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第十六课时教案+实录+反思
办公场地-新年讲话
《假日小队》教学案
单位:
年级: 一 设计者: 时间: 2010-05-26
课 题 假日小队
课 型 实践活动 案 序 第16课时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
减法。
2.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可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3.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培养初步的提
出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
的能力。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可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是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
用性,并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创设 情境要有真实性,但又不宜过于繁琐,关注数学成
分与非数学成分之间的平衡。本节
课充分创设各个情景,融入数学
知识的应用。
模型思想 模型可以有很多的类别,如方法模型
、类别模型等,
本课所关注的计算方法归根到底就是一种方法模型,是学生心中内
隐的潜规则的
外化。
解决问题 除了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与计算
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
具体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因材施教,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理论支撑
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假日里,你们小队
都开展了哪些活动?你喜欢
吗?
学生交流。
由学生
熟悉的活动
情境导入,激
发学生的愉
快情绪和学
习的热情。
这一环
节,教师应注
重让学生根
据情境图提
出不同的问
题,让学生自
主探索,在小
组学习中解
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小
组学习中互
相学习,互相
促进,互相提
高。适时地、
富有激励性
的评价,能点
燃学生智慧
的火花,使他
们感受到学
习数学
的成
功与欢乐。
学生谈体会,感
激发兴趣。
谈话:春蕾小学也开展了
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
观,好吗?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提问:仔细观察,图中有
哪几个假日小队,开展了哪些
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
提出问题,
指名回答。
全班交流。
解决问题
1.表演节目。
提问:仔细看图,你知道
指名学生回答。
了什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
题吗?
生提出问题。
提问:你能算出一共有多
学生独立思考,
少节目吗?
分组交流,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
情况。
流。
2.拍照。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照相
吗?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
么?
学生交流。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剩下的胶卷够其余的每
人照一张吗?
组织学生解答。
3.浇树。
谈话:爱绿护绿已经成为
小朋友的自觉行为。瞧,“护
绿小队”行动起来了!
提问:怎样求“已经浇了
多少棵”?
指名学生解答后集体交
流、订正。
4.收集废电池。
谈话:图中的三个女孩在
干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
题?
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问
题。
学生解答。
联系实际,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拓展应用。
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假日
学习总结,
提升认识。
小队的活动,你能解决活动中
的哪些问题
?(出示统计表)
请大家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
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
解答。比
一比,哪个小组提出
的问题多,解答也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里交流想法,
再集体交流。
使学生
充分体验生
活中处处可
以用到数学,
要善于用数
学的眼光去
发现问题和
解决问题。
四人学习小组
讨论,交流自己提出
学生交流、解答。
的问题,并列式回
四、学习总结,提升认识。
答。
让学生
谈话:今天的学习,老师懂得与他人
学生交流学习
体会。
共同分享成
功的喜悦。
和同学们都很快乐。想一想,
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
假日小队
36-29=7(张)
答:不够。
《假日小队》课堂教学实录
课
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假日小队》
执教时间:2010年5月31日
执教班级:
执教老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假日里,你们小队都开展了哪些活动?你喜欢吗?
生:我们开展了植树、套圈等活动。
师:春蕾小学也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生:好!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让我们来一起参加图中小朋友的假日小队活
动。仔细观察:有哪几个假
日小队,开展了哪些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1:表演节目;
生2:拍照;
生3:浇树;
生4:收集废电池。
1.表演节目。
师:这么多小队,你最想参加哪一个呢?
生:我想参加表演节目小队。(我想参加浇树小队,我想参加…)·
师: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5+3=18。
生2: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列式:15-3=12。
师:小明想知道这次演出一共有多
少个节目,主持人这么告诉她:“这是第
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你能帮小明算出一共有多少
节目吗?
生: 19+4=23(个)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19个节目是指连同这个节目在内演了19个,再加上后面的四个就是
一共的。
2.拍照。
师:小朋友喜欢照相吗?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
师:根据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剩下的胶卷够其余的每人照一张
吗?
生:一盒胶卷36张,29+9=38,是不够的。
3.浇树。
师:爱绿护绿已经
成为小朋友的自觉行为。瞧,“护绿小队”行动起来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一共有35棵小树苗,浇了一些,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
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已经浇了多少棵?
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集体交
流。)
生:用一共的35棵减起8棵没浇的。
4.收集废电池。
师:还有三个女孩在干什么?听听她们说些什么?(先给每个人取个名字)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红收了9节废电池。
小青收了35节废电池。
小白收了20节废电池。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1:小红和小青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生2:小红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生3:小青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生4:三个人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师:还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1:小清比小白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生2:小清比小红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生3:小红比小白少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生4:三个人中谁收得最多?谁收得最少?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我们也开展了假日小队的活动,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问题?
每个小组发一张活动统计表:
参加跳绳比赛的12人。
学生A收集了27张图片。
参加迎面接力的31人。
学生B收集了9张图片。
参加拔河比赛的20人。 学生C收集了30张图片。
…… ……
师:请大家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比一
比,哪个小组提出的
问题多,解答也正确。
四、学习总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快乐。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先说给同桌听一听,在说给老师听一听。回家再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教学反思:
这个实践活动把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数学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充
分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情境提出不同
的数学问题,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眼光。
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会思考、会探索、会
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有效地肯定性评价,使学生体验
到
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