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61儿童节-2016年高考成绩查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走进语文学习的百花深处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这个讲
座有一个诗意的副标题,叫做走进
语文学习的百花深处。意思是学生前面四年来的语文学习就好似是在田
间行走,是垄上
行,从五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高年级,学生将从语文学习的垄上行走向最美丽的百花盛
开的地方。
但是,在这美丽的百花盛开的地方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点,文本教学
难度明显增加了。这几个关键词很准确地表达了难度渐进式的发展。什
么是表面呢?中年级的学习是从语
言文字的本身获取信息和情感。到了高年级,开始从表
面获取走向内在理解,内在指的是文字背后的信息
。平面,指的是在中年级教材里,无论
是教材结构,或者是逻辑顺序,或者是人物形象,总体来说,是鲜
明的。线索是清晰的,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教学,定位是一种平面化的。到了高年级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
非逻辑
性的,或者是非结构化的文本,文本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会越来越复杂和多样,这就是从
平面走向立体化。单一和丰富怎么理解?中年级的学习,是就文本学文本,到了高年段,
会有更多的借助
于阅读资料,借助于资料袋,借助于老师所提供的课内外的资源和学生所
搜集到的学习材料来进行更加丰
富的,更加有层次的语文学习。
第二点,教学梯度的重要性方面得到了凸显。作为高年段的语
文教师,不能看到什么就教
什么,只有弄清楚了,教材与前面几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准确地把握好
本册语文教
学要求。所以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与中低年级的区别是在哪里?我们只有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让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显示出它
应有的教学
特色。
第三点,突破原有的教学定式。统编教材是汇集了以前的十二个版本教科书的优点和特
色
汇编而成的,他势必会吸收以前诸多教材的一些课文。以《跳水》为例,在很多的教材里
面,
都有这篇课文。面对这样的课文,我们不能够说:这是我早就熟悉了的,我上这个课
可是很有经验的,该
怎么教,教学重难点我都知道的。进入统编时代,我们要从已经很习
惯的,很舒适的教学区域里面跳出来
,我们要站在统编教科书的编排意图的角度,来重新
审视这些老课文。
因为没有哪一
种教材,是站在“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角度来编排《跳水》的,更没有哪本
教材把《跳水》的语文要素定
位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
有它的课后练习题跟统编教材也有着很鲜明的
区别。比如第二题: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
这些语句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脱离既有的教学定
势。这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
过程,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是我们不自觉的,往往就是在潜意识里面可
能就会把习
惯的一些想法带进来。相对其他版本的教材,原人教版教材中有更多的课文进入到了统编版教材,从新的编排意图这个角度说,这对使用过人教版教材地区的老师其实是很不利
的,这些地区
的老师想要从原有的教学思维里跳出来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而使用S版的
教师从这个方面看,困难相对
小一些。
第四,应对新的教学挑战。一套新的教科书,必然有他的新的教学理念,比如说语文
要素
的提出,这对于改变语文教学那种随意的散漫的教学局面,有一个很好的规定性的作用。
目
标明确了,是不是就好教了呢,其实教学的难度更大了,面对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
我
们要教到什么程度?过和不及都是不正确的,什么才是他适合的边界呢,那就需要细致
的打磨。再比如说
双线结构,虽然我们一直都在提双线,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可
是我们始终在这种两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上,好像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个最妥帖的状态,我们
还得在统编教材新的理念下面,继续探索双线结构
的最适切的一种关系。还有精读、略
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的提出,其实也面临着一系列的
问题和思考,比如说
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是考还是不考,肯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说不能考,有的说为什
么不
能考,既然已经纳入到教科书体系了,他已经是属于一个有机的成分了。这就是我们可能
要
去面对和处理的,如果姑且不去讨论考与不考,如果我们需要往下面去想,考什么?怎
么考?这一系列的
问题都是摆在我们前面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又比如说阅读策略,新教材
编排了四个与阅读策略为单元的创
新单元,策略怎么教?怎么体现新的理念又要跟常规的
语文教学有机的接轨?还比如说,习作编排中倡导
的过程指导,过程指导怎么落实?还有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当中,需要凸显交际功能等等,一系列的概念,
会充斥着我们,我们要
接受这样的挑战。
接下来,简单的梳理一下五年级的一个大致的结构。
跟三四年级的单元体例是一致的
,每一册书都有六个常规单元和两个特殊单元,上册是按
照阅读策略这个体系来编排的,所以各年级的策
略单元都在上册。在高年级,出现了新的
单元模式,就是编排了以单元整组的形式,进行的综合性学习。
五年级下册编排的是遨游
汉字王国。一上一下,各有一个这样一个特殊的单元。习作单元,在五上和五下
分别是介
绍一个事物,还有一个是描写人物,这么来进行分工的。
这是五上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大概的浏览一下。
今天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从这种表面
上,看起来跟中年级没有什么区别的编排的一个大致框
架当中,深入到它的内部了解五年级教科书的编排
特点。
因为五年级教科书与中年级真正的差别实际上就是在编写特点里面,只有正确把握好教
科
书的编排特点,才能驾驭好教学。这里有五个方面的特点,这是目录,下面我们逐一来进
行介
绍。
第一个方面,关于选文,在选文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编排,教科书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
首先说一下教材的广度问题,大家会发现。五年级教材出现了一些新的文章样式。比如说
非连续
文本,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的一种比较新鲜的文章样式。什么是
非连续文本呢?这种非
连续只是针对于连续而言的,它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的文学体裁,他
可以是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它可以是抒
情的,它可以是说明的,它也可以是叙事的,但它
一定是不连续的,它是片段式的。五年级下册第20课
《金字塔》,包括两篇文章,一篇是
《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不可思议
的金字塔》就是非连
续性文本,它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到一种多元的文本形
式。
它既有文字的描述,同时,他有数据,还有图标和示意图,左右两边还有批注。这是一种
非连续文本的呈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样式,它一定是一种多元的文本形式。而
且,它的文字表
述一定是片段的。
第二,还有社会科学类方面的科普文,这是五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中
的两篇阅读材
料《有趣的形声字》和《甲骨文的发现》。我们以前接触比较多的,是关于自然科学类的<
br>科普文,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的科普文,其实在阅读的时候审视的角度是有差异的。
<
br>当我们在阅读社科类的文章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去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有的时候
作者的观点是很直接的,但有的时候,有的作者的表达是很含蓄的,所以它跟读
自然科学的获取信息的那
种文本的会有一定的差异,我们要去努力地去寻找作者观点,又
要去看他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包括
论据是不是站得住脚。
第三就是古典小说,教材从古典名著里面,选取了三篇文章《景阳冈》
《猴王出世》《红
楼春趣》,让学生去感受近代白话文的一些语言特色,去读长篇的叙事类的故事。
第四,还有一些就是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序地进行安排文言文。一开
始的文言文,都是一些流传度很广泛的,而且内容比较短小的故事,比如司马光的故事,
还有王戎不取道
旁李的故事,都是在的中年级学到的。到了高年级,文言文跟以前的文言
文不同了,《少年中国说》《古
人谈读书》,这里的文言文,偏重说理,偏抒情,而且,
它的篇幅变长了,从它的形式方面,我们都能感
受到它的一些变化,
下面说一下关于选文的深度。在中年级和低年级,文章情感的
表达,都是很浓烈的,
很鲜明的,很直接的。到了高年级,在情感的表达上面,在思想内涵的表达方面,
选文都
变得更加的细腻和丰富了,高年级的选文,比如五上的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我们会明显
地感受到选文的情感变得含蓄了,情感的抒发要借助于其他的事物来表达,还要借助于场
景和细节。所以
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就是从表面走向内在。
高年级选文,情感不仅细腻和丰富,情感还变得更
加的宏阔,如果说刚才那两个单元的选
文比较多的是一种儿女情长似的情感,那么在五下的第四单元,我
们又能看到,一个人在
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他的追求。比如《军神》,还有
《青山
处处埋忠骨》,还有《清贫》这些文章,它反映都是老一辈革命家在他们的理想主义精神
的号召下的崇高追求。所以,理想主义的教育,是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
另外一个方面,
从比较乐观,比较灿烂的,比较美好的教育,走向一种更加带有忧患意识
的一种维度。从五年级上册编排
的《圆明园的毁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所经受的苦
难,从《少年中国说》,还有新入选的《无名岛》
这样的一些课文里面,又能感受到责任
和担当。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应该从感受生活的美好,到感受生
活的另外一个面向的过
程,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的必然。因为生活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在适当的时
候要让
孩子们认识到他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从表达的方式方面,以一个语文要素的梯
度发展来说明,那就是在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上
面,走向更加含蓄的这个方向,比如说从动作语言和神态来
体会人物的特点,关于这个语
文要素的训练点,在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下册,都有有机的安
排。在四年级
上册,体会心情,四年级下册,是体会品质,五年级下册,是体会内心。心情、品质,比<
br>较多的是从语言文字表面所获取的,而只有人物的内心,文章没有直接表达的,是需要学
生用心地
去揣摩。就是说人物动作,表情,语言,他的内在意味什么?所以高年级的语文
学习,真是开始走向语言
文字内在的更加深刻的那一面了。
在高年级,语言表达方面,有越来越多的文学化的表达,以
五年级下册《金字塔》这一课
为例,在这一段里面,作家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金色:在金色的夕阳下
,金色的田
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
的,三座金山、金色的光源等等。作者用这样文学的方式来塑造一种特别瑰丽的,宏阔的
画卷。在这个
单元的《语文园地》里面我们也会发现其它类似这样的表达,园地里节选了
季羡林的《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在写泰姬陵的时候他反复用白色,渲染泰姬陵的
美,中途再写西湖的时候反复
用绿字,所以我们会感受到作家的独特的文学化的表达手
法。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会越来越多的看到一
些陌生化的表达,比如《慈母情深》,无
论是标点符号的运用,还是句式,跟我们常见的语言的表达方式
不一样了,我们要去驾驭
他,我们要去理解他,我们要去品味它,这对教师和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提出
了新的要
求。
还有,在审美的独特性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发现,中年级的学习,我
们感受到的,是一
种大众化的审美,像《海滨小城》《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我
们
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很朴实性的,大众都有这样的一种共同的一种情感。到了高年级,越
来越
多的是要去体会文人的雅趣,他们的雅趣可能跟我们不一样,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
是喜欢明亮的月夜,
可是五上《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他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但是,漆黑漆黑的暗夜,还有蒙蒙细
雨的夜晚,着实迷人。他更喜欢的是这样的夜晚。还
有我们可能不喜欢的一些动物,比如说乌鸦,但是作
者他说,点点归鸦,他特别的喜欢,
冬天下雪的时候,看到雪花我们就很激动,我们喜欢下雪的冬天,可
是作者喜欢无雪无霜
的冬天。这些审美的独特特性,我们要去感受,要去体会。还有像郭沫若写的《白鹭
》,
开头一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种两者之间的关联,那这种审美上的距离感,是有
隔
膜的,学生很难去体会诗歌和白鹭有什么关系。
另外,高年级还会越来越多地出现高超的修辞
手法。比如,衬托,用其他事物烘托想要表
达的另一个事物的特点,从比较熟悉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走向
一些更加不常见的修辞手
法。对于这些文学化的表达,我们比较多的是要去感受它的效果,体会这样表达
产生了怎
样的感觉,而不要去陷入到对它进行专业化的,术语的判断。因为这里面其实问题是比较
复杂的,就像衬托有很多种情况,有正衬也有反衬。所以我们不是做修辞手法的一个判
别,而要着重去
体会效果。
接下来再来看一下选文的经典性,在这个方面,只要看一下入选的篇目,就能感受
到。有
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萧红、巴金、郭沫若、贾平凹。
还有,国外具有奠基性意
义的,知名的作家马克吐温,清少纳言,布封,列夫托尔斯泰等
等。这显示了选文的经典。
<
br>五年级教科书的选文编排很具有创新性,比如五上的《牛郎织女》(一)和(二),属于
同一文本
,但却有不同的教学定位。
再比如,五下第二单元,从现代文改写的《草船借箭》到古典小说
《景阳冈》《红楼春
趣》的有机过渡。
(二)
接下来谈一下第二点,在强化整体性的同时,凸显学生的阶段性发展。五年级上册和五
年
级下册是一个联系很紧密的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在情感的体会上面,课程标准的要
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
思想感情。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教材的安排是从体会直
接抒发的情感到体会寄托在人事景
物中的情感,这是一个大致的脉络。我们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单元导语
页的语文要素里面
就能感受到这点。在四下的第一单元里面我们就有这样的一个要求,要抓住关键词句,
初
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单元里面的课文有,乡下人家,还有天窗。四年
级
下册还有一个单元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课文有,老舍的猫,有母
亲,
还有丰子恺的白鹅,等等。这些课文,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比较直接的,作家用
它的笔已经把他的情
思,明确地表达了出来。那么到了五上,这里有三个单元,都在抓情
感的体会,他们有各自的角度,一个
是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一个是要结合查找的资料,
还有一个是要通过细节和场景。五年级下册,承接五
上做了一个总结,就是关于体会文章
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五下,画上了一个句号,把学生在前面几年来所
学到的关于体会思想
感情的方方面面的做了一个梳理。
我们来看一下五年级
上册各种体会情感方式。如说,桂花雨,这个单元,是典型的要
借事物来抒发情感。里面有一个很最经典
的一句话,那就是妈妈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
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们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都
会抓住这句话,但是我们有没有
发现,这句话其实是一点儿道理都没有的。因为不可能杭州的桂花都没有
他家院子里的桂
花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文学欣赏里面叫做无理而妙,就是越是不讲道理的话
越具有真挚的打动人的力量,越没有道理越感人。因为这里面说桂花的香里面所寄托的是
浓浓的
乡愁,所以他要说的是乡愁,而不是真正的桂花的香。
还可以从其他课文里面,比如《慈母情
深》,要从细节和场景体会蕴含的情感,像这样的
课文,通过题目就能感受到文本的情感。母亲的情感一
定是含蓄的,不是那种直接、张扬
在外的,她的深情隐藏在哪里,是需要学生去寻找的。
教材还入选了一篇新的课文,是吴冠中的《父爱之舟》,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的平实、浅
易,很简单。
正因为他的语言文字这样浅易,所以,每一个人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心灵
和情感,就特别容易跟作者靠
近,而他所选用的事例,又是特别的常见。比如说,父亲对
他的爱表现在逛庙会的时候给他买豆腐脑,还
有回家的以后给他折那个万花筒,他去读书
的时候,给他缝补衣服。当我们读到这,就自然想到了缝补衣
服的画面,过去的孩子和爸
爸妈妈可能都有这样的一些场景,都会有这样的动作,但是孩子呢,转身就去
忙别的了,
他没有注意到,没有及时地把它写下来,所以当后来看到这些很熟悉的生活场景的时候就会非常感动。这样的文本对于改变当前的一些追求那种华丽的文风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例
子。文章贵
在以诚动人,这篇文章在语言文字方面,真的是简单的,但是,确实非常的打
动人心,所以我们要从这样
的文本里面去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朴实文风的体现。
还有就是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情感,
这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祖父的园子》这一
课,在这个文本里面作者洋溢着的那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状态,他全都寄托在这个园子
里的每一个事物,每一个的花朵,每一个动物身上。教材还精心的设计了阅
读链接。这就
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提升点,如果这篇文章放到中年级的时候,可能不会放阅读链接<
br>了,但是我们的教学,是从以前文本而教的状态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当我们从一个
整本书的
视角来重新审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认知上的冲击。从祖父的园子里
面感受到的是一种神奇瑰
丽的,一个童话般的园子,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灿烂
的,快乐的儿童生活。但是当阅读了阅读
链接以后我们会发现,为什么作者说,在这里并
没有优美的故事,她为什么认为这一切都不优美?在这样
的冲突下面,你会重新地去审视
文本,你会有顿悟,你会意识到, 这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
园子。但是这是她
童年最温暖的记忆,所以在她的心灵世界里面,这一切就带有了童话般的最瑰丽的色彩
。
在这样的一种前后冲击下面,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会有一个提升,他会从一种感觉到另
外
一种层次,这样,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就会得到体现。以上是从思想和情感,情思
这方
面谈“在强化整体性的同时凸显学生的阶段性发展”。
再来从内容理解谈一下。高年级在语文
学习方面从单纯的理解,走向在理解基础上的提高
速度。在五年级上册专门编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叫
做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什么阅
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呢,这里面有现实的需要,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也有心理学研究的
成果,在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之间的这种关系问题上有研究发现,他们之间并不仅仅只
是
理解速度的提高,才能带动阅读速度的提高。研究发现,阅读速度的提高也能够促进理解
的正
确率的提高,这是有相关的数据研究支撑的。另外,还有一个很硬性的要求,课程标
准中要求在高年级,
学生的阅读速度要至少达到每分钟三百字。至少要达到这样的一个基
本要求。
当然这
里面有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提高了速度,那是不是以后,每一篇课文的学
习都要有一定的速度,
都进入到快阅读的阶段呢?其实不是这样的。让学生关注阅读的速
度,而且给她一些速读的方法,其实是
希望给他增强一些本领。阅读教学,要培养孩子在
阅读时能快则快,能慢则慢,就是根据阅读需要,想快
的时候能快起来,想慢的时候慢下
去。第二点,提高阅读的速度是不是就是快速阅读呢?这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我们厘清的一
个概念。课堂教学里面所进行的这个提高阅读的速度,他不是快速阅读,比快速阅读的
要
求低一些,简单的说是不刻意追求更高,但求保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指的是在原有基
础上
的提高速度,是一个相对的比较,就是说学生的阅读的速度,要通过这一单元的学
习,他跟以前,要有所
不同,要有提高,至于提高多少呢,没有明确的,量化的一个指
标,没有要求必须要达到每分钟几百几千
甚至上万,没有这样的一个硬性高标准,但他至
少要达到,每分钟三百。可能有人会说,学生早就做到这
一步了,那就在每分钟300字的
基础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再让他得到提升,他一定是跟自己比,不
是跟一个标准比。
教材是怎么来进行编排的呢,第一篇课文是《搭石》,这单元课文的呈现方
式,跟普通单
元课文有所区别,就是在课题的下面,有一个学习提示,我们千万不要误会了,一看到学<
br>习提示就以为是略读课文。因为略读课文,前面有这么一个内容的,而在这一类课文里
面,除了在
前面有阅读提示,在后面还有课后练习题,所以他既跟精读不同,也跟略读不
同。每一次的阅读提示,都
暗示了一种提高速度的方法。在第一篇课文里面,提到的方法
是集中注意力和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
,不回读。总结起来就是两点,一点是专注,
一点是不回读,这两点是提高速度方面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一个是关于学习品质方面的,
集中注意力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品质;另一个,不回读就是不要在那里停
留,你要一直
向前。在这样的要求下面,课后练习题实际是在呼应前面的阅读提示,在第一道题里面的<
br>第一个问题是记录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我们要注意,这里的记录是第一次阅读的时
间,所以这
样的课文不要让学生先去读,最好这些课文是她第一次接触 ,第一次读,然后
把时间记录下来。这个单
元的每个课后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希望通过这样系统化的练
习,可以让学生看见在提高阅读速度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两个学习伙伴在继续阐释什么是
不回读,一个说,我读到汛期这个词的时候我不懂,但他没
有影响我,我继续往下读;另
一个说,遇到不明白的句子的时候我也没有回读。这就提示我们,提高速度
的一个基本原
则,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产生的障碍,有些是在过程中产生的。比如紧走搭石慢过桥,一开<
/p>
始读的时候不理解这个俗语的内涵,接着往下读,其实文本后面是有介绍的,所以读着读<
br>着这个障碍就迎刃而解了了。再看第二道题,是关于散文类文本学习的常规化的要求,像
搭石这篇
课文,如果它不作为提高阅读速度的材料,我们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你
读了以后,你印象最深的
画面是什么?你从哪能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我们都会提这
样的要求,从这样的设计里面,其实是在
提示我们,提高阅读速度的单元,对学习要求,
和普通单元的课文学习要求是一样的,不能把这些课文简
单地处理成阅读材料,快速读了
以后就放到一边,因为在快速阅读里面都是读完就做题,做完题,就完了
。所以说提高阅
读速度不是快速阅读训练。
在提高阅读速度单元里面的这些练习,有
的也是指向文本的细致阅读,所以那也就是说我
们有的是要快,有的是慢。我们再来看,第二篇课文叫将
相和,这篇课文在提高速度方面
提出了第二个要求,那就是要尽量的,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
的。 概括起来就
是连读,连读其实就是扩大视域,视野的范围。当然我们不能把概念出现在教材里面,
我
们只能说你尽量连词成句的读。通过两个泡泡的对话,也在阐述怎么叫扩大视域。有的学
生有
时一眼看到的范围只能达到一个词的范围,有的学生能做到一个句子的范围,通过课
后的这个选做题,可
以看到扩大视域的练习其实是比较简单易操作的。用一个卡片,就可
以训练学生,拿着这个卡片,一闪而
过,卡片上面所写的内容,可以从三字四字五字六
字,逐步的扩大,然后看学生是否能够迅速地提取看到
的内容或者用课件也很容易操作。
扩大视域,是非常基础的工作,要提高速度,必须要让眼睛所看到的内
容,要尽量的多,
同样的在这个课文的后面也设计了其他类型的练习。比如说,蔺相如和廉颇给你留下了
怎
样的印象?所以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提示老师,这一类的学习不仅仅只是提高速度,还有其
它
方面的学习要求,该体会情感的,该体会人物形象的,该体会思想内涵的,该做的都要
做到,不是为提高
速度而关注速度,是融合来操作。
第三篇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个文本那
提示的学习方法是借助关键词句,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它是带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就是在我们接触到
的文本里面,有一
类文本有鲜明的结构化的特点。就像这篇课文,第二段写的是人的速度跟鸵鸟差远了,
当
学生在读了第一段以后,他就会有一种感觉,这篇文章的下一段,可能就是在写谁比这个
事物
更快,读了第三自然段就印证了第二自然段读后的预测,第三段写的是比鸵鸟跑得更
快的动物要数猎豹,
由此,他就可以更加大胆地预测,后面的段落,可能都是遵循这样相
似的行文顺序,所以他就会根据这样
的预测去寻找到关键语句的位置,从而迅速地把握住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据此,安排学生
读了课文以后,做一下第二题,就是
根据课文内容,按照运动速度的快慢,给下面的事物排序,照样子填
序号。这可以检测是
不是迅速地把握了内容,学生做的不对,就可以再来快速的读一次课文,再来做这个
题。
所以在速度和理解方面,我们要牢牢地坚持一点,速度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如果没有
了
正确的理解,单纯地追求速度,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至于最后一道题,提出自己感兴
趣的不懂的问题,
这个练习是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式的。
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冀中的地道战》,在这篇
课文里面提示的方法是带着问题用
较快的速度来默读课文,这种读叫做寻读。寻读就是阅读时有明确的目
标,根据目标来筛
选阅读内容。地道和地道战都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以后会生发出疑
问,地道是什么,地道战怎么打。这些问题呢,其实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这是介绍
性的一个文本,所以根据理解文本主要内容的问题,去寻找答案,就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
获取相
关信息。在课后题的最后,有一道题叫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
容说一说。这道题,是
要领会文章的主旨,体会思想内涵。回顾前面几篇课文,在了解的
基础上,其实有各个方向的这种引导,
无论是情感的,体会人物形象的,把握思想内涵
的,都一一谈到了。
交流平台总结了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在精读课文的学习当中,已经实践,
已经有所体验了,在这样的基础
上,交流平台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这些方法,
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形成能力,要不断练习,
只有教师常引导其使用,学生猜养成自觉
使用的习惯。
梳理一下这个单元教学需要注
意的问题,第一点,特别关键,不要预习,要基于学生真实
的阅读经历,通过自主反复的阅读实践,不断
的体验和感受,逐步的形成能力。预习以后
了,其实已经没办法获取他当时真正的真实的状况。第二就是
要以理解速度的提高,来带
动阅读速度的提高,不要因为速度来伤害理解。第三就是要反复地练习。第四
,阅读策略
单元,为了确保学习方法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可以把识字和写字教学,放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一个环节里面,不要穿插在课文学习当中,所以策略单元的一些教学方法要有别于常规
单元。
以上说的是在内容理解方面,再来谈一下,关于文学品鉴方面的发展。其实教材一直都
在
培养儿童的文学品鉴能力的,一开始的时候,用的是非常隐性的,非常宽松的方式,让学
生读
一读,写一写,抄一抄,去感悟优美的,生动的语句。从写景类的作品来看,这种发
展序列,也是遵循从
宽泛的感受到专门化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在中年级,也有一些按
单元来编排的,语文要素体现了对儿
童文学品鉴能力的发展,但他还不是专门的文学品鉴
能力,比如说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些是属于语
文教学里面最需要的把语言文字转换
成形象的,生动的,情境的,这种能力。五年级以后,教材编排的就
是,体会课文当中的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体会景物当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是一种
专门化的一种文学品鉴能力。在五年级上册和五
年级下册,分别围绕着这样的能力训练,进行了落实。在
《四季之美》这一课里面,着重
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给人带来的美感。《鸟的天堂》这一课的动
态描写和静态描
写是非常鲜明的,丰富的,文章就是由这两大块儿组成的。教材要求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
来读一读相关的段落,用这样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而不是让学生陷入到一些理性的概念化
的分析
,就是把感受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用读的的方式来表达出来。《月迹》这一
课,描绘了月亮的不断
上升的动态,这个上升的轨迹,从家里到院子在到河边儿,它的美
感,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去寻找,去体会
的这种方式来完成。在五年级下册,读《威尼斯的
小艇》,感受小艇的动和静。威尼斯这个城市的美感是
,小艇沉沉的入睡的时候,威尼斯
就安静下来了;当小艇开始工作的时候,整个威尼斯,就好像苏醒了一
般,又焕发了它的
生机和活力。在《牧场之国》里面比较多的是感受到,静谧,安详,里面还有一些比较
少
动态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更能够衬托她的幽静。
交流平台对于这样的表达的好处进行了总结。
接下来看一下,叙事类
作品的发展路径。在中年级,讲故事这一类文本比较多的是,学了
这个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来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比较多的
是理解内容。到了高年级,我们会看到,在理解内容的
基础上,有了一个更高的一个要求
就是,学会去品鉴内在的东西,比如说,品鉴语言。在五年级上册,民
间故事这个单元里
面,学民间故事,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能够讲民间故事,通过导语,通过课后的词句段应
用,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类文本的语言特色。再来看《跳水》这篇课文,除了把起因、经过
和结果
搞清楚以外,还要去学他的一些表达,要学文章的一些关键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
展的,这是一个更高的
要求。我们还可以从后面的一些文本里面,比如说体会人物的思维
过程,都会感觉到,在叙述类文本方面
的学习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情感类作品方面,情感的体会也越来越多的借助资料,
借助阅读链接等等来丰富孩子的
情感体会。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语言品鉴能力的提升,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也能够看到明显的梯度发展,
从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到三年级下册,体
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再到四年级
上册,体会文章优美生动的表达。还有五年级下册,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关于语言的不同特色,随着年级的升高,选文会有越来越多的特色,让
学生去触碰。其实
风趣的语言不仅是感悟起来很难,而且做一个风趣的人本身也是很不容易的。在五年级
下
册第八单元,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就能感悟到,什么叫风趣的语言。他不仅仅只是好
笑好
玩儿,课文讲述的故事都蕴含着风趣,这里意味着一个人的智慧。这里的三篇课文在
体现语文要素方面,
是有差异的,《杨氏之子》比较多的是从对话的内容感受到机智和巧
妙;在《手指》这一课,通过大量的
礼物和礼人,让我们感受到作家的诙谐和幽默。《童
年的发现》,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是一种调侃式
的,文章最后的作者自我调侃的语
言,更是一种很鲜明的风趣的表达。
第四,再来看
一下教材在思维发展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在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的,
是教材一直非常重视的,在三
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上册比较多的是对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诸多的关于思维发展的这
种课后练习题和语文要素的要求。五年级是
怎么安排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五年级上册,在民间故事单元,
教材安排了两个特别有意思
的语文要素,一个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一个是,提取主要信
息,缩写故
事。
教材为什么要安排两个思维路径完全相反的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
要求的是思维的扩
散,而且角度越多元越好。缩写,抓的是概括,要把文本内容进行收缩,要提取,要把
它
变小。怎么来理解这两个路径相反的语文要素?还要从民间文学这种文体的特色出发去思
考。
教材为什么要在民间故事单元安排创造性地讲故事?原因来自于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文学是什么呢,是在田间,在,在乡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题材,每
一个听众其
实也是一个创作者。民间故事很难说,他有一个具体的一个作者,其实他有无
数的作者,每一个讲述者都
在里面添砖加瓦,因为每一个人作为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故
事讲的生动、有趣,要吸引人,任何一个民
间故事,其实,无论他多丰富,他都会有一些
很简略,很概括的内容。比如《牛郎织女》,牛郎常常把看
见的、听见的告诉老牛,牛郎
说的是些什么事儿?还有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这么多仙女
儿他们是怎么
商量的呢?故事中也没说,故事留下了一些创作的空间,当一个人听到牛郎
织女的故事,
再去跟别人讲的时候,他可能觉得这个地方不够精彩,他想想把故事讲得更好玩一点,这<
br>个时候,他就开始添油加醋。所以,创造性地讲故事,是有根基的,是有需要的,因为讲
述者要让
别人喜欢他讲的故事,所以他会尽量让每一个环节都变得生动和有趣,所以教材
在《牛郎织女》这一课,
还有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讲故事这一课中,都提出了创造性
复述的要求。在交流平台里面专门围绕着
怎么创造性的讲故事,还提示了一些具体的方
法,比如说可以换一种人称来讲,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
加醋,还可以续编故事。在课
后练习题里面,还提示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把人物转述的话转变成对话,
变成直接引
语。教材就是通过这样几条路径,来抓创造性的复述的练习。
接下来,再
来看缩写故事的要求,安排缩写,跟民间文学的特色也有关系,民间故事的一
个普遍特点是情节都比较曲
折,故事中的人物一般都要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他绝对不会
一下子就成功,就是曹文轩教授讲的反复的
折腾;民间故事另一个特点的口语化,口语化
意味着语言比较啰嗦。还有一个是篇幅长,经常是那种三段
式的,同一个相似的一个情节
他会反复出现,因为复现较多,所以必然很长,一个篇幅很长的一个阅读材
料,显然就适
合于进行缩写练习。综合以上几个原因,教材安排了缩写练习。教材也通过精读课文《猎<
br>人海力布》的课后题,安排简要介绍海力布这个石头的来历;还有通过牛郎织女编连环画
故事,然
后给每篇图画配文字说明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习
作练习就出现了缩写。所
以在这个单元里面有两条泾渭分明的线索,一个是以口语交际为
代表的创造性讲述,一个是以习作为代表
的以概括能力的培养为主体的缩写。
这个单元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加强整合,把相关内容,组
织在一起,口语交际提出要讲民
间故事,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也是民间故事。所以在教学这个单元的
一开始,应该先
教快乐读书吧,把任务先布置下去。这个单元,比如说我们教了以后,学生也读了一些民
间故事了,就为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积累了素材,就有可讲的内容,然后在讲口语交
际的时
候,我们先把怎么创造性复述的那些方法,都提供给学生,所以可以把后面语文园
地的相关的练习题,移
到前面来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要注意前后内容的勾连,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学过
的方法。比如说第二单
元,刚刚学过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第三单元编排的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篇幅
很长,
正好就可以来实践和运用阅读有一定速度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运用三年级学到的预测,民
间文学,情节很多时候是并列式的,读了这一部分已经可以预测到下一部分会怎么样,所
以阅读的速度也
会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学过的方法来阅读。
第三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间文
学文体的特点。民间文学的特点:蕴含着丰富想象和美
好愿望;不可思议的情节;口语化的表达。教师要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选做题和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文学的独特之处。
第四点,
整个单元可以进行一个整体化的活动设计,整个单元的课后练习题的设计,都是
活动化的设计,把民间故
事的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开展下来,所以可以充分
的利用好教材的这种编排意图,增强教学
的趣味性。
这是五年级上册,在创造性复述和概括能力方面发展的编排。五年级下
册,非常旗帜
鲜明的提出了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样都是叙事性作品,文章也<
br>并不难,比如《田忌赛马》,篇幅就一页多一点点,文字也比较浅显,完全可以放到中年
<
br>级去学,但是放到了高年级,因为他有新的阅读任务,就是要去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叙
事性作品
的学习从理解内容走向了内容更加深刻的那一面,通过了解思维过程,其目的,
也是为了在内容方面,能
够加深理解。
《田忌赛马》和《跳水》这两篇课文,其实我们已经非常的熟悉了,交流平台,
对人物的
思维过程,做了一个梳理。教材下一步会对这个交流平台做一个修改,因为如果用这样一
种方式来写的话基本上把答案全都告诉给学生了,教材会把它做得稍微含蓄一点,不直接
呈现答案。这
个交流平台,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后面那一句,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
都应该都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
,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一定要从单篇的课文学习
中提升上去,要从这两篇故事的学习当中,让
学生获得一个,具有一种普世意义的解决问
题的思维模式,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当时
的条件是什么,条件肯定是
千差万别的,没有相同的条件,每一个人都会不断的遇到新的挑战,但是我们
要有这样的
一种思维构建,想到适宜的对策,
并运用学习成果来指导今后遇到类似的叙述性文本的时
候,可以去思考
人物的思维方式。
这次通过单元学习体现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的培养,除此以外
,在一些课文的课后练
习方面其实也有诸多的表现,比如说在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
文后
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这是一个站在比较高的层次
上
面进行思考。巴迪父母的两种教育方式是完全矛盾的,是冲突的,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
一种教育方式,它
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认知同一性的混乱,可是巴迪,他是一个很独特的
孩子,他很好地驾驭了这样一种矛
盾冲突。所以评价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这其实是对
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训练的一种提升。再来看《景阳
冈》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教材提供
了对武松的两种矛盾的评价。一个是他很勇敢,一个是他很要面子
,这两种评价,其实都
是有依据的。我们要让孩子在这种矛盾之中,构建自己的看法,要有理有据的说出
理由
来,这都是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还有像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练习,这些都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半场结束!
(三)
接下来讲第三个方面:给学生多方面的滋养,设计复杂多样的阅读活动。
对一个事物
的一个具体情况的了解,应该去找一些说明性的文本,这是学生以前的阅读,
从五年级开始,学生可能是
从以前的那种状态,有一种感觉了,那就是我的阅读材料的选
取,我今后应该有不同的方向了,同时对于
表达,也是如此,选择的表达方式,有原来的
那种,也可能会有另外一种。
这里呈现
的表达方式是非连续文本,他所具有的独特的语文教学的价值是什么?它不被其
他文章所替代的一个最重
要的一个价值就是可以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整合分析的能力,这
是其它文本所不具备的。以《不可思议的
金字塔》为例,首先我们可以问,金字塔不可思
异表现在哪儿这样一个最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散落的
图表,示意图,批注,还有文字
描述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梳理。然后,形成一个,有条有理的回答。这
是其他任何文本
可能都不具有的这么一个特点。这篇文章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素材,
在这篇文本的左右两边,安排了很多批注,每一个批注,其实都是一个大胆的想象和猜
<
br>测。第一个批注,说的是为什么在金字塔出现以后的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就没有一个建筑
能够跟金
字塔相媲美,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因为文本里面说,金
字塔是公元前两千270
0年左右建成的,直到1889年,地球上才有了跟金字塔在高度上可
以媲美的埃菲尔铁塔。在这个长达
四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面居然,没有一个建筑的高度能够
跟金字塔相媲美,文明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
一个断层呢,从这一个批注,学生很可
能就会想到,当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说不定就是有外星人,有远
远的超越当时人类文明
成就的存在,可以这么想。在文本后面的内容,讲的是当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文明
成就,
讲他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等方面的发展,讲在金字塔周围还有类似的文明成就的存在,
好像又在暗示我们,其实很可能,在当时古埃及人有能力建成这样的金字塔。学生可以根
据文本语言描述
的内容和旁边的阅读批注的提示展开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学生的想象,结
果和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大的
方向应该就又这两种可能,一个是,埃及人自己的成就,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非人类所为。语文教学在这里
不要去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关于金
字塔是怎么建成的,至今科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所
以我们更不用去承担这样
的工作去寻找一个关于金字塔如何建成的科学说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这
样的文本
学习,焕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把想象的火花,给点燃,让它充满一个又一个无尽的思考,
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推测,这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课堂。
关于体会不同文体的表达效果的练习
,在五年级上册也有安排,通过五上这个习作单元,
将一篇抒情散文《白鹭》改成一篇说明性的文章,然
后再体会他们的不同,这样的练习,
和金字塔的设计是一脉相承的,这是第一点,把不同文体的文本来进
行对比。
第二点,在高年级开始渗透对篇章的把握能力。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会有越来越多的
借助
于其他材料来学习更加丰富的内容的这种类型的设计,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后
面,
还配有朱自清的《威尼斯》,还有法国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把不同作家写同一
个景物的文章,放在
一块儿,学生会有一种很惊奇的发现,原来写同一个事物还可以有这
么多不同的视角,每个作家选取的内
容也有不同,语言表达特色也有各自的风格。就会发
现原来还会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样式
。在这样的初步的感受之后,教材引
导学生是去比较三篇文本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这就需要学生要进行
到比较细致的阅读当
中去。相似处在哪里呢,其实是不容易发现的,要细细地品味。然后学生会注意到,
每一
个作者都是顺着游览的线索,到一个地方,就写在这个地方所看到的,然后他的感受是什
么
,有这么一个思路在里面。这样的发现就是对学生品鉴能力的提升。
对篇章的整体把握,还要
关注篇章的结构。有些练习题,特别关注课文的题目,比如《圆
明园的毁灭》,练习中让学生思考:题目
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是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
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种练习的背后有一个认知
的一个认可。就是说,他通过以
前的学习他已经获得了,看到文章的题目,对于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
的架构。就是这
样的题目下面,文章的结构和形式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是,现在,他所看到的文章的结构
和形式跟他已有的认知结构不一样了,她就会想,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却为什么不写
他的毁
灭,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它的辉煌呢?通过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这样一种
冲突,促进学生的认知
能力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地冲突当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
地进行扩展。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同化
和顺应,学生要不断的去突破他原有的认知结构。
还有体会结尾的表达,考察
的也是篇章的理解。五年级上册的这几篇课文在结尾方面都有
很鲜明的特点,结尾跟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
开头部分,有鲜明的呼应。所以虽然考查的是
结尾,其实也考察是对内容的整体的把握,这是第二点。<
br>
第三,在诗词文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古典文学的视野,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引导
学生学古诗,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词的学习,《清平乐 村居》。文言文的学习,是从三年
级开始的,
到了五年级,进一步拓宽在古典文学方面的视野,安排了古典小说。教材为什
么要在小学阶段安排古典名
著的学习?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我
们要让学生初步去感受他的魅力,要从小就
激发他对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同时在叙述性
作品的学习上面,借助古典小说的学习,进一步积累长篇叙
述性作品的阅读经验,也是在
培养学生阅读近代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语感。
我们也要了
解单元结构顺序,教材为什么要把《红楼梦》放到最后呢?直观的感觉,在四
大名著里面谁的阅读最难呢
,应该是《红楼梦》,因为它是唯一的一个作家作品。其他的
三篇,都是话本小说,,是一代又一代的说
书人的世代累积,然后到了元末明清的时候,
最后有一个人来进行总结。前面三篇名著都是有故事为基础
的,他都有话本的痕迹,在阅
读理解的难度上,应该是相比于红楼梦,要简单一点,而且从小说塑造的人
物形象的复杂
性来看,越往后,复杂性越强。《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基本上都是扁平化的。提到其中<
br>的一个人,我们就会有相应的一个词来概括。但是到了《水浒传》,比如《景阳冈》一
课,你看他
的形象就开始多元了,武松既勇敢又好面子。选自《西游记》的课文《猴王出
世》,教材编写组在设计课
后题的时候,曾经有一道题,为什么说猴王是一个的集人性,
猴性和神性于一体的人物?一个人物形象具
有三种特点,他的形象的复杂化是比前面的复
杂多了,但是后来,都说这个题太难了,确实也太难了。再
看《红楼梦》,这里面的每一
个人物形象,都是够分析很长很长时间的。
人物形象复
杂化语言本身的难度决定了先安排《三国演义》,而且《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是根据现代文改写的,它的
课后练习题是精心的安排,标绿的部分是属于叙述性作品的常
规化的要求,把握内容去体会人物的特点。
蓝色部分的练习设计,是以前没有的,这个练
习说,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
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
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这个练习的设计很有针对性,针对的是
一个流传度
很广的一个故事,五年级的学生没有听过三国演义故事的,可能是比较少的。他们在电视里面,日常跟人的交流当中,他对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应该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读课文前,
你对课文有
哪些了解,就是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从他的已有经验入手,进一步
的去感受课堂学习的价值。
通过学习你对于人物的了解有了哪些进一步的感受,这个进一
步就是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两个问
题里面就能感受到从自发的学习到一种课程化
学习的个有机的过渡,通过课堂学习,我们还要勾连课外的
阅读。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
们的故事,语文学习,不止于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学了,就完了,一定要唤
发起学生课外
去读的积极情感,这道题是勾连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的练习设计。再来看一下阅读链接,这个链接跟课文的这段话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读这个阅读链接的时候其实他已经不
是在获取内
容了,因为内容已经知道了,他是在感知语言,借助课文学到的对内容的了
解,去初步的体会近代白话文
的语言特色。通过这种片段的学习,为学生正式的进入古典
小说的学习,铺一个桥梁,搭
一个梯子,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也是创新性的设计安排,从
现代文阅读到原著片段,最后进入到整篇的古
典小说的阅读。
在古典小说单元,究竟要怎么学,学什么?在《景阳冈》一课里面着重要突出
的一点,要
大胆地猜测,这一课提示了,你可以猜“筛酒、哨棒”,词句段运用里面的进一步强化这种思想,在这个题里面,既有课文当中出现的词语,比如说榜文,客官,也有以前学过
的,比如说,
客舍,就是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里面客舍青青柳色新,他接触过,有
朦胧的感觉,也有另外给她找
的,比如墨客、货郎、驿站。这都是教材另外给他找的,学
生对于这样的词语,他有没有猜的能力呢,我
们应该相信学生,要提示学生借助词语当中
的一些感知道的信息去猜测。哨棒,知道它是一个是个棍子,
就可以。墨客,知道是人,
墨水代表的是一种文化,那么墨客可能就是指一种有文化的人就行。再看看右
边的,另外
一道题,从课文当中直接提取出来的,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在阅读近代白话文的时候的话,会有一些明显的阅读障碍,怎么办呢,还是要猜,比如,请勿自误,可以,逐个字
解释,请不
要自己耽误自己,猜到这样一种程度,是可以的,教学还可以再往前推进一
步,那就是联系上下文,他到
底不要耽误自己什么?根据课文前面有告示有公文说,不要
擅自一个人过冈,耽误了自己的性命。我们要
培养孩子就像三年级学到的,遇到不理解的
词句,要借助多种方法来进行猜测。
这篇
课文除了引导孩子们猜以外,还有很多有特色的练习,比如说,还原话本小说的本
源,课后练习第三题,
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把武松打虎的这个部分讲一讲。原
来的课后设计是说你能不能像一个说书
人一样来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原来是这么设计
的,但是教材审查的时候说太难了,所以就用了这样一种
方式,把说书人换成了适当的语
气、表情和动作。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话本,特别适合于说,而且说的时
候可以想,怎么
来把别人吸引住,那些人物的动作、表情,可能会是怎么样的。关于评价这个题就不再说
了。关于资料袋,它的功能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提供背景,提供小说的背景,另外一个,激
发孩子
们读整本书的兴趣。虽然资料袋很简单,但实际上它是充满了,一个一个的小问号
儿的,为什么宋江叫及
时雨呢,浪里白条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对于这些绰号,他其实是有
很天然的一种探究的欲望。通过这样的
一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励他去阅读整本书。
在《猴王出世》这一课里面,教材提示的是遇到不
太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这
就从词过渡到句子了。高年级的猜与中年级的猜,到底有什么区别
?高年级的古典小说里
面的猜跟中年级的猜,它的本质的区别应该是在猜结果上面。中年级,遇到不懂的
词和
句,利用多种方法,最后是要猜出结果来,因为他是学过了查字典查词典的方法的,实在
猜
不出来最后可以借助于字典词典。但是在古典小说里面,确实就是有一些猜不出来的情
况,所以,猜不出
来,老师不要着急,猜不出来,就猜不出来,就放一放。有人感叹小学
就学古典小说,真难,那是他不知
道,小学教材对于古典小说的要求在什么程度,小学学
古典小说的要求,用温儒敏教授的话说就是连滚带
爬,连滚带爬地读下去就是成功,就是
胜利,不要用常规性的普通课文的阅读要求,放在古典小说的学习
当中。
《红楼春趣》,从知道大意即可这个角度去设计。
交流平台对古典
名著小说的阅读方法总结,像这一道题,是设计的很精彩的。我们在学
习,这种小说类的文本的时候,要
获取人物的形象,在考察学生的时候经常会说:形象是
什么样的呢,我们会得到一些很理性的概括性的话
语,但是你看,在这样的一个设计里
面,我们用的是什么?是从原著里面去,去提取本单
元主要人物的形象的描述,然后,让
学生去猜,这些是从原著里面来的,不是这个单元的文本里面有的,
我们要通过,这个单
元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人物形象,跟新的阅读材料来进行一个对接,进行一个判断
,我
读了《武松打虎》, 我头脑里有了一个武松的形象,就来判断这三个新的阅读材料里
面,
可能哪个写的是武松,这是很用心的设计。
快乐读书吧,课外推荐四大名著的学习,必读的篇
目是《西游记》,其他三个是选读。关
于课外阅读一定要做好三项工作——读前一一激发兴趣,如读、讲
、演片断,观看相关影
片片断等。制定阅读计划和简单的读书记录表。读中一一跟进指导。成立读书小组
,结对
子,带动所有人读起来。阶段性的交流,鼓励写读书笔记,编阅读小报。目的是人人阅
读
,持续阅读。读后一一交流、展示、分享。重视用语文的方式,如,朗读、演讲、表
演、创写、开汇报会
等,鼓励个人、小组进行创意交流与分享。人教社郑宇老师在培训时
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大家思考:阅读这
类文本有几个问题要进行思考,一个是阅读古典章回
体小说要不要考证史实?一个是要不要给小说挑错?
一个是要不要查阅作者资料?
再来说一下,这类文本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个,不要拔高
要求,把要求降低下来,
就会觉得教得很轻松。第二个,要重视兴趣激发,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千方百计
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
第三个,要把课文学到的这些囫囵吞枣的阅读方法
,猜测的方法,要在课外原著的阅读当
中加以运用。第四个,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老师们容易做的很粗疏
,任务一布置就完了,
到了期末可能会问一下读了没有。是绝对不能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一定要做好
“读
前、读中、读后”的工作,特别是这种持续性阅读的推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
下面我们来看第四点,根据年段特点,提升表达能力。
这部分讲习作,习作分两个部
分来讲,一个是习作单元,这是统编教材八个习作单元的编
排。每个习作单元的内部结构,通过前面的几
册的介绍,大家都有了了解。
看一下五年级上册的说明文单元,阅读提示,单元导语页里面,
提示了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就是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说明文的写作学生有没有基础?他们是不是零起
点?这一
次的新的提升点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在教学当中需要首先厘清。还有说明性文章有哪些基
本的说明方法。
这里有两篇精读课文,这两篇精读课文不光是教给说明的方法,它也提供了
说明性文章的
基本样式。第一篇文章,《太阳》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说明文,太阳的特点,写的特别鲜明,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的,非常典型。
第二篇文章《松鼠》跟第一篇文章的风格就
不一样,这就说明了说明性文章的样式,其实
是多样的,在《松鼠》这一篇文章里面我们会看到语言的特
点也不同了,语言很生动,很
活泼,逻辑性也不像前面那么强,结构也没有那么的清晰。
再从课后练习来看,课后练习,有两道题,一道题,告诉学生有哪些基本的说明方
法;
第二道题,需要进行一个对比,对比的意义和价值在哪儿呢,就是让学生感受到,除
了这些基本的说明方
法以外,说明文的表达还有另外的,像《松鼠》那样的具体的描述,
在一个对比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说明一
个事物可以有多样的表达方式。
从精读课文,到交流平台再到初试伸手,能够
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发展的序列,从切身的感
受,到归纳和梳理,到实际的运用。有了这个铺垫以后,习作
就可以展开了。高年级的习
作,要求比较多。
本次习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要写
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第二点要用上恰当的说明方
法,第三点,还要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这三个要求,我们要分析学生哪些是已经做到了的,哪些是这一次的提升点。所以,高年级的习作,他是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既有复习以前的,也有本次着重训练的内容。
对于习作例文,要充分的发挥它的多种利用价值,不要把它当做是略读课文来教,千万不
要有“教”的意
思,一定要树立“用”的意思。这篇习作,要让学生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
写,而精读课文,又没有这样的
展示,而习作例文,例文里面有分类介绍,有分条介绍,
我们就可以借助习作例文来给予学生,本次习作
的具体的指导,一定要把他的利用价值,
充分地提取出来。一定是要为习作所用。
需
要注意的问题:精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的不同特点,体会到多种说明方法,在此
基础上可以进一步
打开思路,让学生认识到说明文的多种形式和特点。
习作例文重在怎么“用”,不能当
略读课文教。方法的学习应与感受语言文字的好处有
机融合,不要贴标签。可以灵活处理各个板块的关系
。
看一下五下,这个写人的习作单元,教材编写考察这些课文的时候都要去分析一
下各自的
价值和功能,你看两篇精读课文课后练习,第一题,抓人物特点,第二题抓的是办法。有
一种相似的编排思路,有独特性的地方那就是在人物描写一组里面,有注释,也可以充分
的就是注意到
注释的利用价值。还可以通过原著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人物形象。
在交流平台里面的总结和梳理
,是对于写人方法的一个归纳,这个是整个单元的灵魂,梳
理的这三种方法,其中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我们一直都有这样的训练,再来看第三点就
是,描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间接写出人物特点,这个要求,其
实是一个很高的写作要求,
我们主要是把它作为阅读鉴赏的一个成果。因为在《刷子李》这篇课文里面侧
面描写的是
特别明显的,可以把它作为阅读时的一种品鉴的一个收获,但是不要把它作为本次学生习作的一个要求,总体来看,这次写人,其实也是一个综合性的一个写人的练习,它的提升
点,还是放
在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这个方面。
目前人教社已经准备对习作例文的这个批注,做一
个全面的修改,因为原来的这种批注,
有些模式化、概念化,希望能够通过批注的调整,让这种方法的学
习更加具体,针对性更
强一点,所以会对习作例文的批注进行全面的修改。
最后的这
个大习作,我们要进行一个分析每一个板块儿,它提示方向是什么?第一段是提
示选择的范围,最后一段
是提示习作的要求,中间这个部分的,其实他是在通过举例事例
的对比,让学生明确什么叫典型事例。虽
然用一件事情来表现人物这种方法,早就有了,
但是学生当他面对多个事例的时候,他其实有的时候还不
知道到底哪一个事例是最典型
的,最恰当的。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比对来明确,这也是这一次习作的一个
提升点。在写
人这个方面,也是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从写一个人的特点,到写印象最深的地方,学<
br>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写人这个系列其实也是一条线非常清晰的。
接下来来谈一下普通单元的习作。
这是上下册内容和目标要求,这是五上。
这是五下。在以前的教材介
绍里面,大家对于本套教科书习作编排的特色,已经有了了
解,下面重点来说一下,五年级来说它在编排
上的特点。
第一点,树立了篇的意识,这可以从习作要求看到,要求在五年级学习列提纲,
在前面的
年级没有必要列提纲,因为习作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到了高年级以后,写的内容开始丰富
了,要规划结构、规划内容,就是在凸显篇的意识。
还有缩写的练习,缩写练习,是建立在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故事的主线才能
进行缩写,这都是在,有了篇章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做的
工作。
还有就是在修改方面,教材明确提出要从词句段落的修改到篇章的修改,篇章修改跟词
句
的修改不一样的,要进行段落的归并。这个地方教材举的一个例子,有些段落适合放在一
起。
这也是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的一个新的要求。
第二点那就是更加关自我情思的抒发,这在五年
级表现的比较充沛,无论是写人写物还是
写事,都离不开内心的感受。像这个写人这个习作,从一开始,
三年级,就要求要写出特
点,让别人知道你写的是谁。这一次,漫画老师,用漫画这种形象化的方式,把
老师的特
点彰显出来。但是这里面的不同之处就在对于老师的这个特点,带有个人的认同,一定是
站在很欣赏,赞许的角度去写特点。教材所列举的其实是一种很中性的表现,他说这个老
师总爱穿裙子
,说话像连珠炮,这个特点是很中性的,其实在写它这个特点的时候是很认
可他爱穿裙子,很欣赏他这个
这种审美的情绪,你很赞赏这种说话像连珠炮这样一种外在
表现,里面所隐含的性格是耿直,爽朗的特点
,一定是站在欣赏的那种角度来写老师的特
点的,从这一种特点表达对老师的爱。我的心爱之物,一定是
我最喜欢的。还有写一件事
情,那一刻我长大了,那一刻,虽然是一个很短暂的一个事情的瞬间,但是,
是心灵触动
的瞬间,是不同于往常的。习作,是心灵世界的一种抒发。
还有想象类习
作中,二十年后的家乡,还有《神奇的探险之旅》,虽然说是想象力作品,
但这里面,也有个人的想法。
二十年后的家乡,它是建立在对现在的家乡的认识和看法基
础上的,现在有一种想改变它的欲望,想像他
二十年后会是怎么样。神奇的探险之旅,要
挑选陪伴你的人物,你为什么要挑选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体
现的是个人的喜好和意愿在
里面。
介绍类的习作,介绍一本书,写的是推荐一本书,
当我向别人推荐的时候,一定是蕴涵着
我个人对书的认可。从这样的梳理当中我们会看到,更加强调个体
的情感世界的表达。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非常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类的习作类型,像
,我想对您说,
写读后感,还有,漫画的启示,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在他的独立思考基
础上的一种表达。这就是最直接的抒发他个人的认识和思考的这类习作。到了五年级,大
量的习
作都是向这样的方向在发展。
还有编排当中的时代气息,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习作方
式和方法,也与时代合
拍,在资料的搜集方面,引导他们网络收集,在习作成果的发表方面,建议他们用
电子邮
件的方式发出去,在习作的样式方面,像研究性报告这样的习作类型,也是以前没有的出
现过的,也是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习作当中,还体现了这个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教材引导学
生在查资料的时候,要把资料
来源记录下来,在写的时候要注明资料来源,强调著作权意识,别人的东西
要说明来源。
提倡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表达形式,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读图的时代,我们
越来越多的是
用图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发微信,通常发一个笑脸,我们都不说话了。我们也鼓励学生用<
br>图片,表格,这种辅助的形式,来丰富表达。
再来看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可以教技
能,可以先分成,简单的两类,一个是独白,一个
是对话。当我们进行每一次口语交际的时候能有一个最
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老师要,深刻
地领会,那个小贴示,你把那个小贴士,解读好了,你的整个这堂课的
,口语交际的,目
标,架构,就建立在了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这是一个方向性的东西,非常的重要。
我们首先还是要站在高年级的这样一个角度上面要了解我们在口语交际的,几个维度,比
如说表达这个方面,我们是怎么梯度发展的,就是高年级,说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和程
度。
<
br>讨论:三年级,汇总小组意见,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四年级围绕话题说,分类整理
小组意见
,有条理地汇报。五年级要发言控制时间。主持讨论。讨论后小结。
交际素养:理解他人到从
尊重理解规则。五年级:发言时注意控制时间。对别人的发言给
予积极的回应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避免
不良的口语习惯。那么在倾听方面我们也要做到
一个什么程度,从听懂,边听边记,怎么在做一个好的听
众。
第二点,交际话题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这是高年级口语交际一个编排的理念,不是
给学生虚构一个东西,比如说讨论秋游去哪里,是要把秋游真的做到实处,而不是给孩子
勾画一
个美好的愿景,然后讨论了以后就不了了之了,不是这样的,我们是要把交际话题
的讨论成果,看到它的
现实的意义。比如说制定班级公约,教材,有这样的一句话,就是
要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
班里的同学,每一位同学都要自觉遵守。口语交际
讨论好了以后就是要成为我们每个同学要遵守的一个准
则,他直接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
还有像父母之爱,三种这样的父母教育方式,孩子们都会或多或少地遇
到的,面对这些父
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应对呢,通过讨论,就可以,在她的生活里面运
用,这种指导意义,是非常的明显。
第三就是交际语境的日趋复杂。把学生从课堂引向了生活,
口语交际要通过交际话
题的设计,变成现实生活类的一种交际。像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生活当中
,了解爸爸妈妈还有自己的长辈,他们的童年生活
是怎么样的,回来以后,再展开交流,这样的交流,其
实就是已经走向现实生活了。还有
像小小讲解员,这一类的话题,它所涉及到的准备工作,其实是比较复
杂的。不仅要搜集
资料,还要,建议到实地去考察,来增强讲解的针对性。而且教材还提出,要根据,听
众
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讲解内容。当我们看到听众,很有这听的愿望的时候,可以讲的稍微具
体一
点,但大家都已经不耐烦了,那就最好赶紧不要再往下讲了。比如现在,我就得调整
一下讲座内容。
第五,要充分的发挥,阅读、习作、快乐读书吧与口语交际的相互促进作用,这个应该是
比较好理解的,就不讲了。
(五)
最后,来讲一讲综合性学习,这是五年级下册一个崭新的单元,是其他的册里面没有的。
综合性学习是有这样一个编排体系,是从三年级下册了就开始进行编排。三年级下册是中
华传统节日
,四年级下册是轻叩诗歌的大门,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六年级下册是
难忘小学生
活。三四年级编排的综合性学习,跟五年级和六年级编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有比
较大的差异的。中年级是安
排在普通单元内是单元的一项学习内容,高年级是独立成单
元,整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任务,来进行编排的
。
它的提升训练是显性的,比如现在这个表格,他就是呈现在单元导语页的,这个方面,就<
br>是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训练点是这些。当然还有一个很隐性的,那就是通过中年级的学
习,学生在
组织、策划活动这方面的能力,在不断的增强。也就是说,五年级下册虽然是
第一次按单元来编排,但是
,学生在怎么列计划,怎么进行小组的分工合作,怎么课内外
的协调,还有展示汇报,等等,已经有了,
一定的基础了,她已经不是零起点了。
来看一下五年级下册怎么编排的,在导语页,提示我
们的任务,还有一页,很独特,在六
年级下册就没有一个总括的话了。这一页里面,有关于汉字的起源、
历史、书法的简要介
绍。这些介绍是跟后面的两个板块儿的学习内容是相呼应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编排
,结
构是比较清晰的,有两个板块,每个板块儿,又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活动建议,一个
是
阅读材料。
关于综合性学习,我们把握住一个最关键的一个词——任务驱动。活动都以完成某
个任务
为单元的整个教学目标。在第一个板块儿里面,明确要有什么要做的,哪些事情有哪些任
务,要梳理这样的任务。同时综合性学习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去划分这个任
务当中哪些是课
内做的哪些是课外做的。
比如第一板块里面,讨论活动计划,要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汉
字,还有对于这个活
动成果的展示,这些内容,要放在课上来进行。像收集,筹备,阅读一些材料等等活
动,
可以放在课外来做,需要一个统筹,要把事情做个切分,从任务入手以后还要来解读阅读
材
料,要了解是从哪方面揭示了汉字的有趣。
第二个板块,也是先要把任务,明确出来,然后再
来梳理,这些任务哪些是课内,哪些是
课外的。
关于汉字知识这方面的内容,是一个
科学性特别强的一个领域,稍不注意,就要出错,可
以对比一下就是这个单元的编排,跟原人教版教材的
内容是发生了很大,变化,90%的内容
都不一样了,只保留少量的关于字谜方面的这个材料。因为他的
专业性和科学性是这么的
强,也暗示了老师在教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也需要补课,要在这个方面加强研
究补充营
养。
除了展示字体的演变和甲骨文以外,教材还编排了关于书法欣赏,还有
关于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法的一些内容,让学生从法律的层面意识到这个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的重要性,汉
字
书法的欣赏,特意选取了就是相同的一个文本内容,便于学生集中的进行字体的对比。右
边展
示的是汉字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既有大众化的爱好,像剪纸在生活当中用的特别的
广泛,有的就是文人
的雅趣,你看这个印章,就是齐白石的一个印章,再看这个扇面里面
的书法艺术的展现了,都是文人墨客
,特别爱好的。像牌匾,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的
古典建筑里面的一个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研究报告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要认真的去分析,每一个批注下面,蕴含的要求。每
一个批注都是在提示我们应当怎么写研究性报告,除了这个以外,研究性报告的作用还不
仅仅至于此,他
其实还可以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素养,至少在写研究性报告的时候,
你不能够说瞎话
,你不能凭想象也不能夸张,一定要基于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来形成结论。每句话都应该是有
依据的。
另外,研究性报告,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当我们要做研究的
时
候,基本的流程应该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调查、搜
集、
分析,最后解决问题。所以,研究性报告的利用价值是综合的、多方面的。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
的时候,也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一个是要有序的安排活动内容和进
程;,制定好计划,评价伴随其中。
第二是根据需要推进教学内容。综合性学习,和后续
的学习单元,其实可以进行一个整合,因为有的时候
,课外的活动还没有结束,我们在课
堂里面做什么呢,好像没有事情做了,我们可以把后续的学习单元适
当的放到这个环节来
进行,我们要根据需要来灵活的处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要为我所用。就像习作例文
一
样。阅读材料,它不同于课文,千万不要把它当作课文来教,一定是根据我的活动的需
要,运
用到你的综合性学习的各个环节,可以活动以前浏览,可以作为基本的学习资源,
可以是在小组活动的时
候阅读和讨论,也可以是交流汇报展示的时候用。
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教师要
做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是参某,是顾问,是
咨询人员,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老师都明白,当说说的时候他
确实是比较好说,但是落实到
活动进行的具体环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每一个环节里面,我们所处的这
个角色和定
位,好像都会有一些不同。比如说以这个为例,在这里每一个环节里面,你到底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一个顾问,你是做什么样的一个参谋,都要需要具体的去分析,发现问题,是你
来帮他发现
吗?总体的原则就是八个字:引而不发、后发制人,可以先慢一点,适当的引
导可以放在后面。
关于综合性学习呢,我们还有许多问题就是需要讨论,研究。就讲到这里吧,非常感谢大
家,有
不当的地方,请老师们批评和指正,谢谢!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恩来妙答美国记者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
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
笔。那位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
中国人,为什么
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
是一
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
留
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
言。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个典型的事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无功不受禄:________。
②哑口无言: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意——________ 喜欢——________
(3)对于美国记者的问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4)周总理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案】
(1)没有功劳就不应该得到报酬;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
子
(2)有意;厌恶
(3)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
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
从我们美国进口?
(4)周总理说钢笔是朝鲜朋友的战利品
,说明美国是侵略者,被我们中朝人民打败了。这
正好揭示出美国不光彩的一页,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
口无言。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
词语
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无意:不是有意的。喜欢:愉快,高兴。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领悟出美国记者问话的弦外之意。
(4)要结合上
下文来分析,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
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
美国进口?周总理说钢笔是朝鲜朋友的战利品,说明美国
是侵略者,被我们中朝人民打败了。这正好揭示
出美国不光彩的一页,美国记者一听,顿
时哑口无言。
故答案为:(1)①没有功劳就不应该得到报酬。②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
穷的样子
。(2)有意、厌恶 (3)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
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
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 (4)周总理说钢笔是朝鲜朋友的战利
品,说明美国是侵略者,被我们中朝
人民打败了。这正好揭示出美国不光彩的一页,美国
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
理解词
义。(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
积累,增加词汇量。(3)、(4)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让眼睛老去
一夜之间
,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外祖父那里继承了这
座庄园的保罗经受不住打
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布满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
悉了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孩子,庄园成
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光泽
,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
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保罗在外祖
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很多人。原
来他们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
木炭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雇了几名烧炭
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送
到集市上去卖。
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大批新树苗,几年后,“森林庄园”再度绿
意盎然。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获悉:________。
②盎然: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短文中一组相互照应的句子。
(3)“森林庄园”为什么能再度绿意盎然?
(4)读了短文,你怎样理解“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这句话?
【答案】 (1)知道,得知;浓厚的样子,文中指庄园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
(2)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3)因为保罗听了外祖母的劝告,没有再继续
消沉下去,看到了存在生活中的希望,想到
了拯救庄园的办法,使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4)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眼中不再对生活中的事情充满希望,你的眼睛
不再能发现
生活中的美好,这样,你的内心充满失望,心灵不再有活力,只要你能正视生
活中的不如意,你就能发现
希望,你的心灵就不会荒芜!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
代;
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
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
br>息,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
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
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
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
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
词句的表
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1)①知道,得知;②浓厚的样子,文中指庄园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
(2)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别让眼睛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3)因为保罗听了外祖母的劝告,没有再继续消沉下
去,看到了存在生活中的希望,想
到了拯救庄园的办法,使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
4)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眼中不再对生活中的事情充满希望,你的眼
睛不再能发现生活
中的美好,这样,你的内心充满失望,心灵不再有活力,只要你能正视
生活中的不如意,你就能发现希望
,你的心灵就不会荒芜!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
义。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课外阅读
由于一个(偶然、偶尔、突然)的机会,一粒可怜的小石子落进了河蚌妈妈的身体里。好心的河蚌妈妈(保留、收留)了它,用自己体内的精华——珍珠质,精心地哺育它。一年、二
年……随
着时间的推移,小石子身上的珍珠质越积越厚,形成了一粒美丽的珍珠。
河蟹见到了珍珠,高兴地说:“你长得比河蚌妈妈更美啦。”
珍珠听了满肚
子不同兴地说:“河蚌有什么资格做我的妈妈呢?论美丽,我比她强十倍;论
身价,我比她贵一百倍。”
“但你毕竟是河蚌妈妈千辛万苦养大的呀,而且她现在还继续精心地哺育着你。”河
蟹不
平地说。
“你不知道,现在我讨厌的正是她的精心哺育,她把我抱在怀
里,使我失去了被人发现的
机会,我希望她早些被渔夫网去,那样,我会被关室宫里,饰在皇冠上……”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
”河蟹
气愤地说。
“应该承认现实嘛,我现在已经是非凡的珍珠了!”珍珠厚颜无耻地说。
河蟹越听越气,用大钳子狠狠一夹,把珍珠夹碎了。
(1)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反义词:
精华——________ 精心——________
(3)珍珠的厚颜无耻体现在________
(4)用波浪线划出文中一句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5)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
【答案】(1)偶尔 ;突然
;保留
(2)糟粕;粗心
(3)河蚌妈妈收留了它,让它从一颗普通的小
石子变成美丽的珍珠,而珍珠却忘恩负义,
反倒责怪河蚌影响自己出人头地。
(4)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
改成:如果当初河
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
(5)忘恩负义的珍珠。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
br>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
会词语的
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
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
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
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
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反
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
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
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
为否定。故:“如果当初河蚌妈
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
石子吗?”改成:如果当初河蚌妈
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5)考
查拟定标题。阅读短
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
体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
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
等。(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
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
汇量。(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
这道题不难。(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
标题的能力。
5.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圆圆的豌豆躺在竹匾里,暖暖的太阳晒着,好舒服!
忽然,一粒豌豆动了动,同伴们被它碰醒了,嘀咕起来:“别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我就是要动,”会动的豌豆大叫起来,“你们会自己动吗?哼!”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
“我_____要动,_____要跳舞。”会动的豌豆左
右摇摆起来,嘿,还是扭的摇摆舞呢。
大家更惊讶了。
“我_____要
跳舞,我_____……”不等会动的豌豆说完话,一只黑壳虫从它肚子里钻出来,抖
抖触须,飞走了。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也不再说话了。
大家看看它肚皮上的圆眼儿,说:“唉,多可怜呀!”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填在括号内。
既……也…… 不仅……还……
一边……一边…… 不但……而且……
我________要动,________要跳舞。
我________要跳舞,我________……
(3)照样子填词。
例:一(粒)豌豆
一________太阳 一________竹匾
一________电视机
一________蓝天 一________星星
一________黑壳虫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________。
【答案】
(1)会动的豌豆
(2)不但
;而且
;不仅
;还
(3)个
;捆
;台
;片
;颗
;只
(4)豌豆影响了别人休息,不仅不认错道歉,还那样蛮横无理
(5)豌豆竟左右摇摆起来
(6)黑壳虫把豌豆蛀空了,虫子从圆眼里钻出来,飞走了
【解析】【分析】(1)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文中选择一个
恰当的词做为题目:会动的豌豆(2)
分析句子的意思可知:①分句前后之间是递进关
系。故选“不但……而且……”;②分句前后之间是递进
关系。故选 “不仅……还……”。(3)这
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
单位的词,如:一个太阳、 一
捆竹匾、一台电视机、一片蓝天、一颗星星、一只黑壳虫。(4)题主要
考查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豌豆影响了别人休息,不仅不认错道歉
,还
那样蛮横无理。(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豌豆竟
左右摇摆起来。(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
黑壳虫把
豌豆蛀空了,虫子从圆眼里钻出来,飞走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
解和概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
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
句子连贯。(3)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4)
、(5)、
(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6.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
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
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
事样本,大家可以照
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是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场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
,同学们一
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有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
的要点,大家一边听
,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上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
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
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
,我妈妈从来没告诉我地多大啊,有人说,我今
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
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
师打断了大家的谈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
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
知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
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
同学们停止了
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件
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
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
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
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
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
亲都是这样的,这也算是体
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
老
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丢了,那么,
最后离开家时穿的
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2
○
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干
净净衣服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
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以了;最喜欢
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
子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厖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
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
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
有留意。
13
○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
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
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妈妈,根本就不关注
不了解啊。
14
○
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
,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
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
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5
○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
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
见:只看见
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
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
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
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
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恩情?让我们学会
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
父母开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撰写:
佝偻: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第自然段开头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
内容。请联系上下文,结合想象,补写在下面。
4、第自然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请写下来。(不少于50字)
1.撰写:写作、佝偻:形容脊背向前弯曲。
2.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
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
,作文课失败了。
3.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
。”“我
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厖”“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
好吃的都留给我厖”
(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
4.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使句子
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写出了“我们”总是只关心自己而忽略
父母。呼吁“我们”要学会关爱父母,关爱
他人,升华了主旨。
5.略
7.
孙子的麦收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
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
,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
,有了孩子
。
“爷……”
“哎……
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啦!”孙子高兴的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
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
,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
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
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
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
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子
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
一点点的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
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
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
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带上饮
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啦,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
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颗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
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
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
爸爸记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
子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稞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
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
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
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
,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
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
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佬刘指着
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
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
点麦子,一下子呆
.
住了……
..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
,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
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
高兴的笑了。
...
1.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大老刘的心理状态。
接到孙子电话时 →听说孙子参加割麦时
→听到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
→听到孙子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时
2. 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
3.阅读下列两句话,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
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
...
⑴这两句话中的加点词都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
⑵简要分析加点词的内涵。
呆住了:
脸红了:
4.读完本文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8.
奇遇
①老王洗澡从来不买搓背票,就只掏5元钱,尽情地泡,泡透了自己搓洗,然后
就坐在池
子边上自己修脚。修脚的工具也是没花一分钱,修脚刀全是自制的,那双脚让他修得有点
惨不忍睹。
②这天,老王泡透洗完后又坐在角落给自己修脚时,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凑过
来,笑眯
眯地看他的脚,看了一阵说:“大爷,您这脚不能这么修了,我帮您修。”老王慢慢抬起
老眼,瞅着小伙子,幽幽地说:“刚来的吧?”小伙子不明白话意,发愣,旁边几个老洗
客大笑起来,
也都把小伙子当成刚来做修脚生意的了,有人说:“小师傅,你要是能做成
他的生意,我白给你100元
!”
③小伙子很腼腆,红了脸,走了。
④老王自己修完脚,跛着脚出澡堂
,回家。开门进屋,在关门时吓了一跳:那小伙子竟跟
着他,看着他笑:“大爷,我想给你修修脚。”<
br>
⑤老王好气又好笑:“我明给你说吧,我从来不做好事,你再难,也别想从我这里挣到一
分钱!”小伙子笑了:“大爷,我不要钱。”
⑥老王想了想,就让小伙子进了门,决定让小
伙子见识一下他老王的厉害。小伙子很高
兴,问着忙着,弄好一盆热水,又兑了些随身带着的药水,泡着
揉着,然后擦干,坐下,
将脚放在他的腿面上,拿出一套专业修脚的工具,很老练地修了起来。老王不吭
声,心里
在说:“你修得再好、再会感动人,我也不会给你钱,反正我提醒过你!”
⑦小伙子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老王这双脚正规地修了一遍,收好工具就走,交代老王
说:“大爷,您这
脚一次是修不好的,我会再来,您千万别再自己修。”老王笑了:“你
是说下次再给你钱?”小伙子笑说
:“我说过了不要钱,大爷您放心好了。”
⑧老王冷笑自语:“你小子啥时要钱我啥时让你还我原来的脚!看谁耗过谁!”
⑨第
二天,老王在晚报上看到一张照片,正是那小伙子,原来他是一家美容院的修脚工,8
年前就开始为老人
免费修脚……老王纳闷了,小伙子为啥要免费为老人修脚?他这一生上
当受骗太多,早就
不相信有什么好人了,怎么碰上这么大个意外?
⑩过了几天,小伙子果然又来为老王修脚了。
修的过程中,老王问:“孩子,你这是为
啥?”小伙子将老王的脚抱在怀里,说出一个故事:10年前,
他是一个要饭的孤儿,有一
天被几个小偷围打,几个拉板车的老人救了他,还凑了60元钱给他,让他学
好……后来他
在澡堂学会了修脚,再后来去了一家美容院……他一直在店外免费给老人修脚,他相信一<
br>直修下去,一定会修到那几个拉板车的爷爷的脚。
⑪第二天,老王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
吃惊的事。第三天,老王再去那澡堂泡澡时,熟人们
围着他笑闹起来,问他太阳为啥从西边出来了?他啥
也不说,一时也难说清楚。
⑫原来,老王为灾区捐了3000元钱,被列在社区红榜上了。1
0年前,他只是和几个脚力老
友一起帮了一个孩子,这孩子从此就做好人来报答好人。看来,做人处事,
老把人往坏处
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有果的。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中“老王”和“小伙子”在告别时都“笑”了,请结合上下文内容,
理解两个“笑”的含义。
(1)老王的笑:
(2)小伙的笑:
3.结合作品,分析小伙子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4.文中说:“做人处事,老把人往坏处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
br>有果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1.老王遇上了免费修脚的小伙,发现他是10年前救助过的孩子。小伙的善良唤醒了老王冷
漠多年的心。
2.(1)老王的笑:猜到小伙意图,对小伙有嘲讽之意。
(2)小伙的笑:对老王猜疑不放在心上,表现小伙的坦然。
3.知恩图报、真挚、善良。
4.示例: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相信好人有好
报,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
天。就好比我们天天打扫校园卫生,我们为学校做劳动,学校也为我
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
境。
9.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骋(chě
ng)赛场
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
境,让他自卑得有些差愧
——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
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
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后,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
他
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
试。他努力了好
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
眼前的这一道道栏
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
最
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
地向
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
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
执着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
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
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
赤
脚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
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
比赛。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
个蝉联
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
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
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
,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
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
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他们,踢翻他们,绕过
他们,就会抵
达梦的前方。
1.第①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
)
2.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又为什么难过?
3.仔细品读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
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
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
民族英雄。
“三十二”“不仅”表现了
;
“第一个蝉联”说明
。
4.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5.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
6.品味选文,谈谈你对如何成功有什么见解。
1.差→羞
2.他羡慕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又为自己拿不出训
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
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
3.贝基拉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4.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
5.不好。“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
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
没有这种效果。(意近即可)
6.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朝着目标去努力,并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