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阶梯式”识字教学
景德镇昌江一中-西游记读后感100字
小学语文论文
识字成长三部曲
——浅谈“阶梯式”识字教学
摘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喜欢上了汉字,才能亲近经典文化。用<
br>多样的方法让孩子对识字产生兴趣,从未曾相识、似曾相识到谁人不识,呈阶梯式的识字能
力的培
养,使学生从学识、会识到识会,在拓宽知识渠道的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识字成果,
让我们的孩子爱上
汉字,使汉字的一颗颗美丽种子在孩子的心田发芽成长,从而吹响识字教
学的号角,奏出成长的三部曲。
关键词:识字 能力 阶梯式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篇课文,
当你把词语挂在黑板上,指名
让学生读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的学生没有办法正确读出;当你请学生读课文
的时候,也会有
很多的学生没有办法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除了无奈,总会思索
:
为何我们的课堂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为何我们的学生读字词,读句段的能力会是这个样子
呢
?究其原因,我们的孩子识字能力比较差。俗话说“人生识字聪明始”, 识字、写字是阅
读和习作的前
提,也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一个人
只有喜欢上了汉字,才能亲
近经典文化。反之,一个人,如果连字都不认识,连词语都读不
准,句子都读不通,何谈学习语文呢?因
而,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爱上汉字,认识汉字,避免
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识字就犹如一个
人的成长,从抱在怀中呀呀学语到蹒
跚学步到最后的健步如飞,就是识字能力培养的一个阶梯式过程,是
让汉字这颗美丽的种子
撒播在孩子心田的重要举措。
一、未曾相“识”搂入怀——呀呀学语
1、拄好拼音“拐杖”
识字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似乎更应该培养他们
的识字兴趣。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
要途径
之一。”刚开始学字的孩子犹如呀呀学语的孩子,他们需要教师一字一字地教。此时,拼音
识字就是儿童识字写字的重要途径。学生有了拼音这根“拐杖”,就可以利用拼音自己先读
准字音,再
借助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不久,学生就会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凭着拐杖
自己去探
寻汉字的幽径,进行初步阅读,在阅读中再识字。虽然有艰难险阻,但学生能体验
到成就感。
2、用好图画符号
图画是儿童最早认识世界、表达思维和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汉字虽
然复杂多变,
但却有规律可寻。在识字中,教师利用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图画,创设识字情境,让儿童
在说中认识大量的生字新词。曾看到一位老师在教第一册识字一《日月火》时(图文并茂),
让
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古时候人是看着具体的事物的形状来造字的,即叫古象形字。而这些
象形字经过在许
多年演变简化,就成了现在的汉字。学生通过讨论、对号入座,再认读、识
记这些汉字就更容易了。教师
任意出示一副儿童喜欢的图画,让儿童观察,学生就会根据图
上的内容,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各部分
的名称,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卡片,贴在相应的
图上,学生可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识记。学生在优美的图画
情境中识字,没有了单纯识字的压
力,心情舒畅,有了图画的依托。记忆形象、牢固,即使忘了,在生动
的图画启示下也会尽
快想起来的。这种使枯燥的汉字改变为图文并茂的趣味识字,既活跃了识字氛围,增
加了兴
趣,又了解了字义,同时把自主、探究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我们把丰富多彩的教
学内容融进新鲜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发学生的愉悦,使知识的传授有生
气,在可感知的情景氛围中被学生乐意接受,从愉快走
向成功。让我们做一个好的引领者,把孩子引进快
乐的汉字天堂,在充满奥秘的方块字中感
受无限的美妙,尽情地去发挥想像。
3、悟好随文方法
这是一种听读识记的好方法。利用儿童听力强,记忆力好的特点,让学生在
入情入境的
反复读文中,无意识记,再缩小语境,摘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认读,当学生熟读成诵时,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如《我的家》,可以把“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从
课文中摘出来,让学生采用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熟读成诵,随后再把“爸、也、妈、
爱”以生动形
象的卡片出示,让学生重点识记。这样学生很容易认识了,此时又把生字放回
原位体悟字义。这种情境交
融的随文识字,学生在识字的同时理解课文,积累了语言,又培
养了朗读能力,识用结合。
二、似曾相识牵着手——蹒跚而走
1、以相似点辨差异
中国的有些汉字十分相似
,有些甚至一笔之差或笔画的写法不同而已,如同孪生兄弟。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分析笔画笔顺、
偏旁部首、结构部件,因此,在识字时,注意培
养学生的分析字形的方法和能力。如独体
字可采用分析法使学生对字形的记忆更清新,还有
一些过于复杂和特殊的字,也可以采用此法。有教师在
教学“攀”时,为了减轻学生的畏惧
心理,让学生观察“攀”字是有哪些部件组成的,共有几画?学生通
过分析之后找出:为了
加强记忆编顺口溜帮助记忆:两木夹双叉,大手把它拉。学生很快记住字形。又如
教“羊”
字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横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不难看出:中间的横短,下面横最长。学生就会明白:虽然是一个相同的笔画,但所处的位置不同,它的写法也有所变化。这样触目惊心
的分析,
为学生扎扎实实地写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
加减法进行识记。如学
了“一”,可以给“一”上面或下面再加“一”变成“二”,也可以加
竖变成“十”,再给“十”上面加
横变成“干”,下面加长横变成“土”,加短横则变成“士”,
如果在“一”上下同时加“一”变成“三
”,给“三”中间加竖变成“丰”等。又如学了“口”,
根据所加笔画数的不同和部位的各异:日、目、
田、白、电、旧、旦、早、品等新字就会层
出不穷。反之,我们可用一个字减笔画的方法认识新字。如学
了“太”,去掉一点变成“大”,
去掉一横变成“人”,去掉“人”字变成“一”。这种识字方法像变字
魔方百变不厌,魅力四
射,学生在妙趣横生的魔法游戏中识字,轻松而面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这个巨大
的识字魔法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学生迫不及待地在奇妙的汉字海洋中遨游。久而久之,<
br>这种字形分析法,不仅对学生记忆深刻,而且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2、于快乐间习经验 <
br>语文是母语教育。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孩子们已通过口头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
词汇,这些
从不同聚道接受的语言素材,成为识字教学的源泉。动作、语言、实物是一种直
观形象、可感可摸、易于
接受和沟通的形象语言符号,也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识字方法。
教师创设快乐情景,激活学生的词汇源
,把儿童已经熟知和理解的词语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
现出来,学生就会在经验乐园中积极主动的识字。
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阿姨、叔叔等人称和小草、白云、花儿等常见的词汇,我
们可以鼓
励儿童制作词卡,张贴在学习园地中,比比看谁发现的字词多,争当小老师教大家
认字词。如抱、跑、炮
、泡等字声旁都是“包”。抱东西用手(抱抱抱),放炮点火(炮炮炮),
泡澡用水(泡泡泡),赛跑用
脚(跑跑跑)。又如,“爬”和“趴”用动作比较识记。出示一
颗红红的大枣,学生会凭借生活经验联想
出:枣树、枣花、栆脯、枣泥、枣馍、酒枣等等。
这种由事物或动作的意会到字词乃至句子的逆向思维的
识字过程,学生不仅快速认识许多生
字新词,还学会了如何准确的运用动词,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开发了
智力,有培养了学生的
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样不仅激发了儿童自主识字,探索新知的兴趣,又给儿童创造了在展示的平台,发展
了能力
,达到“无师自通”的识字效果。
3、在无意中进字城
为了使学生不被一大堆生字所吓倒,
对生字望而生畏,在识字中,要注意激发学生随意
识字的兴趣,培养无疑识字的能力,化整为零,化无意
为有意。如学了《外面的世界》后,
有位教师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随便看看,从学校到自己家里要经过那
些单位,看到了哪些广
告、标语,利用学到的“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问一问,听一听,读一
读,写一写”
等方法,在家长的帮助下制成卡片,来校后交流学习,并以“身边的字知道少”“我又认识
新字啦!”等竞赛活动促识字,使学生拾缀这些无意识记的生字如同随心所欲地在沙滩上捡
拾心
爱的贝壳一样,把一个个新发现的生字组合成一个新鲜、庞大的生字城,学生在这座城
中互教互学,随意
走动游乐,体验轻松获知的乐趣,品尝探究的甜头。
三、谁人不识放手走——健步如飞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科书上音、
形、义都会的生字
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
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语文
教学实际上是语言的教学,学习资源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
身边,只要我们做个生活和学习上的有心人。
可见识字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识字学习天地广
阔。
1、走进课外书
虽然我们通过多
种途径让学生认识了一定量的汉字,但不一定就记得很牢靠,还必须让
他们经常运用,才不致遗忘。正如
古人所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现在每个学生手里都
有几本书,学校图书室也有一定量的藏书,而
且经常对学生们开放,作为教师和家长应正确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
况,教师要及时作跟踪调查,了
解其阅读效果。对于读书认真、效果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读书欠认真
的学生,加以引导
和鼓励,调动其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激
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2、置于生活中
要培养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事物的良好
习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在生活中识字。
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这样做:上课时,可让学生观看室
内的桌椅、电器等我们身边常见的事
物,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事物的名称,然后再在纸写下来并贴在相应的
事物上;回到家可在家
长的帮助下认识室内的一些生活用品,如“衣柜”、“沙发”等;走上街道可留意
店铺名称、
灯箱广告、海报等。给实物贴标鉴,把识字的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是低年级
学生识字的好
方法,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给学校或家里的用品贴标鉴,利用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识字
,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除了上述例子,还有认识同学的姓名等。只要教师善于发现,
注
重引导,日常生活中的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扩宽识字面,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
更重要的是把
识字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中,使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活
动有利于陶冶孩子的生活情
操,培养生活才干和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总之,识字能
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要通过不断地
指导,长期地探索,才能使孩子学会,会学,乐学。
让我们用“阶梯式”识字教学,把美丽的汉字种
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让她在孩子的心
田发芽成长,使孩子觉得我们信手拈来的“字”也能触摸它的意,
我们的玩乐也承载很多的
知识,在逐步地成长中收获快乐,收获知识,让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航道上乘
风破浪,奏
响识字教学成长的三部曲。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 2003年5月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3、严育洪 《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