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案例 (5)
国务院放假-圣诞节介绍
教学计划(5)
一、本册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
、让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
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
质数、合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
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运
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组合图形、并会
运用不同的方法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
积。
3、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
数与除法
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知道公倍数和公因数,能找出两个自
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
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
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让学生知
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用分数表
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
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二、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从四个方面编排:
一、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 第四单
元“分数加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
积(二)
三、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的内容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
分散编排。
三、学生知识现状简析:
五年级同学步入
小学高年级学习,随着知识难度、知识量的加大,加之学生
比较好动,欠仔细认真,两极分化较严重,尤
其是计算基础较差,熟练程度不够。
因此,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另
外更要注意
面向全体,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
各种
优良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
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
体验理解数学。
3、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与邻近学校
同年级数学教师
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
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
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
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