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书戴嵩画牛》实录
长沙英语翻译-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窦桂梅新:《书<戴嵩画牛>》课堂实录
教材简析、目标及着眼点: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教材中六年
级上册内容是苏轼的一篇题跋。同时,
本节课也是清华附小2017年度主题课程群“与苏轼对话”中五
种类型课之一。
曾经人教版二年级白话小故事《画家与牧童》就是这个故事改编的。通过两课时
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学习东坡题跋,体会题跋“笔简意足”之创作特点,从
中感受“文言文”妙用
。认识生字,积累背诵。2.设计思维矛盾冲突点,体会“耕
当问奴,织当问婢,()当问( )……”
之理,体会“向行家里手请教”,实践
出真知,体会“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3.读写创结合,初步
学会写题跋,意
在练笔创作,体裁不限。围绕这三个目标力图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学生特点—
—学习究竟是谁的事情,当然是学生。“让儿童站立课堂正中央”
是清华附小的课堂观。那么这堂课,努
力让学生清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
多种手段实现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生学习。
老师的任务就是
当站在学生前面的时候,锦上添花的事情学生做。如果需要“雪中送炭”,那么
就扶君上马送上一程。如果在学生后面,就静静等待倾听,适当的时候推波助澜,
但也是万不得已“推”
上去。如果在学生身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发生的需要修
正之处,就适当见缝插针,因势利导的“导引”
。
文本特点——什么样的文本就要还什么样的味道。该设计旨在立足文言文学
习的规律,从文
本中的“文言”生发,进而走进文言文的“文”。通过古代文言
与现代白话对照理解文言之意,通过文言
文的题跋“言简意足”特点,体会该文
言文的妙用。尤其从文言文简约意足中的思维中爆破点切入,结合
相关资料,进
而再次与文言文进行建构,通过课堂真实的言语实践活动,在思维的螺旋上升中
布
满结点,同时介入真实可感的工具,承上启下,撬动儿童的语言思维得到真实
的发生与生长,最终实现言
语、思维与精神的同频共振。
年级特点——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高起点。儿童必须通过在低、中年段
学
习的方法进行迁移和运用。全课一共分为三个版块:“学习题跋”——“思辨题
跋”——“创
作题跋”。这三个板块力图通过学生自学,自查、互学、互检等方
式完成每一个环节的任
务。每一次言语实践活动的背后我们可以找到儿童语文经
验的“前源”,又到预想“后续,及至言语活动
最终形成序列性设计。同时本课
注重区块组合生长的序列设计,引导学生学习一个新方法,即注重材料补
充地准
确延伸,实现拓展补充的文本与主题教学的内容实现同构,除了主讲《书<戴嵩
画牛>》
,还穿插了《书<黄筌画雀>》,共同指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那些
行家里手“请教”的主题。
教学实录:
第一板块:学习题跋
一、走近题跋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胸有成竹》
生:谁来讲讲因苏东坡诗词故事引发的成语典故。(学生讲“胸有成竹”和
“坚忍不拔”) <
br>师:因为苏轼引发的成语太多了,藏于他的词、他的诗,比如我们教材学过
的,我来说上句,你来
说下句例如——。
生: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生:词有《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由学生数据分析引出题跋
师:说苏轼,道苏轼,今年是纪念苏轼980周年诞辰。
生:我们低年级学习由苏轼诗词引发出来的成语典故 “水落石出”等。
生:我们中年级在课
文里学习了《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高年级同学也在课文里学习《望湖楼醉书》和《饮湖上初晴后雨》(内
容略。)
生:我们高年级同学不仅学习这些诗,还画苏轼,制作画团扇,更有六年级
四班的同学用大数据分析带我
们走进苏轼文化的海洋,我们有一个惊奇的大发现,
苏轼的题跋竟然是词的近一倍。
师:不是
说他是词的王,诗的仙,不是说他是千古大家嘛,竟然同学有一个
新的发现——题跋。所以同学们建议,
我们能不能在课堂上学习题跋,今天课堂
上听你们的建议,让我们走进题跋。
(三)理解题跋之意
师:请你结合“题跋”字形意思谈谈你的理解。
生:“题
”中的“页”就是“头”的意思,“跋”的“足”就是“脚”的意思。
“题跋”写在书或者画上的文字,
来表达自己看法,大概就是题跋吧。
师:这里有一份资料,结合资料,请你再谈谈。
生
:“题”指写在画、书籍、碑帖等上的文字,“跋”指写在之后的文字,后人
统称题跋。题跋是中国书画
构图的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题跋体裁不限,有
散文、诗、词等。一般依画之事,写画外音,即对书
画的感想、想象、评价等心
得体会,努力达到“笔简而意足”。
师:将这段文字化为自己的语言,再谈谈你对这题跋的理解。
生:写在画或者书籍前面的
文字是题,写在后面的文字叫跋。也就是借着别人
的画、书籍或碑帖,在上面去写叫题,或在后面去写,
就像今天的读后感,就是
借着题跋,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尽量要言简意赅。
师:嗯,后人统称为“题跋”。瞧,这幅画,你一定会猜出苏轼的一首诗:
生:(齐背诵《惠崇春江晚景》)写在上面的叫“题”。
师:这就是当年苏轼在惠崇的《鸭戏
图》上直接写的“题”。还有刚才你们说的
《题西林壁》就是一篇“题”。
师:还有一首“跋
”。就是大家二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叫《画家和牧童》。传说这
个故事就是源于苏轼去画马很有名的李公
麟家里,看到了他收藏的唐朝戴嵩的
《斗牛图》之后,写的感想,也叫“跋”。今天我们
统称“题跋”。那么题目中的
“书”的意思是——
生:苏轼就这幅画写的“题跋”,前面加了
“书”,意思其实就是说为戴嵩画牛写
的题跋。(让学生到前面把意思写在“书”的前面)。
二、第一次走进课文,学习《书<戴嵩画牛>》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当时题跋可是繁
体字、竖版、还没有标点,现在放
在你们的课文里降低了这三个要求啊,即有标点,横版,还是简体字。
尤其是高
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書戴嵩畫牛。蘇軾。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
所寶以
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
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
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
然之古語有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一)完成任务一:自学互查是否“读准、读通、读懂”文言
1.学生自学、小组互学 师:苏轼的这篇题跋是文言文形式写的。作为高年级同学,相信你们有所涉猎,
谈谈你们的学习文言
文的方法。
生:首先读准字音,然后读通句子,一个字就好像今天的一个词,不容易懂。怎
么
办呢?就结合教材中下面的“注释”,帮助我们理解,这是自学的好方法……
师:这是方法一,很好,还有呢?
生:读不准的多音字,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确定该读哪个字音
,还可以问问身边同
学,甚至不会可以问问老师。尤其是有的字,今天是多音字,在古文里读的时候要注意,比如“好书画”,的“好”读二声。甚至可以创造性地读活
师:很好,我们又听到了几种方法。
生:关于读通,也是可以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其实,
我们可以小组合作,互
助学习,就是前后字和字之间怎么停顿,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顺。
生:
今天我们说的话叫白话,用白话组成的文章,叫白话文,那么古时候说的话
一般是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
章叫文言文。
师:是的,所以,我们既要理解什么是“文言”,正如你们前面所说,也要理解
“文言文”。
生:我明白了,也就是说,不仅仅理解里面难懂的字的意思,甚至一句话的意思,
还要从整体上关注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什么,以及究竟要表达什么。
师:那就请你们自读,一会汇报。
(蜀
②
中有杜处(chǔ)士
③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有戴嵩 (sōng) 《牛》
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pù)
④
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ǔ)
掌
⑤
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
角,尾搐(chù)
⑥
入股间,今乃掉尾
⑦
而
斗,谬(miù)⑧
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ì)。”
不可改也。)
2.以小组形式,学生互查字音是否读准
生:我们小组学生当小老师,检查字音是否读准。例如“拊(fǔ)、
搐(chù)、
谬(miù)”等这些生僻字。
生:不错,把这些难读的字读准解决了,尤其
生字“曝”“锦”“轴”“矣”,再读
读。可连起来读通,就会更有难度了,谁来?
生:以小
组形式朗读全文,再检查重点句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巩固。然后全班同
学读一遍。(读略)
生
:因为古人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甚至一个词相当于一句话的意思,选两个,
结合下面的注释,来考考大
家。
3.学生互查注释理解情况
生:我们小组继续检查字义,看看你们是否运用了刚才的方
法理解了。(该同学
逐一检查,要么叫一个组回答,要么集体回答,要么叫某一个同学回答。具体细节略。)
① 曝(pù):晒;
② 拊掌(fǔ):拍着巴掌;
③
搐(chù):收缩,抖动;
④ 掉尾:竖立着,摇着尾巴
⑤ 谬(miù):错误。
⑥ 然之:说的是对的。
师:请注意这里的“掉”,今天白话文的意思垂下来,掉落。可是古文中——
生:古文中的意
思是牛竖着尾巴摇动着的意思。看来有些字在今天正好与之相反。
所以,在牧童看来,斗牛应该是尾巴夹
在两个后腿之间,不是摇着尾巴斗。这样
没有力量。
4.学生古今释义对答游戏
生:既然字义明辨了。放在句子中是否理解了呢?我代表我们小组
,检查一些句
子意思。(以下内容,该生也是要么集体回答,要么让某一同学回答,总之采用
多
种形式进行互查。教师随时见缝插针疏导。)
生:四川有个姓杜的隐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件。
生: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生: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生: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生: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
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
“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
夹在两腿中间。现在
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生: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
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
尾搐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此句很长,学习古文的时候,里边如果有两句话,三句话,我们都把它当成
一大句话,但是我们要注意断句。
师:这张画上画的是斗牛吗?
生:此画斗牛与?
师: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生:尾搐股间。
师: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生: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师:亲爱的同学们,为自己鼓一次掌
生:杜处士笑了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生:处士笑而然之。
生: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
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生:古语有云:“耕当有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师:同学们文白对照这么长时间,原来是因为白话文在作怪,91个字对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