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阅读训练的培养
江苏高考作文题-西安政治学院
龙源期刊网 http:
数学应用题阅读训练的培养
作者:刘仁峰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2期
“读”是语文里必不可缺的理解课文的前提, “读中感悟”是实现理解目的。数学应用题可以
说是语文
里的简短的一段话,它是由几个语句所组成的关联句子,也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
系的应用题。在语句
中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以及数据信息,而题目的要求则为根据问题捕捉
有关的数据信息,解答最后数学
应用题的问题。
一、阅读是弄清题意的重要环节
应用题
是用语言表达数与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想弄清逻辑关系,首先要阅读,这是审
题的关键,是捕捉数学
信息的重要手段。读题往往是学生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要把应用
题读通、读透、读懂是比较困难的
,大部分学生都简单地读、随便地读,头脑中并没有思考,
没有思维的题目的结构类型、就是我们说的“
信口开河”、“走马观花”,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能生巧,读能
悟出解题的思路。所以,读要讲究一定的方
法,许多学生读题时不讲究标点符号的语意,也就是不注意停
顿,语感较差,没有捕捉到数学
应用题的数字信息。一般数学应用题读题时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准确把
握慨念,如:有一个
半圆形,它的半圆周长为31.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另有一个半圆形它的圆周
长的一半是
31.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学生不认真读题、审题,往往解题方法、计算结果是相
同
的,把“半圆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 混合理解为相同的慨念。所以,我们要准确把握语句中心<
br>词句认真理解分析。二是要找准应用题的对比点,对比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最常见的逻辑关系,
也就
是在阅读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找准数量关系所表达的对比点,也是最基本点。否则就
会造成误解题意
,导致解题错误。例如,一种商品原价100元,先提价10%,又降价10%,现
价多少元?如果我们
对这类应用题读不懂题目的对比点,学生就认为价格没有改变。其实,这
道题先提价10%,是提高标准
量100元的10%,而又降价10%是原价100元加上100元的
10%为新的标准量,得到现价比
原价低。正确的列式为:100×(1+10%)=110元,110×(1-
10%)=99元.所以
,我们必须找准题目的比基点。
二、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细读是学生对应用题有更深的认识就是引导学生去解答问题,也就是把整段内容化段为
句,化句为零。把
每个句子进行解读,或把每两个句子出现两个数字或关联语句(关系式),
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问题
。想出了问题应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即是一个承前启后的
问题,通过间接地解决最后问题。例如:
学校图书馆有224本文艺书,故事书的本书是文艺书
的,故事书的本书是故事书的,学校图书馆有工具
书多少本?就是已知数与问题有着双重关系
在里面,必须通过细读”故事书与文艺书有关联, 故事书与
工具书有关联”,要求工具书必须先
求出故事书,要求故事书又要在文艺书中求得。正确列出关系式,并
正确列出算式,这样必须
引导学生细读的同时找出数量关系.即:文艺书×=故事书,工具书×=故事书
,正确列式: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