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猎人笔记-楚天金报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童年往事
)
单元内容总述
1.本
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
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
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
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
园子》;有著名作家
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
想而精彩。透过一
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
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
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配合“童年”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
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说童年”和“写童年”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
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
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
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
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
绕作文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
件的主
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
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
完整而深刻。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1.古诗三首
教学要点
1.自主学习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
三十一)。
3.理解古诗的大意。
课时 教学建议
3 自主、合作、探究。
有感情朗读。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祖父的园子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2.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
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月是故乡明
1.学会生字新词。
2.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
童年生活的那几个场景。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
方法。
4.梅花魂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2.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一
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3.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
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
品格。
4.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
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
法。
口语交际:走进他1.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
们的童年岁月 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具体有序地说出自己了解
的对象童年有趣的事情。
3.要把内容讲清楚,讲具体。
4.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习作:那一刻,我1.把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瞬
长大了 间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
2 互相交流,打开思
路。
阅读范文,掌握写
1 自主选择
放手交流
培养信心
提高能力
2 品读欣赏
自我感悟
互相交流
深入探究
3 课前阅读。
自读自悟。
感知童趣。
2 自读自悟。
朗读感受。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
“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语文园地一
1.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
情的方法。
2.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了解
句子表达方式的特点,学会仿
写。
3.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
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法。
自评互评,学会修
改。
2 自主、合作、探究
1.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
字义,识记字形;
教学
目标
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
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
目标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
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
爱之情,从而使其
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
导入
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
( 8
)
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分钟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
4
.【出示课件2】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
成大。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
多描写农
村四季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
一个场景的一首。(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师,激发学生的认知
兴
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
解:“兴”
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
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
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
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
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6.了解诗人。【出示课件3】
范成大(112
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
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
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习的前提。
(2)【出示课件4】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
准“昼、耘、供”。
(3)【出示课件5】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鼓励学生运用多
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
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
新课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
教学
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
( 28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分钟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
习习惯。
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
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互借鉴。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
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
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
瓜。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板书: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示课件6】
(1)小组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农民劳动的
繁忙景象。)(板书:辛勤劳动)
(2)想象交流:
①“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天和晚上。)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插
秧、收割、犁地、积肥……)。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农家男
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你们虽然辛苦,但生活是快乐
的。)
(3)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读出诗的节奏。)(板书:赞美)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A.读出农民的辛苦。
B.读出农民的忙碌,表现繁忙的劳动场面。
C.读出农家生活的和谐。
引导学生在反复
朗读中细细品味,练习
②反复读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
有感情地诵读,不但让
(4)教师小结:从短
短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
学生领悟诗句的表层
的辛苦和劳碌,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
生活却是诗人这
意思,还要领悟诗句的
种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碌了一天,晚上一家人各自做着
深层意思,体会诗句语
各自的事情,这种温馨,使人们劳动的疲倦和劳累一扫而
言的感
情色彩,体会诗
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再次齐读
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br>课文,试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内涵。
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板书: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10】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
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
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
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真可爱)
(3)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
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
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出示课件12】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孩
子们也喜欢上了劳动。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
丰收时收获的快乐。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
真童趣,俏皮可爱。
(5)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们的自豪;读出孩
子们的快乐;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
明
好学;读出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3.了解写法。
(1)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农村生活。)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
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
平白、朴实、自然
的语言勾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
活气息。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
的一首
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
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
劳
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孩子们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
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
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
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着辛劳,也充溢着恬适。
课堂小
,对劳动人民的
结及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 )
展延伸
( ),以及对乡村生活的( )。全诗语言平白、朴
( 4
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分钟
喜爱 赞美 热爱
2.学生自由阅读。【出示课件13】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板书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辛勤劳动 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第二课时
在学习完课文之
后,补充《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句,鼓励
学生自读自悟,激发学
生收集和阅读田园诗
的兴趣。
教学
目标
<
br>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稚”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晓”;
正确读写课
文中“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吗?
2.学生交流与杨万里有关的资料。
3.教师评议。【出示课件3】学生自由阅读。
设计意图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
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
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
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
千二百首。有《诚斋集》行世。
4.引导学生交流读过的杨万里的诗。【出示课件4】
导入
( 8
)
分钟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交流学生熟悉的
古诗,创设童年生活的
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自
觉走入诗的意境。为课
堂营造轻快、愉
悦的学
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情趣。
4.谈话揭题:以上两首诗都与儿童生活有关。《宿新市徐
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
诗歌,诗中描绘了儿童
捕蝶的欢乐场面,作者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
态和心理刻画得
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舟过安仁》浅白
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
稚的行为——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
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了
两小童的可爱与聪明。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
冰》。(板
书:稚子弄冰)
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稚子”在这
儿的意思是幼小
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整个题
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6.了解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
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
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
到大人们鞭打春牛
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
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出示课件5】重点指导读
准“稚”。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新课
教学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 30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在相互交流中引
)分钟
导学生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
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6】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7】:清晨,满脸
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
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
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
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
引导学生在反复
鼓励
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朗读中细细品味,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学生抓住诗句中相应
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
br>(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
所传达的意境。
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
稚子的情趣。
(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出示课件
8】
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
厚。
②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板书:色泽上
——金盆 彩丝 银钲)
③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板书:
形态上——圆形)
④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
碎地声”的清脆。(板书: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
碎地声)
(3)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
绘声绘色地表
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板书: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
(4)【出示课
件11】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
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
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的
眼里才有依依
情趣。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述
故事,是对学生叙述能
力的训练,贴合本单元
的语文元素。
课堂小
结及拓
1.《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
br>展延伸
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
( 2
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分钟
2.搜集并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句。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板书
内容
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圆形
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第三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
目标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
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
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 3 )
分钟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交流: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六、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导入课题【出示课件 借助插图引发交2】:我们今天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流,并导入新课,激发
光是一位诗人带给
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村晚 宋代 雷震)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学生自由阅读。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
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4.理解课题。
(1)指名解题。
(2)小组交流: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3)全班交流,教
师小结:“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5.谈话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
村傍晚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出示课件4】重点指导读
准“漪”。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
诗中词语的理解。
新课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学
( 33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分钟
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
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5】:绿草长满了
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
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
缓地回家去,
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出示课件6】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后自
由朗读全诗。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出示课件8】 <
br>(1)交流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板
书: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①从首句中的“草满池塘”你了解到什么?(是说节令已
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
②从“水满陂”你又了解到什么?(是说正逢多雨季节,
因此水涨得很高。)
在学中,注意
引导
学生扣住关键的精彩
③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它们的意思是词语。如诗中
的“衔”
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 字,引导学生想象,感
④鼓励学
生找出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和图画上相对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
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
意思。(绿草长满了池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
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第三、四句诗中抓
住对
⑤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水草丰美,“横牛背、信口”这些
生机勃勃
。) 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进
⑥次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写远山落日。) 一步感受牧
童无忧无
⑦“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虑、怡然自得的生活,
思?看
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这不仅是在教给学生
日。) 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⑧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
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
的情景。) 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
⑨“寒漪”指什么?(指的是让人感到寒意的的水面波纹。)确性,激
发想象的丰富
⑩“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⑪从图画上能看出“山衔落日浸
寒漪”这句诗的内容吗?
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
如可以说说图
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⑫教师小结:这首诗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
山村晚
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性。
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
背景。(板书:山村晚景)
(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一名
同学读这句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牧童”是指什
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②“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
③“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横骑
在牛背上。)
④看看插图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吹笛子)哪一句
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短笛无腔信口吹”)
⑤你是怎样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的
?(拿着一支
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⑥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你感受
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点?(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
邪。)(板书:天真
可爱)
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反复朗读,学生<
br>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教师小结:这首诗摄
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
取的画
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
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
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
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
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
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
生活充满着向
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
往。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
2.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六、【出示课件13】总结课文主旨。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
br>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
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
牛回家的孩子横
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
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
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
的表情、音调、情感都
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摇
头晃脑
仿佛就置身于
诗中的境界,体验着诗
人的情感。
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课堂总结,拓展阅读【出示课件14】
1.《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
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
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
凉的池水波纹中。
课堂小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
结及
拓
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展延伸
【出示课件15】
(4)分
2.对比阅读。
钟
所见
作者:袁枚 (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村晚
宋代:雷震
板书
内容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
教学
反思
2.祖父的园子
课题
祖父的园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学会文中
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
“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
、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
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
目标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
父
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
念。感受作者童
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
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
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
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
教学
难点
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一课时
1.学会文中的“
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
教学
目标
“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
课文理解不懂的
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教具
准备
课件: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导入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
( 7 )
。
分钟
洛神”
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
2.简介《呼兰河传》【出示课件3】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
设计意图
品以萧红自己
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
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
态。
从萧红和她的《呼
兰河传》入手,介绍萧
3.【出示课件4】谈话
导入:为什么萧红对园子如此的念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
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这节就,介绍她的《呼兰河
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近萧红魂牵梦绕的传》,激发学生读书
的
“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板书课题:祖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
园子)学生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课文,感受真情。
鼓励学生多种方
法识记生字、理解词
语,为
养成良好的学习
2.【出示课件5】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
习惯打下基础。
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既训练学生的默
1.学生默读课文,
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
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
园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
接起来的?哪些地方
新课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理清文章结构,在读中
教学
(
31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
)分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钟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6】:
(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
的。
(4)18—20自然段,写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
(板书:记忆中的园子——在
院子里干活、玩耍——园子
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玩累入梦)
四、细读课文,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
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
br>①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我”说起花园的昆虫,
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
的富有,那极满
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
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
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
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
不仅
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
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
,丰
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
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
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
的绿”这些词
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
物的满心喜爱。
③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
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④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
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
年,让“我”对那
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
会读出来。
五、图片展示,欣赏园子
【出示课件7】多媒体出示“祖父的园子图片”,学生用感
官来感受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课堂小
积累词语以提高
结及
拓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
展延伸
赏了祖父园子里的
美丽风景。 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 2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圆滚滚”“明晃晃”这类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分钟
语。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第二课时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
教学
目标
么特别之处。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
导入
( 2
)
分钟
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感
受到祖父的园子
的热闹、生机勃勃,以及作者对园子
的满心喜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萧红
走进祖
父的园子,去感受一下“我”在祖父的园子里
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板书:热闹 生机勃勃
满
心喜爱)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趣。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
文章4—15自然段,标出她做了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
机引导。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①“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东一
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
把它踢飞了”这些描写准确地表现了种小白菜给“我”
带来的乐趣。
(1)讲解“我”和祖父种小白菜。【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34
)分钟
(2)讲解“我”帮祖父铲地【出示课件4】
①“我”是怎样铲地的?(用锄头乱钩一阵,往往把
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②指导朗读,表现出铲地给“我”带来的乐趣。
(3)讲解“我”在园子里的玩耍【出示课件5】
①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和大多数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的调皮。
教学中,抓住重点
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做事不专一。感受到园子里的植
句段,采用质疑提问、
物和动物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
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活泼好动。
(4)讲解“我”帮祖父浇水【出示课件6】
①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祖
父是
往菜上浇,“我”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
天空一扬。)
想象一下,小
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
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
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
空间
,还能更好地让学
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
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
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
地……)
(3)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的动作,神情,
在读中表现出“我”的激动、欢快、开心、天真烂漫……
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板书: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感受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是那样的淘气,那样的调皮,祖父是
怎样对待她的,阅读课文5—14自然段,标出有关句
段,细读感悟。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
机引导以下问题。【出示课件9】
(1)从“慢慢”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祖父对我
的耐心和慈爱。)
(2)文段描写了祖父的几次笑?(三次)分别是怎
样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你从祖
父的笑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和蔼可
亲、疼爱孙女。)
(3)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4.在祖父的园子中,“我”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
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
才可以纵情地在园子中嬉戏!这座园子在“我”的眼
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座乐园,
更是一座爱园。)
5.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0】:在祖父的园子,慈爱的
祖父让“我”自由快乐,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
给了“我”心灵的自由。祖父的爱放飞了“我”孩子
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的
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景物,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
1.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看看能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根据交流情况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
机引导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11】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站在对面的
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
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运用了
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
趣。)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
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天气非常晴朗,一切都是光明
的。)
(3)从“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
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一句中,
你感受到什么?(祖父的园子里充满活力。)
(4)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祖父的园子里充满
光明、健康、漂亮,充满活力。)
【出示课件13】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1)“花开了,……都是自由的。”
运用了什么样的
修辞手法?(拟人、
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
了什么?(园子里所有的事物都是勃勃生机和美丽无
比的。)
【出示课件16】
(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一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
用?(承上启下。)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作者对自
由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描写倭瓜上架上房、
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
无束。)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把自
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
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4)互相交流,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
br>祖父的园子里,就连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由的,无拘无
束的。)
(5)教师小结:这些富
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
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
她的心中,倭瓜
、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
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
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
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
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
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4.指导朗读: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
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学
生自由朗读课文16、17自然段。)(板书:快乐和自
由)
(四)学习课文18—20自然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20自然段,通
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板书:
快乐)
三、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
br>1.【出示课件17】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
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祖父的园子”
是一幅色彩
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
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
通过学生交流、老
师点拨,使学生明白,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
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
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
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
好童年生活
的根本原
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板书:无穷的乐趣)
因。培养学生做生活的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在作者短暂
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
而坎坷的人生
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
中的人、事、物的习惯。
“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
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
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
子。所以,作者用一
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
集体交流作者的
记录了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板书:眷恋童年
怀念
写作手法,紧扣本单元
祖父)
语文要素,有助于学生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组交流: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
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掌握作文技巧。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
结: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
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
写
下来。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
言、心理描写,读了课文,我们好像真正
走进了园子,
看到了“我”一样。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祖父
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
随祖父在园
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
伸
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
( 4
)
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
分钟
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
美。
2.布置作业:课后读一读《呼兰河传》,和小伙伴交
流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板书
内容
祖 记忆中的园子——热闹 生机勃勃 满心喜爱
无
父 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快乐和顽皮
眷恋童年
穷
的
的
乐
园 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快乐和自由
怀念祖父
趣
子 玩累入梦——快乐
教学反思
3.月是故乡明
课题
月是故乡明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
教学
目标
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
字“燕”等;会读“烟波浩
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1】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导入
( 7
)
2.学生欣赏新学堂歌,互相交流读诗的感受。
分钟
3.教师评议并小
结:自古以来,月亮是个永恒的话题,千
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描写月亮的诗
文中倾注了作者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展
示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季
羡林的《月
是故乡明》,感受文中蕴含在“月”中的思想感情。(板书
课题:月是故乡明)学生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4.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创设情境,激发学
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作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
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者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
月是故乡明”,从而
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
乡思共鸣,因而被
广为传诵。
(2)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相机引导并评议、小结。)
①想到季羡林老人的文章《月是故乡明》的主旨应该是“思
念家乡”。
②想到了与月亮相关的其他诗句,如李白的《古朗月行》
等等。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3】
季羡林(1
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世界著名语言学大师。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
润园,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
描写,抒
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
文,去细细体味吧。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新课
教学
( 31
)分
钟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认读生字。
鼓励学生在学习
和交流中积累多种识
记生字的方法、理解词
语的
方法,培养学生良
①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出示课件6】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蒙
好的学习习惯。
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耄耋 燕园圣地 点缀
②指名多个学生读,指名学生领读,齐读。
③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
准确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燕”
①yàn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
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②yā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
部。
举例:
a.我现在已经年近老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
(3)理解词语:学生自由发
言,全班交流对文中重点词
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7】
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月是故
乡明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既
训练学生的默
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
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
在读
2.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理清文章的结构,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的
4.教师总结:
特点。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
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
年的回忆。
(3)第三部分(第5
—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
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
表
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
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
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
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五、图片展示,欣赏故乡的明月。
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故乡的明月”,字幕出示课文
内容,【出示课件11】学生用感官来感受“月是故乡明”,
朗读字幕。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2
)分钟
1.这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学习
了文中的
生字词,并跟随作家季羡林一道欣赏了“故乡的
明月”。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进
行阅读,和同学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
1.细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2.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导入
( 2
)
分钟
设计意图
搜集和积累与月
亮有关的诗
词和文章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
兴趣。
教学
目标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
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月是故乡明》
这篇课文,了解了“月是故乡明” 这句话的出处,
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并跟随作家季羡林一道欣赏了
“故乡的明月”。
3.当你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时,心中一定也引起
无限遐想,也一定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 <
br>(1)说说面对月亮你都想起过那些诗句?(“海上生
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
似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月落
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
眠。”……)
(2)当你面对明月,想起古人的诗句时,你是否想
到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
景?(学生自由发言。)
4.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
了解作者由
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寄托在
明月中的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希望同学们
通
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通过交流,
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
3】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小组长
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新课
教学
( 34
)分钟
并小结。
(1)这
段话和课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全文起
什么作用?(这一自然段是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
乡名句的简单解释。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
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4】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
儿孤单。……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小
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引导并小结。
①但是,如果只有
孤零零一个月亮,……什么“山高
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过渡,由月到山、
水,从
而引出了下文中故乡的水。)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山高月小”
分别出自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散文前、后《赤
壁赋》。
③“三潭印月” 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
为“西湖第
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
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
观享誉中外。
④这部分课文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由月亮总
有陪衬,引出下文作者对故
乡苇塘上和水中月亮的描
述和怀念。)
⑤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课件出示:【出示课件9】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天
天盼望着黄昏早早来临。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小
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引导并小结。
①作者回忆了幼年
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躺在坑边
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
②作者
说“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句中的“此”是
指代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句中的“此”是指
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
捉知了。它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
③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躺在
坑边场院
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这些童年
趣事呢?(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
着月亮来写的,这
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对作者故乡的
思念。)
④“
八月湖水平”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作者对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
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家乡几个大苇坑的烟
波浩
渺与洞庭湖的“八月湖水平”相比较,显出作者心目
中,苇坑也是阔大的。
⑤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课件出示:【出示课件13】
到了更晚的时候,……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小
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引导并小结。
①在这部分课文中
作者又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
些趣事?请作简要概括。(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
坑边,抬头
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
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
觉
,梦中见两个月亮叠加在一起。)
②作者说“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
晶莹澄
澈”。由现实到梦境,作者这样写想表达什么?
(表达自己儿时对家乡的热爱;表达此时对家乡的眷念。)
③这些童年趣事都与什么有关,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呢?(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
着月亮来写的,这些童
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对作者故乡的思
念。)
③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教师小结:
作者在第2—4自然段描写了对故乡与童年的回
忆。
第2自然段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
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对家乡一
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但
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
与感受仍记忆犹新,数
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坑边玩,梦月亮。这些充满
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
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
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板
书:对故乡
与童年的回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17】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的
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小
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引导并小结。
①作者离乡背井,
漂泊天涯期间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
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作者列举了哪里的月
亮?(在风
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
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
山
上,我都看到过月亮。)作者喜欢哪些月亮吗?(喜
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②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
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
的小月亮相形见绌?(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
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样写更能
突出作者
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
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③从“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
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
的故乡多
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你又感受到什么?(感
受到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对
故乡的眷恋,以及对
故乡的思念之情。)
④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因为“我的小月亮”勾起“我”对童年的趣事的回
忆;使“我”想起故乡。)
⑤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
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课件出示:【出示课件23】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
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小
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引导并小结。
①“朗润园”和“
燕园”是什么地方?(a.朗润园今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校内。b.燕园位于北京的
海淀
,名字来源于燕京大学。)
②作者描述“朗润园”和“燕园”这些赏月胜地在文
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
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③从“我现在已经
年近耄耋”一句你感受到什么?(随
着年月的增加,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④从“荷塘
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一句你又感
受到什么?(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在作者看来朱
自
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
相媲美。)
⑤“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
故乡苇坑里的那
个平凡的小月亮。”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对
故乡的
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
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5—6自然段,教师小结:
这部分课文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
乡月
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故乡
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
馨的回忆外,
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
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
国家,要说景色,比故
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
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
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
引导学生了解文
章,通过在济南、北京
和
世界其它地方见到
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
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
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
br>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
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
乡之情。
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之情。
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
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板
书:作者离开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思念。)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27】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
啊!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小组长
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并小结。
(1)作者为什么说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
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因为故乡的月亮总是能勾
起“我”对
童年趣事的回忆,使“我”总是能够想起
故乡,也更让“我”眷恋祖国。)
(2)课文的结尾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自
然段是对前面的
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
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
自然迸
发。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
高潮。)(板书:呼应前文,情感迸发。)
(3)指导朗读,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作者在文
章中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仍怀念自
己的
家乡, 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
童年生活的回忆,通过对故乡月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板书:对故乡永远的
思念与牵挂。)
2.多媒体再次出
示多幅图片“故乡的明月”,字幕出
示部分课文内容,【出示课件28】学生朗读字幕,感
受“
月是故乡明”。
3.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阅读全文,要把自己融
入
课文描写的情景,读着读着仿佛是自己躺在坑边场院
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
知了;在大
苇坑边望月游玩;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
光更加晶莹澄澈。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
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
课堂小结
特别是对故乡
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
及拓展延
伸
远的思念与牵挂。
( 4 )
2.布置作业:
分钟
(1)抄写文中体现作者童真的句段。
(2)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体现<
br>“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诗文或图片,和
抄写文中体现童
真的句段是为了让学
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
素养。
同学们分享。
月
板书
内容
是 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故
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乡 作者离开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思念
明
呼应前文,情感迸发
教学反思
4.梅花魂
课题
梅花魂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
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
、手绢”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
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
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
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
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感受外祖父对祖国
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
p>
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
教学
难点
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
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字幕:墙角
以梅花图片及其
设计意图
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
道洁白古诗字幕引发交流,创
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设出优美轻松的学习
2.播放完毕后引导谈话: 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梅
同学们,欣赏了优美的
梅花图片,阅读了图片下的字花的美,激发了学习参
幕,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与课堂活动兴趣。
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这首古诗,你了解到什么?(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
导入
(
)
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
分钟
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3.总结导题: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
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
了解与梅花有关
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的知识,有
助于学生理
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
梅
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4.交流解题:
(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本文中的
“魂”
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的思想感情。
p>
(2)弄懂了课文题目的意思,再来说一说,通过学习这
篇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
(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崇高精
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在识记生字、理解
词语的教学中,鼓励学
生用自己积累的方法
(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体现学生学
新课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
进行学习,
教学
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
确的字音。
(
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分钟
惯。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
的哪几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
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图,表现了外祖父时刻思念祖国。
第二层(第4—15自然段):写临别回国前,外祖父送给
“我”梅花图和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赞扬梅花的高
贵品质,抒发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照应开头,写从梅花想到外祖
父眷恋祖国的心,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
1. 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
此环节的设计旨
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圈画出文中描写把握课文内容,学
习作
与外祖父有关的几件事,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了解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和体会。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
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根据交流
结果归纳。
【出示课件10】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
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
“我”。
2.以上五件事中,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独立思考,作
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2)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
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从
“‘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外
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课堂小
结及拓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
展延伸
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
( )
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分钟
2.学生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
教学
目标
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2.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
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
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说说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
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检查交流课文描
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
设计意图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导入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为
(
)分
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
钟
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又借此提出学习要求,
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情境感悟、小组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合作学习等方法学
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
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深入体会外祖<
br>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出示课件3】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学生朗读,交流感悟。)(板
书:
引起下文。)
二、感悟爱梅,感受品梅。
(一)感悟外祖父珍爱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
的喜爱?(板书:珍爱墨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出示课件4】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心里又害怕又奇
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3.指名读这段话。小组交流:外祖父对梅花的热爱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
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
新课
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偶尔摆弄古玩老人也
教学
(
)
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墨梅图家人碰也碰不得形成了
分钟
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
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
拉下脸来。有生以来,
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
的梅花,是能玷污的
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
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通过老人的语言“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
是能玷污的吗?”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
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
、不厌其烦
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感受外祖父对“我”的慈爱,
从对比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
分外爱惜。
通过问题交流可
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
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
位,使
学生初步懂得梅
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
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
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学习下文做
铺垫。
b.指导学生用严厉的语言读好外祖父的话,从严厉的
语言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②通过老人的行动“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
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朗读,读好“轻轻”“慢慢”,在朗读中表现出
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交流过渡:
(1)问题交流:“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
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你能揭开作者心中的疑问吗?(学生各抒己见。)
(2)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有关内容,解开作者心中
的疑问。
(二)感受外祖父品味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解开作者心中的疑
问?(板书:赠送梅图)
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出示课件7】
“是啊,……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3.探究交流。
(1)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讲了哪几层意思?(第
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
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
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
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2)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中的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
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
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
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
魂、有骨气的!”)
(3)外祖父珍爱梅花是因为梅花色彩鲜艳吗?(不
是。)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
神。)
(4)课件突出显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
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
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
就像这梅花一样。”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交流:
①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
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这也是谁的秉性?(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②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③从外祖父对赞美梅花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
人赞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中华民族顶天立
地的精神和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
(5)从“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
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这句
话说出了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的目的——也
让外孙女保持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和
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4.读了外祖父的这段话,谁能把对课文题目完整地、
准确地理解说给大家听?(《梅花魂》
中的魂,在这引导学生感受梅
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花的精神和品格,更加
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
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
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义,理解“魂”字的含
民族的民族精神。) 义,懂得“魂”指的就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鼓励学生试着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
用外祖父的语气读好这段
话。 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
6.谈话过渡,从外祖父分外珍爱墨梅图我们感受到一民族的精神。与导语
相
个华侨老人对祖国深厚的爱。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描照应。
写中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学生各抒
己见,教师小结:教“我”读唐诗宋词经常流下眼泪;
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地哭了;送“我”上船时
泪眼蒙眬。)
三、读“三哭”,悟真情。
(一)一哭:【出示课件10】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老人总是摇摇头,
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
你还小呢,不懂!”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
么?(板书:吟诗落泪。)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究:
(1)从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
诗宋词”感受到了什么?(外祖父时刻不忘自己是中
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
自己祖国的文化。表达了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目的还在于借诗句表达
他对家乡的思念。)
(2)你能说说对课文中提到的诗词的理解吗?(这
些诗词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3)读到一些诗句“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
在我的腮边、手背”是因为什么?(因为这些诗句触
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
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他思念祖国,
却身在异邦,所以伤感地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
感情。
(二)二哭:【出示课件15】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
国去!”
…………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鸣呜呜地哭了起
来……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
么?(板书:不能回国。)
2.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从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体
而难过地哭了,感受到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
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在分角色朗读中表达
出自己的感受。
(三)三哭:【出示课件16】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
……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
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
么?(板书:递梅花巾。)
2.从“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
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一句体会
到什么?(体会到是思乡的深情和不能回国那孤独的
痛苦,一下子使外祖父变老了许多。)
3.读“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
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
梅花。”一句话,思考:外祖父让“我”带回的只是
一块手绢吗?(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不只是一块手 学习“前后照应,首
绢,外祖父把自己对
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我”带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回祖国,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读写结合,使学
生的阅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
眷恋。
四、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 【出示课件17】
当年的我,……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
祖国的赤子心哪!
2.学生齐读课文
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
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板
书:照应开头)
时得到提高。
3.再读这段话
,结合全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
的喜
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
侨老人的中国心。)
4.女生朗读课文的开头,男生接读课文的结尾。
五、学习写法。
1.快速默读全文,感受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引导并小结。
①文章抓住外祖父
的五件事进行叙述,在叙事中表达
了外祖父喜爱梅花、赞颂梅花品格以及通过梅花寄托
的热爱祖
国之情。
②语意含蓄,感情深厚,借物抒情,充分地揭示了课
文题目“梅花魂”的含义。 <
br>③文章在写法上首尾呼应,结构非常严谨。开头写由
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
映外祖
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
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
加突出了身在异
国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板书:眷恋祖
国)
2.指导朗读。
(1)谈话引导:本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首先要
通过反复朗读,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
进行有感情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朗读
时应注
意语调舒缓,语速不能太快。
(2)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全文。
课堂小结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及拓展延
1.课堂总结:
伸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课文由故乡梅花
( )
分钟
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
课堂总结使学生
又一遍
回顾了课文中
描写的人和事,升华了
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
件事,从
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
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作业。
文章表达的情感。
(1)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
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
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请收集并诵读有关的诗文,
并和同学进行分享。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红梅颂》。
引起下文
吟诗落泪
板书
内容
珍爱梅图
梅花魂 不能回国 眷恋祖国 首尾呼应
赠送梅图
递梅花巾
照应开头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课题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授课
课型
口语交际
1课时
时间
1.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说出自己了解的大人们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表现出学
教学
目标
生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为基础,做到把内容讲清楚,讲具体。
4.在学生精彩的交流
中,进行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
重点
通过收集反映大人们童年难忘生活的片断,讲述大人们
的童年故事,使学生
感到童年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把故事讲述清楚,讲具体,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引
教学
难点
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
1.童年,一首欢乐的歌,一个美好的梦,让人亲身经历,
永不忘记。那么,在本单元的学习
中,童年的趣事、乐事通过回忆已学的
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
导入
又给你留下哪些印象呢?
( 4 )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
分钟
3.谈话揭题:人不知不觉就长大了,童年的记忆却伴随着交际设下铺垫。
人的一生。让我们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
候的故事。(板书: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学生齐读课题。
新课
教学
(一)阅读课本,了解交际要求。
(
30
1.
读教材13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
)分
求?(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钟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二、明确交际要求。
【出示课件3】交际要求
(1)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
(2)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3.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
来讲?(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4】交际内容
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如祖父母、父母、邻居,
在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问之前,先列一个
提纲,把提问对象和问题写下来。下面的表格仅供参考。
提问对象
问题一 问题二 ……
邻居阿姨 还记得小时候干过什么傻
学过的那几篇事?说过什么
课文? 傻话?
爸爸
做过的最勇敢下课后最喜欢
的事是什么? 玩什么游戏?
……
这一环节的设置,
可以让学生把握要讲
的故事
的大方向,进而
(1)可以从这些方面提问:他们小时候在家庭生活、学
能够把一件事的重点<
br>部分说具体。此处紧扣
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难忘的事情……
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
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4)整理记录。
三、互相交流,汇报交际。
1.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要求:交流时,可以谈整理后的结果,也可以谈
提问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还可以谈你的感受。
2.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
(1)汇报要求:发言的同学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其
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提意见
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
意礼貌用语。
(2)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展示,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教师相机指导点拨,重点从语言表达
是否完整和内容是否有条理两方面来指导,启发引导学生
相互补充,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
3.评议谁最棒。
此环
节的设计是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评
否流
畅、重点是否突出。
价中掌握讲故事的方
(2)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法和技巧。
选结果。
(3)教师小结。
四、欣赏范例。
爸爸的童年趣事
爸爸的童年是充满快乐的、丰富多彩的,他给我讲了
很多有趣的事情。什么下河摸鱼啊、上树掏鸟窝呀、
和小
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等等。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别深
刻。
范例赏析,让学生
爸爸十岁左右的时候
,快过春节了,奶奶叫爸爸和他直观感受如何将一件
哥哥,也就是我大伯出去买白糖,他们都高兴得跳了
起来,事讲得具体、生动。
因为爸爸最喜欢跑腿了,这样,他们就可以逃出奶奶的视
线,无拘
无束地玩耍了。那时买东西都用供应票,买油用
油票,买布用布票,买糖用糖票,并且那时候没有商店,
买东西只能去几公里外的供销社。
于是爸爸和大伯就出发了,爸爸习惯性的把糖票放在
帽子里戴上。在路上,他们俩兴奋地玩着滚铁环,一路上
都洒下了他们的欢歌笑语,早把糖票放在帽子
里的事情忘
得一干二净。
这时,他们来到了供销社。售货员说:“你们要买什
么?”
爸爸和大伯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要买白糖。”售
货员又问:“那你们的糖票呢?”他摸了身上所有的
衣兜,
也没找着。 “呀!”“怎么了?”大伯问。“我们的糖票不
见了!”爸
爸回答。大伯也焦急地找起来,把全身都摸了
个遍。爸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急得汗水都出<
br>来了。热的爸爸摘下帽子,糖票掉出来了,“啊!在这里!”
爸爸兴奋的叫了起来,大伯甚至跳了
起来,就像打完胜仗
后的喜悦。
售货员称好糖,用报纸包好( 那时候没塑料袋)系
上绳子。他他俩提着往家赶,又在那儿滚着铁环回家。突
然,报纸破了个小洞,可怜的白糖一路走,一路
撒,而爸
爸和大伯并未发觉到。这时,一个老爷爷路过,看到到这
情形,立刻喊道:“你们俩小
兔崽子,糖都漏了,回家还
不得挨骂!”爸爸扭头一看,哎呀!这都已经铺成了一条
长长的“糖
路”!这该怎么办?爸爸灵机一动,他把身上
的外套脱下来把糖包好,抱着回家了。
爸爸的童年是多么有趣,像一幅画卷令我难以忘怀!
1.小组交流对以上交际范例的评价。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五、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
通过交际,我们了解了大人们的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丰
富多
彩。如果让我形容童年中的趣事的话,我会把它比喻
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一个盒子,一个装着许
多秘
课堂小
(播放歌
结及拓
架……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童话般的故事吧!<
br>展延伸
曲《童年》。)
( 6
2.课后作业:
)分钟
(1)利用课余时间,和自己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了解更
多人的童年生活。
(2)搜集和阅读名家描写童年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说
给自己的同学或家人听。
推荐阅读:《笔墨童年》余秋雨
密的盒子;一个葡萄架,一个长满了数不清葡萄的葡萄
板书
内容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课后反思
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
课题
那一刻,我长大了
授课
课型
习作
1课时
时间
1.在
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
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
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
目标
2.知道自己
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
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
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
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
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导入
( 4
)
1.引导回忆: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
分钟
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谁能说说从哪
设计意图
儿可以看出自己长大了?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
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
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4.观看视频,引发交流:
(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
朋友能做什么事呢?【出示课件3】播放录像视频 利用几组学生视
(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
做什么事情呢?老师为你们准频导入新课,目的是创
备了许多的星星,你觉得你能得到哪颗呢?(设计表
格)设情境,同时让学生感
【出示课件4】(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受成长、感受变化
,从
家务……) 而激起学生多彩的回
5.教师评议,导入课题: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
…忆,为下面回忆自己的
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成长历程做好铺垫。
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
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
己。(板书:那
一刻,我长大了)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出示课件5】
(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
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2)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
新课
教学
( 33
)分
钟
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3)上个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我很紧张。看
2.小组交流: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上面资料中的“我”在那
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一刻长大了?结合课文插图,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你还
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一个人在那一刻长大了?(小组长分类
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分类总
结。
(1)品德方面:看到出现皱纹的妈妈,懂得了关心父母;
看到为自己操劳的爷爷懂得了关爱老人;看到生病还坚持
上课的老师,懂得了尊敬老师;得到同学帮助的那一刻,
懂得了关爱同学;获得同学掌声的那一刻,我对自己充满
了信心,也懂得了要欣赏和鼓励别人;帮助低年级的小同
学修好文具盒,那一声谢谢让我感受到助人后的愉悦……
(2)学习方面:课堂发言受到老师表扬的那一刻,懂得
了要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那一刻,
懂得了要学会独立思考;读书交流会上得到同学们掌声的
那一刻,懂得了要主动探索新知识……
(3)能力方面: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为自己感到自豪;
放学了,爸妈没来接我,独立回家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
喜悦;晚上自己在家没有感觉害怕,得到爸妈赞许的那一
刻内心非常激动……
(4)友情方面:原谅朋友过失,看到朋友激动表情的那
一刻,我真正感受到对待朋友要宽容;把自己的钢笔借给
朋友,听到谢谢的那一刻,我懂得了要帮助别人……
4.独立思考: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寻找让自己觉得忽然
长大了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
5.小组交流:小组同学互相介绍让自己觉得忽然长大了的
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
6.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三、互相交流,拓展思路,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感人的文章?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并板书:
(1)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师生互动交流成
长故事,一方面调动学
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
学会观察生活、思考
问
题,从而养成说真话、
写真事的习惯。另一方
面,让学生养成多问为
什么的
习惯,从交流中
(3)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明白只有想具体才能
(4)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指导命题:
(1)可以用“那一刻,我长大了”做为习作的题目。
写具体。
(2)可以根据选取的材料进行命题。
(3)可以根据自己最深的感受对习作进行命题。
(4)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做为习作的题目。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出示课件10】
那一刻,我长大了
人生中总会有一些难忘的事情,我也不例外。而使我
终生难忘的,却是一次不愉快的回忆。
那一次,我独自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道路的一旁有
一棵梨树。上面那黄嫩嫩、水灵灵的梨儿,使我不禁心中
一阵欢喜。我记得这梨树好像是小卖部的主人老王伯伯种
的。“没关系,反正树上这么多梨呢!”我心里想着,手不
知不觉的伸了上去,摘下了两个硕大的梨子、我小心地把
梨装进书包里,满心欢喜,像一只小鸟似的飞回了家。
爸爸打开门,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包鼓起的那一大块
儿。“那是什么?”爸爸把声音压的很低。“梨!”我欢快
地告诉爸爸。“哪儿来的?”“在老王伯伯的那棵梨树上摘
的。”我满不在乎地回答。“你为什么偷别人的东西?”爸
爸的眼神像箭一般,让我不敢看一下。我马上感觉到形势
不妙,老老实实站到了爸爸面前,恨不能把头低到胸脯上,
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谁知,爸爸心平气和地说:“乱
拿别人的东西不是一个好习惯,现在的小偷就是小时候像
你一样,爱偷别人的小玩意儿,现在是两个梨,将来就可
能是一筐梨,甚至是更贵重的东西!快给人家还回去!”
爸爸的声音虽不高,每一个字却像一条鞭子,抽打着我的
心。“爸爸……”“快去!”爸爸用两个字拒绝了我的请求。
我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被这两个字顶了回去。
我手中拿着这两个梨,它们仿佛有千斤的重量,压着
我的心。我实在没有勇气面对小卖部的老王伯伯。我走到
梨树边,四处张望没有一个人,才放心地把梨子放在了树
下的草地上。风吹着梨树的叶子沙沙地响,那千斤的重量
也随风而去,我心里轻松多了,几乎是一路唱着歌回到了
家。
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好像长大了不少,觉得自己突然
成熟了许多。我永远不会忘记爸爸对我的教诲,每次想起
我都会提醒自己:“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做光明正大的
事,我长大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1.我当小评委: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
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1)开头用简洁的语言直接引出主题,干脆利落。
给学生一篇完整
的例文《那一刻,我长
大了》,设计一个“我
(2)习作选取
了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清了当小评委”的活动,目
事情的经过。 的是让学生运用前面(3)习作通过细致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记录了当时的所学的经验学会赏析,
这是感受:
从而为下面的写作进
(4)总评:本文作者能选取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一步积累经验。
来叙述,写清了事情的经过,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
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了当时的真实感受。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
式要正确。
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
别字。 这一环节意在培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
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
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力,培养学生相互交流
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 互相借鉴的意识。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
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
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写作后,再引导学
(2)互相评价:从
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
地方没听明白。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
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和耐心。体现了“好作
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八、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因为从短短的一节课,我看到
了每个同学都
在长大!因为你们会倾听、肯思考、勤举手、
课堂小
结及拓
常发言。这不正是长大的表
现吗?老师衷心地祝贺你们,
展延伸
你们——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欢乐,有过<
br>
( 3
烦恼,学会了本领,拥有了愿望。老师祝愿你们能学会更
)分钟
多的本领,
用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让我们自豪地喊
一声:“那一刻,我长大了!”(学生深情地大声说:“那
一刻,我长大了!”)
那一刻,我长大了
板书
内容
(1)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4)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课后反思
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
学思想。
语文园地一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授课
课型
练习
1课时
时间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和在不动
声色的叙述中抒发感情的两种方法。
教学
目标
2.通过“词
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
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会照样子写
一写。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积累古诗。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
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了
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母亲对孩子深
深的爱。积累古诗。
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导入
①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 18
)分钟
这句话时,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②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描写园子里的花朵、鸟儿、
虫子等事物的句子中,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
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③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④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
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引导学生借助学
(2)问题引导: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多
种多样,有过课文中的语句文章
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读一读上面四个小朋友说的表达思想感情的
方法,
话,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看看你都了解了哪些表达思想感降低了教和学的难度。
情的方法?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①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感悟作
者的思想感情。
②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
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③抓住文章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段,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
④从课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
思想感情。
2.练一练,学运用。
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到下面各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1)【出示课件3】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
的。虫子
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
话,就是把
情感寄托在园子里的花朵、鸟儿、昆虫等事物
上,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深沉的热<
br>爱和怀念。从文段对花、鸟、虫子等具体事物的描写中体
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思想感情,感受作
者对祖父园子的
热爱和怀念。
(2)【出示课件4】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
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月是故乡明》
小组派
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文章
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
br>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
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
短短几句话,把
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抓住文章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
段,是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的重要方法。
3.我拓展,我积累。
在同一篇文章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
br>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可能多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穿插
运用。一般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出示课件5】
(1)寓情于景:情感的抒发蕴蓄在景物里,即情景交融。
例如:老舍《草
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
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
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
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本段描写的
是作者
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作者通过描写草原秀
美的景色流露出对草原的赞美之
情。)
(2)融情于事: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事件的叙述中。
例如:萧红《祖父的园子》中
我和祖父的对话。(从
作者对事情的叙述中让我们感受到祖父对“我”的耐心和
慈爱;感受到祖
父的慈祥、和蔼可亲和疼爱孙女。也感受
到作者对祖父的崇敬和怀念。
(3)借物抒情:情感的抒发蕴蓄在对某一物的介绍中。
例如:许地山《落花生》中父亲对“
我们”讲的道理。
(文章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借歌颂花生的特点
告诉
我们学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要像花生那样做普普通
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
带去
更多的好处。)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
景仿照着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7】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
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
培养了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
结:用排比的
交流解决问题,
方法写出阳光的亮、刺眼,同时又生动的描写了蚯蚓、蝙
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
蝠害怕光,富有童趣。
【出示课件8】
惯和能力。
新课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
教学
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 22
)分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钟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用拟人和
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天气的炎热。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从“忙、冷、吵、静、快、辣”中选一
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教学时大胆放手,让
①今天天气太冷,冷得滴水成冰,冷得小鸟缩成一团,冷
学生
自读自悟,充分调
得我浑身哆嗦。
动了学生主体的积极
②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听得见,静得
性。
连呼吸声都听得见,静得连心跳声都听得见。
(二)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照样子
写一写。
【出示课件9】
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
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此之下,
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
的小月亮。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是对比。
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
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样对比描
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
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出示课件10】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里的桂
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
话,与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从这句话中表现
出母亲浓浓的爱乡情。
【出示课件11】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绍兴的
鸟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
忘……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姑爹的小
船和精致的乌篷船对比,说明承载父爱的小小渔船的亲切
难忘,更显出了父爱之深挚。
练习:
【出示课件12】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小组交流: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是《社
戏》的最后一段,用简明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情感。所谓“那
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与以后所有的豆,所有的
戏相比较,凸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
回忆。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4】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引导学生反复诵
读探究,从而领悟到母
2.(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
由朗爱的无私和伟大。生
读。
(2)解题:
生、师生对话之后,学
生的体
会更加深刻,再
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朗诵、唱,次的诵读,使情感得以
是
诗歌的一种形式。
3.简介作者:
升华。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
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
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4.简介创作背景: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
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
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
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
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
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
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
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5.【出示课件1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
溧阳县尉时所作。
(2)吟:吟诵,诵读。
(3)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4)临:将要。
(5)意恐:心里很担心。
(6)归:回家。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8)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
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6.
【出示课件15】课件出示相关注释,小组合作,交流
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慈母用手中的针
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
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
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
情呢?
8.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
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
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
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
的内心情感。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10.教师小结:《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乐府
诗。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
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
尊敬。
通过延伸阅读不
11.延伸阅读: 仅能让学生从多角度
母爱是世界最纯朴无私
的爱,是文人笔下永远的话感受母爱,更懂得要孝
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
地敬父母。
意识母爱的真挚,他们用不同的诗句,表达着赞美母爱的
共同的心声。你知道有哪些诗句吗?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清]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
候到
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
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
怜爱
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
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
在外
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