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书
刘墉经典语录-年会互动游戏大全
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四年级数学
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数学试卷的命题内容比较全面、基础性
强、题型丰富,既能检测
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本次数学试卷的
命题贴
近实际生活,旨在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次考试共设六道大题,包
括
了四年级上册所学内容,题型多样,涵盖面广,有填空、选择、计算、画图、统计和
解决问题,题型和答
题要求与前几个学年测查试卷一致,没有偏题、怪题、难题,难易
程度适中。能力上考查了学生的计算、
理解、观察、操作、统计等能力,突出了学科特
点,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1)
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
展。本次试
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保证了较高的比
例。本册重点内容在试卷中通过口算、笔算、填空、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查。
(2) 贴
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
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
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
生活化、情景化,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从中
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
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
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
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
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列竖
式计算,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解
决问题等。
二、全区成绩统计
全区此次四年级期末考试,共1256人参加测查,总分为1
11161分,平均分为88.50
分,及格率97.67%,优秀率为61.07 %,权重为86.
66。中华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
有8个班参加测查,共104人,总分为9558.5分,平均分为
91.91分,及格率为100%,
优秀率为69.23%,权重为90.61 。100分人数为6人
,90-100分人数为66人,80-90
分人数为27人,70-80分人数为5人,可见,无论是
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权重等方面,我区与中华小学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中华小学最低分仅
集中在70-80分
阶段,而我区部分班级出现个位数分值,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需不断加强和提高
。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填空
本题共有12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从整体看,学生对填空题的掌握情况良
好,80%的考生答题效果较好,得分都在20分以上。1、2
、3、4、6、10、11、12七个
小题完成情况较好,但少数学生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5、7、
8、9四个小题出错较多。
可以看出:(1)学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读写还存在问题;(2)用“四舍
五入法”保留
“万”、“千”位的知识掌握不好;(3)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理解不够。
填空题失分最多的是第5小题:( )÷23=12……,表明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
知识
掌握不够牢固。第7题考察的也是除法知识,部分学生对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
关系梳理不清晰。第8
题考察的是实际路程问题,该题丢分的原因大多是速度单位的书
写错误,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单位书写
能力还需加强。第9题考察的是钟面上分针与
时针所形成的角的度数问题,该部分知识也要继续强化。
通过阅卷还可以看出学生成绩差距较严重,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需
不断加强。
(二)选择
本题共有5个小题,每个选项2分,共12分。本题测查的知识点是
乘法算式中积
的位数问题、读数、四边形内角和、图形变换、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点的运用。该题丢分较多的是第1题和第5题。第1题较多学生将答案错误选择为B:三位数,出错原
因是没有正确
理解题目的意思,忽略了占位问题。第5 题丢分原因是对点到直线的距离
这个概念不清晰。
(三)计算
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30分。第1 小题是直接写出得数,有12道题,每题1
分,
共12分;第2小题是竖式计算,有6道题,每题3分,共18分。口算部分是乘除类和
估
算类直接写得数的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口算能力;用竖式计算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
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题
目,是考查学生竖式计算的能力。计算是最基础的知识,这部分内
容学生训练比较多,掌握得比较好。因
此,学生在平时的练习算式下面留的空隙大了,
养成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做题,独立思考
的能力。
第1题口算:多部分同学掌握得比较好,部分同学对除法估算知识掌握不牢,对估
算
的意义和方法掌握不够。
第2题竖式计算:学生出错较多的是440×35和604÷43这两道题。
440×35主要
是考察乘法算式末尾的零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出现漏搬的情况导致丢分。而604÷4
3集
中在商和余数出错的情况上,这说明了学生对除法的试商情况掌握不好,而余数出错的
情况
有漏搬和错搬,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
(四)画一画
本题2小题,共8分。
第1题过A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B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
线。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正确作垂线和平行线的
知识。
从阅卷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也有部分同学作图不
规范
、审题不清晰。很多同学作垂线的时候没有直角符号,这说明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
是不够严谨和规范。还
有部分同学对“高”的概念不清晰,导致作高的时候出现在梯形
的腰上画图。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严格
教学和严格要求。
(五)统计
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6分。本次统计考查的是“条形统计表
”的内容,要求学生
根据给出的某家电商场甲乙两种品牌手机2008年以来销售情况的信息,完成统计
图,
分析比较图中的数据信息,完成填空题,并做简单分析。该题答题情况较好,80%的参
测
学生都能答对本题。错误多的是第1小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绘制统计图不看图例,
直线的绘制随意性
大,没有养成使用尺子的习惯。
(六)解决问题
本次命题给一些教材中的习题赋予现实的
题材,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
活中学数学”,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书本知识学
习的意义和作用,体会
数学广泛的应用价值。本题共有4个小题,共20分。4道题全对的同学不到总体
一半的
水平,可见解决问题是整张试卷丢分较多的题目。通过阅卷,存在的问题是:1.审题不
认真:如第4题中对“返回时每小时多行10千米”中的“10千米”理解不清晰,这个
“10千米”不
是返回速度,而是返回速度比去时速度多的量。该信息理解错误导致丢分。
2、数量关系不明晰:如第3
题中“80÷4”得到的是“20次”,许多同学都写成“20天”,
单位的出错不是简单的书写问题,
这说明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理解不清晰。3、计算不过
关:如第1题中:48×21、100÷48,第2
题365×400等算式的计算出现错误,计算导
致的丢分很可惜,所以还需不断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4、答题习惯有待加强:试卷作
答中,书写不规范、算式顺序颠倒、单位名称遗漏、连续两问只答一问等
情况较为普遍,
这都提醒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答题习惯是老师们需要常抓不懈的
工作。
四、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虽然试卷每道题都一一做了丢分情况分析,但值得欣慰的是,
从阅卷情况看,四年
级学生在此次期末检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学习习惯良好。从全区
整个年级的试卷中,90%的字迹工整规范美观,没有乱画
现象,说明大多数学生日常书写习惯较好,态
度比较认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提供了保证。但并不能排除个别学生书写的潦草。
2
、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口算与笔算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同时是学生认为最简单
又最容易出错的内容。试
卷中设计的口算与笔算,85%的学生计算得了满分,说明老师
们教学扎实,训练到位,学生的课堂练习
保质保量。
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选择题学生已经学会先分析,
再去举例解决。应用题能够和生活紧密相连,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在应用知识解
决问题这部分
知识中失分比较多。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因而部分学生由于粗心将题抄错或数字、运算
符号看错而导致丢分。
3、课堂教学比较呆板,评价语言乏味,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
兴趣。
4、学生思维受定势影响严重。
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正确率高,对于比较
陌生的题目或灵活形
式的题目解答不够理想。
5、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能力较差。
六、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
扎实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
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
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多采取一些游戏式、故事式的教学,引导
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
动。
2、加强计算的训练,养成课前3分钟进行口算练习的习惯,家
庭作业以计算为主,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
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
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
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
他们。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上课
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
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
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
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
培养,让学
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7、加强与家长的联
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
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
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8、强化教研活动的力度,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
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