.
3.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53- 354,
386- 390.

四年级 第十课 心动不如行动

【主题说明】
勤奋努力,成功体验学习是小学生学习心理 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
往往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但缺乏行动上的勤奋努力的积极体 验。心动不如行动,成功不仅


仅是羡慕别人,也不仅仅是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而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
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激发学生的积极行动的 情绪和体验是非常
必要的。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成功始于 心动,成于行动,同
学取得的好成绩都是刻苦努力的结果;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心动不如行动的积极情绪, 激发成
就感和自豪感;不能仅仅做口头的巨人,更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用行动证明自己也能取
得好成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 动,同学取得的好成绩都是刻苦努力的
结果。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心动不如行动的积极情绪,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
3、行为 目标:不能仅仅做口头的巨人,更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用行动证明自己也能取
得好成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难点: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品质,并为自己心动能行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课前小调查:看到别人的学习成绩好,你羡慕吗?在你的学习中 是否有过没有实践的想
法?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漫画内容(有条
引出本课 的
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当明明光说不练的时候,
就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放大版 的他
(高个巨人)形容他说得很厉害,那个矮个小人,
形容他是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在 巨人和矮
子中间画的那一个中等个子是真实的他,充满疑
惑,自言自语:“我为什就老是没有别 人那么好
本环节用时约5分
钟。
建 议
观察岛

主要内容,
(热身暖心)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呢?”
2、由观察漫画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教师引导学
生回顾自己 生活学习中的情景,思考:这幅漫画
告诉我们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3、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的感受。
4、教师总结:同学取得的好成绩都是刻苦努 力的
结果,不能仅仅做口头的巨人,更要脚踏实地地
努力学习,用行动证明自己也能取得好成绩 。导
入本课课题。
活动一:勿再徘徊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一左边方框里的内 容和
要求进行一次“心理课堂小天使”招募活动,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
2、教师围绕教材40页上方的三个问题进行提问,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引 导学生认
识成功始于
心动,成于
行动,培养
3、教师总结:心动不如行动,不 要观望,徘徊,
1、活动一重在引导
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梦想不会自己实现。活动
学 生认识成功始于
二:明星面对面
4、由教师充当主持人或挑选一位同学做小主持
人, 引导节目的开展。如:“大家好,欢迎大家收
看XX卫视《明星面对面》栏目,我是主持人XXX。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有幸请到
XXXX学校XX班的四位学习之星来到我们节目
的现场。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四位同
学……接下来,我们先让四位同学给电视机前的
观众朋友们做个自我介绍,每个人不能一样哦。
5、教师继续引导:好,感谢四位同学精彩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主题访谈。这一期我们栏目
主题是“心动不如行动”,相信这句话是我们每 一
位同学都耳熟能详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
会陷入“光说不练”局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
心动,成于行动;
活动二重在分享和
体验心动就能行
动,激发学生成就< br>感和自豪感。
2、学生发言,互动
时教师要给予反馈
和总结。
3、本环节用时约20
分钟。
活动营
学生脚踏实
(体验分享)

地的品质,
并为自己心
动能行动而
感到骄傲和
自豪。


们的学习之星又是怎样做到心动立即行动的呢?
他们为何能做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他
们,明星面对面为你现场解读,给你一个零距离
交流的空间。
6、听完学习之星的 分享,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是
否有什么想说,有谁愿意分享下自己的感受?现
场的观众朋友们, 也可以直接向我们的学习之星
提问。
7、教师将学生交流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
心理引导: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学习的积极情绪,
引导学生对自己心动也能行动产生自豪感。 < br>1、引导学生总结心动不如行动的几个要点:不要
观望,徘徊;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梦想不会自
己实现;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
总结心动不
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两句名人名言:
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是更聪明,做得好
是最聪明。 ——拿破仑·希尔
我哪有什么天才,我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
到了学习上。 ——鲁迅
3、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加强“成功始于心动,
成于行动”的认识和体验。
1、引 导学生在心中许下一个学习的愿望,勾勒一
个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轻轻告诉自己“心动不
如行 动”。
强化学生对
心动不如行
动的认同。
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请爸爸妈 妈评估方案并帮助
修改。最后形成自己的执行计划,并签上自己的
承诺。
3、教师建 议学生将计划张贴于醒目的地方,以便
随时给自己一个提醒。期末与家长一起评评计划
执行的结 果。
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
1、教师引导学生分
享自己的体 会,如
学生不明白,可以
举例说明。
2、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5分钟以内。
1、总结归纳一定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
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如行动的几
个要点,让
学生加强认
识和体验。
拓展园
(拓展延伸)


生为自己心动能积极行动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是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练习题】
找词、填词比赛
1、小组讨论,要想获得学习成功,需要哪些“心”?

2、看哪个小组最先把这些心找完、补填完。


好习惯 信心



( )



好方法










上进心



【教学参考素材】
一、故事欣赏
有两个和尚,其中 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
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 什么呢?”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买船沿着长江 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就凭这些去?别做白日
梦了”。穷和尚不与富和尚争辩,第二天,就只身踏上 了去南海的船,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
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斋,一路上尝尽了各种艰难困苦 ,很多次,他都被饿晕、
冻僵、摔倒。但是他一点儿也没有想到过放弃,始终向着南海前进。很快,一年 过去了,穷
和尚到达了理想的圣地---南海。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由于在南海学到了很多的知 识,
回到寺庙后成了德高望重的和尚了。而那个富和尚还在为去南海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简单的道理?
( 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不如做到。 平庸者和成功者之间的差距不在别处,就在于“心
动”与“行动”)

二、游乐宫(“忽冷忽热”小实验)












实验:将左手放在热水 杯中,右手放在冰水杯中,浸泡20秒钟,随后拿出双手同时放入中
间的凉水杯中哪只手感觉冰凉,哪只 手感觉温暖?我学习上有这种忽冷忽热的现象吗?对我
学习有什么危害?我该怎样克服?

三、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爱拼才会赢
演唱:叶启田

一时失志不免怨叹


一时落魄不免胆寒
那通失去希望
每日醉茫茫
无魂有体亲像稻草人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时起有时落
好运歹运 总嘛要照起工来行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心理学背景知识】
行动及其心理调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行为习惯 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惯有的行为倾向和态度,
可以说是由一系列行为细节形成的一套自动化的、 有机的行为整体,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下,
就会自动出现,形成一种动力定型。因此,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的形成,与家庭的教养方式
有着很大的关系,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组织 。家庭成员包
括经常来往的亲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繁杂的、微观的网状系统,它以一种全方位、多侧面
综合交叉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着亲子之间双向关系的质量和子女的个性发
展的 特点。
在不同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性格与素质有差异,所受民族文化熏陶、教育年限、早期
生活经历、从事职业和兴趣、特长等的差异,加上子女在相貌、健康、智力、性格特征等方
面的千差万别 ,往往会产生出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的行为习
惯也是不同的。
1、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民主权威型的家长给予孩子适度的关爱与限制 ,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
并能接纳孩子们合理的意见和想法。他们互相尊重, 彼此体贴、关心。孩子虽小, 但也和大人
一样, 自尊心很强, 父母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 对儿童的兴趣加以引
导, 挖掘他们的潜能。
2、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专制型家庭的幼儿受到很少的关爱并且受到极大 的限制。父母往往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
观意愿行事, 要求子绝对地服从。在这种家庭里, 从早到晚都弥漫着“火药味”。父母根本不从
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 早已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
的头上, 全然不顾孩子们的感受, 埋怨声、责骂声、争吵声此起彼伏。当自己的愿望孩子还未
达到时, 做父母的往往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或恨铁不成钢; 而当发现孩子有过错时, 他们往往


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 甚至大发雷霆、体罚。
3、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溺爱型的学前儿童家长将自己的感情以及物质 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中去。他们愿意为孩
子付出一切, 包揽一切, 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百依百顺, 有求必应, 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的帮
助和保护,具有过度保护性。
4、放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放任型的家长对孩子给予较少的关爱和限制, 大家彼此互不关心, 放任自流, 任其发展。

参考文献
周宗奎,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四年级 第十一课 假如我是他
【主题说明】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建立换位 思考的理念,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
考问题是我们与人交往的主要方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2 、情感目标:遇到问题要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各自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就会伤害到别人 。
3、行为目标:学会交往,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主动去解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换位思考的理念。
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做好相关课件,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观察岛
目 标
认知什么是
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金鱼和小狗的
对话;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和小猫的对
建 议
1、教师将事例收集
归纳备用。
2、本环节用时约8
(热身暖心)
不同角度


话;
3、提问同学们回忆、思考一下自己曾
经被拒绝的事例。
活动一:妙手撕纸
帮助学生通
过活动,体
1、根据班上人数进行分组做撕纸游戏
让学生体验领悟不同的 人同样的游戏
规则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活动二:一人分饰两角
2、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领悟不同角
色会有怎样的感受。
分钟。
1、教师展示学生的
活动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讲
感受并加以分析。
3、本环节用时约
20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验、领悟建
立换位思考
的理念
1、教师用前面归纳
让学生懂得教师引导学生:1、每一人都有做错事
换位思考的
的时候;2、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3、
析。
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的心理需求;
4、举例如:我生来就丑,我希望别人< br>不要讨厌我而要包容我等。
学会运用 3、本环节用时约
10分钟
1、教师 总结换位思
考的重要性,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
2、教师归纳将心比
心内容让学生背两
遍。
的事例进行串讲分
分享屋
方法在与人

总结提升)
交往中的作
用和意义并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巩固知识做
上的矛盾和冲突,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
好练习
际问题
学生与人交往多进
行换位思考。
2、本环节用时约6
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2、学生是否能学会换位思考。

【练习题】
1、当我烦闷时,我希望别人 。


2、在家里,与妈妈互换角色生活一天。

【教学参考资料】
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学会理性思考,遇事多想几个为什么,不要朝着猜疑的方 向思考。而应问自己“为
什么我要这样想?”“理由何在?”如果怀疑是错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 况。
第二,遇到困难多想办法。增强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越是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
信 心,不要掉进思维定势的陷阱,要灵活应对实际问题。
第三,遇事多往好的方面想,这样会使我们的心 灵得到安慰、心态得以调整,已经发生
的事情,盲目的用怨恨和抱憾,除了给自己一种自我折磨外,没有 任何意义。聪明的人往往
是在烦恼环境中能够找到快乐,从逆境中看到光明,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它 会支撑着人
们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坚定地走下去。
第四,建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始终坚持 学习,不断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开阔视野,
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它会支撑着人们克服前进中的艰难 险阻,坚定地走下去。
第五,增强对自我调控能力。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难免遭到别人的议论和流 言蜚语,
不必放在心上,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产生的怀疑也会烟消云散。
第六、建立终生求新的理念。养成善于接受新 事物的习惯。培养自己渴求新知识、乐于
接受新事物,不断进取的心态。

【心理学背景知识】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 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的行
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一般认为 ,儿童在4 岁时就获得了“心理理论” 能力,
即4 岁儿童就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愿望、信念等来理解他人的行为。
儿童获得各种心理概念的年龄差异是其早 期各种社会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儿童心
理理论获得和发展速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背景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建构理论认为儿童早期与他人的社会交往有助于儿童 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家庭的规模
可以预测儿童对谬误信念的理解,家庭规模之所以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 发展是因为家庭成员
越多儿童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也就越多。在兄弟姐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拥有哥哥姐 姐多的
儿童比拥有弟弟妹妹多的儿童在谬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要高。这些研究结果都支持了“ 学
徒假说”(apprentice hypothesis),即儿童是在与周围一些知识更渊博的人 的社会交往中获得
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
此外,有关不同经济地位家庭的研究和跨文化研究表 明家庭经济地位影响儿童心理理论
的发展。来自高收人家庭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儿童比来自低收人家庭或落 后地区的儿童在对情


感等的理解上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同时发现儿童对情感和谬误信念的 理解与其父母的职业地
位、受教育水平都存在着正相关,且与母亲的相关更高。
家庭言语交流 方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也有影响,儿童在使用有关心理状态的言语方面
经历了三大过渡:第一,真正参 考心理状态的言语增多;第二,从了解自己心理状态逐渐过
渡到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第三,从单纯的 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话到在共同活动中进行有关
心理活动的交流。
2、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假装游戏是幼儿的一种主要的游戏方式,长期以来, 假装游戏被认为与儿童的认知能力、
社会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游戏中,儿童用身边已有的玩具来代替 假想的玩具,通过扮演
不同的角色来对不同的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表征。假装游戏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 现实的区
别。家庭中假装游戏主要在幼儿与父母、兄妹之间进行。父母与儿童间的假装游戏与兄妹间进行的假装游戏有所不同,父母一般通过言语指导或提供玩具来参与儿童的假装游戏,相比
之下,兄 妹间的游戏则有所不同,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常常要求变换角色、位置,而
且较少的依赖他人的支 持。

参考文献
陈英和,姚端维,郭向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 究进展.2001(3):56-59.
四年级 第十二课 我也能当家
【主题说明】
小学四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渡阶段,很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意
识和能力 ,导致部分学生很难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本课旨在帮助学生告别依赖心理,尝试
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提高学生的自理水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告别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自己当家的自豪感;
3、行为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基本达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告别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自理的能力,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课前准备】
1、调查学生依赖心理和依赖行为的基本情况。
2、收集有关依赖行为的案例。


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
(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引导学生
思考:
(1)图中描述的什么样的场景?
引出本课的主要
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小男孩要做什么?
2、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1、教师提示语:
当爸爸妈妈都不
在家的时候,你
会怎么做呢?今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3、教师总结:图片中的小男孩要当家作主了,天我们就一起来< br>当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吧!导入本课课
题。
4、心理学引导:从感知的角度,让学生思考
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讨论一下吧!
2、时间:不超过
5分钟。


活动一:我是小演员
1、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练教材上1、教师提 示语:
的情景表演,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情景,独立完成一件事
也可以把情景分配给各小组 。
2、请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表演情景。
3、教师请参与情景表演的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br>和体会,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事
情的自豪
活动二:“小鬼当家”交流会
4、 教师组织学生填写教材上的问题: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和
交流自己当家的
感受
情会让我们体验
岛城大量的感
觉,会很自豪。
2、时间:大概10
分钟左右。
3、在同学们全班
交流的时候,老
(1)爸爸妈妈不在家的原因 :___ 师要接纳,理解
(2)我的感受是 :___ 并在最后有个总
(3)我的安排是 :___ 结,自然过渡到
(4)我遇到的问题有:___ 下一个环节。
(5)我是这样解决的 :___ 4、老师提示语:
(6)我的收获是 :___ 看来很多同学都
5、教师在每组选一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自
己的经历。
6、 教师 反馈:看来很多同学都有过自己当家
的经历啊,那么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
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呢?过渡到下一环
节。
7、 心理引导:从理解的角度让学生体验自己
当家的感受,分享当家的经历和收获。
有过自己当家 的
经历啊,那么当
爸爸妈妈不在家
的时候,我们应
该怎么做呢?
5、时间:大概10
分钟。
1、教师引导出本环节。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当父母不在家。要自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自己当家
的注意事项
己当家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每组派代表分享自
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介绍教材上的注意
事项。
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 感性的了解转
1、老师总结归纳
一定要在学生回
答的基础上进
行。
2、老师总结提
升:自己当家时,
要合理安排、制


化为理性的认识,使 学生把知识内化。 定计划、学会抵
挡诱惑,树立安
全意识。
3、时间:至少1 0
分钟。
1、教师总结:当
父母不在家的时
1、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填写。
强化自己当家应
拓展园
(拓展延伸)
该怎么做,是对前
期学习内容的领
悟和运用。
2、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填写的内容。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心理引导:把课程 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帮
助提高独自一人时的安全意识的应对问题的
能力。
候,我 们要学会
自己合理安排,
当家作主,要提
高“当家”的能
力,必须从现在开始,从事小事
做起。
2、时间:大概5
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度怎么样;
3、学生是否掌握自己当家的方法。

【练习题】
1、 你有没有经历过家人不在家,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呢?请写出你的经历。
2、你一个人在家时会做些什么事呢?你觉得自己具有“当家”的能力吗?

【教学参考素材】
培养自立、自主的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自立、自主的精神较差,依 赖性较强。原因在于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
例越来越大,他们从小生活在一种众星捧月的家庭环境中,处 处受人宠爱、呵护。有人形象
地将这种情形描述为“六一现象”,也就是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爸爸、妈妈六个
人围着孩子一个人转。他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应该接受的生活技能 锻
炼。
对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表明,在家里从来不干任何家务劳动的孩子大有人< br>在,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同学在家里帮助父母干家务劳动。有的孩子在饭后,将碗一推,就


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收拾剩下的饭菜、洗涮碗筷,那是父母的事;有的从来
没有 叠过一次被子;有的甚至每天起床后,衣服都要父母给穿上。其实,之所以会出现种种
令我们触目惊心的 情形,过错并非全在孩子身上,很大一部分责任应该由家长、长辈来承担。
他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呵护 ,使得孩子没有机会从事家务劳动,自立、自主精神的培养也
就无从谈起。
培养孩子自立、自 主的精神,既要从小做起,也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小学一年级的
学生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书 包,每天晚上睡觉前将第二天上学要用的课本、文具
收拾好;小学二年级开始学着收拾自己的卧室,叠被 子、打扫房间等;小学三年级则要开始
学习洗自己的衣服。总之,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要放手让他们 去做,鼓励他们去做。不
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出差错就大包大揽,这无形中就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

【心理学背景知识】
自主与自立
一、正确理解学生的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增长管理才干创
造了许多时间的 机会。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有进取心,不墨守成
规,有较强的适应性;还有利 于班风和校风的树立。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自主认识、自
主组织、自主监督、自主调节、自主评价的 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从而为优良的班风校风的
树立,准备好思想条件。
二、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
1. 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自主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 自我服务,行为自律
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是同学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 划性,
因此,引导自主管理首先要强化自主管理的意识。一个班级由个性、兴趣不一的几十个学生
组成,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因此引导全班的每一
位同学,发 扬主人翁精神就非常必要。
2. 培养小干部,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作为一名班主任 ,应该认真抓好
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 创
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限
度 的发挥,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教师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1)在竞 争中树立民主意识。通过竞争选拔班干部,可以使所有队员明确自己的自主
权,树立自主的意识,即每个 队员都有权利参与竞争,每个队员都有权利投票选出自己认为
合适的班干部。这时,班主任起到引导、辅 助的作用,使每位都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2)在工作中体现主体意识。培养班干部的主体意识,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需要
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不断对班干部进行指导、锻炼,天长日久,使这些班干部 心中有自主,


工作中体现自主。班干部能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召开 班会、周总结会
等。
(3)在阶段总结中强化自主意识。 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培养班干部 的自主意识外,
还要定期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汇报、总结,为干部与同学之间沟通感情,交换看法,这样 ,
就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教师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三、孩子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现状
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他们的性格胆怯懦弱,习惯躲在成 人的背后求得安全。他
们害怕一 个人独处,而且不相信自己能独立做好一件事,几乎事事都要大人帮助他们来完成。
上学后,他们的课堂 作业也习惯让父母或别人来帮助,甚至代替完成。这一类孩子往往以弱
者的姿态出现,仿佛周围的人都不 喜欢他,甚至看不起他的感觉。这个时候,他们几乎对任
何东西都不感兴趣,老是显得无精打采和心不在 焉,他们喜欢抱怨所有的东西,喜欢让父母
顺从他们的心意。他们依恋父母,似乎离开父母他们就什么事 也做不了了。他们经常让父母
帮助自己,而自己却很少尝试着去做。他们喜欢让父母跟他们一起玩,给他 们讲故事,唱歌
给他们听,而父母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会哭闹。
四、孩子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家庭成因
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好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许多家 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望
子成龙,但很少有家长能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父母什么家 务也不让孩子做,
甚至有的学生上了小学吃饭、穿衣还由家长包办,结果造成孩子对父母、家庭、学校环 境的
过渡依赖,有的小学生连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也没有,成为家庭中所谓的:“小皇帝”“小
公主”。
五、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1. 培养孩子的独自意识
为 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他们能做得
到的事情。有些家长 总怕孩子做不好,他们总是以担忧的目光注视和提醒孩子,或者干脆替
孩子安排好,铺平道路。这种态度 和做法,使孩子的手脚受到了束缚,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
受到了阻碍。孩子很小就有了独立自主意识,他 们什么都喜欢亲自动手,自己扶着沙发走路,
自己拿小勺吃饭。等到稍大一些的时候,他们不仅要独立洗 手洗脸、穿衣服、脱衣服,而且
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 街买东西,自己洗
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千万不能泼冷水“别动,你干不了!”一定要 予以
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很好,慢慢做,你一定能做好的!”
2. 培养孩子独自动手做事的能力
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各方面能力 的
不断提 高,从不会做到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
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不是有这样一句话:“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边。”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对于孩 子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中一定要重视


“做”的过程。在日常生活 中,从孩子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比如,在家里孩子的房间中,
给孩子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的东 西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孩子做主,让孩子在自己的
区域中活动,成人可参与活动但少加干涉,给孩子一种 小主人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
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事情自己做。另外,日常生活中的 许多小事,都是对孩子
进行独立自主行为训练的良好机会,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在力所能及 的前提下,
让孩子为班上和家庭做一点小事,尽可能为孩子提供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的机会。
3. 培养孩子独自克服困难的能力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时,需要同时培养孩子克服 困难的精神。对于孩子来说,
自己洗衣、打扫房间和收拾玩具,做一些家务时,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努力 、克服一定困难
的。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并对孩子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 定。
特别是对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让他自己做。
4. 培养孩子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 自己想。”遵
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 的做法
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思考问题,总
希望 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思考问题上的独立自主性。孩子具有好奇的
天性,对待他们所 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作为家
长应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要 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四年级 第十三课 传递友好
【主题说明】
友好情感具有许多积极作 用,友好可以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结识朋友、巩固友谊等。
小学时期,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保持增 长趋势,大约从四年级开始,儿童对友谊的看法,
出现了对于活动规则类似的价值观和态度。因此教会学 生友好交往的行为礼仪对其以后的人
际交往以及整个人生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学习 ,使学生学会以落落大方、真诚自然的表现与他人交往、传递友好,感
受传递正能量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不同形式的友好表达方法,领悟传递友好情绪的积极作用;


2、情感目标:友好是心情的自然流露,也是情绪控制的结果,感受友好传递正能量的魅 力;
3、行为目标:能够在日常交往时,主动传递友好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传递友好情绪的积极作用。
难点:学会传递友好的正能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国传递友好的表情、动作图片。
学生准备:课间十分钟游戏的一个情境。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观察不同
形式的友
观察岛 好表达方
过 程
1、引导学生观察四幅场景图:①在小区的门楼
看见认识的阿姨,微笑并问好 ②看见老师热情
地打招呼③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扶起摔倒
建 议
1.了解每
幅图是不
同的场景
不同的时
(热身暖心) 法,初步感
受友好的
情绪可以
传递。
的同学④带着满足的笑容,走在回家的路上。
间。
2、交流:在每个场景里,你感受到什么情绪?
2.建议用
3、教师总结:在日常交 往中,我们可以微笑面
对他人,传递积极友好的情绪。
活动一:“友好”对对碰
1、演一演不同国家表示友好的肢体动作
2、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个动作?感受到什么? 3、仔细观看并记住各个国家表示友好的肢体动
作,同桌两人一组,到老师这抽签,用抽到的
然后向班级的其他同学表示友好。
活动二:友好词语串串烧
时5分钟左
右。

1.活动时
注意观察
每个学生
的参与程
观察不同
活动营
(体验分享)

形式的微
笑,领悟传
递友好情
绪的积极
作用。
注意学国家的问候礼节,首先向自己的搭档表示友好,
度,
生的体验,
避免说教。
4、分组讨论表示友好的词汇,并将它写在纸上。
2.学生在
5、各小组轮流说出一 个表示友好的词语,不能
交流“友
重复,如果小组说不出时,请这个小组为大家
好”的 词语
唱一首表示友好的歌曲。(如“北京欢迎您”)。
时可以适
6、心理引导:友好 的肢体动作可以缩短人与人

之间的心理距离,传递幸福、快乐、友好的情
当提示,< br>绪。
和生活实


际情景有
机结合。
1、教师提问:你觉得友好情绪的传递有什么作
分享屋
(总结提升)
感受友好
传递正能
量的魅力。
用?引导学生思考。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补充。
3、全班学习课本上的段落。
心理引导:友好情绪的传递让人感受到关怀、
理解、信任。
1.学生回
答时老师
注意提升
总结。建议
用时 5分
钟 < br>1.学生在
思考时,教
1、设定情境:学校礼仪队正在招募一批亲善大
学会传递
友好的正
能量。
使,你觉得自己在传递友好时哪方面有优势?
哪方面还需要 改善呢?仔细想一想,动手写一
写。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分享。
师可以引
导他们从
友好的态

动作、肢体
语言方面
进行提示。
建议用时
时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深)

【活动反馈】
1、学生是否有兴趣参加活动。
2、学生是否感受到微笑传递友好情绪的积极作用。
3、学生是否学会传递微笑的正能量。

【练习题】
1、 写出3个表示友好的词语。
2、 你常常用怎样的方式向他人表示友好?

【教学参考素材】
调整心态,微笑生活
调整心态,微笑生活 .每天你都 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崭新的人:带着微笑起床,
带着微笑出门;独处时保持微笑,与人相遇时向对方微笑 ;工作时微笑、休闲时也微笑……
微笑,是一种你可以付出的欢乐.
第一:学会让 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经常归


零,每天都是新的起 点,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
求胜机会。(所谓退一步自然宽. )
第二:学会关爱自己,只有多关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关爱他人,如果你有
足够的能力,就要尽量帮助你能帮助的人,那样你得到的就是几份快乐,多帮助他人,善待
自己,也是 一种减压的方式。
第三:遇到心情烦躁的情况的时候,你喝一杯白水,放一曲舒缓的轻音乐 ,闭眼,
回味身边的人与事,对新的未来可以慢慢的输理,即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冷静的前进思考。
第四:多和自己竞争,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也没必要羡慕别人。很多人都是由于羡
慕别 人,而始终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越是这样,越是会把自己掉进一个深渊。你要相信,只
要你去做,你也可 以的。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而开心(事是不分大与小的,复杂的事情简单
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 事情反复做,争取做到最好)
第五:广泛阅读,阅读实际就是一个吸收养料的过程,现代人 面临激烈的竞争,复
杂的人际关系,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在某些场合尴尬,可以进行广泛的阅读,让自己的 头脑充
实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人有时候是这样的,肚子里空空的时候会自然的焦急,这就对了,
正是你的求知欲在呼喊你,要活着就需要这样的养分。
第六:不论在任何条件下,自己不 能看不起自己,哪怕全世界都不相信你,看不起
你,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因为我相信一句话,如果你喜 欢上了你自己,那么就会有更多的
人喜欢你,如果你想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你想,努力去实现,就会 的!(很多人为什么
没实现,就是没毅力)
第七:学会调整情绪,尽量往好处想,很 多人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急得像热锅
上的蚂蚁,本来可以很好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情绪的把握不好 ,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
复杂的事情更难.其实只要把握好事情的关键,把每个细节处理的得贴就会游 刃有余.遇到
棘手的事情,冷静点,然后想如何才能把它做好,你越往好处想,心就越开,越往坏处想,
心就越窄!
第八:珍惜身边的人,用语方面尽量不伤害,哪怕遇到你不喜欢的人, 你尽量迂回,
找理由离开也不要肆意伤害,这样不仅让自己心情太坏,也让场面更尴尬.珍惜现在身边的
一切。
第九:热爱生命,每天吸收新的养料,每天要有不同的思维.多学会换位思 考,尽
量找新的事物满足对世界的新奇感,神秘感。
第十:只有用真心,用爱,用人格去面对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彭斯, 欧莱特.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M].广东:广州出版社, 2008.
2. 王红霞,蒋月. 幼儿同伴间的友好交往小议[J]. 小学教师. 2009年:第3期.
3. 杨晓利. 培养幼儿情感,促进友好交往[J]. 考试周刊. 2012年:第82期.



四年级 第十四课 告别拖拖拉拉
【主题说明】
拖拉 是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有时拖延并不仅仅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
本节课首先通过热身暖心 、体验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的一去不返及拖延给自己带
来的危害性。学生体验越深,完成心理辅 导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然后通过分享、总结环
节,让学生充分畅所欲言,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拖拉症状, 如不想开始做作业、学习中途容
易被打断、不知道先做哪一项、碰到困难就绕开等。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对 自身进行正强化,
从而改掉拖拉的坏习惯。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拖拉给学习带来的危害,明确自己在学习的哪些方面存在拖
拉现象。
2.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时间的珍贵。
3.行为目标: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改变自己学习拖拉的最佳方法,并能付诸于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自己在学习的哪些方面存在拖拉,并认识到拖拉给自己学习带来的危害。
难点:获得改变自己学习拖拉的最佳方法,并能付诸于实际行动。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小漏斗一个、红豆一包。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条一米的彩色纸带,尽量选择比
较鲜艳的色彩。
2. 学生准备:小剪刀、有刻度的小尺板。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引出本课的
观察岛 主要内容,激
过 程
1.请 学生边观察图片边思考:小朋友如此
着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他的身上你是
否能找到自己的影 子?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放
学回家后的情景。
3.教师总结,导入本课课题。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建 议
(热身暖心)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活动一:你学习拖延吗
1. 看教材中提示的几种行为,思考:自
己的身上是否有这样的影子?
2.交流讨论:
经常出现这种行为会有什么后果?
活动二:剪彩带
1. 师生共玩“剪彩带”游戏,教师引导
学生依次剪掉已经过的年数、退休后的
30年、假期10 年、1/3的睡眠时间、1
/4的生活琐事、1/5的分心时间,让学
1.认识学习
生 感受真正属于学习的时间太短了,一定
活动营
拖拉的危害
要珍惜时间,不能再拖拉了。
(体验分享)
2.感悟学习
2.通过游戏看看一生中真正属于学习的
时间的珍贵。
时间到底有多长。


活动三:小实验
1.观察红豆实验演示 。(1)拿一粒红豆放
在漏斗里;(2)拿一把红豆依次放在漏斗
里;(3)拿一把红豆一起放 在漏斗里。对
比三次实验的结果。
2.交流小结:
刚才的演示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说点
什么?
心理引导:引导学生体验时间的珍贵以及
拖拉对自己学习的危害性。
1.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的拖延阶段,心理有
总结提炼出
分享屋
(总结提升)
1. 活动二教师指导语:你希
望自己能活到多大年龄?老
师希望大家都能长命百岁。
大家手中都有一条彩带,长
100厘米,代表我给了每人
一百年的时间,我们把长长< br>的一生都融在这条彩带中,
通过下面的游戏,来看看长
长的一生中真正属于学习
和工作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2. 活动三教师指导语:孩
子,这个漏斗就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做好一件事,
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
和快乐;如果你想把事情集
在 一起,一块做,那么你就
会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
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哪些变化。
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3.引导学生朗读“克服拖延小锦囊”。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
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拖延阶段的
心理感受,让
学生积极克
心理引导:认识到 拖拉给学习、心情带来
的危害,明确自己在学习的哪些方面存在
服拖延习惯。

拖拉现象,并能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改变自
己学习拖拉的最佳方法。
1.组织学生完成 教材上的“治疗处方”,
引导学生产生找出自身问题、克服自身
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 br>以内。
2.拖延现象的症状包括不想
开始做作业、学习中途容易
被打断、不知 道先做哪一项
等。克服拖延习惯的处方包
括制定学习计划、分清轻重
缓急、分解目标、 专心作业、
同伴监督、劳逸结合等。

拓展园 强化学生对问题的骄傲感、自豪感等积极情感。
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和父母交流自己的
感受。
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
际行动。

(拓展延伸)
拖延危害性

的认同。



【活动反馈】

1.学生是否对本课感兴趣。
2.学生是否体验到了时间的珍贵以及拖拉对自己学习的危害性。
3.学生是否能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拖拉现象。
4.是否能让自己更及时迅速不拖拉。

【练习题】
我终于知道了改变自己拖延习惯的方法,我决定,回家以后,



【教学参考素材】
10个治愈拖延症珍藏版心理技巧
在一个理想的 世界里,我们可以准时的按照计划去做事情,我们能够把已经制定好
的计划,完美的执行下来。但是,在 现实世界中,这一切都变得很难。纸上谈兵确实很容
易,谁都可以做出一个很好的计划,但是,真正要我 们去做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从我们脑
中产生,周围的诱惑干扰也被无形的放大,我们开始畏惧,不敢去做 ,种种借口让我们把
本该昨天就完成的任务拖延到了今天,此刻的我们还在忙着寻找和编织着下一个借口 。
难道说拖延真的不能被战胜么?我们为何要输给自己呢?拖延的产生,从本质上来
说就是我们不喜欢做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想要延迟痛苦;另一方面,我们做的事情可能
需要很长时间 才能看到成果,导致我们迟迟不愿开始。与拖延的战斗,其实就是与自身懒
惰的习性相抗衡,我们要养成 立即行动的习惯,才能克服拖延的困扰,让好习惯代替坏习
惯。
这里总结了10个战胜拖延的技巧方法,希望能对患有拖延症的朋友有所帮助。
1、比较法——让自己从心理上接受
当我深入思考了为什么会产生拖延的问题之后,我认识到 拖延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欺骗。我
们人性生来懒惰,这我不得不承认,如果有一个舒服温暖的被窝,我是不 会愿意起身去寒
冷的户外。从远古以来,我们人类就进化了一个自我保护的功能,即远离有害的,趋向有
利的。这样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存活在恶劣的环境中,这是我们大脑的一个固有机制。
那么, 拖延的产生本质也与这个有关,我们更希望去做简单的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令我们
痛苦的工作。
那么,我就利用这个特点,发明了比较法,其实就是欺骗自己的大脑,因为我们的大脑不
会进行比较, 很容易被欺骗。例如,某人可能为了买一个在A商店30元的钢笔而打车去
B商店买同样的售价20元的 钢笔,结果坐车花了15元。


这种方法就是,在你的任务列表里再挑一个比你此时你不 想做的任务A更容易的任务B,
然后告诉自己,A和B此时必须完成一个,你可以自己挑选。那么,作为 大脑,肯定觉得
B比较容易,所以就去做B吧。事实上,可能还有任务C、D、E比B更容易做。这样, 我
们就成功的欺骗了自己,让自己在心理上感到不再畏惧,就能立即去行动。那么,我们可
以找 一个比A更难的任务S,这样,我们也就有理由去做A了。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方法,
不过很有效果。
2、切断干扰源——让自己更加专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干扰源,例如手机、电脑、网络等 ,当我们想要专心做一件事情的
时候,尤其是在做一件很想拖延到明天的事情时,一个他人的短信也许就 可以让我们转移
注意力,去干其他事情,甚至很难再回到最初的状态。我们要做的就是简化周围所有的干
扰源,把所有认为可能会打断我们专注状态的东西全部通通切断。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
就会 断开网络连接,把手机调到静音,找一个独处的环境开始写作,直到写完。这种保持
专注的状态很重要, 本来磨磨蹭蹭要2个小时做完的事情,我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那么节省的时间我可以用来彻底的 放松。这样即完成了任务,又可以好好的休息。
3、禁止多任务操作——变得简单高效
虽然 说我们的大脑是多任务操作系统,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洗澡,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饭。
但有的时候,单线 程工作可以让我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让我们更快的完成任务,从而减
少拖延的次数,培养立即完成的好 习惯。
4、不要追求完美——给自己一个低的起点
有的时候由于我们追求完美的心理在作怪 ,导致我们还没有开始做一件事情就已经在为各
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而焦虑,最后结果是我们迟迟不敢开始 着手去做,使得任务拖延。事实
上,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很低的起点,例如我要达到一口气做200个 俯卧撑,那么我可
以第一天只做10个,第二天增加到15个。这样,起点很低,我就更愿意相信自己能 够做
完并且不会痛苦,我也就敢于开始,而不是只停留在幻想的阶段。我们所拖延的大多数任
务 ,都是因为我们把它想得太难了,太痛苦了,当我们把起点放低,我们会立即去做。
5、坚信自己的实力——永远不要失去自信
最让我痛恨一种人就是整日告诉他人“你不行,你 不可能做到,你的想法很愚蠢。”这种
人不知道抹杀了多少怀有梦想的人,将他人的彩色的世界变得灰暗 无助。如果你相信自己,
就要忽视那些弱者的话,他们说你不行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做到。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种人的存在,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会有一种声音告诉我们
“你不行,你不 可能做到,这件事很难很痛苦。”如果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们也许会愤怒
的告诉他“我能做到!”,但是 ,如果换做自己呢?我们又有多少勇气战胜自己内心的怯懦
呢?正是有了这些弱者的声音,使得我们动摇 了坚定的信念,多少可以改变世界的想法拖
延至今。我想,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开始去做, 一旦你开始了,就无所畏惧。
6、等待他人是可笑的——真正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

< br>有的时候能够完成任务的真正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去做。我们永远不要有托付给别
人的想法 ,因为这是非常不可靠的,即使这个人准确的像时钟一样,它也有电池用完停下
来的一天。我们有的时候 指望别人能够做某件事情,还不如自己去做,虽然痛苦点,但是
我们可以掌握工作的进度,而不是想法设 法督促他人。
7、创建拖延任务列表——即使拖延我们也要拖得很帅
好吧,如果我们确实战 胜不了拖延的毛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坏习惯为我们服
务呢?博华就给自己建立了一个拖延任 务列表,在这个列表里,我罗列了很多我平常没有
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学习园艺、看一本有意思的书 等等。这些列表里面的东西都很有
意义而且令人不反感的小事。每当我实在不想继续做一件事情时,我会 打开拖延列表挑一
件事情去做。这样,既满足了我想要拖延的心理,又可以做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有的 时
候,我们战胜不了拖延,那么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去享受它呢?
8、拖延只是个想法——永远不要开始去实施
你的头脑会暗示正在减肥的你去吃那块蛋糕,或 者暗示正在戒烟的你去接过别人递来的香
烟,或是暗示你将本该开始的任务拖延到明天。好吧,你真的有 那么听话么?我们必须明
确,当一个人有杀人动机的时候,并不代表他已经杀了那个人。同样的,当拖延 的想法开
始在脑海中盘旋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观望,而不是接受自己头脑的指示。佛家有
个观点叫做观照,当我们内心滋生邪念的时候,需要静静坐在那里,然后以第三人称的视
角观照自己的 内心世界。一些不好的想法,就让它们慢慢消失,不要评判,不要妄动。当
我们想要拖延时,告诉自己这 只是个想法,我不会去做,因为一旦做了想法变成了现实就
无法更改。
9、设定专注时间——让自己更加高效
当我不想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通常给自己设定一个 计时器,例如20分钟,我告诉自
己在这20分钟内必须专注于眼前的任务,没有任何借口推脱,直到闹 铃响起。当20分钟
过后,我会休息5分钟,然后设定下一个20分钟。当给自己定下倒计时后,心理上 我们
会有急迫感,这样会促使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当出现干扰的时候,我会看一下
倒 计时,暗示自己再坚持3分钟就结束了。这种方法很有效,时间管理上就是将大的时间
切分成小块时间, 更易于我们去操作,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思想。
10、分解任务——开始行动的秘诀
再大的任 务也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的子任务,将每个子任务分配到自己的可用时间里面,当
所有的子任务被完成,那 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艰巨任务也搞定了。分解任务的精髓就是简
化,将你想要拖延的任务分解开来,使它 变成10个非常简单的子任务,你只需要先完成
1个子任务,然后告诉自己,这个任务已经做完了十分之 一,我可以先休息一下,然后再
开始下一个子任务。这样,我们就能很快的行动起来,而不是内心充满畏 惧造成拖延。
来源:http:o1347


怎样改变小孩的拖拉习惯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 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
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 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
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 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 最
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 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
我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 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
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 组,而且
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4)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 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
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 三至五组。
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 ,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
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 以给孩子出
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 br>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
扬。“现 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
“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 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
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 ,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
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 由支配的时间)。
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 间
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
等。 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
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 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 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
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 可以故意放慢一
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
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
完成就 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 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
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 ,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
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 九点钟上床睡觉。
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 有
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
析孩 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
要使用这一招。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拖延行为

从拖延行为的性质维度( 正当与否) 上看,拖延行为在“必要性”与“问题性”之间分
布。有的拖延 行为是必要的,是客观规律制约下不可抗拒的必然,具有正当性——思想的成
熟、认知的深化、情感的发 展、行动的时机都使拖延有正当理由,此种意义上的拖延相当必
要,此种拖延可以称之为“必要性拖延” 。与之对立的是,解决问题、采取行动的主客观条
件都已经具备,时机也已经成熟,却依然“一拖再拖” ,这种拖延行为就属于问题性拖延。
从拖延行为的结果维度上看,拖延行为在“好的结局”与“坏的结 果”之间分布。无论
看似多么不应该发生的拖延,如果最后因“拖”得“福”,就产生了“好的结局”。 但是,更
多的情况是: “错过一时,耽误一世”。在此种情况下,个体的拖延行为注定会产生“坏的< br>结果”。此种拖延行为必须要纠正。
从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维度上看,拖延行为在“主观性”与 “客观性”之间分布。个体
的拖延行为有的是因为观念束缚、重视不够、缺乏努力等主观性因素导致的, 此时,只要调
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就不会再产生拖延行为。与之相对,个体的拖延行为有的是由于客观
条件不成熟、方法技术不具备等客观性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拖延行为确实是身不由己。
从拖延 行为的“认知理性”维度上看,拖延在“策略性”与“无厘头”之间分布。个体
的拖延行为有的是“策略 化”选择——认识到贸然行动结果可能事与愿违,选择待机而发、
以拖待变。拖延行为的 “无厘头”体现为个体不能对拖延行为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至此,可以从问题行为的角度给拖延行为下一个操作性的定义: 拖延是个体在无正当理
由的情 况下由个体的主观性因素所引发的后果不良的、非理性的回避现实、无所作为的行为。
二、学业拖延
Senecal认为学业拖延是指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完成限定的学业任务,虽然个体曾
想 试图完成任务。Schraw曾将学业拖延定义为故意延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或将其定义为学
生在学业 任务中的延迟和拖延行为。因此,各个概念都体现了如下内容:学业拖延是指在一
定的时间范围内推迟学 业任务,直到临近最后期限开始着手进行的行为倾向。学业拖延即在
学习情境中对拖延现象进行研究。


针对学业拖延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者展开了大量研究。Bandura认为学业 拖延
与害怕失败无关,但自我效能和自尊与拖延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Ozer以土耳其学生为对象的实验中,男学生比女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更多,并且女学生更多是因为害怕失败和懒
惰,而男 学生则是由于想要摆脱控制。其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的文化差异
等因素的影响。究竟害 怕失败与学业拖延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仍需验证。Klassen的研究
表明,虽然自尊,自我调节, 学业自我效能等因素都与学业拖延相关,但自我调节的自我效
能可以最有效地预测学业拖延倾向。而在K lassen等人随后的研究中,证实了对于女生来说,
学业自我效能是学业拖延的一个有效预测因子。 也有研究证实自我调节的自我效能与学业拖
延有显著的负相关,自我调节方面的高自我效能可以预测学生 好的学业成绩,反之亦然。
Hayashi用结构方程模型证实特质学业拖延对抑郁和焦虑的作用,是通 过自我批评起中介作
用的。也有研究者是认为人们拖延工作是因为他们感到任务是令人厌烦的或者使人感 到压力
过大。越容易感受到压力的人越容易拖延任务。

参考文献
1.博克, 袁.拖延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 李先锋, 张新萍. 拖延行为的心理解读和自我改变[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年:第1期.
2. 韩婷婷. 学业拖延的概念及其影响[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第1期.

四年级 第十五课 赞美提升魅力
【主题说明】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 理论,四年级的小孩处于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这时,儿童思维以“平等”的观念 为主要特征,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而到了下
一个阶段,即公正道德阶段,儿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 同情心的深层品质,那么,让四年级
学生学会赞美,能使他们更好地过渡到下一道德阶段,深化他们关心 的品质。
出生于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由于独生子女较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比较自我,他们总是
接受来自亲人对他们的赞美、迁就与关心,而对于赞美他人,寻找他人的闪光点,他们似乎
失去了这样的 能力。如果生活中缺少赞美,那么人与人之间将是生疏的。所以,让学生学会
适当地赞美,有助于增进同 学之间的友谊,真诚赞美他人不仅能愉悦对方,也会提升自我的
魅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赞美的必要性,掌握赞美的技巧和基本原则,了解赞美的多种方式。
2、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到赞美别人带来的愉悦和受到赞美后的鼓舞、奋进,激发学生恰


当 地对他人表示赞美的动机。
3、行为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赞美技巧、赞美性语言、赞美性的行为 方式,对他人进
行适度的赞美以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赞美的技巧和基本原则,了解赞美的多种方式。
难点:认识到赞美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赞美的动机,帮助其恰当地对他人表示赞美。

【课前准备】
3. 教学PPT
4. 学生收集关于赞美的名人名言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引出本课的
主要内容,激
发学生赞美
的动机。
过 程
1、教师呈现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
2、提问:如果你是图中正在唱歌的蕾蕾,演出结
束后,你最希望听到什么?
3、引发学生思考:赞扬 or 嘲弄?
4、教师总结:赞扬会使人心情愉悦,促进交往。
活动一:请为我点赞
1、 轮流说出每位同学的优点及值得欣赏之处(如
性格、相貌、为人等);
2、 被称赞的同学说说哪些优点是自己认同的?
哪些是自己没有察觉的?

活动二:小故事——乐乐的夸奖
东东在一本书上看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渴
望被肯定 、被认可,赞美对方可以提升我们的人
际关系。”于是默默地记下这句话。有一天,东
东看到丽 丽穿了一件新衣服,特别漂亮,想了半
1. 活动一重让学
生体验到赞美别人
带来的愉 悦和受到
赞美后的鼓舞、奋
进,激发学生恰当
地对他人表示赞美
的动机。

2.活动二重在引导
学生学会恰当的赞
美他人,不仅要做
本环节用 时约5分
钟。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掌握赞美的
技巧和基本
原则,了解赞
美的途径有
哪些。恰当地
赞美, 可以使
活动营 被赞美者感
(体验分享)
到被肯定,并
发现自己的
闪光点;同
时,又能拉近
双方的距离,
获得融洽的
人际关系。
天,对丽丽说:“你好漂亮,比白雪公主还美丽。” 到真诚,还要注意
丽丽听了,说:“你这 话让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
瘩。”东东当时特别尴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
夸奖没有被接受,他陷 入苦恼之中……
措辞,讲究技巧,
这样才能在赞美中
实现双赢。



讨论
1、如果你是丽丽,你的感受会和她一样吗?为什
么?
2、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如何表达?

心理引导:重点引导学生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学会
欣赏他人,懂得恰当地赞美他人。
1、分享自己赞美他人或者受到他人赞美的小故
事,并说说你的感受。
2、请学生分享所收集的关于赞美的名人名言,并
谈谈对其的理解。
赞美有助于
分享屋
(总结提升)

3.学生发言时教师
要给予反馈。学生
填写时,教师要巡
视。

4.本环节用时约20
分钟。
3、教师引导和提供素材:
赞美时要做到: 态度真诚,内容具体,语言
朴实。赞美不仅是语言上的,有时,一个赞许的
眼神,一个友好的微 笑或是一个夸奖的手势,都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引导:赞美需要真诚,也 需要技巧,赞
美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肢体。恰当地赞美他人,
不仅能愉悦对方,也会提升自我 的魅力。
1. 分享故事和名
言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说出自
己的体会。
2. 本环节用时约
10分钟。
与他人的交
流交往,促进
和谐的人际
关系。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对赞美的实
际运用。

教师布置课后实践:未来的一 周,你能否坚
持每天都真诚地赞美身边的人。观察你和他们的
关系有何变化?要做好记录哦!
本环节用时控制在
5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认识到赞美的必要性。
3、学生是否能够恰当地赞美他人。

【练习题】
1、 课后阅读:一个关于赞美的故事。
2、 在未来的一周,坚持每天真诚地赞美身边的人,并做好记录。

【教学参考素材】


赞美的力量
当你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在赞美自己,赞美过程中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个人都渴 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因为别人的赞美是对自己的重视和肯定。当你很完美地
完成一件事情时,不管是否承 认,你总会期许别人的赞美,如果有人称赞你做得好,你或许
谦虚地说“我本应该做得更好”或者“谢谢 ”,其实你心里是很高兴的。从来没有人会拒绝
别人的赞美,你不会别人也不会,所以多赞美别人吧。虽 然喜欢赞美是人类的缺点,但恰当
的赞美可以创造伟大的奇迹。
戴尔卡耐基讲过一个故事,一 个美国小女孩,天生一副好嗓子,可上天赐给她好嗓子的
同时,也给了她一口的暴牙,所以每次唱歌的时 候,她总是不敢把嘴张开大声唱出来。一次,
一位听众听完她的歌之后,走到她面前去:“你的小暴牙很 可爱,要是你唱歌的时候能张开
嘴大声唱出来,你的歌声一定会更美丽”。后来,这个小女孩就一直认为 她的暴牙很可爱,
每次唱歌都让它暴露出来,听众们在聆听她优美的歌声的同时,也喜欢上了她的暴牙。 这位
小女孩,后来也成为了全美闻名的歌唱家。
小女孩生怕暴牙影响自己唱歌,因为那是她的 缺陷,而仅仅是因为一句话的赞美,她不
再认为那是她的缺陷,她才能更加完美地展现自己。而那位听众 做了什么呢,他仅仅是说了
一句话,一句赞美的话,就让女孩有了如此大的转变。你赞美别人,别人得到 了莫大的肯定,
你自己也没有失去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讨厌某人,你不妨试着去告诉 他你欣赏他,或许他会对你表现出的另一面感到惊
讶;如果某人讨厌你,你不妨试着去赞美他,或许他会 因为感到被人称赞而对你另眼相看。
如果你试着去赞美周围的人,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变得喜欢你, 愿意和你一起交往;
如果你试着去赞美你的下属,或许他(她)工作起来会更卖力,完成的工作也会更加 漂亮,
这比加薪来得更轻松得多;如果你试着去赞美你的上级(记住,不是奉承或者拍马),你会
更容易获得升职或加薪,当领导有重要事情或有职位空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
你……
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心理学背景知识】
如何有效地赞美他人,这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问题。
效应边际递减原则
同样的一 句美言,一个人听第一遍可能很开心,听第二遍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了,听
十遍可能都腻味了。这就是 边际效益递减。
一个沉鱼落雁的美女前天听到别人说“美”,昨天又听到一句“真漂亮”,今天还是“ 你
真的好漂亮”。她会觉得那不是赞美,那是陈词滥调。所以,对同一个人的赞美也需要不时
换 一点新的花样,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赞美他或者她。
差异化


经济学有个术语 叫做产品差异化,意思是,商家会努力改变产品的方方面面,比如品牌
形象、产品设计、外部包装、产品 服务、定价策略等,来让消费者相信他们的产品和别的商
家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让消费者产生不同偏好 ,获得更高的利润。即便你的产品本质上和
他人的没有任何不同,你也要让它在实效和感觉上都没法被轻 易替代。
从赞美上来说,就是要“把每个字都唱出一种以前从未有过、以后也绝不会再有的意义。”
那么如果你想赞美的点很可能和别人一样,那该怎么办呢?说话的关键不在于说什么,
而在于怎 么说。比如,你看见一个男人新发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可能已经有很多人在照片下
面留言“哇,真帅” “穿西装真好看” “特别有气质”云云。但你就绝对不能这样说,你
要说“都说人的左右脸会有所差别 ,有一半会更好看些,你照片里总是左脸,我觉得特别帅,
看来你也更欣赏自己的左脸咯?”
具体还是抽象
赞美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尽量把具体的事情提高到抽象的角度。与此相反,批评 他人的
时候要尽量从抽象的水平降低到具体的角度。
如果你被一张照片打动,你可以说“这张 照片色调真是太美了”或者“构图真棒”,但更
出色的赞美是“你真是一个伟大的摄影家,你总是那么有 洞察力,深邃却又细腻,你的照片
就像是你的第三只眼,透过它呈现出来的世界是那么地动人。”
间接还是直接
赞美应该直接热情还是稍微间接收敛一些很多时候和文化背景有关。高语境的国 家的人
说话比较委婉,而低语境的国家的人比较直接。高语境的国家是:中国,日本。低语境的国
家是:美国,德国,英国。比如夸奖一个中国人的时候,如果过分露骨,对方可能会觉得那
不是赞美而 是奉承,因为那太夸张了,或者不妥当。但是夸一个美国人的时候一定要用更过
分一些的词。美国有一档 旅行节目,主持人成天就是满世界各地旅行然后吃遍各地美食。几
乎每一次他吃到美味的菜肴他都用很夸 张的词汇,比如awesome(极好)、 most decilious
(最美味的)、 wond erful(非常棒),可是有一次他去非洲一个地方在一群苍蝇簇拥之下吃
一盘子生硬的牛犊和烂土豆 泥,他吃了之后也没有说难吃,而是说this is very interesting
(这很有趣)。所以要是听一个美国人评价not bad(不错) 或者 g ood(好的),很多时候
那并不算是赞美。如果他觉得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很好,他会说impress ive(给人印象深刻
的)或者amazing(太棒了)。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不 同的人对感情的需求都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除了赞美还有提供服务、
肢体接触、赠送礼物 、高质量的相处时间等。在赞美的同时也通过其它方式表达感情也许会
更有效。单有甜言蜜语是不够的。
另外,赞美有很多非语言的形式:对一个老师来说,在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热烈发言
主动参与 讨论,那就是赞美;对一个艺术创造者来说,你长时间的站在他的画作前一言不发
的凝视他的那件作品, 那就是赞美;对一个下属来说,你采纳他的建议给他安排更有分量更


有挑战性的工作,那 就是赞美。
最后,请多赞美自己和他人吧。这会让你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都变得更美好。尝试一下每天都夸自己的一个优点,或者每天赞美他人三句话,一年之后,看这会给你带来怎么样的改
变。
http:o1368

参考文献
[1] 张立波. 让 “赞美” 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J]. 散文百家 (新语文活页), 2012, 12: 034.
[2] 汪芙蓉. 赞美的学问[J]. 西宁教研, 2004 (6): 13-14.
[3] 李锐. 表扬的魅力[J]. 课外阅读: 中旬, 2013 (3): 116-116.
[4] 贺琦. 浅谈社交活动中的赞美语言艺术与技巧[J]. 安徽文学: 下半月, 2012 (1):
106-106.
[5] 韦艳莉. 赞赏, 架起成功的桥梁——浅谈语文教育教学中赞赏的魅力[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 (13): 34-35.
四年级 第十二课 我也能当家
【主题说明】
小学四年级是一个 非常关键的过渡阶段,很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意
识和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很难适应校 园生活和学习。本课旨在帮助学生告别依赖心理,尝试
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提高学生的自理水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告别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自己当家的自豪感;
3、行为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基本达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告别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自理的能力,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课前准备】
1、调查学生依赖心理和依赖行为的基本情况。
2、收集有关依赖行为的案例。
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2、 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
(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引导学生
思考:
(1)图中描述的什么样的场景?
引出本课的主要
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小男孩要做什么?
2、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1、教师提示语:
当爸爸妈妈都不
在家的时候,你
会怎么做呢?今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3、教师总结:图片中的小男孩要当家作主了,天我们就一起来< br>当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吧!导入本课课
题。
4、心理学引导:从感知的角度,让学生思考
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讨论一下吧!
2、时间:不超过
5分钟。


活动一:我是小演员
1、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练教材上1、教师提 示语:
的情景表演,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情景,独立完成一件事
也可以把情景分配给各小组 。
2、请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表演情景。
3、教师请参与情景表演的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br>和体会,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事
情的自豪
活动二:“小鬼当家”交流会
5、 教师组织学生填写教材上的问题: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和
交流自己当家的
感受
情会让我们体验
岛城大量的感
觉,会很自豪。
2、时间:大概10
分钟左右。
3、在同学们全班
交流的时候,老
(1)爸爸妈妈不在家的原因 :___ 师要接纳,理解
(2)我的感受是 :___ 并在最后有个总
(3)我的安排是 :___ 结,自然过渡到
(4)我遇到的问题有:___ 下一个环节。
(5)我是这样解决的 :___ 4、老师提示语:
(6)我的收获是 :___ 看来很多同学都
5、教师在每组选一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自
己的经历。
8、 教师 反馈:看来很多同学都有过自己当家
的经历啊,那么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
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呢?过渡到下一环
节。
9、 心理引导:从理解的角度让学生体验自己
当家的感受,分享当家的经历和收获。
有过自己当家 的
经历啊,那么当
爸爸妈妈不在家
的时候,我们应
该怎么做呢?
5、时间:大概10
分钟。
1、教师引导出本环节。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当父母不在家。要自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自己当家
的注意事项
己当家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每组派代表分享自
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介绍教材上的注意
事项。
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 感性的了解转
1、老师总结归纳
一定要在学生回
答的基础上进
行。
2、老师总结提
升:自己当家时,
要合理安排、制


化为理性的认识,使 学生把知识内化。 定计划、学会抵
挡诱惑,树立安
全意识。
3、时间:至少1 0
分钟。
1、教师总结:当
父母不在家的时
1、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填写。
强化自己当家应
拓展园
(拓展延伸)
该怎么做,是对前
期学习内容的领
悟和运用。
2、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填写的内容。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心理引导:把课程 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帮
助提高独自一人时的安全意识的应对问题的
能力。
候,我 们要学会
自己合理安排,
当家作主,要提
高“当家”的能
力,必须从现在开始,从事小事
做起。
2、时间:大概5
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度怎么样;
3、学生是否掌握自己当家的方法。

【练习题】
2、 你有没有经历过家人不在家,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呢?请写出你的经历。
2、你一个人在家时会做些什么事呢?你觉得自己具有“当家”的能力吗?

【教学参考素材】
培养自立、自主的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自立、自主的精神较差,依 赖性较强。原因在于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
例越来越大,他们从小生活在一种众星捧月的家庭环境中,处 处受人宠爱、呵护。有人形象
地将这种情形描述为“六一现象”,也就是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爸爸、妈妈六个
人围着孩子一个人转。他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应该接受的生活技能 锻
炼。
对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表明,在家里从来不干任何家务劳动的孩子大有人< br>在,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同学在家里帮助父母干家务劳动。有的孩子在饭后,将碗一推,就


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收拾剩下的饭菜、洗涮碗筷,那是父母的事;有的从来
没有 叠过一次被子;有的甚至每天起床后,衣服都要父母给穿上。其实,之所以会出现种种
令我们触目惊心的 情形,过错并非全在孩子身上,很大一部分责任应该由家长、长辈来承担。
他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呵护 ,使得孩子没有机会从事家务劳动,自立、自主精神的培养也
就无从谈起。
培养孩子自立、自 主的精神,既要从小做起,也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小学一年级的
学生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书 包,每天晚上睡觉前将第二天上学要用的课本、文具
收拾好;小学二年级开始学着收拾自己的卧室,叠被 子、打扫房间等;小学三年级则要开始
学习洗自己的衣服。总之,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要放手让他们 去做,鼓励他们去做。不
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出差错就大包大揽,这无形中就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

【心理学背景知识】
自主与自立
二、正确理解学生的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增长管理才干创
造了许多时间的 机会。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有进取心,不墨守成
规,有较强的适应性;还有利 于班风和校风的树立。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自主认识、自
主组织、自主监督、自主调节、自主评价的 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从而为优良的班风校风的
树立,准备好思想条件。
二、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
1. 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自主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 自我服务,行为自律
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是同学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 划性,
因此,引导自主管理首先要强化自主管理的意识。一个班级由个性、兴趣不一的几十个学生
组成,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因此引导全班的每一
位同学,发 扬主人翁精神就非常必要。
2. 培养小干部,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作为一名班主任 ,应该认真抓好
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 创
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限
度 的发挥,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教师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1)在竞 争中树立民主意识。通过竞争选拔班干部,可以使所有队员明确自己的自主
权,树立自主的意识,即每个 队员都有权利参与竞争,每个队员都有权利投票选出自己认为
合适的班干部。这时,班主任起到引导、辅 助的作用,使每位都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2)在工作中体现主体意识。培养班干部的主体意识,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需要
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不断对班干部进行指导、锻炼,天长日久,使这些班干部 心中有自主,


工作中体现自主。班干部能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召开 班会、周总结会
等。
(3)在阶段总结中强化自主意识。 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培养班干部 的自主意识外,
还要定期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汇报、总结,为干部与同学之间沟通感情,交换看法,这样 ,
就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教师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三、孩子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现状
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他们的性格胆怯懦弱,习惯躲在成 人的背后求得安全。他
们害怕一 个人独处,而且不相信自己能独立做好一件事,几乎事事都要大人帮助他们来完成。
上学后,他们的课堂 作业也习惯让父母或别人来帮助,甚至代替完成。这一类孩子往往以弱
者的姿态出现,仿佛周围的人都不 喜欢他,甚至看不起他的感觉。这个时候,他们几乎对任
何东西都不感兴趣,老是显得无精打采和心不在 焉,他们喜欢抱怨所有的东西,喜欢让父母
顺从他们的心意。他们依恋父母,似乎离开父母他们就什么事 也做不了了。他们经常让父母
帮助自己,而自己却很少尝试着去做。他们喜欢让父母跟他们一起玩,给他 们讲故事,唱歌
给他们听,而父母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会哭闹。
四、孩子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家庭成因
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好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许多家 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望
子成龙,但很少有家长能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父母什么家 务也不让孩子做,
甚至有的学生上了小学吃饭、穿衣还由家长包办,结果造成孩子对父母、家庭、学校环 境的
过渡依赖,有的小学生连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也没有,成为家庭中所谓的:“小皇帝”“小
公主”。
五、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1. 培养孩子的独自意识
为 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他们能做得
到的事情。有些家长 总怕孩子做不好,他们总是以担忧的目光注视和提醒孩子,或者干脆替
孩子安排好,铺平道路。这种态度 和做法,使孩子的手脚受到了束缚,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
受到了阻碍。孩子很小就有了独立自主意识,他 们什么都喜欢亲自动手,自己扶着沙发走路,
自己拿小勺吃饭。等到稍大一些的时候,他们不仅要独立洗 手洗脸、穿衣服、脱衣服,而且
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 街买东西,自己洗
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千万不能泼冷水“别动,你干不了!”一定要 予以
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很好,慢慢做,你一定能做好的!”
2. 培养孩子独自动手做事的能力
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各方面能力 的
不断提 高,从不会做到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
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不是有这样一句话:“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边。”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对于孩 子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中一定要重视


“做”的过程。在日常生活 中,从孩子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比如,在家里孩子的房间中,
给孩子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的东 西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孩子做主,让孩子在自己的
区域中活动,成人可参与活动但少加干涉,给孩子一种 小主人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
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事情自己做。另外,日常生活中的 许多小事,都是对孩子
进行独立自主行为训练的良好机会,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在力所能及 的前提下,
让孩子为班上和家庭做一点小事,尽可能为孩子提供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的机会。
5. 培养孩子独自克服困难的能力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时,需要同时培养孩子克服 困难的精神。对于孩子来说,
自己洗衣、打扫房间和收拾玩具,做一些家务时,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努力 、克服一定困难
的。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并对孩子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 定。
特别是对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让他自己做。
6. 培养孩子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 自己想。”遵
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 的做法
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思考问题,总
希望 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思考问题上的独立自主性。孩子具有好奇的
天性,对待他们所 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作为家
长应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要 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张清霖-在线播放器排行榜


松觉不爱-秋季运动会解说词


公输教案-邮政竞聘演讲稿


市场推广计划书-哈萨克族舞蹈


视频会议租赁-幼儿园班级总结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公务员考试资料下载


固原新闻-劳动事务代理


华南师范大学附中-一年级班主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