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与经济热点问题+不知道总结时间,看看

绝世美人儿
965次浏览
2020年11月03日 16: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什么态度-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

2020年11月3日发(作者:邱绪环)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一
一、从解决气侯变化等全球问题的责任之争分析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1、什么是全球性经济问题?它有哪些表现?
所谓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 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问题,
主要是人口、气候、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
这些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今天这些问题不仅 仍然存在,而且人口膨胀成为世界经济持续
发展的主要障碍,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尤 其是石汕短缺造成油价暴涨,已严重影响
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
近几年来,温室气体效应问题成为各国最为关注的全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 ,
结果让更多红外线辐射被折射到地面上,致使地球表面温度增加,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频发 ,
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气候变暖等全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经济问题并非科学技术、环境资源本身产生的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建制问< br>题,是人类不合理地改造自然带来的恶果。
从人类历史看,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的过程中,无约束地大量排放了温室气体,是过去
200多年里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肇事者”;因此在 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主
要责任,也应承担主要的义务。
3、世界各国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作了哪此努力?
世界各国很早就注意到气候变暖问题的严重性, 1997年12月,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 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到2012年期
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 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
本6%。《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 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批准议定书的国
家人口数量占到全世界人口数的6 2%以上。目前欧盟、中国、俄罗斯都已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5
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 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达到标准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
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但 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美国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会影响
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 应该承担减排和限制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
议定书》。
在200 7年6月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上,八国集团发表会议声明,将认真考
虑有关到20 50年使排放量比1990年时水平降低50%的提议,将争取在2009年前制定一项温室气体减


排的国际框架协议,填补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空白。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 国
家要致力于尽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使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制止对
大气的人为破坏。各方同意,气候变化问题谈判应在联合国框架进行,为联合国气候大会作了良好铺垫,
虽然八国集团没有明确规定减排日标,但无疑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如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气候变化关系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前途,各国应推动国际社会坚
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目标和框架,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
则,开展积极、务实、有效的合作,无论从历史责任还是现实能力而言,发达 国家均应率先减排,并在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发 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第
一要务。同时也要根据各自国情,尽已所能,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节约能源,发
展可再生能源,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等来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努力。
5、冷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的最新变化是什么?
今天,南北经济矛盾依 然存在,但出现了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关于建立国际经济秩序的
斗争已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 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北方国家
和一些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 缓解债务危机。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
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 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南北双方贸易摩擦增加。环
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一个突出的新问 题。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南方北方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北方国家已经超越通过大规模资源消耗实 现经济增长的阶段,它们或者保存本国资源利用南方国家的自
然资源进行发展,或者向南方国家转移污染 工业和倾倒有害物质,转嫁公害,却用它们的环保标准要求
南方国家。因此,南北双方围绕环境问题的斗 争也会长期存在下去。
解决南北矛盾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国为发达国家对 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
夺,主要是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的。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序是场改变南方国家
和北方国家在国际经济生活中不平等地位和不合理关系的斗争,是反帝、反殖、反霸 斗争的延续和深化,
实质是争取共同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加强南南 合作,提高南方的
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 本着平等互利的
原则,实行南北合作,就可以缓和南北矛盾。南北对话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 可以得到经济、
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自已的发展,这种发展对北方国家的发展也很有利。 第四,在解决
全球性问题上,南北双方应承担共同的但不均衡的义务。
[考查知识点]
〃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


〃南北关系
〃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二
1.阅读有关日本外交的一组材料:
材料1
80年代起,随着经济实力的加强 ,各届政府都把争做政治大国当作日本外交的主要目标。冷战后日本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始全力推进“ 积极进取”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
材料2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说,日本教科书 出版商在执政党自民党、文部省和右翼史家的压力下,企图淡
化日本战时侵略历史,在初中教学课本草稿 中刻意淡化甚至删除“慰安妇”和“731部队”等史实。
小泉纯一郎首相上任以来数次参拜靖国神 社。中国对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慨。韩
国对此表示“愤慨和极大失望”。朝鲜说小 泉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是不可饶恕的行为。
材料3
2003年6月6日,日本国会参议院通过了 “有事三法案”,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一套打开通往战争之 路
的法案。7月26日,通过了允许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的《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案》。这是自海
湾战争后日本自卫队首次迈出国门,日本政府进一步突破宪法对海外派兵的限制,首次可以向处于战争< br>中的外国领土派遣自卫队。
材料4
2003年8月4日,中国齐齐哈尔市发生日 本遗留化学武器泄漏事件,至少造成中国公民1人死亡、40
余人受伤。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毒气 泄漏和中毒事件发生后,中国外交部官员就“8〃4”中毒事
件,与日方进行交涉。据悉,中方已就清理 现场、医疗护理和人身伤害等问题向日方提出赔偿要求。
请回答:
(1)材料2、4说明了什么? 
(2)简要评述材料3中日本“突破宪法对海外派兵的限制”这一事件。
(3)结合上述材料评述日本的“积极进取”外交政策。


1.【答案要点】
(1)毒气事件表明,日本的侵略不仅仅是重大历史问题 ,也是迫切的现实问题,日本侵略对亚洲尤其
是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仍然在继续。小泉就任首相以来, 三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企图篡改教科
书,都表明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伤害 了亚洲人民的感情,激起了公愤,也说明
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将影响它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2)材料3日本突破宪法对海外派兵的限制,表明日本国内右翼军国主义日益猖狂,它们不但企图篡
改历史,而且企图借助武力实现日本的政治大国梦。历史已经表明,军国主义日本不仅造成了亚洲人民
的深重灾难,也严重危害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日本走军国主义的道路,必将遭到热爱和平的全世界人
民 的坚决反对。
(3)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一系 列的国际事务中
都力图发挥积极作用,并逐步突破了对外派兵的限制。经济决定政治,随着日本经济实力 的增强,日本
必然会要求成为政治大国。但日本能否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根本在于它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能否正确对
待世界人民维护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能否正确对待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历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三
三、从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分析中国外交新主张及其努力。
1、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中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都决定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 br>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首先,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是个遭受帝国主义欺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r>中国人民饱经战乱和穷困之苦。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付出了
高昂的代价,才赢得了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终于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人民从自
己的悲惨遭遇中深刻体会到,和 平是十分珍贵的。这样的经历和认识促使中国外交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目
标。其次,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 。绝不会发动战争去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也绝不愿像过去那样受别
国维护的奴役促进和压迫、社会主义 的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外交的宗旨和首要目标必须是和平与发展。第
三,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需要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为保
证,和平是中国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前提。 这是中国外交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宗旨和首要目标的重要原因。
最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 题。从优化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巩固社
会主义制度方面出发,也要把和平与发展作为 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新中国建立以来,无论是在与苏联结盟时期,还是联美抗苏时期,中国都没有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20世 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赋予独立自主以新的内容,实行真正不结盟政策,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
战略关 系,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从而更好地维护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在冷战后的新时期,中国与
一些世界 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这只是协作友好关系,不是结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对任何
国家构成威 胁。目的是加强与该国的合作和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
也符合两国 人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 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领导人在新
中国成立后不久,根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 环境,在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首先提出来的。1953
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第一次阐述了五项原则和平共处的设想。1954年6月,中
印、中缅双方总理先后在联合声明中正式 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 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今天,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 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和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
理国家 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是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比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的法律原则更全面、更合理,是国际
社会普遍 能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原则;它是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是由多极化趋势和多样化世界
的现实所决 定的,是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的,最能反映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
同愿望,最符 合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
实证明了建立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完全是可行的。
(4).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政府主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 br>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互相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怎样建设和谐世界?
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 会议上发表《努力建设持久和
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重大倡议。其内容 包括:
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 ,不仅
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无论对于小国弱国还是大国强国,战 争和
冲突都是灾难。因此,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互信 、


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
与安全。
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 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
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深 入发展,使各国利益相互交织,
各国发展与全球发展日益密不可分,经济全球化应该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 展中国家普遍受益,而不应造
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联合国应该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千年发 展目标,特别是要大力推动
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 br>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第四,坚持积极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我们应该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维护联合国权威,提高
联合国效率,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 力。联合国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应该重点推
动联合国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安理会改革要优 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让更多
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安理会决策。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共同反对侵犯别国主权的< br>行径,反对强行干涉一国内政,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应该加强反恐合作,坚持标本兼治,< br>重在消除根源,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应该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防止核扩散,积极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3、中国为建设和谐世界所作的外交努力有哪些?
近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和发
展了邓小平、江泽民的外交战略思想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和新局面。
第一,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尊严。自1990年以来已 接连十几次挫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联合国
人权大会上提出的反华议案,同时,我国又同联合国和国际社会 加强合作,同有关国家开展人权对话,
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我们还坚决反对台独。1993年以来 ,多次挫败有关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提案。
第二,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1989 年后,我国相继同蒙古、新加坡,印度尼西
亚、文莱、越南和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2001年6月15日,在原“上海五国”的
基础上,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宣布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 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诞生。“上
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 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
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 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


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上海五国”进程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充分
体现了中国新安全观的思想。“上海五国”进程首 倡了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
丰富了由中俄两国首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特征的新 型国家关系,创立了大国小国平等协作的新区域合
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六国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 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是成员国以共同
利益和目标为基础的合作安全模式的具体实践。
2001年中国与东盟决定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2002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 ——东
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和东盟全面启动了自由贸易区进程。2004年4月,温家宝总 理访问
印度,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十六大以来,中国的周 边外交迈向了新阶段,秉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提出了“安邻、
睦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 策,坚定不移地发展同周边国家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三,构筑了新型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中国与俄罗斯自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十年
来不断深化这一关系。中俄互办“国家年” 活动即为突出表现。1997年和1998年,中美两国最高领导
人成功互访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 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此后,双方高层领导频繁会晤,
两国就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共 识,近年来双方不仅保持了高层交往的积极势头,在经贸、金融、
反恐等领域里,双方开始建立固定的沟 通机制。中欧之间确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不断走向成
熟。2004年中国领导人几乎遍访欧盟 成员国及欧盟总部,这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从未有过,足见中欧
关系的密切与进展。中日关系在2006 年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后得到明显改善,经过2006年10月安
倍首相的“破冰之旅”与2007年 4月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后,中日之间正式确认建立“基于共
同战略利益的战略性互惠关系”。
第四,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得到加强。与“77国集团加强了磋商与协调;与不结盟运动进< br>一步开展了合作。1992年5月,中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国,加强了不结盟运动的力量。200 0
年启动的“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在21世纪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确定了方向,中非
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胜利召开,又将中非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五,多边外交日益 活跃,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地位。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之一,积极参与联合国在各 地维护和平行动,发挥联合国作用,致力于联合国改革,主动承担解决地区
热点问题的责任,迄今为止, 成功组织了六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稳定地区形势建设和谐东北亚作出
了重大贡献。
[考查知识点]
〃建设和谐世界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四
四、从解决朝核危机,伊朗核问题分析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1、为什么今天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是说当今世界 已经是完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了。实际上,至今和平与
发展这两大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这是因为:(1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恐
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 出。
尤其是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2001年12月,美国决定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 约》,12月
17日,布什政府宣布美国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大幅增加国防军备预算,一些热点各敏 感地区的中
小国家也出于防御或争夺的需要而大力扩张军备,甚至开始核研究与核试验。(2)世界一些 地区还存在
战争和动乱。比如中东地区尤其是巴勒斯坦因为宗派之争、领土之争、民族矛盾一直处于战乱 之中。(3)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愈加严重,南北发展差距越来越大。(4)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全球性问题日
益突出。(5)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2、伊朗核问题的进程
伊朗核问题也一直是国际热点。近来,这一热点再度升温,矛盾中孕育着对 抗,亟待国际社会加大
外交努力,继续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伊朗就着手实施核能发展计划。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伊朗核计划
已经发展到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 ,这个系统建成后既可以为核电站提供燃料,也可以通过提高浓缩
铀丰度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因此,伊朗核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美国等西方国家担心,伊朗核计划的继续发展可使其直接获得< br>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或钚,从而给别国带来新的核威胁。布什政府把伊朗看作“邪恶轴心”国,不断指责伊朗秘密进行核武器的研发工作。伊朗政府则一再申明,伊朗并没有寻求发展核武器,但有权获
得用于和平目的的先进核技术。过去两年多来,伊朗核问题主要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寻求解决办
法。根据曾经达成的协议,伊朗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中止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也多次对伊朗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但是,谈判旷日持久,多生枝节。
200 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2006年1月10日,伊朗宣布恢复
核燃 料研究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美欧国家要求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对伊朗实施经济
制裁乃 至军事打击传言也不断见诸媒体。


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在维也纳举行 紧急会议,通过了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
告的决议。随后,伊朗方面作出强烈反应,决定中止在 核问题上采取的一切自愿合作措施,停止履行《不
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不再允许国际原子能 机构核查人员对伊朗核设施实施突击检查,并且
表示将全面恢复铀浓缩活动。伊朗认为,履行附加议定书 和冻结铀浓缩活动都属于自愿合作措施,并不
是伊朗应尽的义务。
联合国安理会于200 7年3月24日通过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747号决议,对伊朗实行部分制裁,
要求伊朗暂停所有铀浓 缩相关活动和后处理活动。国际原子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于5月23日向安理会提
交了伊朗核问题报告,认 定伊朗从未遵从安理会决议暂停其有争议的铀浓缩活动,美国及其盟国准备寻
求对伊朗实施更加严厉的制 裁措施。面对可能受到的新制裁,伊朗在继续坚持强硬立场的同时也在积极
进行外交努力,寻求突围。
中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主张以谈判方式通过外交途径早日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把< br>伊核问题报告安理会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伊核问题仍有空间。
3、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怀疑朝鲜研制核武器,扬言要检查朝 鲜的核设施,朝鲜则声明
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和打算,朝美双方形成对立,朝核问题突出出来,半岛 局势不断升级。为解决
朝核问题,中国政府进行多轮外交斡旋,先后组织了六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半 岛实现无核化作出重
大贡献。
2007年2月13日,第五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三阶段 会议取得重大进展,在会议结束后发布的共
同文件中,六方重申以和平方式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各 方的共同目标和意志,重申将认真履行在
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同意在起步阶段根据“行动对行动”原 则平行采取包括朝鲜弃核,对朝鲜提供
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设立有关朝核问题和东北亚和平与安 全机制的工作组等一系列步骤,分阶
段落实共同声明。这是六方会谈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朝鲜半 岛无核化进程迈入实质性阶段,充
分体现了各方通过和平协商实现半岛无核化的政治意愿。
[考查知识点]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五
五、从中非真诚合作分析南南合作的必要性和中国的和平发展
1、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非友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 风云变换的考验,关键是我们在发展相互关系中始终坚
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 确原则。
真诚友好,是中非友谊不断加强的坚实基础。我们双方都珍视中非传统友谊,诚心诚意致 力于中非
友好事业。
平等相待,是中非互信日益增进的重要保证。我们双方都在尊重对方 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高度重
视对方的关切,认真学习对方的发展经验。
相互支持,是中 非合作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我们双方都衷心希望并真心支持对方发展进步,积极
开展全方位合作。
共同发展,是中非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我们双方都坚持互利互惠的友好合作,让发展成果惠< br>及双方人民。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大陆,中国和非洲的人口 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
一以上。没有中国和非洲和平发展,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中非共 同利益在扩大,相
互需求在增加。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 与发展的必然要
求。中非关系不断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进步,而且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 的团结合作,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新典范。
2、南南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南南合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独立 后面临的共同任务,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开展的相互之间的合作。发展 中国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经济的互补性
使相互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这种合作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发展,比如加强中非合作,就有利
于中非各国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臵与市场优势互 补,使南方国家摆脱对北方国家的单
方面依赖,也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中非友好合作体现了什么?
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表示 ,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中国政府将 采取以下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
(二)今后3年内非洲援助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
(三)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


(四)为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援助建设非洲联盟会议中心。
(五)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 贷
款债务。
(六)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把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 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
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
(七)今后3年内在非洲国家建立3至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八)今后3年内为非洲培训培 养15000名各类人才;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在非洲
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 示范中心;为非洲援助30所医院,并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帮助非洲
防治疟疾;向非洲派遣300 名青年志愿者;为非洲援助100所农村学校;在2009年之前,向非洲留学
生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 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
今年1月30日至2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又 应邀访问南非等八国,与这些非洲国家签署许多经贸协
议,达成许多共识,进一步深化了中非之间政治上 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
战略伙伴关系。这都体现了中国是在和平发展自己的 ,决不会威胁其它国家的发展,说中国在非洲搞“新
殖民主义”纯属无稽之谈。
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与精髓是什么?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 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
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1)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对国际社会种种“中国威胁论”最有力地驳斥。
中国 正在走的这条发展道路。它的精髓是,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
的发展来促 进世界和平;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在平等互利
的基础上同世 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
展、合作的发展 。
[考查知识点]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
〃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及外交努力
〃南南合作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六
六、从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分析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发展
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
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中俄关系处在重要的位臵 上,自1996年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这
一关系不断提到深化和巩固。尤其是2005年6月 2日,中国和俄罗斯批准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从法律上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这对于中俄两国 睦邻友好,对双方开展战略合作,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
平与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006年3月,普京访问中国,签署多项协议,继续深化两国在能源、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同时开 启中国“俄罗斯年”活动。
2007年3月胡锦涛主席再次访问俄罗斯,俄罗斯隆重举办“中国年 ”活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俄罗斯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国,在重 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许多
共同利益和相同立场。两国均主张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多 样性,主张遵循公认的国
际法准则处理国际事务和国与国的关系,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中、俄开展双 边合作,不针对任何第
三方,有利于两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地区及至世界的和平发展
2、中国与俄罗斯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因
中国与俄罗斯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维护周边安全环境是中俄 双方对外政策的共同点。从中国方面来说,俄罗斯是中国北方最大
的邻国,两国关系的变化会给中国的安 全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中国高度重视中俄关系。从俄罗斯方
面来说,其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北约东扩势不可挡,俄西部的地缘政治优势不复存在。南部地
区俄境内外的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迭起。泛 突厥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加紧渗透,严重威胁着俄
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中国是俄最大的邻国, 发展同中国的长期稳定、睦邻友好、互助合作关系有助于
中俄改善政治环境。
第二,中俄 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大国关系调整的要求。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
超级大国,试图主 导全球事务。中俄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和义务反对某一超级大国妄图主


宰世 界事务。中俄加强战略方面的合作既符合中俄的安全和政治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力量的平衡,尤其
是有利 于维护亚太地区战略平衡。此外还有利于中俄与其它国家的合作。
第三,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还是中俄两国改革开放的需求。目前,中俄两国都在进行经济建
设,这样一种大局,决定了中俄两国都 需要在国际上寻求外交伙伴、经济伙伴以及各个领域的伙伴,尤
其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有 一个好的安全环境。
3、大国伙伴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中俄关系是大国伙伴关系的 典范。这种大国关系的伙伴的特点是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
“伙伴关系”的出现是一种进步, 大国关系的调整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它既是世界格局多极
化的一种表现,又推动了多极化的发 展。
[考查知识点]
〃大国关系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七
七、从美俄关系变化分析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1.近期美俄关系紧张的表现是什么?
美国在怂勇北约和欧盟双双东扩,四处策建“ 颜色”政权之后,美国没有放松对俄罗斯战略的“革
命”。在2007年,美国不仅决定在波兰和捷克部 署反导系统,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设立军事基地,
还考虑开发新型热核武器。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加紧 鼓动科索沃独立,彻底肢解前南联盟,巩固冷战成
果。
今年以来,美国国务院连续发表报 告,在人权和民主问题上对俄罗斯大加挞伐,还要支持俄非政府
组织和反对党,视保证俄今明两年大选的 “民主透明”为已任。俄罗斯终于忍无可忍,开始了对美国的
“反批判”。2007年2月10日,普京 当着西方领导人的面,发表了著名的“慕尼黑讲话”,声讨美国
单边主义、穷兵黩武,无视国际法,动辄 施暴,危及和平。5月31日,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给美国贴
上了“帝国主义”的标签。同日,布什指责 普京“引发冷战”。
2.如何看待美俄之争?
美俄之争,涉及内政外交的根本理念 。美国要把“美式民主”作为普世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俄罗
斯主张适应本国国情的“主权民主”,美国 要维持一超独霸的格局,俄罗斯实行多方位外交,要成为多
极世界中单独的一极。但在更大程度上,俄美 之争涉及两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美国担心俄罗斯国力上


升,迅速崛起,挑战美国和单极 世界。从经济上,美国不仅想让西欧和其他国家摆脱对俄的能源依赖,
而且想控制俄罗斯、中亚及里海地 区的能源和能源通道,这同普京以能源支撑经济发展和大国崛起,国
家控制能源,用能源实现地缘经济和 地缘政治利益的战略是水火不容的。
但不要以为俄美关系真的已重回冷战时代,如今在意识形态和 全球利益上,双方毕竞已没有前苏联
时期那种你死我活的对抗,而且在反恐、防止核武器扩散、控制热点 局势、环保和能源等具体领域,仍
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3、美俄关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美俄关系的变化说明美国想实现它单极世界的设想是不可能的,但这个世界政治格局还没有达到多< br>极化,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具体说来,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原因在于:
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中国,俄罗斯坚决反对,欧盟也难以接受,美国 霸权主义遭到
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 展:科技和
经济实力成为越来琥重要的因素,在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 据绝对优
势,随心所欲的控制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导致
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俄国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 国家
在调整中发展,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经济实力雄厚,有成为政治 大
国和军事大国的企图,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面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
美国的 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
南北贫 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第三,多
极化格局 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
极化进程将 充满矛盾和斗争。
[考查知识点]
〃北约东扩
〃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大国关系
〃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八
八、从日本的政治大国梦分析当前的中日关系
1、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成为政治大国是日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早在20世纪60年代,左藤政府就提出过渡到
“政治大国”的目标,1982年,中曾根内阁第一次公开而明确地提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此后
的日本历届政府都坚定不移地奉行“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进入90年代,日本利用冷战后的形势,< br>加速向政治大国迈进。
日本为追求政治大国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以强大的 经济、科技实力为后盾,争取
在世界经济交流和经济规则的制定中起主导作用;以加强日美同盟为重点, 同时全面加强与欧洲国家的
协调;立足亚太,谋求建立日本主导的“亚太新秩序”;大力推行联合国外交 ,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为政治大国目标奠定军事基础。
2、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提出的必然性
(1)战后日本经济实力壮大的必然结果。在冷战的特殊环境 中,依靠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庇护,日本
得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随着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地位和经济影响 力的提升,日本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
济强国,谋求与“经济巨人”想匹配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成为日本在外 交战略方面的必然追求。这是日本
寻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
(2)经济大国地位确 定后,日本国民的“大国意识”随之增强,日本不愿意在国际政治中继续保持
低姿态,所以它试图冲破种 种内在的、外在的阻力和限制,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
这是日本“政治大国”战 略的民众基础,另外,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和政治势力的兴起,为日本的“政
治大国”战略奠定了思想基 础和一定的社会基础。
(3)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结果。长期称霸的美苏双方实 力严重削弱,国际政治多极
化趋势明显。为了增强同苏联对抗力量,同时又不增加自身的负担,美国强烈 要求日本承担更大责任,
在亚太地区担负更多政治、经济和军事义务。日本则顺势提出从经济大国走向政 治大国的战略。
3、制约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因素有哪些?
(1)国内制约因素:
第一,从经济角度而言,日本经济还没有走出冷战后的调整期。20世纪9 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
续低迷,这对日本扩大对外影响,实现政治大国目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第 二,从政治和思想角度
而言,首先是日本政治力量的重组还没有完成;其次,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新保 守主义思潮的泛滥和


新保守派的日益得势不利于日本冷静而理智的选择未来的外交战略和 政策,从而有可能使日本的政治大
国战略误入歧途。
(2)国际制约因素:
首先,日美关系的协调程度制约着日本的政治大国之路。美国是影响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最重
要的外 在力量。在日本向政治大国发展的问题上,日美利益重叠,同时又矛盾错杂。美国希望日本能在
亚太地区 分担美国的责任,但美国又不愿意看到日本发展成独立于美国的政治大国。
其次,日本对于战争历 史的问题的态度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重要障碍。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首
先得立足亚洲,得到本地区国 家的认同,然后以亚洲为依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并最终成为
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大国。但在亚 洲,不少国家对日本心存疑虑。这种疑滤产生,主要原因是日本一再否
认或美化其侵略战争历史,这突出 地表现在日本领导人频繁的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和数次出现的“教科
书事件”中。日本对战争历史问题的 认识和与此相关的一些行动极大的伤害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
使亚洲国家对日本的戒备心依旧,从而 影响其政治大国战略的实现。
再次,修宪问题引发的对日本发展线路的忧虑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 标的又一限制因素。日本的和
平宪法是1946年由美国占领军制定的。该宪法极大的牵制了日本的军国 主义势力。在修宪风潮的推动
下。日本修订了自卫队法,日本人多次走出国门。日本如此迫切的要作“军 事贡献”,往往使亚洲一些
联想到日本对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和怀疑日本试图修宪的真正目的。日本是否 已背离了和平主义的发展
路线?日本是否正在重蹈历史覆辙?周边国家不得不高度警惕,这也是日本走向 政治大国的外在限制因
素之一。
总起来讲,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 有许多不利因素。根本问题有它实行什么
样的政策,能否正确处理大国关系,能否正确对待世界人民维护 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能否正确
对待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历史。
4、中日关系近期的变化是什么?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首次访问中国展开 “破冰之旅”,两国领导人就构筑战略
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为改善日中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气氛,今 年4月,温家宝总理成功访问日本,
两国在东京发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确认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 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
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标志着中日 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中日两国共同为亚洲以及世界的和 平、稳定与发展作出建设性
贡献,是新时代赋予两国的庄严责任,基于这一认识,今后中日两国将全面发 展在双边、地区及国际等
各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为两国、亚洲以及世界作出贡献。在此过程中相互获得 利益并扩大共同利益,
藉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到新的高度。


5、影响中日关系的最重大原则问题是什么?
历史问题牵动中国人民民族感情,是事关中日关系政 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中日两国有着两
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 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
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 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伯的
新道路,日方应切实遵循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妥善处理历史问 题,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来之不易
的改善势头。
[考查知识点]
〃日本的外交政策
〃中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宗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九
阅读以下关于欧盟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 表示美国和英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是“合法的”,
是全面彻底铲除和摧毁恐怖主义邪恶的全球行动 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周日晚上在卢森堡回答记者提问
时做上述表示的。他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周日 下午就即将开始的军事行动通知了他,我随后立即通
知了欧盟主席国”。他说,“美国领导的打击阿富汗 恐怖主义支持者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获得了欧盟
充分和全力支持,这是全面彻底铲除和摧毁恐怖主义邪 恶的全球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索拉纳称,欧
盟同阿富汗人民没有争端,阿富汗人民将会继续得到我们 的援助。索拉纳最后表示,美英对阿富汗实施
的军事打击不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安全,也将使阿富汗人民 有机会决定他们自己的未来。
——摘自人民网
材料2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制定了限制外国钢铁进口的建议方案……欧盟(EU)对美方的限制方
案已表示强烈的不满和 反对。现在,美国对设在境外的美资销售企业提供免税待遇被WTO裁定为违犯
WTO的有关规定,认为 这是出口补贴,由此一项欧盟区域内的企业年间所遭受的损害金额达40亿美元。
这条小辫子现在被欧盟 紧紧地抓在手里,表示要对美国实行贸易报复,具体办法是欧盟对自美国进口的
包括钢铁产品在内的一切 商品征收报复性的惩罚高关税。……现在美国的态度已开始起变化,除要求
ITC提供进一步的说明材料 外,布什总统于1月16日首次就限制钢铁进口问题表态说:对进口钢铁产
品是否征收保护性关税,现在 还没有决定。观察家们分析认为,也不排除欧盟与美国达成折衷的协议:


即美国放松或放 弃限制钢铁进口,欧盟对美国的变相出口补贴问题也不实行贸易报复,但如果双方谈判
破裂,双方将在钢 铁贸易领域爆发一场新的贸易战。
——摘自新华网
材料3
随着欧 盟东扩谈判的进展,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即将加入欧盟。在这种情况下,最近凸现出一个
俄罗斯“飞地”— —加里宁格勒问题,给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罩上一层阴影。加里宁格勒……是俄惟一
的一块飞地。迄今为 止,加里宁格勒地区的居民在穿越波兰和立陶宛领土、进出俄联邦腹地时无须像一
般的俄公民那样,向上 述两国申请签证;而作为对等待遇,上述两国的居民进入加里宁格勒地区也无须
签证。但是,鉴于波兰和 立陶宛两国一旦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它们与加里宁格勒地区的边界就成为欧
盟的对外边界,两国从而担 负起保卫欧盟外部边界的义务。按照欧盟与波兰和立陶宛入盟谈判的结果,
两国从明年7月起将对加里宁 格勒地区的居民实行签证规定。这样一来,加里宁格勒地区与俄腹地的往
来将变得格外困难。……俄方强 烈要求在加里宁格勒地区与俄腹地之间建立维系自由往来的“走廊”,
继续实行无签证行动自由。但是, 欧盟一方面认为不能给一个非欧盟成员国开这种先例;另一方面更为
担心的是,加里宁格勒地区可能因此 成为一个非法移民和各种犯罪行为的“桥头堡”。当然,欧盟也承
认实行签证制度后给这块飞地带来的困 难。所以,欧盟若干时期以来一直同俄就一系列技术问题进行谈
判,争取减轻加里宁格勒地区同俄腹地来 往的困难。例如欧盟可发放多次往返签证,降低签证手续费,
出资改善边检设施、培训边检人员等等。… …但是,俄罗斯对欧盟的建议并不满意。普京总统的加里宁
格勒问题特使罗戈辛在遍访欧盟各成员国时坚 持无签证行动自由。他说,“因为这涉及到我们的尊严”。
而加里宁格勒地区的领导人叶戈罗夫……更是 一语道出了俄罗斯最为担心的问题,即从长期看,签证规
定有可能促使加里宁格勒地区脱离俄罗斯。…… 加里宁格勒地区签证问题,实际反映出俄急欲接近和融
入欧盟的焦灼心情。而如何对待俄罗斯,当然更是 一个越来越扩大的欧盟对外政策的重要课题。
——摘自人民网
材料4
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副团长弗兰斯〃叶森说,按现在的发展速度,中国与欧盟到年底将
互为第二大 贸易伙伴。目前,欧盟与中国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双边贸易
额为867 .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3.2%。2003年1-5月,贸易额为4572亿美元,同比增长43.6%。… …
5年前,中国还只是欧盟第五大贸易伙伴,而现在将要上升到第二位。在直接利用外资方面,欧盟对中
国投资也是快速增长。中国政府一直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外方投资。……据商务部提供的资料,目前,欧< br>盟是中国第六大实际投资方以及中国第二大技术供应方。2002年欧盟来华投资项目1486个,实际投 资
金额37.1亿美元。欧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2002年列第6位,累计投入金额列第4 位)。


今年1-5月,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实际投入17.72亿美元,同比增长56.1 %。截至2003年5月底,欧
盟成员国来华投资实际投入356.7亿美元。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对比材料1、2,说明欧盟与美国的关系。
(2)根据材料3,指出俄罗斯对欧盟东扩的反应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4,说明“中国与欧盟到年底将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的重大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欧盟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2.【答案要点】
(1) 材料1反映了欧盟与美国在对外军事行动上意见相同,欧盟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希望
利用美国的军事力 量来铲除恐怖主义以扩大自身的安全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与欧盟的根本利益
是一致的。材料2则 反映欧盟与美国的矛盾,随着欧盟经济实力的提升,它们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也
越来越大,欧盟与美国 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小,欧盟对抗美国的意识也就日益强烈,因此,当美国制
定了限制外国钢铁进口的 建议方案后,欧盟出于自己经济利益考虑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反对,这是欧盟
经济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 
(2)材料表明俄罗斯对欧盟东扩表示不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欧盟东扩无形中阻碍了俄 罗
斯与欧盟的直接对话,不利于俄罗斯与欧盟成员国的经济交流。二是欧盟东扩促使与欧盟交界的俄罗斯
过渡地区脱离俄罗斯的趋势日益明显。
(3)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二大伙伴的重大意 义首先是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国和欧盟实现了“双
赢”,中国可以利用欧盟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本国经 济和技术,欧盟可以借助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转
移本国剩余资金,从而使资本利用最大化。其次,经济领 域的交流可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中国与欧盟
的贸易伙伴关系的日趋紧密有利于欧洲和亚洲在其他领域的 合作,其他领域合作的增强又进一步促进两
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4)欧盟对外政 策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与美国既合作又对抗,当美国能够为欧盟利益保驾
护航的时候,欧盟与美国是亲 密合作的关系,欧盟对于美国相关政策基本支持;当美国危及欧盟的根本
利益时,欧盟必然激烈反对美国 ,甚至会寻求一切反美力量与之抗衡。第二,欧盟坚持“双赢”原则,
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 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贸易联系。第三,欧盟注重对外政


策的灵活性,努力寻 求改善与俄罗斯等容易发生摩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对外交往中的阻力,
同时也有利于扩大自身 在国际中的影响力。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十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吃尽了 照搬西方民主的苦头。在非洲,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
格局的变化,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政治 体制发生了突变,被迫接受了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实行多党制的
政治制度。结果不仅没有带来政治稳定 和经济发展,而且,几乎所有国家都爆发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社
会动乱,社会秩序瘫痪,经济危机不断, 不少国家甚至还发生了无休止的内战。
试分析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民主的影响。
【答案要点】
(1)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只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 阶段,既不是人类社
会永远存在的终极政治模式,也不是今天所有发展中国家必须效仿的政治发展典范。 世界各国的发展道
路、文化传统、经济状况、国际环境、民族构成、风俗习惯等的多样性,决定了政治模 式选择的差异性。
如果不顾本国国情,盲目效仿西方民主制度,必然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灾难性后果。 
(2)发展中国家的这种盲目效仿,实际上也是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输出自己的价< br>值观和民主观念的结果。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
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上的优势,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
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
政治制度, 我们要坚决反对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倾向。

2007年考研政治试题及官方标准答案(阅卷专用)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 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挟 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
不能也。”《孟 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C )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D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4.列宁说:“意识到自己 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
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 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
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 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
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B )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5.贷币的本质是( B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6.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 B )
A.形成级差地租I的超额利润 B.形成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


C.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 D.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
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B )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C )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9.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 )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 ,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
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A )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D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国主义


1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C )
A.参政权、议政权 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展权 D.选举权、被选举权
1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C )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15.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6.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这表明( D )
A.两国的合作重点已转向文化领域
B.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
C.“国家年”活动将成为中俄双边长期交往的主线
D.双方将全面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 ,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 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 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
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D )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8.某地乡村公路 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 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
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 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BD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9.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 秒
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 逊在
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 :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BCD )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BD )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21.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BD )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22.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D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资本
23.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ACD )
A.土地市场 B.商品市场
C.资本市场 D.劳动力市场
24.G-W-G’是( AD )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AC )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6.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学风。学风问题
主要是指( BCD )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27. 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几个方面的监督,具
体包括( ABD )
A.党内的监督 B.人民群众的监督
C.海外人士的监督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2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公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BCD )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29.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ACD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3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BC )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2.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有利< br>于( ABCD )
A.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
B.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逐步清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33.中非合作论坛是首脑外交的新形式。中国国家主度 、副主度和总理及非洲4国的总统和非洲统
一组织秘书长参加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并发表讲话;14个非 洲国家的领导人及44个国家的88位部长


参加了2003年第二届部长级会议;200 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更是吸引了非洲40多个国家的元
首和政府首脑参加。首脑外交对中非关系 的重要意主要表现在( ABCD )
A.推动了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B.增进了友谊,促进了贸易往来
C.体现了平等观念
D.开辟了“南南合作”的新路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
写在答题纸相应位臵上。
34.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
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 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
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 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
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 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
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 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
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 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
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 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
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
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 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
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 ,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
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34答案要点:(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他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
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 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他从已有观念出发进行推论。
因而他的想象缺乏客观的 现实基础,势必造成他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4分)


(2)人们要正确认识 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非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2分)第二,要运用科学 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
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 质的主要事实。(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
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 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分)
35.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 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私
有制经济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 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
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 。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
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 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
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 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
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 没有这些成分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
饭。只有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 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5答案要点:(1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基础。在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
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 位的所有制成分城决定这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区别 在于它们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根本不同。(3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 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公有制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
并取得了多种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也因此得到改变 和发展。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
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分)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 制度,它
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本质上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 发展提
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 提,
它否定了剥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它既有利于 发
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 ,
共同发展。第四,它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又克服了改革开放前经济体制脱离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分)


36.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减租,即规定
地主地地租 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
放贷的 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大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
(3)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36答案要点:(1)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
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
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4分)
(2)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 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
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的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减 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3分)
(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
土地,广 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
减租减息政 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占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
主主义革命, 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3分)
37.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
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 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
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 ,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
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 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
单位产值能耗最高 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
人均的25%,人均 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
数矿产资源的人 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


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着重要的资源挑战。
2、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各方
面重大 关系,坚持“以人为本”。
37答案要点:(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 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
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
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臵、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 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
济增长的方式。(2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 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
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 以承受。经济、社
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分)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地发
展。建设资源型、环境有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 续
发展的奋斗目标。(2分)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
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 br>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4分)
38、本题为 选做题,请在Ι、Ⅱ两道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只按第Ι道试题的成
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1
中东区域示意图

材料1


截 止2005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000亿桶,其中中东地区为7427亿桶,约占世界总储
量的62%。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的5个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联
合酋长国都位于波斯湾地区。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2 3。
材料2
二战后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定,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 断。其中仅阿拉伯国家
与以色列之间就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而1980年9月发生的两伊战争,则 整整打了8年。特别是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更是牵动了整个世界。时至2003年 3月,美、英又对伊拉克
发动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迅速占领了伊拉克。2006年7月,黎以之 间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至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从未间断过,军事政变、内战和恐怖暗杀等暴力事件也 时有发生。可以说,在战
后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区像中东那样经历如此长期和频繁的战争与冲突。
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38Ⅰ答案要点:(1)从地 图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占据着十分重要
的战略地位。里海、黑海、地中海 、红海、阿拉伯海围绕其外缘或深入其内陆,为中东地区与世界各国
和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从黑海进 入地中海的通道、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波斯湾进入阿
拉伯海的咽喉要道都具有重要的国际战 略意义。(2分)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
杂,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必然成为各种 势力争夺的场所。在冷战时期,中东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
国争夺的地区。冷战后,美国更是将夺取中 东控制权视为其“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一环。(3分)(2)
中东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是西方国 家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地,这里的能源运输线是西
方的“生命线”。因此,谁控制了这一地区, 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的命脉,进而左右国际关系的进程。
(3分)
(3)错综复杂的民族和 宗教问题也是影响中东稳定和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2
分)
选做题Ⅱ
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
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
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该为相互对抗
的 理由。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 排斥,取长补短而不
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 流,在竞争比较中
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 世界更加丰富多
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 明兼容并蓄的
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 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
谐世界》讲话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
38Ⅱ 答案要点:(1)和谐世界并不是无矛盾的世界。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
性是矛盾双 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
互联系、相互 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我们要全面
地把握事物矛盾 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
异中求同。(2分 )世界文明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文明都是这个统一世界的一部分,它们在竞争中
共存;任何文明都不 能离开世界文明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
科学和优秀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求同存异,共同发展。(3分)
注:如果考生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角度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3分。
中 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它把中国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与世界人民 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一种和平、开放、合作、和谐的发展,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
道路,是大国 崛起的一种新形式。(2分)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臶,坚持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与
合作。积极参与和 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对
任何国家、地区或集 团构成威胁。相反,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争取建立国际
新秩序,有利于建设一 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分)

2016上海高考数学-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籍贯填什么-生活中的一朵花


生意经杂志-河北省联考成绩查询


母亲-挽留爱人的话


法制伴我成长-采购员职责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习新党章心得体会


石家庄教育考试院网站-加薪申请范文


社会学考研-有关元宵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