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 教案

余年寄山水
883次浏览
2020年10月23日 16: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生活中的小窍门作文-会计专业自荐信

2020年10月23日发(作者:黄海冰)


2祖父的园子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漂亮、富
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 、有蚂蚱、有小鸟、有
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就像作者所说, “花园里
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
年的作者 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正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同年
快乐、自由生活的怀念 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以及赏析、品悟课文内容的能力。这个年龄 阶
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
的 心灵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与作者基本达成共识。
充分自主地朗 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1.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 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
兰河传》,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
的特点。在充分朗读 的基础上,交流园子里的景物,作者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以及作者的
心情,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 的心情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
流中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 ,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描写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
乐,感悟作者的表 达方式。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熟 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体会作者
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 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1.知 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


乐趣。
2.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2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
里做了什么。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学习生字、
新词的能力。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
了什么。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童年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念念不忘。今天要 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
生活情景让作者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 父的园子》,感
受她的快乐童年生活。(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发
表了成名作 《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
解文中部分词语。
3.明确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园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
作,作者 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作者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2.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4


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第15~16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
地入梦(第17~19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这些句子美在哪
里。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摘录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祖父的园子
1~3 记忆中的园子
4~14 快乐的园子
15~16 自由的园子
17~19 温馨的园子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
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重点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熟练,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
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 些地方读出来的?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美丽、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三、走进课文,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
②用一个词语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 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
闹、美丽……)
③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情。
(2)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儿。
①默读课文第4~14自然段,画出作者干活和玩闹的句子,细细地品味。
a.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b.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反而把它踢飞了。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d.祖 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
空一扬,大喊着:“下雨 啰!下雨啰!”
②讨论:作者在园子里到底是玩闹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闹,玩闹就是干活,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心情。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园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f.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作者快乐的心情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美丽、快乐、自由、温馨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 天的,祖父、后园、作者三者是
缺一不可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 爱”怀着“永久的
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 和祖
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3.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
玩闹 干活
自由 快乐

《祖父的园子》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课文重 点写了作者在祖
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导入文本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提示,自主朗 读,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
让他们交流作者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
子久久不能 忘怀?在交流反馈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
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 出情,充分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祖父
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 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随性、幸福的童年。
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 ,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
满梦幻色彩的。
2 祖父的园子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选自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在文中,萧红记叙了在
祖父的庇护 下在园中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美好的童年生活,表达了
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及对祖父的深深怀念之情 。本课语言生动,充
满童趣,同时也充满诗意。本教案以“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这个
问题引 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引 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2.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阅读《呼兰河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有一位作家被大文豪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你知道她是谁吗?(萧红)
2.学生展示课前资料,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萧红的资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出示《呼兰河传》,简单介绍。
5.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萧红为什么对这个园子
念念不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借助鲁迅对萧红的评价,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
语做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
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来源:学科网ZXXK]
每一条是一种类别,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哟。

①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蚯蚓 蚌
②小白菜 谷穗 倭瓜 黄瓜 樱桃
③拔草 铲地 下种 栽花
④戴着草帽 拴着一条腿 嗡嗡地飞着
[来源:学#科#网]

⑤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蓝悠悠 毛嘟嘟
(2)指名分词条读,强调个别字的读音,要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后
鼻音。
(3)读好叠词。
(4)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5)引导学生说说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如,加一加
识记“逛、拴、啃、嘟、倭、啰、锄、樱”;熟字换偏旁法 识记“拔
—跋”“割—瞎”;部首归类法识记“蚌、蝴、蚂、蚱”;形近字比
较法识记“樱、瓢 ”。
(6)写好字。
①观察生字,重点指导“拔、割、承、逛”,“承”的笔顺要注
意,先中间,后两边。
②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有
了一定 的自学能力,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


识字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 对生字的识记。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来源:学科网ZXXK]

1.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
2.根据内容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我 ”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
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表现了“我”的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
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快乐地玩耍,
累了就找个地方睡着了。
设计意图:领会课文主要内容,根据梳理的事件进行分段,从而
理清脉络,为下面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打好基础。
四、走进园子,感受生机
1.出示词语: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1)读读描写这些昆虫的语句,说说它们给你怎样的印象。这是
一个怎样的园子?联系课文内容说一 说。
(2)交流:
[来源:Z§xx§]

①昆虫种类多,很好看。有白、黄、大红色的蝴蝶;有金色的蜻
蜓;有绿色的蚂蚱。
②昆虫很可爱。
③整个园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这一部分的文字优美动人,在朗读的时候配上音乐就更好
了!
2.出示词语:樱桃树 李子树 大榆树
(1)读读描写这几棵树的语句,说说它们给你怎样的印象。
(2)出示相关语句:
句子一: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
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 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句子二: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
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
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交 流:句子一中说樱桃树和李子树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不
存在。句子二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 地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
不容忽视,体现了大榆树的活力。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3.出示词语:蚯蚓 蝙蝠
(1)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怎么描写它们的?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蝙蝠不
敢……
交流:园子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2)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
4.小结:作 者的描写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一个生机勃勃、充


满活力、丰富多彩的园子呈现在大家眼 前,让大家浮想联翩。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在
朗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走进园子,感受自由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描写园子景物的段落(第16自然段) ,
认真读一读。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圈画关键语句,旁边写写
自己的感受。
2.交流填空:
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3.(1)引读第16自然段。
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生: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倭瓜愿意——
黄瓜愿意——
玉米愿意——
蝴蝶随意地飞—— (2)说说哪个词让自己特别关注。(愿意,共有6个“愿意”。)
源:学科网]
[来
(3)看到这么自由的园子,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自由自在 无忧
无虑 随心所欲)
设计意图:通过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段落中六个“愿意”传
递的“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通过一次次引读,学生体会到这座园


子的特别之处,感受到作者对园子的无限留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内容
1.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第15、16自然段。
3.导入:在祖父的园子里,童年的萧红做的哪些有趣的事让她
久久不能忘怀?
设计 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点出本节课的学
习任务,简单明了,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为下面的情感投入做了
铺垫。
二、合作交流,感受快乐自由
1.小组合作,阅读第 4~14自然段,思考:“我”和祖父在园
子里做了什么?圈一圈,画一画。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填空:
祖父( ),我也( )。
3.交流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并说说有趣在哪儿。
(1)“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 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
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说是在帮祖父种菜,其实是在——瞎闹。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调皮劲儿。
(2)“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


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
谷穗 留着。”
①说是在帮祖父铲地,其实是在帮倒忙。
②有感情地朗读。
(3)“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而不见蚂蚱了。”
①说说读到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小猫钓鱼》)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 br>(4)“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
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 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
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①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
②展开想象:此时的“我”是怎么喊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描写动作的词句。(拼尽了力气,把水往
天空一扬,大喊)
4.说说你通过读文字,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天真可爱、
自由活泼)
5.面 对这样顽皮淘气的小萧红,祖父是怎样做的?你觉得祖父
怎么样?(祖父大笑起来……祖父把我叫过去, 慢慢讲给我听。)这是
一位什么样的祖父?(慈爱)
6.出示《呼兰河传》中的文字(课后“阅读链接”)。教师激情
朗读。
7.课外延伸:


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 喜
欢她,她是在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
享受到了爱。无论她经历 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
与苦难,祖父的爱就像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 里深情
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
与爱。所以我就向这 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设计意图:通过读描写“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活动的文 字,让
学生来充分感受作者的自由、快乐。通过原著文字的插入,很好地帮
助学生体会祖父对萧 红的爱,体会这个园子对于萧红的精神意义,体
会萧红对祖父的怀念的感情。
三、品读文字,体会借景抒情
1.作者写自己的快乐与自由,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小昆虫、植物
的自由?
2.交流:
作者用植物、小动物的自由来突出“我”的自由。心中是幸福的,
看到的就是——幸福;心中是 自由的,看到的就是——自由。作者通
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园子里 一
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作者的自由!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
景,把她的情感寄托在植 物身上,把她的自由寄托在小动物的身上,
真是一种很重要的写法,理解了这种写法,再读课文就会有更 深的体
会。
3.出示句子:“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1)作者仅仅是想表达天空又高又远吗?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天高 任鸟飞。透过这样的景物描写,我
们更能看到作者快乐、自由的心境。)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课文讲了什么,还
要指导学生感受语言特色,通过朗读、品析体会语言的生动, 学出“语
文味”。
四、总结回顾,课外拓展延伸
1.总结回顾。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这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 盾这样评价这本书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让我们
走进《呼 兰河传》,去感受萧红吧!
设计意图: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大语文观,要激发学生阅读名
著 的兴趣。通过著名作家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愿望,
从而更好地感受和体会这座园子对萧红 的精神意义。
板书设计


慈祥 生机勃勃



怀念与留恋 祖父的园子


和蔼 自由快乐


教学反思
1.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本课的教学 中,我引导学
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
活的眷恋和对 祖父的怀念。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让作者感到自由
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慈 爱的祖父给了萧红


爱与温暖,给了萧红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 br>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
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 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
所以在她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 色彩的。
2.有效补充原著,注重课内外有效衔接。为了将学生领进文学
的乐园,在教学中多 次穿插《呼兰河传》中的章节,有效地激发了学
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文中快乐与自由 背后蕴藏的
深沉情感。

学生自评-山东师范大学招生网


少数民族的资料-龙生九子的名字


如何写求职信-北京人事考试网


分班感言-青岛六中


工商管理专业介绍-证券交易考试重点


反贪电视剧-十八大召开的时间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教师节来历


小班下学期班务计划-静夜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