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解释今年的中国经济问题

别妄想泡我
872次浏览
2020年11月03日 16: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托尔斯泰的故事-读书的手抄报

2020年11月3日发(作者:洪迈)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姓 名:朴智渊
学 号:2010010203
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班 级:2010级
指导教师:王国诚 教授
日 期:2011年7月11日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 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
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 策,提高利率,降低工
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供需失衡、低汇率、宏观调节


一、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 胀为货
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 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后者用于
形容全 国性的币值,而前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
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
价。
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
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 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
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 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
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 意指一般性
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之反义可为“通货再膨胀”,即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 物价上涨,或紧
缩的程度降低。也就是说,一般物价水平虽然下降,但幅度缩小。相关词为“通
货膨胀率减缓”,即通货膨胀上升速率减缓,但不足以造成通货紧缩。
部分学者认为,中文“通 货膨胀”一词字面上容易给人通货本身价值增加的联
想,建议改称“物价膨胀”,但并未广获使用。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2010年我国CPI PPI走势图
8.00%
7.00%
6.00%5.00%
4.00%
3.00%
2.00%
1.00%
0.0 0%
CPI
PPI
2
0
1
0
2
0

1
1
0

2
0

2
1
0

2
0

3
1
0

2
0

4
1
0

2
0

5
1
0

2
0

6
1
0

2
0

7
1
0

2
0

8
1

2
0
0

1
0
9

2
0

1
1
0
0


1
1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的通货膨胀速度在增快,居民消 费物价指数增
长幅度较大。尤其是进入11月份物价的上涨更是达到了5.1%的水平。统计局、
商务部、发改委等国家机构的目标是把我国的年内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以内,
但是以目前的形式看是 不可能的,随着年关临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通货膨
胀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我国 近期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食品价格、能源稀有金属价格、工业原料价格
等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 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
价格)同比上涨8.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 9%。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
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同比上涨6.0%,涨幅比上个季 度回落0.8个
百分点,各月分别上涨5.9%、6.0%和6.1%。其中,CGPI中农产品、矿产 品和煤
油电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8%、12.0%和7.6%。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我国通胀的成因有多方面,属于混合型通胀。是需求拉动、成本推进、经济
结构失衡以及输入品 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中国内部经济的问题也
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原因。我们在经济发展方 式上依然的粗放型为主,靠投资拉
动经济的发展方式,30年来是刚性的,导致货币超发。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 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
币追逐大小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
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
具体原因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 膨胀又称为
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
成本 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渡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 水平上
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
平下,厂 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 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
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 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
过渡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
物价螺旋式上升, 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门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 br>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
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 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
过提高产量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 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
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 试图
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一般认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 通货膨胀要弱。原因在于,厂
商由于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制约,提高价格会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润的限制, 而工
会推进货币工资上涨则是越多越好。
3、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造成成 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
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 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


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 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20
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 料的西方
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 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
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 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
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 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
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 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
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 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 胀
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
形成对通胀的 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
具有惯性 ,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
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 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 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
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四、对于通货膨胀对策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 宏观
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
融改革的要 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
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 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
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 用是明显的,因此
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
括: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
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 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
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 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
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 通过提高商
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
少投 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
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 膨胀的目的。
(二)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
断 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
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 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
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
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 其
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
施。以纳税为 基础的收入政策。
(三)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
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
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 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
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 、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
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
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 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
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 br>3、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
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 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
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 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
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 成的能
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
应,确保 供需基本平衡。
4、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


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
农业税 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
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 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
价基本稳定。
5、降低劳动工资水平,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公平和
效率的统一,降 低劳动工资水平,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
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防止因劳动工 资水平提高而使物价随之增长。
四、通货膨胀的后果
从理论上说,投资规模膨胀,对 投资品供给的影响会出现两种情况:首先取
决于投资品生产能力的界限。投资扩张必然导致对投资品需求 的扩大,需求的扩
大必将推动价格的上涨。在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即供给没有达到潜
在总供给水平的情况下,会促使投资品生产增长和供给增加,供给的增加又给物
价一个拉下的力量,如 果不考虑价格刚性的作用,物价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而整个经济规模却上了一个新台阶。或者,投资 品价格提高会使一部分投资者中
止其投资意向,从而减少对投资品的需求量,使价格逐渐回落。另一方面 ,投资
者也会通过调整生产数量、加强企业管理、淘汰旧技术、开发替代产品等手段在
内部消化 掉一部分乃至全部成本压力。同时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会促使投资者更加
积极地采取措施避免将投入品价格 上升,部分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但这一切都取
决于投资者和企业的风险约束程度、市场的竞争程度和政府 宏观调控政策等因
素。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投资和生产的风险约束机制未能建立健 全,企业自我消
化能力和应变能力很低,市场竞争不充分,加上宏观调控手段尚不充分和灵活,
投资膨胀就会引发另外一种情景:投资规模的膨胀超过了生产能力界限或经济结
构、产品结构严重畸形出 现瓶颈制约,而且这种制约在短期内又因种种因素难以
扩张时,投资品价格就会出现持续上涨。
物价上涨使更差生产条件下的生产企业变得有利可图,从而那些在原有的价
格水准上不 能盈利的资源被投入使用。在“软约束争”中,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往
往是不可满足的,随着投资规模的继 续扩张,资源开发程度的边际界限进一步向
更劣等的企业和资源转移,成本必然加大,投入产出率必然降 低,由此导致供给


的增长大大低于物价的增长,甚至趋于停滞;投资品的价格必然居高不 下,并且
向下游产品转移,引发物价的全面上涨。


参考文献:

[1]诸建芳.要素价格重估下的温和通胀[J].新财富,2008
[2]刘崇献.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原因.价格与市场,2008,4
[3]杨文悦.关于通货膨胀预期及其管理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年02期
[4]欧阳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的随机冲击效应[J].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5]胡敏.在通胀预期中重视“管”更要“理”[J].财会研究,2010年22期
[6]王易时.通货膨胀预期的成因及其对策[J].统计与决策,2011年11期
[7]林海捷.通货膨胀的深层次成因及治理对策[J].企业导报,2011年05期

万圣节图片大全-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


辩论赛题目-学雷锋活动方案


高考一分一段表-握手作文


乱世佳人影评-下半年工作计划


龙应台目送-菏泽医专分数线


丽水学院-计划生育总结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学习感想


恐怖谷理论-物业公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