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爆炸案-毛邓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设计与反思
迎祥小学 余万华
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4、95页例题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
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
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
计图
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具准备:动物卡片、统计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路过街上的玩具店,老板求我为他
办一件事,而且这件事与你们
有关系。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事吗?
老板说,隆昌的批发老板
打电话来说,拢了一批新的动物玩具,这些玩具
是(边说边拿出动物卡片贴在黑板上)小猫、小狗、小兔
、小马。但是不知哪种
动物玩具多进一点,哪些动物玩具少进一点。所以,他要我了解同学们最喜欢哪<
br>种玩具,哪种玩具喜欢的同学最多。然后,他根据同学们喜欢动物的情况到隆昌
去进这些动物玩具
。老师要知道这些要用你们学到的什么知识帮助解决?
(这时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引导学生说出要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索新知:
1
1、收集整理数据。
师:统计离得开数据不?
(生:离不开。)
师:那么老师需要的数据从那里来呢?
(生:收集和整理。如果
学生答不上,老师引导:现在数据要从同学们中
来,第一步就要向你们收集。在黑板上的“统计”下面板
书:第一步:搜集。)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第一张卡,在你最喜欢的动物的下面打钩。
同学们打好后,收集拢来。
师:同学们,老师需要的数据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生:整理。如果学生答不上,教师引导
:现在老师已经收集到了你们最
喜欢动物的情况,可是数据还没有出来,这就需要把这些情况进行整理。
板书:
第二步:整理。)
师:我们学过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呢?
(生:或打钩,或画圈,或写“正”字。)
讨论:用哪种方法更好呢?
反馈意见,教师引导用写“正”字的方法更好。强调每写一个“正”字都
代表5。
让学生拿出第二张卡,在每种动物下面写“正”字。
老师唱一票,学生写一画。
写完后,让学生分别算出喜欢每一种动物的人数。
2、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
让学
生汇报数据,汇报一个填写一个。(可能有少数学生有出入,教育学生
统计时要认真仔细。)(填写统计
表学生容易)
3、制作条形统计图。
2
要很醒目地看出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最多,还需要画统计图,你们会吗?
(学生会说会)
请同学们看第二张卡片上的统计图的表格。再看看统计表中的数据。
师:你们用过去学过画统计图的方法试一试,看谁有发现?
(这时学生会发现,每一格子表示一人格子不够)
师:怎么办?
学生讨论。
反馈信息:或不够就在傍边的格子里画,或在上面添格子,或一个格子表
示两个人等。
教师引导:用哪种方法好呢?
(这时学生会发现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人更好。)
引导:一个格子表示两个人,2个格子表示几个?三个格子……
让学生用一格子表示两个人画条统计图。
(有可能数据是单数,这时学生会发现单个数该怎么表示。)
学生讨论:单个数该怎么表示。
反馈意见:用半个格子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单数的条形,注意强调单格的画法——半格。
抽一名学生上台画刚才老师
每画完的条形统计图,其余学生独立画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交流,展示统计图。
4、看图提问并回答问题。
(1)、让学生做统计图后面的练习题。
(2)、师:现在统计好了。请你给玩具店的老板进货提点建议。
(学生可能会说出最多同学
喜欢的那种动物玩具该多进些,喜欢的同学少
的动物玩具要少进一点。)
5、总结比较。
3
师:今天学得统计与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
三、练习。
教材95页“做一做”
1、收集整理数据。
师:题中有哪几项体育运动。
(生:跑步、跳绳、游泳。)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图还需要什么?
(生:还需要数据)
师:怎么办?
(生:要收集整理数据)(如果答不上,教师结合板书引导。)
师:刚才体育老师钟老师从三
年级二班收集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的情况,
他让我叫大家用条形统计图统计一下。你们愿不愿?
教师唱票,学生用写“正”的方法整理数据。
2、根据数据独立画统计图。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单数怎么画。
3、完成统计图下面练习题。
反思
通过教学我觉得课堂提问的设计比较好,因此听课提问的有效性
较高,下面我主要就课堂提问进
行反思:
1、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提问:(1)、老师要知道喜欢哪种动
物的同学最多,喜
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少,要用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
识?(统计)(2)、统计需要的是什么?(数据)(
3)、数据是怎么
来的?(收集、整理)目的是激发学生回忆并调动已学知识,为学习
新的知识
服务。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
的状态。
4
2、在收集好原始数据之时提问:(1)、老师徐需要的数据有了
吗?(没有)(2)、
下一步该做什么?(整理数据)(3)、整理数据
有那些方法?(4)、哪种方法更好呢?目的是调动学
生运用已有的知
识经验解决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选取更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我
这里问点抓
得比较好,学生很快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数
据。但有个生成问题处理得不太好,就是有一个学
生问:整理数据为
什么用“正”字,不用其它字?比如“大”字。我就说:“这是人们
长期以来
的习惯,正字五画好算”。课后我反思,应该进行追问:“正”
字几画?(五画)再问:五个五个地数还
是三个三个地数更简便?这
时学生就会发现为什么要用“正”字的方法了。
3、在根据数据制
作条形统计图时,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引
起认知冲突,提出问题:(1)、你们用过去学过画统计图
的方法试一
试,看谁有发现?(格子不够)(2)怎么办?(学生讨论解决)目的
是利用学生原
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发现用1格表示一个单位
量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起认知冲突,
从而积极探索各种
方法来解决问题。由于设问抓住了关键,学生很快发现了根据自己已
有的知识
和经验已不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格子不够、单数怎么表示
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学生纷
纷说出了解决问题的办
法,是课堂异常活跃。
4、在完成好统计图表,描述统计图后提出问题
:今天学得统计
与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目的是为了在比较中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
统计知识。学
生很快得出数字大,统计更麻烦,要用一个格子代表两
个单位。这样提问不仅引导了学生强化了新知,还
进行了课堂总结。
效果很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