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内容及课后问题答案
伊斯兰教发源地-指导老师鉴定意见
第一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后问题答案
相关搜索: 课后问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
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
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
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
br>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
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
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 林则徐 戚继光 郑 和
当代民族英雄:鲁 迅 钱学森 邓稼先 许海峰 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
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
盗。
从祖国
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
以免除徭
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
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
br>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隅,角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
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
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
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
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
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
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气息中止,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
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
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
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
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
)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
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
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汀洋》
3、背诵全诗及诗意。
4、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
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
: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
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
:你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
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
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
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
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
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
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
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
朝军队向北进军,
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这两首诗的相同
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
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
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
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
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
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
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
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如蒙古族(那达慕)、回
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
尔班节)、苗族(龙船节)、
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
(斗牛节)
第二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后问题答案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
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
一幕侧重写的人
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
的方括号内主要交
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
通过人物对话,讲述
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
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
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
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
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就改
6、最后的姿势
1、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塌:(山坡、建筑物等)倒下来。
震撼:对人的心灵影响大。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攸,所。
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在灾难来临时,谭老师张开双臂,以自己的血
肉
之躯誓死护卫学生,他这种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姿势将被定格为永恒。谭老师永恒的姿势,留下了永
恒的
记忆,永恒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
4、课题中的“姿势”是
地震灾难来袭千钧一发之时,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姿势。“最后”
意味着这个姿势将永远地定
格在人们的记忆中。文章以“最后的姿势”为题,饱含着对谭老师这种舍己
2
救人的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
7.船长
1、《船长》是一篇
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
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
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
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
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
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
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
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
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
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
,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
对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2)这句话是
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
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
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等等。
8、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
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
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
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
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
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
了别人,
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
这就是
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3、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练习2
1、《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
”奖。诗中表达的
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
实、美丽。
2、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人,不一定
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
美好的人间。
3、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
:(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
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采访的
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
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容。第三单元内容及课后
问题答案
9、小草和大树
1、《小草和大树》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
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
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
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
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
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
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
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
于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3、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夏洛蒂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抗争精神使自己脱颖而
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让我们感受并领悟
在
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1
)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
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
命力。(2)从作者比喻中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
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5、课后第4题。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
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6、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3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0、轮椅上的霍金
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
br>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的敬仰之情。
2、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3、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4、说说霍金的非凡之处,即课后第4题。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
(1)在受到病魔
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地行科学探索。(2)取得的成就。(3)忘我工作的事例。
(4)回答记者
提问的事例。
5、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手指
还能活动;大脑
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
们感受到了:
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霍金正视命运
,乐观向上,
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强者。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
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
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
会
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荒凉
与孤
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
还要可怕一万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
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课后习题2)
3、课文作者
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
坏小子》、《漂
亮老师与坏小子》。
4、《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练习3
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
你的草稿。正如老
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
(听不听由他),
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
看,要念。就是
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
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
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
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四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后问题答案
12.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围绕“喜鹊
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
的深切怀念之
情。
4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
来表达她对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
剪纸是我和姥姥之情感情联结的桥梁。
3.姥姥是个心灵
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
真;姥姥心地善良,
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4.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
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
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
要肯花时间,肯花功
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13.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
相望,有一颗
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
良的劳动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
者对善良的人们的
深深同情。
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
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
故事大
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
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
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
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
震撼人心的
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的顺序呈现
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
;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
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背诵课文6-7、12-16自然段。
5.课后习题3:(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
壮、朴实与
活力。(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3)“震撼”、“烧灼”、
“威逼
”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
生命力。
6.课后习题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
分感叹,从强
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
腰鼓的独特激情
。
练习4
5
1.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
向对方说清楚。解
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
说话的主体部分,
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背诵俗语及成语(练习四)
第五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后问题答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
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
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
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
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
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咏柳
【唐】贺知章
【唐】郑谷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背诵边塞诗:《凉州词》、《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凉州词》
王之涣
王 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课后习题三:
(1) “这是
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
因为:这株柳树
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
6
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 存
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 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
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 ,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
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 创造奇迹。
8、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 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
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 命力。
16、《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 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
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 、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
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
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 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
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 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
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
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17、《麋鹿》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 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
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麝鹿为何又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
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
棕 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6、课后习题2
(1)“„„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 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只
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 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
里接受人工喂养。
7
(2)“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
国外
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7、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练习5
《练习5》背诵风速歌及《秋》。
第六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后问题答案
相关搜索: 课后问题答案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
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
品有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
《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
老舍、艾
青。
5、课文习题2。
(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
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
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
(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
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
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8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1)
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说明了钱学森时刻想念自己的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之情。
(2)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
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
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
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
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
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
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
,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
开
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杰出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八达岭:中部凿井法。
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
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
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
取。在句子中是说
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
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
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6、课后习题4。
21、《鞋匠的儿子》 <
br>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
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
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
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
二个“永
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
激。
9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尴尬——
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宽容是一种
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
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
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
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
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
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
“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练习6
1、倒顺词
有些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把它颠倒过来念,意思仍然不变。
如: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偎——偎依、喜欢——欢喜、
缓和——和缓、累积——积累、互相——相互、代替——替代、
问询——询问、并吞——吞并、煎熬——熬煎 、整齐——齐整、
奋发——发奋、质朴——朴质、寂静——静寂等等。
有的内容相关联的字颠倒后,意思仍然相近或相关。
如:积累——累积、夜半——半夜、胆大——大胆、质变——变质等等。
还有一种更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东西的名称,如果把它倒过来说,正好表明了这种东西的用途。
如:羊圈——圈羊、铺盖——盖铺、铁锤——锤铁、
门锁——锁门、锅盖——盖锅、瓶塞——塞瓶
牙刷——刷牙、床罩——罩床、手套——套手、
口罩——罩口、鞋垫——垫鞋、水车——车水、
风扇——扇风、鱼网——网鱼等等。
2、《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第七单元课后习题答案及本课主要内容
相关搜索: 习题, 单元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
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
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
塘明净的形象来
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
断读书,不断汲取
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3、有关读书的名言。
4、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10
5、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 为:因为。
绝:极,最;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亲自。
23、学与问
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
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
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
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背诵《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
为才,刚刚。
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
首诗的后两句是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背诵1、5两个自然段。
5、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敏而好学 君子之学必好问 三人行有我师
不耻下问 学
而不厌 学而各,问而广,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
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
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
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
为什么》。
3、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4、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
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注意点:第一、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第二、讲文明,
放在一定地方;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
3、背诵6、7自然段。
练习7
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及古今贤文(读书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