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文化的培养_人教版新课标
郑愁予的诗-中元节习俗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文化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
与技能,还包括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
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教和学的方式方法的
转变怎样来贯彻实
施,因为,作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无法由简单教和学的方式方
法获得。此时,数学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就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一
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有何作用?
美国学者怀特认为,“文化的特征是存在于个人意识
之外并不依赖个人意
识,个人通过学习其他个群体的习俗、信仰和技术来获得文化。”因此,首要的,<
br>数学对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它的抽象性决定数学就是一种文化。
作为人类抽象产物的数学
,在最初的应用需要中,由数学语言系统演绎、
逻辑系统推理,从而成为由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著作
、数学工具等构成的人
类文化的一部分,而其语言、逻辑系统促进思维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
br>进而实现对行为的影响,最终促进了数学理性精神的形成。
可见,数学从它的产生之日起,无论
是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课程的数学
无不闪烁着文化的光辉。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克莱因()认
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
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
最完善的
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的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
回答有
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
已经获得的最深刻的核心最完美
的内涵。而这正是数学的教育价值。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知
识的形成
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找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
受到优
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创新意
识。
二
新课程中数学文化的开发
结合数学定义和数学文化的分析,在实施作为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可以从以<
br>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
1.数学的理性精神
这种理性精神的养成与发展
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文明、特别是西
方文明的核心所在。自第一次数学危机之
后,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古代哲
学与数学不分家)就开始意识到人类的直观的不可靠,数学的理性
精神就开始发
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批判的精神。并以此为重
点
,一以贯之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人类的理性精神,而这应该是数学教育的最高
境界。
2.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是一种理性化的思维范式和认识模式,它不
仅
仅是一些运算的规则和变换的技巧,它的实质内容是能够让人们终身受益的是思
想方法。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始终关注数学的这个本质特征,避免单纯追求
数学学习的知识化倾向,注重能力、思
维的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公理化、符号、集合、模型、化归、恒等与
不
等、数形结合、函数与对应、无限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比较、分析、
综合、抽象、
概括、归纳、演绎、类化、转化与变形、对应、假设、猜想、观察、
化简、推理和证明等重要的数学方法
。
3.数学的美
数学是美,是一种具有新的美学维度的精神空间。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
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不象自然美、艺术美
那么鲜明、亮丽
而潇洒,甚至也不象其它社会美那么地直观和具体,它抽象、严
谨、深沉、冷峻而含蓄,是一种理智的美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
发掘数学的特有的理智美,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数学的美。小学
阶段数学的美
学价值主要包括:动态美、静态美、对称美、不对称美、直观美、抽象美……。
4.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还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还在于它的应用价值。
因
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体验
到数学的应用
价值。
5.数学的历史文化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它是一
种历史存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我们认为数学既
是
创造的,也是发明的,大到一门学科,小到一个符号,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
下出于某一
种思考而产生的。我们的数学教育应当努力还原、再现这一发现或发
明的过程,探寻数学知识的源泉,重
建被割裂的数学知识与现实背景的联系。
总之,无论是作为科学的数学,还是作为课程的数学,它其实
展示了一种充
满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化境界。
三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
1.注重对学生数学理性精神的培养——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批判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
,但部分教师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出现了一种追求时尚
而不注重实效的教学现象,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
蔚然成风”,课堂学习中的学
生“满堂跑”现象。《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操作
活动
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教师要善于选择学
生有价值的
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由此可见,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
的基础,合作交流是独立思考的展示
、表达、修正、互补、吸收、接纳的过程。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个体对知识的吸收。教育的最终目的
是个体的发展与社
会相适应,在困难面前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如何克服,而不是在不假思索的情
况下,求助于他人。综观数学大家们,在数学难题面前都是十年如一日的探索。
让小学生知道数学家们
是如何不向困难低头的,一次次如何攻破数学难题的精
神,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2. 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明白能够让人们终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在小学阶段,有
好多内容蕴
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比如概率、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方法等等,在平时的教
学中
我们要重视和渗透这些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统“可能性”时,书上设计
的是摸球实验,可是书上的要
求只有10次实验,这对于实验的精确性来说,实
验的次数太低了。数学家是在做了几千几万次实验后才
得到对于个数相等的球,
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概率是相等的。并且实验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将会越接
近这个实验结果。于是,结合书上的例题,把此相关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并且
让学生自己动手
实验,在做了40次实验后结果才比较接近。让学生体会到概率
的思想。同时,学生对书上的只要求10
次的实验提出了质疑,并且对数学实验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体现数学的美感价值
p>
数学中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数学美感就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在认识轴对
称图形时
,在“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
小学的王艳玲老师从课堂上展示的
各种轴对称图形,渗透着美的教育。
她是这样做的:
初步感知:观看28届雅典奥运会开幕
式及闭幕式的精彩照片,从奥运会建
筑、奥运五环旗、雅典船等图片的欣赏中,让学生感悟对称,体会对
称的美。
引入探究:在初步感知对称的基础上,请学生欣赏各国的国旗,中国、韩国、
法国、
肯尼亚、美国、瑞士、瑞典等国家的国旗在课件中逐一放映,请学生用自
己的感觉判断这些国旗是否对称
?有的图案很容易下结论,有的图案引起了学生
的争议,在争议中,教师让学生谈论怎么样的图形是对称
的?对称有什么特点?
探究新知:教师在一张很薄的白纸上打印了各式的标志,包括汽车标志,如一汽、现代、本田、奔驰,交通标志如提醒注意标志、禁止通行标志、前方弯路
标志,让学生分小组
合作。学生用对折后是否重叠的方法,判断出每一个标志是
否对称,并清楚地表达自己判断的理由。 <
br>欣赏巩固:研究了许多人类设计的对称图形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
中去寻找对称现象,通
过观看蝴蝶、蜻蜓、瓢虫等动物,让学生领略自然界中的
对称美。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
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数学公式的简
洁美、几何图形的构造美、推理论证的严谨美,会给学
生美的熏陶。我们以数学学科本身特有的魅力去吸
引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索领悟
数学的奥秘,通过实践品尝数学的乐趣,通过运用感受数学的力量。
4. 注重数学人文价值的渗透
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一位教师采用师生互对回文诗的方
式加深学生对
倒数的认识。片段如下
师:老师想仿效古人,来个以诗会友。
生:好啊!
师:客上天然居。
生没有反应。
师:居上天然客。
师:僧游云隐寺。
生:寺隐云游僧。
师:人中柳如是。
生:是如柳中人。
师:迢迢绿树江天晓。
生:晓天江树绿迢迢。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只要把你说的诗倒过来就可以了。
生2:我发现这些诗都是互为倒句。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像这样的现象数学中有没有呢?
教学中“对诗”的形式引出“倒诗”学生新奇,有趣的情景中思考答案,慢
慢的发现了规律。学
生在感知古诗韵律美的过程中兴致极高,从而很好地渗透了
“互为”的理解与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对
数学文化与人文价值有了更深刻的
理解。
5. 有效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现象
数学是
一门严谨的科学,自身有许多规律性的现象就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在学
习活动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这些奇特的现象,领悟数学的奥秘,培养科
学精神。在我们宇宙中有“黑洞”,数学中也有“数学黑洞”
。引用某位教师《计
算器》教学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宇宙黑洞”吗?
学生们开始议论了!(略)介绍“宇宙黑洞”。
师:宇宙中有“黑洞”,那么数学上也有类似的黑洞吗?
生1:我觉得有吧!
生2:没有吧!
师:到底有没有呢?你们想探索吗?
学生十分兴奋的说想。
师:只要你们这样做,说不定有新发现呢!
出示规则:任意写一个四位数(四个数字不要完全
重复),将四个数字从大
到小排列后,再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把两个数相减,依此类推……你们发现了什
么?
学生们十分兴奋的选用计算器帮忙进行计算。
几分钟后……
生3:我们有发现了!我们用8963这个数试,后来得出6174,试了两遍,
还是6174
。
生4:对,我们用1234,最后算到6174,再算还是6174。
师:你们再试试看!
生5:老师,不管我们试多少次结果都是6174。这就是数学黑洞。
原本以计算为主的“计算器”这节课,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数学黑洞
“学生学习的生动活
泼,同时对如何使用计算器这一基本工具也有了较为深刻的
认识。其实,在数学中还有许多数学现象让学
生去探索,如”回文数“,圆周率
Π的发现以及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把,,,……,这6个分数转化
为循环小
数后,循环节的规律等诸多有趣的让学生值得去探索的数学现象。
6.
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将数学史引入课
堂,
比如讲述符号的历史,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家的名言
和故事等。
对此,我有一些自己的做法。我经常带着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一起去
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祖冲之、
阿基米德、高斯、加罗华等等数学大师成了
孩子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介绍给孩子听数学史上的三次
危机、哥德巴赫猜
想等等,虽然学生还不太懂,但是,通过这些补充,学生了解了数学原来是如此
的丰富和神奇,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奥秘。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眼
中的数学是美丽的,精
彩的。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去做,通过这些文化的沉淀,
一定能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
br>数学不仅有利于人们逻辑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人们创造性的才能,审美
直觉的发展。在数学教
学中,我们应借助数学科学的文化价值,把蕴涵在数学课
程中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加以挖
掘与提升,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
活动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在过
程与方
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现。