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巡山小妖精
803次浏览
2020年11月10日 18: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求职意向岗位-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

2020年11月10日发(作者:褚凤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2.祖父的园子
3*月是故乡明
4*梅花魂
囗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语文园地第一
第二单元
5.草船借箭
6.井阳冈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汉字
第四单元
9.古诗三首
10.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12.*清贫
习作:他 了
22.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八

15.自相矛盾
16.田忌賽马
17.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18.威尼斯的小艇
19.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囗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1.杨氏之子
14.刷子李
习作例文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3.人物描写一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
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
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
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重
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
文教 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
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
语文综合素养。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 小学生语文基
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一)总体分析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 春季正式使用。全册教材继续按
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 综合
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
和风趣。全册 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包括导语、
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 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
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元安 排了一个习
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
的办 法。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列出,只要求认识的
字安排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 内。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
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 帮助学生扫清阅读


课文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
(二)具体分析
1.教材结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全册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
课文7篇。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的字,分 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
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 式排列。为了便于
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未必,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
表 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
检测之用。
2.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 br>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
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 2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7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
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 ,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 个别学生基础较
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
时完 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四、教学目标
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 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
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 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 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
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 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
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五、教学计划和思路
(一)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 ,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
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重点)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 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
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 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
本方法。
(十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
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 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十三)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教学内容
开学第1课 1.古诗三首 2.祖父的园子
3*月是故乡明 4*梅花魂 囗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语文园地第一 单元测试 5.草船借箭
备注



6.井阳冈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

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汉字
9.古诗三首 10.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12.清贫 习作:他 了 语文园地四 第四单元检测
13.人物描写一组 14.刷子李
习作例文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五单元检测 15.自相矛盾





第十一周 16.田忌賽马 17.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第十二周 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检测 18.威尼斯的小艇
第十三周 19.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囗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第十四周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七 第七单元检测
第十五周 21.杨氏之子 22.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第十六周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八
第十七周 第八单元检测 综合复习
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
第十九周 综合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检测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
虑……)在同学们 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
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 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 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
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 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 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
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 景色和农民的生
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
诗 ;“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
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 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
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 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
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
写了谁?(童 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瓜。)为
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
不懂 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
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 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
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 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
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儿女 耘田、绩麻
童孙 桑阴学种瓜

农务繁忙
天真勤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 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
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让我们一起来
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
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
多彩的 生活吧!(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稚子金 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
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 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
是(玩)。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 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 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早晨,小孩子把
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 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 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
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 里小心翼翼
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
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
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
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这
里的“玻璃”,是不 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这
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
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 化?(小孩子瞬间
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
(3)结合 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
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 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


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 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
的声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脱晓冰 当银钲
穿林响 碎地声

天真烂漫
活泼可爱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 ——《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 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
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 受乡村傍
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 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
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 (乡村的傍晚)。乡村的傍晚发
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 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
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
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 落日,一起把
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 ,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
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 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
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 有曲调。)所以后两句
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
首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
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 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 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
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村晚

教学反思

2.祖父的园子
乡村晚景
牧童吹笛

无忧无虑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
个字,会写“蝴蝶、蜻蜓” 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蝴蝶、蚂蚱、 倭瓜等园中景物的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
吗?(学生答)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大大的园子,里面 就有这些动物、植物,你会喜
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动物很可爱,因为有吃不完的瓜果,因为 可以在
园子里玩……)是啊,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园子,老师也会流连忘返呢!不过,今
天我们要 去游览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园子,而是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板
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1)多音字“晃”:
huǎng(明晃晃) huàng(晃动)
(2)正确区分“拔”(拔萝卜)与“拨”(拨打)。
(3)承:注意中间有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
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第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
耍(第4~15 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第16~17自
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 地入梦(第18~20自然段)。
4.(出示第1~3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 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
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 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 喜爱之
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 着
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
描写大榆树 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
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 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
有 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 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
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 昆虫和
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
的、有趣的 事物。
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出示第4~15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 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什么?(人)主要是
谁?(“我”和祖父)“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 、拔草、种小白菜、
铲地、浇水。)
(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啰?(不是 )为什么?(因为“我”
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 马
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没有)从哪里能
看出?(“ 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
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疼爱)真 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
如此自由自在。
(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 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
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 ?(把水往天上扬,
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 br>无比快乐。
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出示第16~17自然段)
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齐读第16~17自然段,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自由的。)


(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
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 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对阳光、对
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都充满活力。)太阳底
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齐读这两句话, 说
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
受约束的,可以 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
(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 相关
句子,与同学交流。(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
乐的生活状 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
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 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
梦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 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
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 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
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 童年。由此可见,
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
让她念念不忘。)
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
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
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 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园中景物 充满活力
园中生活 自由快乐

难忘童年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
内涵。
2. 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
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 话。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一、导入:
(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
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
朗诵。
(播放诗歌朗诵《乡愁》)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
同的主题是什么? 很好,思乡之情。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
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请大家 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
乡之情的文本。(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 是《乡土情结》
《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看人看眼睛,读 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
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白的《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诗 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
我们再来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 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
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 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
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 交换研究生,赴
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
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
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11
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季 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
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 ,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
们齐声朗读课文。(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 的段落
作上标志)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
特别注意。
浩渺 篝火 旖旎绝伦 惆怅 耄耋


嚼烂 慨然 恍然大悟 离乡背井
(学生认读)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
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 br>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
沙漠 中,在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
些月亮应该说都 是________的,我都异常喜欢。此地既然有___,有___,有
___,有___,有___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____之上,上下___,
______,而且______, 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
就在我的窗外。这么好的段落大家应该记住, 现在,我们试着不看课本,一
起来读一下。(学生齐读)
跟生字词语一样,希望同学 们课后还要再复习巩固,不妨把它背下来。
同学们,朗读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但要真正解读一篇文 章,我们还必
须深入分析,学会质疑,学会鉴赏。同学们请结合背景资料,(提前印发《季
羡林 的故乡情》)默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你认为好的(或不好)
的地方找出来。(学生活动)( 学生质疑,学生自主解答)(教师穿插点拨)问
题:
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 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学生
甲回答: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 方便……。学生乙回
答: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学生丁回答:季
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我
们的理解,只是从文章本身出 发来分析。我们的分析与季老的内心所想是否


完全一致呢?就很难肯定了。所以,我有一 个建议:季羡林老先生就在北大,
大家可以写封信给季老,谈谈一个中学生对他的文章的理解。我相信, 他一
定会乐于解答的。当然了,更好的是拼搏三年,到北大与季老当面讨论。
2.他的家乡没 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生答:过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
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 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 余?生
答: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捡鸭蛋
都跟月亮。
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
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 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生答:这是对比,文
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觉得这样写更 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
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好。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
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 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
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 个国家,要说景色,
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
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
思乡愁。正如作者所说,“然 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
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老师提问: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学们齐读一下。(倒
数第二段)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
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


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平 常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
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在《月是故乡明》中,这种事物就是——月亮!那我想问:这篇文章是一篇
抒情散文,什么是它 的抒情线索呢?
很好,是月亮!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
月亮展 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解惑结束后,重申三个问题:对比、借物抒情、形散神不散。)
四、总结文本:大家已经讨 论得很充分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者
为什么要用杜甫的诗作为题目呢?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 ,特别能引发
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本文
的哪一 段中有一句话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正如作者所说“事情大概
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 一种普遍的感受。所以,季羡林老先生即
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季羡林先 生走出了鲁
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
燕园,走 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
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 走出那刻苦名新的平民情结。有评家
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为一名大学生看行李。 )
五、写作实践:同学们,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现
在我们一起 来做个训练——写作实践。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
音……请置身于某个情境 ,写一个片断。


4.*梅花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
唯独” 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
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
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
是 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 易错、重点
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
正,师适 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
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
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 其 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2)
同桌互读。(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讨论作 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


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 (第 2 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
着就 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 3 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 一 11 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 回国)
第四 (12 一 13 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
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 一 15 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
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
“魂”
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2.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 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8 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
语 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
以提出 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
上 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 br>边、手背。”(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
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 忘自己
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 乡的亲
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
春天 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 观的词《浣溪沙》,
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
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
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 ,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 、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
分表 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
一 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
色 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
眷恋之 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

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
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 一幅墨梅图,他分外


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 现老人对梅花图
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
来,我第 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
的吗?’训罢, 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
老人的语言、行动来 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
清 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
次会 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
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
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
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 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
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
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 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
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 开花。她却不一样,愈 是
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
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
千年来,我 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
管受到怎样的欺 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
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
节)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
们 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
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
是中 国人的气节。)现在他 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
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
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
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 父的爱国心。这样
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 国的思想感
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学习与人交谈的礼仪,懂得如何围绕主题与他人交流,并从中获得有用的
信息。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记者采访的视频)看完这段采访视频,大家 认为采访需要注意
哪些技巧?(要有礼貌;提出有用的问题;认真听别人说完;提出新的问题,并耐心等待别人回答。)嗯,看来大家都明白了!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一回小记者,不
过,我们不是去采 访同学,而是去采访我们的父母、邻居等大人,采访的主题就
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个人展示,明确交际要求。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 上台来介绍自己采访所用的“问题清单”,说说采访内
容。如果其他同学认为他的采访内容符合主题,而 且对其采访的内容也非常感
兴趣,请鼓掌表示支持。如果听完以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觉得哪些地方
需要改进,可以大胆举手提问。
2.评价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1)鼓励上台展 示的同学,大方表达,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音频、
视频等,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采访内容 。
(2)请同学说一说支持的理由。
(3)在评价交流中进一步肯定采访的重点:可以从不 同方面提问,也可以
围绕一个话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4)思考总结。
小结:最好给大家介绍内容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要只局限于一
两个方面。
三、规范语言,有序表达。
1.回顾教科书提供的信息,明确采访时的技巧:要认真、耐心地 听别人讲
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
内容可以 适当追问。
2.照顾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
有一定的句式辅助。
四、模拟演练。
1.现在大家手中都有了问题清单,请以老师为采访对象,来模拟一下采访
的情景吧!
生:老师您好!请问您小时候在哪里上小学?


师:××学校。
生:那您最喜欢哪个学科呢?
师:我最喜欢的学科是××。
生:为什么呢?
师:因为这个学科的老师很和蔼,上课很有趣。有一次……(老师讲起小时
候的故事来)
生记录。
2.现在,大家了解采访的流程了吗?(了解了)刚刚老师所说的信息,大家
有没有记录呢?(有)那么,对于老师所说的童年记忆,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
生自由回答)
3.学生自由模拟练习。
五、小结。
想要了解别人的故事,就必须先了解与人交流 和倾听故事的技巧。作为小
记者的同时,不要忘记你也是一名倾听者。大家今天回家之后,去采访一下你
的爸爸妈妈或者家里其他长辈吧!记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认真倾听
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反思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能将从某件事、某个瞬间中受到的触动、得到的成长具体真实地记录下
来。
教学重难点:
能自主修改作文,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多媒体播放学生婴幼儿时期的照片,让学生 猜猜照片中的人是谁。学生
发言,教师引导。)刚才播放照片的时候,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
家看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成长中的故事。老
师看到这些照片 ,也感慨万千。转眼间,同学们已经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
娃娃,长成了朝气蓬勃的少年,长大仿佛就 在一瞬间啊!
二、小组讨论,感受成长。
1.小组讨论:什么是长大?你在哪一刻感到自己 长大了?那一刻你做了什
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你是怎么想的?先请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
后与全班同学分享。
2.学生汇报交流内容,师引导学生总结。
长大,不仅是年龄 的增长、形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反
思,学会了孝顺,学会了辨明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懂得了责任的真正内涵。


(学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说真话、写真实故事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养
成多 问为什么的习惯,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想得具体才能写得具体。)
三、回顾教科书,点拨写法。 1.联系课文《梅花魂》,作者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读诗词落泪、珍
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 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重点是什么?作者在写这些事情的时候重点写的是 事情的哪个要素?(经过)
小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 定
的顺序来写;(2)要写清“经过”中的重要情节、场面,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
物之感;( 3)要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清楚地写出来,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的效果。
2.联系课文 《祖父的园子》第1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是
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小结 :借助自然景物,移情于景,表达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童
年的怀念。引导学生在课文选段中学 到写作的方法。
3.从刚才的讨论中选择一件令你成长的故事,将故事的经过写清楚,表达
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佳作共赏。
1.刚才我们获得了写作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我们来欣赏一篇佳作,看看< br>小作者是如何体会成长的。
2.教师出示范文,由学生朗读。教师提问:文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点拨总结:文章要想感人,就要说真话,诉真情。


五、写作实践,交流共评。
1.出示写作要求: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 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
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成长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 br>感受。
2.学生完成习作。
3.学生互评,交流共享。
六、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成长故事,我发现,此时此刻,同学们真的长大了,记得有
位名人说过:生活是 创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
活中,善于观察,勤于写作,说真话、做真人。
板书设计
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更多方法,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2.学习描绘情景 的方法,学会更直观地描写情景;掌握通过两种事物对比,
突出表现其中一个事物的方法。
某件事、某个瞬间
受到触动、得到成长


3.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游子吟》,理解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了怎
样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描绘情景的方法,学会更直观地描写情景;掌握通过两种
事物对比,突出表现其中一个事物的方法 。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游子吟》,理解诗中内容,想象诗中
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古代 诗人笔下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与萧红一起游览了
祖父的园子,欣赏了季羡林先生故乡的月亮,感受到老华 侨浓浓的爱国之情。
那么,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方法来理解和体会情感的呢?
二、交流平台。
1.齐读教科书第15页“交流平台”中四位同学说的话,说一说你有什么< br>收获。(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通
过朗读来把握情感 ;可以通过抓重点语句的方法体会情感;可以通过抓住细节
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这 些方法都能让我们又快又准地把握文章情感,以后在做阅读理解时,
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相关句子)
(1)请两位同学读上面的两个句子,并 说说这两个句子在描写情景的时候,
用到了什么手法?(先总写事物特点,再具体表现)这样的手法有什 么作用?(让
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体会到所描写的情景。)细细品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 p>
有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你感受到了什么?(太阳光的强烈和天气的
酷热) < br>(2)按照这种描写的方法,从下面6个词中选一种情景写一段话,注意要直
观表现出所写情景的 特点。
例:慢——蜗牛在树下往上爬,它爬的真慢啊,等它爬到树梢的时候,花谢
了,叶黄了。
2.(出示相关句子)
(1)学生默读,与同桌交流,这4个句子都有什么特点?(通过两种 事物的对
比,凸显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
(2)你能仿照这种方式写一写吗?
例:这里的饭菜再香,也比不上妈妈做的菜香。
不管你们说得多好,我还是觉得,这个玩具不如我家里那个好玩。
3.上面的两种描写方法, 一种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情景的特点,一种让我
们一目了然地把握所写事物,这两种方法在以后的写作中 要记得运用,这可以
让你们的作文既直观易懂又不失技巧。
四、日积月累。
1.齐读《游子吟》,师正音。
2.(出示作者资料)了解诗人孟郊。
3.诗题告 诉我们什么信息?(游子:离家远游的人。吟:诗歌体裁的一种。)
这里的游子指的是(诗人)。 4.我们了解了诗人的相关资料,知道诗人仕途失意,颠沛流离,在这种时
候,他更觉得亲情可贵, 于是,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在做什么呢?(缝衣服)
从哪里得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怎么缝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


归。)为什么要密密缝?(因为害怕缝得不牢固儿子 回来时衣服已经破了。)因
此,慈母手中的针线,是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
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于是,诗人不由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
三春晖)。寸 草指(小草,比喻微小),三春晖是(春天的阳光,这里指母爱),所以
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 法,意思是——谁说子女那像小草一样的孝心,
能够报答得了春晖般的慈母恩情呢?
5.这首 诗中,作者回忆了一个极其平常的情景,描写了一位慈母为儿子缝
制衣服的画面,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 私,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6.带着对母爱的赞美和尊敬,让我们再次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游子
吟》。
五、小结。
童年的一个个场景,就像一支支动人的歌,不论我们用多少笔墨,都写不
尽这首动听的乐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行政管理专业排名-七一活动方案


黔江中学-技术总结


恋爱个性签名-为什么要入党


江西中考时间-班主任寄语


社会地位-领导祝酒词


优秀团员的事迹材料-入团申请书


百炼成钢化学方程式-四川二本大学排名


电大在线成绩查询-奇妙的克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