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巡山小妖精
628次浏览
2020年11月10日 17: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经验与勇气-100字日记

2020年11月10日发(作者:卞煦)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走进西部
单元教材分析: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
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
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 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
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 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
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 民
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
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 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 的民族
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 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
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报道了一支
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
他们昂扬的斗志 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
1 17


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
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
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 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
事 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
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 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
建设者的认识。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草原 2课时
2、丝绸之路 1课时
3、白杨 2课时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一 3课时
回顾 拓展一 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据西部的材料,教师准备课件

2 17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永远的童年
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
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 《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
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 br>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
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 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
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 乐。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
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 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
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 年生活,
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
课文,我们看到了 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
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有价值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描绘的情景,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3.学会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情感。
3 17


5.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增强写作技能。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21个,会写30个。
2.体会古诗重诗人的情感,并能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短文。
3.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第6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
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
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
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 年等内容。“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
安排了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 累少年立
志的名句。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5.《古诗词三首》 3课时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2课时
7*《祖父的园子》 1课时
8.《童年的发现》 2课时
9*《儿童诗两首》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了解胚胎的发育规律
4 17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语言的艺术
单元教材分析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
情 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
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 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 br>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 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
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 拍案
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
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 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
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 动声色的
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
了打电话时,说话 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
重。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并作相应摘抄。
5 17


2、理解课文 内容,由人物语言及行为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感受语
言表达的艺术。
3、通过搜集和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练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4、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 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对
文言文、剧本、相声的特点有基本了解。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
中积累语言。
2、把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学时,教师要整 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
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0、《杨氏之子》 2课时
11、《晏子使楚》 2课时
12*《半截蜡烛》 1课时
13*《打电话》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3课时
回顾.拓展三 1课时
6 17


教学准备:
生:了解晏子其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制作课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他们让我感动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
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
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 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
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
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 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 br>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
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 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
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 了
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
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 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
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语言。
7 17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中那令人震撼的情,品味文中人物的崇高
品质和美好心灵,并受到熏陶。
3、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
想 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
情感得
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
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
一些准备。
4、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
能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4、《再见了,亲人》 2课时
15*《金色的鱼钩》 1课时
16、《桥》 2课时
17*《梦想的力量》 1课时
8 17


口语交际.习作四 3课时
回顾.拓展四 2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抗美援朝的有关背景,反应非洲孩子生活状况的图片
或文字资料。教师 准备课件。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
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
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 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
《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 br>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
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 》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
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国古 典名著
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
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 ,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教学目标:
1、自主 地认识“诺、怯、赵、璧、妒、忌、瑜、弩、唬、诡、遂、
獐、”等12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 地书写“完璧归赵、负荆
9 17


请罪、神机妙算、呐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名
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4、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语言表示人物的心理
的写作方法。
5、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6、指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缩写。组织学生评析、修
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
用。
2、体会动作描写的写作效果。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
读表现人物个性。
3、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故事中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形象
与品质。
4、通过对古典文学的阅读,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
兴趣。
教学措施:
1、本组课文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而且写法上很有特点,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10 17


2、教学本组课文时,对句子的理解尽可能让学生联系 上下文、结
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放手让他们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3、本组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可抓住重难点,做到长文短教。
4、要求学生查查相关资料 ,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
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 学
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8《将相和》……………………2课时
19《草船借箭》…………………2课时
20﹡《景阳冈》…………………1课时
21﹡《猴王出世》………………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五》………………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文章的影片视频,了解写作背景四大名著相
关篇章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技术
单元教材分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
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 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
11 17


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 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
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感
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 ,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 利用信
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 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
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 生可以从中获
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
己去搜集,教 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
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 目前,学生已有了
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
学习方式 ,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
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 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
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
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12 17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2.根据主题,搜集和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 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
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
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课时安排: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6课时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课时
教学准备
1.学校提供上网条件,开放图书室,教会学生图书查阅法:明确门
类-目录查找-速读摘记。
2.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给学生提供搜索引擎。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作家笔下的人
13 17


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 其中一
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
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
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 物的动作,
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
描写人物的一些 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
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 ,本组教材以“人”
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教
学中, 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
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人物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在自己的习
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
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
组教材。
14 17


2、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
验与本 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
3、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 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
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
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
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 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
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
物的。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22、《人物描写一组》 3课时
23*《刷子李》 1课时
24*《金钱的魔力》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 3课时
回顾.拓展七 1课时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阅读《百万英镑》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异域风情
15 17


教材分析
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 的
中华文化、也有我们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本组课文为我
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 的异国风情画卷,就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
世界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 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这个专题编写的。人教
版教材内共五篇文章:精读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
的小艇》;略读课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自读课文《 维也纳
生活圆舞曲》。
这些课文都是围绕着展示五彩斑斓的异域风情,激发孩子们对异域风
光与文化的向往,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热爱
之情而编排的。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优美的词
2、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情的特点。
3、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4、激发对异域风情的兴趣,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 、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孩子们对
异域风景与文化的向往探索之情。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积累优
美丰富的语言。
16 17


3、分享交流孩子们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帮助孩 子们
更有效地进行同步阅读 ,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教学措施:
1、这是本学期 的最后一组文章,在学习之前,先想清楚自己学些什
么,再回忆一下本学期的内容。学习时,感情要真实 ,语句要通顺。
2、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的阅读方法,要让他们从课内外既了解不同
地域的民 族风情特点,还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展现异域风景与文化
特点的,并注意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
更多的异域风情,丰富对异 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 2课时
27*《与象共舞》 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 3课时
回顾.拓展八 1课时
教学准备:德 国的风光片,水城威尼斯的风光片及小艇的图片,搜集
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的文字、图像资料.

17 17

广东警官学院-优秀毕业生申请书


一句话新闻-广东纺织学院


四川成考成绩查询-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图片-竞选班干部发言稿


人才培养总结-工作总结开头怎么写


合肥地税局网站-德育主任述职报告


金牛座男人性格-竞选文艺委员演讲稿


渡边淳一语录-外贸公司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