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学案导学案

余年寄山水
913次浏览
2020年11月04日 05: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中秋节的词语-结婚祝词

2020年11月4日发(作者:乔恒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担任了一 年级(1)班的数学
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
力的差 异,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育教学
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 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立足现在,放眼
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
出总结。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认真钻研教材 ,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
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 握知识的逻辑,怎样才能教好设计课的类型,
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 了详细的
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
做好充分的准备, 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
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
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 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
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
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
兴趣的 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
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 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
轻松学的愉快。进步越快。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
生 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
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
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
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
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
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
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 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
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
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
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 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
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 学生
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吸光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



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
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六、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
之后不会检查。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还有待以后改进。
总之,一学期的工作已结束,有收获,同时也有不足;工作中 不
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 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
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 方面的
工作做得更好。

2017年1月18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领域分类 内 容
数 知识 ·认识20以内的数;



与 与 ·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
代 技能 ·认识物体的轻重、长短、大小、多少和高矮;认识钟面及钟

解决
·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数的实际问题;
问题
知识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空间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技能
图形
解决 ·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问题 ·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知识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

与 ·象形统计图;
面上的整时、半时。

技能 ·简单统计表。

解决 ·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用图表表示整理结果;
问题 ·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实践与 ·大家来锻炼(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 ·迎新年(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学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 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
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 的多少,序数表
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 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
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 数数”,二是进行“配
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 的数学活动,获得对“>”、“<”、“=”
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 内的数的
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



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
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 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
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
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 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
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 悟把两个数合并在
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
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
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 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
算式,并 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知识点:
1、会 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
法。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 式,从而学会解决
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
算。
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知识点: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跳绳(8,9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
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
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 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
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分苹果(10的加减法)
知识点: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
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 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操场上(解决减法问题)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



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3、在具体的 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
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
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大家来锻炼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能给事物正确排序。
3、正确理解图意,能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4、根据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正确比较“多、少”“高、
矮”,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新课标第一网四、分类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 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
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点: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 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
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
不同的分类结果。
五 位置与顺序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
之间的区别。
2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
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 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
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 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
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知识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六、认识物体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物体分类(立体图形的认识)
知识点:
1、对几何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
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 分类,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
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你说我摆(几何体认识的练习)
知识点:
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



要清晰、有条 理地描述眼前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摆的一方则要
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 象,一边用相应几
何体模型把它摆出来。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七 加减法(二)
(一)本单位知识网络:
(一) 各课知识点: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新课标第一网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 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
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
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知识点: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
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 先在个位上
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 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
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 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 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
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 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知识点: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



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 9(8)加几等于十几,十
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十几减9就用几加
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
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知识点: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 数的减法。(减5、4、3、2等数的减
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知识点: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八、认识钟表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 各课知识点: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知识点:
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
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整时、半点。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
点。
小芳的上午(估计接近整时的时间)
知识点:
1、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半时。
2、估计整时应先看时针所指的位置,再看分针是否在数字12的左右。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完成本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
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 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
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
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
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本班学生基础分析
本班学生59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 8人。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
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 能用简短
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
纠正、 督促。学生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
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 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
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
得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 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 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
学解决问题,综合与 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 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
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 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 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
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 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
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
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 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
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 .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
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
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
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 重别
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
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 法。这两部
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
泛的 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 br>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
悉的数学生活, 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九、总复习…………………………………………………………… 4课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五班有45名学生,男生24人,女生21人。总体来看,
基础较差,好多学生连1、2、3、4 、5等数字都不会写,还有几个学
生连10个都数不清。再加上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 br>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
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
数学。 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 度
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
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 点,以学生为主体编
排教材,课堂教学以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为主。教材从实际出发,提
供了大 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
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 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
境。 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
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 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
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 ”、
“<”、“>”,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比 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 方法。经历“比
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
过程。积极 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 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
意 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
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
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 ,初
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
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 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
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 品的习惯,
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 前后、上下、左
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
准确地确定 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 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
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 历观察、想象
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
动中,形成对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
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 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
识11-20 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
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 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
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
法的 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 表
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 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
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 合理安排
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
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 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
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
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 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
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 br>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备课。



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
到心 中有数。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互相
取长补短,把集体的结晶运用到教学中。 同时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
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
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 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3.上课。
(1)创 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
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 态度,从而打破了上
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
重、难 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
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 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
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
性 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 知识
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
生经历了教材由“薄” 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
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 践提供了
可能。
4.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 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
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 ,将他们在作业



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章(组) 第一单元 主备人
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布置分层< br>作业,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
5.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 活动
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
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
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 孩子的计
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
和交流,初步建立 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
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思。
四、教学时间: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学习内容 课型 新授课
数一数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 丽的校园”中抽取
学习内容
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
分析
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

认和读这些数。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
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
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 br>学情分析
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
察自己感 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
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 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
数量。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
的方法。
学习目标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
育。
学习重难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 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 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
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 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 第一天,小朋友
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 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
个同学向教师敬礼 、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
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 ;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
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 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
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



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 学?前面一列
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章(组) 第一单元 主备人
(2)动脑动手:
学习内容 课型 新授课
准备课——比多少
1. 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 第一、二题
三、 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 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
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反思





















导学案



学习内容
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了“小猪
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的
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
“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 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
“ 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
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
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 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学习准备
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小朋友们爱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呢?
2、学生讲故事。
三只小猪要盖一个大大的房子,有哪些动物来帮忙?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物体的个数。
2、小组交流。
(我知道有4个萝卜,3个苹果;我知道有3只小猪,4只小兔;有4根木头 ,
4个小凳;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没有多余的砖或兔子)
同学们说得很好,兔子和砖是一一对应的,这时我们就说兔子和砖同样多。
你们记住了吗?
(板书:同样多)
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谁愿意说说?
1只小 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
卜同样多;我还发现1只小猪扛1根 木,还剩1根木头)
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 (板书:多 少)
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I
(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桌互相说一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章(组)

第二单元 主备人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
者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
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
1
'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
①生在组内说说。
②小组交流汇报。
4、课堂演练。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习一第3、 4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 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
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 多 少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学习内容
位置——上下前后
课型 新授课
结 合情境和活动认识上下前后。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
学习内容
水面共3层,每层都 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
分析
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

再让学生自己 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
位。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充 分地说,进一步巩
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在
日常生活中,“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 建立起来了,所以
学情分析 我们先认识上下前后,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
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
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 ,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习目标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学习重难
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
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



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 (板
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
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 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
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⑦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
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
是谁。也可以说,你 在这个同学的 在另一个同学的 (被念到的同学请
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
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 “上” “下” “前” “后”在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
年级 一年学科 数 章(组) 第二单元 主备人
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

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学习内容

左、右 课型 新授
板书设计:
学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
上下前后
习 下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

内 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
教学反思:
分 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

析 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

情 解

分 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

析 础上理解“左右”,

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学习
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
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
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师:录音机、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1
一、问题导入:
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 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 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 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 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 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左右的相对性。
(1) 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 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 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
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 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
左边是(),右边是(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章(组) 第二单元 主备人
学习内容 课型
位 置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
练习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 系,初步培养学生的
学习内容
2、完成练习二
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分析
表达,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
四、小结。

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情分析
知识来源于实践,要学会运用于实践
作业布置:课堂作业
1、学生进一步了解上、下、前、后以及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它们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习目标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左、右
学习重难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以及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
左 右

右 左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学习准备 电子白板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第1题。
教师组织学生游戏,游戏当中教师提出要求,如小东的前面是谁,小云在小
华的 面。






组织学生看教材第11页,或出示投影,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说一说。
二、第2题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
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三、第3题。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









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四、第4题。







(1)教师出示第四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说东西放
在什么位置合适。
(2) 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
(3) 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







年级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分析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1~5的认识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
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
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
把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
大大缩短。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
学情分析
左、 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ε)。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0
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 称就更难一些。因此,教学生
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
1 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 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
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 利用“老奶奶喂家畜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
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重点是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难点是1~5的写法。
电子白板课件
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家里喂有哪些小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 看王奶奶家这些可爱
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 br>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老奶奶喂家畜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
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 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
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 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 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
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
的图形(学生上 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 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
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
数字各像我们生 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1.p年级16练习二 1一年级、2 学科 数 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2.p16练习二
学习内容
1、2
比多少
课型 新授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
六、板书设计:
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前
学习内容分析
1~5的认识
面在准备课中我们主要是比较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这里教学比
1、2、3、4、5
较数的大小。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学情分析
理解“=”“>”“<”的含义,会进行区分,并能正确书写。经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历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动,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同时
能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 多少。培养学生用多种策
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
, 号。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大小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写法
电子白板课件,
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家里 去过动物园吗?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在干什
么。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复习数 学知识,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好。
(板书)
二、教学比多少:
1、(屏幕显示 “小猴吃水果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
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 br>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
同桌听。(指名说 ,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动一动:小朋友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动手贴一贴,把三角形纸片贴在 圆形
纸片上,把纸片都贴完。(用三角形纸和圆形纸片分别表示两种数量)
2、说一说:小组汇报情况,说说通过动手贴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或在这过程
中有什么想法?
3、比一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哪个数量大哪胩数量小 (板书:比大小)
4、看图,和同桌或小组里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想想他们在说些什么呢?从图
直接看出数字, 说说哪种水果多,哪种最少。 教师伺机板书
4、认一认:同时让学生认识比较数字的三种符号。 让学生自己说说如果是你,
你会用什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说一说
5、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教室里什么东西有几个,那么是哪个大? 比一比(教师
可适当板书)
6、做一做:p17 第1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
(二)课中休息,玩游戏:
玩抢凳子的游戏,其实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凳子少,人多,所
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识含于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四)练习:
1、课本P18、3、4T 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2、P19第5、6、7、8题 教师指导完成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学习内容 课型 新授
第几

教材中例题及练习十分重视把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这样以便使

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非常丰
教学反思:
富,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从“排队买票情境引入,让学习内容分析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

可以表示顺序。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情景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体验和参与,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游戏,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
学情分析
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能够
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 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培养观
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2.知道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
事物的多少。
3.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电子白板课件,
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游戏导入:
1、玩游戏:注意听口令,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如: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
第三排的小朋友摸摸你们的脑袋(可多玩几次)
(初步让学生体会序数的含义)
二、实践探索:
2、找5个学生上来排成一列,假设他们来老师这里领课本,下面同学说说有几
个人,他们分别排第几?
第一个领完走后,剩下几个人? 他们又分别排第几?
3、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小组四人合作,一人摆学具,并向大家提问,
其他人回答。然后轮换 ,由另外一个人摆,并提问,其他人答。要求每人摆一次。
三、运用:
4、汇报情况,请一小组起来表演
5、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小组里小朋友互相介绍一下你 的家人。(教师可以先
让一个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人)
6、汇报情况,指名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
四、练习:
1、看课本P20后第1、2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2、P23第1、2题 教师指导完成


板书设计:
第几






教学反思:





年级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分与合
先通过把4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的不同情况,帮学生认识4以
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把5根玉米放在两 个食盒里,让学生探索
5的组成。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游戏,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老师手里有4颗纽扣,把 4颗纽扣分成两份,
猜一猜,左手里有几颗?教师把右手放在身后。
学生猜,猜对的回答是根据什么猜的。那么为什么猜不对呢?
(二)新授:
1、质 疑:那么有什么方法玩这个游戏才能正确知道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呢?(学
生讨论,说自己的想法)
从而引入要把数分解。
2、动手分一分:教师出示4个圆片,把4个圆片作为一个整体,把它 分成两份,
每份都有圆片,有哪些分法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
学生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动动脑: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
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几和几组成?
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
7、读一读: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
(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该怎么说?)
8、玩猜一猜游戏: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 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
并告诉学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学5的分解式: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 可按照:
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
10、汇报学习情况: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
(三)练习:
1、师生拍手说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做这样的拍手练习
2、做课本做一做及的练习,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分与合





活中处处有数学。
1、知识目标: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相对性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电子白板课件,
1




教学反思:
年级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加法
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教材借助情境图或操作,通过 动态演示“合并”的过程,来帮助
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教材把情境图换了,如加法原来放纸鹤的
情境,1+2=3的素材很丰富,但合并的过程不是很突出,所以换
成了小丑合气球的情境,小丑把3 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合并的过程非 常突出。增加了体现合并这一过程的点子图。因为
点子图既能表示合并,又能更好地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 系,很好
地体现了从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算式的逐步抽象过程。在“做一
做”和练习中,还安排 了看图说算式表示的加法含义和用自己的
方式表示加法算式的含义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说和表示“合
并”的经历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过程,让学生在反复的说和表示“合并”的
学情分析
经历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1 、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
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 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培养 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
信心。
知道加法的含义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排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 1()3()5
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在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
(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书, 板书
“”3、引导 学生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4、我们把1
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
可边读边做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

(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引导运用:
做课本做一做及的练习,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板书设计: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加法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学习内容 课型 新授
加法(二)(

教材呈现了这三种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

学习内容分析 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

识和经验。

学情分析
10以内的加法计算,学生主要有三种方式:点数;接着数或倒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着数;利用数的组成。教材呈现了这三种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
鼓励 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
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学中,开 始时应允许学生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慢慢可以引导学生按
照数的组成进 行计算。
1、在情境活动中,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
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 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
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 br>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
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增强自信心。
体会加法的含义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加法的读法和写法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卡片,读数。
3、按顺序填数:( )2 ( )4( )。
探究、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课件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只松鼠与2只松鼠走 到一起;把3只红纸
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小组进行分组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理 解3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3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
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4、3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等于 ;3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
放到一块儿等于 ?我们该怎么表示呢? < br>5、小组探讨表示方法,小组汇报:把3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
来表示。学生数 一数3和2合在一起是 ?用数字 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上教师引导并板书出“=”,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6、请小组归纳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怎样表示 ?
7、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练习读加法算式。
8、小组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2=5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①有2只蓝纸鹤,有3只红纸鹤,合起来是 只纸鹤,表示成 。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小朋友,合起来是 个小朋友,表示
成 。
③有2个男同学,3个女同学,一共有 个同学,表示成 。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 个同学,表示成 。



过关检测: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②学生小组操作,表述含义。
学习内容 新授
减法(一)

课型
2、做一做的右图
教材呈现了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学习内容分析 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验。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4、课后做课本练习五第1、2题,第6题的第1、2小题,第7题的第1小题,
再指名回答
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板书设计:
加法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0以内的减法计算,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
学情分析
进行计算, 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学中,
开始时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随 着教学的进行
慢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1、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体会减法的含义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圆纸片和三角形,5根小棒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 ) 3 ( ) 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
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 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请你说一说。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年级 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2 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第三单元 主备人 板书:
2
学习内容 课型 新授
减法(二)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教材呈现了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
学习内容分析
板书:3—2=1
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
B:你们能 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
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 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
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板书设计:
减法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验。
10以内的减法计算,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
学情分析
进行计算, 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学中,
开始时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随 着教学的进行
慢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1、通过小组操作、演示,使学生知 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
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使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 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圆纸片和三角形,5根小棒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1)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只,右手3只,合起来是几只?用算式表
示。
(3)过渡:
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把5支铅笔拿走2支,
还剩下3只,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
(4)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只铅笔用“-2”表示,3剩下3 支铅
笔用“=3”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
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
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 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真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 ,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
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 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
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5)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板书设计:
减法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学习内容 课型新授
0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教学主要是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学生认识0的含义:用小猴逐次 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可以用
0来表示;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通过提问“你在哪儿还见过0”,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
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学情分析
的情境图, 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
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出示5-0=( )的留空对话框,让学生
进行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0的含义。
学习难点:正确书写0。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圆纸片和三角形,5根小棒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0表示没有的含义。
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2、小猴有一盘桃子,里面有 个桃子,他偷吃 个后,盘子里还有 个,
在最后的时候,贪吃的小猴把最后的桃子都吃了,那盘子里就 ,空空的,
可以用 来表示。
0表示起点的含义
1、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仔细看看0在 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 。
2、0是起点,应该排在1的前面,数直尺上的数:从0~5。
0的书写
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形。
3、完成教材练习四1、2题。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0的含义是 、 。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会用到0。
3、把3、4、0、1、5从小到大排一排 。
过关检测:
1、今天我认识了0,0可以表示 和 。
2、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 个。
3、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 支,还剩0支。
4、把0按照正确的书写方式写10个。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
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板书设计:
年级
学习内容
0的认识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三单元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这部分整理和复习内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
习的数 学知识,也是新增的内容。教材安排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素
学习内容分析 材再现5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将分散
学习到的数和加减法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
系 。
根据图的表示来判断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来计算;会看情境图,
学情分析
明确加减法的意义;通过图教学有关加减法;让学生进行独立思
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加减
法的含义及5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 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2、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
程,进 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
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探索发现加 、减法表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提高自己的计
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
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4、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
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难点: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圆纸片和三角形,5根小棒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提问导入,唤起记忆
1、教师提问:
随意贴出数字卡片0~5。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对学过的6个数字和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二、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建构网络
1、复习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第1题)你能按顺序用6个数字给小鸽子的房
屋编号吗?
2、复习数和数比大小。
(1)教师:(出示课本第3页的图)老师请来了几个动物朋友,仔细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和“<
这三种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把你想到的填在课本第32页。
(3)教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三种动物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4)教师:独立完成课 本第33页练习七的第4、5两题。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
生进行集体讲评。
3、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第2题。



(2)教师:在小组内把你填的内容小声地读一遍。
(3)教师 :你能根据自己填的分解,写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吗?动手试一试,比
比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教师巡视指 导。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四单元 主备人
4、整理表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1)
(2)分类的结果。
(3)请学生按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加减法表。教师巡视,提供指导意见。
(4) 出示课本第32页5以内加减法表,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
生观察、探究加、减法中算式 的排列规律。
三、课堂总结,提出要求
1、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对5 以内加法和减法进行了整理,归纳成了表格。回去后大家要熟记表
格中的算式和得数,进行又对又快的口 算。
2、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第2、3两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据我课前了解 ,我班的70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
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 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
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时,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
5的加法,减法的初步 认识和1~5的减法,练习三。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
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
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 利用坐火
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
亲身体 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
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 ,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 、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
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
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型 新授
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
同的放在 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
学习内容分析 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 这些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
图形的表象。在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后,“做一做”安排了
两 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认识图形(一)
学习内容
教材中做一做的活动素材,可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可把它
学情分析
改造成摸实物--- 猜形状的活动。总之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建立清晰的表象。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受 其特征。
2、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使学生
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别 四种立体图形,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 事物
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习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
和图形。
学习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图形。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学习准备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 ,
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
求,把形状相同 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
长长方方的;一 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 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 后把自己的感受
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
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年级 一年级 学科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 数 章(组) 第四单元 主备人
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 “轱辘”,
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
有平平的面, 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
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参照
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
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
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型 新授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 生活找这
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
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 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
学习内容分析 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 让学生看精美建
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
体的美,同时也 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进而对拼组的教学
起到不小的。
立体图形的拼组
学习内容
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进一步体会所学立
学情分析
体图形的特征,并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培养空
间观念。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 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
人合作。
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
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
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复习。
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
系.
4、 取出四个长方体,(学生操作)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
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
2.完成教科书P37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37第5题。
4.完成教科书P38第7题。
5.完成教科书P38第6、8题。
四、课外实践作业
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拼出你所喜爱的图形。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 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
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 人送礼物的情境,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
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 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
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 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
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 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
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 一
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
特点,并培养 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 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
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 ,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 个环节中,加入
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
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 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
步思考的问题: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 正
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
认为是正方体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
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 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
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 物品,鼓励看谁
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
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2、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
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 ,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
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 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
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 奖品的利用,
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学习内容
6和7的认识

课型 新授
在学生系统学习了“1——5的认识及加减法” 后,本单元
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而6和7的认
识则是本单元的第一 节中的第1课,学好这一课对整个单元的学
学习内容分析
习至关重要。本课主题图的安排是一 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
情感培养为一体的生动画面。画面可供数数的资源十分丰富,学
生可 从不同的角度数数;认数的内容教材将人物图、点子图、数、
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 生从图抽象出数,同
时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
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发现他们的好奇心强,渴望动手参与
的愿望强烈,也非常喜爱表达自己的见解,特别喜好动手操作和
学情分析
游戏活动。在学习5 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就经常通过动手操作和
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对数数、认数、数的顺序及数的大 小
比较掌握较好。但在认识5以内数的序数意义时,有一些不足,
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 念还有些模糊。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
会写这两 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
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
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 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难点:6的写法
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复习
1、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二、新授
1、学习数数和认数。
①出示第39页的主题图。
②观察思考。



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小组交流)
③交流、汇报。
④抽象出画面中的数。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
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
2、教学数序。
① 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再拨一
颗是多少呢?(7颗)
②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③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3、比较大小。
①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5<6 6>5
②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6<7 7>6
4、教学6、7的序数。
①看书第43页。从左数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②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
③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指导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②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③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 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
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三、巩固练习
1、抢答练习。
①5后面的数是几?
②6后面的数是几?
③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九第1-3题。
①第1、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完成题目。
②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
对“6只”和“?只”作比 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学习内容
6和7的组成

课型 新授
这部分教材是为学生快速而 正确进行6和7加减法计算做铺
垫的内容。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
学习内容分析
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
学生了解数学的 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
于以上认识
首先创设疑问,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
氛围。虽然学生能顺利得出6和7的组成,但不是很收熟练很快
说 出6和7的组成,因此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边摆边说尤为重
要。在教学中先由电脑演示和学生操作共同 进行,然后再由学生
独立操作等不同形式,使学生逐步掌握6和7组成。总之,学生
的眼、口、 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来,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同时,密切数 学与生活的
联系,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以学生为主体”觉得做的不
够,较多活动的进行 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完成,还放得不够开。
1、 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课件、小棒7根,小圆片7个
1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 复习
1、数数:从1数到7;从7数到1。
2、口答。
① 6前面是几?
② 6后面是几?
③ 与5相邻的是几?
二、 新授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填?
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教师巡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②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7的组成。
问: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
③学生反馈,教师板书:7 7 7



6 1 5 2 4 3
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年级 练习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1、对口令。
2、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板书设计:
6和7的组成


































主备人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型 新授
6和7的加减法

有关6、7的加、减法的编排,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
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摆小棒和摆图片的两幅直观图,让
两个 小朋友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很自然地得出
5+1=6、1+5=6和7-1=6、7- 6=1两组算式,从而引出用一幅图表
示两个算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一幅情境图,并配合情境图安排< br>学习内容分析
了摆一摆的例题,一方面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可以通过摆学具
去计算有 关6、7的加减法,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用一幅图表示
两个算式的知识。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 算式和相应的
减法算式,如第一组都用6朵花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
式,这样安排是为了 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
的学习做准备。教材还安排了有关算式书写方法的内容,开始 要
求学生在练习格里书写加、减法算式。
小动物或者
学情分析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 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
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 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 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
课件、小棒7根,小圆片7个
1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复习
1、口算(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l= l+2= 3+1= 1+3=
4+1= 1+4= 2+3= 3+2=
2、对口令。
二、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
这节课开始我 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 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
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5+l= 1+5=
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
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1)让学生自由摆学具,并说出加减法算式。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
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5、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做第8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3、第5题。出示点子图。
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6?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7?
4、第7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型 练习
6和7的加减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 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
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
学习 内容分析 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
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 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
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
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
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
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
学情分析
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 什么情况下用减,
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学习目标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
学习重难点
练习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学习准备 课件、7以内加减算式卡片,0—7的数字卡片。6、7的点子图。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7-3 6+1 7-1 6-3 3+4
2+2 1+6 4—3 7-4 5-4
2+5 2+4 3+3 2+3 7-7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九第10题。
指定时间,看谁能够一次做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九的第12题。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说图意和解答方法、算式,集体订正。
三、发散练习
练习九的第9题。
出示数字卡片。
你能摆出几种算式?将算式填在书上。
四、创新练习
让学生自己用小方块摆一摆,再填一填。(教科书第52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练习)

学习内容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型 新授
用数学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 . 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秋天》为主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做一做”练习,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
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 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
学习内容分析 和问号。本节内容是用一幅情境图反映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 将
所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
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
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
题过渡的桥梁。
一年级,上过学前班,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一切充满
好奇,大多 数思维活跃,学习数学兴趣较浓,但他们也存在一定
的差异。因为农村外出打工人多,大部分孩子是靠爷 爷奶奶照顾,
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个孩子叫陈坤雨,因父母离异,由外
婆带养,虽然聪明 ,但生性好玩,不能自觉完成作业,外婆忙于
学情分析
农活,管理不得当,导致对学习失去兴 趣。鉴于以上情况,本学
期任务我主要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
的学习 兴趣,让他们喜欢数学,喜欢上课;课堂上充分利用学具
(动手操作)和教学资源(图画和媒体)引导学 生学习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技能。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
学习目标
于我们的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
学习重难点 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学习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情境激趣
师:看,游乐场有这么好玩的游戏。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到滑滑梯上去玩,
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 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有关6、7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观察图画。
师:我们先看一下小兔子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②认识大括号和?号并解答。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个场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 师:(巡视)
学习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师: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2、教学有关年级 6一年级、7的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现在老师带你们小河边游船,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师:看这幅画与刚才小兔子的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强化
(课件出示书本企鹅图)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这是要我们干什么?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出示课本第47页做一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一 题,同桌之间互相说题
意,再独立完成。分别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8页第1题。
五、总结。
师: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 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
天的游玩,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师:数学知 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
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板书设计:
用数学

















导学案



课型 练习
用数学练习课
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
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
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观察超
学习内容 分析
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
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 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
游戏是一种学生喜 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
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 氛
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 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
学情分析 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 面都
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
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 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
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1. 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目标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3、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迅速地口算6、7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
学习重难点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6点子图、口算卡片、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吗?
(学生可能会说:我今年7岁了;我家有五口人,我是一年级5班的学生)
师:是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小兔图)
(1)引导学生口述图意:草地上有4只兔子,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
(2)问同学们,要求一共多少只,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算式写在自己的随堂作业本上。
(4)让学生相互交流。
最后告诉同学们在解题时要先看清题意,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再列式。
三、游戏。
(1)让学生看大屏幕,老师问:看一看,我们这一次要玩什么游戏?(看点子
说减法算式)。 多媒体课件出示点子卡片(7个点子),接着又盖住了几个点子,
只露出3个点子。问学生:看明白了吗 ?谁能看点子图说一个减法算式?引导学
生说算式:6-5=1。让同桌互相出示点子图,相互说说算式 。
(2)卡片游戏
拿出0-7八张数字卡片。从八张卡片中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去小数 。让学生
自己选择,自己动手。两人一组互相交流,一人拿卡片另一人算。集体交流。
学习内容



四、口算比赛
完成练习十第5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五、课中训练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1、完成练习十第4题
引导学生先说图意,交流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2、投影出示第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已经能够根据图意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题时,要弄清题意,想想计
算的方法,然后在列算式。
板书设计:
用数学






























导学案



课型 新授
8、9的认识
关于直尺图两端的缺口。直尺 图左端不画口是可以的,一年级的
小朋友对小于0的数是没有感受性认识的,也没有过早涉及的必
要。直尺图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数逐1
增长的规律,以及自然数个数的无限性 。关于比较8、9的大小,
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点子图来比较,其目的在于认识7、8、9之间 的关系,7在
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这种认识显然过
于狭隘,应该让 小朋友在更广的区间内认识9以内数的关系,这
样,更进一步增强数感。
关于数数。前面已学 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对认识数的哪几个方
面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数数、了解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能 力。
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地数。关于数的组成。对于
学情分析
数组成 ,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基础,但大多流于死记硬背,而
现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分什么,如何有序地分 ,由其中的一组
还能还能想到什么。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
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一9各数的大
学习目标
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能规范正确的书写8和9。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数数量是8、9的物体。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能规范书写8。
学习准备 点子图,8个小圆片,9个三角形,直尺、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 复习导入
1、数数: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2、口答。
问: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问:你知道7后面的数是几?8后面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
二、教学8、9的认识。
1、 教学主题画。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数“8、9 ”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
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 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 导同学
按一定顺序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或9?
3、 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
图形。
学习内容



4、教学8、9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当拨到第年级 8颗、第一年级9 颗算珠时,问学生:学科 数 章(组)7 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第五单元 主备人 ?8颗算珠
再拨一颗是几颗?
②出示直尺图。
0 1 2 3 () 5 6 ()()()
学生填空。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5、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①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
法。
②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
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7 9>8 9>7
③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6、教学8、9的序数含义
打开书第51页。
① 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
② 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③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1、 指导书写8和9。
问:8和9分别像什么?
教师范写8和9,并说明书写技巧。
学生书空。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练习描写。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2、3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
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课堂练习
书写8和9。
板书设计:
8、9的认识




导学案



课型 新授
8、9的组成
关于直尺图两端的缺口。直尺图左端不画口是可以的,一年级的
小朋友对小于0的数是没有感受性认识的 ,也没有过早涉及的必
要。直尺图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数逐1
增长的规 律,以及自然数个数的无限性。关于比较8、9的大小,
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点子图来比较,其 目的在于认识7、8、9之间的关系,7在
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这种认识显 然过
于狭隘,应该让小朋友在更广的区间内认识9以内数的关系,这
样,更进一步增强数感。
关于数数。前面已学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对认识数的哪几个方
面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数数 、了解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能力。
重点让学生理解数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地数。关于数的组成。对于
学情分析
数组成,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有基础,但大多流于死记硬背,而
现在重点在于让学 生理解分什么,如何有序地分,由其中的一组
还能还能想到什么。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学习目标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
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
成。
学习准备 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
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㈠教学8的组成。
1、创设情境。
一天,老师 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
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 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 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
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学习内容



①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③小结。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
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
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 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

师:通 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
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 ,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
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 和4组成 8就可以了。
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
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④ 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㈡教学9的组成
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
9的组成补充完整。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㈢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
问题吗?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练习八的第4、5题。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同 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
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板书设计:
8、9的组成










导学案



课型 新授
8、9的加减法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
的 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在教师指 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
的算式,最后由五个小朋友合作共同写出“6+2=8”、“2+6=8”、
“8-2=6”、“8-6=2”四个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
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
学习内容分析
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 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
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其次,有关8、9
的加减法 计算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
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 想”的办法计
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其要求明显高于6、7的加减
法。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减法。在这个过程中,
学情分析 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增强学习数学兴趣。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
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
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表达能力。
学习准备 7个红色圆片、2个白色圆片、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 复习
1、对口令。复习有关8、9的组成。
2、看图列式。
○○○○ ●●● ○○○○|●●●
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二、 新授。
㈠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出示红花图画)
师:漂亮吗? 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
说自己的看法, 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3、8-3=5
师:看一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
㈡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
1、摆5个红小棒,4个绿小棒(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4=9、4+5=9、9-5=4、9-4=5
学习内容



㈢出示想一想:4+4=( ) 8-4=( )
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练习十一的第6、7、8、9题。
1、第7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
2、第6题。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看图列式,集体订正。
3、第8题。
计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第9题。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主备人
导学案



新授
8、9加减法的练习
课型
运用数的组成熟练地计算9以内的加减法,正确列出一图四式算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学习内容分析 式。让大部分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计算出得数并积极参
与活动
运用数的组成熟练地计算9以内的加减法,正确列出一图四式算
学情分析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学习目标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
学习重难点
练习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学习准备 0—9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9-3 8+1 9-1 8-3 5+4
7+2 1+6 4—3 9-4 8-4
3+5 2+7 3+6 5+3 9-8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一第10题。
指定时间,看谁能够一次做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12、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九的第11题。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说图意和解答方法、算式,集体订正。
三、发散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4题。
出示数字卡片。
你能摆出几种算式?将算式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练习)







学习内容
导学案



课型 新授
用数学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
果,侧 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
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 统教学手段,体
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提供经 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
学习内容分析 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 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
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
决,让 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 图,努力做到情景
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
然,引领学生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
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
算方法。
2、 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学习目标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
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
学习重难点 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主题图、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6+2=8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学习内容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
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
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
师:你是怎样想的?
4、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 解:
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师:根据 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像这样加、
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想 一想:你能试着举出几个吗?
师:看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大声的说图意,并在书上列式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3题。
要求:互说图意,独立填空。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并结合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小结收获,渗透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用数学













导学案



课型 新授
10的认识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 幅主题
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
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 ,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
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 0的
学习内容分析 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
了,没有像 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
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 利于在教学
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
时也有助于学生集 中练习10的书写。
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因此10 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
学情分析 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 数的基础。先让学生摆小棒,
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
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lO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
学习目标 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lO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学习准备 主题图、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
1、猜一猜。
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②能与O做邻居的又是谁?
③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2、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 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
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 啦。
l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
猜一猜, 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lO”,10比9大。
1、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学习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①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
示出来吗?
②出示主题图。
数一数,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总人数、气球个数等等,
学习内容



都可以用10来表示。
③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年级 一年级 学科?(8 数人 )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lO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④出示计数器。
老师拨珠子,学生数数。
问:9再添上1是几?10在几的后面?
⑤10的位置与大小。
出示尺子。学生观察。
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⑥出示点子图。
学生数数点子的个数,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 ( )<l0
2、10的写法。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3、lO的组成。
①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分,然后将分得结果填在书
上。)
②想一想,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汇报不同的分法。
老师板书10的组成。
④师: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组成,将 来对你们解
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⑤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练习
1、师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打手势。
2、生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对口令。
3、课本60页做一做的。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导学案



课型 新授
10的加减法
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省去了学具拼摆等内容,而是让学生
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 。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
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作法,从3+7和10-7起后面算式中的数
学习 内容分析 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圆去填写;同时5+5和10-5的计
算教材取消了点子图,直 接让学生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
教材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体现了学生的
认识过程及规律。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
知 道了1到10的顺序,能比较物品的多少,能正确地数出10以
内物体的个数,并能根据图画、实物书写 相关的数字。会根据图
画的内容,对1到10中的一些数进行分解、合并。比如:看到
学情分析 两个苹果和两个苹果的图片,知道写出“2 和 2 组成4”、或
者将4个苹果分成“1个和3个”、 “2个和2个”、“3个和1
个”。但有些学生需要经常借助手指来进行数的分解、合并,速
度 较慢。有极个别的学生无法对较大的数字进行分解、合并,必
须借助实物(如小棒、图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
学习目标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
心。
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学习准备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 复习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新授。
1、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
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
10-1=9、10-9=1
学生齐读算式。
2、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
问:你们会用四道算式表示呢?
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lO 2+8=10
l0-2=8 10-8=2
学生齐读算式。
3、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图的算式补充完整。
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
学习内容



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②请两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lO l0-7=3 10-3=7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6+4=10 4+6=10 10-6=4 10-4=6
4、想一想。
出示:5+5=口 10一5=口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将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l0。
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 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张数字卡
片的和为10。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课堂练习
1、 练习九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九第4题。教师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将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使结
果得10。
3、练习九第5题。孔雀开屏。
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




















导学案



课型 新授
填未知加数
《填未知加数》这一内容,安排 在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这一节里,在这一节里,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是重点,而填未知加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已初步建立10以内
数的数感,对10以内数的概念有了 一定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10以内的加减法。填未知加数这一内容,从知识的逻辑顺序来
学习 内容分析 说,与10以内的减法一样,属于同等难度的;但是,从学生的
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 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年级刚
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
导。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
的加减法,同时又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 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
位减法做准备。
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6、7岁,天真活泼,以直观、 形象思维为
主,能够识别物体的特点,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赋有儿童情趣的教
学情分析 学活动, 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
流等方式来认识、探究、学习并运用数学,从而激 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不看图,能正确填出未知加数。
学习准备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复习。
1、口算。
3+3 8-5 7+8 10-6 6+6
9-8 10-8 5+5 10-2 5+3
2+2 5-1 7+2 6-0 0+10
10-10 4+2 7-4 4-4 1+8
2、看卡片说组成。
10 10 10 10
/\ /\ /\ /\
2 □ □ 4 7 □ □ 1
6 9 8 7
/\ /\ /\ /\
□ 2 4 □ □ 3 5 □
二、新授。
1、出示63页第6题。
问:左边是什么意思?
问:怎么填写呢?
板书:1+( )=10
问:这个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习内容



师:这里的括号表示什么数还不知道,也就是要填的未知加数。这节课,我们 就
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年级出示课题 )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师:这里括号读作几,因此可以读作:1加几等于10。
带领学生读算式:1加几等于10(两遍)。
问: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几种方法都可以,那么你认为哪种想法最简便呢?
2、出示63页第7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启发生思考。
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问:我们要再画几个圆片呢?
问:方框里要填几?(填空后齐读算式两遍。)
问:这道算式如果不看圆片,你怎样想括号里的数?(3和7组成10,所以括号里
填7。)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填未知加数






















导学案



课型 练习
10加减法的练习
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
的联系,为学习10的加减法作了知识上的铺垫。10的加减法是
学习内容分析
以后学习2 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中最重
要的教学内容。另外,学习这部分内容还可以渗透简 单的数学思

10的加减法中,选用学生喜爱的比赛这一情境,学生心理上很
乐意接 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学生经过独立思
考、交流算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思维的
学情分析 灵活性。 课堂中安排了“对口令”、“射击比赛”、“下棋比
赛” “手指操游戏”“ 数水果比赛”“ 碰碰车游戏”“ 登长
城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盎然兴趣中学习
知识,发展思维。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学习目标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
学习重难点
练习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学习准备 0—10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10-3 9+1 10-1 10-3 5+5
10-4 3+7 2+8 4+6 10-8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三第9题。
指定时间,看谁能够一次做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第11、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的第10题。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说图意和解答方法、算式,集体订正。
三、发散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说说那些可以用7+3=10表示
板书设计:


10加减法的练习

学习内容
导学案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连加
课型 新授
问题
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
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l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课件等
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明是一个 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
在干什么?(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
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学 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
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 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
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 们以前学
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连 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 再加
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
生只要说出 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十2十1=8
三、应用拓展——动手操作。
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



列算式说得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
四、巩固练习。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1、练习十四第2题。
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
2、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3题。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连加


























导学案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连减
课型 新授
解决简单问题
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10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连减的
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第一步减得的结果记在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次运算。
例题图片,10个三角形片,复习用连加口算卡片、课件等
1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学习时数
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4+2+4 3+3+l 5+0+3
2+7+l 2+4+3 3+7+0
(指定两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10以内的减法。
10-3 8-6 9-2 4-4
7-4 9-0 6-3 10-7
8-4 10-6 7-6 3-1
二、新授。
1、师: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
学习新本领。
2、学习连减
出示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去掉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④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
续去掉两个部分,这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⑤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⑥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 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⑦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⑧小结。
三、巩固练习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1、第65页“做一做”。
2、练习十四的第4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四的第5题。
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6题。

板书设计:

连减
























导学案



课型 新授
加减混合 < br>本课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
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 习的。学生对本课掌握的好坏直
接影响着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链中不可缺少
的一环。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的计
学习内容分析 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教材
先安排了情景图:湖里有4只鹅,又飞来3只,一会儿又飞走2< br>只,这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
一方面以表明计算顺序。例2采用 了同样的编排方式,所不同的
是先减后加,让学生自己列式写出计算顺序。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 步计算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且刚接触到
连加、连减,有了“计算连加连减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的基
础。在计算方面,学生的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思维也
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过度 。但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计算时,他们
学情分析
并不是记住某些规则来计算的,对于形如“a-b + c”的题目,
容易将“b + c”看 作一个整体,而出现“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的错误。也有些学生对“+”和“-”的辨认还不是很敏感 ,尤
其是减法,当成加法来计算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 、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
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
学习目标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学习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10-3-4= 8-2-3= 9-0-6=
9-2-5= 10-1-6= 5-3-1=
2+4+3= 3+2+2= 1+5+4=
二、教学加减混合计算。
1、教学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
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
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习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
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
就先算4加3得7,然 后再算7减2得5。)
学生齐读算式,请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2、教学天鹅例题2。
演示:先有4只天鹅,把其中2只移开,演示飞走。
问:有4只天鹅,飞走2只,还剩下几只?怎样列式?
板书:“4-2”。
演示:在黑板上又贴3只天鹅。
师:又飞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把刚才的算式接下去写完整?
学生答后老师在“4—2”的后面接着写“十3”。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
什么?
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 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
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
先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
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导学案



课型 练习
加减混合综合练习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年级 一年级
他们的思维往往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图像或实践操作
学科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的阶段,
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有效的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学习内容分析
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观察情景图、讨论、实践操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在 观察与操作的过程中、经历和感
受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他们喜欢动口、动手、动脑,每 个人都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
数学实践与活动中,丰富的学习内容,确立多样的学习目标,营
造趣味化的学习情境,创设探索化的学习过程,采用民主、平等
学情分析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 参与合作,参与评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与畅所欲言的机会,真正成为“探索者” 、
“发现者”。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
正确计算有关式题。
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练习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学习准备 口算卡片、小棒、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基本训练
1、 1+4+3 10-2-5 2+7-6
指名口算出得数。
指名说出每道题的运算过程。
说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第67页的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5题。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4题。
师:括号里是要我们填横行、竖行上3个数相加的结果。
学生理解后填数。
老师指名学生说结果,并说出计算顺序。
四、课堂游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综合练习


学习内容
导学案



课型 练习
整理和复习(一)
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
学习内容分析
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对于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所做的解释,老师应给与充 分的肯定,
不要挫伤学生,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
学情分析
学生找它们的不同,不能任意夸大,否则每一个都是不同的,老
师将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l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书写
0—10各数。
学习目标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
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复习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有关10以内的加法。
学习重难点
复习难点: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习准备 从1到l0数字卡片一套、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导入谈话。 < br>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
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 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复习数的认识和顺序。
1、猜一猜。
①出示第69页第l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
几层?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②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联系生活,说一说 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
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三、复习数的组成和加法。
1、数的组成。
①师:我们已经学过l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②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说说组成。
③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④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⑤做课本第71页第1题。
2、第69页第2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你能说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
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4、5……10的加法算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习内容



(1)指导学生横看加法板书表。
问:第一行有几道算式?得几?
问:第二行有几道算式年级 一年级 ?学科它们的得数是几 数 章(组)? 第五单元 主备人
问:第三行有几道算式?它们的得数都是几?第六行的算式得数是几?有几道
算式?第八行呢?
师:横看加法表,共9行,每行算式的得数都一样。第一行得2,第二行得
3……第九行得10。
让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地读算式说得数。
问:看每一横行最左边的一个算式和最右边的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老师
边问边指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能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刚好调换了位置,得数
一样。)
练习:老师任指一题,学生很快地说出得数一样但两个数调换位置的算式。
(2)指导学生竖看加法表。
问:第一竖行是加几的?有几道?第二竖行是加几的?有几道?第三行呢?……
师:竖着看,有9行,从左到右依次是加1、加2、加3……加9。(让学生

知:一个加数变大,另一个加数不变,得数也变大的规律。)
(3)练习。老师任意指一道题,学生都能迅速、正确说出得数。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导学案



课型 练习
整理和复习(二)
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
学习内容分析
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对于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所做的解释,老师应给与充 分的肯定,
不要挫伤学生,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
学情分析
学生找它们的不同,不能任意夸大,否则每一个都是不同的,老
师将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
1、通过减法表的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10以内减法,提高计
算熟练程度。
学习目标 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3、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
理解。
复习重点:10以内数的减法及图画应用题。
学习重难点
复习难点: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学习准备 从1到l0数字卡片一套、课件等
学习时数 1
学习流程:
一、基本训练
7-2 5-1 10-3 6-2
5-3 8-5 9-2 7-4
10-9 7-7 10-5 8-0
二、整理复习10以内减法。
师:昨天我们已经复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今天我们复习10以内数的
减法算式。你能说出2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3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4减几?(老师板书)
问:5减几呢?(老师板书)
……
问:你能说出10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减法表,找出其特点。〉
问:横看减法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第一行是2减l,也就是2减几,第二行是3减几,第三行4减几……
第9行是10减几。每一行第1题都是从减l开始。
接着请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读算式说得数。
问:每一横行的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规律呢?(老师边问边指题:5一l和5
—4、
5—2和5—3,先由学生试说,后老师补充:每一横行左右两边的算式是有联系
的,如:5一l=4, 5—4=1;5—2=3,5—3=2。他们都可以用同一个组成来
想。)
接着老师任意指题,学生说出有联系的算式。
问:竖看减法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竖行减号前面是哪些数?(减号
前面是2—10 )减号后面都是什么数?(都是1)第二竖行减号前面是哪些数?减号后
面都是什么数?第三竖行呢?… …
师:竖看减法表,第一竖行是几减1,第二竖行是几减2,第三竖行是几减
学习内容



3……
老师任意指表中的一道题,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三、复习指导——练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 章(组) 第六单元。 主备人
(1)出示放大的熊猫图(71页第3题左图)
请学生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出示书包图。
学生说图意,在书上列算式。
指定学生板演,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练习十六第5题,学生独立填算式计算,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在课本上作题,老师计时,看3分钟内完成的人数。做后订正,达不到
要求的个别辅导。
2、练习十六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第7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10以内减法和这个单元的综合练习。10 以内减
法算式除了减0和得数是0的题以外,全部都在这个表中,一共45道题。这些
题都是最 基本的,要做得又对又快。在综合练习中,我们练习了看一个图列4式,
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计算、填加法算式中的括号等,都
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争取好成绩。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二)














导学案

合肥师范学院地址-政治教学反思


端午五黄-恳谈会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山东省高考报名系统


宁波财政局-2010国家线


学位英语准考证打印-运动会宣传稿


太原理工大学分数线-一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关于知足常乐的作文-情感语录


余庆中学-德国留学语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