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 《 跳水》 精品教案

温柔似野鬼°
770次浏览
2020年11月04日 10: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20奥运-从句讲解

2020年11月4日发(作者:明川)


17跳水
▶教学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 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
肆”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提醒学生“吓唬”的“唬”在这个词中读轻声h u。重点指导学生正
确书写易错的字“艘”和“肆”,其他的生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 发展的。指导学生
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3.语言运用
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 、肆”等14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
肆”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1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谈话导入。
每一届奥运会的跳水项目都是大家最关注的,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我国的 体育健儿在各种赛事
的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今天 我们要欣赏的不是
跳水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跳水)
2.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师梳理归纳: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如何?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跳水》是谁写的?(列夫·托尔斯泰)
【设 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的内容做
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答刚才的质疑。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谁能按照故事的 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 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述了在一艘大船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 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横木。船长在
危急关头,用开枪逼迫孩子跳水的 方法,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放肆 桅杆 撕咬 吓唬 龇牙 咧嘴 瞄准
先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艘”和“肆”两个汉字。(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7.教 师小结:猴子是最通人性的动物,它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不敢挑逗
水手们,它 便去挑逗船长的儿子。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之中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
课文中寻找答 案吧!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
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三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2


(1)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猴子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 危险的境地,罪魁祸首是谁呢?(是水手们)为什么水手们才是罪
魁祸首?(因为是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使 猴子更加放肆,猴子才敢更加大胆地去挑逗船长的儿子,把船长
的儿子一步步引入危险之中。)
3.面对船长,也就是孩子父亲的做法,你心中难道没有什么疑问吗?(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
跳 水)
4.一个父亲在儿子有生命危险的时刻,竟然拿枪瞄准儿子,逼迫儿子跳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甲板上来看看孩子当时所处的危险境地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交 流猴子是怎样一步步把船长的儿子引入危险境地的,在学生的回答中
捕捉关键信息,进行质疑,产生阅读 期待。
板块四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直接写出了孩子已经陷入了即将失去生命的绝境,必须跳水?(第4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先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吗?(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
3.你 们说的这些词语,作者文中写到了吗?(没有写)一个词语都没有写,但是依然让我们感受到
当时处境的 危险,作者到底是怎样表现孩子身陷绝境的呢?(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你从这句 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体会到孩子已经走到了
“绝”路,而且他走 得很不稳,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进入了万分危险的境地。)
4.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体会到孩子只要一失足就会
摔到甲板上没命;我从“也难以回转身来”体会到孩子必死无疑,根本没有机会从横木上活着回来。)

3


(2)为什么说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请大 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课件
出示孩子所处位置图)
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那根 横木又细又滑,即使孩子拿到帽子,也根本无法转身回
来。)
5.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让 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当时处境的危险。(作者运用了“只要……
就……”“即使……也……”两组关联词) 去掉句中这两组关联词,然后对比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 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
来。
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1)说 一说:哪一句的表达方式好?为什么?(第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好,因为有了这两组关联词让
我们感受到孩 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身陷绝境,随时都可能没命。第二句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2)关联词的训练。
课件出示:
只要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_________, 孩子就。即使没有人大叫一声,孩子也___________。
6.还有哪里写了孩子身陷绝境?(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两条 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体会到之前孩子不知道自己已处于
危险境地,此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正处于危险中, 心里害怕极了,随时有可能因害怕发抖而失足摔下
来。)
7.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 什么?(我从“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感受到这些经历许多
困难的水手们已被眼前危险的情 境吓得不知所措,侧面衬托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4


8.教师小结: 作者虽然没有直白地用大家所说的那些表示危险的词语,但是却把当时的情景生动地
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这也是列夫·托尔斯泰
写作的高明之处。 < br>【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险境,培养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内容的能力,为学习作者的写法
和归纳船长的品质做好铺垫。体会关联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
导 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孩子当时极其害怕的心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写法,训练表达
1.教师引导:就在这万分紧急、命悬一线的时刻,连水手们 都不知所措了,这时谁出现了?(船
长)船长用什么方法使孩子脱离了险境?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 船长动作、语言的句子,把你的感
受与理解在书上做好批注。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 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画好的句子,然后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 么?(我从“本来、立刻、快”这几个词中体会到船长做出判断的时
间短、速度快,表现了船长的果断、 机智、镇定)
(3)父亲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学生接读)“向 海里跳!
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 喊——
(学生接读)“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4)父亲对孩子的两句喊话 中有7个感叹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7个感叹号?(短促、有
力、不容置疑、命令式的语气)请你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向孩子喊话。(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
名学生读—齐读)
(5)跳 水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吗?他不怕风浪把孩子卷走吗?(孩子不会被风浪卷走的,因为课文
第1自然段交 代了海面是风平浪静的,何况还有那么多熟悉水性的水手)
5


(6)如果 孩子不跳水,父亲真的会开枪吗?(父亲不会开枪,父亲只是用枪逼迫儿子跳水)
(7)想一想:在那 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当时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如果让他往回
走,再从桅杆爬下来,一 紧张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而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
上,如果让孩子跳进海里, 反倒相对安全一些。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正好船长手里
拿着枪,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 用枪逼迫孩子跳下海,这样的话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2.结果怎样呢?(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1)先指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2)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当时情 况很紧张,孩子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跳水,水
手们跳进大海救了他。)
(3)这段话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落入大海时的状况—
—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 ,用“炮弹”来形容,说明孩子下坠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因为他是从帆船
最高的横木上跳下来的。)
(4)四十秒钟后面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转折,孩子跳入水中到浮上来,只有四十秒钟,但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表现了大家心急如焚)对谁来说四十秒钟太长?(对孩子的父
亲来说每一秒钟都是煎熬)
(5)孩子从这样危险的处境中得救了,此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绝处
逢生)
(6)在孩子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众人是怎么做的?父亲 是怎么做的?(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
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父亲则是镇定、果断地做出了逼迫儿 子跳水的决定,救了儿子)
(7)教师小结: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描写船长,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应, 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这是
什么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3.你从船长的表现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遇到突发状况不要慌,要冷静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4.教师小结:船长看见儿子身陷险境,没有惊慌失措,他镇定、果断地想到逼迫孩子跳水的办法,
救 了孩子一命,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句中破折号 的用法,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通过其他人与船长的表现对比,再次感悟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


6


板块二 回归整体,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第1~4自然段,圈出描写孩子神态、动作变化的词语。(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神态变化: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动作变化:望、吓唬、大喊大叫、脱、爬、追、攀、伸、夺、追赶、喊、放开、张开、走、取
(1)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猴子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挑逗孩子,使他忍无可忍)
(2)“气极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愤怒到极点,无法忍受)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 ,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在水手们一次次的哄笑声中,猴子越来越放肆,把孩子一步步引入危险的境地。
4.此刻,你想对孩子说什么?(遇事要冷静,不要那么冲动)你想对水手说什么?(开玩笑要有分
寸 ,不要太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 的。此环节
是为课后习题第2题而设计的。

板块三 梳理全文,总结写法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指名学生说出填写的内容。
课件出示: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追 猴子陷入绝境)→(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孩子得
救)
2.四人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学生练习讲故事)
3.全班交流汇报。(请故事讲得好的学生上台讲故事)
4.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这一天风平浪静”起什么作用?(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5.本文与《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故事结尾处主要人物才
出 现)
7


6.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跳水》这一课,要学习船长在危 急关头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
的方法。遇事应先考虑后果,不要一时冲动,一定要冷静沉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批画重点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梳理全文,
让 学生知道本文的特殊写法和表达方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以及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孩子心理变化及船长性格特征的关键
词句品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感悟。
2.以学生发展为主,坚持学 生自读、自悟、自得;坚持辅之以“导”,做到“指一指引”以导向,
“点一点化”以开窍,“拨一拨弄 ”以知晓,把学生引进理解文章的“门”,引上理解文章的“路”,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善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
欲 望和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学中,创设直观形象的
情境 ,创设交流、想象问题的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学生的潜意识创造力得以发展,
从而提 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8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 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
课文。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 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古诗三
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 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 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
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 寄托在梅花身上。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3

1.会认42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1个词
语。
祖父的园子 2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月是故乡明 1
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梅花魂 1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抓住课文
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走进提问对象——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学会
口语交际 1 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2.学会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9


3.学会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习作 2
写一件成长过程 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
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 时的真实感受。
1.归纳梳理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语文园地 2
2.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3.学会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4.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
1. 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
“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 阅读理解 < br>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
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10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课时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单元导入,猜读诗题
1.单元导读。
课 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
深刻的记 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 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古诗三首)
3.猜读诗题。
(1) 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
儿童生活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
文题目。[板 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教师引导:①猜猜诗题的意思。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3)相机点拨:诗 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同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词
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 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
的意思。《四时田园杂兴》 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4.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11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 基础。猜诗题的
意思,指导学法。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 准备。
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 生读古诗。老师相机正音:“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
从事;在 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教师引导学生:从哪个 词看出来的?理解
“桑阴”。“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昼夜 耘田 供耕织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教师引导:这首诗语言简练, 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
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 ?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 br>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 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 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
我们 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
象,在 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再指名学生说诗意)
12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示, 让学
生自学古诗。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锄草;搓麻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各忙各的农活)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 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
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 (板书: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
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 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
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 时,不禁感叹——(学生接
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 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
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懂得;从事;靠近;树荫)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板书: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
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古诗 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
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 赏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
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13


(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 ,也是
快乐的。(板书: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 地,
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 诗,
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意在
重视积累。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稚子弄冰
▶课时目标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 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
美好的。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在许 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
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现在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14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稚子弄冰)
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师总结:“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4.了解诗人杨万里。(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古时候儿童生活的场景。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
资料的好习惯,为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冬季)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稚子 玉磬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 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敲出
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 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设计意图】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 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提
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三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5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 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
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一种天然
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3.多么调 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多么聪明的孩
子,他用彩色的线 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
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 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
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 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4.教师小结: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 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对作者来说,他多么
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设计意 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
为学生感悟诗人 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脱、穿、敲、碎)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 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
的天真烂漫。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稚子弄冰》。
16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 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村晚
▶课时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 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
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 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你们还能背
诵这两首诗吗?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 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
震。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村晚)
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17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学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用
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 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首先检查 古诗的朗读情况。(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名
读)
教师相机指导“陂”和“漪”的读音。指名学生按节奏朗诵古诗,学生评议后齐读。
(4)古诗讲究韵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应该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
(5)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诵古诗。
(6)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全班交流汇报诗意)
6.教师小结: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 的描写。(板书景:草、水、山、日;板书人:归、横、吹)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扣紧诗的题目,为理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
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二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池岸;水中的波纹)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曲调;随口)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8


3.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的生活多么 悠闲自
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教师小结:《村晚》这 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
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 ,让人无比向往。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 其中的乐趣,
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三 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感情,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板块四 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 有什么异同?四人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填表。(课件出示表格的答案)
3.教师小结: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 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情不同,《四时田园
杂兴(其三十一)》写了夏天孩子们学着 大人在桑树下种瓜的事情;《稚子弄冰》写了冬天孩子们剜
冰,用彩线将冰穿起来当打击乐器,冰块摔碎 了孩子们失落沮丧的事情;《村晚》写了傍晚,牧童骑在
19


牛背上吹笛归 来的事情。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
美好。我们在今 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捕捉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由面到点的写法。
4.完成课后小练笔。
(1)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 趣可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
美好。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2)学生自由完成小练笔。(老师相机指导)
(3)用展示台展示写得好的小练笔。 5.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请同学们课后去搜
集这组古诗中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找出三首古诗的异同, 让学生一目了然,利用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指
导学生注意捕捉生活中某件事的某一个瞬间,了解由面到点的 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小练笔,意在激发
学生的想象力,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重视朗读指导。
我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本课,让学生入情入 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读中
悟情,悟中抒情,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儿童的喜 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掀起课堂教学的高
潮。
2.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 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高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立足诗的内
容,充分领悟 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
以,不能单单逐句 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感悟诗情。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诗中描
写的情景,说说眼前 浮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最后的小练笔,也是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
20


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学古诗可以让学生体会想象的乐趣,学完古诗后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
的画面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
3.关注语言训练。
新教材强调,应致力于培养 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后第2题意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小练笔
意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老师要循 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1

汕头一模-河南理工大学招生网


美国地震-工作总结的格式


中学生日记300字-中学教务处工作总结


中秋小报图片-初中家长寄语


春天的味道作文-教师转正申请


初级药师考试试题-预备党员优缺点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广西师范学院吧-上海三本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