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

温柔似野鬼°
966次浏览
2020年11月04日 10: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防暑降温-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20年11月4日发(作者:葛启)



跳 水
【教学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提醒学生“吓唬”的“唬”在这个词中读hǔ。 重点指导学
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艘”和“肆”,其他的生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指导学 生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3.语言运用
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



1.谈话导入。
每一届奥运会的跳水项目 都是大家最关注的,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我国的体育健儿在
各种赛事的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 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今天
我们要欣赏的不是跳水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
跳水)
2.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 质疑,师梳理归纳:谁跳水?为什么跳水?
结果如何?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跳水》是谁写的?(列夫·托尔斯泰)
【设 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
的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答刚才的质疑。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谁能按照故事的 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
示课件。
4.谁能连起来 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述了在一艘大船上,水手们拿
猴子取乐,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 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
觉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逼迫 孩子跳水的方法,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放肆

杆 撕咬 吓唬

牙 咧嘴 瞄准
.......
先指名学生读并给加点字注音,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教师课件 出示“艘、航、肆”等14个会写的字,并引导学生书写,重点指导学生正确
书写“艘”和“肆”两个汉 字。(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7.教师小结:猴子是最通人性的动物,它知道水手们拿它取 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
子不敢挑逗水手们,它便去挑逗船长的儿子。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 引入危险之中的
呢?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 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生字词预
习情况,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三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猴 子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的境地,罪魁祸首是谁呢?(是水手们)为什么水
手们才是罪魁祸首?( 因为是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使猴子更加放肆,猴子才敢更加大胆地去挑逗
船长的儿子,把船长的儿子一步步 引入危险之中。)
3.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做法,你心中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船长为什么 要用
枪逼迫孩子跳水)
4.一个父亲在儿子有生命危险的时刻,竟然拿枪瞄准儿子,逼迫儿子 跳水,这到底是怎
么回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所处的危险境地吧。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境地的,在学生
的回答中捕捉关键 信息,进行质疑,产生阅读期待。
板块四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直 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即将失去生命的绝境,必须跳水?(第
4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先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
3.你 们说的这些词语,作者文中写到了吗?(没有写)一个词语都没有写,但是依然让
我们感受到当时处境的 危险,作者到底是怎样表现孩子身陷绝境的呢?(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你从这句 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体会到孩子已经走
到了“绝”路,而且他走 得很不稳,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进入了万分危险的境地。)
4.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 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
转身来。
(1)你从这句 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体会到孩子只要
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没命;我 从“也难以回转身来”体会到孩子必死无疑,根本没有机会从
横木上活着回来。)
(2)为什 么说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
图。(课件出示孩子所处位 置图)


3



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我 感受到那根横木又细又滑,即使孩子拿到帽子,也根本无
法转身回来。)
5.作者运用了什么 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作者运用了“只要……
就……”“即使……也……”两 组关联词)去掉句中这两组关联词,然后对比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 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
回转身来。
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1)说 一说:哪一句的表达方式好?为什么?(第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好,因为有了这两
组关联词让我们感受到孩 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身陷绝境,随时都可能没命。第二句话就达不到
这种效果。)
(2)关联词的训练。
课件出示:
只要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_________, 孩子就。即使没有人大叫一声,孩子也___________。
6.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两条 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体会到之前孩子不知道自
己已处于危险境地,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正处于危险中, 心里害怕极了,随时有可能因害怕
发抖而失足摔下来。)
7.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 到了什么?(我从“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感受到这些
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们已被眼前危险 的情境吓得不知所措,侧面衬托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8.教师小结:作者虽然没有直白地用大家 所说的那些表示危险的词语,但是却把当时的
情景生动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这
也是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的高明之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 生体会当时的险境,培养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内容的能力,为学习作
者的写法和归纳船长的品质做好铺垫 。体会关联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

4



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孩子当时极其害怕的心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写法,训练表达
1.教师引导:就在这万分紧急、命悬一线的时刻,连水手们 都不知所措了,这时谁出现
了?(船长)船长用什么方法使孩子脱离了险境?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 船长动作、语言
的句子,把你的感受与理解在书上做好批注。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 5自
然段)
(1)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然后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感 受到了什么?(我从“本来、立刻、快”这几个词中体会到船长做
出判断的时间短、速度快,表现了船长 的果断、机智、镇定)
(3)父亲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学生接 读)“向
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 br>话。船长又喊——(学生接读)“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4)父亲对孩子的 两句喊话中有7个感叹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7个感叹号?(短
促、有力、不容置疑、命令式的语 气)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向孩子喊话。(指名学生读—
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5)跳水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他不怕风浪把孩子卷走吗?(孩子不会被风浪卷走的,
因为课文第1 自然段交代了海面是风平浪静的,何况还有那么多熟悉水性的水手)
(6)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真的会开枪吗?(父亲不会开枪,父亲只是用枪逼迫儿子跳
水)
(7)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当时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如
果让他 往回走,再从桅杆爬下来,一紧张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而海面上风平浪
静,水手们都在甲 板上,如果让孩子跳进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
勇气往下跳的,正好船长手里 拿着枪,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枪逼迫孩子跳下海,这样的话水
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2.结果怎样呢?(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5



(1)先指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 了什么?(我感受到当时情况很紧张,孩子在万分危急的情况
下跳水,水手们跳进大海救了他。) (3)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落入大海
时的状况— —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用“炮弹”来形容,说明孩子下坠速度之快,力量之
猛,因为他是从帆船最 高的横木上跳下来的。)
(4)四十秒钟后面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转折,孩子跳 入水中到浮
上来,只有四十秒钟,但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表现了大家心急如焚)对谁来说四十秒钟
太长?(对孩子的父亲来说每一秒钟都是煎熬)
(5)孩子从这样危险的处境中得救了,此时 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转危为安、化险
为夷、绝处逢生)
(6)在孩子生死攸关的危急时 刻,众人是怎么做的?父亲是怎么做的?(甲板上的水手
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父亲则是 镇定、果断地做出了逼迫儿子跳水的决定,救
了儿子)
(7)教师小结: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 描写船长,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应,表现出船长的
镇定,这是什么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3.你从船长的表现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遇到突发状况不要慌,要冷静地想办法解决
问题)
4.教师小结:船长看见儿子身陷险境,没有惊慌失措,他镇定、果断地想到逼迫孩子跳
水的办 法,救了孩子一命,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句中 破折号的用法,能联系生活实际
谈体会。通过其他人与船长的表现对比,再次感悟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 果断。
板块二 回归整体,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第1~4自然段,圈出描写孩子神态、动作变化的词语。(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神态变化: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动作变化:望、吓唬、大喊大叫、脱、爬、追、攀、伸、夺、追赶、喊、放开、张开、走、

(1)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猴子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挑逗孩子,使他忍无可忍)
(2)“气极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愤怒到极点,无法忍受)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6



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在水手们一次次的哄笑声中,猴子越来越放肆,把孩子一步步引入危险的
境地。
4.此刻,你想对孩子说什么?(遇事要冷静,不要那么冲动)你想对水手说什么?(开
玩笑要 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 节发展的。
此环节是为课后习题第2题而设计的。
板块三 梳理全文,总结写法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指名学生说出填写的内容。
课件出示: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追 猴子陷入绝境)→(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
孩子得救)
2.四人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学生练习讲故事)
3.全班交流汇报。(请故事讲得好的学生上台讲故事)
4.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这一天风平浪静”起什么作用?(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
铺垫)
5.本文与《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故事结尾处
主要人 物才出现)
6.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跳水》这一课,要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冷静、机智、果< br>断处理问题的方法。遇事应先考虑后果,不要一时冲动,一定要冷静沉着。
【设计意图】培养学 生的自读、自悟、批画重点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梳
理全文,让学生知道本文的特殊写法 和表达方式。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1.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合作交流中探
究,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以及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孩子心理 变化及
船长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品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感悟。 2.以学生发展为主,坚持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坚持辅之以“导”,做到“指一指引”
以导向, “点一点化”以开窍,“拨一拨弄”以知晓,把学生引进理解文章的“门”,引上理
解文章的“路”,把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善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 思维,引发
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学
中,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创设交流、想象问题的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学
生 的潜意识创造力得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8

圣诞节歌词-国际母亲节


英语四级分值分配-苏州中考分数查询


益阳城市学院-英语语法练习题


三去一降一补是什么-2015安徽高考数学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文化节策划方案


龙华寺-入团


南京市鼓楼区卫生局-销售总结报告


合肥招生考试网-美丽的秋天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