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7 跳水【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成都医学院录取分数线
17 跳水
▶教学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
、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
肆”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提醒学生“吓唬”的“唬”在这个词中读轻声h
u。重点指导学生正
确书写易错的字“艘”和“肆”,其他的生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
发展的。指导学生
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3.语言运用
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14个字,
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
肆”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谈话导入。
每一届奥运会的跳水项目都是大家最关注的,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我国的
体育健儿在各种赛事
的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今天
我们要欣赏的不是
跳水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跳水)
2.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师梳理归纳: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如何?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跳水》是谁写的?(列夫·托尔斯泰)
【设
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的内容做
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答刚才的质疑。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谁能按照故事的
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
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述了在一艘大船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
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横木。船长在
危急关头,用开枪逼迫孩子跳水的
方法,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放肆
桅杆 撕咬 吓唬 龇牙 咧嘴 瞄准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艘”和“肆”两个汉字。(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7.教
师小结:猴子是最通人性的动物,它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不敢挑逗
水手们,它
便去挑逗船长的儿子。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之中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
课文中寻找答
案吧!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
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三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猴子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的境地,罪魁祸首是谁呢?(是水手们)为什么水
手们才是罪
魁祸首?(因为是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使猴子更加放肆,猴子才敢更加大胆地去挑逗船长的儿子
,把船长
的儿子一步步引入危险之中。)
3.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做法,你心中难道
没有什么疑问吗?(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
跳水)
4.一个父亲在儿子有生命危险的时刻
,竟然拿枪瞄准儿子,逼迫儿子跳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所
处的危险境地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境地的,在
学生的回答中
捕捉关键信息,进行质疑,产生阅读期待。
板块四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直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即将失去生命的绝境,必须跳水?(第4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先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
3.你
们说的这些词语,作者文中写到了吗?(没有写)一个词语都没有写,但是依然让我们感受到
当时处境的
危险,作者到底是怎样表现孩子身陷绝境的呢?(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你从这句
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体会到孩子已经走到了
“绝”路,而且他走
得很不稳,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进入了万分危险的境地。)
4.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体会到孩子只要一失足就会摔
到甲板上没命;我从“也难以回转身来”体会到孩子必死无疑,根本没有机会从横木上活着回来。)
(
2)为什么说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课件
出示孩
子所处位置图)
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那根横木又细又滑,即使孩子拿到帽
子,也根本无法转身回
来。)
5.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孩
子当时处境的危险。(作者运用了“只要……
就……”“即使……也……”两组关联词)去掉句中这两组
关联词,然后对比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
来。
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1)说
一说:哪一句的表达方式好?为什么?(第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好,因为有了这两组关联词让
我们感受到孩
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身陷绝境,随时都可能没命。第二句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2)关联词的训练。
课件出示:
只要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_________,
孩子就。即使没有人大叫一声,孩子也___________。
6.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两条
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体会到之前孩子不知道自己已处于
危险境地,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正处于危险中,
心里害怕极了,随时有可能因害怕发抖而失足摔下
来。)
7.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
什么?(我从“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感受到这些经历许多
困难的水手们已被眼前危险的情
境吓得不知所措,侧面衬托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8.教师小结:作者虽然没有直白地用大家所说
的那些表示危险的词语,但是却把当时的情景生动地
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
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这也是列夫·托尔斯泰
写作的高明之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
会当时的险境,培养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内容的能力,为学习作者的写法
和归纳船长的品质做好铺垫。体
会关联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
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孩子当
时极其害怕的心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写法,训练表达
1.教师引导:就在这万分紧
急、命悬一线的时刻,连水手们都不知所措了,这时谁出现了?(船
长)船长用什么方法使孩子脱离了险
境?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船长动作、语言的句子,把你的感
受与理解在书上做好批注。指名学生读
画好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然后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从“本来、立刻、快”这几个词中体会到船长做出判断的时
间短
、速度快,表现了船长的果断、机智、镇定)
(3)父亲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
子,喊道——(学生接读)“向海里跳!
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学生接读)“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4)父亲对孩子的两句喊话中有7个感叹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7个感叹号?(短促、有
力、
不容置疑、命令式的语气)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向孩子喊话。(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
名学生
读—齐读)
(5)跳水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他不怕风浪把孩子卷走吗?(孩子不会被风浪卷走的,
因为课文
第1自然段交代了海面是风平浪静的,何况还有那么多熟悉水性的水手)
(6)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真的会开枪吗?(父亲不会开枪,父亲只是用枪逼迫儿子跳水)
(7)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当时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如果让他往回
走,
再从桅杆爬下来,一紧张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而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
上,如
果让孩子跳进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正好船长手里
拿着枪,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枪逼迫孩子跳下海,这样的话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2.结果怎样呢?(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1)先指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当时情
况很紧张,孩子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跳水,水
手们跳进大海救了他。)
(3)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落入大海时的状况—
—孩子像颗
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用“炮弹”来形容,说明孩子下坠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因为他是从
帆船最高的横
木上跳下来的。)
(4)四十秒钟后面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转折,孩子跳入水中
到浮上来,只有
四十秒钟,但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表现了大家心急如焚)对谁来说四十秒钟太长?
(对孩子的父
亲来说每一秒钟都是煎熬)
(5)孩子从这样危险的处境中得救了,此时你想用
什么词来形容呢?(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绝处
逢生)
(6)在孩子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众
人是怎么做的?父亲是怎么做的?(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
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父亲则是镇定、
果断地做出了逼迫儿子跳水的决定,救了儿子)
(7)教师小结: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描写船长,而是
通过周围人的反应,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这是
什么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3.你从船长的表现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遇到突发状况不要慌,要冷静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4.教师小结:船长看见儿子身陷险境,没有惊慌失措,他镇定、果断地想到逼迫孩子跳水的办法,
救
了孩子一命,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句中破折号
的用法,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通过其他人与船长的表现对比,再次感悟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
板块二 回归整体,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第1~4自然段,圈出描写孩子神态、动作变化的词语。(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神态变化: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动作变化:望、吓唬、大喊大叫、脱、爬、追、攀、伸、夺、追赶、喊、放开、张开、走、取
(1)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猴子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挑逗孩子,使他忍无可忍)
(2)“气极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愤怒到极点,无法忍受)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
,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在水手们一次次的哄笑声中,猴子越来越放肆,把孩子一步步引入危险的境地。
4.此刻,你想对孩子说什么?(遇事要冷静,不要那么冲动)你想对水手说
什么?(开玩笑要有分
寸,不要太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
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此环节
是为课后习题第2题而设计的。
板块三
梳理全文,总结写法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指名学生说出填写的内容。
课件出示: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追
猴子陷入绝境)→(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孩子得
救)
2.四人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学生练习讲故事)
3.全班交流汇报。(请故事讲得好的学生上台讲故事)
4.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这一天风平浪静”起什么作用?(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5.本文与《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故事结尾处主要人物才
出
现)
6.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跳水》这一课,要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
题
的方法。遇事应先考虑后果,不要一时冲动,一定要冷静沉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
读、自悟、批画重点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梳理全文,
让学生知道本文的特殊写法和表达
方式。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关注每一位学
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过个
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以及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抓住
描写孩子心理变化及船长性格特征的关键
词句品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
感悟。
2.以学生发展为主,坚持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坚持辅之以“导”,做到“指一指引”以导
向,
“点一点化”以开窍,“拨一拨弄”以知晓,把学生引进理解文章的“门”,引上理解文章的“路”
,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善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
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
欲望和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
动探究。教学中,创设直观形象的
情境,创设交流、想象问题的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学生的潜意识创造力得以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跳水》教学反思
《
跳水》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
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
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
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及时下
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
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
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
文章应该告
诉我们一些什么?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课文讲谁跳水?什么原因跳水?跳水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跳水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吗?然后,我让学生带者这些
问题读书。
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时,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孩子?孩
子如果不跳
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学生通过讨论、辨析,知道跳水是救孩子的唯一方法,
从而体会到船长的沉着、冷
静、果断。
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续写结尾: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写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
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通过想象,口语交际,写结尾,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学生
的口头表达和
写作能力。
17.跳 水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87~88
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
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学习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如何得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
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
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
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 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跳水
?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
如何等。)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
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 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
)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这些生字词你掌握了吗?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理解词语。
①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②
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 , 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
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
子得救了。)
四、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
课件出示思考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3)在班上汇报交流。
2.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品读感悟,理解重点
通
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
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段落。
(一)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
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
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
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
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
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1)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因为猴
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
又撕又咬。)
(2)“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
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哄笑,使孩子受到
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办法
,只能哭笑不得。)
(3)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
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这
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
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2. 猴子还不时
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
头,然后
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
开了
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
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
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
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二)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从“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
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
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
险。)
1.
学习方法引导: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
2. 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
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
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3.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4.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5.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
三)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
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
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
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
着、找直升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四)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行,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
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
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
境危险,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五)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那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的
呢?自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
怎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
1.
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
2.
研究:船长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机智、勇敢、果断。)
3.
研究:“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不矛盾。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六)船长逼孩子跳水的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末尾回应课题,“
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作为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
的发展紧密相关,
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七)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的船长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人感觉真实又生动。这种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值
得借鉴和学习的。
六、总结全文,深入感悟
1. 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
学习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
3. 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
、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你
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
七、拓展延伸,合理想象
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
【板书设计】
跳 水
猴子 调皮 龇牙咧嘴
孩子 莽撞冲动 心惊胆战
水手 大笑——惊呆——救人
船长 机智果断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文,所以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
握,再来分析人物形象,层层
深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体会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