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巡山小妖精
856次浏览
2020年11月05日 18: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教师业务学习-后备干部考察材料

2020年11月5日发(作者:宁津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
.搜集有关钱塘
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启发谈话。
2
.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同桌对读生字词。
2
.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
.学习第
3
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 听师朗读第
3
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 读后提问。
③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 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4

5
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 师答疑。
3
.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
.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
.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
.学生练习, 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 再分小组评议, 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

,
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
.抄写生字。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

或谁的不
好在哪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
.谈话,板题。
2
.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
.导入
3

4
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 习提示:
a
.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
也喜欢上它吗?
b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学懂了些什么?
c
.通过小组合作,你都
3
.组建合作小组
4
.组内合作学习
5.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引导小组感悟。
a
.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
.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
.感情朗读。
四、 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 序给打乱了。其实,
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 (出示) ,看谁本事大, 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
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 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
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
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 的雄伟壮观。
3.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 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
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 来越响),浪头(越
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 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
.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 意思, 看谁的反应
快, 老师语音刚落, 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2
.运用词汇
2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 检验一下,我这儿有
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 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
.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 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
.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
字。
3
.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
.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 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
特点?再读读课 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
.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在写雅鲁 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
自然段)奇异(
3-4
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
.齐读
2
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
3000
米 长
5044
米平均深:
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 -------- 列数字。
2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
.齐读
3-4
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
.指导朗读:
6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
5
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
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 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 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
3


识。
2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
.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1
.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
.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
.体 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三、教学难点
1
.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分。
四、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五、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
识。
过程:
一、谈话
1
.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按照要求读书
2
.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1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
.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3
.把不理解的地
1
.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2
.谈自己读的感受。
3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
巴金 本文是
1933
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 写什么呢?“鸟的天
堂”实际是指大约有
500
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 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 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 天
堂”?
2
.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读字。
2
.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
.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
.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 快乐的鸟,一起来学
4


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 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
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
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
.出示课件(
12-13
自然段的内容)
2
.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 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 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
.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
.这一段主要应读
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 的 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
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 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
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 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
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一一大榕 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7-8
自然段的内容)
1
.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
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7-8
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
2
.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
.班级交流。(树大、美)
A
、 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
、 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
、 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
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 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
•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 时期,好像把它的全
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
.出示课件理解。
E
、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
7-8
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
12-13
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 呢?(读出它的静
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 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
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六、 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 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 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七、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八、 小结课文。
5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
.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一一烧起来了一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
.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
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
•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 面呢!
5
.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
•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
.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
•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
.让学生说出天空
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
•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 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 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 说什么?
2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 懂得欣赏美并保护
这些美。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6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
.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
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1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
顿挫。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
一起,到庐山去领 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
22
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
法,来学 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2
、学习课文
解诗题,知作者 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师:谁知道苏轼的生
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 弟苏辙被合称为“三
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 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
.(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
.师:四人小组合作交
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
.师:你们能用橡皮泥
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7


5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 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庐山)
6
.师:对,我们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 在
______________ 看到 ___________ 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
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
.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
识:
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 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 察了庐山,简
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 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
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 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
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
.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 什么说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 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
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
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 观者清”的人
生哲理。
四、作业
1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
.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
.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
.实物展示台。
2
.学生准备水彩笔。
3
.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
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 介绍。看来你真是个
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 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8


三、反馈读书情况。
1
.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
.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 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 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
会把爬山虎写得 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
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 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
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 去观赏一种植物一一爬山虎。读课题。
一、 请同学们看实物。
1
.你看到了什么?
2
.有什么特点?
3
.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
.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
.自己感受 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
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 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
.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
充 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 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
.作者为什么把 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
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 呢?
二、 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
、脚的样子;
b
、脚的形状;
c
、颜色
1
.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
.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 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
.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
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 答案吗?那就请你们
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
、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
、找出爬的动作词;
c
、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
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
示说出怎么爬。 4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 上
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
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 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 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 阵风吹过,一
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9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
.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 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
整, 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 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
.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
.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 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爬 触
T

T
拉、贴(牢固)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
13
个生字,认识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 掘、搜
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
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
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 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2
、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
出有关句子。 .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3
、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
100
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 的有名, 我心里真
不服气。 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 好不好?
.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
.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4
、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 干燥、耐烦、宽敞。
.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
1
)随遇而安,从字面
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
2
)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

10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四、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 国著名天文学家、气
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 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 1
.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2
.再读画出
1
.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
.按自然段读课文。
3
.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
.分组观察地图和 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
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 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
.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 据。结果发现一份非
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
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
.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
.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
8
生字,会写
12
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 牌、隆冬、孤独、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 等词语。
11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
.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
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 想象力。学后能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
.生字卡
3
.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
1
.情境:播放多媒体
2
.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
.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
.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 题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O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O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
.学生自主读书。
3
.检查自学。
O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O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 作、雪花飞舞、草翠
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O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
1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 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溢 、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
.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
.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
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
u
n

y
b
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
.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听写生字词。
12


2
.分段朗读课文。
二、 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
1
.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
.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O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O
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O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
.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
.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O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O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O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
.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O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O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 想象感悟
1
.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2
. 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
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
训斥、覆盖、凝视”等 这样的词语。
3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 总结全文
五、 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 评选活
动。
第三课时
一、练习写字
1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 独、狂风大作、雪花
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 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
语吗?
2
.开火车说词。
3
.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
.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5
.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练讲故事
1
.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
.评选方法 :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
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
.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
.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写同步练习
四、课后作业
1
.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
2
.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13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
.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
.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
.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
.初步形成幸福观。
2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
.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 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
.学生交流,并谈
谈自己的幸福观。
3
.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
.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
.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 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
13

22
自然段。
3
•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
.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 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
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 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例如,作为学生,
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 作为子女, 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 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
•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 发学生的兴趣,争取
出彩。
二、演课本剧
1
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14


2
•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
•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10*
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帮助别人

尽义务
有用的

有益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
.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
.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 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
•个体质疑
T
组内探讨
T
集体释疑
3
.抽读、评议、正音。
4
•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 。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 。因为它 ----------------------------- 。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 ..... )他们还会说话呢!
1
•找出角色对话。用“ _____ ”画出小鸟说的话,用” ”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
15


灯火 ... 说的话。
2
•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
•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
听”
树根“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一一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
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 请告诉我, 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 火柴点燃的火, 还在灯里亮着。
4
.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
.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
.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
.出 示:
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
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
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板书: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
.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
.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
.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
.大家交流,评价。
课后小结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
16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
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
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
同桌互读
b)
抽生读,检测读音
c)
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
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 熟悉故事情节
1
.分角色读课文
2
.分角色表演
五、 拓展训练
1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
.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
.读读读记记
2
.完成读读写写
3
.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课后小结:
17


《白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 己喜欢的部分。
2< br>.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 鹅的喜爱之情。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 (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 白鹅图。)
2
.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
.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
声叫嚣、引 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
.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
而不是“
jiao
”。自己读两遍。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
jue
”,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3
.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
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
.小结,肯定同学们
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 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
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
.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 重要,它 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
写出了鹅高 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 以“怎么写”为着眼点, 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 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了解表达顺序。 )
3
.齐读第
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 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 从这个词,你能想
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 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 特点。引导学生边读
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 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
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
.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
.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 出鹅十分可爱; 从
“凡有生客进来, 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 非常勇敢、 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
.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 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
着的作者的 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 实褒的表达方法,深
18


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
.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
.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
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
.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
鹅的步态特点。)
2
.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
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 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
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 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提高效率。)
3
.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
.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
•积累词语一一“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 绍自己吗? 出示
“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 _________ 的白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 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
地表达。)
2
•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一一理解一一积累一一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 与写的例子,要用好
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一一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 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评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 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
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 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
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 指导方法、 训练技能。 教师遵循学科、 年级、 课文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 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19


白公鹅》教学设计
发展性目标
1
.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
.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情感性目标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
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 ;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 印象最深?
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
.学生交流。
3
.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
.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
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
.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
傲的)白鹅
6
.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 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 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 吃相)突出其高傲;
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 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 )的白鹅 ( )的大白鹅 总写句 解释说明 课后小结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
13
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出示挂图。
2
.认识猫。
板书
20


(家猫、波斯猫)
3
.学生介绍猫。
4
.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 肉质的垫,行动敏
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
《猫》。
二、学习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2
)形近字练习。
虑( )稿()要( )
虚( )搞()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
.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
.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
4
自然段
1
.自学第
4
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
A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
B
: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
C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
.归纳引导。

1
)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

2
)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
)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
)大家一起读一读第
4
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 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 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
完成思考•练习第
1
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21


1
.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
.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
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
.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 讲读第
1

3
自然段
1
.讲读第
1
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
)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
)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
)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
)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
)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又 又。

7
)师相机板书

8
)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
.自读第
2
自然段。

1
)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
)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 舍先生
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 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生气, 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古怪)

4
)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
)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5
分钟自学,讨论)
3
.独立学第
3
自然段。

1
)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

2
)师检查辅导;
① 找也一对反义词。
(害怕)——(勇猛)
② 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 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22
3
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
.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
.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
.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
.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 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
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
.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
.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
.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
.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
.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 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 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
.那作者写
《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 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
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 章的表达方法。
7
.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板书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一一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长 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 大奇迹,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 祖国之情是教
学重点。
2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
.学生自由补充。
3
.老师给以肯定。
23


二、学习生字
1
.学习会认的字。
2
.学习会写的字。
3
.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
)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
)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
)小组讨论,并说说。
2
.出示第二幅图

1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
.对照课文,读课文。

1
)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
)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
)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 指什么 地方?
五、巩固练习
1
)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
)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
.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
.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
.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
.学生发言。
5
.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
)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
.全班齐读。
7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
.感情去朗读课文。
2
.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2
.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课后小结:
24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
.学会本课的
7
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
2
个词语造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教学重点
2

4
自然段
1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
.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 有著名的长廊、佛香
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 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
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
.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
)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
)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 尸体的“尸”;左下
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 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 雕”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类, “门”形旁表意; “各”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 地表示出来。有的
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
shi
)。因 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
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
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一一裁——载;赏 ——党——堂;雕—
—准——谁——淮。

3
)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 工具书的这种能力。
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
.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25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 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 色,鲜艳、发光,
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 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 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齐读课文,讲读第
1

6
自然段。
1
.齐读课文。
2
.提问:

1
)颐和园给作 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 园景色优美;颐和园
很大,占地范围广。)

2
)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 去细细游赏。因为颐
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 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
T
万寿山
T
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
.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
) 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
) 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
) 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
.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
1

2
句;第二层是第
3
句;第三层是第
4

5
句。
3
.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
)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
)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 画的内容包括
“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 慧。

3
)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 开了。”这句说明
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 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
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
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 基础上练习背诵此
26


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
3

4
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
.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 表达能力。让学生
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
.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
背第
4
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
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 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
.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
1
)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 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
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 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
)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 都雕刻着 小狮子。并且这么多
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
)石柱上 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 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1
)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
现。 (
2
)学生模仿练习。

3
)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
化顺序。)
2
.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
.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六、课后小结:
2

4
自然段。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
8
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
8
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
27


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 感。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 瞰、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
错。同学们
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
n
d”
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 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
种音。
二、 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 阅读提示。
1
.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 文就能明白的。
2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
.文章着重对哪个部
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二) 学生回答,讨论。
三、 精读选段
1
.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 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 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 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
.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
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肩负重 任沉毅多谋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车兵佣 分为驭手和军士……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弓弩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 佣 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3
.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 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
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 自豪!
4
.第
11
自然段
① 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 在“精美”的前
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 “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 会发现它的细微差
异。
③ 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 听到,那一个个威猛
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 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
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 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 “……”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 骋,神游兵马俑,
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28


五、课后小结: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
2
.理解诗意。
3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
.揭题。
2
.读题。
3
•注意“孟(
m
e
ng
) ”的读音及写法。
4
.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
.“之”的意思。
二、 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
.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 理解诗意
1
.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 古
诗的准备。
2
.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
)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29


四、体会诗境
1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
.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
.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
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
.借助插图体会
诗的意境。
6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
.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 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
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 想象一下,他们的分
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 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
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 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
作、语言、表情等等。
2
.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
.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
.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
.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
的感情。
七、课后小结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认识
2
个生字
,
会写
2
个生字(舍、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
3
.感悟诗歌的内容
,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
课时

件、

学生收集送别诗

一、导入
30



1
.师

同学们
,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
?
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 亲自来送他,李白很
感激汪伦)
3
.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 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 段深厚的友谊吧。
4
.师板书课题。(
20
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
.解诗题,知作者。
2
.抓字眼,明诗意。
3
.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
.解诗题,知作者。

1
)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
)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

使安西

3
)齐读课题。

4
)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 然)

5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
701-761
),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
.抓字眼,明诗意。

1
)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 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 诗,可以用铅笔在旁
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
)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
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
们依 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31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
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
.多诵读,悟诗情

1
)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
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 诵、叠诵、表演读、
唱诵 )

2
)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 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 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
)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
. _
,
客舍青青柳色新。
2
.使: ________ 。
3
.浥这个字读 _________ 。
4
.柳树的颜色是 __________ 。
5
.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
6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
?
(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 首送别的
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
感受 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生字书写本。
3
.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搭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
2
.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1
个字。
一、出示课题:
21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用?在什
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 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 做上记号。
32


1
.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 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
.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
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 们美好的情感。”请
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 划出来。
1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踏几
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 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 .....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 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 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
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 地方做了记号,今
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 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 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
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 临重重困难的人们,
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 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
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 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
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 车拉出雪地, 拉到一个小镇上。 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 中年
男子说: “我不要求回报, 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
多人, 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6
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
围困在一个小岛上, 一位少年帮助了他。 当他要感谢时, 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
“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 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 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五、课后小结: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汉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 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 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 (“对手”、 “老 师”、“饥饿
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 爱。大家看大屏幕,
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
80
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
100
个苹果,第三
棵树上结了
150
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 速度一样快,你先摘
哪一个树上的苹果?(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 确的方法和策略,竞
33


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一一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 是一个孩子, 已经
几天没有吃饭了, 很饿很饿。 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 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 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 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
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 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 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
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
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 么感动着我们?你觉
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 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 中的人物对话,理解
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 于中复活了,生命之
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 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
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 怀有恐惧心理,害怕
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 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
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 库中的库存量只有
4
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
23
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
400
多万,需
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 也应该感谢他!但
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 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
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 位台湾青年的心,听
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小钱还应该感激谁?(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
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 献中心,征集到
23
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今年的
4

15
日,他第
100
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 照片)让我们在深情
地读读这段话。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 只有到香港中转。尽
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 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一
一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
34


暂是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
暂下边的“日”稍扁
《卡罗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 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
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
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
分小组交流
三、 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
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

4-8
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
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
全班交流
5.
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 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
.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
.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 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 时的心情。
2
.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 大胆地提出问题,学
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 (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
35


给予的? 给予了什么?) 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 即针对课题提问时, 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
.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
.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 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
.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
.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
.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
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
.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
.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 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
.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 br>.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
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 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
.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
.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 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
不能一有疑 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
.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 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 予是快乐的。以此引
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
,
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 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
助人为乐的教育。)
2
.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 报表
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 够在实践中运
用。
2
.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
表达的感情。
4
.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36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
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
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
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 写成左右结构。
3
.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 思。
4
.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
12
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 使他疑惑不解;第
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 怒不敢言, 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
的话的含义; 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 表明自己的心迹“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 地方看出来的?
2
.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 “为什么”?“那 又是为什么呢?”
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 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
惑不解的语气。
3
.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 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 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 如:从“为 什么”?“那又是
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 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
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
.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
.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
.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 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
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
.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 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 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
.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
.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
.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
.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37


1
.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
.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 的收获。
五、 课后小结: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 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 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 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 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 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 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 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 读后谈收获。
②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 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
.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
.学习生字新词。
①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 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 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 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 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
.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
.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 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 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 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 其中意思的?
3
.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
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
5
.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
文题目的含义。
38


6
.人物评价:
① 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 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
.教学总结。
8
.作业布置:
① 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 署名为:未来**
家。
② 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乌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 的见解。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
. 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
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 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
.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
们回忆。(激发兴趣)
2
.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创设条件
1
.质疑:一个
14
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 己是如何看待乌
塔的?
2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
.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 的在一
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
.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
.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
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
.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39


六、巩固提高
1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 画,把
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和他人。
3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1
.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
.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
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 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
信吗?
2
.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
.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
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
.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
些读书方法。
2
.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
.启发讨论:
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
.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
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
.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
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40


结尾: 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此致”、 “祝你”等话, 应紧接正文之后, 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敬礼”“健
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五、课后小结: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
.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
.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
.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 候,当你登录
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
.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
.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
.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
.检查自学情
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
.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
.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
.抽生读第
2
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 靠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
.自读第
3
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 、之美好)。
5
.默读第
4
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 远洋船
6
.齐读第
5
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
1
.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41


2
.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
.人们的精
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
1
.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

20
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
.练笔:未来的
2
.绘画:科幻画
3
.办小报:科技之光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
.正确、流利地
朗读课文。
3
.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
作, 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 住宅有什
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
.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 通
顺、流利。
2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
.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
痕迹。
2
.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
.集体交流:

1
)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
)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
)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
)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
)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
)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
.高科技化的 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
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 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
.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 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人人都能
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
42


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五、课后小结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学新词;
2
.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 演化成鸟类的过
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
.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 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
.齐读课题
2
.质疑
1
.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 题想想。
2
.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 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
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
.初步释疑
①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 找答案。(给
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 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 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 程。
④ 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
.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
.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 同学商量。教师
巡视,对差的引导。
3
.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
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
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 速灵敏。
43


4
.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
.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
.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
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 演化成鸟类,而
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
.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
.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
.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
.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 认真阅读
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 读
P151

2
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 象一下,再用自 己的话有条理地说
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 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
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 弄清共几句
① 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 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 有哪些。前后都
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
8
句。)
(三)阅读、理解
1
.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
.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
.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
.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 成共识。)教师巡视
引导。
5
.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 殖成了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有些两足奔跑, 有些四足行走; 有些身体庞大, 有些小巧; 有些凶猛, 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
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 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
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 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
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 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44


a
、 引读;
b
、 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P1513

1
.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
.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
.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 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
演化需要非常 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
.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
.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
.自己观察
田字格的字:
1
)、写时注意什么地方;
2
)、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
.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
.抽说、补充
4
.扩词
5
.书

三、课后小结: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
.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 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
2003
年的
10

15
日至
16
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 载人航天飞船—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 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
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
.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 通顺、流利。
2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45


3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 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
2

5
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 画下来。
2
.集体交流:
(1) 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 高、品质好、生命
力强的农作物。
(2) 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 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 成太空蔬采。)
(4) 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
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
味道:更鲜美
C.
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
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5) 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 生上台进行介绍,后
相互交流)
3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 师呢?
4
.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 一个个奇迹。
课后小结:
46

练武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关于过年的手抄报-水浒传读后感500字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taszk


古诗苑漫步-初一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公务员培训视频-河南三本院校


工作日志范文-七夕节是哪天


形体课-个人房屋租赁合同


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留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