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自我剖析材料-留学论坛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
章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和《村晚》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
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
的童年生活。《月
是故乡明》的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
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
思念祖国的故事。本单
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
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
,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
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前
的教材中,已经安
排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
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语文要素,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
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篇课文呈
现了不同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后题、课前学习提示作了相应的引导。《祖父的园子》一文将感情蕴
含在园中
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中;《月是故乡明》中典型的事例和直抒胸臆的
语句表
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梅花魂》通过一些事例、细节表现了外祖父
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此外,《祖
父的园子》课后的“阅读链接”补充了整本书的
结尾。引导学生更深人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
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词
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还安排了体会语句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并仿写的练习活动。
本单元的习作
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话题“那一刻,
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
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
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
作引导学生
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
刻”
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体会课文表
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
前两个学习伙伴的话提示了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要关注
直
接抒发感情的语句,也要关注一些蕴含着感情的描写人、事、景、物的语句
。第
三个学习伙伴的话提示了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
中的主人公,
设身处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个学习伙伴的话点明了“有
感情地朗读”的双重作用一—既可以
把自己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又可以
加滐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词句段运用”安排
了两项内容。第一项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描述一种情
景。教材提供了两个例句,分别针对太阳光很亮、
天很热这两种情景从不同方面
进行了具体描述。教材还提供了六个词语,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见情录的特点
。让
学生选择一个展开具体描述。第二项意在让学生学习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感情。教
材提供了三
个例句。分别出自课文《月是故乡明》《桂花雨》《父爱之舟》。都是
通过前后事物的对比,突出地表达
了对后种事物的深厚感情,让学生体会这一表
达特点,再进行仿写。
“目积月累”安排了唐代
诗人孟郊的古诗《游子吟》。全诗清新流畅,感情
真挚,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诗的大意是:临行前,母亲
在为游子缝制衣衫,那针
脚分外细密,是怕孩子长久不能归家。像春日阳光一般的母爱,孩子微小的心意
又怎么能报答呢!“密密缝”这个细节传递的是母亲对游子的不舍和牵挂。因为
怕孩子长期在外
,迟迟不能返乡,所以衣服要缝制得结实一些,这样就能更耐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孩子喻为
小草,将母爱喻为春天的阳光。寄托了孩
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学习把重点部分
写具体,体会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兴趣,迁移运用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
中进一步巩固训练点。
本单元习作要求:那一刻,我长大了。写一件成长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觉自己长大的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
真实感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9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
词语,
认读“供、晃、燕”等多音字。
2.能运用“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具体事物”“描写
场景、细节”等方法,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够学会抓住具体场景、细节描写的方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清楚。
三、教学要点与课时安排
部编本
单元
主题
课型
教材课题
+拓展课题
课时 语文要素
单元推
荐的阅
读书目
备课人
(工作单
位)
1.自《古诗三首》
主预《祖父的园
习课 子》
1
2.读
写结
《古诗三首》
合课
1
1.正确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
内容,并能质疑。
4.学生明确单元目标和学
习任务。
1.借助注释了解诗意,并能
展开想象,感受童趣。
2.能任选一首诗改写成现
代故事。
寿光市文家
街道仉家小
学
张爱芹
寿光现代明
德学校
郑国芬
古典
名著
之美
3.精
读引《祖父的园
领课 子》
1
1.学习作者把园中景物写
具体。
2.能体会作者对祖父园
子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1.能学习作者围绕具体事
例描写童年往事的方法。
2.能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能运用借物抒情抒发自
己的感情。
1. 整理调查父母的童年故
事。
2. 围绕具体事例,写出自
己的内心真实感受。
能够把具体事例写清楚,能
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寿光市文家
街道仉家小
学
张爱芹
4.阅
读实
践课
《月是故乡
明》
《梅花魂》
1
寿光现代明
德学校
郑国芬
寿光现代明
德学校
郑国芬
寿光市现代
明德学校
郑国芬
5.习
《那一刻,我
作指
长大了》
导课
6.习
《那一刻,我
作讲
长大了》
评课
1
1
7.单
元整
理课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1
1.借助“交流平台”梳理课
文的训练点。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
习,训练围绕中心具体描写
的语言运用能力
3.积累古诗,并能理解大
意。
寿光市现代
明德学校
郑国芬
1、 笔下的春天丰富而又美丽:红的花,绿的草,青的山,蓝的天……
2、抓住了“ ”的特点,十分准确;“ ”,给人的感觉“ ”。
3、描绘景物时,写出了
自己的体会,表达出了内心的感受。比如,
发现第一棵小草萌芽时的惊喜,看见在自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
时的兴
奋,闻到桃花吐蕊的清香时发出的赞叹,听到老师宣布春游活动时的
快乐……这些都是内
心的感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表达
出内心的感受乃至联想,都会使习作更生动,更真实,也
会令他人感
动。
4、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关于春天的美好的东
西写到习作里去,使习作和春天一样生动而美好!
5、放风筝是孩子们最爱的活动,其中的乐趣不言而
喻,通过细致的
描写,把天上风筝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腾飞场面展现出来了。
6、读着你的习作,让我们看到一颗多么可爱多么晶莹无暇的童心呀。
7、抓住春天的草、树、花等不同的特点,按照“
”的顺序,刻画出
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反映出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
8、传神地写出了“
”快乐游玩的情景,语言生动,描写具体,运用
了形象的比喻写出了“ ”的美。
9、“
”;再加上微风、杨柳、花香,笔下的春天就像一首诗,好美!
10、对“ ”和“
”的描写很有特色,颇带童趣,令人耳目一新,“ ”
这句古诗引用也很恰当,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1、春天的“ ”真美,抓住了“
”写,写出了“ ”的特点,也写
出了“
”的特点,虽然这些景物我们都见过,但透过你的细心观察,
我们却有全新的感受。
12、观察细致,按先总后分的方法,写清楚“
”的特点。语言准确,
形象具体,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13、这段话有概括地描转,有具体地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写出了
“
”的可爱之处。习作前后照应,观察仔细,还把自己的喜爱之情
也写了进去。
14、因为有了丰富的联想,所以笔下生辉,看吧,把“ ”比作“ ”,
把“ ”比作“
”,这些形象的比喻,多么生动地写出了“ ”。
15、写景捕捉景物的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由远而
近,由面到点,处
理得有条不紊,写出的文章更是条理分明,景有各自不同的形态、颜
色,抓住
了形状特点。
16、在你的笔下“”俨然像个小花园,那么富有生命的气息,对“”
的描述,
按顺序展开,读起来一目了然。
17、从外到内,介绍了“”的特点,观察有顺序,也很细致,写得准
确生动,调动了多种感官,内容真切具体。
18、先写“”,再写“”,又写“”,最后写“
”,写作思路多么清晰,
描写多么细腻,你看,用恰当的比喻,把“”写得形象,逼真,突出
春
天的美景,另外“”场面也写得生动传神,突出了一个“乐”字,
有景、有情,多么美妙。
19、写出了特点,写出了新意,景美―――自然美;人美―――可爱
天真无瑕的美。
20、静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大自然的美景,有静,还有动态
呢―――都是美,没有动态怎么
办?于是你又联想到了――――
21、春天悄悄的来了,在不经意中就布满了各个地方,春天的脚步真
是挡也挡不住,
22、“”引得我们驻足观赏,观察多么细致,写得有多么有层次,真
好!
23、文笔自然清新,许多地方恰当地运用了比喻,“”这些文字形象
又富有美感。
24、在细腻的文笔中领略对春天独特的感受,的却很有“诗情画意”。
25、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传神描绘,将这一瞬间,化成了永恒。
26、运用了优美的词句,使春天里的竟更加丰满、充实。
文章的读与感联系紧密,事例叙述行动,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
感。
文章
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心潮澎湃。
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
津津有味。
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氏。结尾以点
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
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献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