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宽恕就是爱-天津医科大学招生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荥阳市第六小学
课程名称: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总课时数:60课时
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
、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
是由几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
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
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
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
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
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
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
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
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
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本册内容主要包
括: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
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
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单元
序号
单元
专题
学习
重点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会用“上、下”、
1 位置
“前、后”、“左、
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2
20以内退位
减法
熟练口算20以十几减9;十几减几;用
内的退位减法。
数学
体会平面图形
3 图形的拼组 立体图形的特
征,
会数100以内
的数,说出数的
组成,掌握100
4
100以内数以内数的顺序,
的认识
大小;熟练地读
写100以内的
数。会计算整十
数加减一位数
认识人民币及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单位元、角、分,
5 认识人民币
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会进行简单的
计算。
会口算
100以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
内整十数加、减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
100以内的整十数
和两位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6 加法和减法数加、减一位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一)
和整十数。解决
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会认、读、写认识时间(一);(二)
7 认识时间 几时几分。知道
1时=60分。
8 找规律
通过观察、实找规律(图形)
验、猜测、推理找规律(数字)
4
3
15
3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
数;数的顺序、大小;整
十数加减一位数
8
平面图形的拼组、转换;
立体图形的拼组
12
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
4
3
等活动发现图
形和数字简单
的排列规律。
1.会用简单的
统计
方法收集、整理
整理与复习
数据。2.认识
9 统计
条形统计图和
简单的统计表,
能提出问题并
回答。
20以内退位减法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
10 总复习
巩固知识,提高
能力
减法
元、角、分、时、分的认
识
位置与图形、统计
综合课
课程实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
维的训练。 ?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
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
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
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
算的
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
究数学的生
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
数学,学习数学。 ?
3
.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
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
,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
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
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
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
3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
法已
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
例如一年级
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
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
过程。
数
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
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
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
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
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
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
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
合理有
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课程评价:
(1)平时学习评价
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优、良、中、
差。写的干净整洁的:上、下。)、成长档案袋的
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
讨论、合作)学习态
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课堂上老师对
孩子发言的评价: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
想想。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
是
否定期小结。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
: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5分以上为优秀;(2)80—94
为良好;(3)70—
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