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
男人帮经典台词-高三毕业感言
龙源期刊网 http:
浅谈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
作者:赖婷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2年第08期
寓言是人类优秀文化长河中的宝贵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它篇幅短小,却生
动
有趣。对寓言故事的学习,无疑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积淀文化,汲取人文精髓,提高
道德规范能力。那么,对于小学阶段的寓言教学应如何把握呢?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呢?结合我多
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循文设境,突出“趣”字
成功的教学需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激发学
生的兴趣,让学
生融入课文,唤起学习的热情。
1.形象有趣的导入设计。教学伊始,教师可以通过
音乐、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
兴趣。如在教《守株待兔》时,我用多媒体先播放全国优秀课本剧《
守株待兔》的视频,剧中
人物那可笑的打扮、夸张的动作、幽默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对进
一步了解这个
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诙谐幽默的朗读示范。范读可以引
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
语调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初次接触寓言
时,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与语言特点,
教师选择或幽默或诙谐或夸张的语气示范朗读全文,能使学生一下
子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去。如在教《狼和小羊》时,教师捏着嗓子用怪里怪气的语调读狼的话,用夸
张的语气读出小
羊的可怜。
3.身临其境的模拟表演。在熟读课文后,教师
在课堂上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自由组
合,进行角色的表演,能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人物的情感。如在教《
狐假虎威》时,教师创设表
演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当时狐狸与老虎的动作、神态与语言,然后表演课文情
节。这样的课堂
学生会充满热情,并能在表演中领悟课文的含义。
二、循文寻理,落实“悟”字
小学阶段的寓言故事看似通俗易懂,但字里行间却隐藏
着深刻的寓意。在教学中,教师应
引导学生充分通读全文,从课文的多个方面思考寓言的寓意。
1.从题目处感知寓意。有些寓言题目本身就是寓言内容高度的概括。只要弄懂了题目
的
意思,也就大体地感知了寓意。有位教师在上《自相矛盾》一文时,一开课就说了几句自相矛
盾的话,引得学生哄堂大笑,然后在揭题时让学生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这样学生已基本上
感知了“
自相矛盾”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