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版本一

别妄想泡我
741次浏览
2020年11月09日 14: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最新笑话-教师述职

2020年11月9日发(作者:郭凯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
《运算定律》同步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 肖仙莉



一、选择
1.32+29+68+41=32+68+(29+41),这是根据(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考查目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灵活应用。
答案:C。
解析:加数的位置变换了 ,同时两两结合在一起凑整计算更简便,所以此题既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也应用
了加法结合律。
2.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30 B.
a
×
b

a
×
C

a
×(
b

C
) C.4×
a
×5=
a
×(4×5)
考查目的:对乘法分配律及乘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B。
解析:判定是否应用了乘 法分配律,首先看题中是不是含有两级运算。C项只含有二级运算,因此首先排
除C;A项没有体现两个 加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的乘法分配律的实质,所以也排除掉。
3.125×4×25×8 的正确的解答方法是( )。
A.(125×8)+(4×25) B.(125×8)×(4×25) C.(125+25)×(4+8)
考查目的: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辨析。
答案:B。
解析:题目只含有二级运 算,因此它就只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而A项和C项都含有两级运算,所
以是不符合要求的。
4.下面算式中正确的是( )。
A.500÷25×4=500÷(25×4) B.5000÷(125×8)=5000÷125÷8
C.368-32+68=368-(32+68) D.12×26+74=12×(26+74)
考查目的:运用定律辨析,建立模型化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判定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及除法性质进行选择的。A和C选 项的问题是类似的,从
算式的右边往左推,都应该去掉括号时变号,而算式左端却没有变号;D选项之所 以先算(26+74),是
因为学生“简便算法”的观念先入为主,看见能凑整的数就不管不顾地一味凑 整,都是在为了简算而简算,
这是错误的;只有B项符合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用这个 数除以所有除数的积所得的商。
5.与38×101相等的算式是( )。
A.38×100+1 B.38×100+100 C.38×100+38 D.39×100-1
考查目的:乘法分配律的变式练习,加强对分配律的理解。
答案:C。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
解析:要想找到与38×101 相等的算式,首先要明确38×101的意义,是101个38。A项38×100+1表示
的是比10 0个38多1,也就是比101个38少;B项38×100+100表示的是比100个38多100,也就是 比
101个38多了;D项39×100-1表示的是比100个39少1,也就是比101个38多; 只有C项38×100+
38表示的是100个38再加一个38,也就是101个38,所以选C。
二、填空
1.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用符号○、△、□表示乘法结合律。
考查目的: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答 案:
a
+
b
=
b
+
a
,○×△×□=○× (△×□)(答案不唯一)。
解析:把字母或符号当作具体的数据放在加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的模型 中,把抽象知识用字母或符号具
象化,加法交换律是两个数据交换位置,而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的运算, 在运算的过程中,数据不改变位
置,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2.计算37×25×4时,为了计算简便,先算( )乘( ),这样做是根据
( )。
考查目的: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答案:25,4,乘法结合律。
解析:观 察题目中的数据和符号的特点,依据乘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先算25╳4得到100,然后再
乘3 7就可以算出结果为3700,计算的过程既简单又快捷。
3.25×(4+8)=( )×( )+( )×( )。
考查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答案:25,4,25,8(答案中,乘法算式中的数据没有前后顺序的限制,两组乘法算式的加和也不 限制前
后位置。)
解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先分别算出4和25以及8和25的积,分别是1 00和200;然后再把乘积相加得
300。
4.800÷16÷5=800÷(□ × □)。
考查目的:除法运算性质的应用。
答案:16,5。
解析:一个数连续除 以几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这几个除数的积,因此可以用800除以16与5的积,
也就是用800除 以80,结果等于10。
5.小明把8×(2+□)错算成8×□+2,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 )。
考查目的:结合乘法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
答案:14。
解析:8×(2+□)可 以理解为8个2与8个□的和是多少,而小明错算成8×□+2,也就是1个2与8个
□的和,显然他得 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7个2,也就是14。
三、解答
1.田字格本每页有88个格,小明2014年共练了125页,他一年共练了多少个汉字?
考查目的:根据乘法运算定律,灵活解决问题。
答案:125×88
=125×8×11
=1000×11
=11000(个)
解析:这道 题是求88个125是多少。125乘8得1000,而88可以理解为11个8相乘所得的积,因此这
道题就可以变成求125×8×11的积,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先求出125×8的积是1000,然后再乘11 ,得
11000。
2.饲养场的4头奶牛25天可以挤牛奶1500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可以产牛奶多少千克?

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

考查目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答案:① 1500÷(4×25)=15(千克);
②1500÷4÷25=15(千克);
③1500÷25÷4=15(千克)。
解析: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正确解答此题,但此题的落脚点还是在利用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更简单更快
捷,所以建议选用第一种方法。
3.如下图所示,学校给四年级的125名同学准备校服,现在买比原来省多少钱?

考查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答案:106-98=8(元);125×8=1000(元)。
解析:每套衣服原价与现价 的差是8元,而需要购买125套,所以就是计算125乘8的积了。而如果先分
别求出按原价购买12 5套的价钱和按现价购买125套的价钱,然后再求差,这样无形当中就加大了计算的
难度。
4.市政府准备在街心花园建一个花圃(见下图)。这个花圃需要占地多少平方米?

考查目的:在认真观察数据特点及图形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割补或平移的方法正确简捷地计算出图形的
面积。
答案:26×13+34×13
=(26+34)×13
=60×13

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
=780(平方米)
解析:把上面 的图形割补成两块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26×13和34×13,而两个长方形的宽都是13,
因 此就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也可以按乘法意义理解为求26个13的和与34个13的和,这样
既解决了如何求这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问题,又使计算简单而快捷。
5.新新文体用品店运进6800个乒乓球,每25个装一袋,每4袋装一盒。

考查目的: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答案:
①6800÷(4×25) ②4×25×70
=6800÷100 =100×70
=68(个) =7000(个)
68<70 7000>6800
答:准备了70个盒子,够用。 答:准备了70个盒子,够用。
解析:这题 既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解答,也可以利用除法性质解决;但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就是都要求出
4×25的 积,也就是要求出一盒装多少个乒乓球。



4

沙特国王大学-大学生的入党申请书


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视讯系统


美国留学申请流程-感恩的心主题班会


励志诗词名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三明学院网-教师工作总结开头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婚庆司仪主持词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区别-台阶教案


兰亭序全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