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观书有感-初中周记300字
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突出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
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
的学习。
2、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面向全体,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
语文素养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
科学探究的精神。
3、
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教学设计
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
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二、工作目标
知识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
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七)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能力目标:
(八)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
法。
(九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
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一)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
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
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情感目标:
(十二)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
br>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主要工作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
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
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
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
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教材注意整合性和训练性的循序渐进,将
课文分
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
读课文
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后面编写了“思考与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
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
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
四、工作措施
1、精心钻研教材,让课堂有增量。
(1)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文本有真正真实的感悟,而不是虚情假意。a
创设让学生自由抒发的
场。b适当补充外引资料,以教师真实的心态来感染学生。
(2)让课堂更富有创造力 a如《顶碗少
年》采用如果是电影导演,让学生说
电影镜头的方式来展现学生读懂情况。b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的呈现
方式进行改
变。c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可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唱和诵的方式。
(3)在问题的设计上做到:
a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富有探索的空间。
b问题的设计要富有真实性,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唱高调的感觉。
2、开展大量阅读,并开设“阅读欣赏课”引领学生走向阅读。
除此之外,采用各种方式使学生爱上阅读:
(1)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教师可在上到相关
课文时推荐,如林海音的
《城南旧事》,与汉字有关的《语林趣话》。可采用半截故事法等。
(2)向学生推荐现今流行的或一直有的一些文质兼美的书籍。
(3)开展与读书活动有关的
系列活动,如学生表现好奖励学生——作业整
理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读书统计活动,与家长共读一
本书并写几句读后感,
看完一本书可以奖励星星期末进行统计评选等活动。
3、加大积累量,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如每天早上15分钟,诵读《孟
子见梁惠王》;开展每周一诗背诵活动。
除完成八个园地的作文练习之外,进行扩展作文练习和日记的练习,真正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遵循记忆的规律,定期复习和检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
4、领会大纲精
神,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本册教材在
年级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在备课中从整体
出发,认真备好每一个练习组,落
实好每一个训练项目,从而扎实地完成训练任务。
5、加强
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目的,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
高同学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每一位学
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配合学校完成素
质教育的多项教育措施。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组教材一般应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示简要地
说明在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要
求有一
个总体的了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课文。课文的内容具有思想性,语言具有典范性,每组中的内容或形式上有
一定的联系
预习。要求学生先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读
有关资料等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有了3---4个题目,标有“ △
”
符的是选做题,体现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的结合。
阅读提示,安排在每篇略读课文之前,一
般提出1—2个思考题,侧重在理
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
3、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可,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并能简要转述,说话要有礼貌。
4、回顾拓展
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每个“回顾拓展”大致包括
以下三项内容: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
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的指导与训练。
2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3要充分发挥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
学生预习,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问
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二) 略读课文的教学
一是从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
课文的教学,二是从方法上,教师
要更加放手,靠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
力。
六、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1、继续进行作业改革。
2、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3、进行学科评价改革。
七 、业务学习安排
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2、学习《种好心田》
3、学习《人民教育》语文版
八、教学工作安排
第一周至第三周
第一组课文教学时,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
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
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的。
第二组教学时要让学生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体会关键词句在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
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周至第六周
第三组课文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积累用得精妙的语
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第四组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第七周至第十周
进行期中考试复习
第十一周
第五组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和
古代人民智慧的卓
越,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和方法,独立阅读
思考,与同学和座探究,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为初中继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
第六组课文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
法。
第十四周至十五周
第七组课文,教学时,应注意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区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第十六周至十七周
第八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单元
10课时
2单元 10课时
3 单元
11课时
4单元 10课时
5单元
4课时
6单元 10课时
7单元
12课时
8单元 11课时
共计7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