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安徽省银行业协会-大班教育笔记
***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部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
喳说
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
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
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
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
兄弟。
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
给社
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④即便在物质潮
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
助麻风病康复者重
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
灵。
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
强日
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
图书
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⑥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
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即便是当<
br>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⑦面对物质潮流
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
个时代的道德底色。
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
浪儿揪心……这些,
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
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
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
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
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
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
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
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
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
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一心灵,向着更蓬勃、更
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选自2012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
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
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
2、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答:
3、“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
答:
1
***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
瓢儿
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
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
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
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
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
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
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
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
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
,总
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⑧骆
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
当”地响
。
⑨“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
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
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
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
都不
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
寞的
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
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
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
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
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
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
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
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
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
的童年
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4.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2分)
2
***
5.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3分)
6.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第③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第⑩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第15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7.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⑦段画线句。(3分)
8.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
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分)
9.“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4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
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
环画;后者,是
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
一起在守药
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
休无止的聊
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
准确,最后
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
待几句,递
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
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
什么“益母草、白
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
,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
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
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
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
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
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
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
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
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
3
***
劫前
,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
八
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
草
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
,吃不起。还有
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
青绿
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
茎挖
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
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
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
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
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
,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
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
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
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
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
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
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
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
时有
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
有那
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
可以
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
一味
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10.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11.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12.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1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4.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4
***
答案
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
【解析
】根据第⑧段,作者的观点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并
无“理
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这一说法。本题任意扩大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答案】C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文中第①段就明确了普通
人作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②④⑤⑥段是把普通人具体化,第⑦段对
上述普通人作抽象与概括:“最普
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
个时代的道德底色。”把这句话进
行简要概括即是答案。
【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本文的论述对象
是“最普通的人”,“寻常的人生”指的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人生。作为普
通人有物质和精神追求两
方面,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普通人精神追求的一面。明白所谓“向度”其实就是指
人生追求,本题第一二问
不难解答。第三问实际是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即要求归纳中
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在最后一段有明确的表述。
【答案】要点: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是:精神
、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
“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
对精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
要“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
4、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察的仔细,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
5.爸爸认为挂铃铛是骆驼安全的需要,是从实用角度讲的;“我”认为挂铃铛是人的需要,是从情感需
求角度讲的;“我”的想法富有情趣,所以更美。
6.C F
7.答案示例:用两个“慢慢
”修饰“走”和“嚼”的动作,两个“总会”修饰“走到”和“吃饱”,两
两呼应,写出骆驼不着急的性
子,意味深长。用词朴素,句子简短,表达恰到好处,不见柔弱。
8.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
“我”对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后一部分(最后三段)以
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
念和珍惜。
9.答案示例:“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阳”点出了
故事发生的时
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
之巧。
10.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解析:题目考查了人物形
象塑造中的动作描写,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的动作就刻画出
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答案示
例: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
“扎”等一系列动作,表
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
人物及相关场景。
11.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解析:引发的联想
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答案示例:①点明药名与
传统文化的联系。②表
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③丰富文章的内容。
12.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
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答案示例:①“我”
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②“我”嚼着
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③甘草具有“甜味”,
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④
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1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解析:
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②常见表达技巧
的运用;③
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④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答案示例: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
了艺术感染
力。
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灵
芝”设
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5
***
14.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答案示例:①母亲这味“中
药”,
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
无价的
精神财富。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