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一对一辅导教案
日语听力练习-端午假期安排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上课次数:1
课 时 数:1.5小时
年 级: 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教学目标
星级
授课日期及时段
《古诗三首》
一、导入语: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
二、认识5个生灵(燕子、鸳鸯、鸭、河豚、黄鹂)
1、提醒学生注意诗旁注释,通过注释基本了解诗意。
2、河豚的介绍,有毒但是很多人爱吃,联系此次新冠肺炎。
3、本节课重点字词:融、燕(象形字)、溪、绿阴不是绿荫、
三、背诵与默写(三首诗统一)
《绝句》
1、创作背景的了解
公元75
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下,经秦州、同谷等地来到四川成都,居于浣花
溪畔。
并在那里建立草堂一座,在成都生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与严武结交甚密,严武荐其为剑南节
度使蜀
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赐绯鱼袋。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
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
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
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
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2、赏析材料的阅读(学生自己读,见附件)
3、诗的故事感的获得
《惠崇春江晚景》
1、创作背景的了解
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
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
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
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
1
新授课,三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自由分配)
苏轼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
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2、赏析材料的阅读(学生自己读)
《三衢道中》
1、作者介绍,陆游的老师。
2、注释“却、泛、阴”
3、全诗注解
4、赏析材料的阅读(学生自己读,见附件)
《燕子》
一、导入语:杜甫的燕子描写的过于简单,本文作者笔下的燕子才更具体更清楚。
二、背诵全文,并且默写下来。
三、重点字词的理解
1、燕”是多音字
一读yān,有三种含义:一是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二是指河北北部;三是指姓。二读yàn,
有两种含义:一是鸟类的一科,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象剪刀。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春天飞到北方
,
秋天飞到南方,是候鸟。常见的家燕就是燕科的鸟。二是古汉语中同“宴”。
“燕”象形字
。这个字创作的特别有意思。燕子的故乡在北方,北方玄,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汉字
的“燕”是特
指家燕。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
窝少些,为
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
喂
5~6天,就可自己取食。上面的“廿”表示真正的燕子必须会飞,小燕子什么时候会飞?约20天就飞了。上面“廿”表示小燕子出壳约20天就成了飞燕。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1个季<
br>度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燕子的“呢喃”叫声特别美,这个字的中间有个“口”,突出了燕子又一个特征
。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燕”
中
有“北”,被“口”分在两边,表示燕子不是一直居住在北方。下面四点,就是火字底,“秋”有“火
”,
一“北”一“火”,表示秋天的时间燕子要南飞,春天再飞回来。当然也有人说,那四点就是燕子的
尾巴。
后来,有人根据燕子双飞的特点,认为下面的“四点”代表花中四君子。不管怎么说,“燕”字创
造的特
别有味道。
2、多音字“散、杆”
3、“聚”字的理解和书写
2
4、可爱的、活泼的、伶俐的、有趣的燕子。
《荷花》
一、重点字词
1、多音字“挨”
2、瓣、辩、辨、辫
3、莲蓬的“蓬”、姿势的“姿”,饱胀、仿佛(常考)
4、“蹈”的笔顺
二、背诵全文
三、第一人称的好处
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这是真的,是作家真的看的,做的,听的,闻的,想的。
四、段落解析与欣赏
五、写作感悟:写什么,要把自己变成什么。
《昆虫备忘录》
一、备忘录的含义
1.非正式的外交信件;特指政府部门或外交部致大使馆或公使馆的书面声
明,尤其用于例行传达或询问,无
需签署。
2.备忘或保留准备将来用的非正式的记事录;帮助或唤起记忆的记录;日记本里的记事录。
二、作者了解
汪先生的《昆虫备忘录》的原文写了几种昆虫?写的是七个,分别是复眼、蚂蚱
、花大姐、独角牛、磕头
虫、蝇虎、狗蝇。教材编写者选择了其中的四种,还打乱了顺序,并将《独角牛
》改成了《独角仙》。
三、联系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昆虫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