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余年寄山水
600次浏览
2020年11月07日 10: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上海大学迎新网-青海省人事考试中心

2020年11月7日发(作者:费而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一、错例目录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 看图写算式 ………………………………………………………… (**)1
3. 图形的拼组
3.1 图形的拼组 …………………………………………………………
4. 100以内数的认识
4.1 数位、写数 …………………………………………………………
4.2 数位、写数 …………………………………………………………
4.3 数位、写数 …………………………………………………………
4.4 数位、双数 …………………………………………………………
5. 认识人民币
5.1 认识人民币 ……………………………………………………………
5.2 认识人民币 ……………………………………………………………
5.3 简单的计算 ……………………………………………………………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6.1 整十数加一位数 ………………………………………………………
6.2 整十数减一位数 ………………………………………………………
6.3 问题解决 ……………………………………………………………
6.4 问题解决 ……………………………………………………………

1
**)2
**)3
**)4
**)5
**)6
**)8
**)9
**)10
**)14
**)15
**)16
**)19













7.认识时间
7.1 看钟面写时间 ………………………………………………………… (**)21
8.找规律
8.1 找规律1 …………………………………………………………… (**)23
9.总复习
9.1认识时间 …………………………………………………………… (**)25
9.2认识时间 …………………………………………………………… (**)26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
采集样本 55 错误率 58.57% 采集者 **
学校
课时

综合 √

相关知识 20以内退位减法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
拓展
程序性知识

总复习

单元

复习课
策略性知识
新昌城东小学


练习课 √
新授课 错题来源 第二单元

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
基本
此题属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问题解决,学生在第一学期积累一些“求差”
类简单应用题的 经验,如“告诉总数,拿掉多少,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解。”
教学简述
这一题的表述与已学的知识刚好相反,并且,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独立解
题。
◆典型错题:
原题:

2




错解1:8+9=17(本错解错误率约17.4%); 错解2:17-8=9(本错解错误率约29.5%)
◆原因分析:
原因1:从教材的角度 讲,问题的表述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往的题目都是把“剩下的数量”作
为要求的问题,而本题是把“剩下 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把“拿走的数量”作为要求的问题,
表述方式正好相反。又因为这题目出现在单 元教学的第三课时,学生学习的重点仍集中在计算
的方法上,所以,作业本随意安排这一改变表述方式的 问题,直接导致学生按照原有的解题方
式去解决。
原因2:从学生的角度讲,①思维受负迁移 的影响(这是错误的主要原因)。从一些学生看到
“剩下9颗这个强信息”后,脑子已经自编的(或者说 提取了以往题目)的模型了:“一共有
17颗,狐狸摘走8颗,还剩下9颗。”17-8=9的算式也“ 顺理成章”了。②不理解数学问题
的解题格式。对于“已知条件要写在等号的左面,未知的问题要写在等 号的右面”理解起来有
困难,他们认为,9+(8)=17,所以17-8=9。
原因3:从 教师的角度讲,①在前期“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减法教学
中,创设的已知情境 过于单一,偏于正向思维,如“已知总数和减少的部分数,求剩下的部分
数”,使学生形成了“解题定势 ”。②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格式没有特别强调,学生没充分理
解。
◆教学建议:
建议1. 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的减法情境模型。教材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减法情境,但没有出现
这种本身带有“顺序性”的减法模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补充题型,并且在题型比较
中凸显出它 们各自的特点。
建议2. 重视算式结果和问题的比对能力。这是让学生通过比对计算的结果与要求的 问题的意
思是否一致,达到自我检查。这一点是解决“那些能够理解题意,但按照自己思路解题的学生”
的重要方法,也是培训学生检查应用题的着力点之一。
◆资源链接: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
原始样本 50 错误率 32% 采集者
**
错题来源 第3单元

采集
嵊州市剡山小学
学校
时 课时 √ 课 新授课 题 基本
3



题目出处
课本P29

相关知识 图形的拼组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型 综合
拓展
程序性知识
√ 机

单元 型 练习课 √
复习课

总复习
策略性知识
教学基础:学生经历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拼组过程,感知了立体图形和平
教学简述
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意: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典型错题:
原题:缺了( )块砖。 错解:缺了( 11 )块砖。




◆原因分析:
原因1: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学时太突出强调用画一画“补墙 ”的方式来解题,没有抓
住题目的侧重点,题目的重点是数出这堵墙缺了几块砖,而画一画“补墙”的方 式其实只是一
个辅助手段,但在教学中,教师恰恰注重了怎么“补墙”,看学生是否将砖块修补好,通过 修
补好的砖块数,再来完成填空。
原因2: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对墙面结构认识不够,有的学生就认为砖块是平行叠放的。
◆教学建议:
建议1:采用多种手段,得出正确结论。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也可以用手指丈 量、估计的方
法,或用每行5块砖共30块砖,减去好砖的块数20,从而得到缺的块数是10块。学生 只要
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判断。本题
主要有两种思路,其一是直接算出缺的块数,其二是通过总块数减好的块数,求出缺的块数。
两种算法 可以相互检验。

4



建议2: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的,让 学生观察,对比,得出哪几行的砖是一样的。然后通过动态
的演示,让学生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 同时,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辅助手段,掌握
“补墙”的方法,真正了解砖块的分布结构。
◆资源链接:



一年级下册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52 错误率 28.8% 采集者
**,刘

采集
学校
课时

综合

相关知识 数位、写数
知识性质 陈述性知识
拓展
程序性知识

总复习
策略性知识
单元

复习课

绍兴市蕺山中心小



练习课 √
新授课 错题来源 第4单元

题目出处 课本
基本 √
教学简述
这是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中“读数、写数”教学后的一道练习题,学
生已会读写两位数,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 数位的意义。
◆典型错题:
错题:猜一猜这个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 。
错解:61(或72、83、94)
◆原因分析:
原因1.学生思维主要集中在“ 小5”,对于“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没有引起充分注
意。导致实际写数时颠倒致错。
原因2.学生对数位的理解不正确。
◆教学建议:
建议1.明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5

阿拉巴马州-维也纳大学排名


会议发言稿格式-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眉山教育网-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出乐观的孩子-师奶兵团


离职原因-销售培训心得


梧桐叶-关于愿望的作文


京哈高铁-幼儿教育心得


鹿山学院-学雷锋树新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