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点

温柔似野鬼°
739次浏览
2020年11月05日 18: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数九寒天-运动会稿

2020年11月5日发(作者:柴松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点




[真诚为您服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 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使
用过前几册教材的教师,对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从 四个方面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特点作一介绍。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要编好教材,用好教材,都必须明确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
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 个维度提出了语
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
标,前面的学段提出 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是分层次提出的,如,学习
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就是环环相 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
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我们在编写四年级上册教材时,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
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并 且注意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力求准确体现语文教
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如《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一条提出的:“在语文学习过程
中,培养爱国主义 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
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 条,在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没有再



提。显然,这是 个既教学习语文,又教学习做人的大问题,各个年段的语文教学都
必须重视,在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 必须渗透。再如,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
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后续的几个学段中再 没有与之照应的提
法。因为像这类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不好从程度上划分出层次,但是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它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第一学段提
出来了,就应该贯 穿始终。为了落实这些一以贯之的目标,我们首先在选文上下功
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的内涵 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
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 迪和教育。我们还
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
注意情感、态度与 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
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
例如,在识 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
会写1800字。识字、写字 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巩固。四年级上册
教材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就是结合 本组所学课文来复习会认、会写
的字的一种措施。
又如,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 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
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 目标。同时,加强
了默读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 br>读”。四年级上册教材对默读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希望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
达到“初步学会 默读”的目标。
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 br>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
段,则要培养学 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
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和积累语言方面,采用了多种形式,作了具体 的安排。
《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
意”。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
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 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
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 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
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
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
达的内容写清 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
确提出的。



四年级上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老师们 钻研
教材进行教学时,要在准确把握和具体落实教学目标上下功夫,这对用好教材、提
高教学质 量至关重要。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 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8个专题依次
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 国的世界遗产、人间
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
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 ,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
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围绕专题精选课文。
每组都围绕专题精选 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课文,力求内容涉及面宽,内涵丰富,语言
规范。如,第一组的专题是自然奇观,所选 的4篇课文,涉及山、水、树、云,
有的描写了稀世罕见的自然景观,有的则是写出了常见的自然现象中 的“奇”。其
中《观潮》所描写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则
是20世纪末才发现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和论证,是我国几
代科学家艰辛努力的结 果。学生通过阅读,在欣赏这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的同
时,也会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而赞叹,为祖国的 人杰地灵而自豪。
再如,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选入的都是著名作家的文章。前两篇分别是丰
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
后两篇是老舍 先生的《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的文章。这样的几
篇课文,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通过 比较体会表达方法的异同。
第八组“科技成就”,选入的4篇课文也很有特色。第一篇是中国科学院 院长路甬
祥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虽然只有短短的六百字左右,但高屋建瓴地概述了20
世纪 的这一百年科技发展创造的种种奇迹,很有气势,使人对科技的迅猛发展印象
极为深刻。紧接着的三篇文 章《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
客》,内容新颖有趣,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科学技术 方面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其中
《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反映的是我国的科技新成果, 更是令
人鼓舞和兴奋。
2.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专题。
每组的课文围绕专 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例
如第一组,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 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



震撼”,要求学生“一 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
的描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 作”,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
然奇观,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让学生积累的也
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
再如第六组,“导语”中点出“爱,是人类最 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
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口语交际”是让学生 练习向帮助过自己
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习作”则是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 br>后,把从图上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或者写一个真实的体现人间真情的故
事。这样的口语交 际和习作,都是在引导学生表达互相关爱的真情。该组的“语文
园地”还安排了描写友情的古诗《过故人 庄》和颂扬医生医德和医术的成语故事
《杏林春满》。
其余各组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可以这 样说,除了“语文园地”中的“趣味语文”,其
他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安 排的。
3.每组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
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
首先,注 意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通过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很自
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 的学习。例如,在第一组《火烧云》一课前面有这
样的连接语:“江潮,峡谷,榕树,鸟儿……这些美好 的景物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
味无穷。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那美丽的晚霞。认真读读课文,随 着课文
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
分背下 来。”这样承前启后,就把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学习连成一体,而且体现
了学习能力的迁移运用。
同时,许多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活动,大多在前面有布置有铺垫。例如,第
二组的专题是 “观察与发现”,习作要求写自己近来观察中的发现,或者整理写的
观察日记。这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多处 引导。在《爬山虎的脚》一文后,有两个小伙
伴的对话:“我想泡点豆子,每天去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我想和小林一起去观
察蜻蜓的飞行,还要把观察结果记下来”。还安排了“阅读链接”,介绍托尔斯 泰随
身带着笔记本,坚持写日记的故事。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
是怎样仔 细观察,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有了这样的准备,习作就有了
基础,习作也就成了学生展示自 己观察与发现成果的一种需要。
围绕专题选编课文,围绕专题整合各项学习内容,并使前后学习活动 互相联系,环
环相扣,就使每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凭借教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
这一编写特点,做到瞻前顾后,整组备课,整组设计安排教学,发挥教材整合的教
育教学效果。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
书既成为教师的“教 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
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
这些泡泡 ,有的是思考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随遇而安’是什
么意思呢?”《呼风唤雨的世 纪》中的“‘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有的是
体会用词的精妙,如,《颐和园》中的“‘慢慢 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有
的是设法理解句段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中的“我来画一画 爬山虎是怎样一
脚一脚往上爬的”;有的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的“联系上下
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还有的是读了课文产生的联想,如,
《去年的树》中的“这时 候鸟儿会怎么想呢?”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阅读的
过程中边读边想,自读自悟。通过这样的反复实 践,学生就能逐渐领悟到读书时应
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从而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养成良 好的阅读习
惯。
2.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读、积累的要求,例如,“我要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喜欢的部
分背下来。” “课文中许多地方是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
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我要找 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有的
是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探究,例如,《鸟的天堂 》后的“我有一些问题想
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 没
有加呢?”有的是就某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例如《那片绿绿的爬
山虎》后的 “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体
会”。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促进教 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生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
3.“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 栏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
法 。“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
“宽带网”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这些栏目,
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得
到了发挥。
“我的发现”这个栏目从一年级下册就已开始 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的范围
逐步扩展。前三年,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中一些 带规律性的现



象,到四年级,进一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 发现。四年级上册的8个“我
的发现”中,有3个是关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明贬实褒的语言 现象、
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4个是关于读
写方法和 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
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 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还有一个是发现童
话的一些基本特点。由于发现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 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
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 个孩
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
某个话题 ,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4.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
形式。
“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
中出现 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
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 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词语盘点”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基本要求,学生 的自查自测可不限于此,还可
补充自己在本组课文学习中注意到的其他词语,甚至是课外语文学习中积累 的词
语。通过自查自测,在字词学习方面做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
提供的文章〗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
仅仅局限于课 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 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
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 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一
个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 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
来的变化”。我们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青人,对< br>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
让孩子向成年人 作些了解,听听他们举出的前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
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 际的实践活动。再如“语文园地四”中,学
生交流发现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联系到自己的妈妈在向别人 讲到自己时也常常是
这样的语气。经过这一启发,估计许多孩子都能有类似的体会,对这种语言现象也< br>就加深了理解。还有“语文园地四”趣味语文中那茶杯盖上的五个字,按顺时针方
向,不管从哪个 字开始读都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汉语的魅力,又能把学生的语文
学习引向生活。



2.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 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四年级上册教材在
部分课文后面增加了“阅读链接”,如,在《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面,链接了
周恩来东渡日本前所写的著名诗篇;在《猫》的后面链接了周而复和夏丐 尊写的两
则描写猫的片断。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
有条 件,他们还可能会把这些相关的材料找来阅读。
我们还计划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向学生推荐几 本好书。四年级上册推荐的是
《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推荐的方法,一是在相关课文后面的“资料 袋”中
重点介绍了《格林童话》,在《卡罗纳》后的“资料袋”中介绍了《爱的教育》。
二是让 学习伙伴交流对这两本书的阅读,如,在“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中,有
学生说“我读完了《格林童 话》”;《卡罗纳》一文后有个泡泡:“课文写得真感
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 课程标准》规定,中年级学生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要达到这样的阅读量,应该引导读整本的书 。我们设
想,学生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如果在课外能有计划地读上十来本好书,对于全面提
高语 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教材中还结合部分课文的学习,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要
求。学生带着任务去找材料 ,甚至到图书馆去看书,上网去搜寻,课外阅读的面就
更宽了。
3.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本册所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既围 绕各组专题,又大多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
的。例如,“我看到了……”这种看图画,比眼力,是学 生平时爱玩的游戏;交谈自
己喜欢的动物、自己观察的发现,是学生经常谈论的话题;“我们的奇思妙想 ”,
顺应了孩子喜欢想象、幻想的特点,为他们提供畅谈奇思妙想的机会;表示感谢与
安慰,是 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应对交际能力;“保护文物”是全社会都应关
注的问题,学生学习了有关我国 世界遗产的课文,阅读了有些地方长城遭破坏的资
料,对于如何“保护文物”也会有感而发,有话要说。 这些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
口语交际,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应付能力,又能引起学生对生 活的
关注,提高处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也就顺 应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习作的内容贴
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想象世界,习作也就成为学生生活的需 要了。
4.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从每个专题的实 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搜集、交流资
料等活动。特别是第三组和第七组,安排了综合 性学习,语文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
样。如,“中外童话”这一组,学生在课内外读童话,还自己写童话、 续编童话,
讲童话、演童话,在“展示台”中学生还展示办的关于童话的墙报和小组编的童话
故 事集。再如,“成长的故事”这一组,学生通过阅读、调查访问、写信等多种方



式,了解名人、亲人或同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写文章、讲故事、编短剧、办 手抄
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
语文学习 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
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 文,用语文。
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选读课文和适量的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教材。还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当时、当地的语文学习
资源,使语文教学 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发布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访
问您的相册。
去帮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复服务。




体育运动口号-幸福在哪里作文


南通会计-黄金海岸住宿


济南教育网-乐山招生考试网


青海教育考试网-开学班会


鸟不宿-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世界无烟日是几月几日-火烧赤壁读后感


今年圣诞节-格言的启示


奢侈品代购-互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