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效率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回复函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效率
——以第八册《钓鱼的启示》为例
一、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工具,
是表情达意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文化得以积淀
和传承的载体。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语文还具有承
载思想、政治、道德,
以及审美价值的功能。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想、说、写、记、学、传、赏这<
br>几个方面。
语文的工具性是从语文教育的外在目的的角度看语文课程属性的。而从语文
教育的内在目的看,语文是特定社会历史文化下人的一种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
动。所以,语文教学要坚
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
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
极的生命运动过
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
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这段
话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指语文
学习过程是人的积极的生命运动。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人的
生命运动,即
人的成长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第二层:积极的生命运动,即人的生命力和创
造
力的激发。第三层:尊重人的生命成长。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具
有基础性。著
名数学家苏步青强调:“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
基
础的基础。”语文是基础学科,是每一个人学习其它学科和一生发展的基础。
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无
论知识、能力,还是方法、习惯,都要从小学扎实抓
起。基础扎实了,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语文课的核心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所以,阅读教学必须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为主,阅读课当然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
所。因此,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突
出学生自主的充分的多样的语
文实践。自主实践,是由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的。既然是工具,只有反复
实践
才能掌握。自主实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充分
实践,则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充分的实践内容。多样的实
践主要指训练形式多样,训练方法多
样。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理解语言、感悟语
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领悟方法,提高能力,养成习惯。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
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人文教育不是外加的。学生的价值取向、
精神世界要凭借语言训
练,通过特独多元体验,逐渐生成。换言之,学生在理解
品味语言中,受到人文关照;在学习、运用语言
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一般
情况,不要单独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或单独加一个人文性教育“尾巴
”。《钓
鱼的启示》一文,在人文方面,用的时间可长些、下的功夫可大些,因为文章直
接写出
了由钓到鱼到放鱼对我的启示,和对我三十四年来成长的作用。二是课后
思考·练习,要
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写一写。这类课文的教学,要突
出一些人文性。
语文教学基于
语言的学习,把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
事半功倍,相得益彰;反之,二者脱离,
甚至重人文,轻语言,事倍功半,两败
俱伤。
二、全面钻研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精心设计教学
全面钻研文本是为了准确把握文本,
深刻理解文本,做到“胸有成竹”。在
“胸有成竹”的基础上,才能精心设计教学,“有的放矢”的进行
教学,让学生
用自己能用、会用的方法,学自己该学的东西,掌握该学的知识,培养该形成的
能
力、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全面钻研文本,准确理解文本。
全面钻研文本,即对文
本的所有内容,包括字、词、句、段、音、点、图,
内容、思想、结构、情感、方法等进行全面研究探讨
,以达到对文本的准备理解。
研究字从音、形、义、用法四方面入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有这样一
句
话: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这个
“鱼”字,含义深刻,要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加
以理解。诱惑人的“鱼”:即吸引人的
,让人动心的金钱、地位、荣誉、美(男)
女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如学校考
试,老师多给了分
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人家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红
灯亮了,周围没有民警,也没有车辆,冲过去还是等等。前面的人丢了钱,你捡
到了,给不给。学生选
班干部、竞聘教师、民主推荐领导等,你不如人家,但自
己投自己一票就上去,不投就下来时,你怎么办
?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研究词要注意生词、
重点词和常用词。主要是词义理解和积累运用。理解词
义要借助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对
重点词、关键词、含义深刻的
词,主要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得意”就是重点词
,抓
住了“得意”,钓到鱼这部分内容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得意”?钓到又大又
漂亮的鲈鱼
,能不“得意”吗?自己亲手钓的,能不“得意”吗?从来没见过这
么大的鲈鱼,能不“得意”吗?从傍
晚钓到十点,钓了这么长时间才钓到,能不
“得意”吗?很长时间没钓鱼了,钓到第一条鱼能不“得意”
吗?一个“得意”
把所有内容联系起来了。“晚霞”是关键词。这部分内容,表示时间的词语很多,有“夜晚”、“晚霞”、“月亮升起来”、“晚上十点”,但“晚霞”是关键词,
从“晚霞辉映”开
始到“晚上十点”才钓到鱼,写出了钓这条鱼的时间之长。
研究句子,主要研究句型句式,表达具体形
象生动的句子,重点、关键、含
义深刻的句子,表意复杂的句子。
如“好大的鱼!”。这样的句子,表达感情强烈,要让学生读出惊喜之情。
“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
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
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两句话,一是比较
难读,初读课文或
预习时,要指导学生读好。二是含义深刻,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加
以理解。
“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决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
简单的
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
启示。”这两名话是含义深刻的句子,要让学生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结合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研究段落,主要研究描写具体细致的段落,能表达主要内容的段落,含义深
刻的段落,与前
后文联系密切的段落,表达感情强的段落,写作上有特点的段落。
课文第三自然段,“过了好长时
间……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
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钓,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
湖面上不时发出‘啪
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这一段,把我怎么往岸上拖鱼,鱼想摆脱
鱼钓甩尾跳跃,湖水
被打出声音,湖面溅起浪花,以及鱼累得筋疲力尽,被我拉
上岸后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描写得
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要让学生反
复朗读,体会。
第四自然段,“父亲……”是用多种
方法描写父亲,且含义深刻,值得反
复品读、理解,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写人物的好材料,老师要加以指导
。这段既写
了父亲的动作、神情、语言,又暗写了父亲的心理活动,简单几句,就把父亲复
杂的
心理活动过程和坚定态度描写出来了。这个人物形象,使我们想到很多:一
是爸爸很高兴,不想放掉这条
鱼,但是没到捕捞开放时间,他要坚守道德标准,
不得不放。二是父亲放鱼时开始心里矛盾,最后才下定
决心。不然怎么“盯着鲈
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才把目光转向我”,让我放掉。三是父亲爱儿子,他可能
想,虽然儿子不高兴,不理解爸爸,但为了孩子的成长和终生发展,宁可难为、
委屈儿子也必须
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文章最后第二自然段含义深刻,必须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三十四年
过去了,在三十四年的人生旅途中,我不止一次地遇到过利益诱惑与道德的决择,
但是每一次面
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
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我
经历了放鱼这一严格的道德教育,对我终
生都有启示,使我有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成了一位著名的
建筑设计师。由
此想到,任何人只要象我一样“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到湖中这样严格的
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点,即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注意读好,联系句
子理解好。如“爸爸!为什
么?”我急切地问。这句话要注意“!”和“?”,体会“我”的急切、疑惑
,
读出强烈、疑惑、急切的语气。
图,即课文的插图。请看23页插图。我抱着鱼,
稍微低着头,确实是依
依不舍。而父亲表情平静,伸直手臂指着湖,一副不容争辩和商量的神态。
p>
内容:文章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我钓到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钓上来后
父子得意
地欣赏,我被父亲逼着放鱼,以及得到的启示和对我成长的作用。
思想:通过钓鱼得到的启示,使我在
三十四年的人生旅途中,每当遇到与那
条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
只是个简单的是
非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就增强了我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使我由当年那个
沮丧的孩子,成长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由此使我想到,一个人从小受到像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
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
量。
结构:这篇文章的结构是:鱼钓——放鱼——启示
情感:文中人物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我
”由钓到大鱼“得意”,到父亲
逼着放鱼的“不理解”,到争辩无用的“难过”,到乞求无效的“无奈”
,最后
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到湖中,经历了这样的心情变化和感情变化。而三十四年
中,尤其
是三十四年后的今天,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感情之情。父亲的感情是
经历了由钓到鱼的“得意”,到“
放不放”鱼的矛盾,到放鱼以后暗含的高兴。
写法:写作方法值得学习的有三点:一是由钓鱼到启示
,由事到理。这一
点点到为止,不必多说,但在《口语交际·习作》中要练好。二是理解体会对父
亲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为下组《回顾·拓展三》交流平台做好
铺垫。这一点,要联系
对内容的理解加以体会。三是细节描写。拖鱼的细节、鱼
拼命挣扎的细节、鱼被拖上岸后鳃轻轻翕动的细
节,都要通过朗读,体会学习。
(二)广泛阅读资料,深刻理解文本。
要深刻理解文本,
就要广泛搜集、占有、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包括作
者自传、写作背景、教学用书、参考教案、评析文
章等材料;还包括每组课文的
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相关连接;更包括
每组课
文与前后几组课文的联系、思考、练习题等。以便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把握其
语言特点
及人文内涵,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和语言美。
(三)以学生的视觉,思考可以学什么,
不学什么,在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
哪些是学习的难点、疑点、兴奋点。
(四)从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
学。
设计教学注意三点:
1.简单。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化,教学方
法
要简便。正如崔峦所强调的“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
展。”
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适当,重点突
出。要根据《课程标
准》、课文、导语、思考练习、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拓展等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努力克
服内容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造成节奏过快,训练不到位、不扎实,重点难以突出,难点难以
突破,疑点得不
到解决的现象。要么内容太多、抓不住重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学过程简
化,教学方法简便,就是要求设计问题等注重整合,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
设计成一
目了然层次分明的几大板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讨论、自
悟。防止问题过多,环节过小,把
学生引入“迷宫”,教师忙、学生累、课堂乱、
效果差。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过程可这样设计。
一、预习或自学。二、
检查预习或自学。三、根据检查预习或自学情况,理解重点内容:钓鱼、放鱼、<
br>启示。四、揣摩习作表达方法。五、初步积累运用。六、作业练习巩固。
2、不要在人文内涵上费时、用力过多,以免挤占语文训练时间。
3、理解要全面,感悟要深
刻,但引导、点拔、讲解环节要深入浅出,适合
四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阅读教学的方法,来自对阅读教学
规律的探索。我们要努力探
索阅读教学规律。四年级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分四个步骤:初读课文,整体
感
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具体到某个教
师,教学模式却不尽相同。如叶老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
习”;李鸿彬的“熟读——质疑——解
惑——总结——应用”;顾黄初的“定向——
自读——研讨——归纳——应用——反馈”;吴立岗教授的
“预习——理解、感
悟——展示成果”;还有我们沈院长倡导的“自学——指导——练习”等等。尽管教学思路不同,但都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自学全面感知;重点疑点研
讨;重视积累应用。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陶行知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
子。”教师还要做到
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如以培养自学
能力为核心的有“学、导、练”教学模式;以
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
点的有“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有
“渗透、
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对有些值得探究问题的课文,可以小量整合的问
题为导
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
无论什么方法,只要做到以下几点都是好方法。
①在解读文章上有个人的心
得。②引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上有意识,有方法,甚至独具匠心。③理解教
学
内容有过程。④围绕教学目标,读、思、议、练习等语文训练有层次,运用自如。
⑤能把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⑥做好
预设,注重生成。使学生乐学、会学
、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