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5年级全册电子教案(Word版)
小满是哪天-科学城一中吧
五年级 第一课 我的兴趣爱好
【主题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帮
助我们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让我们
的生活丰富多彩。本课通过名人故事和学生
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自己的兴趣
爱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可以帮助认识自己,也可以增进
别人对自己的了解。在从事自己感
兴趣的活动中,我们能够体验到很强的愉悦感,因此,作为小学生,有
必要初步掌握一些培
养兴趣爱好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2、情感目标:体验兴趣爱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
3、行为目标:初步掌握一些培养兴趣爱好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一些培养兴趣爱好的方法。
难点:体验兴趣爱好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准备“奖章”若干。
2、彩色小贴纸,提前画好一幅“兴趣爱好类别图”。
3、名人小故事,教学PPT。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暖心活动:情景故事
1.教师讲解或者请学生讲解观察岛中的
通过故事引出本
观察岛
课的主要内容,激
故事。
2.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大胆陈
述自己的理由。
3.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兴趣爱好各不一样,有人喜欢旅游,有
人喜欢
打球,有人喜欢看书,有人喜欢
上网,你喜欢什么呢?引出本课主题。
本环节用时约5
分钟。
建 议
(热身暖心)
发学生对兴趣爱
好的认识。
活动一:兴趣爱好大曝光
1. 同桌同
学之间相互说说自己的兴
趣爱好,并说出兴趣爱好带来的快乐
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分享交流
中
互动,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
2.同桌分享之后,在课本上“我的兴趣
爱好”和“它有这样的魔力”一栏记录
下来。
活动二:班级才艺秀
通过两个活动,引
导学生了解自己
活动营
的兴趣爱好,体
1.分小组展示才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
展示自己的机会。
2.每组
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
及时对每位表演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
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兴
趣爱好不仅
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成就感,还能让
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
3.每组选派
一名代表作评委,评出“最
佳表演奖”、“最具潜质奖”、“最佳组合
奖”。
心理引
导:兴趣爱好常常在活动中体现
出来,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他们的
兴趣爱好的机会,既能陶
怡他们的情操,
又能丰富他们的生活,有利于他们健康
成长。
1. 通过前面两个活
动,请同学们将自己
的兴趣进行归类,并写在彩色小纸贴上,
贴在教师准备好的“兴趣类别图”
里。 1.将兴趣爱好分
通过分享与交流,2.随机从“兴趣类别图”中抽取几位具
分享屋
(总结提升)
让学生自主探索
培养兴趣爱好的
方法。
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在全班分享自
己培养兴趣爱好的方法与经历。
为:文学、科
技、
文娱、体育……
等。课前画一幅
本环节建议用时
20分钟。
(体验分享) 验兴趣爱好给自
己和他人带来的
快乐。
3.教师总结、补充培养兴趣爱好的方法,“兴趣类别图”。
一一写在黑板上,或用PPT逐一呈现。
2.本环节用时约
4.鼓励学生说说当兴趣爱好遇到阻碍
时,用什么方法坚持下来。
5.教师可用自己的经历与学生分享,让
10分钟。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师生互动。
心理引导:兴趣给生活带来乐趣,帮助
自己健康成长。要使兴趣发展成为特长,
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
进行培
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
取得成功。
1.用PPT展示一段体育明星的故事。
2.请学生将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记录在
运用所学的方法,课本拓展园空白处。
拓展园
在生活实践中培3.教师在巡视中及时发现有特色的感
悟,挑选1-2名同学在班级分享。
4.
教师可选择用爱因斯坦的“我没有特
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
结束语。
1.本环节为5分
钟。
(拓展延伸) 养自己的兴趣爱
好。
【练习题】
1.人们的兴趣都是天生的,根本不用培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我想要培养的兴趣爱好是 。
【活动反馈】
1.学生能否自主探索培养兴趣爱好的方法。
2.分组活动时,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参与。
3.学生是否真正体验到兴趣爱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
【教学参考素材】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是因为他
从小就
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饶有兴趣地亲自实验,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
他根据自己的兴趣,一心一意从事研究和发明创造,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
电影机、磁
力析矿机、压碎机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趣爱好,驱动
着他的研究与探索,使他
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心理学背景知识】
兴趣是在需要
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兴趣是智力活
动的巨大动力,是人们进行求知
活动和学习的内在心理因素。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以把兴
趣分为两种类型:直接兴趣和
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如玩游
戏、打球、唱歌、看书等活动本身吸引人投
入其中,就是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
身不感兴趣,而是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的最终结果所
引起的兴趣,例如,背英语单词很
枯燥乏味,很多人不喜欢背单词,但是因为对英语考试成绩抱有较高的
期待,所以仍然每天
坚持背单词,这种兴趣属于间接兴趣。人总是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并带有情
绪色彩
和向往的心情。
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
向时,就发展成
为爱好,爱好是和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时人们只对某种事物感兴趣,而没有从事相
应
活动的爱好,例如,有些足球球迷只是喜欢看足球比赛,而不喜欢踢足球。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五年级 第二课 创新学习快乐多
【主题说明】
创新就是创造和发明新理论、新
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等。创新的一个鲜明特征,是要
想没想过的,做没做过的,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更
加符合变化了的现实条件。创新有大有小,
却无处不在。重大的发现,重大的创造,重大的改革是创新;
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学习方法,
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创新。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创新意识,也都有创新的
机会和舞台。
本课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通过看<
br>图片、赏物品、玩游戏等活动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创新会使学习更加轻松愉悦,并在此基础
上,初
步掌握创新学习的一些方法。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创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2.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带来的轻松愉悦感。
3.
行为目标:初步掌握在学习中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受到创新会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难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创新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火柴若干。
学生准备:3张A4白纸、一把小剪刀、一盒彩色笔、一瓶胶水。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观察岛中的
图片,并请学生辨别这些图片中的作品是
通过观看
图片引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出本课的主要内
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用几个词语来赞美
这些作品。
2.你们还见过哪些很有创意的物品呢?
3.
看了这些有创意的物品,大家有什么感
受?
4.教师小结: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
穷的乐趣,创新学习也会让我们体验到更
多的快乐。引出本课主题。
活动一:剪纸画 1.教师引导每位学生拿出自备的3张A4
白纸、一把小剪刀、一盒彩色笔、一瓶胶
水。并
告诫学生使用剪刀时一定要小心,
别划伤自己或他人。
2.学生运用这些材料自由
创作剪纸画。
要求剪纸画作品新颖、独特,并给剪纸画
通过活动,引导
学生感受创新带
来的乐趣;初步
活动营(体验
分享)
掌握在学习中创
新的方法;让
学
生感受到创新会
使学习更加轻松
愉悦。
配上一个与众不同的标题。
3.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大胆想象,出
奇制胜。
4.学生完成剪纸画后,在小
组内和其他
同学交流分享自己作品的创新之处,每个
小组评选出一张最有创意的作品,在全班<
br>进行交流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评出本小组最有
创意的作品,并在班上展示。
5.获得最优创意奖的同学,向大家谈谈感
受,并分享自己的创新技巧。
6.教师总
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
体现出创新,我们每个人不仅应有创新的
意识,还应该努力开发
自己的创新潜能。
活动二:火柴拼图
1.火柴棒由
教师课前
准
备好,活动
结束后统一
收回,避免
不安全因
素,也便于
其
他班级同
学使用。
2.本环节用
时约20分
钟。
建
议
1.无论是欣
赏图片还是
物品,教师
都要引导学
生去发现创新带给我们
的乐趣。
2.本环节用
时约5分钟。
7.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6根火柴,然后讲解
火柴拼图的游戏规则:用6根火柴
拼出4
个等边三角形,火柴不可折断,可以独立
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8.
引导学生遵守规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
游戏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勇于
尝试。 9.请较快解决问题的学生交流、分享自己
解题的想法与感受。同时,教师给予反馈
和补充
。
心理引导:创新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
们感受到因为有创新,所以学习变得更加
轻松与愉悦,创新并不难,只要我们善于
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尝试,就能充分开
发出创新的潜
能。
1. 在学生交流自己创新解题的想法与感
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提升创归纳出提升创新
分享屋 能力的方法,并
新能力的方法:
(1)奖励自己的好奇心。
(2)运用联想与想象。
本环节用时
约10分钟。
(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在学习
过程尝试使用。 (3)发现物体的新功能。
2.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以上方法,
并能举例说明。
初步掌握并学会
使用创新学习的
方法,培养学生
的创新技能。
1.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请学生用不同
颜色的笔连接图上所有的点,看看自己能
连接出多少个有
意义的图案。
2.请学生列举出自己或他人通过创新学习
产生的奇思妙想。
拓展园
(拓展延伸)
本环节用时
约5分钟。
【练习题】
1. 砖块能够砌墙盖房,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砖块的哪些新用途?
2.
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很管用,我们再去探索新方法纯粹是浪费时间,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活动反馈】
1.学生是否有兴趣参加创新活动。
2.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创新学习的乐趣。
3.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是否学到了创新的方法。
【教学参考素材】
名人创新秘诀:创新来自于行动
要想真正发挥创新潜能,除了要具有尝试创新的勇气,还必须精心的培养你的创造力。
以下是许多成功人士常用的方法:
(1)及时记录自己的新想法
人们在工作、学习
、交际和思考过程中,常会出现许多新想法,而其中的大部分都会因
为不合时宜而被人们放弃直至彻底忘
却。
如果你能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么,当你需要新主意时,就可以从回顾旧主意
着
手。而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给旧主意以新的机会,更是一种重新思考,重新整理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
中,可以轻易地捕捉到新的创新性的思想。
(2)自己提问自己
如果不问“为什么”,你就
不会产生创新性的见解。成功者总是透过所有的表面现象去
寻找真正的问题。他们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作
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他们也从来不把任何事情
看作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时刻用一种批判思维去审视所见所
闻。
(3)经常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有了想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你都应当表达出
来。如果是独自一个人,你就
对自己表达一番;如果你身处群体之中,不妨告诉其他人共同进行探讨。
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多数想法都被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所否决,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机制
将一切离
奇的想法都当作“杂草”,并尽快将其根除。循规蹈矩的心境里没有“杂草”,但循
规蹈矩的心境也没有
创造力。你想要有创造力,就必须照料好每一株“杂草”,把它们当做
一株株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新作物。
把你的不寻常的离奇想法说出来,把它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一旦他们从一种稍纵即
逝的想法变
成有组织的语言,便能够免受无意识领域中自我审查机制的摧残。进而,使你
能够更加仔细、充分地审视
、探索,从而发现他们真正的使用价值。
(4)永远充满着创新的渴望
满足于现状,就不会
渴望创造。没有乐观的期待,思想被现实的不利条件所困,都会
妨碍创造力的发挥。发明家之所以不同于
普通人,是因为他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
问题的方法,不满于现状。系鞋带时,他们希望有更简便
的方法,于是便想到了用带扣、
按扣、橡皮带和磁铁代替鞋带。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改进现状的愿望。
(5)换一种新的想法来思考
墨守成规不可能产生创造力,也无法使人摆脱困境。有人喜欢用
比较方法来思考问题,
面临抉择,他总是坐下来将正反两方面的理由写在纸上进行分析比
较;也有人习惯于用形象
思维法,把设法解决的问题画出简图或列成简表。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思考,或交
替使用不同
的思考策略呢?试试看,也许,最困难的抉择也会迎刃而解。
(6)有了创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实现
有了创新性的想法如果不去努力实施,再好的想
法也会离你而去。想努力去做,却因为
短期内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以恒,也会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
br>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他的至理名言,也是
他在不断
的创新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最佳经验。
【心理学背景知识】
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共同具有的一种能力品质,不仅表现在科学研究领域,而且表现在人类生
活的一
切实践活动中,面对高速发展的人类社会,人们的创造力也显得更为重要。在心理学
的发展过程中,关于
创造力的定义,历来争论不断,众说纷纭,不同的研究者研究角度迥异,
观点也各不相同。例如麦金龙(
Mackinnon,1985)在解释创造力时强调创造力的适应性和
独创性,认为真正的创造力应满
足三个条件:第一,新颖而不常见;第二,适应性或现实性;
第三,具有独到的洞察力。目前,一般的看
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
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
的能力。这里所说的新产品,是指
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或物质成果,既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思想、新
理论,也可以是一项
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
认为,创造力具有以下特征:(1)敏感性,即容易
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
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地
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
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
变方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
,表现为产生新
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6)
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变换。
参考文献
[1] 周昌忠,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2] 刘克俭,张颖,王生,创造心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3]
宋宝萍,魏萍,创新思维心理学:培养与训练,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
崔立中,程顶,创新心理学导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5]
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五年级 第三课 朋友真给力
【主题说明】
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与人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懂得谦让
、友善、宽容别人;自
主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恰当与异性同学交往,建立
和维持良
好的异性关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领悟学习生活离不开朋友的支持与帮助。
2、情感目标:感受朋友间的温暖,懂得朋友间需要给予与分担。
3、行为目标:制作朋友问候卡,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朋友间的温暖,懂得朋友间需要给予与分担。
难点: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感受幸福,获得成长。
【课前准备】
教学PPT;收集本班级一两个有关朋友间互助的典型案例。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一天放学时,天正下着大雨,学生们陆续离校。一个没
有带伞的女孩冒着雨向校门走去,不远处
1、学生
可以独立思
考,也可以小组的形
式进行。
2、本环节用时5分
钟。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初步感知生活
中离不开朋友
的帮助。
一个撑着伞手里还拿着一把伞的女孩微
笑着向淋雨的女孩跑过去。
2、学生思考:这幅图让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教师小结:
可见,生活中我们处处离
不开朋友帮助,朋友的帮助会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方便。
进一步感悟生活动一:你我同行
1、明确活动规则:朋友两两组合,进行
游戏,其中一人眼睛被眼罩蒙住,在规定
的线路上前行,另一人只能用非言语动作
引导戴眼罩的
同学向前行进,哪位戴眼罩
的同学最先到达终点,他她所在的组就
1、活动既可以以小
组进行,也可以自愿
配对。
2、交流环节,引导
学生充分深入地分
享。学生在交流“最
活动营
(体验分享)
活中离不开朋
友的支持与帮
助,从而感受
到朋友间的
温
暖。懂得朋友
间需要给予与
分担。
获胜。然后朋友间互换角色,重复游戏。
难忘的事情”时,教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两名学生参加游
戏“你我同行”。
3、游戏开始。
4、互换角色,重复游戏。
5、学生谈活动中的感受。游戏进行中你
有哪些感受?游戏结束后,你有哪些感
受?
6、教师小结:生活中需要朋友,有些事
情需要朋友的合作,与朋友团结合作不仅
师要
让学生尽情说,
只要说的内容传递
的是正能量,就要给
予肯定。
3、教师可
以从另一
角度进行引导:生活
中离开了朋友的帮
助,将会是怎样的?
从而体会
朋友的珍
会带给我们成功,也会带来无限的快乐。 贵。
活动二:我与朋友间的那些事
1、仔细看图,体会图中描绘的内容。
2、小组交流:自己给予朋友哪些帮助与
支持
?朋友给予自己哪些帮助与支持?
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3、小组推荐交流: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4、学生谈感受。
5、教师小结:真正
的朋友懂得给予、分
担。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伸出的友
谊之手,会带给你温暖与快乐;当
你帮助
别人的时候,你会发现给予也能让自己快
乐。
1、给学生足够的思<
br>考时间,教师适时进
让学生正确认
1、教师提问:你心目中的理想朋友是怎
样的
?你会怎么做?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分享。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行指导。
2、教师可把课前收
集的案例在班上分
享,让学生分享到身
边的感动。
3、本环节用时10分
钟。
4、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20分钟以内。
分享屋
(总结提升)
识什么是真正
的朋友?懂得
珍惜朋友情。
拓展园
(拓展延伸)
让学生明白共
患难的朋友才
是真正的朋
一、阅读小故事:友谊
1、点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内容。
2、独立思考: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什
1、朗
读形式不限,
可以分角色朗读、自
由朗读等。
友。
么想法?
3、学生自由发言。
二、给久违的朋友制作一张问候卡片。
2、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适时予以引导。
3、问候卡片可留作
教师提示:纯
文字问候卡、纯图画问候卡、课外作业。卡片可不
图文并茂问候卡,问候卡的形状可多样
等。
做要求,让学生充分
发挥自己的想象,可
进行评比。
4、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10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高不高。
2、学生在活动中能否做到畅所欲言。
3、通过活动,学生是否真正懂得如何珍惜朋友。
【练习题】
1、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向你的朋友表达你对他的思念?
2、回到家里,问一下爸爸妈妈,他们是如何珍惜朋友的?
【教学参考素材】 <
br>儿童进入小学后,他们接触到更多数量和类型的朋友,同伴间的互动增加。塞尔曼将儿
童的友谊发
展分为5个阶段:3-7岁时,没有友谊的概念,一起玩就是友谊;4-9
岁,单向
帮助;阶段;6-12 岁,双向帮助阶段;9-15 岁,亲密的共享阶段;12 岁开始进
入友谊的
最高阶段。在儿童中期(10-11岁,大约小学4-5年级),大部分儿童的同伴交往就已经
在
同伴团体中进行了。日本心理学家广田君美将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 5
个时期:孤立期——儿童之间还没有形成团体,各自在探索和谁交朋友;水平分化期——由
于空间关系等
自然因素,儿童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垂直分化期——凭借儿童的学习水平
和身体能力的高低分化为属
于统治地位和被统治地位的儿童;部分团体形成期——儿童之间
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团,并出现了领
袖人物和团体的规范;集体合并期——各个小集团
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的团体。
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
1、儿童的个性特点
2、儿童的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也称为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
效且适当地与
他人相互交往的活动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受欢迎儿童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们有更强
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不受欢迎的儿童往往缺乏社会能力。善于交往、恰当地使用交往策略的
儿童
往往容易获得同伴的认可,受到同伴的欢迎。他们与同学接触时,很少有攻击性,有好
的建议、赞同合作
游戏,有礼貌并遵守团体标准。受拒绝的儿童通常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他
们可能注意分散,活动过度,有
攻击性,也可能是退缩的,不善于解决冲突。在社会技能的
发展上,周宗奎教授把小学生的社会技能分为
相关联的四种成分即环境相关技能、人际相关
技能、自我相关技能和任务相关技能。如果一个儿童在早期
就能形成与他人成功交往的能力,
他就有可能形成具有高度适应性和成功的社会行为人格类型。
3、性别差异
多数儿童有几个亲密的朋友,他们常常属于同一种族和同一年级,而且他们有着
共同的
兴趣。到了前青春期,朋友几乎不变地都是同性别和同年龄的伙伴。男性友谊和女性友谊之
间的一个主要差别是,女孩的友谊往往涉入更多的友善、移情以及自我暴露;而男孩的友谊
往往更富侵
犯性。小学男生往往比同年龄的女生有更多的朋友,与女孩相比,所有年龄的男
孩都比女孩表现了更多的
侵犯性和竞争性。女孩的友谊的亲密度是通过交谈而培养起来的,
而男孩则是通过共同的活动发展起来的
。
4、教师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教室是影响学生同伴关系最主要的情境之一。在教室里,
同学的关系是
儿童同伴关系的内容之一,而教师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同伴对社会能力与
问题行为的知觉。学生的攻击行为最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尽管攻击行为一般会受到同伴们的
抵制
,但是由于教师对攻击行为的态度,抵制的具体情况会因班级而异。教师的纵容会使同
伴对攻击性行为的
抵制趋于缓和;教师对攻击性行为的愤恨会使学生更抵制这类行为;教师
的纵容、爱心和照顾会使学生更
容忍攻击行为。教师的领导行为对儿童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
响,儿童知觉到的教师领导行为会直接影响到
儿童同伴之间的关系。知觉到放任型领导不利
于儿童同伴的发展,知觉到民主型领导与权威型领导对儿童
的同伴关系影响不大。知觉到权
威型领导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团体,知觉到民主型领导行为有
利于班级团体的调
和。
参考文献
[1] 邹泓.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02:39-44.
[2]
陈少华,周宗奎.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报,2007,04:76-79.
[3] 缪周芬.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84-86.
五年级 第四课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主题说明】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多接触
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变化,
领略自然风光,欣赏自然美,使之体验到美的感受和愉悦的心情,成为一个
能与大自然和谐
相处的人,对维护和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
发展与普及,网络、电脑、手机、游戏机对小学生不再陌生。小学生
也越来越多把闲暇时间用于玩电脑、
手机游戏上,而很少参与户外活动,从而也减少了对大
自然的接触,这显然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放下手机,
离开电脑,多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变化,领略自然风光
,欣赏自然美,使之体验到美
的感受和愉悦的心情,成为一个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对维护和保持小
学生的心理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通过看图回忆、分享出游经历、小组画及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体会“外面世界”
的精彩,从而减少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程度,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并在
此基础上制
定计划,切实行动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并体会户外世界、大自然的美。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行为目标:学生制定观察自然、参加户外郊游的小计划,切实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难点
:让学生制定并执行户外郊游的小计划,培养观察、热爱大自然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PPT,对学生课余生活进行小调查。
学生:绘画彩笔、纸张,郊游照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观察岛
目 标 过 程 建 议
1、首先老师请学生看教材上观察岛中的图1.
此处教师可用多
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媒体,也可用一些(热身暖心)
通过观看图
片引出本课1、老师与学生一起看教材上观察岛中的图片,照片来呈现学生
郊
的主要内容,或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真实的郊游照片,并请同游情境。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学简单描述。
2.本环节用时不超
2、让学生们回想最近一次户外游玩的经历。 过5分钟。
3、请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
4、教师总结:户外游玩使我们更好的接触大
自然,并
促进我们身心健康,我们应该积极参
与户外探索。引出主题。
活动一:我来当导游
1、请1—2名学生担任导游,向全班同学
推荐介绍自己游览过的风景名胜,要说明
比较吸引你
的是什么?
2、听完导游同学的介绍分享,老师要求大
家填写教材上的问题。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引导学生感悟大
自然的美好,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多接触大
通过两个有
趣的活动,让
学生“做导
活动营
(体验分享)
游”、“画美丽
秋天”,切身
体会户外活
动的乐趣及
大自
然变化
的美妙,并分
享感受。
自然,欣赏大自然。
4、领悟大自然的美好:不仅风景优美,而
且能让我们心情舒畅。
4、教师总结:领悟大自然的美好:不仅风
景优美,而且能让我们心情舒畅。
活动二: 画秋天
2、学生在填写时,
教师要巡视。
3、学生交流时教师
要给予反馈。
4、本环节用时控制
5、老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在一
在15分钟以内。 <
br>张较大的白纸上作画,画出秋天的美丽景
色。各组画好后,张贴在四周的墙壁上,
大家一
起欣赏。
6、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你喜欢秋
天吗?春天有哪些美景?看到同学画中的
美景时,你有何感受?。
7、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8、心理引导:从理解角度培养
学生的情趣
和美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体会其中的
乐趣。
1、精彩大自然图片播放(PPT播放并配上
舒缓的轻音乐)
首先请同学
们对以上活
动进行总结
分享屋 归纳,老师进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大自然的美
好,如何亲近大自然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4、老师总结: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无尽
的欢乐,陶冶
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生
活。同学们应该多去户外走走,在课余时
间、节假日,放下手机,离
开电脑,约上
三五好友,去球场痛快地踢场球,去郊外
尽情地奔跑,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大
自然博大的胸怀和无尽的魅力。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动员学生行
动起来,去感
受外面世界
的精彩
1、老师指导学生制定一份外出游玩的计
划。
2、要求学生游玩归来后,写一篇游记,记
录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5分钟以内。
1.总结归纳一定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至少
10分钟。
(总结提升)
行补充,鼓励
同学们亲近
自然。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是否能够制定一份可行的户外游玩计划。
【练习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A、人与自然相互独立
B、人定胜天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参与户外活动给你带来了什么?()
A、浪费了时间 B、健康的生活方式 C、不了解自然界常识
【教学参考素材】
一、课余生活小调查
1、你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 )
(1)宅在家里 (2)做作业 (3)看电视 (4)玩电脑
(5)其他:
2、课间休息做些什么?(
)
(1)做作业 (2)玩手机 (3)和同学聊天 (4)操场上运动
(5)其他:
3、周末外出通常做什么?(
)
(1)学习 (2)游玩 (3)购物 (4)走亲访友
(5)其他:
4、假期的主要安排是( )
(1)学习
(2)旅游 (3)看电视 (4)社会实践
(5)其他:
5、你到过哪些地方游玩?
你对自己现在的课余生活满意吗?说说理由。
二、名言启示:
“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作者
《百年诺贝尔科学家启示录》一书中提到:
“在100年来荣获诺贝尔奖的475名科学家中,大多数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有过与大自然
亲密接触的
经历,其中许多人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并由此走上了
科学研究的道路”。19
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切赫说,由于他学生时代对大
自然的爱好引导他选择科学研究作为
终生事业。
【心理学背景知识】
澳大利亚和英国心理学家发现,压力大时,拥抱大树和绿色能让你身心变轻松。
在澳大利亚清晨的公园里或街边的林荫道上,
经常会看到一群上班族和大树“亲密接触”,
还有些人会提前下车,从林荫道步行到工作单位。
英格兰埃塞克斯大学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 他们将受访者分成两组, 一组在林荫
道上走
,一组一直待在室内。结果显示,前者中有90%的人觉得信心大增,而压力缓解;
后者中只有22%的
人觉得压力减轻,50%的人感觉压力更大。对此, 国际生态疗法协会创
始人琳达·巴泽尔·萨尔茨曼
指出,在新工作即将开始的清晨,抽出一点时间亲近自然, 就
是在有意放慢生活的节奏,
让人摆脱前一天的压力, 从而轻松自在地投入新工作。尤其是
在晨光普照的清晨,
阳光照射可以抑制体内褪黑素的产生,
从而唤起体内新陈代谢功能,
再加上满眼绿色,就犹如注入了天然的减压“兴奋剂”。
参考文献
[1] 彭聃玲. 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96-399,
348-349,
282-283.
[2] 陈琦, 刘儒得. 教育心理学(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19.
[3] 佳主. 绿色能让心情放松[J].
冶金企业文化, 2010(6), 63.
五年级 第五课 情绪卡片
【主题说明】
情绪会影响人们的个性发展,影响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还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思维<
br>水平。当代心理学将情绪界定为以生理唤醒水平、表情和主观感受的变化为特征的心理现象。
从认
知的角度来看,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生理状态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认知评价结果。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
之分,但其诱发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往往不受主体支配和控制,由此导
致的结果则呈现出明显的好坏与
优劣。从发展心理学来看,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对情绪
状态的识别能力、对情绪表达的理解能力以及
对情绪产生的因果推理能力)处于平缓而渐进
的发展阶段,不同能力发展并不均衡,尚未达到成熟水平。
对小学生情绪引导的心理健康课
显得尤为必要。
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
教学媒介,指导学生找到调节情绪的妙方,学
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参与、多感悟,力求
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健康教
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
调节情绪,以达到
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随着活动与情境的不同,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2.情感目标:在活动中
体验不同的情绪,学会甄别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接纳自己暂时的
消极情绪,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
3.行为目标: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
难点:掌握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调适自己的心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视频资源,纸杯,卡纸做的大树、太阳和雨露等。
学生准备:小卡片、笔等。
调整学生座位,留出活动空间。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建 议
1.教师指导语: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欣赏
学生通过观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看运动会比
赛的视频,感
受自己产生一段视频,大家要注意关注自己的情绪变
化。
2.播放运动会比赛的视频。
3.学生认真观看,感受自己的内心变化。
1.
可以用其
他视频材
料替代。
2. 此环节用
时约8分
钟。
的不同情绪,4.请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引出主题。
心理引导:从感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人
有不同的情绪。
活动一:搭高塔
1、1、搭高塔游戏
1.导入:现在,我们也来一场比赛,感受规则:
一下赛场的氛围吧!
2.教师宣读游戏的比赛规则。
(1)比赛分两
次进行(也可只
3.分小组
开始游戏,每组建议5人左右,做一次),老师
每人都要搭一次。老师给每组派一名学生发出“开始”指
学生通过
活动,感受自
己的情绪变
活动营
(体验分
享)
化,并能分析
自己情绪变
化的原因,甄
别积极情绪
当裁判
,负责计时并督促按照规则开展活令,计时开始。
动。比赛重复进行两次。
4.游戏结束后,统计各小组所用时间。
5.学生交流游戏过程中各自产生了哪些情
绪。
6.在学生自己准备的小卡片上写出自己
的情绪。
(2)要求人人
参与,每
人依次
拿着纸杯一个
一个往上搭,最
下层放11个纸
杯(或更多)。
(3)两次比赛
结束后,搭的塔
又高又直,用时
和消极情绪,活动二:我的情绪卡片
提炼出调节7.请同学在“情绪树”上贴上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方法。 卡片。
8.说一说哪些情绪是积极正面的,哪些情最短的小组,就
绪是消极负面的。 是获胜组,获得
心理引导:每个人都可能产生积极情绪,一份神秘的礼
也可能产生消极情绪,我们可以分享积极
物。
情绪带来的美好,也可以接纳消极情绪带2、此环节用时
来的困扰,并学会调节自己的
消极情绪。 约20分钟
1老师总结: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积
极情绪和
消极情绪会一路伴随我们,积极
情绪会让我们如沐阳光,消极情绪会让我
们如入雾霾,所以当你
心情不好时,有必
要及时调节情绪。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调节不良情绪的方
法。
让学生
通过自己的
分享屋
(总结提
升)
<
br>提炼以及老
师的提示掌
握一些调节
消极情绪的
方法,让自己
3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当
心情不好时,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让
自己快乐起来
。
(1)寻求社会支持。向老师、父母、朋
友等寻求帮助与支持。
(2)合理宣泄。通过运动等释放压力、
烦闷、苦恼和愤怒等情绪。另外,大哭一
<
br>1.教师总结提
炼调节消极情
绪的方法后,一
定要告诉学生:
相信自己
能做
情绪的主人,能
够运用所学的
方法调节自己
的消极情绪。
2.此环节用时
约10分钟。
多一些快乐。 场,也能缓解委屈、悲伤等情绪。
(3)转移注意力。例如,当要求暂时得
不到满足、面临恐惧、害怕时,玩玩游戏、
唱唱歌,想一些有趣或开心的事。
(4)采用合理的方式消除挫折来源,摆
脱困境。
2、读一读调节情绪的方法。
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从感性的了解
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1
.设计一周情绪测试表。请学生将一周的
情绪记录下来,选择每天感受最深的情
绪,在表格的空
白处画上心形。可以用不
拓展园
(拓展延
伸)
关注自
己的情绪变
化,能用学到
的方法调适
同的颜色表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最后
根据表格统计一下,看看自己在这一周
里,哪种情绪最多。
2.建议学生课后做一做健康情绪
测试,了
1.讲解测试方
法,告知相关情
绪测试的网站。
2.此环节用时
约7分钟。
自己的情绪。 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
用,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调节消极情
绪。
【活动反馈】
本堂课由对情绪的认识、体验、调节的不同环节组成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
上视频的观看,游戏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
识,通过感悟自己的
情绪变化,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会一路相随,要接纳自己的消极
情绪,
并学会调试情绪的一些简单方法,做情绪的主人。
教师从基于理解学生的前提出发,真
诚地与学生对话,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学习生活
中的积极与消极情绪,老师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能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练习题】
1. 在日常生活中,你表现得最多的情绪是
A. 高兴 B.忧愁 C.愤怒 D.快乐
2. 当你生气时,你会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学参考素材】
一、一周情绪测试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二、小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与策略
1.寻求社会支持,尤其是重要他人的支持。向老师、父母
、亲戚、同伴等寻求帮助和支持,
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寻求对象是父母,高年级学生则主要转向同伴。
2.自我安慰。以自我为导向的安慰行为或语言。运动、吃零食等。
3.回避。避开引发消极情绪的情境,或是面对问题、挫折“不作为”。
4.合理宣泄。大胆
、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情绪,通过激烈运动、宣泄室相关设备等释放压力、
烦闷、苦恼和愤怒等情绪。 <
br>5.替代。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外显活动。例如,当要求暂时得不到满足、面临恐惧、害
怕时,
游戏、玩玩具、唱歌、想其他有趣或开心的事。
快乐
喜爱
害怕
气愤
……
<
br>6.问题解决。采取可能的适应性行为和手段消除挫折来源,摆脱困境。例如,受委屈时,
通过表
达和澄清事实来保护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来消除因学业不佳带来的羞愧和
沮丧。
7
.认知重评。改变对潜在情绪事件的理解,重新评价自己处理事件的能力,由此调节该事
件所诱发的情绪
体验。
研究表明,当小学生知觉到的情绪情境为可控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应对,应用寻求社
会支持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直接解除刺激对情绪的压力,有助于心理健康;而当小学生
知觉到的情绪
情境为不可控制时,以情绪为中心应对情境,通过应用回避策略、替代策略或
认知重评策略等,改变主体
的认识或行为而降低情境对情绪的消极影响,进而有利于心理健
康。
【
心理学背景知识】
Gross情绪调节两阶段过程模型。情绪调节是在情
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
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绪调节。Gross根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
反应之前或情绪反应之后,
把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
反应激活之前,
称先行关注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已经形成、情绪反应激活之后,称反应关注情
绪
调节。Gross把情绪调节策略归为两大类: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认知重评从认知上改变
个体对情绪事件的理解,从而改变其情绪体验,属于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是
指对将要发
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进行抑制,该策略调动了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但仅仅
控制了情绪的表达,改变
了外部情绪表现,情绪体验并没有因此改变,属于反应关注的情绪
调节策略。该模型强调一般情绪调节过
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振宏,郭德俊.
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3,6, 629-634.
[2] 黄寒英. 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及影响因素探析.
教学与管理,2010,30:40-42.
[3] 郭永玉,王伟. 心理学导引.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五年级 第六课 自主学习巧安排
【主题说明】 <
br>自主学习,就其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的又
一种更高
层次的、具有创造性的形式。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什么,能否学、怎样学
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
反应。学习有了自主性,主体就能独立地、愉悦地、自由地、不受束
缚地学习。五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
的增长,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动学习的意识、习惯,提高其学习自
我效能感。通过观察
图片中日常经历、切实解决一个自主学习的问题及课后分享,使学生意识到自主能动
学习的
重要性及趣味性,并从中学习方法,培养习惯,达到最终受益于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自主能动学习的重要性。
2、情感目标:学生体会到自主能动学习中自主探索的乐趣,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3、行为目标:学会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重要性、趣味性的认识。
难点:掌握技巧、养成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简要调查。
学生准备:英汉词典。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学简要描述。
2、询问同学们是否有类似经历及如
过 程
1、老师同学观看观察岛图片,请同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以图片引出本
课的主要内容
何处理的。
3、请同学说一说自己处理方式的好
与坏。
4、教师总结:自主学习是很有效且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能感。引出主题。
活动一:我来演话剧
本环节用时5分
钟左右。
1.本环节用时大
约20分钟。
通过活动,
体验学习工
具的作用;
体验主动、
活动营
巧妙地安排
学习进度,
对自主学习
的帮助。
1. 教师
出示
英语话剧,要求学生
2.活动一操作要
点:将话剧出示
后,一定要求学生
保持安静,独立借
借助工具书理解故事。
2.
学生上台表演。
3.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故事时,遇
(体验分享)
学习内容和
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助学习工具理解
4.
教师总结: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
难,但是同学们都能借助工具很
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活动二:
课余时间巧安排
5、.以小组为单位,
故事大意。
3.活动二操作要
点:提示学生先结
合实际在书上完
成自己的思考,再
5、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讨论自己
对课本上两个问题的回答。
6、小组内讨论出谁的做法最好。
在组内交流,最后
推荐一名同学代
表本组
在全班交
7、每小组请代表同学分享讨论结果。 流。
8、心理引导: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
br>学习效率,提升对学习的信心,同学
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习
惯。
1、老师学生一起理解叶圣陶名言。
老师对自主学2、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列出的自主学
习培养方法。
3、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方
法。
通过行动作业
本环节10分钟左
右。
分享屋
(总结提升)
习的要点进行
总结,进一步
强化。
教师提示语:
顾炎武是明末清
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
本环节用时5分
学家,他是怎样勤学的
呢,我们
钟左右。
一起来读读关于他的故事。
拓展园
环节,让学生
..(拓展延伸)
学习“自督读
书”的方法
【活动反馈】
1.学生是否对本课感兴趣。
2.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工具在自主学习时的“巧”作用。
3.是否能通过活动学会安排课余时间,在课后持续地学、发展地学。
【练习题】
1、日常中,你的学习需要别人监督吗?( )
A、需要
B、不需要
2、学习中,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
A、放置不管
B、立即求助 C、自己查阅工具书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自主学习的本质和特点
自主学习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自主学习是
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
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
自己学习的能力。
第二,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材料的
控
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的程度。
第三,自主学习是一
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指导
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
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在此,我们给自主学习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
教学目标
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与自主学习相对的是他主学习,
这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模式。通过与他主学习相比较,我
们可以得出自主学习的几个基本特点:能动性、独
立性和异步性。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首先,自主学习能激活、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心态
的形成。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内部动机,只有
学生把自己置于学习主人的
地位,学习才会成为自觉自愿的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其
次,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可以对课题的学习达到更自觉、更深刻、更持
续的掌握,可以提高
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尤其促
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通过
自主、独立的思维活动,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
立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获得发
展的机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最后,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潜在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人有不同的
天赋,个性特长
的发展需要充分的条件,尤其在高度组织化的学校中如何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良好
的
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策略。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促进自主学习
学习动力根据来源的不同实际上可分为三种:目标动力、生理动力、心理动力。
目标动力即学
习动机,它是由学习需要引起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满足学习的需要。
奥苏贝尔认为,在学校情景中
的学生学习动机包括三种需要:一种是认知需要,即获得知识
的需要,第二种是自我提高的需要,即获取
得地位和成就的需要,第三种需要是获得赞许的
需要,或称为人际交往的需要,它是一个人为了获得长者
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做好工作的需
要,这种需要在学生身上体现最突出。
心理动力是指由情绪
、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除需要和兴趣外)推动学习的力量。非智力
因素的作用不是引起学习,而是维持学
习。
生理动力是由人的生理机能而产生的动力。学习是一种精神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物质
的
活动。精神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大脑本身是一种物质,大脑的运转还需要其他物质。这些
物质的性能如何
、供应是否充足,同样影响精神活动的效率。
上述三种动力在学生实际学习活动中是综合地起作用的,
提高任何一种学习动力,都有
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既然学生的学
习动力有三种力量来源,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就要根
据它们的来源采
取措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增强目标动力
首先,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并提供内容新颖的学习材料,通过新奇的活动的
变化的方
式呈现材料,从而满足学生的认识需要。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
方法,它可以制造矛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主张更多的让学生自己提问,因为他们提
出的问题的的确确是他们自己不明白
、想解决的问题,而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学生真正
不明白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注意搜集教材以外的
内容新颖的学习材料,并使用多种教学模
式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呈现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他们的认识需要。
其次,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自信心,对成功给予奖励,对失败给
予帮助,
从而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比如给学生创造多种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开展各种竞赛,给他们创造取得成就的机会,并鼓励他们自己和自己竞赛,不断
超越自己
。对学生,教师应以表扬为主,并给学习失败的学生给予耐心细致的关心、帮助,
使他们也获得成功。
另外,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多关心学生,从而满足他
们的交往
需要。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公正对
待所有学生,跟他们多
接触、多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
3.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心理动力
最常用的
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是强身健体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进行挫折训练,克服
困难,比如军训、野营、长
跑、劳动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改善
学生的意志品质。榜样激励法也有同样的
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人物传记、人物画像、影视手
段、身边的榜样等多种途径进行榜样激励,如教师自己
以身示范,带头锻炼,传授锻炼技巧
等。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我暗示、命令、要求、定规矩等方法
来增强自己的意志品质,
或运用适当延迟做事时间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忍耐力。锻炼意志品质是一件长
期的艰苦的
事,教师应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锻炼兴趣,让他们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使他们体验成功<
br>的快乐,从而达到逐步改善意志品质的目的。
五年级 第七课 应对校园欺负
【主题说明】
校园欺负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负多发生在中小学,欺负过程,蕴
藏著
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行为会对学生造成诸多消极影响,甚至影响其人格发展。
本课
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欺负的危害,面对欺负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保护自己
免受伤害,并能预防欺
负事件的发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欺负的危害;
2、情感目标:体验欺负行为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
3、行为目标:预防校园欺负的发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面对欺负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难点:校园欺负的预防。
【课前准备】
欺负行为问卷调查及统计(可从几方面设计问卷调查内容:1、欺负行为类型;
2、欺负
他人的原因;3、受欺负后的反应;4、欺负行为的处理等)。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情景描述
通过让学生描
1、请一位同学描述图画的内容。
2、学生自由回答:看到这幅图,你有什
么感受?。
3、教师小结:以强欺弱的现象
在我们身
边时常发生,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
何处理,如何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面对校园欺负,用自己的
聪明才智保护好自己。
活动一:说说身边“霸王”事。
1、请一位同学说说插图的内容:一位高
1、正视校
园欺
负,体会欺负给
年级学生抱着一个篮球在教室走廊上等
人,两个低年级学生在离他
不远的地方嬉
戏打闹,一不小心撞到了他,他手中的球
滚落到地上,高年级学生非常生气,双手
1.续编故事时,教
师要巡视、指导,
特别是要引导学生
讲出自己的“情绪<
br>体验”。
2、故事编写完后可
1.学生谈感受时教
师可根据学生的回
答进行引导。
2.本环节用时不超
过5分钟。
过 程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述图片内容,引
出本课的主要
内容,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活动营
(体验分享)
人带来的伤害;
2、积极应对校
园欺负,采取有
效措施,保护自
己不受伤害。
插腰,怒目圆瞪,低年级学生害怕极了。
在组内分享,然后
2、请你以上面两幅图为依据,编写一个
小故事。
①你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②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
③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组内推荐代表在全
班进行交流分享。
3、根据班级学生实
际,三种情形的讨
论可以进行任务分
3、全班交流、分享。
4、教师小结。校园欺负会给他人带来伤
害,面对校园欺负,我们要积极应对。
活动二:我是智多星
配,每组可以只讨
论一种情形,让学
生对每一种情景分
析更加透彻。
4、教师还可以根据
1、出示三种情形: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问卷调查获得的信
面对以下情
形你会怎么做?
2、组内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分享。
3、教师小结:面对校园欺负,我们要寻
息予以分析。
5、全班交流分享
后,教师要给予反
找积极的解决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馈。
或寻求老师的帮助。
1、教师导入:校园是学生的安全港湾,
这里有和蔼
的老师、有友爱的同学,这里
充满着温馨。但是,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发
掌握应对校园
欺
负的方式、方
法
生在同学之间的欺负事情,面对欺负,我
们该怎样应对?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
结,提出几条行之有效
的校园欺负应对方
式和方法,并对这些方式和方法进行讲
解,以便学生掌握。
学以致
用,加深
学印象。通过写
1、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完成一封信,向自
己曾经欺负过的对象
表达自己的歉意。
2、分享信的内容。
3、谈写完信后的感受。
4、教师小结:
不管你是否曾欺负过同学,
也不管你是否曾被欺负,只要我们真诚
的、积极的面对,相信你会惊
喜地获得一
份友谊。
6、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20分钟以内。
1.教师的总结归纳
要在学生回答的基
础上进行。
2.教师对补充的方
式、方法可做简要
的说明,便于学生
掌握。
3.本环节用时至少
1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1、“分
享信的内容”
一定要学生自愿,
此环节教师可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
节。
2、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10分钟以内。
拓展园
(拓展延伸)
信
,让学生体会
到真诚的面对
会获得心灵的
快乐,同时也会
获得真挚的友
情。
【活动反馈】
1、 学生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2、 是否了解校园欺负会给受欺负者带来怎样的危害?
3、
学生是否能积极面对校园欺负,并采取有效措施?
【练习题】
1、 制作一张表格,记录一下,一周内,你身边发生的校园欺负现象
序号 日期
“小霸王” 受欺负者 事件经过 你的感受
1
2
3
4
5
2、 将你制作的记录表
拿给爸爸妈妈看看,给他们讲讲你记下的校园欺负事件,谈谈你的感
受,向爸爸、妈妈请教下次遇到类似
情况你需要怎样做?
【教学参考素材】
校园欺负调查问卷(一)
班级: 性别:
调查内容
无
受高年级同学的欺负
被同学打过
被同学骂过
被同学故意使坏过
被同学嘲笑过
被同学起绰号
校园欺负调查问卷(二)
班级: 性别:
调查内容
无
欺负低年级同学
打过同学
骂过同学
对同学故意使坏过
给嘲笑同学
给同学起绰号
偶尔
频率
经常
总是
偶尔
频率
经常
总是
【心理学背景知识】
校园欺负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负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负。欺负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
态,欺负
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校园欺负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
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其主要表现是身
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校园欺负通常都是重复发生,
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
br>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负者。
因此,恶性循
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欺负者的特征往往表现为:·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比较自我中心,对
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得到部分同辈的认同。
被欺负者的特征往往表现为
:性格内向、害羞、怕事。·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
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缺乏与同辈相处
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有身
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对受害者的影响:
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身心影响:恐惧、消沉抑郁
、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
自己也成为欺负者,可能是校园枪击案的原因之
一。
其他影响: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诉讼。
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学生对上学感到厌
倦是欺负弱小的先兆,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
彩的学生活动。一些专家还认为,教孩子如何积极参加社交活
动而非仅仅做一个旁观者,是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宗奎.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五年级
第八课 学会选择
【主题说明】
生活充满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需求不断扩大
,自主力不断增强,面临的
选择也越来越多。比如,选择吃什么,选择看什么书,选择听什么音乐。随着
社会的进步,
小学生获得的选择机会也越来越多,这对他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引导
小学生学会如何合理选择,并能够承担选择带来的相应后果和责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
节课立足于提高学生选择能力,通过活动中具体实物的选择、品质排序等活动,让
学生体会到合理、理智
选择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对待生活中面临的选择,培养其良好的、合
理的选择方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生旅途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帮助学生认真对待。
2、情感目标:面对选择要认真对待,扣问内心,提高选择能力。
3、行为目标:学会如何合理选择,并能够承担选择带来的相应后果和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面对冲突,学会作出合理的选择。
难点:学会面对选择带来的相应后果和责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游戏环节需要的道具。
学生准备:教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
察岛中的图片(有
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请全班同学
回答:假如你是机长,你会怎样选择?
2、学生可将自己的选择填写在教材上,
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选择,简要说明
理由。
3、老师总结:我感觉到了同学们在选
观察岛 通过观察图片,并
择的时候都很犹豫,
这是因为每一种物
品都很重要,我们都不想放弃,但是又
不得不放弃,是这样吗?我们每天都在
1.此处教师可酌
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不
建 议
(热身暖心) 简要回答问题,引
出本课主题。
做选择题,选择吃什么,选择看什么书,超过5分钟。
选择听什么音乐。随着年龄的增长、社
会的进步,我们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
这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那么我
们如何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在面对
冲突时,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
引出主
题。
活动一:价值排行榜活动
1、教师拿出准备的道具或按照课本上
的图片,对游戏规则进行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排序。
3、教师总结:面临这些选择,我们会
觉得很难排序。然而
,现实生活中,我
通过“价值排行榜”们确实时时刻刻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排
活动营
活动及分享选择结序。
活动二:晒晒我的选择
1、每个小组派代
表发言。
2、学生在填写时,
教师要巡视。
3、学生交流时教(体验分享)
果、原因,引导学
生对品质等重要方4、老师将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师要给予反馈。
4、本环节用时控
制在15分钟以
内。
面进行选择探讨。
5、同学们对比各自排序的异同。
6、同学们讨论排序异同的原因,大家
分享。
7
、心理引导:大家排序健康、亲情、
友情、学业等靠前,美貌、财富靠后,
可见大家对什么更重
要,什么是我们该
重视的选择有正确的观念。
1、老师引导全班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和
交流:在作出选择之前,该作出哪些准
备?
2、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
果
帮助学生了解在作
出选择之前,该如
分享屋
(总结提升)
3、教
师归纳、小结。对于如何做出合
理选择,同学们都给出了自己的宝贵意1.总结归纳一定
要在学
生回答的
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至
少10分钟。
何做出合理选择?
见,老师认为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我们注
面临有难度的选
择,教师给出指导
意:①掌握一
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②
学会处理周围人的意见和自己内心的
性的原则、建议。
愿望之间的冲突,慎重选择。③要考虑
自身条件,如能力、兴趣和实现的可能
性;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外部环境
的影响等。 4、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
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
知识内化。
进一步学会选择,
为自己的选择负
拓展园
责,学会承担选择
1、引导学生阅读树苗的故事,然后谈
想法
2、回顾与分享:学生
在成长过程中,
曾遇到过的比较重要的选择?这些选
择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4、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投
入应用,帮助学生学会合理选择。
1.学生讲述时,教
师要多加鼓励。
2.本环节用时控
制在10分钟以
内。
(拓展延伸)
带来的相应后果和
责任。从经验和教
训中,不断提高自
身的选择能力。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这节课后学生有哪些收获。
【练习题】
1、当你零花钱有限,既想买零食,又想买课外书时,你会怎么做?(
)
A、买书 B、买零食 C、都不买,攒着
2、当你选择朋友时,你更看重他她的什么品质?( )
A、 外表漂亮
B、友好真诚 C、乐于助人
【教学参考素材】
一、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欧洲留学时,曾面临选择的难题。
年轻的陈省身才华横溢,
对几何与数论均有研究。研究生学习时,他要从这两支中选择
一支确定自己终身的研究方向。扣问内心挚
爱,他最终选择了几何。而今他已成为世界微分
几何之父,并在八旬高龄仍攻克世界几何学数道难题。可
见,让心灵替我们解答,可以做出
最佳的答案。
三、少年成龙的选择
少
年时的成龙雄心勃勃地来到好莱坞,意在这片影视的沃土上,开辟属于自己的影视帝
国。可很长时间过去
了,他没得到什么正式角色,平时也就是给大明星端端茶水,为导演打
打下手,顶多跑个龙套。权衡过后
,成龙毅然回到香港,以他在好莱坞摸爬滚打的经验开创
风格独特的动作片,很快,他的表演事业便蒸蒸
日上。由此可见,森林中鸟语花香的那条路
不一定是最好的,有时那条通幽曲径也许更适合自己。 面对选择,我们要扣问内心,让内心去回答去抉择,选出一条无悔的道路。当他人的劝
告,世俗的追
求蒙蔽我们的双眼时,不妨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心灵指引我们向前。人生漫漫,
选择多多,面对两难的选
择时,不必慌张焦虑,只需冷静分析时局,扣问内心意见,方能做
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冲突
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
以上的目标,当这些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时,会引起意志
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使个体难以决定取
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相互冲击
的心理状态,它是造成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学家勒温按照人们在意志行动中的趋避行为,将冲突分为四大基本类型:
(1)接近——接近型冲
突。两种或两种以上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但
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时,个体往往会表现
出难以取舍的矛盾心理,出现接近——接近型冲
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冲突的真实写照。
(2)回避——回避型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个体力图回避的事物,但由于
条件和
环境的限制,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时,就会出现回避——回避型冲突。“前遇大河,
后有追兵”正是这
种处境的表现。
(3)接近——回避型冲突。同一事物对个体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时,会使人产生两
种
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远之。“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
(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又分别具
有吸引和排斥
两方面的作用,使得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
而必须进行多重选择。由
此引起的冲突叫作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二、价值澄清
价值澄清的理论假设:
人们所处的社会中充满相互冲突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深刻影响
着人们的身心发展,而现实社会中根本就
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根据这一假设,
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评
价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适合本人的价
值观体系。所以,价值澄清可理解为利用问题和活动教学生进行评
价的过程,而且,要帮助
他们熟练地把评价过程应用到生活中价值丰富的领域。
在价值澄清的
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七个步骤,依次为选择阶段,包括自由选择,
从多种选项中选择,深思熟虑后
选择;珍视阶段,包括重视所作出的选择,愿公开表示选择;
行动阶段,包括采取行动,重复实行。
参考文献
[1] 杨志强. 价值澄清法——教孩子学会选择[J].
家庭教育, 2010, 46-47.
[2]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五年级 第九课 闪光的不仅仅是金子
【主题说明】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通过自我认同和别人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善
于发现
他人的优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学习他人的优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情感目标:通过自我暗示和他人的夸奖,形成自我认同、建立自信心。
3.行为目标:发扬自己的优点,学习他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和闪光点。
难点:从正确地评价别人向正确地评价自己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剧表演时的小道具。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观察岛
(情景剧
导入)
目 标
通过情景剧的对话,让
学生认识到外表不能
决定内在的价值。
通过聆听小红的故事,
让同学们一起来分析,
是什么让小红产生了
活动营
(体验分
享)
借助活动,让学生体会
到要全面了解自己的
重要性,
利用名人名言
让学生认识自己。
如此巨大的变化?
过程
1.课前让学生按座位分组;
建 议
教师提示语:外表不
2.选两位学生表演情景剧《黄能决定内在的价值。
金和泥土》。
活动一、看不见的蝴蝶结
学生分组讨论:
(1)小红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时间: 5分钟
教师提示语:透过别
人的事例,换位思
考,学会正确地认识
自己、评价自己。
(2)小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 10分钟
活动二、发现他人的优点
以6
-8人为一组,每个人分别
为小组成员总结三条以上优
点,写在纸上,大声念出来。
比
一比谁发现的优点多。
教师提示语:生活中
我们不仅要了解自
己的优点,更要学会
发现他人的优点。
时间:10分钟
体验互动:引用《小鹰与母鸡》教师总结提升:如果
分享屋
(总结提
升)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
特的印记和价值。
的寓言故事
,让学生进行角色
扮演,自主探索,寻求答案。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就会陷入自卑之中
;
总结出“有时我们会高估自己,如果看不到自己的
有时我们又会低估自己,有时缺陷,就会陷
入自负
甚至会失去自我”的道理。 之中。
时间: 5分钟
利用“
我的好朋友”进入互动
环节,让学生之间进行心灵探
索。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位同
拓展
园
(拓展延
伸)
让学生学会置身于一学都分享“课堂练习”填写的教师总结:外表不能
决定内在的价值。
时间:10分钟
个恰当的角度和位置,
内容,然后每小组派代表,在
看清事情的全貌,看待
自己也是如此。
全班进行分享。
最后,在老师
的引导下,大声喊出好朋友的
名字。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
如何在平时的
学习、生活当中,
用积极的态度去关注别人。
【活动反馈】
1.
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 这节课后学生是否发现了自己更多的优点。
【练习题】
1.用“我”作为一句话的开头,写出五句描述自己优点的话。
2.写出好朋友的名字以及好朋友在日常相处中对自己的评价语。
【教学参考素材】
寓言故事:小鹰与母鸡
一只母鸡孵出一枚鹰蛋,小鹰出壳后一直
跟着小鸡成长,并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同。
一天,它仰天而望,看到有只鸟在凌空翱翔,便问:“那是
什么?”母鸡告诉它:“那是老鹰,
百鸟之王。”小鹰敬畏地说:“但愿我也能像它那样飞翔。”母鸡回
答:“别妄想了,你不过是
一只鸡,鸡是飞不起来的。”小鹰沮丧地低下头,跟着小鸡们一起啄食,从没
有尝试过飞翔。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有时我们高估了自己,有时我们又低估了自己,有时
甚至会失去自我。
名人名言
正确认识自己是改造自己的前提,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
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才会增
强自我改造的想法和行动,才能够让我们不断的趋于完善。
—— 斯宾诺莎
【心理学背景知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
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
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
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
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
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意识对于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广义指人对自己的属性、状态、行为、意识活
动的认识
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活动和行为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 。在近代西方哲学界,一些哲学家赋予这一术语以更多不同的涵义。在康德哲学中自我意识即先验的统觉的同义语,
指主体
意识对于经验材料的综合统一功能;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则被视为人类精神在主
观精神发展阶段上介
乎于意识之后,理性之先的特定的意识形式。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
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
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进行自我控制和
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
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
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
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
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
不开周围环境,
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
我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
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
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
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
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
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
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
造自身主观因
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
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
1.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
制的心理
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
估,它最
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人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
己的认识,这样
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而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就必须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
看
待自己:
①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
吐,
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的美与内在
的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的美对外在的美起促进作用。
②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
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为,
我们每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
,又有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
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多
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用欣赏的目光来看自己,即使你可能有很多不足。
因为只有先看
得起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
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同样的道理,
面
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失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
己的优点、长处
,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
不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一
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我们就会
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停步不前,甚至会
倒退。因此,为了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
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③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
们每个人也都
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必须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及
时发现自己的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变缺
点为优点,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
己。
认识自我的途径包括: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心
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
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我
观察是我
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自我观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a.自身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包括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观察;
b.自我形象的
观察,主要对自己在所生活的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
表现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观察.
c.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政治态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格、
兴趣、爱
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
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自
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帮<
br>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对他人的态度与
评价我
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2. 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
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
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
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
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
自我体验有助
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个体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他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
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个体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3. 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
动作用,
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
符合社会
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个体自我监控
能力,重点是促进由外
控制向内控制转变。个体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
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只有教
师要求做完作业后检查,他才会进行检查。针对这种现
象,你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
能力。(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自我认
识)
【参考文献】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五年级 第十课 严谨细心并不难
【主题说明】
学习活动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谨细心”品质的制约。小学生由于认知发
展水
平的限制,学习过程中常因粗枝大叶、贪多求快而出现不该有的差错,从而影响学习的效
果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清严谨细心的积极意义;体验、分享因严谨细心而获得成功的愉
悦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严谨细心的积极意义。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分享因严谨细心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行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几种培养严谨细心好习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体验、分享、运用等环节,让学生明白严谨细心是一种品
质,了解严谨细心给
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
2.通过总结提炼,帮助学生掌握几种培养严谨细心品质的具体方法。
难点:通过游戏训练,让不够细心的同学,有所收获。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扑克牌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一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引出本课的
主要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建 议
个小朋友因为不够细心,将草稿纸上的正确答案
誊写在作业本上时,发生了错误。由观察图片逐
步联系到学生自己。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大胆倾诉自己是否有
过相同的困惑或类似的经历。
3.教师总结,导入本课课题。
活动一:纸牌金字塔
本环节用时约5分
钟。
通过搭纸牌、
选择填空等
活动,体验、
活动营
(体验分
享)
交流、分享
出:细心是一
种本领;学习、做题必须
细心,审好
题,找准规律
和关键点
。
1.用扑克牌搭出一个如图所示的金字塔,金字塔
的层级越高越好。看谁搭的塔又高又稳
2.交流分享严谨细心带给自己的满足感、自豪感
和成功感。
活动二:选择填空
1.让每位学生观察两幅图片
2.讲解要求:方框内缺少一个图,请从1-8个备
选答案中找出一个最合适的图。
3.揭晓结果,正确的选项是第5图。学生交流分
享解决这个问题的体会
心理引导:培养学生因严谨细心而获得成功的满
足感。
1.时间:10分钟
2.教师提示语:大多
数同学不够严谨与
1.引导学生总结培养自己严谨细心的好习惯有哪<
br>些。
细心,并不是因为
自己想粗心马虎。
“粗心”其实表明了
某种学
习能力的落
后。不用着急,只
需要从下面这些小
事做起,“心”就可以
逐步由
“粗”变“细”。
1. 活动一重在引导
学生动手体验;活
动二重在激发
学生
“只有养成严谨细
心习惯才能达成自
己的目标,取得好
成绩”的积极情绪
。
2.本环节用时约20
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
升)
通过总结,提
炼出练就细
心这种本领
的方法。
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3.引导学生读一读分享屋里的好方法,鼓励学生
让“严谨细心陪伴自己成长”。
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练就细心这种本
领的具体方法的指导。
拓展园
(拓展延
伸)
1.组织学生思考教材上的问题,引
导学生产生要
强化学生对
新身份的认
同。
尽快练就严谨细心这种本领的紧迫感。
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 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
生及时调整自己,培养自己的细心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自
我倾诉、生生交流”
2.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5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 学生是否对本课感兴趣。
2.学生是否体验到了细心对自己的重要性。
3.
学生是否了解到了几种练就细心这种本领的途径。
4.是否能通过行动作业让自己更细心严谨。
【练习题】
1. 考试时,丽丽做完试卷就想离开教室,根本不想再回头检查试卷
,觉得再检查也查不出
问题,索性交卷走人。你同意丽丽的想法吗?
2.
期末考试时,本来自己会做的题目,却因抄错了一个数字而导致结果出错,这时你体验
到的情绪是(
)
A.无所谓 B.懊恼 C.羞愧
D.庆幸
【教学参考素材】
测试小学生粗心测试题
测试要求:3分钟内完成,一旦开始中间不可以停顿。
评分标准:
得分60—66 学习细心,学习效率高
得分50—59
学习比较细心,学习效率比较高,需要提高学习能力
得分41—49
学习细心一般,刚好及格,学习效率比较低,更需要提高学习能力.
得分40以下
学习细心比较差,学习效率很低,是学习粗心的学生,最需要提高学习
能力。
测 试 题 一
测试原理:粗心的表现主要是看错、写错、抄错、数字混淆、相似字写反等,产生的
主要原
因是视觉注意力和视觉分辨能力不强,下面从视觉能力角度来测试。
测试方法:
从下边的数字行中把所有的8338圈出来
测试评分:下面数字行共有24个8338,圈出一个8338
则得1分,例如:学生圈出
下面8338共20个,则得20分。
8383 8338
8883 8338 8333 3388 8383 3838 8338 8383 3388 8383
3838 8338
3838 3883 8338 3838 8338 3838 8338
8383 8383 3838 3838 8338 8383 8383
3883 8338 3838 8383 3838 8338 8338 3888 8383 8833
3838 8338 8383 8383
3388 3883 8338 8333 3388
3883 8338 3883 8338 3388 3388 3883 8338 8338
3883 8383 8333 3888 8833 8338 3883 8338 8338 8383
8338 8338 8338 8833
测 试 题 二
测试原理:粗心的表现主要
是简单的数据计算错误、算出来的结果在试卷抄写时出错
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视觉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不强,下面从视觉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角
度来测试。
测试方法: 下面每行中都有一些两两相
邻、其和等于11的成对数字,在每对相加等
于11数字的下面画上线,例如:87956367832
692。
测试评分:下面数字行共有42对相加等于11的邻数,每答对一对数字,则得1分,
例如:学生答对下面共30对,则得分30分。
6548654836982473896474676479273468245839292103693
473895748698287
86428654976287489926322986
4839525663377448855995897443
【心理学背景知识】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
动有选择的反
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
的强度或紧张。指向性表现
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
激的抑制。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
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
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
的选择指向
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
br>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
要获得
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人
在清醒的时候,每一
瞬间总是注意着某种事物。通常所谓“没有注意”,只不过是对当前所应
当指向的事物没有注意,而注意
了其他无关的事物。
注意力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
是衡
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1)注意的稳定性
指一个人在
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也就
是听课质量;例如当学生在听
课时大部分时间处在“溜号”状态或者偶尔会出现“溜号”状态。
导致学生知识断点比较多,直接影响听
课质量。
(2)注意的广度
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有多大,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
间能清楚地觉察或认识
的对象的数量。研究表明,在一秒钟内,一般人可以注意到4—6相互间联系的字
母,5—7
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数字,3—4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几何图形。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动当中
。比如,学
生能够一边看书,一边摘录书中的精彩语言。
人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
东西都关注。如果要求自己什么都注意,那最终可
能什么东西都注意不到。但是,在注意的目标熟悉或不
是很复杂时,却可以同时注意一个或
几个目标,并且不忽略任何一个目标。能否做到这一点,还和注意力
能够持续的时间有关,
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逐渐培养有效注意力的能力。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
动调整到另
一个对象或者活动。注意力转移的速度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也是快速加工信息形成判断的<
br>基本保证。注意力集中和转移注意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学生每天都在这两种状态下学
习或生
活,每天要上好多节课,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所不同。上语文课的时候全神贯注,上
数学课时无法让注意
力从语文课转移到数学课上,那么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
见,对学生来说,学会转移注意力
和注意力集中对提高学习成绩同样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云青.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J]. 学习方法报:教研版, 2012, (208).
3.王称丽. 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及培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1.
五年级 第十一课 心中的小秘密
【主题说明】
五年级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都日
趋成熟,他们在内心深处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不仅
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给他们带来了些许烦恼。
面对秘密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他们认
为有些秘密是可以分享的,而有些秘密只能自己“独享”。对于可
以分享的秘密,他们选择
的分享对象往往不是老师、家长,而是同学、好友,甚至是网友。对于那些只能
“独享”的
秘密,往往让学生深陷其中,不能释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于五年级的学<
br>生而言,秘密的内容还折射出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此时就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秘密,
认识到适度的相互开放有助于维护和谐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
本节课致力于从认知、情感
、行为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秘密的存在,引导学生在分
享秘密的同时,学会保守秘密,尊重别人的隐
私,但是不能替坏人保守秘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正确看待
秘密,认识到适度的相互开放有助于维护和谐的关系,增
进彼此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感受分享秘密的快乐、信赖和责任。
3、行为目标:学会分享秘密、保守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秘密,懂得如何与他人分享秘密。
难点:感受分享秘密的快乐、信赖和责任。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红、绿、蓝、黄四色小纸片若干张及红、蓝色小纸盒各一个。
3、小调查:班上有多少人心中有秘密?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程
1、教师根据课前调查统计导入本课: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有了自
引出本课的
主题,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己的小秘密,平时我们怎么处理这些秘
密的呢?
2、哪些同学会将小秘密收藏到日记本
中?你会给日记上锁吗?为什么要上
锁呢?
3、心理引导:秘密是自我意识的一方
面,将陪伴我们成长。
活动营
(体验分
享)
活动一:神奇的树洞
帮助学生正1、故事引导,同时呈现PPT:传说有一
建 议
1、教师导入时,可
以把调查的具体情
况用表格的形式呈
现出来。
2、面对秘密的处
理,让学生尽情表
达。
时间: 5分钟
故事引导时,故事
的内容还可以适当
的充实些。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确看待秘密。
个神奇的树洞,只要你对它诉说心中的
秘密,树洞里就会冒出甘甜的泉水。
2、如果这个树洞在你面前,你愿意把
自己的秘密说出来吗?说出你的理由。
3、分组讨论:你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秘
密告诉别人?为什么?
4、心理引导:秘密常伴随我们的身边,
正确处理秘密有助于我们身心健康成
长。
时间: 10分钟
1、一定要注意分享
活动二:分享我的小秘密
1、教师对活动要求进行说明。
2、请同学们将自己心中的小秘密按要
1、懂得如何
与他人分享
秘密。
2、体验分享
秘密的愉悦。
求分别写在不同颜色的纸条上。
3、学生分别
将愿意与老师分享的秘密
的秘密是师生能共
享的。因为学生有
些秘密只能与老师
分享(或只能与好
朋友分享)。
和愿意与好朋友分享的秘密叠好,放入2、对于分享的秘密
相对应的小纸盒中。
4、秘密分享:和大家分享秘密时你最
深的体会是什么?
5、心理引导: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小秘
密,只要我们学会分享、适度开放,相
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和谐。
教师还要进行选
择。
3、在秘密分享时,
要让学生充分体验
到分享秘密的轻
松、愉悦之感。
时间:10 分钟
1、 分小组进行讨论:
①你愿意和他人分享秘密吗?为什
么?
1、让学生分组进行
充分讨论,加深学
生对所学知识的印
象。
2、分组讨论的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做适当的
调整。
时间:10 分钟
1、把握好对
分享屋
(总结提
升)
秘密的处理。
2、感悟秘密
的拥有其实
是一份责任、
一种信赖。
②当你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时,你希
望对方怎么做?为什么?
③作为他人秘密的分享者,你觉得怎样
做合适?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
引
导:对所有的秘密,我们都需要保密
吗?为什么?
3、教师总结提升。
心理引导:强化分享秘密能有效促进人
的身心健康成长。
拓展园
(拓展延
伸)
强化对秘密
的正确处理。
1、学生独立完成拓展园的作业。
2、同桌分享。
心理引导:把课堂上所学加以应用,感
受拥有秘密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责
任。 同桌分享时,建议
分两步:第一,先
分享;第二,对于
秘密的错误处理要
知道如何改正。
时间: 5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是否高。
3、学生是否能正确处理心中(或他人)的秘密。
【练习题】
1、与爸爸妈妈分享一个心中的秘密。
2、分享后的感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参考素材】
罐子里的小秘密
乐乐熊在采野蔷薇,小憨熊跑过来帮忙:“乐乐熊,你摘这么多花干
什么呀?”“对不
起小憨熊,这是个小秘密,我不能告诉你!”
乖乖熊坐在大树底下
数手指头,小憨熊跑过去:“乖乖熊,你在数什么呀?”“对不起
小憨熊,这是个小秘密,我不能告诉你
!”
小秘密,又是小秘密!小憨熊撅着嘴走开了。他捡起一块小石子扔进小湖里,湖水吓
了一
大跳,荡(dang)起一圈一圈圆圆的波纹:
“怎么了,小憨熊?”
“乐乐熊、乖乖熊他们都有小秘密,都不告诉我!”
“小秘密当然不能说了,说出来就不是秘密了!”
“那你有小秘密吗?水里的小鱼小虾都有小秘密吗?”
“当然有了!”
“那……,一把藏起来的葡萄干是秘密吗?一罐蜂蜜呢?”
“当然是了!”。
“一件高兴事,一件不开心的事呢?一句话算不算?”
“当然算,不想告诉别人的事都算!”
“哦,我知道了!”小憨熊点点头。
小憨熊也有小秘密了,他的第一个小秘密是一块
棒子夹心糖,第二个小秘密是一个树
洞……没多久,小憨熊就有了好多小秘密。乐乐熊、
乖乖熊问他的时候,他也会神秘兮兮地
说:“这是我的小秘密,不能告诉你!”
可是
,小憨熊又有了新的烦恼,这些小秘密像一只只不听话的小兔子,老想往外蹦,有
好几次小憨熊使劲地捂
住嘴巴,它们才没跑出来。
怎么办呢?小憨熊又撅起了嘴巴。妈妈摸摸他的头:“怎么了小憨
熊,谁惹你生气了?”
“唉!原来有小秘密这么辛苦!”“那就把它们说出来。”“不行,说出来就不是
秘密了!”
妈妈眨眨眼睛,找来一个漂亮的装桂花糖的空罐子,问道:“把小秘密都装在里面好不好?<
br>盖紧盖子它们就跑不出来了。”“好!好!”还是妈妈有办法!小憨熊把秘密都装进了罐子
里。这
下他感到轻松多了,又变成了以前那个快快乐乐的小憨熊。
不久,小憨熊的生日到了,乐乐熊
、乖乖熊、贝贝熊……大家都来了。还带来了好多礼
物。乖乖熊送给小憨熊的是一座用100颗桃核粘成
的小拱桥,真漂亮!乖乖熊说,这些桃核
他攒了好久。乐乐熊抱来一个花瓣枕头:“枕着它睡觉,会做香
喷喷的梦。”真软和,真香!
嗯,是蔷薇花的香味!
原来这些就是他们的小秘密!朋友们真好
!小憨熊觉得自己真是太幸福了!切完蛋糕,
他赶紧跑回房间,抱出一个漂亮的糖罐子:“还有一样东西
,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一就是我的
小秘密!”小憨熊打开罐子,一股桂花糖的香味满屋子飘荡。又香又甜!
【心理学背景知识】
教育不在控制而在尊重“秘密
秘密,人们的第二世界。
“世界上的任何方面几乎都受
着秘密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物体上体验秘密,有些
物体是我们所熟知的,有些却是我们陌生的;我
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寻找秘密,比如我
们所住的房子的角落、陌生的建筑物的过道和凹槽、隐蔽的山
洞和废弃的房屋、黑暗茂密的
森林、虚无缥缈的林间空地等;我们可以从身边世界的嘈杂声中感受秘密,
也可以从物体的
形状中体会秘密。光线和阴影的变幻、梦境中的想象、别人轻声讲述的神秘故事以及我们
与
身边的人的接触都可能给我们带来秘密的体验。同时,生活中的每一次秘密体验都是我们对
自
身的一种多方面的认识。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体会到自我角色的
不可确定性,可
以感知到自己的内在性情,可以看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我们也可以
多一份联想和审问:我为什么
会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此时此刻的世界上?”
我们通常会认为秘密、梦境等这类次要、虚幻的东西对我
们的生活来说是不重要的,然
而,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所说的,秘密极大地丰富了生活,因为秘密的
体验提供了一个
复杂得多的人类生活经历的现实。当人们开始能够保守秘密时,他们就开始生活在两个世
界
里,即现实世界和秘密世界,而第二个世界对现实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当我们第一
次
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可以放在心里,不为别人所知时,就意识到了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条“内”
和“外”的
分界线,这就意味着我们开始形成“自我的领地”了。秘密可以创造出自我的多
个层次的
心理空间,在我们的内心里,往往会存在着亲密的自我、困扰的自我、非法的自我、
阴暗的自我等,有些
秘密像森林的花朵一样盛开在儿童的时空里,而有些秘密则会变成恶性
肿瘤扎进儿童的心灵里,但无论是
哪种秘密,它们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有了“深度”,形成了
我们的自我认同和个性。秘密不仅促成了个人性
格的养成,而且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范梅南把人与人之间的秘密分成了三种类型,即生存秘密、交
际秘密和个人秘密。生存秘密
告诉我们,任何人从根本上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秘密,因为人从本质上讲是
独立生存的,你
不是我,你根本不可能完全了解我,当然我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你。交际秘密则是由于个人
表
达能力的方式,或是人类交流形式本身就存在着局限性,无法使他人正确地明白现实复杂生
活
中自己的秘密,或者是由于经历、学识等导致彼此间的差异而无法完全沟通。个人秘密则
是指在我们心底
里总是有一些不愿与他人或某些人分享的秘密。如果说,前面两种秘密是客
观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
免的话,那么个人秘密则是主观能进行选择的,即告诉或不告
诉,告诉你或者告诉他,所以,个人秘密是
人际关系疏密的指向针。
恰当的教育关心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恰当的教育关心在于对孩子
本身的真正兴趣。孩子们常常抱怨他们没有从父母和教师
那里得到真正的关心和注意。
这似乎
真的是一个挑战:既要给年轻人必要的秘密和隐私的空间,又要十分关注他们的
内心生活和体验。最理想
的就是大人能够知道如何给孩子提供机会去分享秘密。对孩子的个
人感情刺探得太多不一定能保证成人与
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因为别人与你分享一个秘密真
的就像送给你一件礼物。这个秘密不只是一种关系现
象,也可能被视为良好关系的雏形。秘
密是一种委托,不只是秘密受到委托,信任本身也受到委托,因为
它是最珍贵的礼物。”
在关注和秘密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一方面,孩子们渴望得到大人们真正的关心
和注意,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大人们过多地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当孩子们年幼时,父母和教师更容易与孩子们相处,因为孩子们还没有自己的秘密,他们是透明的、真实的。一旦孩子
们具有保
守秘密的能力,孩子们与大人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变。这个事实在一定程度
上解释了为什么中学教
师的职业压力会大于小学教师,除了升学这一压力外,中学教师常常
需要费脑筋去猜想孩子们的心思,比
如,课堂上孩子们的笑究竟是真心的笑还是对自己的嘲
笑,这种猜测显然是令人不安的。那么,对于有秘
密的孩子来说,恰当的教育关心究竟是什
么?恰当的教育关心是对孩子真正的兴趣以及对他们独立人格的
尊重。因为孩子们一方面希
望能得到自己的空间和自由,但另一方面,他们的青涩和柔弱又希望我们能在
他们需要的时
候关注和支持他们。在学校里,大部分孩子都在抱怨教师缺乏对他们的关心。我们对分数的
兴趣远远盖过对孩子们本身的兴趣。教师往往会惊奇地发现他曾经教过的一个成绩一般、不
那么
“引人注目”的孩子忽然在哪一行成了明星人物,那是因为我们对孩子们各自独有的“秘
密”漫不经心。
任何孩子的内在秘密都是对孩子自我个性和独特性的见证,只有关注到了孩
子们的内在秘密,我们才会惊
奇地发现他们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也只有出自对孩子们的
真正兴趣,我们才会在孩子需要我们时从容
地伸出手,给他们最贴心的安抚和帮助,而不是
仓促间手足无措。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
一旁默默地关注他们,我们了解他们。然而,也有
一部分教师走向了另一极端,即无论巨细,孩子都要向
他详细汇报,甚至不惜在班里安插“心
腹”。这是一种控制的逻辑在作祟,而且他们不了解秘密对于孩子
的意义。如果我们对孩子
真正有兴趣,就应该珍视孩子与我们的不同。正如范梅南所说,秘密是一份礼物
,需要孩子
愿意拿出来与你分享。如果你用蛮横的手段抢夺过来,那么孩子会感觉隐私受到了侵害,你<
br>在他眼里无疑是一个跋扈地闯进他世界的强盗,与你的关系以及对你的信任就会遭到让你想
象不到
的破坏。
秘密的空间—可以独处的私人空间
如果你认真回忆,你一定能记起童年
时有一个只属于你的秘密空间,也许是一间废弃
的厂房,也许是树林深处一块宽敞舒适的枯树桩,或者是
建筑工地上横放的一根空心水泥柱。
孩子们寻找到这样一个秘密空间时,兴奋的情绪不会亚于哥伦布踏上
美洲新大陆那一刹那的
激动。因为,这个空间神秘、朦胧、独特,孩子在这里体验了秘密,体验了自我。
在秘密的
空间里,人们会觉得安全、隐蔽,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特私人空间融合了人们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从而无限接近心中真实的自我。人们待在属于自己秘密的空间里,因为感觉安全而
备感心灵
的宁静,体验自己的存在,内心深处会升腾起一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冲动。然
而,我们的孩子却很少
有这样的秘密空间,在机构化的学校里,不留“死角”的建筑构造、
排得满满的课程、严格的规范等使他
们的一切行为都似乎暴露在教师目光聚成的镁光灯下。
在课堂里,一个小小的出神会引来教师警觉的提问
,而黑板的发明更使学习变得公开化。如
果说,过去孩子们尚可以用各自的写字板和铅笔营造一个秘密的
空间的话,黑板则破坏了这
种秘密的空间。通过提问、演示、作业、考试,教师可以自由地、随意地闯入
孩子们的外在
生活世界和内在世界。当然,孩子们仍可能以做小动作、开小差、作白日梦等方式来暂时逃
避教师的控制,营造心理上的秘密空间。
除了那些自己去寻找到的“秘密空间”,如
前面所提到的空地、厂房、水泥柱等,家通
常会提供给我们秘密的空间,比如,在幼儿园里,我们会在墙
上贴上彩色的卡片,四处堆上
各种形状的积木,然而,比起幼儿园来,许多孩子更喜欢家。因为家尽管零
乱、缺乏色彩,
但比人为精心设计的环境要丰富、真实,孩子们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属于自己的
秘
密空间。对于更大的孩子来说,学校之外的空间更对他们具有吸引力。在家里,他们则需要
一
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来经营和收藏属于自己的秘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们如此迫切地
想要一个自己的
房间,并对自己的房间如此地流连。
秘密的时间—独自思考的空闲时间
我们总是害
怕孩子们闲着,的确,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绝不是什么好事。然而,目
前孩子却很少有范梅南所提到
的“真正的业余时间”。在学校,一切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
当的,课程表上密密麻麻地排满各种各样的
课,出了学校,他们的“业余时间”往往又被太
多的兴趣班、补习班、提高班所占据。教师和家长们坚信
时间和金钱的投放必然会带来孩子
的智慧和才能,当我们的孩子们从各式各样的“班”中拖着疲惫不堪的
身躯回家时,家长们
又似乎动了“恻隐之心”,心里盘算着今天也学习过了,就任他去吧
。于是,孩子们剩下的
时间便又消磨在电视机和电脑前。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业余时间”,不是
由成人安
排组织的,也不是照着计划表上做的,而是手头有空闲时间,感到乏味时自己想出来做的事。<
br>范梅南认为,我们决不可以低估完全靠自己想出来做什么事情的潜能。这时,也许孩子们会
去翻一
翻旧东西,面对镜中的自己默想,或者是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在这些时候,孩子们
独自待着,他们的思
绪可以漫无目的地到处畅游,这是属于他们的秘密的时间,因为他们在
体验自己,接近自己,了解自己。
但同样是一个人待着,电视却不提供“秘密的时间”,因
为在电视机前只需要孩子们被动地坐着,不需要
他们决定和思考该做什么,电视占据了孩子
的内在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失去了驰骋的空间,更无暇
去感受和体验自己。
作为教育者,只有我们了解秘密对人类的意义,用教育的智慧性去尊重和关心儿童
的秘
密,才能发掘和呵护儿童的人格独立和独特,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实现新课
程改革所提倡的“为了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刘微,
教育不在控制而在尊重“秘密——读《儿童的秘密》.现代教学, 2005(11):
第
56-58页。
2、王大伟, 让秘密伴随儿童成长.基础教育研究,
2013(14): 第60-61页。
3、马磊,
关注那堵墙的背后——谈谈儿童秘密及其教育意义.少年儿童研究, 2009(20):
第
7-10页。
4、崔蕊霞, 罐子里的小秘密. 少年月刊, 2014(Z4):
第28-29页。
五年级 第十二课 经得住诱惑的考验
【主题说明】
诱惑对学
生成长的影响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它给学生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另一
方面,它给学生提供了锻炼
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抗诱惑的能力,使之变得更加坚定。现
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自觉
或不自觉的关注,助长了孩子们娇生惯养的习气。
面对身边的各种诱惑,大部分学生自控力较差,不利于
良好习惯的培养。增强拒绝诱惑的自
觉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顽强意志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2、情感目标:增强拒绝诱惑的自觉性,激发学生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
3、行为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教师解读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
条件可以多媒
体呈现),紧挨着的两间
房,一个男孩正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作业,
引出本课的主要
内容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隔壁小朋友正在玩电脑游戏,游戏声音
很大,传到了写作业
的男孩书房里。提
问:如果你遇到类似的诱惑,会有什么
反应?
2、鼓励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导入
本课课题。
活动一:你怎么看
1、根据教材中的活动一设置情境让学生
表演。提问:对小强的行
为,你怎么看?
通过正反两个事
例引导学生懂得
活动营
(体验分享)
应该拒绝不良诱
惑,培养学生自
觉抵制不良诱惑
的能力。
对你来说,最难抵抗的诱惑是什么?
2、请学生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1、学生分享
交流时,教师
本环节用时
约5分钟。
建 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3、教师总结:当你对某事物有欲望时,要
引导学生
它对你来说便成了诱惑。在我们的学习
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诱惑,我们要向
小强一样正确认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
培养自控能力。
活动二:小丽的烦恼
1、组
织学生根据教材中活动二的内容分
小组讨论:你是否赞同小丽的行为?为
识别不良诱
惑
。
2、本环节用
时约20分钟。
什么?你会给小丽哪些建议?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及时给予反
馈。
3、将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归纳并在
黑板上板书。
4、教师总结:要学会控制自
己的欲望和
冲动。抵制不良诱惑,就是要在没有别
人监督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克制自
己的冲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自己
的欲望,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
情。
1、小组交流讨论:面对不良诱惑,可以
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2、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身抵制诱惑的方
法,教师提炼后在黑板上板书。
归纳出抵御不良
分享屋 诱惑的方法。培
3、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
会遇到许多诱惑,美好的诱惑能激励我
们去追寻、去奋斗,不良的诱惑会腐蚀
我们的思
想,使我们成为诱惑的奴隶,
在诱惑面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的需要,满足那些合理的需
要,抵抗那
些不合理的需要,认清不良诱惑带来的
危害。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自控能力。 <
br>1、教师讲述心理学实验(有条件可用多
媒体出示:糖果试验)。提问:如果你是
实验中
的小孩,你会怎么做?这个糖果
1.总结归纳
一定要在学
生回答的基
础上进行
。
2.本环节用
时约10分钟。
(总结提升) 养自制能力
拓展园
伸)
.
强化学生对抵御
实验给你哪些启示?
2、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心理引导:试验表明,人在童年时期
的一个小小
行为,会慢慢演变为人在方
方面面的情感和社会能力的一部分。人
在一生中,许多大大小小的成
就,都取
决于人的自我控制和抵御诱惑的能力。
本环节用时
约5分钟。
(拓展延
诱惑,培养自我
控制能力的重视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抗拒诱惑的自制力是否有一定增强。
【练习题】
1、我受到过
的诱惑,带给我的影响是 。
2、我成功抵制的诱惑是
,我是这样做的_________
【教学参考素材】
测测你的自控能力
(l)寒冷的冬天,你每天都能按时起床吗?( )
(2)你会经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吗?( )
(3)你总是提前花完一周的零花钱吗?(
)
(4)正做作业时,朋友叫你去玩,你会去吗?( )
(5)你能完成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吗?( )
(6)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你能认真学习吗?( )
(7)老师在讲课,但你还有一本小说未看完,你会聚精会神地听课吗?( )
(8)“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是你常用的口头语吗?( )
(9)期末,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这时电视台播出你喜欢的电视剧,你会看吗?( )
(10)当你心情烦躁,啥事也懒得做时,还能坚持把当天的事情完成吗?( )
选择“是
”得1分,“否”得0分。说明:总分在0-5分的同学,自制能力较强;总分
在6-10分的同学,易
于向诱惑屈服,自控能力有待提高。要加油哦!你是多少分呢?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儿童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
否为更
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
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不仅是儿童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
化和情绪调
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因素,是儿童由幼稚
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
立的重要标志。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
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
抵
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
在未来发展倾向
上则缺乏上述品质,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
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
学后贪玩不回家、贪睡懒觉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
心,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相
对较多;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缩、固执,优柔
寡断;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
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二、经典实验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
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
的。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
间里,桌子上的托
盘里有儿童爱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
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
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
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孩子们来
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
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
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
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
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
按了铃”。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
br>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杨丽珠,于松梅.(2002).
儿童自我延迟满足心理机制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25(6),
712-715.
2、刘岩, 张明,徐国庆.(2002).
学习困难和优秀学生延迟满足能力的跨情境比较实验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3, 64-67.
3、郑红兰, 李红.(2006). 简述延迟满足与执行功能, 心理理论的关系.
贵州师范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6), 111-113.
4、罗伊.鲍迈斯特,约翰蒂尔尼.(2012).意志力.中信出版社.
五年级 第十三课 和自己做朋友
【主题说明】
每个人都是
独特的,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为自己的成长而努
力,发扬自己的优点,承认自
己的不足,欣然接纳自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对待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体验接纳自己的愉悦感。
3.行为目标:使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欣然接纳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欣然接纳自己。
难点: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
【课前准备】
水彩笔,A4白纸,镜子,故事。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让学生选择最能代表自己个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通过对动物特性
的了解来认识自
己的个性特点。
性特长的动物,用水彩笔在白
纸上画出来。
2.分小组,在组内分享,为什
么选择这个动物代表自己。
3.选2-3名代表全班分享。
活动一、镜子里的我
1.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
描
观察自我,了解
自己的相貌特
征,和自己做朋
友。
活动营
(体验分
享)
理解“万物各有
所长,各有所
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
强自我接纳的能
力
述自己的外部特征。
2.在组内分享,看到镜子中的
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长处和不
足。
3.每组选1名代表在全班分
享。
教师提示语:每个人身上
活动二、心中的我
1.把心中的那个喜欢的自我和
不喜欢的自我描述出来。
2.大声地把“喜欢的自己”和
“不喜欢的自己”读出来。
都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宝
藏,里面藏着我们的优势
和潜能。
有些人善于发现并能够利
用这些东西,因此他们有
了取得了成功。
时间:10 分钟
教师提示语:在镜子里发
现自我的美,体验愉悦情
绪;在
镜子里照见自我的
不足,同样要接纳并要进
行改善。
时间: 5分钟
教师提示语:我们每个人
身上都有着许多非常珍贵
的东西。
时间: 5分钟
建 议
体验互动:
寓言故事《森林大会》
通过寓言故事,
引导学生接受并
能正确面对自己
的一些不如意。
提问:
1.鸟、鱼为什么对自己不满意
呢?
2.小蚂蚁为什么对自己很满
意、很快乐呢?
教师总结提升:和自己做
朋友,就是要知道自己的
优点是什么、擅长什么、
想要什么,对自己充满信
心和耐心,
为自己的成长
而努力。
分享屋
(总结提
升)
3.我们怎样才能帮助鸟和鱼,时间: 10分钟
让他们快乐?
1.每组选1-2名代表,面对全
拓展园
(拓展延
伸)
帮助学生学会积
极思维,乐于接
纳自己,爱自己。
班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点和教师总结:发挥自身的优
缺点,并谈谈说出之后的感受。 势,寻
求自信的支撑点,
2.说出喜欢自己,和自己做朋
友的理由,让身边的人也了解
你,喜
欢你。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时间: 10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这节课后学生是否能做到接受自己、喜欢自己。
【练习题】
1.调查:认识自己的优点,会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回顾过去,我
深深地感到,我的优
点令我更加——(请用“√”表达你的优点对你产生的影响)
(
)喜欢自己
( )自信
( )肯定自己的价值
(
)觉得自己重要
( )受别人欢迎
( )被重视
(
)感激生活
( )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
( )积极地迈向成长
( )其他
2.哪些优点容易被自己忽视?
【教学参考素材】
寓言故事《森林大会》
有一天,上帝到了森林深
处,问所有的动物:“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有没
有什么要求,我可以满足你们。”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对自己不满意。
鸟抢着发言:“别的动物
都有四条腿,我只有两条,实在太不公平了。”
鱼说:“我根本没有腿,我想跑步都不行。 ”
“你有什么要求呢,小蚂蚁?”上帝问。 小蚂蚁很快乐地说:“我对自己很满意,虽然我身材矮小,但是我能扛得动比我还重的
东西。尽管我
没有翅膀,不能飞翔,但是我能制造地下宫殿,冬暖夏凉。我的生活很快乐,
我感到非常幸福。”
【心理学背景知识】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具有的特征所持的一种
积极态度,即能欣然接受
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一个人并非要有突
出的优点、成就或做出别人希望的改变才能被接纳。
1.
自我接纳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
不敢正视,那
他怎么能引导自己向上?更何况,在生活中,不接纳自己的人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我否认
和排斥上,带着那么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又怎么可能成长?
自我接纳
加上能力,这是构成自信的两大基石。有自我接纳,有不断自我完善的动机和
行为,总有一天,就会具备
能力,并最终具备自信。所以,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从自我
接纳出发,不仅可以让一个青年学生早日
摆脱自卑这一“青春病”,更可以让其早一天走向
自信。进取与自我接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接纳自己的人未必一定会进取,但是,不接纳自己,也很难有较大的进步。进取心有两
种,一种是追求
成长,一种是避免失败。不接纳自己的人,他的进取心更多地用在了避免失
败上。因为他不信任自己,所
以,很难鼓起勇气对自己提出高要求。结果就是,他无法取得
建设性的进展。
2.
自我接纳的方法
(1)停止与自己对立。即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不论自认为做了多少不合
适的事,
有多少不足,从现在起,都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会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参考句式:“不论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2)停止苛求自己。允许自己犯错误,但在犯错后要做出补偿,以弥补自己的错误造
成的损失
。
参考句式:“不论做错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教训”。
(3)停止
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如果产生了负性情绪,不要去抑制、否认或掩
饰它,更不要责备自己,对自
己生气。要先坦然地承认并且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不论它是
沮丧、愤怒、焦虑还是敌意。
人产生负性情绪是很正常的,它提醒你对现状要有所警觉,是改变现状的先决条件。如
果一个人不为自己
的成绩差而沮丧,他就不会想努力学习;如果一个人不为和别人的矛盾而
苦恼,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人际交
往方式需要调节。所以,不要怕产生负性情绪,也不要否认
或逃避。要首先接纳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引
起负性情绪的问题。
参考句式:“不论我产生什么样的负性情绪,我选择积极地正视、关注和体验它
,我将
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给以建设性的解决。”
(4)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绝大多数人从小就受到种种有条件的关注,或者严格的管束,
致使很多人以为只有具备某种条件,如:
漂亮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过人的专长、出色
的业绩等等,才获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纳的资格。于是,
很多人因此背上了自卑的包袱。由于
曾经被挑剔,也就逐渐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觉得无
法接受。所以我们要学
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不加任
何附加条
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
参考句式:“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首先选择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3.
关于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
能否接纳自己是一个人能否具备自信和追求成长的前提,但是,如果一个人
止于接纳,
他就很难有发展和成长。
(1)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如果一个人能够正视并且接纳自
己的弱点,那么,弱点也是有意义的。首先,它让我们懂得自己的局限性
,使我们不至于狂
妄自大,并且使我们懂得尊重有相应长处的人;其次,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把时间花
在自
责和沮丧上,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 只要我们能吸取教训,
那么,错误就会成为我们的老师。因为,从修正错误中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2)尽可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到万不得已不必取长补短。 杨眉的观点是:如果
我们的
优势是学文,就不要跟潮流去学理。我们可以尽量发挥文科的优势,而不必强迫自己
把理科也学得很棒。
但是,作为一个必须得学好数学的学生,不论我们多么喜欢文科,讨
厌数学,我们都要把数学学好。此时
,我们不能避短,而且也没有可能避短。这时,我们就
只能取长补短(取别人数学之长补自己数学之短)
,同时又要注意扬长补短(扬自己文科之
长补自己数学之短)。
4. 学会接纳别人
人仅仅对自己接纳是不够的,个人和社会要想进入良性循环,就需要与他人合作,而一
个不能接
纳他人的人,就无法与他人友好合作。
其实,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会接纳别人,
而无法接纳他人的人也不能接纳自己。
一个不
接纳自己的人,无法容忍自己的弱点。可是,他内在的生命尊严拒绝接受这一
否定。当两
者间的冲突导致焦虑后,就会出现了投射,即把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说成是别人
所有的,就成了别人不能
接纳他。
既然别人不能接纳他,他当然就无法接纳别人。这是在人的无意识中发生的,从不接纳自己到不接纳他人的心理过程。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能否接纳自我,来推断出他能否接纳别
人,也可以从一个人能否接
纳他人,推断出他是否接纳自己。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真诚地接纳自己,
就会很自然地
去接纳别人。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学习接纳别人入手,尝试着接纳自己。如
果接纳别人,尊重别人,
别人通常也会对我们做出积极的回应。久而久之,我们在别人对我们的接纳里,
会感到自己
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于是,自我接纳便会产生,其结果殊途同归。
使别人感到被接纳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有:
①倾听。与人交往时能不加评论地、认真而又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述说;
②尊重别人。即不论对方怎样,都尊重对方生命的尊严;
③假如你想与之交往,一定要主动。让对方首先感受到你的友好与诚意;
④能够发现并且表达对别人优点的欣赏。
真诚地表达欣赏从来都是能迅速地进入他人视野的捷径。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http:?re=view
五年级 第十四课 学习加油站
【主题说明】
适应繁重的学习环境,克服学习上
的畏难情绪,积极学习是小学生学习心理中非常重
要的一部分。小学生由中年级进入高年级,学习任务越
来越繁重,学习困难和压力也随之增
大,加上来自家庭和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人因此而
厌恶学习,缺乏学习兴
趣,为了鼓励学生给厌学者提出建议,让他们对学习充满挑战,重新爱上学习,特
设此课。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虽艰苦但它是我们每
个
人必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并为自己具有迎难而上和高度责任感
等
心理品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积极接受繁重的学习任务,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引导学生
认识到学习不是
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
情绪,掌握基本的应对学习困
难的方法,为自己加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
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
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掌握基本的应对学习困
难的方法,为自己加
油。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并为自己
具有迎难而上和高度责任感等心理品质
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行为目标:积极接受繁重的学习任务,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改变认识,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和能迎难而上的自豪感、成就感。
【课前准备】
教学PPT。
课前小调查:你每天的学习任务有哪些?你感觉怎样?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观察岛
(热身暖
心)
目 标
引出本课的
主要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过 程
1.学生观察漫画并尝试了解漫画内容(有条件可
以用多媒体呈现)。
2.教师引导
学生共同了解漫画内容:每个人都背
负着一个沉重的木材,缓慢而艰难地向前行走,
可有一个人
突然就停了下来,把木材砍掉了一截
又一截,当别人都负重奋力艰难的前行时,他哼
着欢快的歌
谣,不费力走到了队伍的前头,并暗
暗得意于自己的聪明举措,突然前方出现一个宽
大的沟壑,
别人用他们的木棒搭成了桥梁,顺利
渡过,当他也尝试这效仿他们时,才发现他的木
棒远远达不
到对岸。
3. 学生思考:从漫画中你得到哪些启发?
4、鼓励学生积极举手,自由表达。
5.教师总结:人人背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负重物,
它也许正如我们的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
学习有时搞得自己手忙脚乱,时而有放松之意。
背负十字架艰难的行走也许是我们必须承担的
责
任和义务,正像是追求目标的过程,如果现在的
我们总想着去偷懒、找捷径、害怕困难和磨难
,
建 议
本环节用时约5分
钟。
观察岛这一环节重
在引导学生进行积
极认知
我们就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的。导入本课课题。
活动营
(体验分
享)
引导学生认
识学习能带
来乐趣和收
获但又不是
活动一:谁的笑脸多
1.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教
材中活动一的表格里的各项学习活动内容进
行评
价,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1. 活动一重在引导
学生适应
繁重的学
习环境,积极学习;
活动二重在激发学
生内部的成就感和
自豪感。
2. 学生发言时教师
要给予反馈。学生
填写时,教师要巡
视。
3.本环节用时约20
分钟。
一帆风顺的,2. 小组长分别统计出小组中笑脸最多
和较少的
培养学生热
爱学习,并为
自己能迎难
而上解决难
题而感到骄
傲和自豪。
同学。
3、教师对笑脸多的同学给予奖励。也请同学说说
自己选择笑脸或哭脸的理由。
活动二:我是小医生
4.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会诊,一起给笑脸少的同
学开处方,说说自己的诊断建议。
5.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建
议,并及时评出诊断建议最为可行有效的一组,
授予“神医”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6.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好建议进行整理,写在黑板
上
,鼓励学生将黑板上与自己的情况比较符合的
语句写到活动二的方框中。
心理引导:引导学生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进行
自我觉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重构认知,
积极体验学习带来
的乐趣和收获,体验自己能迎
难而上,能为自己负责任等成就感,主动适应繁
重的学习生活。
分享屋
(总结提
升)
总结几条让
学生克服厌
学情绪的方
法,让学生积
1.引导学生总结出克服厌学情绪的好方法:找出
厌学原因;
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对学习充满自
信;借鉴好的学习方法;肯定自己进步及时奖励
等。
1.总结归纳一定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
分钟。 极进行学习。 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3.引导学生朗读分享屋中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能
自己不向困难低头,积极学习的自豪。
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积极克服厌学情
绪的体验。
拓展园
(拓展延
伸)
强化学生对
积极学习的
1.组织学生思考教材上的问
题,引导学生产生自
豪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积极情感。
1.教师引导学生分
享自己的体会,如
学生不明白,可以认同和体验。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这堂课中印象最深的感
受。
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
生把厌学转变积极学习而产生骄傲感和自豪感。
举例说明。
2.本环节用时控制
在5分钟以内。
【活动反馈】
1.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适应繁重的学习和生活。
3.学生是否对自己能积极学习产生自豪感。
【练习题】
1.
当你对学习产生倦怠感时,你是如何克服的?
2.
每天放学后,与父母交流当天的学习收获,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参考素材】
一、方法小贴士:
空降学习法,用跳伞的方式降落到“目前所学的地方”。全力以赴
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清
楚。不必为没打好基础而自卑,集中力量弄懂每一个面临的问题,若遇到的确不理
解的知识,
就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或查阅相关资料,降落到所学基础知识的层次上。
二、情景剧《厌学》
场景: 弟弟边做边玩,姐姐走了进来。
姐姐:(大声呵斥)又在玩,又不好好做作业?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弟弟:你
烦不烦,我不想做作业!我觉得读书没用处,老爸没读过书不是照样赚大钱吗?你
也不必太用功马马虎虎
应付老师就行了。
姐姐:我才不像你这样子呢!我觉得学校生活很有趣,而且每当我经过努力取得成功
的时候,
我会很快乐。
弟弟:(情绪低落地)我也曾努力过了,但都没有取得好成绩,而且学
习压力很大,每天不
是做作业就是考试,我都烦死了。
姐姐:这你就不懂了,学习哪有一帆风
顺的,有困难,有竞争,才有乐趣,我喜欢在知识的
海洋里遨游,喜欢在磨练中快乐成长,那感觉真是妙
啊!(陶醉样)
同学:(蹦蹦跳跳地进来)Hello!你们姐弟俩在讨论什么?
弟弟:我姐姐又在啰嗦我要好好学习。
同学:我也讨厌学习!我以前能考八、九十分,从三年
级开始,老是不及格了,我也曾努力
过,但还是学不好,经常被爸妈责骂处罚,现在我对学习失去信心了
,都不想上学了!
弟弟:哇塞,找到知音了!
姐姐:(生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们……你们……这怎么行呢?(沉思一会儿)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帮帮他们吧!
三、我很忙(小学生自演自唱的网络爆红歌曲)
鸟儿在天上飞翔 在自由飞翔
鱼儿在水中游荡 在自在游荡
忙碌的我总是在路上 总是在路上
匆匆奔向下一个课堂 下一个课堂
重重的书包压在 在我的身上
厚厚的作业本伴我成长 它伴我成长
长长的习题从天黑写到天亮 天黑到天亮
只有在梦里才能看到喜羊羊 能看到喜羊羊
我很忙 我很忙 我双手紧张
是不是只有这样 才能够天天向上
我很忙 我很忙 我双眼迷茫
不敢看到爸爸妈妈期许的眼光
我很忙 我很忙 我头昏脑涨
眼前的功课挡住了我的方向
我很忙 我很忙 我脚乱手忙
只想要一瞬……
快乐的时光……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学习动机
学习活动
中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
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
教学。
(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
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
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
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
系在一起。例如,大学生勤奋、努力学习各门功课,是因为他们意
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
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掌握
科学知识。
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例如,有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与出路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
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
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
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例
如,学生的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
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
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
但稳定性比较
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很好,这
是因为任课教师讲得很生动,使枯燥的数字变成了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容易理解与记忆,因
此,
学生在课后认真预习和复习,取得了好成绩。但这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没有保持下去,
因为换了任课教
师,而这位教师讲得比较死板、乏味,学生觉得没意思,因此不怎么用心,
成绩自然下降了。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例如,大学生意识到自己
的历史使命,为不
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
动机。那些高尚的、正确的间接
性动机的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
好成绩。而那些为父母、教师的期望或是为了
自己的名声、地位的动机作用的稳定性和持久
性相对比较差,容易受到情境因素的冲击。例如,在学习活
动中遇到困难是常事,但受低级
的、错误的间接性动机支配的学生在这种时候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缺乏克
服困难的勇气与力
量,常常半途而废。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intrinsic <
br>motivation)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
br>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外部
动机(
ex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
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
活动
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
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
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
的学习具有诱发性、
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Lee,1991;Spaulding
,1992)。
当然,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
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
才能
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人的学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
义务感或希望得到
奖赏和避免受到惩罚的意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学习动机的实
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
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
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
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
于持续的激发状态。
二、学习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
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
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
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
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
勃,津津有味,甚
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
益友,
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
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
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
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
式地、勉强地去学习。例如,一个学生初学外语,感到
很困难;他坚持学习,只是因为他认识到学习外语
的重要,但对外语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
他主要是依靠意志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如果他经过努力学习,掌
握了外语的某些知识,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对外语本身感兴趣了,这时他不再以学习外语为苦,而以
学习外语为乐
了。只有在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乐趣。
学
习兴趣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是从“有趣”开始,产生“兴趣”,然后向“志
趣”发展的。
这一过程的发展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米萌.
(2010). 浅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旬刊, 2, 65-66.
2、李金婵. (2007).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 吉林教育:教科研版, 8.
3、黄连芳. (2008).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成才之路, 23.
4、王秋磊. (2012).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吉林教育:综合, 30.
五年级 第十五课 我的烦恼向谁说
【主题说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
恼,学生也不例外。五年级学生已经处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阶
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急
剧变化,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绪体验较为强烈,在
生活中面临着来自身体变化、学业压力、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等很多烦恼,而他们的心理承
受力还比较差,如果不及时倾诉、沟通,让烦恼释放出来,很容易
形成消极情绪,导致性格
上的偏差,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节课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认知、
情感、行为三方面正确对待自己的烦恼,学会与人沟
通,从而达到缓解紧张情绪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烦恼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
产物,释放烦恼能帮助我们
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
2、情感目标:学生在倾诉烦恼的
过程中,感受到沟通后的轻松与快乐,从中体会“倾诉”
在缓解、抑制消极情绪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3、行为目标:学会倾听、倾诉烦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向自己信任的父母、老师、朋友倾诉生活中遇到的诸多烦恼。
难点:体会“倾
诉”在缓解、抑制消极情绪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的成长。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小调查:平时学生遇到最多的烦恼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程
1、教
师导语:同学们,课前老师在班
上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在我们的生活
中烦恼如影随形,让人心
情烦躁。想知
道大家平时遇到的最多的烦恼是什么
吗?请跟我来:欣赏情景剧“我的烦
恼”。
2、学生认真看图:四副图呈现的内容
分别是什么?
3、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你有以下烦恼
吗?面对这些烦恼你有什么感受?
4、除了以上烦恼,你还有哪些烦恼?
你是怎样化解的?
活动一:我的烦恼告诉你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思考题:最近
令你烦恼的事情有哪些?这些烦恼给
你带来怎样
的影响?
2、分组交流,明确活动要求:全班随
机分成四个小组,组员们选出自己最信<
br>任的组长,每位组员分别向组长倾诉自
己内心的烦恼和困扰,组长记录组员的
烦恼。
建 议
1、让学生知
道,烦恼是
我们成长过
观察岛
程中的必然
产物。
(热身暖心)
2、初步感知
烦恼对情绪
的影响。
1、情景剧的内容一
定体现本班学生的
实际。
2、要让学生看懂每
幅图的内容。
时间: 5分钟
使学生学会
倾诉,并能
够在倾诉烦
活动营
恼的过程
(体验分享)
中,体会沟
通后的轻松
与快乐。
1、在推选组长时,
教师可提出适当的
建议。
2、小组交流过程中
教师要巡视,适时
指导。
时间: 10分钟
3、组长梳理烦恼。
4、心理引导:倾诉可以让心情愉悦轻
松。
活动二:让我帮你解烦忧
1、组长原地不动,组员互换。组员离
开自己原来的位置,找到新的组长。
2、组长
带领新组员对上一组组员的烦
恼和困扰进行解答:如何减轻(或化解)
这些烦恼?
3、组长对解答进行整理后,进行组内
小结。
4、各组长在全班交流分享。
5、心理引导:倾诉烦恼可以获得他人
的帮助,有效的减轻,甚至消除烦恼带
来的焦虑、烦躁
。
深刻领悟
“倾诉”对
缓解、化解
烦恼的积极
作用。
1、在对烦恼和困扰
的解答过程中,教
师可适当指导。
2、在全班交流分享
环节,教师要在小
组长归纳的基础上
进行补充、修改、
完善。
时间:10 分钟
1、感悟的内容教师
可做适当提示。
2、分享感悟时一定
要学生自愿。
3、及时点评、肯定
学生的发言。
4、教师总结时,可
引用书上的原文,
建议以配音朗诵的
形式。
时间:10 分钟
让学生以积
极的心态接
受、面对生
活中的烦恼。懂得倾
分享屋
诉烦恼会让
(总结提升)
我们获得帮
助,分享到
智慧,会让
我们更健康
的成长。
1、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写一段
感悟。
2、自由分享感悟。
3、教师总结提升。
4、心理引导:学会倾听、倾诉,我们
的生活会更美好。
拓展园
(拓展延
伸)
强化分享烦
恼的快乐与
幸福。
1、对于烦恼留言簿
的制作,教师可
以
做一些具体的要
1、制作一个烦恼留言簿,挂在教室的
求,如这个留言簿
一
个小角落。当你有烦恼时,可以将烦
是针对个人的,还
恼写在留言簿上,也可以帮其他同学化<
br>是针对全班的等。
解烦恼。
2、要求每个同学都
2、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
奶奶聊一聊、
制作,并在班上进
问一问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烦恼,
行评比,做的最
好
用什么方法消除了这些烦恼。从他们的
的可作为班级烦恼
回答中,你也许能学到更多
消除烦恼的
留言簿。
好办法。
3、这两个内容可在
3、心理引导:分享就是收获。
课后完成。
时间: 5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是否高。
3、学生是否愿意和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烦恼。
【练习题】
1、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你的态度是______。
①乐意接受 ②不太愿意
③无所谓 ④不愿意
2、你愿意和他人倾诉你的烦恼吗?( )
①非常愿意
②愿意 ③有的愿意,有的不愿意 ④不愿意
【教学参考素材】
小学生的烦恼
小学生的烦恼来自家庭、老师、伙伴、自身以及生活。
一、来自家庭的烦恼
1.家长对学习成绩要求过高。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采用不同办法给孩子施压。
(1)每次考试必须达到90分以上,否则就进行“口头”教育,甚至挨打。
(2)家长的高要求,使“我”在考试时很紧张。
2.家长对学习干预过多。布置作业、找人辅导、兴趣培养,使孩子们过早告别童年。
(1)
每天我在家里做完了老师布里的作业,还得做家长布置的作业,只有半小时的自由
活动时间。
(2)我星期六上午到学校参加兴趣小组的学习,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上午都要参加书法
班的学习,星期
天下午在家做作业,“我很苦恼。”
(3)我很喜欢读课外书,可是妈妈却不让读。
(4)我的数学只要一没考好,爸妈就给我找老师辅导。
(5)我很喜欢打乒乓球,可是爸妈最近不让我打了,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下降了。
3.家长的
漠视或溺爱伤了孩子的感情。家长答应过的事情总是办不到或是不信任孩子。
对孩子过于溺爱,什么事也
不让孩子做,都可能伤害孩子的感情。
(1) 妈妈早就答应给我买电脑,可她老说没有时间。 (2)我最怕我的小表弟来,他一来“我”就像是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吃的、玩的都得让
着小表弟,
他只要哭了,不管是怎么回事,“我”都得受批评,我被忽视了,我常被冤枉。
(5)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外出,我常常自己在家,感觉很寂寞。
(6)我在家里似乎很享福
,长这么大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过,他们都把我当成“小公主”,
我觉得很烦恼。
(7)家长一天到晚都是唠叨,我在唠叨中吃饭、做作业,甚至在唠叨中睡觉,早晨也是
在唠叨中醒来
,我很烦妈妈的唠叨。
4.家长情绪(或感情)变化影响孩子。家长的情绪(或感情)变化以及不当的
生活方式对孩
子们产生影响,使他们产生困惑,产生烦恼。
(1)我想做大人,大人做错了事
情只是被说几句,而我们小孩一做错事情不是打就是骂,
“我”常常觉得没有面子。
(2)爸爸妈妈离婚了,每想到这件事我就流眼泪,心里就像是被捅进了一把刀子。
(4)爸爸、妈妈以前闹矛盾,老是提离婚的事情,我很害怕,现在虽然不提了,但是仍
害怕。
二、来自伙伴的烦恼
1.伙伴的不尊重。有的学生默默地承受着伙伴的不尊重,内心非常痛苦。
2.不适应伙伴的
性格、习惯。经常在一起却又不适应伙伴的性格、习惯,也给孩子们带
来了烦恼。
3.伙伴之
间的矛盾处理不当。与伙伴相处,摩擦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处理不当,也易引
发烦恼。
三、来自老师的烦恼
1.老师轻视“副科”(指艺体、常识等),但是我们很喜欢。
2.老师总是拿考试来吓唬学生。
3.安排座位时,成绩好的同学坐前排,成绩差的同学坐后排,根本不管学生的感受。
4.老师对学生的事情不作深入调查,只凭自己的印象来处理。
四、来自自身成长的烦恼
孩子们也会因为自身的身体状况、性格能力产生烦恼。
1.我身材肥胖或个头矮小。
2.家长和老师都说我很内向,上课也不太愿意举手发言,但是我渴望与别人交流。
3.我脾气很大,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无法控制自己。
4.我学习成绩不好。
5.我在家里总是小心翼翼,唯恐惹爸爸妈妈生气。
家长和老师爱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心灵,
体察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需要、体贴孩子
的情感、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孩子创造宽松、温暖的家庭环
境,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给孩子以正确、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地发展。
【心理学背景知识】
化解烦恼的方法——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埃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
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
为障碍结果
(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
的
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
br>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
一
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
同一情
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
(C1和C2
)。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即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
价等)。
例
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
过去了。这两个人中
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
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
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
,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
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
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
这个简单的
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
br>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
情绪疗
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
事物适当、适度的情
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
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
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
障碍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成斌, 小学生的烦恼. 中国德育, 2007(01):
第37-39页.
2.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五年级 第十六课 肩上的责任
【主题说明】
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 .
可斯塔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中第二方面就是责任心,它包括胜任工作、公正、有条
理、
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具
有重要意义。现在
的小学生,处处以“我”为中心,责任意识极度淡泊,习惯于把责任推给
父母,推给他人,对自己做过的
或做错的事缺乏自我反省,不能主动承担责任。
通过本节课程活动力求使学生意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以及学会增强责任心的方法,对
学生良好的素质提升起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扮演的多重角色,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
2、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
或体验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使他们的责任心理更趋健全和
完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3、行为目标:使学生敢于承担责任,能对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或体验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难点:使学生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PPT。
2、学生准备:思考自己在社会、在家庭、在学校扮演的角色。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看教材上的图片:几名学生在打
扫教室,有的拿着
扫帚扫地、有的在
引出本课的主要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内容,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搬凳子、有的在擦黑板。提问:如果
你是值日生,应该做哪些事情?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3、教师总结:你们每个人都做过值
日生,履行好值日生的
职责,做好应
该做的事,就是我们作为值日生的责
本环节用时约5
分钟。
建 议
任。导入本课课题。
活动一:将军与士兵
1、教师讲解“将军与士兵”的游戏
活动规则。分两组进行游戏。
2、游戏结束后,提问:你的军队有
几个人出错?看到将军受罚,你有何
感受?
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与同学们分
引导学生在游戏
活动营
(体验分享)
1、游戏人数教师
可酌情调整。
2、采访时也可有
学生充当小记者,
教师适时补充点
评。
3、本环节用时约
20分钟。
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反馈。
活动二:他们怎么说
4、教师分别采访不同的角色扮演者
(将军、出错的士兵、没出
错的士兵)
中去体验和感悟
将军和士兵的责
任,深刻感受到
责任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5、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将
军、出错的士兵、没有出错的士兵,
你会如何回答?每个人将答案写在
卡片上。
心
理引导:在游戏中去体验和感悟,
无论我们担任什么角色,都必须要承
担自己的责任!
1、小组比赛:“责任知多少”(从
三个方面考虑:家庭中、学校里、社
会上)。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来
讨论,我们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写在
通过小组比赛使
分享屋
(总结提升)
1、各小组可抽签
决定从一个方面
来讨论。
2、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巡视。
3、本环节用时约
10分钟。
事先准备的纸上,看哪组想得多。
2、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写好的责任贴
到黑板上,各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归纳、评
比、小结。同学们
全班学生积极参
与,进一步明确
自己的责任,树
立自己的目
标。 看,我们虽然年龄小,身上的责任可
不少!
心理引导: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引导
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使他们
的责任心理更趋健全和完善
通过阅读小故事
进行责任强化,
拓展园
(拓展延伸)
1、全班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小故事,
思考教材上的问题。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心理引导:案例小故事分析,联系自
身实际,增强责
任意识,更好地履行
自己的责任。
1、对学生的回答
要多加鼓励。
2、 本环节用时约
5分钟。
培养学生敢于承
担责任、能对自己所做之事负
责,更好地履行
自己的责任。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观察学生在各方面责任意识是否增强。
【练习题】
1、责任的含义。
2、写出本节活动课的体会。
【教学参考素材】
提升责任心小妙招:
(1)“自省”。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就是指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不足,
提升我们的责任心,这样做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2)树立目标,确定计划。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在过错面前勇于承担责任。
(5)信守诺言。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责任意识
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
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
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责任,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责任
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表
现得平常而又朴素。
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
行。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
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
技巧等,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意识。
二、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
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
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
基础。
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
义务是角色扮演者应尽的社会责任。角色义务包括角色扮演者“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
么”
两个方面;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
组织的基础。 <
br>学校组织与制度通过对学生权利与义务的限定,通过对学生角色规范的引导,通过对学
校共同体活
动的组织,使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受既定的社会规范与期望,完成社会角色
的适应,从而实现教育的
目标.
三、尽责性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是细致小心,或按照良
心支配自己的行动的人格特质。
它包括自律、细心、彻底性、条理性、审慎(三思而后行的倾向),以及
成就需要等元素。
它在传统上被视为一种道德品质。尽责的人通常工作勤奋可靠。当处于极端状态时,他
们也
可能是工作狂、完美主义者和强迫行为者。尽责性得分低的人不一定是懒惰或不道德的,但
他们往往较为悠闲,较少目标导向,以及较少被成功所驱动。
参考文献
1、龚娟. (2012). 儿童责任心的培养. 课外语文:教研版, 6, 94-94.
2、张栋梁. (2011). 社会角色:学生社会知识学习的途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